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17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在「失去的30年」經濟低迷下,為何能維持98%以上的就業率?
111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8:58

其實就是少子化,勞動力減少的比崗位減少的快。中日韓老百姓都是愛儲蓄不消費的,窮爸爸富爸爸那本書知道吧,美籍日裔寫的,裡面的思想,其實就是中國地主老財吃糠喝稀攢錢買地(所謂能帶來現金流的資產)那種模式。中日韓老百姓的消費習慣,導致中日韓的就業崗位,很大一部分只能靠喜歡月光的老外消費造就,這個機制如果想要維持,其實就是老外人越多越好,中日韓人口越少越好,所以中日韓的快速少子化反而能促進本身經濟的穩定性



作者:mingl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531516698518773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12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8:59

一番怪獸:


日本就業冰河期,青年失業率在40%左右。

最近失業率減少,一是日元貶值,外國人湧入消費,部分產品也增加了出口(但不容樂觀,最大產業汽車被中國圍堵。)。

二是00年代、10年代出生人口少(現在出生人口更少,但這些人成為勞動力還需要20年左右。),年輕勞動力供應不足。

另外日本老年死亡人口數開始下降,算上慢慢走出了最艱難的時期。

圖1(圖片來日本自厚生勞動省)

113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8:59

統計學的魅力,在殖人眼裡只有老中存在,「外國」的統計數據一定是真實可靠的。

高贊第一個前半段吹得還挺像回事,結果最後直接沒憋住,又把那個「日本海外投資」的經典狗哨拉出來嗯吹,真笑掉大牙了兄弟。

你都信日本所謂「海外投資」「海外再造一個日本」了,為啥你就是不信馬雲爸爸「向社會輸送人才」呢?起碼後者聽起來更加接地氣。



作者:tang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48230454506636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14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00

漂泊的意義:


有一群只算分子不算分母的人,數據能不高嗎

115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00

吉良吉影:


西日本為了維護統治對官僚群體進行贖買而付出的代價可能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116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00

作者:深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37824557997672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了一下其他人的答案,發現大家都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那就是外界都知道日本女性在婚後大多會當全職太太,光這一點就把就業率砍掉一大塊了,根本不可能有98%的就業率。

實際上,大家可以去查日本的勞動參與率(也就是普通人理解的就業率),日本的勞動參與率僅為64%,與98%相距甚遠。

至於問題當中的就業率,其實是失業率的相反數,是直接用100% - 失業率得出的,正確來說不是就業率保持98%,而是失業率保持在2%左右。

就業率(也就是勞動參與率)僅為64%,失業率為2%,中間還有34%的人是屬於徹底退出就業市場的(也就是既找不到工作也不想找工作的),這才是正確的日本就業情況。

之所以日本會保持如此低的失業率,是因為日本實行終身僱傭制(只要員工不辭職,老闆就不能解僱),老闆不解僱就少了很多新增崗位的供應。

實際能找的工作比國內要少很多,再就業非常難,失業人員自然就對找工作沒信心了,而不找工作的人不會被統計到失業率當中,於是失業率自然就低了。

因此,按題主的話來說,日本的就業率低並不是因為日本容易找工作,或者日本的經濟更好,而是更加絕望,失業人口很難實現再就業,一旦辭職這輩子就完了,這才是日本就業市場的事實,所謂98%就業率其實是大家缺乏基本的統計學知識而產生的誤解。


117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01

一次兩次三次半:


雖然日本的企業在這30年倒閉的非常多。

但是日本的年輕人在這30年減少的更多。

所以哪怕倒閉潮初期企業銳減,但隨著退休人口的增多和年輕人口的減少。

崗位是實打實的空出一大堆來。

所以日本這邊老頭老太太越來越多的開始大幅降低生活水平,甚至死在屋裡連續很久沒人能發現。


118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01

作者:蟲叔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36605968401629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0年前日本職工幾乎全是終身制職工,然後隨著經濟逐漸低迷,大量企業逐漸倒閉或裁員,終身制員工大幅減少。

裁員又分永久性裁減人員,或替代性裁員。替代性裁員,是指以小時工替代正式工,這對於僱主的好處是同樣的工作量需要的勞動成本大幅降低;於社會的「好處」是就業率增加了。

對社會或者說政府來說,你一天干一個小時,叫就業,一個月干10天一天一小時的工作,也叫就業。當然,實際社會中,很少有一天只干1小時的工作,但一天干三四小時的工作卻有不少。

日本七八十年代加班加點成風,一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是普遍現象,正常現象,不加班加點會被所有人鄙視懶惰。

就是說,以前一個人十二個小時的很多工作,現在分成了三四個來干。就業率維持98%有啥奇怪?只是低收入群體擴大了、日子更難過了而已。不過,再難過也比完全失業強。尤其是對日本政府來說,低收入群體的困難補助比失業救濟金便宜多了。

這從中位數收入與平均收入的差異變化可以看出來。2004年日本中位數年收入是654萬日元,2023年日本中位數年收入卻只有360萬日元。而平均工資反而增長了小20%。就是說大量中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分給了」低收入無收入群體。

低迷30年,大量中高收入者幾乎群體性批量消失了,大量的靠養老金和撫養金生活的群體批量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七八十歲的服務員,更為繁榮昌盛的站街就業群體,普遍性的男女終生光棍。

對於個人來說,你只要沒被裁,工資一直都在漲,裁了、就是斷崖式下跌。就社會來說,30年平均收入只漲了20%,遠低於實際物價的漲幅,實際消費一直在萎縮再萎縮。


119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13

經濟低迷,日本經歷過的失業率,儘管失去了30年的長期經濟增長停滯,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獨特的僱傭制度和文化,避免大規模裁員,企業遵循終身僱傭制,在經濟衰退時,企業傾向於通過各種方式避免直接解僱正式員工,以維持社會穩定和保留技能,履行社會責任。

2 內部調整代替裁員。企業也採取類似降本增效的方式,採用削減加班,降低獎金,輪崗調崗,資源提前計劃退休,減少招聘,降低基本工資等方式維持正常的企業管理。合理分配人工和勞動力的工作支配。

3 企業採用派遣員工,合同工,臨時工,兼職工等緩衝墊的僱傭模式,這是維持失業率的關鍵因素,靈活就業。經濟下行時,企業首先減少或終止非正式員工的合同,有效將事業壓力從核心的正式員工群體轉移到非正規員工群體上

4 僱傭調整補助金直接補貼企業維持僱傭。勞動力囤積和僵化的僱傭制度被認為是導致日本整體生產效率提升緩慢的原因之一。政府補貼企業讓員工停工待崗期間的部分工資,等待經濟復甦。



作者:娜娜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36590902000370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0楼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13

作者:如意金箍乎乎乎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36111558316565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題中98%這個數字算是對的。至少沒有更可靠信源指出其中有無水分。

但這個「維持」從何談起啊?

島國是經歷了斷崖式下跌,然後通過放開靈活就業、砍掉勞動者福利和保障,把就業率——那個數字——粉飾起來的。

=========================================================

我國新生兒暴跌始於2018年(每個符號代表 50萬 新生兒):



2017:±1700萬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2018:1500萬+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2019:1400萬+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2020:1200萬+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2021:1000萬+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2022: 900萬+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2023: 900萬+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2024: 900萬+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那麼,這些孩子長大,反映在勞動力市場供給(約23歲),要等到2041年前後。真正開始「疼」,還要再往後兩三年——本科畢業生肉眼可見的少一半,且碩士生、博士生也不如以前多了。

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有客觀推手,不得不把人當成人的時候。

而在那之前——在2017年的新生兒上社會的2040年之前,每一年都還有至少1700萬23歲的,身體健康、活力四射、乖巧聽話的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供給。

——對,「你不幹,有的是人干!」要到至少2040年才開始鬆動。

只要在那之前,經濟沒有斷崖式崩潰,到2040年代中後期,我們實現98%的就業率也不算什麼難事——盤子那麼大,新人卻在快速減少,就業率不用搞都嗖嗖往上躥。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