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辣鸡砖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11585580559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问题递推一下:
土博+国外教职怎么样?土博+海外院士然后引进岂不是更好?
问题是可行性呢?
回到原问题,
情况一:95%的学生国内的导师没帽子:
那肯定海博>土博啊,这个无须多解释,不是所有人都想在国内拿几千块钱的工资,拿健康卷教职的。。像我身边的加拿大读博的中国人,超过50%留在了加拿大。不看身边统计学,以美国为例,76.7%去美国读博的中国人选择在美国工作[1],这76.7%的人换了赛道,即便23.3%的人不换赛道再回国卷教职,反正国内导师都帮不上忙,从同平均统计的角度来看,依然是海博>土博。而且海博还可以直接走很多省市的人才引进。
情况二: 5%的学生国内导师有帽子:
的确是:土博+海外博后3年比海博更有竞争力,但是实际上有帽子的导师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而且你大概率一年见不到几次,被主要培养(i.e., 找工作的时候能帮你)的概率可能也不会超过20%。。
而且最重要的问题是,土博申海外博后的难度太大了。。
土博,即便导师有帽子,文章也很多,申请海外博后的上岸率比海博低太多了。。我导funding从来不缺,但几十年来招土博直接来加拿大做博后的次数为零。因为大多数土博的导师即便有帽子也并没有国外很强的connection(有些帽子甚至国内换个山头都没用。。),学生如果想走教职路线也往往培养成了中国宝宝体质(流水线科研的paper machine),英语也就是会用GPT的水平,口语顶多印度小学生水平,国内想做博后轻轻松松,但是让他套磁面试海外教授,往往是杳无音讯,本质上评价体系不一致。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海外拿到教职的反而申不上海优,国内的很多教授通过EB1A移民美国,连中部的AP都找不到。。
所以这个问题就类似:土博+土博后+国外教职岂不是更好?
好是好,但是大概率不可行,大多数人太高估土博在海外的认可度了,说的直白一点,摈弃home bias,在发达国家来看,土博的学位本身并不比我们瞧不起的东南亚非拉“水博”认可度高。。
对于有志去海外博士博后的同学:
除了顶会,好的journal paper,也要培养自己的完整的独立科研能力,不要让自己变成论文生产线上的一个“科研民工”,重视自己一些可能不太成熟的idea多和导师讨论,重视英语口语沟通能力,多看看国外的大牛在做什么课题。
参考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的《美国博士学位调查》(SED)数据,2022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中,约有76.7%计划留在美国工作和生活。
https://m.topsedu.com/about/news/70951.html?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