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四中全會|未來5至10年是決定性時刻 | 香港01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10月20日至23日,影響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決定召開本次四中全會的時候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 自深刻改變中國國運的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建立市場經濟和持續編制五年規劃,是中國治理的兩大特色,現已形成「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的模式。在主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中國持續編制五年規劃,說明中國注重提前籌劃和中長期利益。當然,從長遠看,中國應持續探索政府和市場的各自合理角色,防止政府亂作為和市場失靈,努力平衡短期和中長期的利益。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前段時間開工建設的世界最大水電工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是「十四五」規劃確定的超級工程。本次四中全會審議的「十五五」規劃建議稿,正是確定2026年—2030年的發展目標。鑑於五年規劃在中國治理中的獨特而又重要的作用,「十五五」規劃將影響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世界最大水電工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開工,有力證明五年規劃在中國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新華網)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今天中國正處於不同尋常的歷史時刻,一方面恰如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所言「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另一方面現在距離中共十九大確立的「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只有10年時間,能不能在複雜形勢下實現目標,將影響中國國運和中國人民的福祉。 對於本次四中全會和「十五五」規劃的認識,可以放在鴉片戰爭以來、1949年建國以來、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2012年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背景下認識。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驚醒閉關鎖國的清王朝,讓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始陷入內憂外患的空前困境。 為了救亡圖存,一代代中國有識之士在危急時刻探索國家的出路。1949年中共建國,重新實現國家的統一與主權獨立。遺憾的是,儘管建國之後中國花費很大的心血來振興國家,但犯了許多錯誤,釀成嚴重後果,以至於直到改革開放前仍未擺脱貧窮落後的面貌。 1978年中國決定實施改革開放,對文革的錯誤進行撥亂反正,回歸常識理性,持續釋放廣大國民被壓抑的活力與創造力。正是從那時開始,中國逐漸擺脱貧困,數億人改變命運,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當時鄧小平考慮到中國的現實國情與發展目標,提出著名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即在實現温飽、小康之後,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後來中國持續保持數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在2010年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工業國。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開,習近平提出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資料圖片)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2012年十八大以來,中國內外形勢均發生變化,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分兩個階段來實現中國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第一個階段是將鄧小平時代確定的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提前到2035年,第二個階段是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既是對鴉片戰爭以來一代代有識之士的民族復興理想的繼承,又是極具挑戰而又雄心勃勃的目標。 2020年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2035年目標有比較明確的描述,其中包括「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2014年12月4日,西安市民在憲法日宣傳活動現場觀看依法治國宣傳展板。(新華社)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相比於2035年目標,今天中國有諸多亟待補齊的短板,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國家治理的民主和法治程度存在明顯不足,文化軟實力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和改革開放以來國人日益增長的新訴求嚴重不匹配,環境保護的工作仍有短板。 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1.3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前列,日益臨近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但與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仍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仍有大量的企業和民眾面臨生存困境。如果希望順利實現2035年目標,未來10年中國人均GDP至少應當翻一倍。近年來,中國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的問題日漸突出,怎麼平衡增長與公平,怎麼在保持經濟活力的同時將貧富分化保持在合理範圍,仍是很艱鉅的挑戰。 現在距離2025年只有10年時間,會有兩個五年規劃,其中「十五五」規劃是「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十六五」規劃是最終補齊短板的關鍵時期。中國人追求現代化的努力已經持續一百多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迅速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如果中國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非常有利於台灣問題的理想解決,而且相信能有力化解美國的圍堵壓力,以和平發展來完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能不能順利實現2035年目標,未來5至10年是決定性時刻。 原文網址: 解讀四中全會|未來5至10年是決定性時刻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8779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