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贤水:
上周邀请了我们的学员——Cynthia(目前正在Tufts读大一,计算机科学和认知脑科学双专业),来分享她在Tufts这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塔夫茨大学。
下面我们跟随她的视角,走进塔夫茨大学:
Part I 录取要求及排名变化1.录取学生背景
首先声明,这是“身边统计学”,不是我身边中国同学的标化都非常出色,无论是TOEFL、ACT、SAT、AP还是IB,都非常高。
ACT大概在34、35分,托福基本都是115 左右。我有一个朋友IB好像是满分,其他人也基本是接近满分的水平。学AP课程的同学,基本每人都考了四五门,成绩也都在5分左右。

活动方面细节情况我不是特别了解,但可以看出来大家的兴趣点都很明确,很热爱自己学的东西。
2.关于排名
排名在大家的心里还是会有比较大影响力的。坦率说,刚开始学校排名下降这件事情是比较影响心情的,觉得Tufts不应该是这个水平,心里可能有一点愤愤不平。但随着时间推移就释然了。
因为我意识到不管排名怎么变,学校仍然是这个学校,而且只在意学校排名的人也不太会选择来塔夫茨。
我身边确实有看到同学会因为排名下降想考虑转学,但也有人觉得塔夫茨很不错,没有必要再转去其他同层次的学校,选择留在这里继续深造。
就我自己的观点,排名可以用来参考,但是不要太过于“唯排名论”。因为只要排名的算法做一些调整,就会导致很多学校的排名变化巨大。
但其实学校还是这个学校,录取要求并没有降低,学生质量很高,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也没有降低,教学资源很丰富,就读体验非常好。
Part Ⅱ 大学学习1.专业选择
我们学校很liberal art
,绝大部分本科生都是录进文理学院的,并不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就确定专业,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自己想学的课程。比如,虽然我是以心理学为申请专业进来的,但我仍然可以选择并确定一个其他专业方向。

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可能是因为学校很多学生都是来自美国有钱人家庭的缘故,不会像大公校那样大家都卷CS这种好就业的专业。
所以即使CS这种在其他很多学校受限的课程选起来也比较容易。像我是以认知科学申进来的,但是我double major CS没什么限制。

学校申请助学金的比例相对同级别的学校不高
我们学校的CS课程容量很大,intro课能容纳200人左右,所以选上这些课程通常不是问题,学校并没有刻意限制选课人数。
但CS11作为一门入门课程,其实有劝退功能,难度相对较高。如果学生对CS不感兴趣,很可能就直接放弃了。所以这门课本身就确保了,不会有过多的学生仅仅因为好奇或随意选择而加入。
像Tufts的CS一开始就教C++
,而有不少学校可能会先教Python
。这也增加了CS课程的挑战性和筛选性。

国际关系
是我们学校最强势的专业,生物医学
也很不错。心理的资源很丰富,有各种lab,如果想要申请的话还是有很多选择的。我身边同学进实验室的比例很高,据我所知,很多学长学姐都在lab里面。我有一个学姐大二去一个公司实习,直接拿到了offer。
我也有进实验室的打算。我觉得进入实验室的必备条件可能是掌握统计学知识,修完统计我就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也在暑假期间寻找了一个进实验室的机会。
塔夫茨实验室资源很丰富,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研究。而且,学校还设有专门为大一新生准备的实验室项目,学生可以申请与教授一起进行实验室工作,但选拔过程是非常严格的。
所以美国这种比较好的私立大学,贵也确实有一定原因,学校能够给本科生提供的人均资源确实比公立有优势。
2.跨学科的专业研究
我们学校跨学科做的还是挺好的。这种跨学科、多领域尝试的培养方式可以为我提供更多的尝试可能性,对我们学生以后做事有很大的好处。
以我正在学的认知脑科学专业为例,开始这个专业的学习后,我发现这个专业非常有趣,我挺喜欢这个专业,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不同的技能。
它融合了计算机、心理、神经科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满足专业要求的方式也很灵活,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关课程。
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并不会想到自己会major CS,即使知道它就业很好。但是很快我发现我的专业需要用到计算机知识,我才决定尝试学习CS 11
。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认为学计算机可以掌握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也让我看到了和心理学很不一样的东西。
我这学期还选修了哲学课,我个人觉得塔夫茨的哲学讲得很好。我学校有很多有趣的心理课,心理本身就是我很喜欢的内容,所以我选修了很多关于心理的课。
我选修了一门关于心理病理学
的课程,这门课程系统性地介绍了各种神经疾病,正是我之前感兴趣的内容。psychology of music
也很热门,之后我可能会选修一下。
我们学校还提供很多其他跨学科的专业,范围广泛,比如biomedical engineering
和跨学科研究。
我们学校也有一个跨学科研究这门专业,非常有新意,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课程,只需提交一个申请,通过后即可根据自己设计的major去上课。
所以Tufts的本科教育非常liberal art,也是一所很有experimental spirit的学校,鼓励学生尝试一些非常规的课程。

3.班级规模
塔夫茨提供各种规模的课程。60.4%的课是20人以下的,8.5%的课是50人以上。哲学课、写作课、英文课,还有一些学科的seminar都是小班教学,课堂人数在10人左右。

lecture也有不同规模,中等规模大概有30-40人,大一点的像CS的Intro课、微积分、物理等课程,规模大概在100-200人。
4.课程难度
课程难度和高中相比肯定是难,但总体感觉还好。大学的课业量会更大,因为在高中平时作业不算特别多,但现在一周的TO DO list已经排的满满当当了,这就需要我具备更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能够更合理地分配时间。
我个人没遇到过教授Curve的情况,但我朋友有遇到过。但是Curve往往不是压分,像朋友选的CS intro的考试比较难,教授会Curve给加个10分左右。
目前我觉得拿高GPA的难度不是特别大,我大一上学期是4.0,全都是A,但这学期还不太确定,因为课程难度略有提升,拿高GPA的难度也会增加。
整体来讲,塔夫茨不会有刻意压分的情况,给分还是挺高的。
5.选课难度
塔夫茨是年级不同选课时间不同。最先进行选课的是大四的学生,接着是大三、大二的学生,最后轮到大一的学生。
而且,对于不同项目的学生,选课时间顺序也有所不同。工程学院和联合学位的学生优先选课,之后才是文理学院的学生。
在选课时,学校会给我们同年级学生分一个选课时间,有的人可能在9点选课,但有的人可能在12点或1点。选课时间比较靠前的学生基本都能选到自己想上的课。
对于时间靠后的学生来说,刚开始选课可能会选不上;但等开课了之后,如果有人要把这节课退掉,我们可以继续选课。
所以总的来说,选课的难度不算很大,不需要很紧张地抢课。
6.选课自由度
我们选课的范围非常广泛。虽然高阶课程需要满足先修课或其他基础课的条件,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你想上的课。大多数课程相对都比较友好,难度是可以应对的,通常每周有一个problem set和online open book quiz。
不过,CS专业的课业量比较大,每个作业都堪比一个project,光是入门课每星期就要投入十多个小时,进阶课程所需时间可能会翻倍。
我对工程学院的要求了解不多,他们和我们文理学院的distribution不太一样。据我所知,工院可能要修更多学分,所以他们的选课时间要比我们早。
我们文理学院GE要求有五个distribution:艺术、人文、数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每个部分都有很多课程可供选择。
举例来说,选数学不一定要上微积分,也可以选计算机或统计的课。选艺术可以选跳舞、画画、唱歌、乐器,甚至是选一门关于音乐文化的课。学自然科学也不一定必须学化学物理,如果不擅长这些的话,还可以学一门偏生理的心理课。
7.Language要求
Tufts强调国际视野,是少有的对语言有6个学期College-Level要求的大学。国际学生在这方面会占点便宜,已经有第二外语了,所以语言要求比较容易满足。
像我们中国学生中文部分要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如果你就读于一个拥有许多中国老师的高中,你可以通过提供相关证明来免除前一个阶段的语言要求。另外,如果你想学习另一门语言,也是被允许的,并且同样可以满足前一半的语言要求。
至于后一半的语言要求,你可以选择修读几门英文课程。对于国际生来说,English III更为友好,许多国际生都倾向于选择这门课程。
另外一门英文课程难度相对稍高,但如果你完成了这门课程,下学期再选择一门更具挑战性的进阶英文课或哲学课,你就可以直接满足整个语言要求。
此外,还有一个world civilization 的requirement,上一门课就可以满足要求。
8.教授互动难度
塔夫茨教授们回复邮件的速度非常快。我听说在有些学校,可能需要从学期初等到学期末才能得到教授回复,很夸张,但我们遇到的教授通常会在1-2天之内回复邮件。
而且,教授的office hour并不会特别拥挤,每个人都有机会向老师提问,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好。有些教授可以不用预约,直接walk-in,在那坐着排队等候问问题;有的老师则需要通过邮件预约时间见面。
中国学生去office hour的频率不算特别高,但也不算特别低。大家有问题时,会专门找老师预约时间进行咨询,但并不会每次都去。主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去office hour。
我自己去过教授的office hour咨询问题,也发邮件和老师进行过沟通,我不敢说我和教授的关系非常好,但我确实觉得教授都非常友好,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
9.Study Abroad
Tufts比较重视global study,国际关系很强,所以我们学校在这方面还是有比较多资源的,我自己就在考虑study abroad。

我们有一个去牛津的项目,我很多朋友都说可以去申请。但我担心在那边会和本校同学差一个学期的课,而且有可能也选不到自己想上的课,所以还在考虑当中。
这个项目对GPA有要求,我记得当时了解的时候是要求3.8以上。我觉得这个项目竞争非常大,因为它应该是在study abroad中最好的一个项目,很受大家欢迎。
Part Ⅲ 生活体验1.治安环境
我个人认为塔夫茨的治安非常好,如果用1- 10分评价,我会给9分。因为学校本身位于距离市中心稍远的地方,校园环境比较安宁,周边地区几乎没发生过严重事故。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只收到过一次关于市中心枪击事件的警告,但实际上并没有人听到或看到。不过,我确实听我朋友说过,他在课上听人分享了一个不太安全的经历。
不过听起来像励志段子:一位女生曾被一个陌生男子尾随,但她直接给了那男子一个过肩摔,并在警察的协助下将该男子逮捕。我觉得她非常厉害。
总体来说,我们学校在波士顿还是相当安全的。另外,与其他城市相比波士顿比较干净,市中心也没有那么混乱。
2.生活便利度
整体便利程度,如果让我评分,我可能会打 8 分。
塔夫茨位于波士顿梅德福
,虽然波士顿没有纽约那么繁华,但基础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从学校去市中心也比较便利,可以坐绿线轻轨,或者打车去。

市中心有很多美食和购物的地方,像potential, China town,以及Newbury。虽然塔夫茨不如BU、东北这些本位于市中心的学校地理位置好,但我觉得住远一点也有其好处,环境会更安静、安全,也更适合学习。

塔夫茨周边也有David square,步行即可到达,里边有餐馆,还有CVS等买药、买生活用品的地方。订外卖或者打Uber都很便捷。

我周末会去外边转转,或者和朋友一块玩。我听说波士顿还有人去玩剧本杀,也有KTV和密室逃脱,而且有很多水上小公园,供大家散步或者划船。
3.住宿
我们学校要求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必须住在校内,大三可以去住Off-Campus Housing,但学校不开设那么多位置,所以大部分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会搬到外边住。


学校附近有很多house,可以几个人一起合租。比较方便,费用也还可以,像我学姐她们合租的房子1000刀一个月。
4.食堂质量
塔夫茨的伙食还不错,在全美大学食堂排名中排前二十。我们学校一共有两个大型食堂:Carmichael 和Dewick,还有一个外带食堂,主要是三明治之类的食物。
还有一个可以刷meal plan的是Hodgdon,类似于小商店,里面卖小零食、水、寿司和盒饭,盒饭和国内的太一样,比较偏向白人的味,但我觉得也不错。

学校里还有late night food,晚上可以去campus center买汉堡和薯条,最近还卖炒饭和鸡块。
学校Meal Plan有三种选择:
①Premium Meal Plan(学校会强制大一购买):包含一日三餐,价格相对较高(一年费用4 000刀),适合需要每日三餐的学生。
②Swipe Meal Plan:使用“刷卡”方式支付,根据需要在食堂刷卡购买食物,灵活方便。
③Jumbo Cash:预先充值的现金式计划,可以在校园内的不同食品店和商店使用。
我后面可能会考虑Jumbo Cash,这样可以适当在外面吃吃,换换口味。
5.整体开销
我目前的月开销大概在1000美元左右。如果外出旅游,开销会相应增加;而在学校时,由于消费的地方不多,开销会稍微减少。所以平均下来我的月开销维持在1,000美元左右。

关于租房,如果选择合租,估计每月的租金大约在1000美元左右;考虑到是合租情况,我觉得这样的价格相当合理,是个不错的选择。
6.社交体验
塔夫茨不是一个party school,但也有一些party;大部分party需要受邀才能参加,此外还有一些由社团举办的party,为大家提供社交机会。
总体来说,社交体验相当不错,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友善,并且很有耐心,尤其是国际学生。
相较于高中,我在大学的社交需求更大了。在大学,会在不同的地方遇到更多的人,需要在各种地方去社交,但高中的社交圈子比较小,主要在自己的班里和固定的人沟通交流。
我个人还是和国际生、中国学生交流更多一些。但有很多同学的社交范围会更广一些,每一个圈子都有朋友。我个人感觉国际生更加友善一点。
学校里有姐妹会,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疯狂。中国学生参加兄弟会/姐妹会的不是很多。我不清楚兄弟会的情况,但听说是邀请制。如果能适应的话,应该会得到很多不同的体验。
7.时事与社会议题
因为我们学校的Fletcher学院特别好,比较注重global focus这方面,平时会举办一些讲座。

学校也提供国际关系课程,但难度系数稍微有点高,我上过这门课的同学都说还是挺有挑战性的,但也都表示对课程的喜欢,认为教得很好。
我们学校曾举行过针对巴以冲突的游行抗议活动,但现在这些活动已经基本平息了。最开始抗议者们在学校草坪上搭起了帐篷以示抗议,并组织了一次规模稍大的游行。
但由于学校表示需要草坪来举办Graduation Ceremony,在双方商讨之后,抗议者们决定收走帐篷以让出场地。游行过程是比较peace的。
Part Ⅳ 申请经历与建议1.英语学习
如果英语水平是处于平均水平,日常沟通和上课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如果想要融入美国人的圈子,口语表达水平就需要更高一些。
不过,我认为英语是可以在与人交谈中逐步进步的。多说多练,学习本地人的表达。最好是能处在一个需要用英文沟通的环境,这对听说读写的帮助很大。到了大学也是如此,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大部分同学都很包容。
但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不一定只有这一种方式,参加语言考试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多阅读英文书籍和研究论文不仅能深化你对感兴趣话题的理解,还能在无形中提升英语水平。
此外,正如彭老师之前所建议的,多听英文书籍或播客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还能有效增强听力能力。
虽然背诵单词重要,但我认为通过阅读来学习单词其实要更有效一些。这样你不仅能记住单词,还能了解它们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所以我觉得选择一本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来阅读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之前我根据学校老师的推荐读了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书,里面内容很吸引我,因此我投入了很多时间去阅读,既收获了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知识,英语能力也得到了提示。
所以,真正的兴趣是推动阅读的重要因素。
口语方面,我的成绩还不错,是30分满分。当时我认为托福口语既然是一项考试,那自然是可以进行准备的。
所以我采取了多练多说的方法,把之前所有的题都练习了一遍。我这样做是受到另一位同学的建议,他告诉我每天练习5-10道题。
我记得备考期间,我会把每道题反复录制三遍,每次都当作是真实的考试场景。完成之后,我会总结这道题的最佳回答方式和可以谈论的要点。如果时间紧迫,我会将这些要点手写下来,这也有助于我记忆。
在练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控制时间。我会为自己设定时间限制,开始写笔记,依据笔记内容进行口语表达。这种反复练习的方法非常有效。
口语学习非常需要实践。仅仅背诵一些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重要的是要去实际运用,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表达方式,从而真正提高口语能力。
除此之外,我觉得多听多练也是提高口语能力的关键,口语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听力基础。我推荐大家关注一些提供历年真题的公众号,可以查看里面的口语题目,并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
比如我的语音语调还可以,但语言组织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我就会特别注重提高流利度和表达的完整性。在记笔记时,我会特别标记重要的表达和动词短语,并记录下核心内容,这对补齐自己的短板非常有帮助。
2.活动探索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多去探索和尝试。比如参加夏令营,哈佛峰会或其他类似的活动,甚至是网课,都可以为你了解之前从未接触的事情提供好机会。
这些夏令营为你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你能够亲身体验并学习相关领域的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观察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门学科,以及了解它的核心内容和特点;也可以向授课老师请教,了解该学科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认为这样做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可以更深入地钻研相关的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到了这个阶段,你可以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或研究论文,从而加深对该领域的认识,并获取更多知识。
还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选修课,我曾选修过语言学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它非常有意思。
我最开始在没找到自己的方向之前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学习哪个专业。我可能会学生物,但我又不确定是否真正喜欢。当时我们学校还没开设心理学课程,所以我对心理学并无太多了解。
后来彭老师建议我参加哈佛峰会,在哈峰上我选修了一门Abnormal psychology的课程。我当时觉得这门课程特别有意思,后来逐渐发现了自己对心理学的热爱,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心理学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并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当时我选择“养猫养狗对于Mentor Health的帮助”作为心理课的final project的主题,是出于一种突如其来的兴趣。研究过程和结果都非常有趣。
我原本以为养猫对心理健康的帮助并不显著,但研究结果却显示并非如此。这种发现可能源于对猫的研究相对较少,毕竟大部分科学家都在研究狗对人类的好处,而很少有人研究猫对人的益处。
我这学期正在上一门Human Animal Interaction的课程,和我项目主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门课涵盖了Animal Therapy、不同类型的companion animal(包括服务型动物)以及它们对环境、经济方面的影响等内容。
这些话题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从做final project到现在上这门课,我始终觉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充满意义,并且希望之后继续深入研究,多尝试可能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的东西其实不做完永远不知道是否有用。不能因为觉得某件事没用就不做了,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无论有没有作用,做了总没有坏处。
3.选校
在选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你是想去一个声名卓著的学校,还是想去大公司的target school?是追求高质量的本科教育,还是喜欢一个更大或者更紧密的社交圈子?是希望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还是想要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
多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可以让自己选择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学校,能尽可能避免来到学校后后悔的情况发生。
School Research非常重要,不仅是要认真研究官网,更多的要看本校师生对于学校的一些真实评价。
最好可以访校,或者通过各种形式进行Campus Tour,这样能更全面评估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所学校。
我感觉像藤校或排名特别高的学校,它们带来的压力确实非常大。这些学校可能放假时间很少,学生拿高GPA的压力也很大。
人总是会美化自己没选过的路,当你选了这所学校之后,往往就会想去其他学校会不会有别的可能性,这种犹豫和考虑是很常见的,毕竟大家都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明白了这个道理选校的时候就可以勇敢一些,不会过于摇摆不定。
像我在定ED学校的时候,以我的分数,学校出身和活动背景,很多同学都会想冲一冲前20,甚至藤校,不然觉得不死心。
但是我和彭老师系统研究完学校之后,认为Tufts就是非常适合我的学校。所以我们就很顺利地ED上岸了。申请季整个体验下来还是非常愉快的。
4.时间管理
大家要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效率,平衡好课业和活动。规划好时间,安排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另外,不要半途而废。这个虽然很cliches,但很重要;一旦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把它完成好。
5.咨询师的作用
我认为在申请过程中彭老师和水哥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在帮助学生寻找兴趣点并激发内驱力这方面。从最初的迷茫到逐渐找到兴趣所在的过程,如果没有像彭老师的引导,我可能会从迷茫到更迷茫。
但有了咨询师的帮助,我能够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认为一个好的咨询师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转变。
在迷茫的时候,我特别希望咨询师能为我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为我指引一个可能的方向。像彭老师给我推荐的活动很适合我,而不是去一味地和大家卷竞赛卷奖项,整个过程中的个性化指导,比如后面的关于心理学公益绘本活动的思路建议,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在尝试中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和成长,同时能让我的申请主线非常清晰,写essay,面试时也就不会陷入特别纠结的境地,形象也会更加突出。
同时,我也希望能得到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彭老师也给了我很好的支持。比如彭老师教给我的阅读方法,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些过程中的帮助不但让我可以申请到理想的大学,更是能让我在大学现在适应得非常好。所以很感谢和创,感谢彭老师。
☛推荐阅读
家长群:和水哥一起,培养有幸福能力的“英雄”
学生群:招募令 |一个专为准留学生打造的社群
申请留学过程中,GPA 的重要性有多大?
老生常谈的问题——GRE,对研究生申请重要吗?
PS/Essay中的职业目标到底怎么写
水哥谈本科转学(一)
美国理工申请,选硕士MS还是博士PhD?
留学申请,做背景提升,还是竞争力提升?(鸡汤文,不喜欢请绕行)
留学申请,到底要不要找中介?-终结版长文,慎入
必看:水哥谈留学干货导航&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