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3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瑞典皇家理工很好?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3

沒有說kth不好,但感覺他的名氣有點過譽了。

沒獎學費也不低,瑞典國內CTH UP,隆德都不差。北歐其他國家 奧斯陸大學,哥哈,丹麥技術,赫爾辛基,aalto這些學校實力也不見得比kth差。

計算機類專業,kth的cs ranking也不怎麼好看,所以kth為什麼可以這麼卷?我覺得歐洲同水平的學校,kth明顯卷很多?難道是名字好聽嗎?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3

某匿名用戶:


KTH 最強的地方在於熟悉中國招生、中國大學體系。這種伯樂識千里馬的能力可不常有,歐陸大學裡,除了瑞士ETH, EPFL,只有KTH有這種能力。

最菜的就是德國大學,二本和985一視同仁。除了學歷,中國還會根據科研經歷等方面去綜合評價一個人,但德國完全不看。反而依據課程匹配度+均分這種在中國選拔能力低下的指標組合來篩選中國人才(在國內,均分通常要和學校結合來篩人,因為有些學校給分水,給分標準不統一)。

這種說白了就是照搬本國的教育體系評價標準(德國大學實力是最平均的),去評價其他國家不同教育體系的人。跟很多中國學生照搬中國的標準,只看入學門檻就去評價歐美大學質量一樣離譜。

荷蘭、北歐稍微好一些,不同學校國際化程度不同,對中國招生的熟悉程度也略有不同。最好的就是KTH。

這背後涉及的還是大學管理能力,而不僅僅是懂點中國的東西。比如德國大學裡懂中國教育體系的可不少,但還是不得不按照上級的要求,按照以往大學的要求來篩人。

在本校科研能力並不強的情況下,還能通過招生手段提高生源質量,達到美國top 15大學級別,屬實是把中國學生的心態玩明白了。先逐漸挑選好學生提高門檻,中國學生再看門檻高,覺得是好項目,都去申,進而正向循環,以致引發踩踏效應,卷上天際。。。能把招生玩成這樣的,唯有KTH了(相比之下,瑞士那倆校卷是本身實力就強,所以自然能吸引好學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I相關的碩士項目里,一個KTH招的985學生數量比整個德國還多。


簡單介紹一下背景,以便理解為什麼KTH那樣做算「好」(順便回復一下評論區)。

最近幾年歐陸碩士教育的一個顯著趨勢就是國際化、精英化,包括所有國家。可能因為國際學生學生數顯著增長,每個國家都想分一杯羹。

比如在教育公平做得最著名的德國,近幾年也開始了如上的改革:



設立精英大學

計劃、精英集群,重點培養部分學校、部分學科。拋棄了傳統的公平對待所有大學的模式。
大量開設英語授課項目,而這些英授碩士絕大部分都是限制錄取的,有較高篩選條件。而傳統的德語項目都無這麼高比例的限制錄取,和錄取條件。
拜仁州

甚至開了精英碩士項目,門檻高得離譜(德國標準),人均資源極高(小班教學+導師帶科研),堪比美國頂級藤校。

當然這只是部分新項目的變化,變得精英化了,主流還是原來的有百年歷史的公平教育模式。歐陸其他國家也或多或少有類似的改革,無一例外。

但項目精英化、國際化,得有配套的招生政策。其中KTH是其中的佼佼者,是玩中國招生上最厲害的。而墊底的就是德國了。

(其實我本來是想吐槽國人老愛卷KTH這種學校,但大家的關注點怎麼都在德國。。。)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5

作者:勇武的加蘭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2758608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就以瑞典國內的話,CTH和KTH確實是伯仲之間,無論是生源還是畢業生能力這麼多年看過來我認為都沒有什麼差距,甚至一定程度上CTH因為學生規模少一些可能平均水平還高一些(相應的,極值上KTH好一些)。那麼KTH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呢?

首先是地理位置,斯德哥爾摩首都圈決定了瑞典可能半數的IT工作機會在這裡,我直觀感覺斯京

的IT工作機會能佔到5成,哥德堡可能3成,剩下2成在馬爾默

。如果你是一名IT畢業生,你想要留在瑞典,大機率你最後還是來斯京找工作(我見過許多哥德堡和隆德過來的畢業生,反過來則很少)。主場作戰的優勢是很大的,畢竟有兩年的network和social機會。

另一方面在排名上KTH也是瑞典唯一一個能穩進QS前100的工科學校,查爾姆斯

偶爾也要看發揮,儘管這個東西其實沒有什麼用,但是有時候回國硬指標很重要。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一個中國人的群聚效應,什麼排名,CS RANKING我說實話不是你一個授課碩士應該重點關注的東西。CS RANKING高是老師強,不是你強,越是厲害的老師往往越是忽略上課,真正決定你能學到什麼的是這個學校的助教水平和我這種給你代課的博後的水平。。。如果CS ranking就能決定教育質量那麼各國科學研究院就應該是最熱門的大學。比如,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

在CS RANKING上是高居前列,那麼請問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蜚聲海外嗎?這裡只是舉個例子,我對此學校沒有具體了解。作為一個碩士,你應該考慮的是KTH的文憑夠不夠你簡歷敲門,他的授課質量能不能讓你掌握技能,斯德哥爾摩好不好玩,瑞典氣候舒不舒服,談戀愛容不容易。你大談CS排名的感覺好像你是一位志在學術的博士生,可是真的學術之星是不會屈居一個MSc的,如果你是在找工作,那你覺得瑞典TOP2工科學校的名號和所謂的CS ranking在瑞典找工作的時候孰輕孰重?

在這個問題上KTH產業化和國際化是做得特別好的,中國人多意味著你資源多,哪怕是回國的校友也多,不要小看這個東西,好好經營的話會是你的巨大財富。我在此說一個政治不正確的觀點,大部分海外歸國碩士的文憑作用只是給你的本科學歷刷牆蓋頂,KTH近些年卷度增加導致中國學生的baseline可能收斂到了華五稍下的水準,這意味著你的同學來不來KTH他們都會成為中國社會的重要力量,這既拔高了教育質量(比如project的合作水平),也提升了你文憑排名以外的認可度。

近幾年海外中產階級留學的風氣比較大,這是好事,但是我希望各位留學生能夠去除掉做題家思維(我原來管這叫儒生思維)。

排名不在高,重點是學校「印象」。

老師不在強,重點是混得能混過,學得能學好。

同學不在多,而在於他們能不能成為你未來的朋友與「朋友」。

讀書切忌不可著相,不可為讀書而讀書,為光鮮而讀書,逼自己讀書,騙自己讀書。不管你選哪所學校,你都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和保證自己能讀得開心。天天盯著排名和人比來比去這個是入了邪。

在這個問題上,KTH其實已經能夠做到碾壓你提到的其餘北歐學校。現在或許你對我說的會不以為然,但是等你畢業了幾年回國或者留在瑞典工作,你就會明白我的道理。讀書上學這個事情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各取所取何必相爭。一個學校,想玩的能玩的開心,想混的能混畢業,想學的有資源學,想找工作的文憑夠找工作,這就是好學校。如果你想要做學術應該去一些小而精的學校,想要個高排名文憑可以去倫敦中國學院,要日子舒服南法公立大學走起。你說你想不清楚?那KTH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實我這些年一直覺得KTH是把教育產業化做明白了的少數歐洲大陸學校,真正能做到讓所有客戶(學生)都高興。

不過我個人給大家提醒一下,查爾姆斯確實性價比更高,可能是CTH比較低調,申請CTH的中國人的Bar相對低人數也少,但是CTH同樣在瑞典極負盛名,我很推薦不夠卷KTH的同學去CTH,畢竟這些年KTH的 EECS學院生源已經開始出現清北的生源了,這個泡沫也是有點大了。。。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5

咻咻咻:


2022年6月22日更新

時隔半年,見識了更多的風景,有了更深刻的體驗。真真正正如老學長 

@勇武的加蘭 所言,當你你沒有想好未來出路的時候,KTH真的是一個很好選擇。我在這裡學習的兩年間,有的同學一心一意留在這裡,順利找到工作;有的同學為學業更上一層樓,找到了歐洲甚至北美的phd職位;還有一些同學在這裡度過了自由而燦爛的兩年,經歷和見識到了世界上大部分人一輩子都見不到的景色。


放到現在與我而言,KTH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也許是,也許又不是。從功利的角度出發,KTH的學費放在歐陸並不算便宜,性價比肯定不如德法等國的學校。但是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在暑假申請各種各樣的實習,第二年爭取到助教和到公司畢設這些機會,都能夠有效緩解經濟差距並且豐富工作經驗。而相比高投入高回報的北美,KTH提供的機會看起來並不多麼吸引人,但是瑞典的工作機會容許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試錯,在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更小的狀態下從容度過兩年。而與英聯邦國家學校相比,這就更是兩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在這裡每天你與同學討論的是有沒有新的實習崗位和工作機會,而不是怎麼準備一年後回國的人才引進或者公務員考試。

平心而論,不論自己如何選擇,KTH都不是我最優的答案,但是不論我最後選擇哪條路,KTH都能提供其它道路的可能。也因此,我花了整整第一年的時間思考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終於在第一年暑假開始為自己的方向努力。或許我沒有取得足夠完美的學業成績,或許我沒有找到最合心的實習,但是能夠在讀書期間真正思考自己,讀懂自己,便已經是我這兩年來最大的收穫了。


2021年11月20日原回答

我感覺kth出名的原因有好幾個:

1.最初kth主要是依靠浙大,東南等學校的3+2項目招生的,從一開始就在各大北歐高校中佔領了生源質量高地。而且從往屆3+2畢業生的評價來看,kth總體上感受還是非常不錯的,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閉循環。

2.誠然kth排名不如隆德,哥本哈根等綜合大學,但是架不住kth屬於純理工大學,畢業留在瑞典簡直不用太簡單。尤其是最近網上流行的run北歐說法,kth幾乎成了run北歐的最佳途徑。

3.瑞典的工作機會應該是北歐最多的,雖然cth聽說就業機會更大一些,但是國人骨子裡總是要有個鄙視鏈,就硬生生把kth和cth分成兩個檔次。因此拋開外界影響,我個人認為cth的留學價值是被嚴重低估的(回國的價值另說)。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勃學家:


因為他們不懂行:

哥本哈根大學有整個北歐最強的人均科研水平和整體科研水平。

丹麥技術大學在整個北歐有最強的人均導師資源水平。(甚至世界上都是)

赫爾辛基大學有整個北歐最強的篇均論文質量。(甚至世界上都是)

而瑞典的大學除了KI是由於特殊院校佔優勢的原因,KTH根本都算不上頂尖大學。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2173632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為什麼你覺得不好呢?這個學校放在歐洲就是大家聽說過的學校,在比利時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瑞典是歐洲發達程度能排進前五名的國家,科技和工業十分強悍,KTH旁邊就是Kista工業園區。

至於排名,KU Leuven排名高吧?泰晤士和USNEWS都排到世界前50了,但是你要是仔細看看KTH和KU Leuven的學科設置、學生數量,KTH只是和魯汶工學院一個體量的學校,你和綜合大學比論文和學術?看工科實力的話,印象里魯汶工學院和KTH是不分上下的。

關於和其他學校的比較,拿KTH和aalto比的話,aalto吃虧在名字上(改名叫芬蘭國立理工學院,你試試會不會卷爆)。DTU比較迷,這個學校碩士項目獎少門檻低,我申請那年DTU好像沒發過拒信,再加上DTU的強項側重生化環材,丹麥永居也困難,可能就沒那麼大吸引力了。

隆德和烏普薩拉,典型的綜合大學,隆德工學院雖然也很強但是學科種類不全,Uppsala主要也是文理學校。奧斯陸大學、赫爾辛基大學、哥本哈根大學也都基本類似的情況,根本就沒有幾個工科專業,想去也去不了。

我馬上就要去KTH交換了,本來的備選還有TUDelft、EPFL和TUM,綜合考慮還是KTH最好(學業壓力合理、給分合理、在大城市、以後想去瑞典發展)。KTH在歐洲屬於說出來大家都知道的學校,縱然不會像牛劍ETH那樣橫掃就業市場,但認可度是沒問題的。千萬不要因為KTH的商業排名低估了它,荷蘭有個學校Rotterdam Erasmus QS排200,但是這學校商學院對我來說就是NEXT LEVEL的存在,歐陸留學還是多考慮一下自己的專業方向吧。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作者:zhanghui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56058547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為什麼你們覺得不好呢?!我復盤我這麼多年的求學經歷,我非常感謝KTH那五年,簡直是再造之恩,學術的開放性可稱得上自由之精神,課程內容的豐富程度,學術的嚴謹性等等。我非常感恩KTH給我的饋贈。為何非常有如此籠統的評價「為什麼覺得不好」!



首先KTH在歐洲算是工科Top學校裡面的二檔。在上面的有帝國理工、ETH、牛津劍橋的理科。二檔里應該是TUM DTU CTH TU-Delft,說句實話,其他德國工科大學真的「國際化」程度都沒達到這一檔,德國的大學都給德語的世界做貢獻了。
如果在kth讀研,沒拿到獎學金或者學費減免,那確實這一檔里有其他學校不要學費或者生活成本較低,相比就很雞肋。如果讀理工科志在去第一檔的學校,那確實可以不考慮KTH。畢竟上一檔的真是個金字招牌。KTH這個招牌在歐洲非常管用,其他大洲不一定有很大的知名度。
撇開學費,這個第二檔非常適合985里非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的普通學生,下至一本學校裡面的班上前幾名,甚至某些二本里最優秀的本科生。這也是我在KTH遇到最多的學生群體。KTH可以非常靠譜地提供非常優秀的師資 - 教授老師水平非常高(理科院系的老師甚至是諾貝爾的評審委員會的成員),較合理的學校設置 - 課程嚴謹考察合理學術非常嚴謹,產學研合作範圍大 - EIT/ABB/愛立信/Scania等,畢業有一定機會留在當地。

撇開一些」場外因素」如留學開銷北歐天氣,KTH這個學校本身沒什麼槽點…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名字好聽,寫在簡歷上很有面子。然而北歐N5t五個工科大學(dtu, aalto, ntnu和cth)實力幾乎差不多,各有長處和短處。

比如kth的計算機實力可能比不上丹麥的奧胡斯,環境能源實力比不上dtu,車輛機械比不上cth,水資源海洋工程比不上ntnu,排名比不上哥哈奧斯陸一些綜合類大學。但是在土木領域又是北歐里最強的。

對岸dtu在知乎挨噴,其實kth真的並沒有比dtu強,dtu因為研究能源環境科研資金不知道是kth的多少倍。然而一個名字是技術,一個是皇家,聽起來就刻板印象了...



作者:zzpoink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2174095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EloryGogh:


確實是相當熟悉中國。

錄取以後會找中國人學長學姐來宣講。

有微博微信號公眾號。

重視跟中國大學的交換項目。

其他歐陸高校確實是都做不到。


有時候一個學校在國內名氣高不高,也決定於他招的中國人多不多,招的人多了,宣傳的人也多,才有名氣。


估計還有這個皇家的名字。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7

某匿名用戶:


廣告買的多,3+2學生招的多,普招門檻拉的很高,中文譯名好。

實際上3+2的生源一言難盡,雖然大部分都是211大學的,但211也有混子,也有英語完全沒法交流的,本人就遇到一大堆,不知怎麼稀里糊塗出的國。而且因為3+2基本都集中在某幾個專業內,且某幾個專業也確實都是中國人趨之若鶩的專業,某幾個專業基本上平時都是中國人小圈子裡一起學習討論上課,堪比北歐曼大,來了兩年一個瑞典同學不認識的可太大有人在了,某種意義上完全喪失留學的意義,彷彿換了個地方學中外合作專業。

KTH本身lecture質量稀爛,尤其和同等級理工學校比,講師水平參差不齊,lab基本就是廢的,純自學,到後期根本沒幾個人去了。大部分專業申博困難,學校排名不高,瑞典又極其無聊,唯一的優點是kth課業壓力小給分ok,來這無獎自費留學的朋友們,你們真的內心沒有過一點後悔的感覺嗎?我完全不覺得這學校MS教育能比得上同等級學校,甚至認識的很多Erasmus eit的朋友(第一年在荷蘭或者什麼地方讀的,第二年來KTH)普遍反映KTH的課水,教育質量比不上他們讀的另一所,這很能說明問題了。

至於大陸生源質量,不會真有人把中國國際生門檻看成學校實力的一個體現吧?這學校因為知名度高廣子做得好,每年申請人到處都是,但因為每個專業都學生限額,所以才造成了所謂門檻高的假象,隔壁DTU和Aalto發offer跟印刷機一樣,你們覺得這倆比KTH差?清醒點吧。有人拿德國大學說事,德國的學校課業壓力和畢業壓力是K校多少倍?K校你正常學還有掛科延畢的?再看看德校?拿著中國國際生門檻秀優越的學生思維請趕快消失,沒有人會在意你是1:1進的還是1:10000進的,國內hr不了解,歐洲人更不會在意,因為當地人點擊就送。

總之我很難對KTH說什麼恭維之話,這學校這地方實在難以找到閃光點,我只能祝KTH招生辦在商業宣傳上越來越成功吧,這很難評,讀過的都知道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