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凡芒微光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321607688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職場人喝的那一杯從來就不是咖啡,是自由
工作那麼苦,怎麼辦?
喝一杯更苦的,世界就會變甜了。
有人說,這界白領的血液里,一半是咖啡,一半是奶茶。
醒腦提神?
那杯咖啡的魔力,遠遠不止於此。
很多人覺得,上班族離不開咖啡,是因為需要提神。
畢竟咖啡中的咖啡因,對某些人來說,的確會有醒腦提神的作用。
但事實上,我們很多人喝那杯咖啡,並不太在乎自己的腦到底醒了沒有,神又被提了多少。
我們真正在乎的,是咖啡帶給我們逃離辦公室的錯覺,是那自由的味道。

如果這虛假的自由也有分段位的話,那麼最低段位的,應該就是三合一了。
嚴格來說,三合一,根本帶不走你打工人的靈魂。
你既談不上在喝自由,也談不上喝咖啡,充其量你就是在吃咖啡因,而已。
很多喝不了苦,又嚮往自由的職場人,在辦公室里吆喝一聲:好睏啊,我要喝咖啡!
然後掏出一包三合一,首先是對自由不尊重,其次也出賣了自己的品位。
哪怕你喝了那一口半甜不苦的咖啡因,也甜蜜不了你工作的苦。

其次,就是外賣叫上一杯,來自包圍在寫字樓附近的紅牌綠牌咖啡。
雖然多年以前,每次跑到綠牌咖啡店,被服務生問起要點杯什麼的時候,總是傻傻分不清。
什麼拿鐵,什麼卡布奇諾,什麼濃縮,全是浮雲。
但我肯定會記得,濃縮咖啡就是分量很小的,一口就喝掉18塊。
而拿鐵,卡布奇諾這種,奶泡咖啡比例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比較大杯,喝起來相對划算。
所以職場人,總喜歡點分量較大的那些,不至於等個半天來一杯濃縮,一口就沒了。

再進階一點,就是在外企里,老外最喜歡的意式咖啡了。
老外們,特別是歐洲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一定不能沒有咖啡機。
反正我待過這些外企,就沒有見過哪個地方是沒有咖啡機的。
還記得那位義大利朋友,每次從車間跑到茶水間,擠一杯意式咖啡,總會露出那誇張的吸毒般的表情,自言自語:Wah...I like coffee...
義大利人跟德國人,對咖啡的沉迷,不亞於煙民抽煙。
沒有意式咖啡的辦公室,是不完整的。
當時老外的咖啡機,還貼著個標籤:非專業人士,請勿操作。
那麼,我們只能當專業人士了。
茶水間掏出那illy咖啡粉,勺子上布粉,壓實,套上咖啡機上一扭,咔嚓一聲,輕輕按一下開關,那自由的液體緩緩流到白色的小杯子里,一邊聊天,一邊抿嘴。
這,才開始帶點自由的味道。

意式咖啡雖好,但他的缺點,還是分量太少,時間過得太快了。
那麼,再進階的,就是手沖精品咖啡了。
掏出烘好的豆子,現磨成粉,然後拿出手沖三件套:濾杯,分享壺,手沖壺。
拆好濾紙,12克的豆子,配上180毫升的開水。
溫度控制取決於不同的豆子,深烘高溫,淺烘低溫,範圍在88度到93度之間。
一頓操作下來,幾個人,能耗上二十分鐘的時間,談笑風生,靈魂已經出走。
這已經是高階的自由了。

最後,終極的自由,就是精品冰滴咖啡了。
在茶水間的冰櫃里,預製好冰塊,磨粉布粉,冰滴壺就放在辦公室桌面。
一滴,一滴,一滴。
一般能滴四到七小時。
邊工作,邊看著時間流逝,那是自由宇宙的盡頭。

那麼,職場人,你喝的那一杯叫做自由的咖啡,又是處於哪個段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