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9篇帖子。
(轉載知乎)美國人去加拿大會有出國的感覺嗎?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06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07
差別沒有從深圳到香港大。
加拿大到美國比較明顯的區別:


路上的死動物變多了,每隔幾公里路肩上就是一個死鹿死狼死松鼠
瞎變道的人多了,50%不打燈
油明顯便宜很多,來美國的時候避免在加拿大加油,回加拿大的時候在美國這邊的邊境加油
從柏油路變成水泥路,路上全是裂縫
入境底特律的時候剛過邊境就是市區,市區就可以上高速,加拿大這是沒有的這種割裂城市的模式(多倫多的Gardiner 這種並沒有割裂城市,cbd大都在Gardiner exp北邊,而且高架橋弱化了高速割裂市區和湖邊)
很多餐館居然不是直接抽成收小費而是紙幣放桌上
加拿大側的政府工作人員(邊境官)會沖你笑,會給你說 "welcome home", 美國的基本上都馬臉,幾乎不會說謝謝剩下的啥單位轉換,貨幣都被很多回答討論過。
但總體上都挺像的,地鐵的古老程度,指路牌(個人感覺美國的指路牌字比加拿大多),城建。
美加差距還沒有Ontario和Quebec差距大,去Quebec是真感覺出國了,去到一些小城比如Percé,很多人英語說的還沒有我高中學的法語熟練程度高


作者:Leonard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124889/answer/329894429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07
某知乎用戶:


去溫哥華和多倫多感到去了趟中國,去魁省感覺去了趟法國,去別的地方感覺回了趟美國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09
作者:Saturn V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124889/answer/31963389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當初和加拿大定邊界的時候是直接按照北緯49度線畫的,美國有很多地方是必須先到加拿大才能到美國其他地方的。。。
明尼蘇達
的這個角,正好直角切入加拿大,必須先到加拿大才能到美國。
還有華盛頓州的這個「羅伯特角
」,直接切了一塊出來,去溫哥華
比去美國還方便。。。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09
作者:Xin Ya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124889/answer/31932659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還是有些區別的,比如計量單位,美國是純英制,加拿大就比較分裂,有公制有英制。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是里程長度單位,美國永遠是英里,而加拿大則是公制公里。1英里相當於1.6公里多。從鄰近的美國港口有輪渡到我們這兒,能在路邊看到這種大大的標誌牌,「THINK METRIC」,提示美國來的遊客開車不要超速。其中的相鄰的字母「K」和「M」還用明黃色標出來,提醒美國人別搞錯,你們進了公里區。
奇怪的是,加拿大人在描述小一些的長度單位的時候卻又回到英制,比如紙張的大小(8.5" x 11")、人的身高(5英尺8英寸),反正挺分裂的。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10
很多的回答都是從多倫多溫哥華這兩個大城市與附近美國大城市的比較。相信差別不大
我從美國中西部州跟加拿大草原省談一談。具體是美國北達科他州開車進入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
美國去加拿大出國感覺還是很非常大的,人文完全不一樣。
美國這邊(Williston)居民90%以上都是白人,外加一點拉美人,別的人種幾乎見不到,而且白人都是北歐和德國裔為主。到了加拿大Regina,街上明顯多元化很多,能見到很多亞洲人,食物也有印度餐和中餐,當地白人以英,法裔為主。
美國路邊幾百上千人的小鎮很多,但沒什麼大城市,公交為零,過境到了加拿大,農村就是無人區,出了主幹道就是土路,手機完全沒信號,人口聚居在大城市,有室內購物廣場,有公交。
兩地總體物價差不多,加拿大能收到法語廣播,警察叫RCMP,地名,路名有很多英國殖民的痕迹。美國種族隔離明顯比加拿大嚴重很多,除了大城市,人種文化遠沒有加拿大多元化,都市計畫也差別挺大的。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124889/answer/33006082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10
不是美國人,但在美國待夠久了。常駐德州跟新英格蘭,去過大溫,溫哥華島,蒙特婁以及魁省的一些小地方,在YYZ轉過機。
總體感覺有,但是不多。
BC幾乎沒有,感覺就是市區高層公寓樓多點的西雅圖/華州。除了油價貴了一節單位不一樣,麥當勞賣poutine跟雞肉卷並且App不通用(星巴克的通用),滿大街Tim Hortons跟A&W之外沒啥區別。喝酒一樣也是掏駕照,只不過人家一看你是美國來的會跟你搭訕幾句。
魁省的話,在蒙特婁城裡還是有的。滿大街法語招牌路牌,幾乎看不到英語,我還研究了半天便利店該怎麼找,後來才發現他們管便利店叫Dépanneur。便利店華人大媽結完賬跟我說Merci的時候我還愣了一秒究竟該回中文法語還是英語,最後還是Merci回去了。建築風格非常法式,雖然路上各種傻大黑粗的suv一看就知道不在法國。
出了蒙特婁,基本就和其他北美郊區還有農村沒啥區別了。不過跟當地人說話的時候他們重得很的英文口音很明顯讓你覺得出國了。暫時沒碰到不會說英語的商家,可能是去的地方還不夠偏。
多倫多機場就沒啥感覺了。


作者:王Sin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124889/answer/31938717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10
去魁北克省有出國的感覺。那裡不是所有人都能聽懂英語。有的地方感覺像歐洲不像美國。
去溫哥華也感覺不一樣。機場等公共地帶也會有中文標示。上次去一個美食廣場,居然不收信用卡,但是收紙幣、微信、支付寶,害得我把換的加元紙幣都花完了。在美國,我沒見過一個固定的室內店面不收信用卡。
兩國都經常見到國旗飄飄,在不斷提醒所有人你所在的國家。魁北克是例外,那裡更多的是省旗飄飄。
還有:加拿大度量衡大部分用公制;加拿大會有很多王室的痕迹例如雕塑、地名…
除了以上幾點,區別不大。如果沒有邊檢,確實沒什麼感覺。相鄰的邊境兩側的差異(例如安大略和紐約州),小於一國內部的差異(例如華盛頓州和紐約州)。我走過內地-香港邊境,那兩邊差別比美加邊境大多了。
僅是個人美國工作、加拿大旅遊的感覺。如果有人在兩地都學習、生活過,應該能更多了解兩國的不同。


作者:Cris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124889/answer/31959387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11
勃伽丘:


不是加拿大人不是美國人,但兩頭跑
1.回到了使用基於現代物理學單位制的文明世界
(這對我很重要,我工作涉及測繪和物料批發)
2.完了,到印度了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18:11
作者:啦啦賣報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124889/answer/32294573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是坐飛機/開私家車可能區別真不大,無非就是英里變成了公里,但是所有車都同時標註了兩種單位,自己調一下就好。其餘的長度單位 質量單位都跟著美國走,區別幾乎沒有。落地信用卡租車,去的也是同品牌的酒店,去的也是同品牌的超市,吃的也是麥當勞肯德基,tim略多罷了。區別在於target和sam這種主流品牌前幾年全都被加拿大市場教育了。
但是開卡車去加拿大就不一樣了。開小車的總說加拿大這邊nice,卡車司機聽了送你兩個字:扯淡!美國海關嚴格執法態度冷冰冰,在法律的條款下不放過一個細節。加拿大海關更加有人情味,態度溫柔地找茬。曾經有個中國留學生畢業開卡車,進入sarnia口岸時CBSA使勁兒找茬,問一些牛角尖的問題,並作出引導性的提問,沒問題也希望他交代點問題。最後啥也沒查出來,當即要求officer道歉,那是劈頭蓋臉一頓罵,什麼人呀你!驚動了所有領導,海關這兩三百年還沒聽說過要求道歉這種不要臉的事兒。最後道歉是道了,這個公司的車再也沒有順利地入關,迫不得已改用底特律口岸。 兩國執法部門手段差的很多,比如美國找茬是給你寫個超速1mph,加拿大是給你設計個不避讓緊急車輛陷阱讓你超速50%,加拿大為什麼沒有審計哥呢,也有,上來就挨打手機沒收了最後還收不到錢。
生活中的細節也差距很大,美國人會好奇為什麼加拿大物價這麼高。比如美國一桶主流品牌全合成機油三十刀,換成加幣也就四十,而加拿大賣七十。再比如逃避罰單用的雷達探測器,在加拿大只有西岸合法,合法的情況下一線產品在亞馬遜從美國買比直接買便宜了一百刀。年輕人的車險在美國可能也就兩三千一年,在加拿大的BC/ON地區那是五千刀起跳,即使幾十年駕齡的老司機,美國可能只要七八百,同等條件加拿大得1500+。再以卡車司機為例吧,底特律的柴油1.5加幣一升,進了加拿大1.7,要知道這是暫時取消了燃油稅的價格,溫哥華兩岸差距大約三毛,想必沒有跨境公司願意在加拿大加油,唯一的動機就是駕駛員需要用加油來換洗澡票。我以前公司更有員工直接說公司報銷洗澡票他不在加拿大加油,公司自然是高興的,畢竟50升油就省回洗澡票錢,而五十升油還買不到邊境。我見過挨罵最慘的一次就是有駕駛員在德州只加了一百升,跑到北邊了才加滿,老闆倒是不差這點油錢,單純地被蠢哭。兩邊的卡車站活動力度差距也很大,在美國一個月加到什麼等級後免費洗澡還送餐飲,有的是多少加侖送洗澡和餐飲。加拿大市場沒那麼大競爭,有些客車站修在偏遠地區,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總體活動差了不是一個兩個檔次。銀行領域更是兩個極端,美國用pos機都能刷支票,也能用卡號刷儲蓄卡,這在加拿大想都沒辦法想。加拿大涉及到大額轉賬只能去銀行開bank draft或者wire transfer,而且大機率不同意這筆交易除非收款方名字很熟知,又是反洗錢又是反詐騙,總體說來太不自由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