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oramachi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3316279182661774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因很多:
1. 想做科研的人少了。一般來說不做科研是沒必要讀國外phd的,當然也有人不缺錢,只是去體驗一下的。
現在大家都明白科研是怎麼回事了,大多數的科研無非就是自己騙自己,只是無意義的灌水,不創造任何實際價值,很多教授也只是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混吃等死。此外,科研的氛圍非常toxic,當然如果你去中科大待幾年,還覺得這學校氛圍沒有一點問題的話,可以忽略這點。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頂尖985學生,去美國讀phd感覺自己智商碾壓其他人,因為美國同等智商的一批人都在往硅谷、華爾街跑,誰願意去高校搬磚,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就算你辛辛苦苦讀了5年phd,又讀了3年postdoc,你又有多大把握在學術圈混下去呢?你回到國內,等待你的是tenure track非升即走的淘汰機制,淘汰掉至少50%-95%的人。這競爭可遠比你想像的激烈,和你競爭教職的大多都是c9本+美國top30phd,你有自信卷過這些人嗎?假如你非常幸運,在30歲讀完了postdoc,又用了6年卷死卷活拿到教職,有幸成為卷出頭的一小批人,此時你已經36歲了,甚至還沒有成家,你就一定要過這樣的人生嗎?好好想想吧。
科研這條路,並不適合絕大多數人。
2. 除了cs/ai以外的phd性價比很低。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除了cs/ai phd,白人學生比例都很低,因為大家都知道讀基礎學科phd沒用。很多數學物理phd畢業後,不去學術界,轉碼去互聯網大廠乾著cs本科生的工作,就不說自己覺得丟不丟人,讀這個phd有什麼必要呢?花着一年50w美金的學費生活費,還搭上了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五年,真的值得嗎?說到底還是科研品味的問題,這些人的水平完全可以在別的領域做相當有價值的research,卻非要挑硬骨頭啃。
3. phd申請門檻越來越高。只談美國cs/ai phd,且不說會不會被美國拒簽證,要申請好學校,不僅需要強connection(清北華五以外的學校很難做到),還需要頂尖的科研成果,要花很多精力學英語(tofel100+)。這樣水平的學生,完全可以去華五甚至是清北的頂尖組,這些組的老師不僅科研水平和品味都是一流,而且在國內工業界都有很好的人脈,保證你在國內有最好的出路。
4. 美國不好留。很多人讀國外phd就是奔着留美去了,但每年美國都有大量留學生抽不到h1b而被迫回國,拿到綠卡至少要十年時間,你能承受這期間的焦慮嗎?而且現在川普上台,h1b->綠卡這條路線只會越來越難,甚至還有完全封死的可能,沒人會願意冒這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