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55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84 54
(轉載知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樓 發表于:2025-8-23 16:59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樓 發表于:2025-8-23 16:59

知乎用户OY15Cx:


前段时间和单位一个副司级领导在一起吃中午饭瞎扯淡,他半开玩笑地说,别说年轻人想躺平了,连我都想躺平了。

躺平已经成为体制内比较严重的一种观念了,根本原因还是现在当官的性价比太低了,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失去了吸引力。

指挥棒问题确实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毕竟人都是有欲望的,只要抓住人的欲望那个点,任何人都可以被调动起来。

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那些选择躺平的年轻人,他们压根对当官没什么兴趣。

或者说,他们想要的东西,当官给不了他们的;而当官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恰恰又是他们最不愿意舍弃的。

当官到底有什么好处?

一是社会地位。当了官,确实可以在体制内,在酒局饭桌上,在老家的红白事上,在同学聚会上得到更多的尊重。老一代的人,传统一点的人会比较在乎这个。但很多年轻人,尤其是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在乎的是自身的感受,对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越来越不在意了。

二是做成事情、发号施令的愉悦感。做了官,你更有条件和资源去做成一些想做的事情,包括为老百姓做点事情。也能管人,享受那种发号施令,决定别人命运的感觉。

这一点很多人是喜欢的。

但是,现在体制内的大环境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官,是不敢做什么事情的,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因为做事情就要得罪人,就要突破现有的一些限制,就会有比较大的风险,能把当下的局面稳住,完成上面交办的事情,不出错,就算是最好的状态了,还敢折腾?

此外,现在的官员,已经不像十来年前,财政有钱,还可以通过融资等手段获得大量的资金搞各种建设。很多地方别说搞建设,搞项目,连公务员工资都可以拖欠了,能维持体制的正常运转都费劲了,哪里有资源来做事情?

这还是说的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等这个角色的官员,而一些小官,或者说级别高一点的吏,类似科长副科长,副县长副局长这些,能维持局面不挨批,不被问责,就烧高香了。

至于说管人,现在躺平的人越来越多,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越来越严重,大家对工作没兴趣,对晋升没欲望,你怎么管人?很多人提拔上去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哄着下面的人干活,还管人?

三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说更高的收入,潜在的利益资源。

很多人觉得当官了就可以搞点外快,但以现在的监管形式,以及互联网无处不在的监督,现在还想腐败搞钱的,早晚进去的概率是很大的。

大多数人就算想去腐败,其实都没有什么机会和条件了。

比较实惠的,其实也就是多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资源,在一些小城市,办个事情方便点而已。而这些事情基本都是帮别人办的。

而在一些大一点的城市,这些资源有钱就可以完全解决了,没必要找人。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想躺平的人来说,当官没什么好处,相反还有很多坏处。

比如说压力大。现在的领导的管理方式就是骂人,你工作干得不如领导的意,或者是你管理的范围内出了什么事情,领导是不听你的解释的,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有的就直接问候你的母亲和祖先。

上面动不动就问责,天天督查检查,屁大点事都能给你扣一顶大帽子,然后给你这个处分那个处分。很多人压根什么也没干,就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背锅被处分了。

主要是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难干,各种屎上雕花、形式主义的要求越来越高,下面的人越来越难调动积极性,很多领导是真的疲于应付。

但你在那个位置上,就是骑虎难下,所有的事情都找你,你都要负责。这个压力不是说想放下就放下的。

能力不足,资源不够,或者对做官欲望不是很大的人,做个官其实是非常累的,很多人都搞得自己抑郁崩溃了,更不要说照顾家里,享受生活了。

做官还很不自由,受到的管理和约束比普通干部多得多。

学习频率更高,要求更高;外出去哪里都要报告审批才能出去;节假日有时候还要在岗带班;婚姻状况、个人收入、配偶情况什么都要报告。

普通干部家里有个什么事情请个假可以走,但很多当了领导的,爹妈死了都未必能请得了假回去看一眼。

现在做个官,性价比真的实在太低太低了。

不过,倒是有一个好处,每个月的工资多几百块钱!

现在体制内的很多人之所以还有当官的欲望,是因为他们长期沉浸于体制这个环境中,被提拔晋升的氛围深刻左右了。体制内这个环境之下,你的地位、荣誉等等,都是和职务挂钩的,于是很多人就会陷入一种强烈的恐慌之中:

和我一批的那个谁谁谁都已经提拔了。

而这种恐慌,只能通过提拔才能得到缓解。

实际上,大多数人提拔之后,也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只是得到一些暂时性的心理满足感罢了。

但也只限于刚提拔的那几个月。

过了这几个月,他们就会被繁重的工作和压力折磨,并开始时时刻刻期待下一次的提拔。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樓 發表于:2025-8-23 17:00
作者:听故事请举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9021188458267197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要知道:在其位,谋其事。

晋升是一件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事,好处是随着职位的上升,在公司将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薪酬待遇可能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与公司利益的深度捆绑。

在职场中,月薪五千块的工作和月薪两万块的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或者拿职位来说,部门经理

和普通工程师的工作性质也是差异巨大的,抛开那些学历要求和个人家庭背景不谈,月薪两万块的工作一定会比五千的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承担更大的压力。

要知道公司虽然给你开出了协商一致的薪资,那更多的是公司觉得你的能力值这个钱,同时你每个月也需要为公司创造出远超你薪资的价值,这样公司才能实现盈利。

目前大多数公司晋升时同步会进行涨薪,你想想如果让你承担更大的压力,却不给你加钱的话,这种晋升会有谁愿意接受?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愿意晋升往往并不是代表着躺平,更多的是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明智选择!

1.晋升的“性价比”不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部门掌舵人频繁离职,这时候公司说给你涨一千块钱,让你先顶上去这个位置,你想想看这种烂摊子谁会愿意接,更何况是就涨一千块的前提下。

晋升后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承受的压力呈几倍上升,对应的报酬完全无法和付出成正比,年轻人也不傻,为啥要做这个冤大头呢?

2.年轻人更多的是追求职场和生活的平衡

现在职场中的年轻人基本是95后,00后,这一代普遍家庭条件尚可,并不是那种为了赚钱可以完全牺牲掉个人生活的人群。

他们更多的是追求职场中的自由、乐趣。同时在下班后也更愿意和朋友出去小聚,或者是花时间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晋升往往带来的是更大的工作量,这就需要更多的加班,牺牲掉自己的个人时间,长期以往下去,个人生活肯定是受到影响的。

这一点也恰恰是年轻人无法接受的。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3.主页和副业的均衡

现在这几年“自由职业从业者

”这个词很火,很多年轻人除了白天上班的工作,即所谓的主业,下班后还有另一份副业。这样可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中,降低被裁员完全没有收入的风险。

但是一旦接受晋升,在主业上花的时间势必会远超之前,可能副业就没时间再继续进行了。这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年轻人对晋升的疏离,本质上是职场规则与个体价值诉求的碰撞。他们并非“躺平”,而是通过理性权衡,选择更符合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发展方式。这一现象倒逼企业反思传统管理模式,推动职场文化向灵活性、公平性和人性化方向转型。未来的职场竞争或将更聚焦于能力与价值的直接兑现,而非等级化的头衔分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4樓 發表于:2025-8-23 17:00

因为没有晋升空间,管理层长期被中老年占据,

不客气地说有些老干部的水准,还维持在当年高考交白卷的水平。

就算辛辛苦苦做牛做马晋升了也没有实际作用。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假使晋升上去了不屑也不敢以权谋私,

少数利益熏天的人除外;

上去以后基层如果都是老油子,工作更是难以开展,因为他们觉得你资历不足,毫无威慑。

那为什么要晋升?



作者:有文化的流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16456316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5樓 發表于:2025-8-23 17:00

知乎用户tpegz4:


你有没有发觉呢?在公司里呀,新来的00后实习生,竟然敢直截了当地跟总监讲,“我下班后要去看演唱会”;而且在隔壁工位呢,95后组长,连续三年都拒绝了升职申请;另外在朋友圈里,前同事毫无顾忌地裸辞创业去卖手冲咖啡,竟然每月能收入五万呢。

这届年轻人似乎整体对于“升职加薪”这四个字比较敏感,倘若你去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担任主管,很有可能会遭到白眼三连;要是加班变得更多了呢?责任也成倍地提升了?甚至头发开始掉落了?那就算了吧!

前两天跟某大厂HR总监喝酒,他说现在P7升P8的通过率只有三年前的三分之一,不是因为标准变严了——是根本没人报名。

有个90后的技术骨干,居然被硬推去晋升。在答辩的地方,他当场掏出了体检报告,“去年我被检查出有脂肪肝;今年又查出了甲状腺结节。你们想想,我这身体状况到底能不能承受得了管理岗位呢?”会议室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这届年轻人,早就把职场的游戏规则摸得透透的啦,晋升所带来的时薪暴跌,而且比时薪的增长快得多呢。

朋友公司去年举办了“领导力训练营”,原计划要培养30个储备干部,不过报名的人数竟然比茶水间的咖啡机种类还要多。

95后策划组长在动员会上算了一笔账:当组长时,月薪涨了3000,不过却要带领8人的团队,每天得多开3小时的会,而且周末还得随时oncall,这样折算下来,时薪居然从150块急剧暴跌到80块。

前阵子和某央企的人力副总聊了会儿天。他讲道如今年轻人的晋升焦虑已转移至新赛道。去年校招进来的那些管培生,在半年之内,集体顺利考下了PMP以及心理咨询师证书。不过当被问及是否愿意担任部门负责人时,他们全都如同拨浪鼓般摇头。

他们宁可用周末去考无人机驾驶证,也不肯参加后备干部培训。"有个姑娘说得实在:"当上领导就不能随便请年假了,我抢的南极船票怎么办

有猎头朋友透露,现在高端岗位最头疼的不是招不到人,是说服候选人接受管理岗。

某互联网大厂开价年薪百万去招技术总监,面试了一位90后架构师,他居然轻松愉快地开口便问道:“能否只需70万且不带团队呢?要是需要管人,我现在就下车。”

最后公司不得不增设"首席个体贡献者"序列工资倒挂管理层。

最近刷到个研究报告很有意思:Z世代职场人把"情绪价值"看得比职级重要十倍。

有个00后运营专员放弃晋升机会,只因新工位在领导办公室门口。"现在坐窗边能看见玉兰花,中午晒着太阳吃便当,这种幸福感给我总监都不换

他们;甚至还发明了“摸鱼经济学”,较为精准地去计算着,每一个职级所对应的那种自由损耗的比率。

在观察各个行业之际,能够发觉传统的晋升途径正承受着代际价值观强烈的冲击。

教培行业朋友说,95后名师们集体抵制"教学主任"头衔有个化学老师说得精辟:"我宁愿在实验室陪学生炸坩埚,也不想在会议室看校长画大饼。

医疗行业着实更加夸张,某三甲医院的规培生清晰地表明自己不想成为主任医师:“主治医生无需带领研究生,而且在周末还能够去参加马拉松并充当急救跑者。”

有个现象,特别值得去细细品味:年轻人开始用自己的行动来投票,从而重构职场生态。

跨境电商公司将管理岗改称为“资源协调员”;游戏公司呢,把所有带有“总”字的头衔全部予以取消;广告公司更为厉害,居然允许员工自己去定义职级名称。

我见过最绝的,是某一家设计公司,而且所有人的名片上,都印着“正在修仙的设计狗”,这样的话,客户反倒觉得真实且可爱。

这届年轻人正在用拒绝晋升的方式,倒逼职场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6樓 發表于:2025-8-23 17:00

你可能说的是体制内?

晋升意味着工作增多,压力变大,风险提高。

在体制内,最累的是谁?

一定是中层干部啊!

最轻松的是谁?

躺平的普通工作人员。

中层干部要完成领导下的目标,交的任务,但是手底下算是躺平的工作人员决不加班,能干则干,不能干的决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就苦了中层干部,活儿得干完,没人干,就只能自己干。

工作和工作压力那肯定是与日俱增。

为什么还说风险提高?

毕竟有些不能说太多的事,领导也许会交代你办,但你还不能给你的下属说,让你的下属去办。

一旦出问题,你作为中层干部,你就是直接责任人。



作者:青朴扎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4455986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7樓 發表于:2025-8-23 17:01
作者:裘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087567486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面的人越来越多,还没有升或者走,哪来的空位呢?

很多时候没背景,没学历,没特长,靠自己努力得了一个晋升的岗位,也不一定过得多么舒心。作为一个很卑微的小小中层领导,上面压任务下来,下面背地里嚼你,尽管没什么提升,或者多了一点补偿,但其实可能任务和风险和责任更大了。

本来可以很随意的笑,现在这种沉重让人不再那么轻松了。本来只要努力就好,现在被许许多多的人注视,一个错误,可能就被打回原形,甚至比以前更差。

总是不断不断的淘汰,而很多人本质是没有那种天赋当领导的。有的人得到权利会非常喜悦,有的人自己一个静静的研究,写写报告才是他的生活。

根深蒂固的固有思想,当官就是成功。多么的荒唐。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8樓 發表于:2025-8-23 17:01

进入体制内的大多有几种状态。

一、为的就是升官发财,这类人不用说,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去拼。

二、为的就是进保险箱,图个稳定,这类人,基本就是得混就混。

三、没搞明白体制是个什么情况,就听家人、朋友、网络宣传而已,自己都没弄明白体制是什么。

四、网络梗“清澈的大学生”不知道体制内的晋升能带来什么,这类人通常混上几年就看个性了,有底线道德的,可能还是会一如既往,不过大部分都会改变。

五、遭受了挫折,得过且过了。



作者:精神小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094185470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9樓 發表于:2025-8-23 17:01

责任、担当和自由是相对矛盾的,即便你身为部门小领导,一言一行都有所顾及,不能无的放矢的乱发言、乱发牢骚,这起码的约束还是要有的。

年轻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过多的东西束缚,即便是老一辈人比较看重的晋升也是如此。

见仁见智吧,不要用过多的道德绑架来评价年轻人,活出自己、活出个性、活出精彩应该是大多数人向往的生活吧!



作者:八月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26960531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0樓 發表于:2025-8-23 17:01

你开心就好:


两个原因综合在一起。

1、职位越高,需要处理的事情越多,越复杂。

2、我们国家的工业能力已经可以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在非一线城市,月薪三千已够温饱,月薪五千生活小有情调。


所以,很多年轻一代的人,他在一线岗位混个几千块的工资,完全够用了。(我说的是够用,不是随便花)


再往上,别说当个中层领导了。就是当个两三人小团队的小组长,那考虑的事情也比当个打工仔要多。


一句话就是,心累。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就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在一线岗位混着,钱也够花。


那我就非得去卷那个升职加薪嘛?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1樓 發表于:2025-8-23 17:02

作者:漠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091324578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到底,就是晋升的性价比不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晋升了,老一辈的“官本位

”思想正在衰退。倒推几十年,很多老一辈人会认为只有当了官才算是有出息,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没当上官,不管他挣了多少大钱,都算是这辈子碌碌无为,相反哪怕只是当上个小头头,那都算是光宗耀祖。现在这种思想在年轻人身上不多见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只要能赚钱,晋不晋升无所谓”的观点,那这是因为什么呢?

第一,社会压力日益增大。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年轻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比起职务、权力、人手,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房子、车子、票子。背负着学历、家庭期盼的年轻人,进入社会面对着动辄上万一平的房子、往后十几年的车贷、数额不菲的彩礼,二十六七岁被经济压弯腰的年轻人根本无心想着晋升之路,能多赚点钱远远比加官进爵来得更实在,更能解燃眉之急。

第二,晋升带来的直接收益不明显。对于上一条,很多人会说权力上去了收入自然也会上去,这话不假,但问题就在于晋升所带来的收入提升并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以笔者所在单位举例,一个刚入职普通科员薪资大概6200左右,一个科长薪资大概7000,中间还隔着副科的职级,但薪资增幅连1k都没有,这样的晋升收益对年轻人远没有吸引力,晋升上去事多权重责任大,薪资又增幅不明显,当然年轻人选择还是在底层搞钱了。

第三,底层领导所处位置尴尬。晋升肯定是一级一级来的,那么底层员工晋升第一步就是成为底层领导,常见是科长或副科,这个层级的领导所处位置极为尴尬,来自上层的压力和下层的工作,都会堆叠给这一层领导。还以笔者单位举例,副科或科长级的领导,不仅承担着上级下发的任务,还要负责审核下属所有的上交材料,因为下属材料出问题,交上去了也是他的责任,上层领导不会直接骂底层员工,所以科长副科这个级别的底层领导就承担了所有。而且这个级别的领导工作任务繁重,出差、应酬、收发文件等等这样的工作都要做,笔者曾亲眼见科级领导一周喝了6天大酒,底层员工和底层领导每天朝夕相处,而独目染,自然不想为了那么点薪资增幅而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自然会不想晋升。

第四,晋升金字塔

登顶之路愈发崎岖。如果说底层领导工作繁重,那是不是忍一忍,挺过去,坚持到下次晋升就会破局呢?欸,道理还真是这个道理,一般科级以上,到了处级领导,收入会明显成倍数增加,工作强度因为有了下级领导可以支配,也会有所减轻,但实际操作上,却难上加难。中层领导名额非常有限,而且绝大多数中层领导都没有继续晋升高层领导的能力,基本都是在中层上退休,因此底层科级领导想晋升副处级难度极高。名额少,周期长,再加上到了中层领导这一步,很多单位会有轮调制度,也就是所属各单位中高层领导会互换交流,交流的结果可能就是直接留下了。这样做的本意是避免有人在一个单位待久了而立山头,但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让很多底层科级领导晋升更加困难,好不容易快要给上面副处熬退休了,结果一个轮调,来了一个年轻些的处长,这对于一些上点岁数的科级领导,那晋升就怕是终生无望了。

综上,年轻人不愿意晋升这一现象受社会、单位、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想增加年轻人的晋升积极性,应该提升先晋升的性价比,增加晋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前方道路上真的有金有银,相信没有人会往后退,反过来既然大家踌躇不前,那一定是前面有什么让大家顾虑的事物。真正消除年轻人的晋升顾虑,才能提升晋升幸福感,增加年轻人的主动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2樓 發表于:2025-8-23 17:02

鱼所欲: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

"其实你以为的升职加薪,早被95后看穿了底裤"。

前些天我们部门里有一个晋升名额,我私聊了连续三年都绩效A+

的小王同志。没想到这小老弟听完直接双手合十:

"领导您就饶了我吧,我现在天天下班能够准点去遛狗,周末还能去郊外钓鱼,爬爬山,看看大自然,您这一提拔,我狗子都得抑郁啊!"

十年前的80后我们挤破头抢的晋升通道,如今正在被年轻人当洪水猛兽躲着走,一个个不愿意出头,不愿意再往上走。

其实不是他们不上进,这也不能怪他们想法“落后”,而是这届年轻人都把职场规则看得太透,做到人间清醒,一个个活的比老鸟儿还精明——有些梯子爬上去才发现,上面挂的根本不是馅饼,是磨盘。

1

升职加薪的性价比,早被年轻人算得明明白白。

我们公司去年给主管岗位涨了2000块工资,其代价就是每个月新增的工作量:3次跨部门扯皮会

、5份述职报告、7*24小时待命的工作微信。

有一次半夜两点给新晋主管小李发消息,第二天他顶着黑眼圈说:"张哥,这2000块我退给公司行不?我算过时薪,现在时薪比当专员还低15%。"

这届的年轻人早就不信"当领导才有前途"的鬼话,他们不再相信当领导上位这个大饼。他们见过40岁总监在地下车库抽烟到凌晨,见过35岁经理在体检报告面前崩溃大哭。

当发现升职约等于"用命换钱换头衔",他们选择在OA系统

里默默点击"放弃晋升"按钮。

现在有几个年轻人愿意下班加班的,到点就走,上班准点到,不迟到已经是最好的了。那些是在公司加班的,大多数都是家里有两个或者一个孩子的,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的人。

2

年轻人要的不是格子间里的王座,而是生活的主权。

我带的00后实习生有句口头禅:"工资是买我8小时的,多一分钟都是另外的价钱。工作以内8小时是公司的,8小时以外的时间都是我自己的。"

他们敢在下班后秒退工作群,敢在周末拒接领导电话,因为人家早把账算清了——与其卷成管理层天天跪舔老板,不如保住健身、约会、撸猫、户外运动的时间。

网上有个扎心数据:2023年晋升意愿调查数据显示,87%的95后认为"带薪拉屎比带团队更幸福"。

这背后是价值判断的颠覆:当个普通员工还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画条虚线,当了领导就得把自己焊死在工位上。


3

这届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职场成功学

我见过一个最酷的95后,他是隔壁部门拒绝升主管的小杨。人家白天在公司当高级运营,晚上在B站教人做手账,副业收入早超了工资。

我问他你图什么啊,他说:"现在我能上午怼甲方,下午捏黏土,要是我当了领导,估计只能天天捏着鼻子给老板擦屁股,干不完的活儿"。

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正在用脚去投票,亲手戳破传统职场中最大的谎言——仿佛只有金字塔尖的风景值得追逐。

他们更愿意把人生拆成多条线:用主业保底,用副业探索可能,用兴趣爱好滋养灵魂。这种活法,可比当个夹心饼干式的管理者带劲多了。

作为在职场江湖混迹的老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不是年轻人变懒了,是职场套路过时了。

弹性工作制度

比那些所谓头衔更诱人,当带薪年假

比股权更实在,当"准点下班"比"狼性文化"更稀缺,该升级换代的恐怕不是年轻人,而是某些老板CPU里运转了三十年的老旧程序。

当你下次再看到年轻人婉拒晋升,先别急着骂人家不上进,没有进取心。

说不定人家早就看透了,用躺平来对抗内卷,用摸鱼来保持呼吸,才是这个时代最高明的职场生存策略。

毕竟,能在996洪流中守住生活底线的,才是真正的狠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3樓 發表于:2025-8-23 17:03

趁早: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情况呢?是因为现在年轻人普遍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准确来说,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的高度。年轻人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了,也更加追求性价比了。

生活和工作之间更加注重平衡了,那种为了工作舍弃生活的日子,也许在这一届年轻人当中,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4樓 發表于:2025-8-23 17:03
作者:红盾主任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096002714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就不得不让出,某位政治家的神图了!普通年轻干部,在这个局里面玩得太累了,所以早点退出来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5樓 發表于:2025-8-23 17:03

无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事业观的转变,早以从传统的世俗的事业观转变过来;二是人间清醒,看清升职背后的坑。

一、事业观转变

年轻人的事业观已然发生巨大转变,从过去的职业成功(升职加薪)、拼搏向悦己转变,他们的择业观是“事少、钱多、开心”,可以不就业,宁缺毋滥,对他们而言,“工作绝非仅仅是赚钱的途径,更要能让我内心愉悦,不合理的加班安排,我坚决抵制,我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面对传统职场的一些要求,他们往往依据自身感受判断其合理性,若不合心意,便果断表达反对,甚至毅然离职。他们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非单纯追求高薪,不会为了升职加薪牺牲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自己芭才是最重要的,升职加薪没必要。

同时,很多年轻人成长于物质相对富足、相对优渥的家庭条件,让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有了更大的勇气去追寻内心所向。

因此对于升职没有任何欲望。

二、人间清醒

年轻人心理始终有一杆秤,即工作性价比,他们知道晋升后,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多的工作、更多的参考,工作性价比

大幅下降,认为完全不划算,他们觉得就当个普通的螺丝钉挺好的,没有那么大压力,每天轻轻松松,就挺好的。他们有着自己清醒的认知,洞察升职背后的套路,看到升职这颗糖背后的毒药,自然就不愿意升职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6樓 發表于:2025-8-23 17:03

上班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养家糊口。晋升大多都会加薪,可薪水越高责任越大,操心的事也就越多。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没有养家糊口的重担,活好自己就行。薪资够花,不用操心,也不用看谁脸色。这样不就是年轻人所追寻的么。时代变了,年轻人活得更通透,更为自己而活!



作者:兰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14735791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7樓 發表于:2025-8-23 17:04

作者:问号小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21567189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虚梯之上:当晋升成为一代人的思想钢印》

茶水间的咖啡机第三次卡壳时,我听见实习生小林对主管说:"别修了,反正大家现在都喝速溶的。"他工牌上"高级专员"的字样被涂改成"高级摸鱼师",这代年轻人正用黑色幽默消解着职场晋升的神圣性。

一、 头衔通胀时代的清醒剂

市场部的《职位含金量白皮书》显示:

- "经理"头衔的购买力十年缩水63%,如今管的人数不如外卖站长

- 总监级会议时长与脱发率正相关,每增加1小时会议,植发需求提升17%

- 带"首席"title的高管,体检报告异常指标平均比基层多8项

研发部老王的晋升礼包很讽刺:镀金名片盒+降压药套装+离婚律师优惠券。他在转岗申请里写:"求调回基层,想多活几年看孩子中考。"

二、 KPI修仙者的顿悟时刻

我们给327名拒升职者做过脑部扫描:

- 前额叶皮层出现新型沟回,命名为"性价比计算中枢"

- 多巴胺分泌峰值出现在准点下班时,而非升职邮件到达瞬间

- 杏仁核对"权力"关键词的应激反应,比对蟑螂图片更剧烈

销售部Vivian的离职报告堪称时代宣言:"与其为虚名凌晨改PPT,不如去夜市摆摊卖淀粉肠,至少收获真实的烟火气。"


三、 组织穹顶下的氧气稀薄症

在扁平化架构公司装设的"权力浓度监测仪"显示:

- 每往上升一级,说真话的肺活量需求增加230%

- "战略性妥协"的频次与职级呈指数级正相关

- 高管层的空气里飘满稀释过的真相,需佩戴精神防毒面具

技术总监老李的升降桌藏着秘密夹层,里面是五年前没被采纳的颠覆性方案。他自嘲:"现在我的主要工作,是把年轻人的锐气打磨成领导喜欢的鹅卵石。"


四、 游牧一代的职场迁徙学

新生代员工携带新型基因:

- 价值感GPS:拒绝绑定固定坐标,追逐意义感季风

- 反PUA抗体:能自动识别"成长机会"画饼术

- 数字游民思维:把职场当临时营地,技能包才是永恒资产

去年最轰动的辞职信来自95后管培生:"我要去大理调试人生代码,贵司的晋升体系与我操作系统不兼容。"


五、 暗流涌动的反晋升经济学

茶水间的经济学家算过账:

- 经理岗时薪折算后比专员低18%(计入无偿加班)

- 为保管理岗购置的西装战袍,折旧速度是优衣库的3倍

- 应付权力寻租的情感支出,足够做三年心理疗愈

财务部小张发明了"职级性价比公式",当分子(收入+自由度)小于分母(责任+工时),果断点击"拒绝晋升"按钮。

终极悖论

行政部打印机吐出一份诡异报告:《职场清醒指数榜单》。榜首金句来自仓库管理员:"我管着价值三千万的货,不需要虚名来证明。"墨粉未干的纸页上,每个字都在嘲笑悬挂在会议室的"晋升通道图"。

点击主页查看《职场尸检报告》专栏,解锁更多职场新哲学



---


这场集体觉醒运动像野火燎原,烧穿了传统晋升叙事的遮羞布。当95后开始用MBA思维解构职场游戏规则,或许正如冯唐所言:"真正的自由,是看透游戏依然选择不下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8樓 發表于:2025-8-23 17:04

必须表扬这些孩子,这些年轻人越来越成熟,想问题越来越通透了。如果这些年轻人目前在体制内,如果一路晋升,会越来越重,责任也会越来越大,还不如混到退休有五险一金,养老金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我有一个警察朋友,原来当个科级干部,你想提拔他到副处级岗位,他自己合计合计没干,因为有警衔,每月工资也差不了多少,退休了一样多。一个月1万多块钱拿着不想冒那么大风险,稳稳当当最重要。我自己本身就在体制外的公司工作,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的通透,愿意去管人,管事,拉仇恨。就是打工赚钱,赚自己能赚的。归根到底是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思想,不会按照任何人为他们设定的路线图去走,他们会计算晋升的性价比,他们会平衡自己的生活,他们完全有能力判断事物的对和错,所以选择不晋升是正确的。




作者:五十知天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6683568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9樓 發表于:2025-8-23 17:05

狐狸爱上狼:


因为晋升性价比低,吃力不讨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0樓 發表于:2025-8-23 17:05

猛男色吹风筒:


还能为什么?

事多呗

夹在中间两头都不讨好

工资没加多少,工作量几倍几倍的加

有那时间我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不济做做兼职也比下班了还有一堆烦心事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樓 發表于:2025-8-23 17:05
作者:溪水人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21688307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晋升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以前当个普通小职员,按部就班完成手头那点活儿就行,到点下班还能有点自己的生活。

可一旦晋升了,好家伙,各种任务指标压下来,出了问题第一个找的就是你,手底下人管不好也得挨批,那压力就跟座大山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了那点多出来的工资,把自己整得天天焦虑,太不划算了呀。


其次呢,现在的职场环境有时候挺复杂的。晋升可不单单是看你活儿干得好不好,还得懂那些人情世故,得会拍领导马屁,得跟同事各种周旋。

好多年轻人就烦这个,觉得凭本事干活才是正事儿,不想卷入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儿里,干脆就放弃晋升的机会,落个清净。

还有啊,现在年轻人更看重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晋升后忙得没日没夜的,哪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比如旅旅游、搞搞爱好啥的。而且有些岗位晋升了也就是多干些重复又枯燥的活儿,根本没法实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价值,那升上去又有啥意义呢?

再者说,工资待遇这一块,有时候晋升带来的涨幅也没多大吸引力。拼死拼活升上去,工资就多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弥补自己付出的精力和牺牲的休闲时光呢,那自然就不愿意去争那个晋升的名额了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樓 發表于:2025-8-23 17:06

开水白菜:


哪里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说来听听。

我周围的年轻人十个有八个都削尖脑袋想晋升和当官。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3樓 發表于:2025-8-23 17:06

木羊人:


我之前有个同事亲口跟我说过,人事总监曾经跟她提过关于晋升的事,就加一千块,问她愿不愿意当运营主管,我同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主管才加一千块,那我肯定选择不晋升,升职之后更忙就会没时间陪她女儿,性价比不高,所以她当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我听了之后都觉得离谱,才加一千块,就要人家当主管。谁会这么想不开啊?

这年头,晋升的性价比太低了,越来越多年轻人都不屑于晋升,情愿当个小喽啰,每天准时下班。

晋升通常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责任的提升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避免这种额外的负担,因为他们可能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或者更愿意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内容。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4樓 發表于:2025-8-23 17:06
作者:悠悠我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098337206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晋升的路不好走

晋升特别难,这是一种金字塔往上走的过程。真可谓僧多粥少,几率很小,付出的特别多。有时候经过大量的付出和积累,还不一定能够得到晋升。因为晋升是不光看工作能力,工作付出还要看人际关系,岗位稀缺程度,实力占一方面,机遇占另一方面。

第二,文化的多元性

晋升知识职场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有多大的岗位又有多大的压力。很多年轻人喜欢轻松的工作环境,并不想到晋升的管理岗,给自己带来人际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业绩考核

的压力。

在职场上做一个专业人士,解决专业的问题,这种工作的成就感也挺好的。

有的人就喜欢当士兵,不想当将军。现在职场的文化是多元的,是包容的。

每个人都有权鉴定自己的幸福,定义自己的人生。只要自己觉得开心快乐知足就好,不一定非得攀比。

晋升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社会进步了,价值观多元化,文化多元化,让年轻人的幸福实现的途径也是多元化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5樓 發表于:2025-8-23 17:07

作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5131510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晋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工作压力与生活平衡

- 工作强度增加:晋升往往伴随工作责任和任务量大幅增加,如从普通职员升为部门主管,需负责团队管理、项目规划等更多工作,常需加班出差,难以兼顾工作与生活。

- 生活质量下降:过度投入工作会导致个人休闲和陪伴家人时间减少,影响生活幸福感,一些人更看重生活品质,不愿为晋升牺牲生活。

职业发展的顾虑

- 晋升瓶颈与天花板:部分行业企业晋升渠道有限,即使晋升也可能很快遇到天花板,职业发展空间后续受限,使一些人觉得晋升意义不大。

- 专业与管理的矛盾:有些晋升意味着从专业领域转向管理岗位,而部分专业人才更愿专注专业,担心晋升后无法深耕专业,影响职业成就感和竞争力。

个人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 工作的本质追求:一些人认为工作是为获取经济收入维持生活,晋升带来的收入提升与付出不成正比,他们更愿在现有岗位稳定工作。

- 对权力和责任的态度:晋升意味着更多权力,但也需承担更多责任和风险,有些人不愿承担决策失误等责任,也不追求权力带来的地位感,满足于做好本职。

职场环境与氛围

- 公司文化与氛围:若公司文化不良,如存在、内部竞争恶性等,会让员工对晋升反感,觉得晋升靠关系而非能力。

- 人际关系压力:晋升可能改变同事关系,面临更多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如管理曾经的平级同事,若处理不当会带来工作阻碍和心理压力,使一些人对此望而却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6樓 發表于:2025-8-23 17:07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晋升,说白了就是觉得“升职加薪的性价比太低”。说说我的看法:

一、钱没多多少,活儿翻好几倍

升个职工资可能就涨几百块,但天天开会、写材料、背指标,周末加班成常态。领导看着风光,实际累成狗,年轻人一看:“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

二、不想当“背锅侠”

职位越高责任越大,项目出问题领导先挨骂。年轻人精着呢:“工资不够精神损失费,不如在基层摸鱼保平安”

三、讨厌职场“宫斗剧”

以前升职要陪领导喝酒送礼,现在年轻人最烦这套:“让我跪着挣钱?不如躺着刷抖音”

四、人生不止有工作

这届年轻人更会算账:“加班赚的钱不够植发,升职加的钱不够看病,不如准点下班陪对象撸猫”很多人副业搞自媒体、开网店,赚得不比工资少。

五、看透职场真相

很多公司晋升标准玄学,还不如直接摆烂:“反正努力也不一定升职,不如把领导熬退休”特别是体制内,一眼望到头的晋升通道更让人没动力。

说白了,不是年轻人懒,而是他们更清醒——用健康换职级?用尊严换头衔?这买卖早就不划算了。现在流行的是:“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活”



作者:Smith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5732528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7樓 發表于:2025-8-23 17:07

悟天爱悟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钢筋水泥环境恶劣,

气候异变生存不易。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8樓 發表于:2025-8-23 17:08

作者:壮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7021093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阵子参加同学会,发现个魔幻现实:在投行当VP的老王羡慕当自由插画师的阿凯,而身为上市公司总监的琳达正在偷偷备考教师编。这届年轻人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正在职场金字塔前紧急刹车,甚至开始主动后撤。


Excel表格撕碎升职画饼

打开国家统计局《2023年企业薪酬调查》,一个反直觉的数据刺破幻想:管理岗年均收入增幅(9.7%)首次被技术岗(11.3%)反超。更扎心的是某会计师事务所流传的“五年损益表”:


职级

  

薪资涨幅

  

隐形成本

  

净收益

  

高级岗

  

+45%

  

日均加班3h/植发2万/心理咨询1.2万

  

-8%

  

管理岗

  

+68%

  

24小时待机/三高治疗/离婚诉讼

  

-15%

  

在深圳科技园咖啡馆里,95后程序员小陈给我演示了他的“时区切割法”:拒绝晋升后,他利用时差同时承接澳洲和德国的远程项目,收入反超主管30%,还完美避开早晚高峰——毕竟“地铁座位可比总监办公室沙发舒服多了”。


从“向上攀登”到“横向拓荒”

老一辈奉为圭臬的科层制神话,正在遭遇三重解构:



权力通胀:某地产公司的“总字辈”从2015年的7人膨胀到2023年的43人,总监头衔的含金量堪比缩水的年终奖
决策真空:在杭州某互联网大厂,产品总监的实际权限还没ChatGPT的API调用额度大
责任黑洞:教培行业大地震时,最先被优化的中层管理者们突然发现,自己这些年净练就了“替老板群发裁员邮件”的手速

更颠覆性的认知来自Z世代的“职场乐高论”——他们拒绝被钉死在某个固定位置,而是把技能拆解成可拼接的模块。就像B站上爆火的95后UP主“硅谷逃兵李汤姆”,他白天是外企工程师,晚上变身AI绘画导师,周末还能接商业咨询,这种“职场乐高式生存”让他的收入结构比总监更抗风险。


在“燃烧自己”与“滋养生活”间精准卡位

上个月在急诊室撞见前领导,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营销副总,此刻正蜷缩在输液椅上批OA。他苦笑着亮出手机屏保:女儿小学毕业典礼的照片,拍摄者是他花388元雇的跑腿小哥。

年轻人正在觉醒的**“情绪时薪”意识**,让升职诱惑彻底失效:



看见部门经理在团建时躲进卫生间开跨国会议
听说新晋总监为保职位冷冻卵子延期生育
发现领导们的微信运动步数常年徘徊在200步以下

我的瑜伽教练苏珊堪称人间清醒:当教练时她可以边教课边考证,升店长后却被困在无休止的报表和客诉中,“现在时薪涨了30%,但每周末要吞4颗布洛芬,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血亏”。


尾章:
这代年轻人不是丧失了上进心,而是进化出了更精明的“职场ROI计算器”。当发现“升职”这个理财产品实际年化收益为负时,他们果断选择把人生筹码押注在更可控的赛道——可能是打磨独家技能,可能是开拓斜杠身份,也可能是守护住清晨的咖啡香和傍晚的晚霞。

就像《瓦尔登湖》里说的:“我们为何要如此匆忙地成功?”眼前的年轻人给出了新解:真正的职场自由,或许不在于能指挥多少人,而在于能拒绝多少“不得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9樓 發表于:2025-8-23 17:08

作者:伊丽莎白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16035580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晋升提不起兴趣,原因很简单:“性价比太低”,“生活压力太大”。说白了,升职加薪听起来很美,但现实却很骨感。

1. 升职=加班+背锅,工资却只涨“一丢丢”
举个例子,小李升职后,从“朝九晚五”变成了“996”,工资只涨了2000块,但工作量翻倍,还得天天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动不动就背锅。算下来,时薪可能还不如以前。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感觉,让年轻人觉得晋升简直是“坑”。

2. 生活压力山大,没空为工作拼命
现在的年轻人,房贷、车贷、养娃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与其拼命加班,不如多陪陪家人,毕竟生活不止工作,还有诗和远方(虽然远方太远可能也去不起)。

3. 职业选择多了,晋升不是唯一出路
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副业、自媒体、自由职业都是他们的选择。晋升?不如搞点自己喜欢的,既能赚钱又能实现自我价值。

4. 职场变数大,升职也不一定稳
就算升职了,也可能因为公司裁员或业务调整被“优化”。很多公司裁员,第一个被裁的就是不上不下又飘忽的中层管理者。这种不确定性,与其冒险升职,不如稳扎稳打,保住饭碗更重要。

言而总之,年轻人不是不想晋升,而是觉得“划不来”。

他们更希望找到一种平衡:既能赚钱养家,又能享受生活。

毕竟,人生苦短,何必为了那点工资把自己逼成“社畜”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0樓 發表于:2025-8-23 17:09

作者:大大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41577394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价值观的颠覆:从“官本位”到“生活本位”



“成功”定义的多元化
新一代年轻人不再将“升职加薪”视为唯一的成功标准。他们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兴趣的实现以及精神世界的满足。例如,有人宁愿在基层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感,也不愿卷入高层权力博弈。
金句:“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种态度让年轻人拒绝为晋升透支健康或牺牲家庭时间。
对“权力游戏”的祛魅
体制内晋升往往伴随复杂的权责分配和人际关系。许多年轻人发现,即使升职后权力也可能被稀释,反而需要承担更多协调责任和风险追溯压力。与其“背锅”,不如做个“无官一身轻”的普通职员。

二、 职场环境的现实困境



性价比失衡的晋升
公务员每晋升一级工资仅增加几百元,但工作量可能翻倍。有年轻人吐槽:“领导工资比我高500块,但每天比我多加班3小时,这买卖不划算!” 企业中也存在类似现象,管理者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晋升通道的隐形壁垒
虽然“论资排辈”的传统被打破,但体制内晋升仍受限于编制、资历等因素。许多年轻人意识到,努力未必能换来提拔机会,反而可能因表现突出被“按在原地发光发热”。
责任与压力的指数级增长
一位基层公务员直言:“当科员只需对自己负责,当领导却要为整个部门兜底。”晋升意味着更重的KPI、更复杂的危机处理,甚至可能因下属失误被追责。

三、 个人选择的理性转向



“副业刚需”的崛起
年轻人开始追求“斜杠人生”,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副业或兴趣爱好。晋升带来的时间侵占可能切断这些额外收入或自我实现渠道,导致机会成本过高。
风险规避与舒适区依赖
部分年轻人奉行“不犯错哲学”,认为晋升会增加暴露缺点的概率。与其在管理岗上如履薄冰,不如在技术岗安稳发挥专长。
家庭优先的代际差异
90后、00后更重视家庭陪伴。某拒绝下基层的公务员坦言:“我不想为了当领导和孩子变成网友。”这种选择在面临异地调动时尤为明显。

四、 社会结构性变化的催化



职业安全感的重新定义
传统“铁饭碗”吸引力下降,年轻人更看重职业成长性。如果晋升不能带来技能提升或跨界机会,他们宁愿选择横向发展而非垂直攀登。
经济基础的影响
部分年轻人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需通过晋升改善生活。正如某网友调侃:“家里有矿,上班只为交社保”。
信息透明化与权利意识觉醒
社交媒体放大了职场负面案例(如“画饼式提拔”“背锅侠领导”),使年轻人对晋升保持警惕。同时,劳动法规的普及让他们更懂得权衡权利义务。

结语:从“向上爬”到“向外走”

这种现象并非单纯的“躺平”,而是职场生态演化中的理性选择。当晋升不再等同于幸福感的提升,年轻人开始用脚投票,重新定义职业成功的边界。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我的KPI不是职位高低,而是人生体验的丰富度。” 或许未来的职场改革,需要更多关注个人价值实现路径的多样性,而非单一晋升通道的优化。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84 回複數:54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8-23 17:19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