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89679677519558469/answer/191365964057251183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來唱個反調吧。
北愛爾蘭新教徒就對英國和英國人(British)這個身份保持了高度的認同。
圖中可以看到,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大部分人各自認同自己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和威爾斯人,而只有大倫敦地區和北愛存在高比例的不列顛人(British)的民族認同。
我們北愛爾蘭比英格蘭人還英國.jpg
每年的7月12日,效忠於英國王室的阿爾斯特新教徒都會在北愛爾蘭各地舉行盛大的奧蘭治遊行,以紀念新教國王威廉三世(前荷蘭奧蘭治親王)在1690年的博因河戰役中擊敗英國最後一位天主教君主詹姆斯二世的軍事勝利。此役之後,英國國王威廉三世成為新教信仰的守護者,並正式確立了新教在不列顛群島的統治地位。
每年的紀念活動都以11日晚上的篝火和煙花拉開帷幕。據說,當威廉和瑪麗加冕的消息傳到愛爾蘭時,整個阿爾斯特「從山頂到山頂」都燃起了篝火,以慶祝這一消息,並為國王和他的 15,000 名士兵指引方向,使他們能夠在1690年6月登陸卡里克弗格斯並向貝爾法斯特進軍。此外,紀念性的「第十一夜」篝火也代表了博因河戰役前夜的王軍營火。
很多人都聽說過「26+6=1」的愛爾蘭民族主義,但又有多少人知道19-20世紀愛爾蘭地區的西不列顛人(West Brits)認同和「兩個民族理論」的阿爾斯特民族主義?
比起愛爾蘭,我更喜歡西不列顛這個名字。——布蘭登的蒙蒂格爾男爵很多人都聽說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愛爾蘭人為策應德國人而發動的1916年復活節起義,但鮮有人知道,在同一年的索姆河戰役中,超過5000名來自第36師(阿爾斯特師)的北愛爾蘭士兵為國王陛下捐軀。
很多人都聽過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愛爾蘭共和軍(IRA),但誰曾記得同樣被英國政府列為恐怖組織,並與IRA對抗的新教徒準軍事武裝阿爾斯特新教聯盟(UPA)和阿爾斯特志願軍(UVF)?
當我們感嘆於愛爾蘭悠久的基督教歷史和古老的修道院文化的時候,難道承載著愛爾蘭教會、威靈頓公爵、伯克、王爾德、葉芝和的吉尼斯啤酒的新教歷史,就應該被天主教民族主義的愛爾蘭所抹去嗎?
當然,有些對歷史一知半解的朋友就會說了:這一定都是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殖民者開拓團,開除愛爾蘭籍!
然而,在標誌著都鐸王朝征服愛爾蘭的九年戰爭中,發源自盎格魯-諾曼人家族卻是天主教徒的德斯蒙伯爵托馬斯·菲茨,站在了獨立的蓋爾愛爾蘭的這一側;而血液中流淌著古愛爾蘭至高王血脈卻信仰新教的托蒙德伯爵多諾·奧布萊恩,則選擇協助皇家軍隊,向英國國王獻上了自己的忠誠。
在愛爾蘭,留著克倫威爾斯兵和古英格蘭人血液的天主教徒懷著「比愛爾蘭人更愛爾蘭」的狂熱,而源自古老蓋爾王族的新教徒發自內心的認同聯合王國,都是常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