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29篇帖子。
(转载知乎)日本是发达国家,为什么日本人还要努力上班?
101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0
回復100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排骨:
日本人努力上班个p。
现在的日本人只能说是按部就班的上班,根本谈不上努力。否则日本绝对不会是这个死样子。
底下评论:


Eric:“终于看到实话了 日本很多公司现在很缺人 给政府逼得不得不放开各种签证 日本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是彻底躺平 躺的与一动不动的呢种 国内的外卖员过去都能赚飞了”5赞


我推的猫猫回复:“躺平是因为老害太多,占着茅坑不拉屎,论资排辈,年轻人必须获得最多的发展机会,论资排辈是个什么事啊?你资格老你就有理?”


kknewrt:“去日本以后,破除的最大一个关于日本的神话就是日本人都是拼命三郎,工作狂。”1赞

102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4

Jesiky:


但凡去过日本,都不会被国内不客观的舆论带偏这么严重

103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4

这话问的,那是因为老百姓手里没钱啊,不打工就饿死了啊。

谁不想早点拿钱早点退休拿养老金,广场舞跳起来。国内既得利益群体真的有点矫情了,被发达国家几个字骗的太深。没事,接下来中国也会是发达国家,到时候大家会明白发达国家和福利社会意味着什么。

不用担心年纪大了没工作,也别笑日本,这便是测试服。

到时候大家都是活到老干到老,财富增长也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大部分人都比较平均,少部分人有钱的你不敢想。直接生殖隔离。

而且我劝你最好祈祷自己是活到老干到老,任何国家,如果人口多到一定程度又没有相应的岗位,基本选择就两条路。向外杀或向内杀,或同时进行。手段无所谓,只要最后岗位和人口平衡了就行。随便是增加岗位还是减少人口。



作者:蜜斯特儿-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603580/answer/1107097417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4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4

我思故你在:


这个问题太深奥了,以至于我觉得简直不是人类可以问出来的!

105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4

Septem:


日本人努力上班 ❌

日本人假装努力上班 ✅

要知道日本民族是一个擅长造假的民族。

106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5

作者:小识谭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603580/answer/1069193604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日本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特质的深层矛盾来看,其国民仍需高强度工作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个维度:

一、阶级固化与生存成本的双向挤压



学历回报率衰减

东京大学毕业生平均年薪72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5万),仅比普通大学毕业生(441万日元)高出65%
医学部六年学费高达47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26万),需工作15年才能收回教育投资




非正规雇佣陷阱

雇佣类型

  

占比

  

平均年薪

  

贫困率

  

正规雇佣

  

68%

  

441万日元

  

4.2%

  

非正规雇佣

  

32%

  

130万日元

  

13.9%

  


东京20㎡老旧公寓月租6万日元(占非正规雇佣者月收入46%),迫使底层劳动者必须通过加班维持基本生存

二、企业文化的历史惯性



昭和经营遗产

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催生的“加班=忠诚度”考核体系
下班后强制酒会(饮み会)平均耗时3小时,实质是变相工作时间




数字化时代的反效率

2023年东京都调查显示:

57%白领存在“假装加班”现象(电脑亮屏但无实质工作)
会议平均时长2.3小时(较德国多出80%)

三、社会保障的双刃剑效应



福利制度的吊诡

单身者月领12万日元低保(含国民健康保险)即可维持基本生存
但月收入超过15万日元将失去补贴,形成“贫困陷阱”




医疗福利的隐性代价

全民医保覆盖下,抑郁症患者年均就诊次数达23次(美国为7次)
过度医疗导致“带病工作”现象普遍,职场出勤率反成心理负担

四、东亚文化圈的共性困境



教育军备竞赛残留

日本学生平均每日学习时长9.2小时(含塾校时间),形成终身“赶超思维”
企业将“东大卒”标签异化为营销工具(如三菱UFJ银行宣传册中管理层100%名校背景)




面子社会的无形枷锁

年终奖金额度成为同学会社交货币(30岁群体理想值为6个月工资)
房贷审核标准隐含“加班时长证明还款能力”条款

五、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困局



产业领域

  

日本全球份额

  

利润率

  

劳动强度

  

汽车制造

  

18%

  

4.2%

  

★★★★★

  

半导体材料

  

52%

  

11%

  

★★★☆

  

动画制作

  

65%

  

1.8%

  

★★★★★★

  

医疗器械

  

23%

  

8.7%

  

★★★☆

  

在关键领域的高市场份额依赖密集型劳动维持,如动画师平均每周工作78小时(日本动画协会2024年数据)

突破路径与现实困境



政策层面的悖论

政府推动“每周休3日”试点,但83%企业要求员工用年假抵扣第三日
2024年“AI替代法案”遇阻,工会担忧引发大规模失业

代际认知撕裂



45岁以上管理者中92%认为“加班是美德”
20-30岁员工中68%支持“安静辞职”(Quiet Quitting)理念

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日本既无法回归昭和时代的发展红利,又难以彻底转向北欧式福利社会,最终形成发达国家中独特的“高强度稳态”。


107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5

将进酒:


你这问题问的,都不努力工作,发达国家的发达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108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5
作者:美国公司刘律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603580/answer/1067120186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借此谈一下我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
本科期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半年交换生期间,对日本的风土人情略知一二。除了对水果、蔬菜的匮乏有所遗憾,对日本总体印象还不错。然而,直到有一天跟学姐去了女士内衣店,一瞬间对日本和日本人的认识跌入谷底。



以前看网上说日本女生的胸动不动就是F或者G,心里想,都说日本是侏儒之国,在大街上看也觉得女生基本上都1米5,男生大部分也都不到1米7。个子矮,为什么反而胸那么大呢?
到了日本的内衣店,先是被琳琅满目、设计精美的各种款式看花了眼,日本的内衣设计

的确是非常别致,每一款的设计都有巧思,往往是比较淡雅的颜色,而且多用蕾丝花边装饰。我正瞎逛的时候,突然发现学姐已经锁定了目标,跟上去看看。
居然是D罩杯区域!平时看学姐的胸好像没有那么大,怎么居然这么有勇气。我也弱弱地凑过去,鼓起勇气看了一眼。
怎么这个D看起来这么小?!还不如国内的B。。。。。。
第一反应是我肯定看错了,于是又反复看了几次,并且把那个D罩杯区域的都扫了一遍,都很小,再去看看A,B,C,从C开始就基本上是平板了,B和A就。。。。。。完全是装饰。
我就问了学姐这是怎么回事,学姐告诉我,日本的胸罩一般都比国内的尺码大2个码。
于是我也鼓起勇气,走到了E罩杯区域附近,挑了一个,试了一下,不仅尺码本身有水分,而且里面的海绵那是叫一个厚啊。这里说的是缝在里面的海绵,不是可拆卸的。
后来结账的时候,店员还有给我们每人一赠送了一对海绵,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增加海绵。
可以想象,赠送的那对海绵从来没用过。而且回去比对了一下,这个所谓的日本E罩杯的胸罩,仍然是我所有的内衣里面最小的。看来其实我当时应该鼓起勇气,再往前走一个区域。
都说日本人虚伪、表里不一。如此,从这明显的尺码造假问题上,我算是领教了。

也顺便推荐一下自己写的专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公司法20讲​

www.zhihu.com/column/c_1283674296595316736

109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6

作者:iri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603580/answer/1065373253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少人都对“996”“007”很反感,一提起来就立马要“原地爆炸”。

但在日本,这几乎成了日常。日本是发达国家,不少人甚至会用“高度现代化”来形容它。

日本的民企员工人均年收入接近28万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居民羡慕不已。

不过,跟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在日本加班成了常态化的事情,甚至连基础的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

日本人的职场文化为何如此“内卷”?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加班文化”是因为战败后的日本百废待兴。

美国的扶持政策更是将日本经济推上了快车道。在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人相信“多劳多得”的观念,并将拼命工作视为一种爱国行为。

在经济繁荣时期,拼命工作的确能带来切实的回报。

然而1990年的经济泡沫破裂让这一切戛然而止,民众却将这场灾难归因于“松懈”而非经济体系本身的问题,于是更加迷信“勤劳改变命运”。



作为一个深受封建文化影响的国家,日本在吸收资本主义理念时保留了许多传统观念。终身雇佣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日本公司很少轻易解雇员工,员工也很少跳槽,这让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紧密。


这种制度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跳槽文化不发达意味着职场竞争局限在内部,员工和同事都成了“内卷”赛道的竞争者,往往不得不表现得比同事更“拼”。



加上日本还有一种“年功序列制”,员工工资与年龄和工龄挂钩,与能力无关。

这种体制让资历较老的员工占据优势,甚至出现欺压新人的现象。年轻员工为了获得同样的地位,只能以长时间工作来证明自己,期望通过“熬资历”改变处境。

尽管日本人均收入看起来非常可观,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几乎让这部分收入打了折扣。

例如,日本一斤大米的售价接近人民币9元,水果、蔬菜、肉类的价格更是让人望而却步。仅仅满足温饱,许多家庭已经需要为开支精打细算。

如果将这样的生活成本放在高收入背景下看,许多日本人其实并没有“可支配收入”。



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只能通过加班来增加收入。

甚至连过劳死这样的极端现象,某种程度上也与这种经济压力密切相关。

2017年,日本有190人因过劳死或情绪崩溃而自杀。

近年来,日本政府也意识到加班文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2019年,日本实施了一部新的劳动法案,将年加班时长限制在360小时,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劳动者的一种保护。

但实际上,这项法律并未解决根本问题。一些高薪行业,如金融和建筑业,并不受这项法律限制,而其他行业的企业则会将员工的加班时长推至上限,变相实现加班的“合法化”。



此外,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等深层次的问题并未被触及,劳动者的处境并未根本改变。

相比日本,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作与生活平衡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例如,法国正在试验四天工作制,劳动者完成工作后可以更自由地享受个人时间。


西方国家的物价相对较低,高收入可以直接转化为高质量生活。对于许多西方国家的劳动者来说,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非生活围绕工作展开。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让西方国家的职场文化更注重效率而非工作时长,而这一点恰恰是日本所缺乏的。



日本职场让劳动者疲惫不堪,年轻人开始失去对生活的热情,部分选择“躺平”成为“啃老族”,而老年人则因为延迟退休不得不继续工作。

在这个矛盾的生态中,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既无力推动经济复苏,也无法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这种恶性循环让日本的社会活力不断下降,而劳动者的不满情绪则在过劳死等极端事件中不断发酵。

要想打破这种困局,日本需要在政策、文化和职场制度上进行全面改革。

从国家层面看,政府需要真正限制过长的工作时间,同时在物价控制和社会保障上给劳动者减负。

从企业角度看,日本需要摒弃“唯资历论”,用更加科学的绩效体系代替年功序列制,减少内部的职场内耗。

对个人而言,日本劳动者也需要改变对工作的态度,学会将生活与工作分离,重新定义幸福感的来源。

虽然日本的加班文化根深蒂固,但历史上并非不可改变。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日本完全有机会让劳动者从“社畜”变回生活的主人。

这个过程或许漫长而艰难,但它是重塑日本社会活力、恢复劳动者尊严的关键所在


1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5 17:16
Lemon:


人只是上班的时候卷啊。。。但能摸鱼的时候包摸鱼的,能划水包划水。。上班的时候客户是上帝,恨不得给你跪着服务。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日本警察。你敢投诉他,他就敢当面给你下跪。。

但是下班之后制服一脱,你谁啊你。

不像我们24h一直都卷啊。。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