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7篇帖子。
(轉載知乎)PhD期間如何保持科研幹勁避免burn out?
111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30

作者:燕麥加雞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9035069720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博士期間科研壓力大、任務繁重,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容易導致倦怠(burnout)。為了保持科研幹勁,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設定合理的目標和節奏



將長期目標拆解成小任務,確保每個階段都有可衡量的成果。
採用 番茄工作法(Pomodoro) 或 80/20 法則,專註於最重要的科研任務,提高效率。
關注過程而非結果,避免過度焦慮論文發表和成果產出。

2. 優化時間管理和工作模式



規律作息:熬夜會降低效率,保證充足睡眠比拼時間更重要。
集中科研時間:每天安排固定的科研時間,減少低效的碎片時間。
適度休息:每工作 90-120 分鐘,給自己 10-15 分鐘的休息時間,提高專註力。

3. 建立科研支持系統



與導師和同事溝通:遇到瓶頸及時尋求幫助,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憋在心裡。
加入科研小組或學術社群:交流心得、相互鼓勵,避免科研孤獨感。
找一位靠譜的mentor:有經驗的學者可以提供寶貴的建議,避免走彎路。

4. 培養科研之外的興趣愛好



適當健身(如跑步、力量訓練等)有助於緩解科研壓力,提高專註力。
發展非科研愛好(如攝影、寫作、遊戲、旅行),讓生活更有趣,防止科研侵佔全部時間。
冥想和正念訓練(如 Headspace、冥想練習)可以減少焦慮,提高心理韌性。

5. 調整心態,學會自我激勵



記住:科研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不要因為短期的失敗而否定自己。
記錄小成就:每周回顧自己的進展,哪怕只是完成一個實驗或者整理了一組數據,都值得肯定。
學會適應失敗:科研的本質是探索未知,失敗是常態,從失敗中總結經驗,而不是陷入自責。

6. 設定離線時間,避免信息過載



科研相關的信息容易讓人焦慮,設定固定時間瀏覽文獻,避免無休止地查找新文獻。
適當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如 Weibo、抖音),避免和別人的進度對比,專註於自己的科研節奏。

7. 定期給自己放個假



每隔一段時間給自己安排一天無科研日,看看電影、做做飯、旅行或者純粹地放鬆。
每年給自己設定一個假期,不一定要遠行,但要真正地離開實驗室和科研環境,調整身心。

保持科研幹勁的核心是 找到平衡點,既要專註科研,也要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博士階段不僅是科研能力的培養,更是長期抗壓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鍛煉。


112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30


太一:


精力 + 好奇 + 狡黠。

113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31

我是知行同學:


適當的慢跑。

114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31
作者:Hsiao阿龍看世界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191684137941962529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四分之一的在職且尚未退休的比利時人因病缺勤超過三個月。人壽保險公司 NN

 最新發佈的「財務安心晴雨表」顯示,這一數據不容樂觀。

關鍵要點

四分之一的比利時勞動者在其職業生涯中因病缺勤至少三個月。

自僱人士的長期病假最少:79% 的人缺勤時間不到一個月。

近一半的年輕人面臨職業倦怠

burn-out的風險。

新聞:在所有已工作但尚未退休的比利時人中,25%的人在職業生涯中因病缺勤三個月或更長時間。

其中9%的人缺勤時間長達一年以上。

自僱人士的長期病假最少:79%的人缺勤時間不到一個月,13%的人甚至表示他們從未因健康原因缺勤。至於僱員和公務員,63%的人因病缺勤時間不到一個月。

NN的人壽專家科林·桑德斯不確定未來是否會有所改善。「目前,五分之一的員工(22%)懷疑自己能否在未來兩年繼續從事目前的工作,」他解釋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懷疑?因為健康狀況。」

低技能工人最容易受到影響:28%的人認為自己無法繼續從事目前的工作,這部分人群中有90%來源於體力勞動者」桑德斯補充道。「我們在自僱人士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差異:從事自由職業的自僱人士(83%)對未來工作能力的信心,高於從事貿易、建築和酒店業的自僱人士(64%)。」





年輕員工倦怠風險最高

年輕人(18-29歲)倦怠風險最高。該群體中近一半(48%)的人面臨這種風險。NN 補充說,26% 的人倦怠風險較高。

縱觀整個勞動人口,33% 的員工面臨倦怠風險。在 18% 的案例中,這一風險被認定為高風險。

「年輕人的倦怠風險主要源於兩個因素:心理差距和認知障礙。這種心理差距表明,與年長員工相比,他們對工作的積極性和投入度較低,」桑德斯說道。「我們還發現,年輕人更容易受到認知障礙的影響,例如在工作中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集中注意力以及思維清晰度低。」

桑德斯指出,生病不僅會影響健康,還會影響收入。「長期缺勤的人可以通過醫療保險基金獲得替代收入,但這通常低於你的正常工資。在最好的情況下,你有權獲得第一個月的保障工資,」桑德斯說道。

對於僱員,僱主將全額支付第一個月的工資(30個日曆日)。僱員將額外獲得兩周的工資。自僱人士無權享受保障收入。

NN 的調查還顯示,比利時私營部門的員工中只有 28% 擁有保障性收入保險

。自僱人士的比例略高,為 38%。

什麼是保障性收入保險?這種保險會在您患病或殘疾時向您支付賠償金。這樣,您就可以補償您正常收入與患病或殘疾期間從健康保險基金獲得的金額之間的差額。

115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31

樂正:


搞錢是burn的唯一動力

不然我只會out,burn不起來

116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31


ligw2017: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二十多歲的人沒那麼容易完蛋的。

117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32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