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3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443 132
(轉載知乎)北京用户体验最差的是哪一条地铁线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樓 發表于:2025-8-22 19:07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樓 發表于:2025-8-22 19:09
作者:冷静的小火龙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554776609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号线

他现在越成功,就越失败

大动脉的位置,毛细血管的容量

回头看来当年宁可晚建设两年

也要咬住牙上8A

就这个线位8A都嫌小更何况6B

补一张b站up做的图,就看得出来什么叫中国第一环线、巅峰日均200万客流是怎么来的

链接:【假如北京城区的地铁消失-哔哩哔哩】 https://b23.tv/myaGx1G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樓 發表于:2025-8-22 19:09

蔡信达:


7号线

舍我其谁

(南城果然是被人忽视的角落)

7号线西起北京西站,东至环球影城,期间穿越多个大型住宅区和商业设施,弥补了多处空白,看似很美好,实际却可以说是败絮其内。

首先是广安门内站的选址问题。

由于广安门桥和牛街站

合二为一,导致7号线在这一带的覆盖相对薄弱,白广路北口虽然有菜百这种北京市著名商业设施,但是功能较为单一,人流量也不如附近的牛街。而且这一站打破了北京地铁较为常见的重要路网交叉节点设站的习惯,公共交通的分流作用不明显。

同时,西侧广安门桥附近的线路覆盖明显不足。诚然,这里有护城河和铁路带来的设站困难的问题,但是因此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19号线

牛街站交而不换。

众所周知,19号线是北京地铁较为少见且迫切需要的南北向大站快线,并且对连接大兴机场

有着重要作用。而7号线作为老南城一线几乎唯一的东西走向线路,却因为牛街站取消和19号线失之交臂,导致南城去大兴机场反而更困难,确实是令人遗憾的。

其次,东部组团连连看。

典型例子就是7号线在百子湾

-欢乐谷的反向弯,本身7号线出四环后大体沿化工路方向延伸,期间路过垡头地区

及其下属组团,出五环后再向东抵达通州。弥补朝阳南片地铁覆盖的弱势,缓解东南方向的通勤压力。

但是也许是对这个方向的客流量没有信心,亦或是对于城市发展预期不足,7号线在出四环后反而向东直行,到达唐家村

后南折,甚至反向西行至欢乐谷,再按照趋势向东沿化工路方向东行。期间路过多个大型社区和欢乐谷这一环球影城之前北京相对较为重要的游乐园。确实对于7号线前期的客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旅速

我们以7号线在这个“百子湾-垡头”转折段两端的大郊亭和双合站

为参考。双合站是区间始发站,早班车首班是5时11分发车,到达大郊亭站

的时间为5时25分,25-11=14,在此段用时13分钟,大郊亭站距双合站直线距离4.9公里,平均时速约为22公里每小时,在网友统计的北京地铁平均旅速中几乎垫底,只比最慢的线路快[1]。

由于这段反向湾在城郊交界,7号线东四环以东的所有进城客流都受此影响增加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加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很少设计越行线,所以7号线的旅速不可避免的降低了。

相较于这两点,其他诸如北京西站北延条件有限、站名与常用名不符、对于地下线路的过分执着导致改造空间有限这些北京地铁乃至国内地铁的通病都变得不值一提了。



【北京地铁平均旅速排名-哔哩哔哩】 https://b23.tv/QVP6Wj2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4樓 發表于:2025-8-22 19:09

15号线。

一是换乘地狱。一共五个换乘站,三个是超长通道,外加走不动道的望京站,只剩新开的六道口体验不错。但六道口往南断在了蓟门桥,想继续南下还是得换8和5。西段也断在清华东门,不能换13,西延已批(清华也同意了)却迟迟不建设,跟西边两条南北干线4和16沟通困难。

二是排图差劲。客流接近市区主线,车次密度却只有郊区线水平,导致15号线常年很挤。高峰图十分诡异,硬是搞出了两种“快车”,各自不停一部分站,逼得官方不得不制作专门的示意图帮助乘客理解时刻表,却只省了两分钟的旅行时间。有这工夫排图不如再买几辆车压榨一下小交路间隔。

三是线路不合理。同期通车的五条郊区线,四条都握手10号线了,就15需要换两次。个人观点,15过望京西后应该南下走现在17的路线,西段横向客流真没那么多,暂时搁置或者给14都行。毕竟郊区线最要紧的是进城,而不是在城外走平行线边缘OB。

很多人说1号线不好,那是因为人家修的早,硬件设施的确有历史局限。而且1号线走向好啊,能把你精准带去目的地,属于是一白遮百丑了。15号线烂就烂在它毫无可取之处。



作者:Rtlgx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29187958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5樓 發表于:2025-8-22 19:09

病猫发威:


13号线是有力竞争者。

1号线、2号线这俩老家伙是历史遗留问题;申奥之后修的一堆6B伯仲之间;郊区那几条通勤线各有各的雷区,房山线绕、亦庄线换乘麻烦、15号线远、昌平线去年刚撞过……

但这个13号线的烂法和其它线路都不一样。

13号线踩了一条地铁线路几乎能踩的所有雷,包括但不限于车站小、换乘远、站距长、旅速慢、设施旧、编组小、发车间隔长、割裂城市道路……而且13号线还有过H457这位大仙。

13号线甚至没有一个单独的路线规划,它是北京地铁和国铁扯皮之后的产物,大概建设过程就是在国家铁路旁边铺上两条轨道或者把旧铁轨扒了换新的,这样做唯一的好处就是省钱,当时因为缺钱国家收紧了对地铁项目的审批,凑合着搞出一条13号线先用吧。

然而,雷区蹦迪的13号线是京北最重要的地铁线路……

这条凑合的地铁经过中关村、西二旗、回龙观、天通苑、望京,还得承担15号线、南延前昌平线上行方向的客流,途径两座火车站,顺便还可以换个机场线。这不是临时工,这是大奶娘啊。

一美显百丑,能力越小责任越大。

凑合了二十年凑合不下去了,现在又要拆分13号线。

但北京地铁这一次凑合也是成功的,如果你把北京地铁线路图删得只剩下1、2、5、13号线,就会对13号线的汗马功劳有更确切的认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6樓 發表于:2025-8-22 19:10

艺心益意Harry:


每一条地铁线路有各自的问题,抛开一个事情单独来说其实不是很客观,

咱们客观承认北京的交通确实有问题,但是公共交通一定程度上疏导了这些问题,虽然地铁的线路并非尽善尽美,但是确实基本覆盖了整个的北京城,且直到2025年还有源源不断的线路正在修建,且辐射到了不仅仅是北京的区域。

咱们不能从总人口的数量上动手,所以只能来增加交通的活性。

1号线其实没什么问题,一方面这是贯穿中心的地铁线呀,一方面夏天那么凉快儿,也没有难闻的气味,而且是为数不多有信号的地铁线,而且覆盖了五棵松,传媒二外,苹果园儿,五棵松,首钢,其实我觉得挺酷的。

真的有问题的应该是15号线,

一方面,和昌平线南延的换乘距离不合适,昌平线南延来得太晚了,应该从2018年之前就开通,结果到了2023年才开通,站台设计不合理,近地铁的位置也有待商榷。

整条交通线会出现在运行的时候手机一点儿信号都没有的断流问题,数据丢包,这个是我坐过北京的地铁最严重的一条线路。

在个别的换乘站真的体验很差,比如望京的三个站,人太多,而且无法疏导,1号线的八通线都知道两站换乘,望京站

疏导一下人流其实是不难的。

头和尾的体验都很好,首发站清华东路西口,也就是同方大厦

健身房,体验非常不错,人很少,直接美院出东三门就上地铁了,这个是优势。

最后的顺义和后沙峪附近也很方便,这个也没话说。

而中间的站,真的太烂了,换乘8号线的奥森附近

站台设计得也不是很合理。

另外四号线和六号线其实也有各自的问题,四号线的西直门站

换乘太久了,没有加速的公共设施,平安里站

的换乘舒适感太一般,

8号线和6号线附近的南锣

,也是人很多,但是不至于说觉得不舒服吧。


最后就是西郊线的体验不错,出门还有小火车可以坐,小镰仓就在北京的香山那个方向,这点很不错。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7樓 發表于:2025-8-22 19:10

Karl Tian:


北京地铁最大的问题在于

中间路网看似密密麻麻的,好像覆盖的特别齐全

但实际上即使是中间最密集的区域,两个地铁站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很近

而某些区域更加过分,比如下面我圈起来的,五个点是附近的五个地铁站,中间基本都是居民区

如果你不幸住在比较靠中心的区域,看似你离哪个地铁站都不远,也就是一两公里的距离,但实际上都要走个二十分钟,听上去还好,但每天都要这么走二十分钟,还得走好几遍,绝对是要崩溃的

骑车?骑车倒是只要三五分钟,但首先你得花五分钟找一辆共享单车,另外共享单车现在即使买卡平均一次也得块八毛的,极不合算

然后你下了地铁之后呢?你的目的地万一距离地铁站也是看似不起眼的“一两公里”呢?

2号线前门站

换8号线

是谁设计的?拉出去凌迟吧

昨儿去三庆园

听相声,导航说从I口出,坐2号线过去的,换到8号线再找出口出来

站内换乘走了能有两站地的路就不说了

中间怎么还有三个还是四个连续向下的扶梯啊???

然后到了8号线的站里再坐两三个扶梯上来到出口

这通折腾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8樓 發表于:2025-8-22 19:10

罗汉果:


北京首都机场线,全程32公里,单程46分钟,时速41.7公里/小时,间隔10分钟,票价25元。

速度慢,车厢小,间隔长,价格贵。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9樓 發表于:2025-8-22 19:11

范无量:


北京把地铁的定位放错了,地铁不是用于长距离通勤的工具,火车才是。

地铁最高时速虽然能到5-60公里每小时,但是因为站小且密,平均下来时速不过15公里每小时左右


把它当成把劳动力从郊区吸血到市区的工具,把它当做解决房价问题的解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0樓 發表于:2025-8-22 19:11

TJ Zhang:


当属亦庄T1那个没人坐的“有鬼电车”。


谁能给我解答一下,亦庄T1线比起BRT的优势在哪里?


换乘麻烦,单独购票,主打一个移动路障。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1樓 發表于:2025-8-22 19:11

知乎用户CrtaUy:


这个问题是2011年提的了,当时很多人都说是1号线,但是2012年底开通的6号线大大分流了1号线,而且经过近十年的客流培养,现在1号线反而没那么恐怖了,然而用户体验绝对说不上好。

要我说,目前北京用户体验最差的地铁绝对是4号线,谁坐谁知道,那简直就是地狱,以至于我出行都尽量避免坐4号线。

看北京地铁早晚高峰的客流,以及某些反人类的设计,实际上没有哪条体验是好的,除了这几年的2号线。以前北京就四条地铁的时候,2号线承载了整个南城的客流,所以人山人海;但现在,南边地铁越修越多,对2号线分流作用十分明显,所以2号线反而成了最不挤的地铁之一,也自然成了北京用户体验最好的地铁之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2樓 發表于:2025-8-22 19:11

Yu Jony:


一号线,全是旧车没空调,到了夏天,就是蒸笼,坐一站出来你就满身大汗了,而且是别人身上的汗!!长年整条线路人巨多,往八通线那边更恶心,上班时间,都是地铁维持秩序的大妈给你推进车里的。。。。

女性同胞小心在一号线被占便宜/挤流产/挤出孩子。。。。。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3樓 發表于:2025-8-22 19:11

何康:


用户体验最差的话,毫无疑问是一号线。主要原因:1、地铁列车老旧,环境恶劣。2、人多拥挤,体验糟糕。当然,比一号线更差的是早晚高峰期的八通线的传媒大学站和一号线的四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4樓 發表于:2025-8-22 19:12

个人认为最差的是10号线(尤其一期),站厅站台狭窄,灯光昏暗,除了有电梯以外还不如一号线。尤其知春路站,站台最窄处不到三米,每次去都是满满的人,踩踏风险很高。海淀黄庄-芍药居这段每次坐都很拥挤还四五分钟间隔。

其次是9号线,三四个限速点,太慢了。而且从军博开往北京西站的时候因为有限速点,所以列车先减速,然后突然加速,再减速,很多人措手不及,这里应该加一个广播“前方列车将会加速,请抓稳扶好”。反向同理,加速后匀速一段时间,又突然加速。



作者:MioTsukush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23742582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5樓 發表于:2025-8-22 19:13

幽州笑笑生:


8号线。串联了一众旅游景点,各种旅行团挤上来,孩子闹,老人喊,很少有空座,肉身相贴,口气相对,导游拿着旗子喊到站了,下车还要挤在电梯口报数。

欢迎游客来京,但更希望旅游团大巴往返各个景点。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6樓 發表于:2025-8-22 19:13

执业专利代理师:


我能说个站吗?

平安里,19号线与4号线换乘。仿佛走了一个世纪。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7樓 發表于:2025-8-22 19:13

未知用户:


北京地铁8号线。

作为奥运的脸面工程只用6B编组,还没有预留,着实可笑。

由于两端深入大型居住区,中段又串联了众多旅游景点,导致线路时刻拥挤不堪,乘车体验极差,而且几乎没有人少的区间(像4号线、10号线都有些区段客流量不大)。车厢里有90%的概率刷出大哭的婴儿、表演杂技的小孩、拎着大包小包的旅行团,味道也很难闻。

而且8号线设站存在很大问题,完全可以裁撤合并一些站点,整体密度过高了。比如海户屯完全可以和木樨园合并,再比如西小口完全可以和永泰庄合并,还比如金鱼胡同直接取消也无伤大雅,本身这地方施工难度就大海没苦硬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8樓 發表于:2025-8-22 19:16

辛辛辛:


地铁本质是通勤问题

一个朴素的道理:

地铁是为了远距离不堵车通勤。

然而地铁越修越密 换乘越来越多

同样的距离通勤时间却越来越长

另一个朴素的道理:

如果你希望把通勤时间压缩在一小时以内

那么正常人的走路速度是400米5分钟

如果家到单位进出站10分钟 换乘等车15分钟

剩余35分钟 基本只够11站


众所周知 国贸和海淀黄庄是全北京两大站

请问:

1往返两地需要多久?

2去往国贸有几条线?

3你是怀柔/顺义/朝阳望京人 如何去往10号线?

4你是怀柔/顺义人 如何去往昌平/通州/石景山?

两大核心区竟然没有快速路 还要和郊区到郊区的绕路者和其他一般使用者共享一条主动脉

核心区国贸竟然有且仅有经过一个横向大动脉和一个环线大动脉才能到达 所有终点国贸和其他路过者 全都要复用一个交汇点

15号郊区地铁站好大喜功绕路远不方便停车

望京西换乘站更是史诗级15分钟换乘

怀柔人要么做916忍受县城无意义绕20分钟落到光熙门再13转2或10

要么做866忍受望京西换乘15分钟 最后还是要13转2或10 合着省出来的20分钟全白搭了

你说就为了各郊区人进城吧 那你一站一停糊弄鬼呢?

你说为了各地人通勤吧 一个郊区到另一个郊区 开车一路几十个红绿灯 限速就60 30公里路凌晨都能开60分钟车 地铁更是绕进三环 俩小时起步

这不就恶心人呢么?

干脆全北京传送带出行算了 搁这流水线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9樓 發表于:2025-8-22 19:16

Libertalia:


10号线从海淀黄庄到国贸的区间只有6B根本载不动,太挤了。不光是高峰期,周末、晚上10点拉大发车间隔后照样人满为患,体验感简直是24小时的差。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0樓 發表于:2025-8-22 19:16

北京地铁,所有线路的用户体验都很糟糕。

从车厢环境、车厢设计、换乘线路,标识站牌到车站建筑设计、检票机设计...

从建筑学、美术学、心理学、IT软硬件、服务、运营等几乎每个方面都可以当做一个个生动的反面教材。

哦对不起,忘记了唯一一个正面教材:那就是地铁广告。

客流大不是借口,因为很多糟糕的设计与客流并无关系。

更糟糕的是这些失败设计没有问责制,一个个脑残的设计依然前仆后继不断涌现,只有让广大乘客牺牲尊严,去弥补设计者的错误。



作者:Pandarize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128264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樓 發表于:2025-8-22 19:17

肾上腺素:


无论什么时间乘坐,都是1号线最差。

本周的事情发生之后,我准备将4号线列入,毕竟是发生了命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樓 發表于:2025-8-22 19:23

柳无码:


需要换乘13号线的时候,不管哪条线,都要走很久。

2号线换乘13号线尤其可怕,上楼梯下楼梯,还要经过一个蔬菜大棚样的地段,走到天荒地老。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3樓 發表于:2025-8-22 19:24

作者:huaka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28824354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之前在通州张家湾上班,后面换到亦庄荣昌东街这边,再换到顺义花梨坎,现在在海淀黄庄

通勤坐过1号线八通线、亦庄线、5号线、15号线、10号线、4号线、8号线

体验最差必定是4号线,这周一来海淀新公司报道,从宋家庄转到角门西,角门西再到海淀黄庄

一开始看到4号线排队的人很多,想着那就多等两趟吧,就没去跟着排

结果等了3-4趟还是这么多人,就站在人相对较少的位置排着了

好,下一趟地铁过来了,真的,塞满了,主要还没几个人下地铁的

我看着旁边小姐姐潇洒的把背包拿在手上,手扶着地铁车厢门(上面那部分),直接就往人群撞过去了,目瞪口呆

眼瞅着时间不够了,下一趟地铁来了,下了2个人,我果断冲了进去,还没站稳,后面就又有人推着挤着就上来了

我开始后悔为什么不学那个小姐姐把背包拿下来,我感觉背包里的水杯、电脑都要给挤碎了

这些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是...包里还有一盒水果黄瓜(别问,问就是春节吃胖了要减肥)

我也忘记是哪个站了,反正忽然一下人就都下去了,终于能喘口气了

等到了新单位办完入职手续,我背着包去了洗手间,果不其然...黄瓜都碎了...

虽然盒子装在保鲜袋里(不是玻璃盒,就是那种外卖的塑料盒)

但还是有黄瓜汁流到了包里面,哎

昨天试着走了一条新路线,先骑摩托车到瀛海,从瀛海到北土城,北土城再坐10号线环线到海淀黄庄,反正比亦庄线转10号线再转4号线舒服多了

亦庄的房子4月底就到期了,还是搬家吧,小姐们建议住石景山那边,通勤时间1个小时以内

羡慕了,搬家吧搬家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4樓 發表于:2025-8-22 19:24

风中雨云:


西直门中转站,相当无语,换一个线,在站内走20分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5樓 發表于:2025-8-22 19:24

作者:李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7730626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多回答是针对拥挤发劳骚,个人认为这些问题受局部区域经济、人文因素影响,就是地上交通也同样很糟糕,地铁只能说为分流出了一份力,但难以完全通过设计或调度解决。

我想从另一方面谈下个人感受:运行噪音、平稳性。

个人体验最好的是10号线,虽说整条线路转了4个大弯但车厢内运行噪音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内,乘坐也很平稳,不太会有上下、左右、前后急晃的体验。

最差:6号、14号线,看似比10号线平直的线路,6号线从海淀五路居站往西的金属的啸鸣刮擦声简直无法让人忍受,打电话调至音量最大也是没戏的,大概运营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报站广播也声音极大;14号线,东风北桥区域,感觉像在坐拖拉机,颠簸抖动,极端时车体都在左右摆动,似乎随时会倾倒。此时感觉全身肉在颤动,抖脂机体验,噪音就不用说了吧。这两条线路我都是要戴并且塞紧再塞紧的。每次看到抱着毫无防护措施的婴儿的家长在地铁上我都觉得不忍。

知乎很多解释地铁噪音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复制粘帖转弯车轨磨擦,但将几条线路比较这种解释很难成立,我倒是觉得与高铁线路铺设相比,平整性可能起更大影响,当然车厢隔音可能也有关系,个人感觉10电线车厢密封性、减震都比反面线路好。这些问题应该是施工方的锅,可能施工方是不用乘地铁的,他们不用考虑自己包括孩子可能从婴儿开始就要天天在这样巨大的轰鸣中穿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6樓 發表于:2025-8-22 19:24

作者:RBBDOC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599674960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算亦庄那种奇葩(比公交还慢 还没人坐),单纯说几个大线。

北京上班族最多的地方————北五环北六环之间

北京景点最多的地方——————中轴线

北京人较多的线路: 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13号线、昌平线

集大成者————8号线

从北贯穿到南

南延的我没坐过不清楚

但至少从朱辛庄-金鱼胡同这段那简直是灾难

从朱辛庄起————8号线 昌平线大换乘站,昌平线则同时连接了昌平县城+沙河两个人口重镇

再往后回龙观站站乐一直到霍营每一站都是人山人海级别的换乘,还拖慢了速度

霍营.......直接和恐怖13号线连接,又是人山人海

经过短暂的平静后(永泰庄那段,但其实人也不是特别少),就是第一个大景区奥森群落(奥林匹克+奥森)大量的旅客和上班族上下车

再往后北土城直接连接北京大环10号线,又是大量换乘

再往后鼓楼大街连接北京另一个大环2号线,又是大量换乘

从鼓楼大街开始北京最核心的旅游区,又是大量旅客上下车

再往南到南锣鼓巷,连接恐怖6号线,又是大换乘

再往南金鱼胡同算是消停了

目前来看再往南还连接了一号线,也是条人多的线路。再再往南7号线,直连西客站和环球。


八号线从设计初感觉就是个既要又要的思路,单纯看地图,又连接了南北 又连接了各大景区 同时还疏解了回龙观的出行压力(毕竟没8号线以前,回龙观地铁出行只能跑南边的回龙观站,观里就没有地铁),沟通了城郊,减轻了其他线路的压力。

落实到现实,既没有疏解压力,还增加了换乘压力,减慢了速度(虽然8号线不是最慢,但绝对算慢的那一档了)


不过后面可以再观望观望

13号线拆开了,8号线的压力应该会减小

昌平线直接通到北三环了,8号线到换乘压力应该也小了(我上学的时候从昌平县城进城玩或者实习的日常是 昌平站和石油的同学上车,沙河站碰上北邮 央财的同学,到朱辛庄一起换8号线,然后在东大街、霍营被挤成面饼,一路被挤到10号线才送快点,部分人从10号线分道扬镳去东西边的cbd实习,一部分人继续往南在鼓楼大街开始继续被挤成面饼,一直到南锣鼓巷被推搡着下车去玩,或者继续被挤着上6号线然后往国贸方向上班。)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7樓 發表于:2025-8-22 19:25

正则范式递归遍历:


13号线,绝对是问题最大的一个。

每一站都只给一个方向的出入口,比如大钟寺,龙泽,回龙观等,哪怕距离车站只有一条铁路之隔,不好意思,你要绕很远去另一个方向,因为车站只有一个方向有出入口。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8樓 發表于:2025-8-22 19:25

对于我来说是15号线。

有段时间我住在顺义,在中关村工作。

15号线从路线上明明可以和4号线贯通,在北大站换乘,到中关村相当方便,但是路线到了清华东路西口戛然而止。

本来可以很近的路程,变成了换乘三次才能到:15号线到大屯路东换乘巨挤的5号线,坐一站到惠新西街南口换乘10号线,然后到海淀黄庄换乘4号线才能到。

我不明白为什么4号线不能和15号线贯通。



作者:加尔维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30238952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9樓 發表于:2025-8-22 19:25

熊小妈:


虽然大部分都说体验最差的是1号线,但对于北京孩子来说,对这条线感觉特别深。小时候北京就有1和2号线,从小学2年级开始,周末自己坐地铁去姥姥家,现在长大了,每次做1号线都会想起小时候的那段时光。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0樓 發表于:2025-8-22 19:26

我的感觉就是1号线是最差的,不仅站台和V车很旧,而且V车的摔门能整死你.再一个就是1号线它是在北京长安街上跑的,现在京铁又一八贯通,延到了环球度假区,人流量可想而知(这里参考4、大兴线),总之1号线唯一一个好处就是路上有很多景点。

再说一下北京最好的地铁线:除去大兴机场线就是17、19号线,大站快车,没什么好说的了。在北京的爱好者可以去那几条线看看



作者:铁路交通爱好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802/answer/28439506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443 回複數:132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8-22 23:22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