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8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27 7
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悵然 越來越多中國成人主動做回「寶寶」 | 香港01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樓 發表于:2025-9-14 18:56

「寶寶,你怎麼這麼久沒來了!」剛走進小區附近一家咖啡店,就聽到店員的招呼聲。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樓 發表于:2025-9-14 18:56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樓 發表于:2025-9-14 18:57

LABUBU深受成年人喜愛。(POP MART官網)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4樓 發表于:2025-9-14 18:57

這不是我在中國第一次被叫「寶寶」。在直播間,主播張口就是:「歡迎新進來的寶寶們!」社交媒體上,素未謀面的網友也可能突然蹦出一句:「寶寶,你知道XXX嗎?」

「寶寶」不僅是互聯網上的稱呼,也開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走在大街上,玩偶掛件更頻繁地出現在男女老少的背包上,不掛上一兩個反而顯得格格不入。Jelly CAFÉ去年來到上海時,不少人排隊兩小時,只為買一個售價數百元人民幣的小型毛絨玩具。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5樓 發表于:2025-9-14 18:57

Jelly CAFÉ去年來到上海時,不少人排隊兩小時,只為買一個售價數百元人民幣的小型毛絨玩具。(解放日報)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6樓 發表于:2025-9-14 18:57

從語言表達、穿搭風格到消費選擇,這些跡象都指向一個愈發明顯的趨勢:越來越多中國成年人正主動做回「寶寶」。

成年人做「寶寶」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50年代,歐美電視圈就將「kid」和「adult」拼在一起,創造出「kidult」(大小孩)的概念,用來指喜歡收看兒童節目的成年人。當時,電視台甚至專門將動畫片播出時間放在傍晚下班後,以吸引成年觀眾。

半個多世紀後,《經濟學人》2023年捕捉到「成人兒童化」(kidulting)的回歸。在英國、西班牙等地,越來越多成年人進入專門為兒童設計的遊樂園,找尋內心的小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7樓 發表于:2025-9-14 18:57

LABUBU深受成年人喜愛。(VCG)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8樓 發表于:2025-9-14 18:58

在中國,「成人兒童化」雖然找不到一個明確時間點,但與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一方面,經歷過經濟高速增長、財富迅速擴張的成年人,如今面對失業裁員和資產縮水的現實,難免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悵然。做回「寶寶」,懷念經濟上行的美好,為他們提供了情緒上的喘息空間。

另一方面,當代中國年輕人一定程度上也缺乏成長的空間。就在過去一周,中國多所高校開家長會的消息傳開,成為論證「為何中國年輕人長不大」的又一案例。一部分觀點認為,大學本應該是青年走向獨立的階段,但家長在這時介入高校管理,不僅是「大學高中化」的體現,更是為社會培養「巨嬰」。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系教授閻雲翔,今年5月提出「擴展式青春」的概念。他說,中國Z世代的青春期兩端都在延長,一邊是數碼技術和社交媒體推動了兒童的早熟,另一邊是越來越多的青年有意識地推遲,甚至避免向成年期過渡。

閻雲翔分析,這種延遲不僅源於生活成本上升、不穩定的就業市場等經濟因素,也與當代青年將個人滿足感的優先級放在社會期望之上有關。換言之,當代中國青年清楚意識到成年所帶來的負擔和責任,同時又獲得越來越多的自主權和生活空間,缺乏進入成年期的急迫感和動力。

不論是想回到過去的成年人,還是不想長大的年輕人,在當前的環境下,他們的選擇並不難理解。從社會心理的角度看,現代人確實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2021年發佈的全球情緒健康指數顯示,全球成年人當年的悲傷和孤獨達到創紀錄高點,41%的人每天感到「極大的壓力」。

況且,想做回「寶寶」的心理也並非中國獨有。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去年的一項全球調查中就指出,在世界經濟動盪和地緣政治衝突的影響下,全球60%的受訪者希望自己的國家「回到過去」。

從經濟和消費的角度看,成年人的「寶寶心態」也催生出新的消費潮流,推動了IP玩具行業和「大小孩」經濟的發展。

根據《2025年中國IP玩具行業報告》,2020年至2024年間,中國IP衍生品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超15%,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25億元(人民幣)。京東有關今年「六一」兒童節的一項調研顯示,56.8%的成年人為自己購買玩具,51.1%的成年人表示要為自己過兒童節。

不過,短暫地做回「寶寶」、享受毛絨玩具的安慰和療癒後,終究還是要回到不那麼美好的現實。對成年人來說,失業風險依然存在,房價跌落的損失仍需時間彌合,補繳社保、延遲退休這些現實問題一樁樁擺在眼前,是大多數人繞不開的課題。

對於年輕人來說,在缺少歷練的社會環境中,如何學習承擔責任、練習做獨立的人,既是長大的必經之路,也是抵達真實世界的前提。這條路或許不那麼可愛,卻是一個人真正獲得自由的起點。

原文網址: 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悵然 越來越多中國成人主動做回「寶寶」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7622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27 回複數:7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9-14 18:58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