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記者昨(9月30日)晚發布《AI時代信息控制:國家政治宣傳與審查如何被嵌入中國聊天機器人》的調查報告,透過以三十個與政治和新聞自由相關的話題用中丶法丶英和日語等語言和對話方式,向由中國搜索引擎百度開發的「文心一言」丶阿里巴巴開發的「通義千問」和 DeepSeek 等最廣為人知丶服務簡體字受眾的中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發問100個問題,測試這些機器人應對不同語言和問題的回答是否存在差異。
該組織調查組負責人阿諾·弗羅傑(Arnaud Froger)在網上記者會公布,調查發現,中國三款聊天機器人在面對被中國列為敏感的話題時,會給出與中國政府立場一致的回答,甚至拒答。以查問劉曉波的生平為例,便出現拒絕回應丶不顯示任何信息或顯示無法回應丶要求轉換其他話題等回答。當調查團隊轉用法語詢問有關劉曉波的問題時,聊天機器人會拒絕將答案翻譯成中文。
阿諾·弗羅傑特別提到,調查還發現聊天機器人遇到敏感話題時,會啟動自我刪除回復的功能。以 DeepSeek 為例,當要求聊天機器人列出中國諾貝爾獎得主名稱時,機器人會先列出另一名得獎人的名字,但在列出劉曉波名字時,機器人會同時將聊天室內已回復的所有答案全部自我刪除。調查團隊還發現,問及有關習近平的問題,例如中國領導人是否有能力維持世界和平,同樣會出現自我刪除聊天室內所有答案的情況,顯示「習近平」和「劉曉波」等相關問題已被刻意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