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0篇帖子。 字体大小:较小 - 100% (默认)▼  内容转换:不转换▼
 
点击 回复
177 49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清华北大疯狂扩招博士后?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楼 发表于:2025-9-18 17:12

这两年科研经费多了以后,我所在的清华我们系里基本上各个老师都在招博士后,最近看系里面公告一个老师要一口气招6个博士后。和老师们聊天,普遍反映博士指标是卡死的,因此只能大量招到博士后,但是目前情况是很难招到合适博士后。我们系里博士们的普遍观点是,清华博士和清华博士后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本硕博出生一般,靠博士后翻身很难,所以本校貌似没什么人愿意继续读博士后。

据我所知,很多来清华北大做博士后的,都是冲着北京户口来的。那除此以外呢?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楼 发表于:2025-9-18 17:12

正常。博士培养周期太长,正式教职成本又太高。博士后刚好合适。做博士后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交易,学校获得你的文章,你拿到钱、科研平台以及落户和人才引进方面的一些政策优惠。在清北这种地方博士后想留下来是不要太指望了。其他专业我不清楚,数学这边哪怕是tenure track进来的也有学术不达标真的走人的。博后你还想留校抢tenure track的饭碗,除非你真的强到韦神这种程度,象征性做个博后。

至于转行去业界的话,我只能这么说吧,年龄大是个劣势,年龄大又没工作经验是劣势叠加。如果你不是真的想做学术,只是想要落户那些政策优惠的话,还是自己惦量惦量吧。



作者:Yuhang Li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1590691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3楼 发表于:2025-9-18 17:13

若水:


清华博士后的增加大约就是近十年的事情。回顾一下,这种增加可以被预见。

十年前有过一篇”博士后质量堪忧“的新闻,大约是博士后大军突起的起点。80后的一批热爱生物的人们(可能多少受到”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的影响)在这段时间差不多在读博。博士毕业如果想走向科研岗位,大多需要博士后的过渡性时期,其意义是开始逐渐独立,包括申请经费、独立开发课题、开创自己将来的研究领域等。所以伴随着博士的增加,”博后数目将大规模增加的信号“已然亮起。

那时候国内实验室的研究主力大多还是博士生--有时候被称为“廉价劳动力”--在科研思想、科研习惯、研究进展上经常需要导师的指导与干预,因此培养博士生对于导师而言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情。而博士后作为已经接受完博士训练的人,原则上应该对于如何设计课题、做实验、发文章等轻车熟路,不需要导师过多的指导,因此博士后是很多成熟的国外大学的实验室的研究主力军。对导师而言,实验室拥有成功的博士后,对于课题快速推进、方向扩展与文章积累应该是要优于博士生的。

一直以来国内的多数博士喜欢在海外做博后,拓展视野、接受新的科研理念与培训、也可以趁机积累好文章。近些年国外发表的好文章(只说生物领域)大部分作者列表里都有一到多个中国名字。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任职,竞争压力逐渐增大,整个行业自顶向下传达出一种“人才过剩”的味道。但是博士还在源源不断的产出,已经建好的实验室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所以挽留住国内的博士势必成为合理决策,这就有了近些年各个地方对于博士后开设的丰厚条件,包括工资、配偶工作、户口、住房等等。在疫情的作用下,出国变难了,更多的博士后回流在国内,希望国内的科研因此实现又一飞跃。

最后再简单评论一下,经常有人嘲笑国外的“千年老博士后”,觉得博士后作为过渡性职位,不应该耗在里面不出来。对于一心想要做独立PI的人来说是的,有了足够的文章、课题、结果以后就应该尽快独立出来。但是大量“千老”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种工作的存在合理性。并不是所有喜欢做科研的人都愿意承受拥有独立实验室的压力:每五年申请两个R01,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全年在申请经费、指导课题、写文章、投文章中度过。做“千老”(当然真正的名称应该是类似助理研究员之类的),除了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压力以外,所有对科研的幻想都可以满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读文章、找课题、发文章、写基金、带学生,偶尔做点实验开一开心----反而更加像是纯粹的科研。很多大实验室都会由一到数名助理研究员管理。所谓有得必有失,无论做不做独立教授,只要是自己思考过、认真决定选择的生活,一样过得有意义。

随着国内博士后的增加,独立科研岗位的竞争的愈发激烈,助理研究员的增加也会成为一大趋势。还是那句话,多沟通讨论,希望大家都能够最终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若水


32 次咨询






5.0


清华大学 生物学博士


28816

 

次赞同

去咨询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4楼 发表于:2025-9-18 17:13

因为博后是既做到了白嫖还能不违法的最佳手段。

招聘教职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即使是所谓的非升即走,其成本也是远大于博后工作。

清北的博后,除了所谓的水木博后之外,其他的博后有些月入还不到一万。

但是博后干的活可一点也不少,什么项目,论文,基金,该上的都得上,比大厂的996还忙碌。

更为可怕的是博后连个名分都没有,你即便是非升即走,也是讲师,但是博后你到底算什么?

非升即走的讲师,相当于妾。

水木博后,相当于小三,虽然不给名分,但起码给钱多。

可是普通博后,就真的是纯粹的白嫖啊。



作者:夜雨星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34532894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5楼 发表于:2025-9-18 17:13


肆惜:


花钱打着合作的旗号雇人干活罢了,还能怎么看?


博士生拿着基本工资,干着又累又糟心的活……

博士生毕业了,大多数人自己组待烦了。

导师稍微加点钱,基本上留不住本组毕业的博士,那只能忽悠别的组的。

像极了旅游,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6楼 发表于:2025-9-18 17:13

对标北美TOP50。

目前国内科研有钱了,学生水平也不低,唯一跟北美TOP50的区别就是博后少。

在国外顶尖的研究组里面,博后的数量是远多于博士生的。而反观国内,博士生甚至硕士研究生才是科研的主力军。

前几年国内的绝大多数组都招不到博后,这两年随着国内科研投入的增长(国外反而没钱招),加之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博后开始留在国内打工。



作者:数学建模老司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1686769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7楼 发表于:2025-9-18 17:14

作者:wuzh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5958412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看到一个北大毕业的李茹佳【微博@咸雨野荷】声讨首都师范大学,首师大以师资博士后的名义招了她,让她干了两年活,现在又找种种理由不让她留校了。同为学生,感同身受。面对这样的骗局,我们这些学生难道就毫无办法吗?

研究生酸甜苦辣:首师大马院师资博士后实名发帖:受学校欺骗霸凌,遭“卸磨杀驴”193 赞同 · 93 评论文章337 赞同 · 210 评论 文章

如何看待首都师范大学马院师资博士后李茹佳被校方暗箱操作撕毁就业协议、卸磨杀驴的骗局?111 赞同 · 29 评论回答www.zhihu.com/question/545082471/answer/2590649407

近日,编者在学术群里看到一则贴子:首师大马院一师资博士后称其受到学校欺骗及霸凌,指出首师大以“师资”名义招聘其人,却不履行留校承诺的欺骗行径。编者经查看该微博原帖,发现有两则相关信息,分别于7月2日及7月21日所发,事情原委及相关信息两则帖子已说得较为清楚,截至排稿时间,尚未见到首师大校方的回应,故仅转发该帖子单方面信息。(来源:微博@咸雨野荷)

以下为两则微博正文:

尊敬的各位网友:

我是李茹佳,是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师资博士后,在此发帖是为了揭露首都师范大学以“师资”名义招聘我,却不履行留校承诺的欺骗行径。
众所周知,师资博士后之所以不同于普通博士后,就是因为它与留校直接挂钩。两年前,如果首师大不打着师资博士后可以留校的旗号,它会吸引到像我这样本硕博均为985高校的北大毕业生去做博士后吗?如果只是做普通博士后,我为什么不去清华、社科院等著名院校呢?首师大通过博士后协议不提“师资”和“留校”、制定高到离谱的出站考核标准、组织荒唐的最终面试等等“微操”手段,撕毁留校承诺,把我排除出局。这不是赤裸裸的欺骗,又是什么?

首师大淘汰我的理由主要是两条,第一是没有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出文章,第二是没有通过6月19日学校组织的最终面试。这两条理由都很荒诞,而且更加暴露了其欺骗行径。

首先,首师大关于发表权威核心期刊论文的出站和留校要求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完成。对于我所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言,首师大规定的权威核心期刊只有三本:《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连一般教授、副教授都很难在这三本刊物上发表论文,何况像我这样的博士后?北京大学按照博士后类别将出站标准定为发表1至3篇普通(非权威)核心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也不过要求博士后发表2篇普通(非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即可出站——这两所顶尖院校均未要求博士后必须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我在首师大做博士后期间发表了两篇独作普通核心(其中一篇是C刊)、两篇二作普通核心(均为C刊)、一篇报纸理论文章。以上述两所顶尖院校的博士后出站标准来看,我的科研水平如何,大家可以自行衡量。更何况,我还承担了三门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总课时量超过340课时,教学水平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图1-7)。连这样的成绩都无法满足首师大的师资博士后出站与留校标准,实在太荒谬了。更过分的是,首师大与我签订的协议根本没有明确权威核心期刊有哪些!这还不是欺骗吗?

其次,所谓“学校最终面试”的评价机制是荒唐的。今年4月,我已经圆满通过学院的教学和科研考核,并在教研室的考核中排名第一。我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已经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然而,学校在我通过学院考核之后,又额外组织不同专业(甚至包括数学专业)的人充当评委,对我以及其他各学科的应聘者进行所谓“专业评价”、投票表决,以这个荒唐的票决结果决定我的去留。琵琶演奏者能够评价铁匠吗?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人凭什么对我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价和投票?我就被这样的面试淘汰了!这种荒唐的评价能把我两年来的努力和成果一笔勾销吗?能把首师大关于“师资”的承诺一笔勾销吗?

两年前,教育部要求高校严格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首师大打着为满足这一比例储备师资的旗号招聘了我,最后,又以种种微操导致我无法留校。不知道这符合哪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这种赤裸裸的欺骗行为,怎么能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归的教育领域存在呢?怎么能在首都大地存在呢?我真地不希望一批批博士毕业生像我一样奔着首师大“师资”博士后这个空头支票而来,在付出两年辛勤汗水、抬高了首师大博士后流动站的声誉之后,被一脚踢开!先前我已经向学校人事处、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反映,但是直到今天,问题也没有解决。我只能把这场骗局公之于众,希望在公众及有关部门监督下,首都师范大学能够停止欺骗、改正错误、兑现留校承诺。(编者注:7月2日)

尊敬的各位网友:

大家好。 7月2号发帖以来,有很多朋友关注、关心,我在这里一并感谢!

距我首次向首师大反映问题已经过去一个月了,直至今日,校方不承认自己是在欺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无非是以“冷处理”的方式逼我就范。面对赤裸裸的欺骗和霸凌,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只能默默忍受吗?!难道神圣的教育领域可以任由骗子横行吗?! 正义和尊严不会就范!欺骗和霸凌必须终结! 我想请问高高在上的校方: 第一,首师大招博士后没什么不可以的,但为什么要加“师资”两个字呢?用“师资”名义招聘,在我承担了大量科研教学工作后,又把我一脚踢开,这不是欺骗是什么?你们狡辩说,没有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留下我。请问,我属于“任何情况”吗?我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成果(见7月2号帖子)不过硬吗?这不是卸磨杀驴是什么? 第二,首师大与我签订的博士后协议中,根本没有指出权威核心期刊是什么、有哪些。你们事先不说清楚,入站后却要求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才能出站、留校。这还不是赤裸裸的蒙骗吗? 第三,学校声称淘汰我的程序正当合理。请问,你们自己制定的《首都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应与师资博士后签订《首都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工作协议》与“留校意向协议书”,而我根本没见过这两个协议,只签了一份普通的科研工作协议,其中压根没提到“师资”与“留校”,这个程序正当合理吗?《管理办法》根本没有提到要组织不同专业评委进行最终面试,你们却在我通过学院的科研与教学考核后,用这个所谓的最终面试淘汰我,以两个面试提问抹杀我两年的工作表现,这个程序正当合理吗? 第四,我入站一年后,学校才突然拿出这个《管理办法》来考核我们出站留校,为什么不在签订协议时就拿出来?是怕我们发现协议和《管理办法》根本就是“两张皮”吗? 第五,我先一步被学校面试淘汰,而我的两位同学院师资博士后同事虽然通过面试,却因为没能发出权威核心期刊,也不能入职。你们如此“用心良苦”,是想把我们三人“分而治之”吗? 我想,还我以公道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还像我一样被欺骗的全国学子以公道,并杜绝高校的此类现象。因为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是为人师表的。

https://weibo.com/7032267827/LAsLfFLEE​weibo.com/7032267827/LAsLfFLEEweibo.com/7032267827/LAsLfFLEE

https://weibo.com/7032267827/LDlro3T0Z​weibo.com/7032267827/LDlro3T0Zweibo.com/7032267827/LDlro3T0Z

https://weibo.com/7032267827/LE3YnAWsg​weibo.com/7032267827/LE3YnAWsgweibo.com/7032267827/LE3YnAWsg


https://weibo.com/7032267827/LE73aqtKx​weibo.com/7032267827/LE73aqtKxweibo.com/7032267827/LE73aqtKx

总结一下就是说:

第一,首师大要求发表“权威核心期刊”这样很高的出站与留校标准,却完全没有在她入站时提前告知,也没有在协议里体现,而是在她入站以后学校却用这个标准考核出站,“新人新方法,老人还是新方法”,这就非常不合理。

第二,首师大的这些要求是在《师资博士后协议》中要求的,而这个协议根本从来没有出现过在她的面前,更不要说有签订这个协议了。

第三,《首都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要求签署师资博士后要签署《师资博士后协议》,但在当事人发出微博后,首师大把《首都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网页直接删除下架了。距她首次向学校反映问题已过去一个月了,如果学校占理,早就出来反驳了,还能让她的微博挂这么久?而且还“建议”她删帖?

所以可能应该估计大概就是入站一年后,首师大因为“种种原因”不想招教师了,所以就中途“及时”的更改要求,并且还“声明”与当事人签署过《师资博士后协议》,这套路玩的挺6啊!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8楼 发表于:2025-9-18 17:14

完全可以权力下放,像国外一样,但是国家不拿一分钱补贴博士研究生培养就可以。

国外博士学费多少就多少,一年10wRMB左右,学生可以自费,或者申请各种奖学金,不可以住学校宿舍。

导师招一个博士必须有相应项目和资金支持,比如说必须有横纵向课题,一个学生要保证每年有10w纵向或者20w横向项目支持,也就是说今年招一个博士培养四年,导师必须有40w的纵向经费入账,老板有钱就多找,该饿死的老板就饿死吧。

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这方面建议的老板估计都会饿死,有钱的老板不会提出这样没有营养、不科学的问题。



作者:可爱东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7511878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9楼 发表于:2025-9-18 17:14

某匿名用户:


我理解当博后,要么是要户口,要么是为了自立门户打基础,毕竟博士毕业直接去当老师不容易。清北的博后,如果在大牛组里,或者干的不错,去一般211当老师还是可以的,真要评青千去双一流,还是得有海外经历。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0楼 发表于:2025-9-18 17:15

某匿名用户:


我看了一下,年薪12万的博后。。。

换我也会疯狂扩招,这比博士还廉价,直接上手就能用。

反正在哪都是养蛊,我还是乖乖选个30万的蛊池混了再说。。。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1楼 发表于:2025-9-18 17:15

亮明观点:这是正常的,应该推广。一般业界也认为,博士后/青椒阶段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产出效率最高的阶段。国外的很多实验室重要成果也是由这部分人产生的,甚至也有专门做实验的科研助理,助理教授,研究教授这些来负责一线的科学研究。我们不应该吐槽扩招博后,而是应该支持扩招,并且提高博后的待遇(包括改进目前高校和人才项目对海外背景的需求),让本来要出国读书的人回到本国读书,为祖国的科研界效力。




作者:化学僧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13384287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2楼 发表于:2025-9-18 17:15

知乎用户WDAkM0:


跟一些扩招疯狂的院校相比,清北扩招的不算多,审核算比较严格的,当然待遇也不算最好的一档。

清北好在招博后是不会乱许诺择优留下的,因为绝大多数去清北做博后的也没资格留下,清北有无限接近欧美的Tenure制度。

当然了,在清北有最一流的平台(导师不一定,看人品,但普遍都还不错),博后期间拿基金出成果的概率很大,加之超强的学界影响力,在找下家方面有优势。

这点比很多不配扩招的骗博后的学校好多了。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3楼 发表于:2025-9-18 17:16

niao金捏:


有同学就在清华做博士后,他们自己是说类似于雇佣兵。因为大学排名需要论文所以雇佣他们两到三年发论文,他们也不打算也不能长留,一般作为过渡和提升简历需要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4楼 发表于:2025-9-18 17:16

蛤蟆仙人:


博士后==廉价劳动力。如果博士后的人数是教授数量的好几倍,这些博后最终有几个能找到教职?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5楼 发表于:2025-9-18 17:16

张继英:


清北扩招博士后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最近十年都这样。

首先这俩TOP规模大,导师经费也多,养的起这么多博士后。

其次是清北很重视构建校友力量,即使博士后校友在校庆也要单列会场,甚至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及短期培训的也算校友,所以在全国形成了覆盖各行各业精英的校友圈子,攻城掠地(高新产业园)无往不利。清华现任校长也是做博后留校的。

三是博士越来越难找工作,特别是天坑专业,企业都不乐意要,成本高,年龄大,博后和当初的考研,扩招一样,都是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作为高校领军者,这俩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国内博士后有多坑?

921 赞同 · 268 评论 

回答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6楼 发表于:2025-9-18 17:17
作者:考博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7511671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一个月前闭幕的“两会”中,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献言献策,认真行使公民权利,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其中一条关于“扩大博士招生数量”的提议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探讨:郑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沈开举

认为,目前高校博士招生指标太少,严重阻碍了学术科研的开展。

➤因此建议:



废除博士招生指标管制,还权给高校;
由教育部制定博士点管理国家标准,可以限制每一位博导每年招生博士最多不超过几名;
博士培养要遵循“宽进严出

”的原则,不宜把管理重心放在指标限制上;
继续做好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博士作为目前我国的最高学位,博士生群体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更是未来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储备力量,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如何看待这一提议?这一提议的可行性如何?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博士扩招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博士持续扩招,《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11.60万人,在学博士生46.65万人,毕业博士生6.62万人,相较于往年都有了显著增长。

但为什么还有代表建议提高博士生招生数量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01 高校缺乏自主权

我国自1981年恢复博士招生以来,提出了多种招生方式,如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申请考核等。尽管招生方式逐渐多元,但政府依然在招生过程中处于主导位置。

诚然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招生公平公正,但高校缺乏自主权,招生的规模受到总额的限制,每年可以招收的博士生数量相对较为有限。

02 高校之间名额分配不均

有些高校存在博士生导师多博士少的情况。以沈开举所在的郑州大学为例,该校法学专业

有约十几位博士生导师,但每年招生指标只有三五个,师生比严重失衡。

有些博士点的博导们不得不轮流招生,甚至造成人才培养断档等情况。很多博导间隔多年才能招收一位博士生,甚至引发了博导争抢学生等不良现象。

03 博士招生数量不足

博士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博士生对于一个高校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博士招生数量不足,将很难组建研究团队,进而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产出。

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博士总人数以及博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增加博士招生数量有利于储备科研人才,促进科技发展进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2、博士扩招的可行性

一方面,博士扩招是大势所趋。我国自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博士生招生数量呈现出逐年稳步提高的趋势。

1981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数量不足1000人,2021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至接近13万人,约等于1981-2011年30年间博士生招生数量的总和,博士生大规模扩招似乎已经成为事实。

此外,从中国人口规模、高等教育

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目前的招生规模还未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博士生扩招仍然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为了适应博士扩招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博士学位类型和招收渠道的多元化。从细分类型来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于专业学位

博士生的扩招力度,鼓励支持引导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发展,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此外,近年来教育部大幅提高了直接攻读博士、硕博连读的招生比例,攻读博士的渠道更加多样。

另一方面,各方对于博士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不同于以往博士毕业后主要在高校工作的情况,近年来博士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

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基层公务员、中学教师等传统意义上主要面向本科及硕士招聘的职位在最近几年成为博士毕业后的重要就业选择。

来源:unsplash

博士们由于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索能力、理论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逐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成为引领各行各业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

对于高校而言,增加博士招生名额能够壮大本校的科研队伍,充实科学研究的人才力量,从而获得更多的成果产出以及经费支持,进而提升学科排名

以及打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3、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01 就业形势日趋激烈

博士由于研究方向较为专一,很难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与自己完全匹配的工作,“就业难”始终是困扰博士们的一大难题。

随着博士的持续扩招,必然导致博士学历含金量的下降以及就业竞争的加剧,结果是大量原本可以由硕士甚至是本科毕业生胜任的工作现在的招聘条件均为博士。

来源:unsplash

此外,就业环境的恶化也导致一大批博士在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从而选择继续推迟就业,继续从事博士后等工作。

02 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尽管沈开举认为目前博士招生数量整体较少,从而导致一部分博士生导师学生空闲。但博士扩招必然导致平均教育资源的稀释,博士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数量增加,这在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指导压力。

受到时间精力的限制,很多博士生导师无暇顾及全部招收的博士生,从而导致博士生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影响学业进程。

此外,如果国家未能同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博士扩招很有可能导致实验材料、场地、仪器、设备紧缺,博士生正常的科研条件难以保障,最终表现为博士生人才培养质量整体下降。

03 国民素质显著提升

扩大招收博士生数量给更多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这对于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宏观层面,教育是对国民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具有启智的功能,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国民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

04 博士生延毕问题更加突出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博士生培养存在“严进宽出”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对于博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博士生培养向着“严进严出

”的方向改革。

相当数量的博士生由于导师指导不力、主观认识懈怠等原因,未能按照规定完成学业要求,从而导致延毕。随着博士招生数量的增加,将有更多的博士生不能按时毕业,从而引发博士生就业、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很有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

4、做好博士扩招的配套支持工作

博士扩招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培养的博士生数量增加,进而导致人才供过于求。近年来,博士人才过剩的现象屡见不鲜。

部分博士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有博士毕业后选择担任街道办职员、小学教师等非研究性质的工作,“博士就业难”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做好博士扩招的配套支持工作。



兼顾公平和效率

在分配博士生招生名额时,要在平衡好各高校、各学科名额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向基础学科

、边远地区倾斜,兼顾公平和效率两类因素。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抓好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做好博士生培养的过程监督与考核,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加强博士毕业和就业指导

为广大博士生群体提供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其形成科学、自主、多元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其就业的竞争力和入职后的适应性。

总之,博士培养任重道远,需要国家、学校、导师、学生等各方主体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久久为功,方能切实提高博士生培养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1-08-27].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
[2] 赵祥辉,陈迎红.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变化、争论与进路[J].高教探索

,2021(08):43-49.
[3] 腾讯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沈开举:放宽高校博士招生名额限制[EB/OL].[2022-03-10].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310A06GBX00?startextras =undefined&from=ampzkqw.
[4] 百度. 扩招不停!博士生再迎重大变革[EB/OL]. [2022-03-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508678558117785&wfr=spider&for=pc.

更多考博干货,尽在【考博岛】公众号!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7楼 发表于:2025-9-18 17:17

博士后 是大多数科研机构的廉价劳动力

对于博士本身而言是一个 进一步熟悉科研体制,结交圈内学人,增强科研项目申报、研究和结题能力的好机会。

北大清华扩招博士后 可以极大的增加学校科研力 更多可研产出,博士后本人得到一份资历 提升个人能力 结交科研人际网络,各取所需,从国家宏观层面看 是好事情。



作者:汉唐传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1604864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8楼 发表于:2025-9-18 17:18

Rhaego:


的确就是冲着户口来的

招一个博后花的钱跟招一个正式教职花的钱应该是1跟100的关系吧

妙的是正式教职能干的事博后都能干

况且招博后对老师有人身依附关系

招哪个可想而知了不是吗?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9楼 发表于:2025-9-18 17:18

某匿名用户:


真想做(读)博后,就拼一把去国外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0楼 发表于:2025-9-18 17:18

某匿名用户:


本人做了清华博后,是因为当时院系缺老师,但不是海归没法解决户口,承诺博士后做完留校。现在已经留校了。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1楼 发表于:2025-9-18 17:19

辛夷:


好事啊,博士后算是一个工作经历,去高的平台以来设备方法有更好的,二来经历上更好看。我记得没错的话国内对于海外的博士后经历是有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2楼 发表于:2025-9-18 17:19
回复21楼 @JosephHeinrich 的内容:
辛夷:
好事啊,博士后算是一个工作经历,去高的平台以来设备方法有更好的,二来经历上更好看。我记得没错的话国内对于海外的博士后经历是有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的
底下評論一則:


不吐不快:「您认为的好事儿是因为可以扩大暂时就业吗?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3楼 发表于:2025-9-18 17:19

知行者:


【你不早扩】我毕业的时候你不早扩,不然我去清北做个博后,玩一玩,也体现自己的逼格和爱好。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4楼 发表于:2025-9-18 17:20

shirleymit:


经济上,编制意味着你的的人头费由国家财政兜底,不管多大事只要国家在就饿不死你。身份上,编制意味着你是在国家或省市编办备好案的,只要不作妖,不会随便被开。心理上,意味着稳的一匹。博后就是擦屁股纸,随用随扔。而且每年海量新鲜出炉的,用都用不过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随便用随便扔。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5楼 发表于:2025-9-18 17:20

第九站的诗人:


我就很想去哈哈,个人主要是清北情节吧,本科985现在在海外top20博一,还是很像读完回去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6楼 发表于:2025-9-18 17:21

咸鱼的休闲时光:


12W一个博后,按照腾讯校招硕士40W的标准,一个硕士顶3个博士,这波清华血赚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7楼 发表于:2025-9-18 17:21

谢邀 这个问题简直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罗列一下自己这几年被邀请到的问题

如何看待扩招专科

如何看待扩招专升本

如何看待扩招专硕

如何看待扩招博士

不能说如出一辙只能说一模一样是不是

根本就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均衡

这些招硕士的岗位 有几个是大专干不了的呢

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 每次的办法都是扩招

疯狂内卷 恶心循环 愈演愈烈 何日是头?



作者:allurelov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2814649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8楼 发表于:2025-9-18 17:22

国内博后市场很乱!博士后就是一份短暂的工作经历,另一段交智商税的阅历,不要去国内高校做博后,高校最不缺的就是韭菜,尤其是C9,国产博后更难留下来,另外,你知道什么叫“嫡系”吗,甘心去给嫡系打工?!国人大多是具有从众心理的,做博士后之前先问一下自己是不是适合,不要觉得在博士期间稍微做出点成果就飘了,很多博士只是个合格的苦力,而不是脑力,缺乏创新力。博后阶段不要轻易转方向,否则会死得很难看!

另外,研究所博士后,只要导师不是大龄摆烂型或内部“关系户”,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会参与课题的规划设计,高校的合作导师基本都是AD患者,连文献都不看,就知道刷刷公众号,所谓的指导、组会,只不过是push的手段而已。一流的PI在中科院一流研究所,二流的PI在南科大、西湖大学等创新机构,三流的PI在C9…高校里很多都是割韭菜的高手,当然每个机构内部也良莠不齐!合作导师的人品比平台和帽子更重要!



作者:恰同学少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841978558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9楼 发表于:2025-9-18 17:22

高校老师在江苏:


有钱了多招一些“相对高薪”的劳动力。

没钱了多招一些廉价劳动力。

市场行为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30楼 发表于:2025-9-18 17:22

笨笨:


资本多招劳动力干活,很正常的操作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快捷键:Ctrl+Enter)
 

本帖信息

点击数:177 回复数:49
评论数: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时间:2025-11-12 21:06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