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7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今咖啡在中国是否流行?
10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6
赫喧:


中国的茶不香吗,能喝几个小时

10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6
作者:行行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3585342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国咖啡市场进入品质化消费阶段,新咖啡品牌纷纷崛起。中国咖啡
市场过去在较长时间都由外国品牌主导,速溶咖啡市场上雀巢、麦斯威尔
仍占据较大份额;现磨咖啡中星巴克等咖啡连锁企业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连锁品牌及便利店也均推出咖啡产品。而近两年来本土咖啡品牌迅速崛起,涌现出如Manner、seesaw、三顿半等一系列国产品牌,如今咖啡赛道中新品牌纷纷出现,创新层出不穷,整个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
在咖啡行业发展初期,产品加工工艺改进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流通形态的变化不断提升咖啡产品渠道效率和渠道触达,极大促进了咖啡饮用习惯的培养。当产品品质进一步升级,并通过叠加服务属性后,咖啡行业则开始具备休闲属性。(一)咖啡1.0时代(1773年-1938年):牛仔咖啡时代,不好喝,只提神;(二)咖啡2.0时代(1939年-1958年):速溶咖啡出现改变流通方式和使用习惯;(三)咖啡3.0时代(1959年-1985年):产品力持续提升,口感、便利程度跨越式发展;(四)咖啡4.0时代(1986年至今):精品咖啡
叠加第三空间,消费体验与休闲需求成为主导。
咖啡产业链
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咖啡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涉及到咖啡及咖啡树的种植,其中涉及到咖啡种植的农场和基地、咖农、自然区位条件以及咖啡的种植技术等;咖啡产业链中游涉及咖啡浆果的粗加工和深加工,对于大型的咖啡企业来说,会建立专门的咖啡生产线;咖啡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包括终端门店、贸易商等销售渠道、咖啡外卖及商超产品的售卖等。
咖啡产品具有高端性和制作专业性的特点,品牌力成为咖啡行业重要的竞争要素之一。咖啡豆品质分层,深度烘焙初现现磨咖啡市场。1966年,荷兰裔美国人皮特在美国加州开了第一家Peet’s Coffee,抛弃较低质的罗布斯塔(Robusta)咖啡豆选用高品质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并且只采用深焙方式,启发当时很多咖啡企业家,包括星巴克的创始人。被颠覆咖啡认知的美国企业家与消费者开始了解咖啡豆品类、烘焙差异与萃取方法。
全球咖啡消费量稳步增长,欧美为消费主力,中国市场具备扩容潜力。根据USDA,2010-2019年全球生咖啡消费量从806.97万吨增长至983.65万吨,CAGR为2.22%;2019年,欧盟、美国、巴西为世界前三大咖啡消费主体,占比分别为27.97%、16.3%、14.35%,中国咖啡消费占比仅1.98%,向上提升空间大。中国咖啡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和Statista,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为861亿元,2016-2020年CAGR为24.27%,预计2021年将达到113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远高于全球市场中个位数的增速。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http://www.hanghangcha.com
建议下载收藏本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10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7
春哥佑我:


在便秘圈子里挺流行的,主要走的实用风。
隔十天半个月喝一次美式咖啡(就是最苦那种),可以一泡拉好多出来。
太频繁喝就没有效果了。

10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7
帝都丶猜叔叔:


没觉得不流行啊,现在星巴克多火啊,都成拍照必搭单品了。身边也有好多人都喜欢喝咖啡啊。尤其是需要加班的,996,007的小哥哥小姐姐嘛。或者去咖啡馆工作的中层领导们。
但咖啡的品质这块确实是没咋提升,可能大部分还在喝速溶咖啡,毕竟工作那么忙,速溶是最方便的。

10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7
某知乎用戶:


我的理解是,咖啡是一次性饮品,提供点咖啡因。但茶不仅提神,还贯彻了多喝热水的健康理念

10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8
云过天清:


别人我不知道。
反正我不喝,不代表我不喜欢喝咖啡。
我觉得贵。另外泡的手法可能影响口味。如果去咖啡店里喝,那就更贵。

10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28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