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研究員
中國 Q3 實質 GDP 增速 4.7%,較 Q2 小幅下降,但卻高於市場預期,且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季增率 1.1%(略高於 Q2 的 1.1%),第四季只要保持 4.5% 的年增率,就能實現全年 5% 的官方目標,具體來看:
支撐面來自 出口、工業產值:Q3 (尤其是 9 月)中國出口走強,出口結構中美國比重的大幅下降、非美地區的增長(詳見本圖),為外需在本輪貿易戰下提供了關鍵韌性;同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在 9 月單月年增率步入 11.5% 、 10.3% 雙位數成長。
壓力面來自 投資:反內卷政策要求企業減少無效產能投資,使廠商投資行為進一步受到壓抑,即便扣除了房地產投資因素後,整體投資的累計增速也只有 3.3%(1 ~ 6 月為 6.6%),成為實質 GDP 增速的壓力來源,但我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陣痛,如犧牲實質 GDP 增速,未來能換得名目 GDP 和通縮的改善,則更有利於中國股市資產的長期表現。
進一步觀察 居民消費,9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年增率走低,尤其看到前期受補貼的家電 3.3% 、汽車 1.6% 單月零售增速低檔運行,僅通訊設備(手機)16.2% 增速維持韌性,反映去年中旬開始的消費品換新補貼****帶來的短期政策效果進入尾聲,中國長期以來投資過度、消費不足的結構問題,仍需要更全面的長線政策改革,重點關注本週四中全會、十五五規劃中,是否針對這部分有更多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