目前共有139篇帖子。
(转载知乎)无锡某学院持刀伤人案凶手徐加金被执行死刑,日后应如何避免类似无差别伤人事件的发生?
1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3

岛城草民小周龙飞:


改善民生才是标本兼治,严刑峻法永远治标不治本。

1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3

momo:


白死了。这提醒大家不要乱刀人,否则仇人没啥事。


1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3

LZLZLZ:


不教而杀谓之虐。这事儿没有人得到任何教化。

1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6

看了一下相关置疑贴子,简单说下我的判断:


1、樊维秋、徐加金两人作案动机清晰明了,不存在复杂的案由需要继续侦破;

2、樊维秋、徐加金两人案件性质太恶劣,两人犯案均是不加选择;受害者众多且完全无辜,社会影响非常大;

3、樊维秋、徐加金两人均是主动求死,一审判决之后不愿意上诉,减少了审判程序和时间;

4、樊维秋、徐加金两人无是完全无赔能力,相受害者善后及安抚工作,完全由国家、政府与社会买单;

5、政法系统历来有春节、中秋前批量执行死刑犯的传统。


简单讲:这两货案件社会影响性质太太太太恶劣,不杀,留着过年?



作者:Suntim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87020580/answer/846992192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8

小崔:


避免不了,2023年全年自杀人数26万,2024年光上半年就有24万,下半年还不知道有多少,这其中难免会有想不开的想多带几个一起上路的,怎么防。

1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8

猜猜我是谁:


保证某一交易行为中的各方的合法且符合社会纲常并相对平等的利益[手动小情绪]

1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9

作者:长于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87020580/answer/849205053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众生平等'是一种群体诉求的终极表达手段,在现代分为两种:直接暴力、恐怖袭击。其中恐怖袭击是因为社会治理'主体有效且部分无效'而产生的新型群体诉求表达方式。有效是因为GV在乎GS,无效是因为GS中的A群体缺乏群体诉求的非暴力解决方式。

相关方分析:A是袭击源(犯罪者),B是受警告者群体(根本原因群体),GS是社会大众,GP是负责治安的群体,GV是社会管理者。代码来自英语GS政府-社会;GP政府-警察;GV政府。此处不分群体或其代表人物!

1、直接暴力:例如最近热火的路易吉案:A刺杀B(其中的代表人物)。B(公司)受到震慑于是立马响应了民众理赔诉求。GS皆大欢喜,GP、GS串通一气,于是被GS要挟。

问题在于,B有可能会在以后躲藏得更隐蔽,例如在GS身后,例如贵族-平民直接搭一道柏林墙,致使直接暴力这一原始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无效或不可能,增大恐怖袭击的必要性(即无奈性,例如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反抗,本身就没有高精度武器)。美国顾问笑了:小泽,你把武器藏到平民中间不就让俄罗斯难堪了嘛 。

2、恐怖袭击的根本原理:

恐怖分子所想:A要警告B,攻击GS,GS恐慌于是向GV施压,GV负责警告B。例如A本拉登警告B美国政府,于是攻击双子塔GS美国民众,GS民众受到惊吓呼吁GV接受A的条件(此例中B和GV是一面两角)。

事件通常的发展:GS受到惊吓呼吁GV加大GP治安力度,扑灭A。同时查看B的问题。

这一反馈链导致很可能达不到恐怖袭击的原有效果。从根本原理上看,有哪些局限性?

A的自身诉求不明确。无锡和珠海两案,我们看不出来A有什么诉求,为了报复而滥杀。B,GV,GS也不清楚该怎么响应A的真实诉求,对于未来恐怖袭击的预防发生而言,只能猜测诉求。私心严重。

B没有直接受到警告,甚至无法清楚定义B包含哪些人。也是由于A的诉求不明确导致的。B只会隐藏地越来越深,以社会其它利益为代价,即负外部性。

GS无辜却受到最致命的牵连。GS可能同情AB其中一方,造成GV决策压力。

GP不一定在乎GS的安全,甚至存在B→GV→GP利益共输送(路易吉案)。

GV首先得在乎自己的形象,'我作为GV是可以提供良好GP的!'。B、GV有可能会躲到GP、GS后面挡刀,因为毕竟不是同一个角色。如果GV响应A的诉求,则开恶性的先例,会有模仿犯(这是苏联从来不答应恐怖分子的原因)。

忽略众多其它要素,上层治理未覆盖面=基层终极冲突频数,本分析中具象化为'GV的治理公平无效度+GP的治安管理无效度'正比于'见义勇为路人率+恐怖袭击率'。值得注意的是,直接暴力率不在上述公式中。直接暴力(包括类似于美国工人对资本的诉求有公会这一直接反馈渠道)反而抑制了矛盾向终极形态激化。

最近的案子在后果上客观上的确部分满足了A群体的基本需求(毕业证按时发,离婚分配公平),但本事倍功半,GV本来可以预先把公平这件事儿做好,减少A的不满,却最终以GP治安能力失信为代价。

我们国情的一个局限性是,A的群体诉求太无力甚至没有清晰的群体诉求,而且即使有诉求,通常以A的妥协、B的膨胀为结果,最终导致群体诉求的猛烈爆发。这些问题本应该以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手段消灭在基层。

1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9

邱月止: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1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40

ming:


按法律执行则可。

1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40


烈酒渲情:


本土的布雷维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