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6篇帖子。
(轉載知乎)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請客吃飯餐桌浪費很普遍,那麼外國人民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存在著如此嚴重的浪費?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1

坐標五線城市山溝溝,剛去吃酒席,都是一大桌菜沒人打包就走了……讓我和我媽打包了兩天的菜…夠吃了…

就想問在國外的朋友,外國友人請客吃飯,辦婚宴,升學宴等行為是否也是一樣的對待食物????還是已開發國家人民受教育程度高會打包???

這到底是一種普遍的人性規律,還是只是我國的特有現象?

我如果不讀苦難的中國歷史,可能也不會去打包…因為人都是不當家不知財米油鹽貴的…

因為生產力的高速發展,新出生的朋友並不知道這片土地飢餓曾經是一種信仰…我們吃飽飯的日子才幾十年而已…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1


小象:


相對於餐桌上的浪費,歐美髮達國家食物浪費遠比這個嚴重,他們的浪費主要體現在:

①糧食滯銷後就地銷毀。經濟危機中牛奶滯銷就地倒掉是其經典一幕。現在大量農作物因為價格下降、勞動力不足、運輸或收穫費用過高而直接爛的地里或就地銷毀。這一幕我們現在也不陌生。

疫情期間部分美國農場主將滯銷牛奶倒入化糞池,和糞便混合後作為肥料撒入田間

②食品運輸和倉儲階段。因為倉儲和運輸手段不足、保管不善被大量浪費的糧食,比如冷鏈運輸之類環節不當使用,容易造成一些蔬果或者是冰鮮肉類,甚至還沒來得及正式進入市場,就已經壞掉不能吃了。

倉儲和運輸中的浪費

③食品工業加工過程中的浪費。工廠為簡化工序、實現自動化生產、降低成本等考慮,對於食品只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不需要但可食用的部分會被直接當垃圾扔掉。比如歐美很多人不喜歡食用動物內臟(下水),那麼在工廠中這部分就是垃圾。

④商店超市大批丟棄過期甚至臨期食物。以至於很多國家出台《反浪費食物》相關法案,對這種行為進行遏制。據統計,美國超市有30%的食物會被扔掉。

處理臨期和過期食品

⑤個人購買無度。購買了超過自己需求的食物,買後發現不喜歡、不新鮮了、實際用不就丟掉,垃圾桶里可見大量沒有拆封就丟棄的食物。更為離譜的是,還有超過80%的美國人經常會不小心搞錯食物原本的保質期,而把壓根就沒過期的食物扔進垃圾桶。

⑥社會對食物的非食用浪費。如大量使用糧食做飲用酒、乙醇燃料、藥品加工、節日慶典等等,當年委內瑞拉查維斯就譴責美國使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

工業乙醇/生物燃料和人類爭奪糧食

——糧食一旦工業化後,其生產量和浪費量都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

工業化收儲、運輸、生產和消費環節的糧食浪費遠不是個人餐桌上那點浪費可以比擬的。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2

宅某:


閒著沒事幹,看了幾集英國的節目《supersize vs superskinny》。國內一般翻譯為《超大號與超小號》。

節目的主要流程是,讓肥胖的人(體重一般超過200kg)和過瘦的人(一般不到50kg)互換飲食兩天,讓他們觀察到自己的飲食有多離譜。然後由醫生給他們制定食譜,讓他們遵守兩個月,再看看減肥/增重的效果。


雖然我有很多想說的地方,但其中最想吐槽的就是浪費食物。

厭食症吃不下肥胖症的那些食物,直接就扔進垃圾桶。

更不用說還有直接把一堆食物扔進一個容器,只為了告訴對方「你一周要吃這麼多東西」。

這樣的麵包或許還可以回收


一堆食材這麼攪和,就成了一坨不能吃的東西

當然,有一部分食物可以回收,或許會成為節目組的午餐。

但有些已經被擠壓到分不開的,和打開包裝隨便扔在地上的食物,要說他們能不浪費,我是不信的。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2

焚海炖魚:


一般中國人請客吃飯餐桌浪費的那點食物,放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可能也就是合理損耗的水平,西方媒體指責中國人消耗過大的時候,通常只敢用總量,而不敢用人均。因此儘管我不否認國內請客確實存在部分鋪張浪費的情況,但沒必要把「嚴重浪費」糧食的鍋扣在自己身上。

西班牙番茄大戰:



英國扔奶油派大戰:



義大利橙子狂歡節:



澳洲西瓜節



最後…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2


CLARK:


我們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位面的中國請客吃飯餐桌浪費,可能有的人想給歐美鬼佬浪費洗地來了。

餐桌上吃不完會打包,農村酒席到最後會把多餘食材給賓客帶回去。你是不是沒來過中國?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2

B站郭傑瑞有個視頻,內容是他在沃爾瑪門口的垃圾桶里找到的食物。

大量的食物都是只被吃了一部分就扔掉了。

這種情況也不是現在才有的。

1978年,20歲的麥當娜被紐約著名舞團AlvinAiley錄取參加為期六周的培訓項目。為了這個珍貴的機會,她從讀了兩年的密西根大學舞蹈系退學,孤身一人跑到紐約。剛到紐約的時候她身上只有35美元。

但追夢的日子光有勇氣還遠遠不夠,剛到紐約的日子非常辛苦,麥當娜住在滿是流浪漢、酒鬼的破爛公寓里,蟑螂與老鼠都是常事兒,公寓所屬地段的治安也非常不好。

幾次百老匯舞蹈演員試鏡都失敗後,她走投無路,為了付得起房租,麥當娜除了跳舞,還做過裸體攝影模特,在俄羅斯風情的茶館裡當服務員,甚至拍攝一些地下色情片來糊口。

最窘迫的時候,她不得不翻垃圾桶找食物。

能從垃圾桶里找到食物,不但能吃飽,而且吃了以後人還沒事,可見垃圾桶里的食物是挺不錯的。

她要是在中國翻垃圾桶,大概是找不到啥能吃的。



作者:haha kim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297973/answer/265296689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3

千瑤:


歐美髮達國家食物浪費本來就比我們發展中國家嚴重,這個也很好理解,人家是太多了,我們是剛吃飽,浪費不是一個級別的。

不過歐洲很多人話實在是太多了,八點吃飯十一點才能散的那種,救命,我都要打瞌睡了他們還在那叭叭鄰居家的馬死了,救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別對歐美人的素質有什麼幻想真的,精英里一大把狹隘自以為是的,不跟他對罵他都不知道你是容不得被區別對待的。

不過有素質的也很多,這個大家都一樣。

我記得上學的時候專門有做小調查,那個時候老師說全世界遊客素質最差的就是米果仁哈哈哈哈哈哈

罷工期間地鐵站shi尿屁,因此我扔了一雙鞋,你們能想像在清晨的rer上看到座位底下一坨粑粑是什麼感覺嗎?xxd,終生難忘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旅遊季,尼斯嘎納海邊的大蘆薈上都刻著英文字母,岸邊古老建築的牆上也是密密麻麻的字母。

歐洲,小偷的天堂。德國,xd者的天堂emmm。

別把人家想得天上有地上無,但凡真正生活過的人,都不會告訴你歐美完美得要s。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3

作者:Asakusa Xi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297973/answer/262660623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坐標楓葉國。

如果討論的是在國外的中國人或者老外去吃中餐,我自己和家人,我認識的人,我看過的飯店鄰桌,很少有不打包的。基本上全部打包。除非剩的很少,不值得一打。

在國外的中國人或者老外去吃高級西餐,牛排或者一道道上菜(倘若,前菜,主菜,甜品)那種,基本上不會牽扯到打包的問題,一個是每一道分量都不大,可以吃完。而且給你一段時間吃這一道菜,下一道上菜之前這一道就端下去了。如果真的吃不完,基本上也不會打包,因為就算吃不完也剩不了多少,而且有些東西打回去也沒法吃了,比如牛排。

如果是中低檔西餐,或者其他地方菜系(比如東南亞非洲這些)適合打包的,基本人人都會打。除非很難吃。而且服務生是拿小費的,一般都會主動問你,剩的需不需要打包。需要的話會主動拿去後廚幫你打好。

主要在國外吃飯,除非是吃中餐,否則很少有中國人那種一大桌子菜大家一起下筷子的情況。而是大多各點各的吃。所以有些東西沒有直接可比性。

說一種一定不會打包的情況:在以前每周老闆周二或者周五會請員工一起出去吃一頓午餐。因為公司的各種人種都有,就會每次選一個主題菜系。遇到各點各的那種就不說了,基本不會剩。遇到吃中餐或者點了大家分的菜,一般剩了也沒人打。誰打也不合適,而且還要帶回辦公室就很奇怪(回去接著上班)。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3

霜天曉月:


1.實話說我還沒見過吃席不打包的。你沒見到打包大機率是不是走的最晚的。客人還在呢打包也太不禮貌了……我老婆有個農村遠房親戚為了擺闊在市裡五星酒店給他媽過生日,剩下的菜一樣打包拎家去,幾十公里也不嫌遠。

2.已開發國家浪費糧食比發展中國家厲害多了。只不過都不在餐桌上。一個是食材進入售賣前篩選,植物大小顏色不合適或者有磕碰就不要了;肉分割好下水和其他零零碎碎的就扔了。二是對過保質期食物都是一扔了之。這些浪費比餐桌上的浪費可多的太多了。

3.多看多學多思考沒壞處。而且不要隨便代表中國人。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3

小象:


打包≠浪費,不打包才可以說浪費

美國人要是會打包哪有韓國什麼事?

部隊鍋是韓國的一種火鍋,源於韓戰時期。由於物資短缺,在京畿道議政府美軍基地附近的居民,食材來源多是駐韓美軍廢棄的食材,如火腿、午餐肉罐頭等。當地居民加入辛辣的苦椒醬

 (現在的韓式甜辣醬)和作湯底製作的一種火鍋,

這不是上海,這是美國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