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13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25 12
潤日|「海淀媽媽」集體移居日本 不雞娃也能讀好大學? | 香港01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樓 發表于:2025-9-25 16:39
導讀 : 以疫情為起點,近年間移民日本的中國公民數量急遽增長,預期到2026年,在日中國人數量將超過100萬大關。這批新近移民大多來自北京、上海等中國大城市,他們帶自己的家庭與財富背井離鄉,不約而同來到日本,這一現象被稱為「潤日」,從英文單詞『run』(逃離,按中文拼音讀作『潤』,意指人們逃離故土)演變而來。他們的到來讓中國移民在當地的存在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
從價格激增的東京高層公寓,到公立小學裏越來越常見的中國孩子,在習慣了單一民族並以此為榮的日本社會,對於外來人口的「水土不服」正形成新的政治動能與社會現實,迫使本地人與外來者彼此適應和共存,香港01記者追蹤這些中國移民的故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樓 發表于:2025-9-25 16:40

2023年,當時42歲的陳笑(化名)決定和家人一起移居日本時,兒子小齊(化名)正在北京昌平區一間學校上五年級。早八晚五,課間幾乎沒有什麼休息時間,「每天除了做作業還是做作業,沒有什麼玩的時間」,即便是學校以外的興趣班,中國孩子們也逃不出集體性的「內捲」。

二十多年前,陳笑從天津來到北京,如今已經跟同樣從外地來的丈夫在這裏建立了穩定的生活,卻至今沒能把戶口遷到北京。根據當地政策,沒有戶口意味着孩子無法在北京高考,若是堅持留在北京,小齊只能考取中專或職業學院,不然就要回戶籍所在的天津高考。這成了陳笑的一直以來的一個心結。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樓 發表于:2025-9-25 16:40

對於日本的教育體制,陳笑雖不盡了解,但從平時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上了解到,日本的教育體制跟中國很不一樣,除了讀書,學校還很重視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重視運動。

這年11月,借着丈夫在日本的工作機會,一家人來到位於日本首都圈的千葉縣,4個月後又搬到了東京,離丈夫公司不遠的普安區。儘管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陳笑沒想到,自己很快就在東京結識了其他中國媽媽,跟陳笑一樣,她們也在疫情後的這幾年舉家搬到了日本。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4樓 發表于:2025-9-25 16:40
國際學校學費僅為上海、北京的一半

根據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數據,2022年至2024年間,在日中國居民數量從76.2萬增長至87.3萬,短短3年增加十萬有餘,比此前十年的增長還要多。曾經在中文媒體工作過的日本記者自2023年開始對這一批新移民進行深入報道,像陳笑這樣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舉家移民到日本的中國人數量不少。

來自福建的張慧文(化名)2022年6月帶着孩子來到東京。在此之前她看到朋友在日本經營民宿十分順利,又嚮往日本的生活條件,對此頗為心動:「說白一點就是(在這邊)賺錢很容易」。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5樓 發表于:2025-9-25 16:40

日本為鼓勵外國人在日本創業,自2014年開始實施經營管理簽證(又稱社長簽)政策,允許外國人以最低500萬日元(約為了鼓勵合26萬港元)的註冊資金在日本創設公司,只要確保營業場所,即滿足簽證申請條件,成為便於許多中國人易於移民的選擇。

張慧文分了三次將600萬日圓現金帶到日本,作為她的投資金。在中介的幫助下,她準備好各種材料,期間雖因疫情有所耽擱,但還是順利獲批,着手在東京的江戶川區和中野區運營民宿。除了今年6月至8月日本地震的傳言令遊客大減,大多數時候營收都還可以。

由於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許多中產或富裕中國人希望在海外投資、確保資產安全。舛友雄大表示,這一批「潤日」的中國移民來日並非出於單一原因,但教育和投資是兩個首要因素。

最先迎來中國學生的是日本的國際學校。當時,中國許多城市的孩子因封控政策只能在家上學,而日本的防控則寬鬆許多。日本的國際學校對許多富裕和中產家長來說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針對國際學校的日本升學輔導機構EGCIS齋藤幸負責人表示,自疫情前的2018年起來自中國家長的諮詢量就持續攀升,甚至有家長在尚未確定移居計劃時,便通過在線課程在華學習。多數人隨後持經營管理簽證赴日參加考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6樓 發表于:2025-9-25 16:41

負責人稱,日本國際學校受歡迎的關鍵在於費用。據齋藤幸介紹,日本多數國際學校年學費約200萬至300萬日元,而中國同類學校即使最便宜也需兩倍費用。歐美學費水平相當,齋藤表示:「日本學費相對低廉且生活環境優越,許多學生畢業後會繼續申請歐美大學。」

根據舛友的計算,考慮到日圓貶值,東京國際學校的平均學費幾乎只有上海和北京的一半,性價比也更高。

陳笑表示,自己身邊也有認識的中國家長把孩子送去國際學校,未來考慮讓孩子到歐美等國家發展,日本只是一個跳板。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7樓 發表于:2025-9-25 16:41
不「捲」也能讀好大學?

陳笑表示,自己和丈夫因工作關係,在2023年以前就多次來日出差,日本乾淨、規矩的環境讓夫婦二人都對日本產生好感,「心裏已經種下一個種子」。隨着孩子高考的問題越來越迫切,陳笑看着小齊到學校上學仿佛坐監獄一般,夫妻倆於是下定決心移民。

2025年,中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335萬人,在此之前,參加高考人數連續7年增長,從2018年的975萬增加到去年的1342萬。而同時期,中國青年(16-24歲群體)失業率卻在2023年6月達到21.3%,為有史以來最高水平。同年底,國家統計局結束對統計調查工作進行「健全優化」、恢復公開每月失業率數據以來,青年失業率也大多處於15%以上。

大約同一時期,2020年前後,「雞娃」開始成了網絡熱詞,意即是形容像給孩子「打雞血」,催谷孩子在學習乃至各種課外活動上不停拼搏,這一現象,在陳笑所在的北京尤其嚴重。而聚集了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的海淀區,更催生了中國式「雞娃」的典型代表——「海淀媽媽」,她們為孩子的教育付出大量精力,督促學業進步、參加各種數學競賽、知識競賽和興趣班,努力把孩子送進好的小學、中學和大學。

愈發激烈的教育環境讓許多家長送去留學、或者像陳笑一樣,直接舉家搬到香港、泰國和日本等地。

舛友表示,移居日本的許多父母希望讓孩子們離開內地激烈的競爭環境,同時仍然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尤其當他們的孩子未必能考上頂尖大學、或者甚至只是普通的大學,在日本,「他們至少能確保(孩子)輕鬆考上大學」。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8樓 發表于:2025-9-25 16:41

來日本之前,陳笑感覺到小齊並不開心。當時小齊正在讀四年級,不僅課間沒法休息,午休也只有飯後的20分鐘可以在戶外活動,陳笑當時聽到就說:「怎麼感覺像是坐監獄?」她說,「基本上北京的教育都很卷,不光是卷學習,可能還要卷課外班什麼的。」

到日本以後,小齊直接到家附近的公立學校就讀,每天2點多到3點就放學,作業又少、還有各種課外活動,基礎學科以外,學校還教學生游泳、種大米、縫紉和做飯之類。

陳笑說:「它的公立學校就是一種掃盲教育......然後如果你要是想考一些(好)大學的,你必須要在課後報各種私塾,又要再去學一套考試的東西,就完全是應試,跟中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體系。在中國是大家都在公立學校拼命的學努力的學,然後大家都去考試,這麼一條路走到底。」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9樓 發表于:2025-9-25 16:42
中國家庭炒熱文京「學區房」 醫生都買不起

並不是所有來到日本的家長都像陳笑一樣放棄競爭和雞娃。事實上,在被視為教育水準更高的東京文京區,就有一群熱衷教育的中國家長聚集。該區域還有着被稱為「3K1S」的四間知名公立小學,分別為誠之小學、千馱木小學、昭和小學、窪町小學,這幾間學校據稱歷史悠久、教育氛圍濃厚。當中,誠之小學更因臨近東京大學和高端住宅區而備受歡迎。

在社交平台以及房地產中介的推廣下,文京區在近幾年成為不少中國新移民家庭的首選。

據文京區教育委員會統計,2024年在該區就讀小學的外國兒童達467人,較2019年增長2.4倍,其中多數為中國籍學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的兩年間,居住在文京區的中國籍居民增加了約3000人,增幅高達約60%。但這一趨勢也炒熱了文京區的房產,據當地家長所言,房價已經漲到即使是同區大學醫院的醫生,也難在區內購房的程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0樓 發表于:2025-9-25 16:42

實際上,一些搬家到文京區的中國媽媽很快發現,學校並不像她們所想像的那樣教育資源更好、或重視孩子學業。日本公立小學體系下,教育資源完全平均分配,教學內容一致,就連老師也是在不同的公立小學之間輪崗。所謂「3S1K」亦是如此。文京區教育委員會監督員高橋拓對此也感到不解:「為何在教育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它們會引發如此大的關注?」他認為,「3S1K」的實際重要性被誇大了。

從數據上看,文京區的教育水準似乎確實遠高於其他區域——根據東京都教育委員會每年發佈的《公立學校統計調查報告書》,2023年東京都公立小學畢業生升入都內私立中學的比例約為兩成,其中文京區的私立中學升學率則約五成。 在東京,如果孩子足夠聰明,家長往往會送他們去讀私立中學,因此私立學校升學率被視為各區域學力的一個指標。

但當地家長表示,這並不是因為文京區的教育資源更好,而是原本在該區域內工作的醫生、學者等高學歷、重視教育的家庭聚集所致。

一名在文京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日本媽媽告訴《香港01》,該區域因聚集了多所大學附屬醫院,區內有多所著名的國立附屬小學和中學,如筑波大學附屬、小茶之水女子大學附屬學校,因此長期以來就有許多醫生、研究人員等高學歷、教育意識很強的家庭居住。舛友表示,有家長向他透露,部分家長是被中介的話術所騙而來到文京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1樓 發表于:2025-9-25 16:42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2樓 發表于:2025-9-25 16:42
中國學生進軍「SAPIX」

而在毗鄰文京區的高田馬場,中國學生的身影也越來越常見。這裏坐落着各類補習機構、語言學校,包括最知名的補習機構SAPIX。後者作為東京都的四大升學補習機構(SAPIX、日能研、四谷大冢和早稻田學院)之一,因被名校錄取的學生人數遠高於另外三間而尤為知名。據日媒MINKABU今年報道,在首都圈部分校區,中國裔學生佔比已達15%至25%。

東京教育信息中心本部長廣野雅明表示:「雖未影響塾運營,但(中國籍)學生數量仍在持續增長。」

舛友表示,在東京的中國家長圈子裏,存在一個SAPIX家長交流微信群,群里的家長每天輪流給孩子們出題、佈置額外的作業,孩子們需拍照提交答案供組員互查,「若出現三次未完成作業或遲交情況,該家長將被逐出小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3樓 發表于:2025-9-25 16:43

事實上,家長要進入這個群組也需要經過審核,提交孩子在SAPIX就讀的證明等,進群後,家長不能將群組內聊天記錄外傳,若不遵守規定同樣可能被退群,管理極為嚴格。

對日本家長來說,這樣的體系「幾乎是難以置信的」。舛友說,即便和更注重教育的日本家長相比,中國家長的競爭心態也「不在同一個水平上」——「我覺得,總的來說,日本家長認為孩子的人生有許多(不同的)路徑,沒有惟一的成功的路徑。但很多中國家長則認為考上好大學就是惟一的一條路。這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張慧文稱,她身邊的中國家長幾乎都會送孩子去SAPIX補習,感慨:「中國人骨子裏面還是喜歡競爭。」

陳笑也坦言,自己過去也雞過娃,無奈小齊當時自主意識很強,「雞不動」,陳笑不得不放棄。小齊現在課外只需要去上國語和算數,但陳笑已經和小齊商量好,升上初中以後要好好努力,報讀私塾、考一間好的高中:「反正怎麼樣都要努力一次,如果不(努力)考好高中,那他考高中一定要努力的。」

原文網址: 潤日|「海淀媽媽」集體移居日本 不雞娃也能讀好大學?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7931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25 回複數:12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9-25 16:43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