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勇武的加蘭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2758608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就以瑞典國內的話,CTH和KTH確實是伯仲之間,無論是生源還是畢業生能力這麼多年看過來我認為都沒有什麼差距,甚至一定程度上CTH因為學生規模少一些可能平均水平還高一些(相應的,極值上KTH好一些)。那麼KTH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呢?
首先是地理位置,斯德哥爾摩首都圈決定了瑞典可能半數的IT工作機會在這裡,我直觀感覺斯京
的IT工作機會能佔到5成,哥德堡可能3成,剩下2成在馬爾默
。如果你是一名IT畢業生,你想要留在瑞典,大機率你最後還是來斯京找工作(我見過許多哥德堡和隆德過來的畢業生,反過來則很少)。主場作戰的優勢是很大的,畢竟有兩年的network和social機會。
另一方面在排名上KTH也是瑞典唯一一個能穩進QS前100的工科學校,查爾姆斯
偶爾也要看發揮,儘管這個東西其實沒有什麼用,但是有時候回國硬指標很重要。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一個中國人的群聚效應,什麼排名,CS RANKING我說實話不是你一個授課碩士應該重點關注的東西。CS RANKING高是老師強,不是你強,越是厲害的老師往往越是忽略上課,真正決定你能學到什麼的是這個學校的助教水平和我這種給你代課的博後的水平。。。如果CS ranking就能決定教育質量那麼各國科學研究院就應該是最熱門的大學。比如,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
在CS RANKING上是高居前列,那麼請問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蜚聲海外嗎?這裡只是舉個例子,我對此學校沒有具體了解。作為一個碩士,你應該考慮的是KTH的文憑夠不夠你簡歷敲門,他的授課質量能不能讓你掌握技能,斯德哥爾摩好不好玩,瑞典氣候舒不舒服,談戀愛容不容易。你大談CS排名的感覺好像你是一位志在學術的博士生,可是真的學術之星是不會屈居一個MSc的,如果你是在找工作,那你覺得瑞典TOP2工科學校的名號和所謂的CS ranking在瑞典找工作的時候孰輕孰重?
在這個問題上KTH產業化和國際化是做得特別好的,中國人多意味着你資源多,哪怕是回國的校友也多,不要小看這個東西,好好經營的話會是你的巨大財富。我在此說一個政治不正確的觀點,大部分海外歸國碩士的文憑作用只是給你的本科學歷刷牆蓋頂,KTH近些年卷度增加導致中國學生的baseline可能收斂到了華五稍下的水準,這意味着你的同學來不來KTH他們都會成為中國社會的重要力量,這既拔高了教育質量(比如project的合作水平),也提升了你文憑排名以外的認可度。
近幾年海外中產階級留學的風氣比較大,這是好事,但是我希望各位留學生能夠去除掉做題家思維(我原來管這叫儒生思維)。
排名不在高,重點是學校「印象」。
老師不在強,重點是混得能混過,學得能學好。
同學不在多,而在於他們能不能成為你未來的朋友與「朋友」。
讀書切忌不可着相,不可為讀書而讀書,為光鮮而讀書,逼自己讀書,騙自己讀書。不管你選哪所學校,你都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和保證自己能讀得開心。天天盯着排名和人比來比去這個是入了邪。
在這個問題上,KTH其實已經能夠做到碾壓你提到的其餘北歐學校。現在或許你對我說的會不以為然,但是等你畢業了幾年回國或者留在瑞典工作,你就會明白我的道理。讀書上學這個事情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各取所取何必相爭。一個學校,想玩的能玩的開心,想混的能混畢業,想學的有資源學,想找工作的文憑夠找工作,這就是好學校。如果你想要做學術應該去一些小而精的學校,想要個高排名文憑可以去倫敦中國學院,要日子舒服南法公立大學走起。你說你想不清楚?那KTH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實我這些年一直覺得KTH是把教育產業化做明白了的少數歐洲大陸學校,真正能做到讓所有客戶(學生)都高興。
不過我個人給大家提醒一下,查爾姆斯確實性價比更高,可能是CTH比較低調,申請CTH的中國人的Bar相對低人數也少,但是CTH同樣在瑞典極負盛名,我很推薦不夠卷KTH的同學去CTH,畢竟這些年KTH的 EECS學院生源已經開始出現清北的生源了,這個泡沫也是有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