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享实验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095952/answer/11897610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人最主要的饮食习惯是以米饭为主食,以蔬菜、大豆、鱼类、海藻为主要菜品。同时,除了占据主流的“和食”,“洋食”和“中华料理”在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中也有着一定的地位。
这种饮食习惯主要基于昭和50年代的传统日本饮食结构,同时受到粮食进口冲击和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受到了美国的粮食援助(其实就是美国趁机向日本大量出口小麦粉、牛奶等产品),为了适应新的食材,日本举国普及了面包、牛奶等欧美风格的食谱(日本称其为“洋食”);尤其是日本的学校,当时的供餐原料主要使用小麦粉和脱脂奶粉。
1952年(昭和27年),日本公布“栄养改善法”,其目的就是推进日本民众饮食生活的西化。当时厚生劳动省开展的营养改善运动以欧美的营养学为基础,以欧美的饮食方式为模板,一度让日本人的餐桌远离大米,拥抱面包。日本的大米市场也收到严重影响。1970年(昭和45年),甚至开始限制民众购入大米。其结果是,日本人均大米消耗量从1962年的118.3公斤下滑到1990年的60公斤,少了足足一半。
1955年(昭和30年),受到美国资金援助的日本饮食生活协会成立,日本各地的营养师们搭乘着kitchen car来向民众讲解和指导和食、洋食,以及中华料理。这使得日本人餐桌上配菜的比重有所上升(也意味着主食比重下降)。这也是日本在昭和40年代大米消费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此外,这一时期日本开始普及煤气,不锈钢洗碗池等产品,使得家庭料理的制作——尤其是炒菜——变得简单快捷了许多,从侧面促进了洋食、中华料理在日本餐桌上的攻城略池;也使得日本传统料理的炖菜、冷菜的比重有所下降。洋食与中华料理相对日本传统的和食增加了脂质的消费比重,这一点也在日本人现在的饮食中得以体现(简单来说就是鱼类减少,肉蛋类增加)。
所以,现代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有两个特点:
1、保留了传统和食的饮食习惯。
例如,相当一部分的日本人认为米饭才是正统的主食,在日本的餐馆和家庭料理中都能见到“白饭/盖饭/炒饭+饺子/拉面/炒面/荞麦面”这样的“ダブル炭水”(双重碳水)搭配。
日式小餐馆的カツ丼+荞麦套餐
又比如,有相当一部分的日本人还保留在早餐吃鱼的习惯(一般是米饭+烤鱼+味增汤
+小菜)。因此,日本厨房一般会配一个小烤箱(跟烤面包机差不太多);街上的日式快餐店也会在早餐推出包含烤鱼或者味增煮鱼的套餐。
日式厨房的小烤箱(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家庭餐桌的烤鱼(图片来自网络)
松屋的鲑鱼定食(来自食べログ)
2、对外来的饮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力和融合力。
日本人的洋食和中华料理都是日本人将外来饮食文化与本土的口味融合的产物,这些食物和日本传统的和食相比,油盐、脂质含量一般更高,但仍受到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年轻一代的喜爱。
文京区某松屋的番茄干酪汉堡肉
大田区某中华料理店的五目拉面
加咖喱的汉堡——モスバーガー(一家日式汉堡店)的期间限定产品(图片来自官网)
总的来说,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就和这个民族本身一样别扭,你很难拿一套模式去定义。
参考:日本维基百科“日本型食生活”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9E%8B%E9%A3%9F%E7%94%9F%E6%B4%BB
ja.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