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苓:
答:盲目的吃苦从来不是值得歌颂的事。
.

.
老辈人经常说,年轻人要多多吃苦,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认为年轻时被社会毒打
摩擦,才能让人变得强大。
可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经历社会毒打后没有变强,却被避开了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拒绝吃苦,选择躺平。
其实,这反映了一个认知问题,就是老年人是否全都等同于智者?清醒的人一定说,肯定不是所有的老人都等同于智者呀。
是的,很多年长的人只是活的久,如果他只是拿活的比你久说事,那这样的人一般都没啥大成就的。
活的久不等于通透,不等于思想深刻,不等于逻辑清晰,更不等于穿越过苦难有能力给予你指引。要分人,分人...
.

.
事实上,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等同于财富。只有一个人正面迎接苦难,取得胜利后的战利品才能称为财富。
好莱坞大片中的那些主角,都是在遇到苦难后拼命得打败苦难,化茧成蝶才能变成拯救世界的英雄。
苦难是主角成为英雄的诱因,真正原因是他们自身的勇气与认知,没有足够的认知,主角成为不了主角,更不可能成为英雄。
这个世界上的人,没人缺少苦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苦。人们缺少的从不是苦难,是面对苦难的勇气,正确认识苦难的认知,以及如何解决苦难的选择与态度。
为什么有人可以渡过苦难,成为人们口中经受住苦难磨炼的人;而有的人会选择对苦难低头,成为了被苦难拦住的人?
根本的原因,是对苦难的理解不同,对生命的看法不同,是的不同。
物质并不是人们痛苦的根源,即便回到往前的任何一个时代,缺钱少物是生活过的苦的原因之一,但没有人规定必须要物质充沛才能实现理想。
.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它是建立在人们知道为什么要吃苦,为什么要耐劳的基础上的。
农民知道吃种地的苦,来年才会有个好收成;工人知道吃干活的苦,可以养活家人过上好日子;军人知道吃保家卫国的苦,因为保卫国家就是保卫家人。
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吃苦,正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不做或选择“躺平”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的人不知道如何实现,“”。
现实中,有人可以躺赢,就一定会有人躺平。
但不是所有的躺平都是从此不再奋斗,更多的年轻人是不想成为别人躺赢的炮灰。我更愿意相信,是年轻人在看不清未来的情况下选择保留体力,维持生命状态的待机而动。
“躺平”这个词和“学渣”一样太负面。
没有人会真的一辈子躺平,如果一直躺着他肯定会活不下去;就如同学习这个赛道,不可能人人都是学霸,成绩不好的人也只是不擅长学习,并不能说明人生这个赛道他不擅长。
对待不同年代的人,我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忍,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更有一代人要吃的苦。
不要用自己的视角去定义他人的“苦”!
不管是几零后,你吃过的苦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苦,不要想让其他的人也去吃一遍自己曾经的苦,更不要给自己的苦定义为“最苦”。
年轻人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苦,就好比把年长些的人,拉到封建朝代去吃那个时侯的苦是一样的,没有必要。
最后,我并不认为年轻人不能吃苦,因为我见到的很多年轻人很优秀,很能吃苦。用鲁迅大先生的话做为结束,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火炬,你便是唯一的光。
.
祝开心,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