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7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今咖啡在中國是否流行?
10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6
赫喧:


中國的茶不香嗎,能喝幾個小時

10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6
作者:行行查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3585342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國咖啡市場進入品質化消費階段,新咖啡品牌紛紛崛起。中國咖啡
市場過去在較長時間都由外國品牌主導,速溶咖啡市場上雀巢、麥斯威爾
仍佔據較大份額;現磨咖啡中星巴克等咖啡連鎖企業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連鎖品牌及便利店也均推出咖啡產品。而近兩年來本土咖啡品牌迅速崛起,湧現出如Manner、seesaw、三頓半等一系列國產品牌,如今咖啡賽道中新品牌紛紛出現,創新層出不窮,整個行業競爭也愈發激烈。
在咖啡行業發展初期,產品加工工藝改進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流通形態的變化不斷提升咖啡產品渠道效率和渠道觸達,極大促進了咖啡飲用習慣的培養。當產品品質進一步升級,並通過疊加服務屬性後,咖啡行業則開始具備休閒屬性。(一)咖啡1.0時代(1773年-1938年):牛仔咖啡時代,不好喝,只提神;(二)咖啡2.0時代(1939年-1958年):速溶咖啡出現改變流通方式和使用習慣;(三)咖啡3.0時代(1959年-1985年):產品力持續提升,口感、便利程度跨越式發展;(四)咖啡4.0時代(1986年至今):精品咖啡
疊加第三空間,消費體驗與休閒需求成為主導。
咖啡產業鏈
主要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咖啡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涉及到咖啡及咖啡樹的種植,其中涉及到咖啡種植的農場和基地、咖農、自然區位條件以及咖啡的種植技術等;咖啡產業鏈中游涉及咖啡漿果的粗加工和深加工,對於大型的咖啡企業來說,會建立專門的咖啡生產線;咖啡產業鏈的下游主要包括終端門店、貿易商等銷售渠道、咖啡外賣及商超產品的售賣等。
咖啡產品具有高端性和製作專業性的特點,品牌力成為咖啡行業重要的競爭要素之一。咖啡豆品質分層,深度烘焙初現現磨咖啡市場。1966年,荷蘭裔美國人皮特在美國加州開了第一家Peet』s Coffee,拋棄較低質的羅布斯塔(Robusta)咖啡豆選用高品質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並且只採用深焙方式,啟發當時很多咖啡企業家,包括星巴克的創始人。被顛覆咖啡認知的美國企業家與消費者開始了解咖啡豆品類、烘焙差異與萃取方法。
全球咖啡消費量穩步增長,歐美為消費主力,中國市場具備擴容潛力。根據USDA,2010-2019年全球生咖啡消費量從806.97萬噸增長至983.65萬噸,CAGR為2.22%;2019年,歐盟、美國、巴西為世界前三大咖啡消費主體,佔比分別為27.97%、16.3%、14.35%,中國咖啡消費佔比僅1.98%,向上提升空間大。中國咖啡市場增速遠高於全球市場增速。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
和Statista,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為861億元,2016-2020年CAGR為24.27%,預計2021年將達到113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30%,遠高於全球市場中個位數的增速。
行行查 | 行業研究數據庫  http://www.hanghangcha.com
建議下載收藏本文章,歡迎評論、點贊和轉發! 有任何喜歡的行業和話題也可以私信我們。
10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7
春哥佑我:


在便秘圈子裡挺流行的,主要走的實用風。
隔十天半個月喝一次美式咖啡(就是最苦那種),可以一泡拉好多出來。
太頻繁喝就沒有效果了。

10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7
帝都丶猜叔叔:


沒覺得不流行啊,現在星巴克多火啊,都成拍照必搭單品了。身邊也有好多人都喜歡喝咖啡啊。尤其是需要加班的,996,007的小哥哥小姐姐嘛。或者去咖啡館工作的中層領導們。
但咖啡的品質這塊確實是沒咋提升,可能大部分還在喝速溶咖啡,畢竟工作那麼忙,速溶是最方便的。

10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7
某知乎用戶:


我的理解是,咖啡是一次性飲品,提供點咖啡因。但茶不僅提神,還貫徹了多喝熱水的健康理念

10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8
雲過天清:


別人我不知道。
反正我不喝,不代表我不喜歡喝咖啡。
我覺得貴。另外泡的手法可能影響口味。如果去咖啡店裡喝,那就更貴。

10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8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