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0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908 89
(轉載知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5-5-30 22:08

媒体一直评论NUS亚洲第一,请大家说说就读的感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5-5-30 22:10

作者:尤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2927726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遗憾我没有在NUS就读,但很幸运有机会在NUS任教,也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体验,让想去NUS就读的同学们从另一个视角了解一下NUS:

【和NUS的缘分】

2015年11月7日,有位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人在NUS发表了演讲,当时还在伯克利

的我觉得NUS好厉害,NUS的学生好幸运。

2020年春季,拿到NUS和几个美国学校的offer后,我咨询了一下我伯克利导师,问问他对NUS的看法。

他笑着对我说,NUS的排名很高啊 (我猜他指的是QS排名

) :-)

我当时感觉NUS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但不至于强到那种程度 :-)

我随后跟伯克利导师真诚地沟通了一下,他没有明说,但大概的意思是,计算机方面,NUS比不过美国最top的牛校 (比如Stanford

,MIT

,Berkeley

,CMU

,UW),但可以跟美国top 10后的学校compete。

随后,他又说他CalTech

的校友John Gustafson就在NUS任教。John Gustafson是个非常直的人,一般不会恭维任何人,他甚至在一个会议上跟我的师爷(图灵奖

得主)因为技术问题直接怼起来了:

The Great Debate @ARITH23: John Gustafson and William Kahan

所以,我导师的意思是,John Gustafson的评价应该是靠谱的。我上网一搜,发现John Gustafson之前就在quora写过一篇关于NUS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变得这么优秀的原因:

https://www.quora.com/How-did-Singapore-universities-NTU-NUS-become-world-class-and-climb-up-the-university-rankings-in-a-relatively-short-time/answer/John-Gustafson-1

【师资力量】

和去NUS就读的学生一样,其实去NUS任教的人也非常关心那里的师资,因为大家都是想跟优秀的人一起共事。

NUS最近几年的新晋教职人员水平都非常高。比如,我所在的计算机系,新的教职人员基本都是博士毕业于Stanford,MIT,Berkeley,CMU等CS最top的学校。

我在NUS的title是校长青年教授 (Presidential Young Professor),这个title其实就是想吸引更多人加入,待遇也比美国top学校好很多。《南华早报》之前也报道过校长青年教授:

https://www.scmp.com/week-asia/opinion/article/2175473/singapores-us200k-starter-salaries-why-education-pays-price

今年我又看了一下NUS教职的申请者,一大把CS四大的优秀准博士在申请。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去年就看到一个水平很高的Top2本科+伯克利博士同学被拒了 :-(

这方面感觉NUS还处在上升期,我估计NUS的师资会越来越好。

【学生质量】

我在NUS主要是跟研究生打交道,感觉NUS的生源质量非常棒。比如我实验室现在只有两类学生:1. 本科清北复交等名校的成绩优秀学生;2. 科研能力强有潜力的学生。这是我实验室的主页:

NUS HPC-AI Lab

NUS本科的教育也非常好,美国名校博士中有很多来自本科毕业于NUS的学生。

也有很多NUS学生本科毕业后就直接毕业去硅谷工作了。

【校园环境】

NUS的校园很大,而且非常美丽。我去过20多所美国前30大学,感觉NUS的环境和设施都是一流的。

学校各方面的设施也是世界一流的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d72ce12f6eacc8ec0e2ba6d5fc93ba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a4551364a41bc808f0e546f4008523ab" data-default-watermark-="https://picx.zhimg.com/50/v2-7eb6e768d1826290a614e9962a4f6960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d72ce12f6eacc8ec0e2ba6d5fc93bac_r.jpg?source=1def8aca"/>

NUS校园绿化非常好

【生活环境】

另外,我也着重介绍一下新加坡的生活环境和华人社会,因为这对一个人择校也很重要。就像很多人会愿意去一些美国二流学校,因为他们只是想去美国这个国家生活。

与香港不同,新加坡的政策是居者有其屋,年轻人可以轻松地买到舒适的房子。当然,我不是新加坡公民,所以NUS分配给我了房子 (产权永远属于学校)。按照国内这种算法,建筑面积大概200平米:

02:11

新加坡国立大学分给我的房子 

就新加坡这个城市而言,基础设施非常好,常年排名世界第一: 新加坡基建被评为世界第一!_腾讯新闻

另外,新加坡绿化很好,不愧是花园城市:

新加坡有大大小小340多个公园,居民区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绿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室内绿化也很棒:

令我比较惊讶的是,到新加坡后,我的户外运动变多了 (比在美国还多)。因为,新加坡不仅气候宜人,并且到处都是游泳池,到处都是骑行或散步的路线:

当然,划船和冲浪在新加坡也很方便:

提到新加坡,好多人感觉是个小地方,应该很拥挤。其实,新加坡并不拥挤 (我甚至在新加坡从没见过堵车):

另外,说新加坡小其实是个伪命题: 对中国公民和新加坡公民,去马来西亚是不需要签证的 (代价有点像北京人去河北内蒙古)。对新加坡公民而言,他们的护照对190个国家免签 (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包括),颜水成老师跟我说换上新加坡护照国际旅行其实更方便了。

没有疫情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去马来西亚自驾,或者坐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去新山的碧桂园过周末。

另外,新加坡的娱乐还是非常丰富的:最新电影 (好莱坞的或国内的),演讲,话剧,音乐会,赌场等等:

【华人社会】

虽然新加坡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其实是个华人社会 (我用普通话在新加坡生活没有任何问题)。

新加坡的安全系数非常高,这其实是留学生家长非常看重的。我经常外出也不锁门,可以让我的孩子离开我的视线玩耍,经常在23点去放松地散步,也没有任何担心:

新加坡特别适合有孩子的家庭,新加坡的基础教育经常被排到世界第一 (新加坡基础教育世界第一,新加坡小学生的一天到底是怎样的?_活动),而且是双语教育,让孩子从小普通话和英语同时学习。另外,我发现到新加坡留学的中国本科或高中学生普遍英语口语非常好,而且趋近于美式发音 (并不是新加坡老华人那种东南亚accent)。比如,我之前带过一个新加坡本科生:

Li Shenggui - ContrastiveODC

哈佛大学公布的录取数据中,哈佛大学的整体录取率为5.2%,分给中国学生的录取名额低于0.5%,但同是华人的新加坡录取率高达14%,排名第一:

哈佛大学在中国录取率不足0.5%,为何在新加坡却高达14%?_腾讯新闻

饮食方面,由于是华人社会,在中国能吃到的东西在新加坡也基本都能吃到 (现在新加坡遍地是麻辣香锅,海底捞和东北烤串)。

新加坡华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重视,让国人很有归属感:

另外,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应该算是非常好 (合作项目包括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等等),淡马锡也在中国投资了无数巨头企业。 NUS在苏州和重庆也都有研究院:

尽管新加坡只有729平方公里 (不及中国一个大城市的面积),小小的新加坡居然是整个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由此可见新加坡的经济实力和对华关系: 

商务部: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新加坡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

【毕业去向】

CS学生毕业大概主要有2个选择:1. 去科技公司;2. 找教职。

科技公司方面,新加坡有Shopee

,Lazada

,Grab

等实力不俗的科技公司。尽管新加坡只有500多万人 (不及中国一个城市的人口),但是Shopee公司Sea Group的市值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是拼多多市值的1.7倍,百度市值的2.5倍。另外,阿里,华为,字节,Google,Salesforce等国际大公司在新加坡也都有office。

核心制造业方面,新加坡就业也非常好,比如,劳斯莱斯的研发中心也在新加坡 (航空发动机):

https://www.rolls-royce.com/country-sites/sea/our-locations/singapore.aspx

韩国现代汽车在新加坡也设立了创新中心:

https://www.zaobao.com.sg/zfinance/realtime/story20200331-1041651

芯片巨头博通之前的总部也在新加坡。

另外,新加坡在前沿科技的就业是非常好的,比如区块链:

5大观点:新加坡正在成为“亚洲区块链中心”

由于新加坡只有两所顶尖学校,这些公司足够消化新加坡的毕业生。

教职方面,NUS表现也非常优异:

比如,我所在的计算机系,去年NUS的CS博士毕业生Shweta Shinde拿到了ETH的tenure-track教职offer,今年NUS的CS博士毕业生Anurag Anshu拿到了哈佛大学的tenure-track教职offer (而且是哈佛很强势的量子计算方向),目前亚洲只有NUS做到了。

同样,北大计算机系的梁云教授和崔斌教授也是毕业于NUS。

由于学术界有向下兼容或同级别消化的潜规则,感觉这才是衡量学校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2022年9月21日更新:

在QS榜单中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排名亚洲第一。其实,还有一个更实在的榜单。美国机构Altrata最近发布了一份全球大学校友富豪排行榜。它定义的富豪标准是3000万美元以上 (全球约有35万人)。NUS在这个榜单也排名亚洲第一 (非美国学校里排世界第二)。希望我的学生们以后带带我 :-)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293709a8ccd1df8054b200a195f58a0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419"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98eb0736343f94d391220efac53833ee"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693de2ff1f54d2f4eb7d8274891b1183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e293709a8ccd1df8054b200a195f58a0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e63af8a8969fcf17f3041ea9436c916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81" data-rawheight="534"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d9821d87312daf5dd5bc6b68bd222e74"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2f94f95778a424488eb355e93611e020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63af8a8969fcf17f3041ea9436c916b_r.jpg?source=1def8aca"/>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5-5-30 22:10

Nothing new:


NUS博士毕业,并工作了大半年,怀着对国大深深的感激来回答这题。

前面有位答主说得非常简洁,也非常好”新加坡国立满足了我对大学的所有幻想“。不错,是的,我也想这么说。

国大这些年在各大榜单上排名都非常优秀,特别是QS排名

,已经很多次排名亚洲第一。但是在知乎,不管你使用哪种排名系统,都会有很多人会给你吐槽,满心里不爽。所以我们今天不聊这些数据,对学校排名或者对具体某个学科排名感兴趣的同学动动手自己搜索一下就有了。我今天就只聊我自己的感受。

一. 国大校园环境

国大整个校区依肯特岗而建。你在国大看不到国内建筑规划的四平八整,只有起起伏伏的山坡,看似随心所造,却是曲中通幽。土地使用率极高,建筑密度很大,但是绿化率也非常的高。整个校园环境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放松。校区不是特别大,但是学院很多,门类齐全。附上自己随手拍的几张照片。

从science出来坐车会经过前面的一大片绿地操场,真草皮。

这个是science背面,靠近central library的一条小路

国大有好几个宿舍群,我之前是在Utown,四室一厅,单间,公用大厅和卫生间。那住宿条件简直不要太爽,环境也不要太美,有空中花园,可以喝酒办party。就是贵,而且每年都在涨,大概是每三年涨10%。

Utown, 博士前三年的宿舍

Utown宿舍楼拍的

在校园内看见过好几次彩虹二. 国大校园生活和精神面貌

刚才发的那个science对面的操场和UTown的操场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玩足球,棒球,飞碟。。。。UTown大概每年八月份时候有电影节和音乐节,真的太嗨了。可以真切感受到dynamic and vibrant。Utown的草皮是可以直接打滚的,时常有人一个下午在那冥想。每年12月份假期时候会禁止入内,维护草坪。每逢国内寒暑假时候,会有很多来Utown参观的中国小学生。

NUS有很多健身设施,免费对学生开放,这边的同学特别爱健身。其实我也想过,可是约不到人,一个人太无聊。。。。。这边的游泳馆也相当不错,去过几次Utown的游泳池。新建的university sports center里面的游泳池估计都是专业玩家,我不好意思秀。在这里着重强调一下,这边女生非常自信,是我见过的最自信的亚洲女性,不管美丑,都热爱运动,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玩棒球手球足球排球网球的女生绝不比男生少,尤其很多女生玩击剑。每次经过练剑房,一眼看过去都是女生。

国大附近就有一条全岛著名的徒步步道,南部山脊

,一路风景非常幽美,还保留了一些原始热带雨林风味,简直是闹中取静,全程七公里,直达圣淘沙。前三年走了至少五次,最近一年略忙,还没有去过。

杨秀桃音乐学院每年有很多免费的音乐活动,可以去它们官网关注,感兴趣的活动提前预约。给大家看一次我去参见的击打乐器和钢琴融合的一次音乐演出,堪称专业。

杨秀桃音乐学院演出

关于这部分其实有很多可以说的,暂时只想起这么多。

三. 国大的文化和教育

国大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在国大的第一感受就是,原来教育真的是服务行业啊。国大行政服务的效率总体而言相当高效,特别是对比我本科学校。国内会扯皮,推诿,拖死你。办个在读证明得跑几趟。这边有个student service center

,可以办理很多服务,在读证明啥的,排队取号,很快就好了。电子版的可以直接在个人系统里面下载。

我个人感觉国大的老师和行政人员都特别有职业精神。这边感受不到浮躁的风气,每个人都特别客气。找行政人员办事,她们不会对你凶巴巴的,不会因为某个表格没填好,就让你拿回去重搞,然后再等很久。不管在学院,学校还是宿管都没遇见过这些事。发的邮件基本都及时回复了,效率没话说。很多服务大部分时候都有问卷调查,问你对服务感受如何,怎么提高。因为我都比较满意,所以没有提过意见。所以你不用为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生气,可以沉下心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上课嘛,都是大的阶梯教室,ppt课件。每堂课都有录像,课后就上传,上课听不懂的可以一直听。但是没有板书,很多有深度的知识缺少详细的推导过程,这个不太满意。学校也提供了非常舒适的自习环境,特别是Utown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 是我见过最豪华最奢侈的自习室,配有Macbook 和Windows电脑。还有包间, 大屏幕电视,沙发,可以网上预约。还有一间自习室,每个位置是单独的小隔间,插座,网线,台灯,一应俱全,最爱在这里自习,非常安静。图书馆有不少discussion room,可以用来小组讨论和presentation practice。而且还可以请老师来和你们一起参入小组讨论,很多代课老师都有tuition。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成功后愿意回馈给母校,vice versa。

这边没有发表文章压力,不同课题组有不同要求,很多导师基本放羊管理。抄袭?剽窃?PS? 哈哈,你试试。学位一定被撤销,导师必定被开除!!!做实验前学院就专门有相关讲座说明。

在国大可以感受一下到底什么是diverse and inclusive culture. 国大非常注重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平台,注意保护尊重每一个学生。它的很多政策真的是从学生长期和终身发展考虑的。呆了四年多,有心的人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国大的文化和理念总体是让人舒服和自在,你不会感觉到自己被排斥。

总而言之,在国大就读的四年多,才真实感受到一个大学该有的样子。这段日子绝对是我求学生涯中非常珍贵的记忆。关于坡岛生活,可以谈论的也很多,改天再分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5-5-30 22:12

作者:零零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702122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2016年7月19日飞抵新加坡,至今已近9个月的时间。有过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有过浪得飞起的时候,但一直没机会静下心来好好总结过自己研究生的经历。刚好最近得空,能让我回忆和梳理下我的申请历程,还有我所体会的国大、MFE

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新加坡的学习与生活。

留学申请是个大工程,GPA,考GT,文书简历,还有网申和面试…每一步说开来都要很长的篇幅,我在这里以我个人的申请经验给同学们做一下参考。

首先,关于学校背景和三围,可以从我这届班上的同学看个大概了。16届MFE总计84人,大陆学生大概占到60人左右。本科学校主体是复旦,上交

,武大

,中山

,人大,央财

,上财

,西财,北师大等,此外也有来自北大,NTU

,NUS,UCLA

等学校的同学。大家的专业以金工金融和经济为主,此外还有一些CS,EEE,数学,物理和其他工科专业以及PHD的同学,本科成绩基本都在85分以上。所以想申请NUS MFE的同学,请争取把均分提高到这样的水平。GMAT

和GRE

的标准也比较general,两者皆可,学院没什么偏好,大部分人都是700/320以上。这个成绩够用就好,如果多花时间刷高作用没那么明显,我本人也是刚过标准。语言方面似乎整个新加坡都比较低(可能因为这边华语氛围比较浓厚?),T100+

/ IELTS6.5+

肯定够用,数理背景不错的同学低一些也没问题,所以语言方面大家不用太担心了。至于数学类课程,Ivy老师和我们说学院的Director,也就是Kou神(后面我会详细说到老师)亲自筛选申请时,非常看重数学成绩,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数学课上拿到好成绩。具体标准呢,80底线,85-90一般,95+非常优秀吧。我的均分只有90,数量上占优(算上统计类课程有12门),所以也顺利录取了。

关于文书,如果你同时申请的其他项目都不是MFE,那么我建议你为了MFE单独写一份文书,因为申请MFE和MSF,ECO是完全不同的。MFE的文书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证明自己具备很强的hard skills,也就是数理基础和编程能力;对金融工程的兴趣和所做的准备;对金融工程的个人理解和清晰的职业规划。其实简历的内容也是类似,只需要包括和金融工程有关的academic ability,可以是优秀数学课成绩,数学建模竞赛,FE相关的project或者paper,量化岗位的实习等。 而无关的实习和竞赛(比如会计,营销,创业方面的),学生会,模联,辩论赛,兴趣社团等等,统统可以从文书中拿掉。当时wordsunny的美女导师Cassie Zhan(LSE,MSF-Merit)给我辅导的时候,我记忆非常深刻:“请记住文书和简历的核心思想在于Admission office最在意的是你有没有学术能力完成MFE的课程,而不怎么在意你的leadership, social skill, volunteer spirit这些。”

最后网申和面试,这部分就比较轻松了。网申和邮寄材料切记细心,NUS要邮寄的材料还是很多的,记得整理好。如果感觉自己不ok,我建议使用一些机构的服务。这个项目不会设置面试,所以也不需要专门准备。

近年来MFE项目申请人数逐年递增,而Kou神明确表示不扩招,所以录取率也在逐年下降,希望对这个项目有兴趣的同学认真准备,实现梦想。

好了,分享了我的个人申请经验,那么现在我就跟大家具体说说新国大。

2017年QS 排行榜,国大又创新高——全球第12名,国大的确也有资本获得如此高的排名。丰富的院系专业,强大的科研实力,政府的鼎力支持…...这些来国大转一圈,看到广阔的校园,繁密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就完全可以真切体会了(本科小财经院校的感受颇深)。


学校地图,至今有大半部分都没去过……

除了教学和科研实力,国大在文体,生活,娱乐和各种人性化管理上特别出色。Utown有凭学生卡免费的健身房和游泳池;

MPSH有供学生使用的室内篮球馆和羽毛球馆; 

分布在各个位置的学校餐厅,也均提供了西餐,川菜,印度餐,韩料,印尼烧烤等满足各种口味的餐饮;

Central library 附近的Deck餐厅

PGP的学生公寓餐厅


Utown卖的有点小贵的西餐和我可以吃一年的Waffle饼

各类社团自然多得数不胜数,譬如JAZZ舞社开的教学课,班上几个在上课的妹子反响很好,另外话剧社的定期剧目也是完全对得起票价;至于其他生活方面,因为学校太大,所以每栋主要的教学楼和图书馆都有免费的校车可以乘坐。另外在开学时和期末前,我们还会去抢学生会分发的有各种零食文具小礼品的goody bag……其实研究生不会像本科那样投入校园生活,但在国大你确实可以感受到来自同学和学校的满满热情。

当然研究生的主旋律还是学习,这就得聊一聊MFE专业的情况。

国大的MFE项目属于独立的风险管理学院,学院里没有PhD没有本科生,班级仅我们一支,再无分号。尽管学院不大,教授们的实力都是顶尖的。Director是14年从哥大IEOR

(也就是哥大金工所在的那个学院)过来的Kou神(就是前面申请部分谈到的),不需多说,上他课就上受虐的。还有经常脸红红的像喝过酒了一样可爱的Kimmel教授,以及每次都要骑机车凹造型来上课的来自剑桥的Charles Brown,永远带着一副这些就是这么简单我都不稀罕讲的神态。

MFE的定位是就业导向的,所以有些课程会让业界的人来讲。翻他们的Linkedin也都是会小小地吸口冷气的,做过BlackStone的Consultant的,Barclays

的,还有现任StandardCharteredQuant

组的manager director…… 业界归业界,老师们的学术功底真心不差,lecture notes, recommended literatures, 还有作业,都够我们费神的。

所以,(敲黑板,划重点!!)MFE的课程相当不轻松!大部分同学选择一年半毕业,这样主要修课的前两学期各有四门课,特别是第一学期的随机微积分和期权衍生品,第二学期的利率衍生品和奇异期权课,都需要相当多的自习时间来复习。某个周日,另一专业的同学和我到Utown看书,才发现偌大的自习室被我们专业的人占了近三成。

另外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金融/经济等商科同学来说,C++和数值方法也是相当头疼的。所以对于大部分商科申请者来说,扎实地学好微积分和概率统计课,是你来读MFE的第一步,之后再争取修读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微分方程等进阶的数学课程。另外花时间学习至少一门编程语言是非常有用的。因为MFE毕业后,大家往往都想做Quant trading/research 或是 risk analysis/management的岗位,而这两类都需要比较高的编程水平,MFE项目时间又不长,编程课不会像CS本科那样从abc教起,所以有一定基础才能更好地跟上教学进度,也往往是找工作的关键。

说到工作和实习,又是个很大的话题,在此只先简单总结下,以后有机会再专门谈。我觉得找实习的几个关键点是,要有自己的途径多了解招聘信息,学院的Career Service很难及时发布所有hedge fund和bank的招聘。同时要明确目标,多了解信息但不推荐海投,因为海投会分散你准备的精力。最后还是回归到要有扎实的知识技能上,想做上文谈到的两类技术岗,试图靠面经和面试技巧过三四轮的技术面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能拿到Hedge fund和投行的这种岗位,即使是实习的工资,也不是国内券商基金可以比的(一般都是算翻几倍)。

最后聊一聊新加坡这个国家或者说城市的生活吧,毕竟小得可怜。偏偏又在赤道上,全年都热得要死,所以本来偏宅又怕热的我就更是不愿出门。所以我平时的消遣娱乐,主要也以运动为主。新加坡运动设施很完善,如果住公寓,小区内都会有泳池健身房网球场,个别大一些的还有塑胶篮球场,可以说是爱好健身运动的人的天堂。其他的娱乐,主要就是各大商场电影院,还有克拉码头附近的酒吧夜店,然后就是圣淘沙的海滩,环球影城的游乐场,动物园,周边一些小岛公园绿地可以烧烤露营骑行之类,总体来说不如国内丰富多样,当然也可能和我比较宅有关吧,也许有别的娱乐活动我没发觉。

新加坡公共交通无比发达,地铁覆盖全岛,公交线路也是密密麻麻。而且新加坡非常安全,同学们半夜近12点坐着地铁公交回家一点事都没有。多元的人口组成也造就了这里多元化的文化,各种站牌店名,有着英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马来文等各种语言版本。不过日常生活里去餐馆超市商场找维修工基本都能遇到讲中文的,其实在这边大家也还是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交流方便省事。

忘了提大家关心的生活费问题了,生活费基本来源吃住。拿我举例,合租的卧室,住的比较好的公寓,主要在学校吃,再加上每月不多的其他消费购物,基本生活费在每月6000RMB左右,算是比较低的了。喜欢去周边的马来印尼泰国浪的,喜欢去酒吧夜店嗨的,还有经常周末去商场吃逛买的,消费肯定要再高出一些,这个自己把握吧。

总结来讲的话,对于想学点知识在这边实习工作的同学,国大和MFE项目还是性价比非常高的。特别是结合金融行业工资和物价来讲,相比于纽约伦敦,真的高出不少。而如果想浪得飞起,周边的东南亚风情也够你一年多的时间去扫了。

这次粗略地总结了国大和MFE的情况,细节之处可能尚有遗漏,在此表示抱歉。对于NUS和MFE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再多途径了解下信息,好好准备申请,努力后结果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当然也欢迎同学和我继续交流。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5-5-30 22:12

某匿名用户:


首先声明一下哈~答主是读的金融工程~所以我就根据本人经验讲一下金融工程的内容了哈!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整个亚洲首屈一指的院校,名声响当当的。在QS公布最新2015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稳坐亚洲排名第一宝座。结果公布期间,NUS立马傲娇地把自家官方网站改版,整个界面上只有一个“1”字赫然入目,下注“First In Asia”, 一点也不谦虚。

在这样傲娇的院校读硕士,尤其是读金融工程硕士,课程难度之大,教授学术及业界能力之牛逼,同学综合能力之高,都是可想而知的。

我花了一年半修完十门选修课,外加撰写了一篇学术毕业论文,大多数的时间都用于上课学习、写作业、实习以及社交上了。

在本人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数学及编程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常常跟不上教授的进度(大多数学生的反应都是觉得好多教授教导的课程难度特别高,听得云里雾里的)。 于是第一学期的场景常常是这样的:

印度小伙伴:Aqua,让我们一起去UniversityStudio玩吧?

我: 不去了……我要写作业……好多作业


德国小伙伴:Aqua,我们一起去克拉克码头(ClarkQuay)喝酒吧?

我:不去了……这段代码还没编出来……

美国小伙伴:Aqua,我们一起去夜店玩吧,今天是lady’snight,入场免费加附赠3杯酒?

我:不去了……上了一天的数学课,大脑好累……让我静一静

作为一个双脚已经跨入东南亚金融圈的职场新手,我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新加坡的金融环境。新加坡是全球排名第四的金融中心,在亚洲排名仅次于全球排名第三的香港。在新加坡,三个地铁站 Tiongjong Pagar, Raffles Place, City Hall 的街区就囊括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顶尖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房地产巨头、以及各种行事低调但是掌管上亿资金投资的HedgeFunds.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金融业是欣欣向荣的。

如实而言,作为一个可以流利使用中文英文的华人,在新加坡学习一个金融专业,并留下来找工作是非常有优势的。同时,由于中国大陆金融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新加坡对于熟悉中国国情的大陆人才也是求贤若渴的。

1.专业基本要求

抛开基本的本科院校排名、G/T成绩暂且不论,我认为有勇气选择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最好有这三个方向的知识基础。一是对金融行业的理解,譬如基本了解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定价及特性等。其二是良好的数学功底。由于硕士期间会学习大量的金融模型,这就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数学系的学生来选读金融工程专业往往不会觉得太吃力)。甚至在后期学习高难度的随机数学时,扎实的数学功底能让学生更好的应付这门功课。其三是具备编程意识,能学习编程并应用到课业工作中。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语言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语言:Matlab,R, C++, SQL, VBA,SAS等。

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一定要在以上三个方面有这扎实的功底,也可以在1-2年的课程学习中逐渐发展完善这些技能。但是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绝对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2.课程的类型和师资力量

如上所言,课程主要为三个方向的课,也可能在一门课当中运用到两个方向的知识技能。

A.金融知识课程。譬如Derivatives and Fixed Income, 这门课会涉及到对金融衍生品和固定收益产品的讲解,包括简单的定义、如何定价估值、如何运用于交易中、如何做好相应的风控等。

B.数学知识课程。譬如Stochastic Calculus andQuantitative Methods这门课,简单阶段涉及到基本的统计学理论,复杂阶段涉及到随机游走、布朗运动等。这些数学知识大多数都可以运用到后期的金融建模中。

C.编程课程。教授会讲解编程的运用,简单的如运用excel做价值模拟,复杂的则是运用更加晦涩的编程语言。

D.跨学院课程。RMI也同个别学院合作,提供跨学院课程,比如商学院的会计课程等。

E.为期一周的海外名校项目。每年夏天,MFE都会同海外名校诸如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等合作,推出为期一周的项目供学生参与。

说到这里一定要提及国大风险管理学院(Risk ManagementInstitute)的各色牛逼教授。RMI从各国、各学院、业界各领域请来了许多数一数二的人物作为授课教授。比如曾经教导我Seminar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的Yu教授,自身发表的探测金融泡沫的论文就曾经享誉全球,是这个领域的第一人,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都是Yu教授的座上宾。再比如Fabio教授是国际顶级投行的MD,他来教授编程课程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再或者教授随机数学的Uwe教授,能把十分复杂的数学课程讲解得深入浅出;再一查他的简历,牛逼得让人瞠目结舌。

学院也经常会邀请卓越的业界校友回校提供实业经验的讲座、或者从普林斯顿等名校来访的知名教授提供客座讲解等等。

3.实习与就业机会

MFE的新一届Director非常给力!由于她的辛勤牵线,整个专业的学生不定期能收到各种实习、就业的职位信息。由于项目空前的成功,往届的校友都留在新加坡的金融业做着各式各样的工作,他们也非常乐意为自己的校友提供机会,常常为公司推荐自己项目的校友。

MFE也经常举办晚宴、酒会,邀请各行业的校友回校同应届学生交谈交际,让在校学生能更多地接触行业信息,建立人际关系网,取得就业实习的机会。

就我那一届的学生而言,第一个学期过后,所有的人基本都在新加坡各大银行、基金、研究机构、交易所拿到实习机会;有不少应届生也凭借实习期间优秀的表现,顺利留下转正,取得工作签证。

4.生源背景与毕业去向

当然,并不能说选择了NUS MFE项目就走上了人生高富爽、白富美、金融大卡的康庄大道。

从进入这个项目就读以后,我就一直在不停地反思这个选择是否是适合我的。 客观而言,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在读完金融工程硕士项目后,依然很难在新加坡本土找到工作。高学历意味着公司需要支付给你高工资,可是应届生的工作能力却是与学历完全不匹配的。

就读MFE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毫无工作经验的,这一类只有30%的学生在新加坡留下并找到工作;其余的大多选择回国,他们往往在回国后很好地实现了就业并找到相关的工作,前景都相当不错。其二是已经具备工作经验,但是想要转行的人。他们大多数从事金融行业的中后台工作,譬如IT,Risk. 在就读MFE后,他们得以成为交易员Trader、Quant等等。


欢迎私信来问~

————————————分割线————————————————

公众号求关注~~~~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5-5-30 22:13
作者:大芒果7937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4597754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fall phd,算上隔离已经来nus一个月了,人住utown

感觉挺好的,环境优美,比较适合居住和学习;除了现在全是上网课,各种活动基本都变成线上了,体验感差了点,其他都满足我对美好校园的向往,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utown附近的黄昏



夜晚从utown拍的附近风景


超喜欢这个大草坪(拍于暴风雨来临前)


露天泳池,对于学生免费开放!


某天去Kent ridge那边大泳池路上拍的(原图输出,足以看出空气质量佳)


目前除了拿学生卡只去过一次的学院


在学院偶遇迷路的小鸟(非常淡定感觉是常客hh)


校园里散落的喵喵 




还有食堂也基本能满足亚洲人的胃口





外卖虽然不如国内方便,不过也还算ok,可以偶尔点点改善伙食~



隔离期间还送了零食大礼包,很有心啊,虽然那个泡面味道有点一言难尽hh~

未完待续。。。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5-5-30 22:14

小黄:


NUS本科在读,计算机相关。跟大多数风轻云淡的中国学霸不同,我是中国人里少有的数学基础薄弱的学渣。

作为CS食物链的底层生物,体验就是每门cs算法/理论课都在挣扎。选课胆颤心惊,但凡看到算法/线代/微积分等字眼的课都要反复权衡。

但哪怕是我这种学渣,也能感受到学校的规划带来的被动式能力提升。找实习的时候,大多公司也都给了面试机会。(但我是个废物,不中用啊)

总结一下就是,能大幅度提升个人机遇下限的学校吧。


CS的课程规划

别的专业不了解,NUS的CS课程可以大致划分为


1000-4000 系列

5000及以上 系列

  

1000到4000的课程大多面向本科生, 课程深度是递进的关系。想要选择某门课需要满足它的前置要求。

5000及以上的课程则是给硕士/博士提供的,但本科生只要满足它的前置要求,也可以选修。这类型的课一般都在晚上,为了配合读part-time硕士的学生。

整体的课程架构跟美国四大CS强校很像,教学质量看教授。

(事实上很多课的课件都是扒人家学校的,连作业也是)


CS课程难易度

高阶的课并不一定比低阶的要难,大多数时候它们只是内容的深度不同。

据我跟国内的本科交换生和硕士/博士的闲聊总结,NUS CS课程的内容深度大致上与985/211相当,但想拿高分要轻松很多。

拿分轻松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本地学生对绩点的渴望度不高,卷度很低。其次是本地的生源从质量上远低于985/211,中国学生在这边属于降维打击。

(这条不适用了。这几年CS大热,录取门槛提高,新加坡本地数理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基本都在CS了)


CS课程内容

大部分的CS课都会有至少一个大作业,而且一般是可展示的工程向的。比如交互设计课需要完成多个ui设计(小作业),最后还要组队完成一个app demo(大作业)。

CS的作业布置也会尝试跟随工业界的流行方向。比如大数据课的作业会用到Spark/Hive, 数据库课的作业也会让你用Node/React弄个页面。

因为用到的技术都是比较主流的,稍微提升一下完成度就可以放简历上,也不会显得寒酸。

整个课程路线的规划也会每年逐步调整。比如大家的第一门计算机入门课, 往年是用C语言教学的。随着这几年市场需求的风向变动,学校开拓出了以下变种:



CS科班: 用JavaScript教学
计算机工程,网络安全,机械等: 用C语言教学
理科,包括应用数学,数据科学等: 用python教学

再比如数据结构和算法这门课,CS科班的会用java,网络安全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用c++,数据科学还是用python。

我们暂且不探讨所谓的用c语言入门的重要性。这种针对不同专业实践的课程安排,其实可以看出学校对本科生的师资投入。


实习/找工作

每年有两个假期,分别是3个月的暑假和1个月的寒假。实习一般都在暑假,也会有4-5个月的学期间实习。实习的时候只要公司允许,你可以选修一两门晚课,工作学习两不误。

(但相信我,大概率你只是在搞自己)

理论上来说,如果你读3.5-4年的本科,毕业的时候你可以拥有4段实习经历:


大一暑假

大二暑假

大三暑假

一个学期间的实习

  

至于怎么找实习/工作嘛,每个学期中会有一段时间属于校招期。这段时间里,公司会很频繁的来学校办讲座,收简历,也会在学校的平台上发布招聘。学生按需投递简历就好。

像那种体量/名气特别大的公司(FLAAG,投行等),也会在这段时间发布岗位招聘。哪怕它们不来学校,你大概率也会收到学校给你转发招聘链接。当然了,这种公司每个人都盯着呢,就不提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5-5-30 22:15

某匿名用户:


所谓NUS 即national university of stres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leepines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lippers。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5-5-30 22:15

珩兮:


多图预警!@2017 NUS Summer Program

四个月以前因为机缘巧合知道了这个项目。当时在准备雅思

,很纠结要不要报名,因为暑期项目要待在新加坡一个月。对于马上大四要开始申请研究生的我来说,时间真的很宝贵。而且我们学校开学晚了半个月,考试时间可能会有冲突。

另外,我们学校是没有这个项目的,我是自己去申请的。有些学校有这个项目的,去的人就多,比如西交

,华科

,川大

,哈工大

等等。

但是我的价值观觉得体验最重要,所以想去就去吧,可能以后也申请不到这么好的学校了。所以,当时难得机智了一回,两三天就把钱交了。然后,不可思议的是,就在那个月,我雅思考了一个漂亮的分数。(不敢和知乎大神们比) 学校期末考试也早早的结束了。简直像开挂了一样。

这次体验收获的比我想象的多太多了。我是第二次去新加坡,第一次跟团,印象并不算好。这次完全改观了好吗?新国大真的太漂亮了!!!新加坡环境真的太好了,甩香港一条街!

先放几张校园的图大家感受一下



商学院和商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一楼

二楼没开,下面是三楼




我选的是当代电子商务

这门课程,这门看上去挺简单的课,结果被我们上成了最难的课。每天都有assignment要due,每个星期都有presentation,最后还写了一个四十多页的Business plan.我和我的组员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做Project,没办法,这门课作业太多,不过最后没有考试。

反观我云计算

的舍友,真的没什么作业,就是考试听说难一点。

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隔得挺近的,从我的教室到商学院图书馆大概两三分钟吧。因为我学商科的,所以喜欢跑这个图书馆。其他大部分同学是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好像没什么人来。正值暑假,图书馆人很少,一层楼也就三五个人,我们组三个人占一整间讨论室真的爽爆了。不过开学后可能资源还是有点紧张的。

我们的教室。教室其实一般般啦,可能我们班人少的缘故。


老师办公室。一个人一间,条件好到不行。

这是无人机这门课的同学在试飞,这间教室在老师办公室那层,我路过。。

加下来是COM2食堂

大赏!

我们在计算机学院上课,所以COM2食堂是我们的主战场!因为新国大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学生都有,所以食堂菜色也很丰富。价格超便宜,比在国内学校点外卖还便宜。






这是同学吃的印度那个档口的不知道叫什么

香港油鸡捞面+杨枝甘露 捞面好吃

烧鸡饭+薏米水

烧鸭饭+芒果汁

鱼排蛋包饭+芒果香蕉汁 芒果香蕉很好喝,推荐

韩餐档口的参鸡汤,价格人民币二十多,半只鸡

海南鸡饭+蜂蜜柠檬水

同学点的不知道叫什么,看起来还不错

重磅推荐!牛油果汁!这个第一次喝真的惊艳到了,很神奇的味道!

接下来揭秘又一个神奇的地方 Utown


Utown自习室,图书馆周日不开,所以周日跑到这里继续写作业

自习室外面的有石墩,很有设计感,上面有插头

Utown其中一栋宿舍楼

自习室旁边是Yale—Nus college

 是Yale 和Nus联合成立的,录取率极低。和我没啥关系。。(谢谢评论区指正) 因为建筑太规整了,又在自习室旁边,加上自习期间走到后面逛,只有活动室有人打球,所以以为是宿舍= =

自习室楼下有新加坡最大的星巴克,一大早来的时候人还不多,后来坐满了。

最后一个周日在这里度过,嗯,继续写paper。。。

Utown食堂有两层楼,我在这吃的次数不多

一楼


同学点的酸辣粉

臊子面


二楼




点了个牛扒,这个贵一点

蛋包饭,上面的酱是我自己挤得,好丑

新国大的博物馆






可能因为这次项目一共四百个左右的学生,享受的全校的资源,所以学习生活真的特别舒服。在国内时,课程不多作业也不多,但是心里总是很压抑。但是在国大时,就算每天写作业到十一二点,心里还是自由的。很多年没有这种轻松的感觉了。

还有,新加坡虽然在热带,但是因为绿化非常多(楼上都种了树),所以气候温度都很舒服。大中午不打伞在操场走过也只是晒,不算太热。一回到深圳,简直像进了火坑,皮肤都烧起来了??哦,简直不想回家ლ(゚д゚ლ)

之前考研没有考虑过坡县,现在要重新考虑了,有缘再见吧。

——————————————————

时隔半年的更新,

这个项目可以在新国大苏研院

的官网 新国大苏研院的官网 新国大苏研院的官网!!!!!上找到,上面说的很清楚了,也可以直接联系负责人。毕竟我什么都不知道看官网就搞定了!大家一定也可以的!项目的负责人还有苏研院的院长都超级好人的。

请大家认清这篇文章的性质!这就是个summer school 的分享!我不是新国大的在读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啊啊啊,问我留学花费,专业细节,学校宿舍或者怎么申请本科研究生的都是没认真看的吧,这些直接上网找啊,留学真的不能做伸手党!我没时间没义务帮你们查啊( ̄□ ̄;)(我觉得我说的很清楚了还是有人问??)

新国大对国内双非的学生可以说是非常不友好了,所以我只申了一个专业。但是已经拿到CUHK 商学院的offer了,所以不等了。可能再过一年会写一篇图文并茂的 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是什么体验 哈哈哈哈哈哈 谁知道呢

————————————————————————————————————

又更新了

2018年的项目出了!!!点下面的网址可以看看,今年听说可以住校内了!但是课程有更改,好像都是计算机相关的课了。

http://www.comp.nus.edu.sg/~sws/

点那个click to download看比较方便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5-5-30 22:16

豆豆和水水:


master刚刚毕业,热乎乎的毕业证~

国大的生活太过美好。以致于好多次都在想能在nus谈个恋爱就好了。可惜到毕业也没能实现。(若还有校友,可以领走,哈哈哈)

永远找不到路的Engineering

,YIH

顶层通宵的自习室,错过末班校车从ut走回寝室,无聊时站在楼顶看看ut的风景,还有无论多早都有好多人在锻炼的健身房。对了,还有即便有空座也没人坐下的校车。

因为在学校住了大半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校园里四处转转走走。尤其是CB之后,成了每周固定的活动。现在工作了,也搬家了,提起nus只有想念了。明明坡县就这么大,一个小时的事嘛 !

只是大家都走了,一个人在坡坡好无聊啊啊

所以我来回答问题了。哈哈。

啊,下周一定回去看看呢,我又想念yih的杂菜饭了~

毕业证镇楼~

开学时utown

的演唱会

我的快乐老家PGP

短暂住宿的utown


还有图书馆里大佬的杰作

每次都找不到的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5-5-30 22:17

数学人生:


听闻SFU有交换生写tips的制度,让以后的同学非常受益。想到自己去交换之前也对在NUS的生活一片茫然,联系曾经去过的学长学姐也非易事,所以决定回来后试着写一些经历,希望能对考虑以及即将去NUS 交换的同学有一些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站内我。(ps:原创来自: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站内ID: asleepysheep)



一、关于交换的意义

关于交换的最佳时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四出去毫无疑问是最轻松愉快的,但很多学业上的益处无法得到。如果大二大三出去,NUS可以带来不小的收获,尤其是对打算出国的同学。表现得积极一些,多找点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可以签到一封不错的推荐信。对于理工科的同学,提早联系一下,有机会给教授干干活帮帮忙。这些例子在我接触到的大陆交换生中都出现过,所以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至于体验新生活,开阔眼界之类,我是很赞同的。新加坡是一个很具多元文化的地方,能让你了解到很多不曾接触的事情,带来很多难忘的经历。同时,与中国的特殊联系也颇为增添了几分亲切感,不至于产生很大的落差。

二、关于学习

学习当然是第一个重点啦,只是对我这般大四交换的人除外^_^。NUS的学业制度非常西化,和国内差别不小。这个学校对交换生的选课一点都不照顾,选课有些困难,尤其在通知较晚,NUS本校学生已经选课之后。学商科的同学更加要注意,商科的课非常热门,我前前后后选了不下十门金融的课程,最后还是只批给我一门,这可能与我的年级有关,但同去的低年级同学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只能转而选经济系的课(经济系属于School of Arts & Social Science,所以会好选一些)。NUS是自由选课制,各个学院的课都是可以选的,所以学业压力不大的同学可以随意选些自己感兴趣的课,这里连Japanese Cooking这种都有。但是也要慎重,如果不幸如我一般选了什么历史,那就淹没在如GRE阅读一般的古老材料中了,如果听力不够好,上课也会比较费劲的。大家普遍反应课程内容不如国内深,但是课程任务相当多。我算是相当清闲的,只有三门课,其中仅一门专业课,但一个学期也没有闲着。接连不断形式五花八门的project,非常正式的presentation,每周必有的家庭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论文,如家常便饭的小组会议,这些任务在最终成绩的占比也比较大,也算是减轻了期末复习的压力。Lecture形式与国内接近,只是还有每周的tutorial做一些讨论或者讲解习题之类。Local都说在NUS挂科和拿A一样难,所以想拿高分的同学还是多加把劲,但如果学的不顺利也不必太担心挂掉。尽管事情又杂又多,但交换生们都觉得在这里学习压力没有国内大,良好的环境和宽阔的个人空间让心情畅快轻松了不少。

三、关于日常生活

NUS会安排住处,但需要交住宿费,也是笔不小的开销,都是1000+新元。住处有校内的residence和hall,还有校外的hostel。校内的方便之处自不必说,唯一的缺点是不太可能有空调且空间较狭小,但大家似乎也没觉得很热。校内都是单人间,这点好不好看个人习性。校外的residence有两处,周一到周五上午有班车到学校,晚上回住处,周末如果要去学校就得自己解决了,没有直达的公交和地铁,还是有些不方便的。Hostel其实就是居民房,两室一厅,四人同住,卧室有空调,厨房浴室设备较齐全,也挺不错的,附近就有地铁站,交通方便,超市餐馆也都有,生活方面没什么问题。

至于吃饭问题,我还是挺习惯新加坡的食物的。NUS的食堂挺不错,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食堂,所以选择比较多,人气最高的貌似是Engineering的Techno Edge和Arts的the Deck.食物种类挺多的,西式中式都找得到,东南亚食物的味道也不错,印度菜也可以尝尝。Arts的果汁很赞,waffle的味道也不错, Japanese Food是我的大爱~还有Engin的印尼烧烤是人气王。总之,多摸索交流就很快找到喜欢的食物了。校外住处附近也有食堂,价钱都还好。

新加坡在赤道附近,终年都是大夏天,在室外只需要短袖,所以大家带足夏装过来吧~但室内的冷气非常足,平时去学校最好带件外套。

平时没课的时候,可以在图书馆看看书,除了central library,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这里永远不需要排队占座。学校的每个地方都有无线网覆盖,用自己的帐号可以随时上网,很方便。经常上课的时候下面一堆人对着电脑,干啥的都有。

来到新加坡之后尽快买一张Ezlink Card, 坐公交地铁都要用到,在学校打印复印也可以用来支付,地铁站就可以买到。打印复印都是自助,到时候可以在library研究一下。

NUS的地形还是有些复杂的,不熟悉路就坐校车好了,各处都通的,初来的时候看一下站牌,很快就熟悉每辆车的路线了,等到逐渐对环境熟悉一些了,就可以有选择地步行了,其实都不算远。

学校有健身房、游泳池和各种球场,既然来到就交了一笔什么活动费,能多去就多去吧~还有这里的足球场看起来很赞~

四、关于环境和语言

新加坡的环境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花园城市,干净漂亮。成荫的高大树木、大片大片鲜绿整洁的草地、色彩鲜艳的热带花儿在这里随处可见,有些地方会让我联想到热带雨林。NUS的景色也是很不错的,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就是一个开阔的空间,绿地绿树都很多,楼房都不高。绿地里或走廊里的桌子旁常常坐着看书或者小组讨论的同学,还有很多社团活动和小卖场,整体氛围很开放自由。

这里的人都还比较友善,很多服务人员的态度是国内怎么也赶不上的。在这里会认识很多人,有同去的交换生,中国留学生,当然还有一些当地人,不少都是做小组作业时的同伴,多与不同背景的交流总是件开阔思维和眼界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很好,但也有少数人会遇到有歧视倾向的新加坡人。总体而言,氛围还是不错的。

语言方面,新加坡英语真是有些难懂,至少我的听力不足以支撑。。。。但还好,老师大多不说Singlish,听专业课是不存在问题的。华人都是懂汉语的,如果别人看得出你是中国人,大部分都会说中文,但当地学生之间一般都说英文。一般而言,你的生活圈子多是中国人,所以,你还是大部分时间说中文。



五、关于休闲,购物&美食

喜欢游泳的同学们有福了,别忘了带泳衣过来,在学校游泳很方便。不管是因为爱好还是因为减肥,我身边总是有很多常去游泳池的同学。住在PGP的话,各种设施就可以内部解决了,各项运动都很方便,如果住在校外,也有不少人每天在学校游泳或者健身过后再回家。Student Service Center(YIH)那边的休息室是个不错的地方,偶尔和几个朋友去打打台球聊聊天感觉很好。YIH新开的亚坤挺好的,toast & coffee是新加坡的特色食物。

新加坡是个挺热闹的地方,不会像很多国家到了晚上不敢出门,而且夜生活也算丰富,如果够爱玩,可以晚上去Clark Quay的酒吧一条街感受一下。周末逛逛街看看电影都挺不错的,电影票10新元左右可以搞定,推荐Golden Village和Cathay还有Bugis那边的影院。传说中的购物天堂加上一个逛街狂人室友把我发展成为一个几乎每周都出去逛街的人。走遍各处的商场,购物环境之良好和商品种类之齐全还是相当赞的,大品牌的东西比国内便宜不少。本土品牌的价格还好,衣服鞋子的款式都很多很好看,小几十新元就能搞定一件不错的衣服或一双鞋子,所以不用担心买不到衣服或者太贵。

Chili Crab是一定不要错过的美食,虽然很贵,但吃那么一次也很值得,Long Beach和无招牌貌似是最出名的两家。日本餐厅啊,香港或者台湾茶餐厅啊在商场随处可见,Chinatown那里也有很多好吃的,可以探索一下。这里的零食种类不怎么多,而且比较贵,但是热带水果很不错,替代零食吃吧。

六、关于旅行

相信对于所有交换生,这都是不容错过的重大项目吧~新加坡虽小,能玩的地方也不少,而且既然来了东南亚,当然要把触角伸向更多地方啦~

先说新加坡国内的吧,其实稍微查一下就知道有哪些景点了,我只是适当说一些个人感觉供参考。其实新加坡的景点都是人造的,包括海滩,但也别有一些风味。最著名的圣淘沙,有海滩和很大的一尊鱼尾狮雕像,像座小山一样,黄昏时会亮起小小的灯,很漂亮。海滩不太大,但是很热闹,晚上有个Songs of the Sea的表演挺精彩的。圣淘沙新开了Universal Studio,个人非常喜欢,如果之前没有去过这类主题公园的,强烈建议去玩玩~新加坡植物园非常大非常漂亮,是很多人强烈推荐的地方,挑个好天气去吧,心旷神怡的感觉,虽然会很热。夜间动物园挺有特色的,比较值得一去。东海岸公园和无名岛可以去骑骑车放松一下。City Hall, Marina Bay那边是个让人很舒服的地方,站在小小的鱼尾狮公园吹吹风,看着周围的大榴莲剧院、摩天轮和上面顶着一艘帆船的赌场,坐着游艇在Singapore River上兜一圈,或者坐一趟Singapore Flyer,感觉都非常好。

出了新加坡,选择就更多了。去马来的人最多了吧,可以去吉隆坡、马六甲、槟城、热浪岛等等。泰国更好玩,普吉岛的海滩非常漂亮,让我心醉至今。。。。当然还有曼谷,可是局势一直不太好。还有大名鼎鼎的巴厘岛,会贵一些,还有人选择柬埔寨什么的,去吴哥窟还有热带雨林。这边的budget airline非常流行,Tiger, Air Asia之类的都有便宜机票,订得越早越便宜,所以尽早计划你的旅行吧!

七、一些小小的tips

新加坡采用英式电压,来的时候可以带几个转换器,或者带一个转换器和一个拖线板。

适当多带些现金

享受阳光吧~因为没有人打遮阳伞,防晒霜是旅行必备!

不用担心太多,一切都还方便~Enjoy!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5-5-30 22:18
作者:指南者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8457437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指南者留学邀请了目前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经济学

专业的D同学来分享一下就读体验。

以下为D同学的就读体验分享

作者| D同学,指南者留学19fall学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在读,目前已开学七周

如果你也想找指南者留学申请,也可以填写下方评估表免费评估


随着舱门打开,在熹微的晨光中,这座久负盛名的花园城市展现在我的眼前。

一夜无眠,我顾不上身体的疲惫,提上行李,正式开始一年的求学之路。

出租车行驶在宽阔的高速路上,两边层层高楼闪烁而过。这个跟北京五环内面积差不多大的国家,容纳了近六百万居民和一百多万劳工,但是在这座城市中,你感受不到国内大都市的压抑和拥挤,有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青葱,有的只是整齐划一的居民区与纵横交错的道路。

来新加坡的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学校报到。身处热带的新加坡,哪怕是在清晨,也会让推开房门的你感受层层热浪。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主校区位于肯特岗地区,从名字看就能知道学校主体建在一个此起彼伏的山岗之上。

在这一百五十余公顷的土地上,十二个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而将它们连在一起的,是NUS复杂且不够准时的校内巴士系统(注:法学院和公共政治学院在武吉知马校区,杜克-国大医学生院在欧南园校区)。

转眼,我到新加坡已整整七周。50余天的时间相对漫长人生而言不过是匆忙一瞥,但足够让我对这个国家与这所学校有个大概了解。

超强软硬件助力学习

作为亚洲乃至世界顶级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这样的学术成就也体现在近年来国大日益走高的世界排名上。

国大除了拥有近乎全部学科的教学之外,还和世界很多名校开办了合作项目,比较著名的有本科阶段的耶鲁-国大学院

,直博的杜克-国大医学院

以及和北大汇丰商学院

合作的共享教学项目,想要来国大读书的小伙伴可以多花心思做一些调查,总有一个学院适合你。 

国大的主要教学系统有两大块:Myportal

和Luminus

。Myportal系统主要适用校园生活方面,在这上面你可以选课,可以报名活动,可以连入自己的校内邮箱,可以查阅NUS所有公共用品的使用方法,可以说,拥有这个系统,你可以了解校园生活中需要的各类信息和相关链接。

Luminus是2019年开始新启用的课内教学系统,在上面你可以查看老师上传的课件,提交论文或者小组作业,进行网课学习,完成课堂测验等等。

从我的角度来看,国大这两个系统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快速适应这边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系统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也减少了学生麻烦老师或者教务的频率。

除了有先进的系统,国大的教学质量也是十分优质的。

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国大的学习是十分忙碌的。国大的研究生一般需要一年半,当然也有很多学生选择每学期多选一些课让自己能够一年毕业。

大部分非学术型硕士项目,整个研究生期间需要学习十门课程,包括3-5门核心必选课程以及一些专业相关选修课程。

如果同学们想要一年毕业的话,每学期至少需要选择四门课(国大在五月和七月设有小学期,在此期间也可以选择1-2门课程)。同时,如果你想从国大研究生顺利毕业,需要修满十门课40学分,平均成绩达到B-及以上(相当于75分吧),完成相应毕业设计要求(有的学科有,有的就没有),没有任何学术抄袭或作弊记录(国大在这方面超级严格)。达到这些要求,同学们才可以拿到国大签发的硕士毕业证。

从课业难度来说,研究生的课程要比本科难上许多。我本科是人大金融专业,在这里学习应用经济学,给我的感受是基本上本科学的知识在前两三节课还可以覆盖,之后就会往更深层次进行挖掘。

虽然课程中很多概念本科会有所涉及,但是深度不可同日耳语,所以需要花更多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

我这学期选择了五门课程,包括三门核心经济学课程和两门金融类课程,每门课从预习到上课到复习总结再到做作业或者练习,平均下来需要花费8-9个小时的时间。

也就是说,一年毕业的同学,如果你想要拿到一个B+以上的成绩的话,基本上每周需要花40小时在NUS的课程上。

如果你还想要学习CFA

,CPA

,FRM

等课程,那只能挤压自己的周末时间了。

国大部分图书馆自习室内景

说完了软件,我再来跟大家介绍一下硬件设施。

国大主校区有十二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立的楼,该学院学生大部分课程都会在自己的学院内完成。

在国大,除了可以选择乘坐校内巴士到达各主要学院或者国大主要宿舍区之一的Utown,还可以等你熟悉学校地形之后,从各学院之间的连廊穿梭而过。这种方法不仅不受校车时间限制,在很多情况下比乘坐校车要省时得多。

除了十二座学院以外,国大还拥有七个图书馆以及许多配套的自习室坐落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教学楼的走廊里也有随处可见的长桌方便学生学习。

即使有这么多学习的场所,开学第二周开始图书馆几乎天天坐满了学习的学生,等到复习周,更称得上是一座难求。

想在学校学习的同学,那就必须要在早上舍弃你心爱的床和枕头,尽早去占座哦。

Ps:这边本地学生和非国人留学生起的都比较晚,所以上午去图书馆还是很宽敞的,下午再想去可能就人满为患了。

花园城市一应俱全

讲完国大的学习感受,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新加坡的生活状况,毕竟一天除了八个小时专注于学习,其余时间还是要留给生活的。

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是我去过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跟大陆地区发达城市最为相似的地方。

新加坡华人,包括有华裔血统的新加坡人,对这边的留学生非常友善,也十分尊重中国以及中国目前的发展成就。

在这边上学,你无需担心文化融入问题与种族或人种歧视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加坡相比于欧美或者香港,对大陆留学生是十分友好的。

除了华人主体社会带来的亲切感与融入感,新加坡的衣食住行也可以说是非常方便了。

新加坡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现代化程度极高。因为只有短短五十余年的建国历史,所以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及建设也是在这五十几年中不断翻新。

整齐的居民小区,发达的CBD集群以及平坦的街道,都散发出这座城市的活力。

新加坡是一个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国家,四条地铁线路连接着这座城市中的重要节点,庞大的公交网络让你在家门口四百米之内可以找到三个以上的公交站台,并把你带到这座城市的任何地点。

虽然新加坡人口并不算少,但是这边的公共交通不会像北京那样拥挤,早晨哪怕坐公交出行,也基本不会出现大塞车的情况。

如果你觉得乘坐公交车太慢,也可以选择grab(新加坡的滴滴打车)或者出租车出行。在非高峰期乘坐出租车,一般是北京出租车价格的一点五倍左右,而且新加坡本身就不大,哪怕从国大打车去最东边的机场,也只需要三十新币。相较于动辄每公里十几人民币的其他发达国家,新加坡的taxi价格显得十分亲民。

新加坡出行“三驾马车”

说完了出行,同学们应该也很关心在这边能吃到什么。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为主的多民族融合国家,在这里你能吃到全世界各地的菜系。

新加坡的居民不经常在家里做饭,平日里基本都是在食阁也就是类似国内大排档的地方解决三餐。

食阁中一般有以下菜系:广式烧腊烧鸭饭,海南鸡饭,各种面食或者鱼丸汤,炒粉炒饭,麻辣香锅,酿豆腐,马来菜,印尼菜以及印度菜,基本上大同小异。有的好一些的食阁可以吃到日式牛肉饭,拉面以及韩国料理。

国大的食堂也大致如此,虽然国大有大大小小七八个食堂,以及很多流动盒饭贩卖点,但是可以选择的范围与外面的食阁差不多,只是比外面要便宜很多。

如果同学们来这边选择天天在食阁或学校解决一日三餐,花费的价钱和你自己做饭差不多,大概六七百新币每月,只是很容易吃腻罢了。

当然,不想这么辛苦自己的话,新加坡还是有很多不错的餐厅供可以选择的。

新加坡美食小合集

新加坡除了拥有很多米其林评分餐厅,还有很多适合国人口味的馆子。

想吃火锅你可以选择海底捞或小龙坎,想吃海鲜你可以选择牛车水或者芽笼的海鲜档,想吃粤菜可以去利苑、翠华,想吃川菜可以去老屋味道或者四川饭店。无论你想品尝哪里的美食,在新加坡都能找到。

至于价格嘛,这边的美食还是要比国内贵一些的,拿小龙坎来说,男生想要吃饱大概需要350人民币左右。虽然有些小贵,但是出门在外,能吃到最正宗的国内味道,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除却饭店,新加坡与国内最为相似的一点就是各种开在街头巷尾的奶茶店,无论是KOI、皇茶、鹿角巷,还是喜茶、吃茶三千或者奈雪,都可以在新加坡找到。对于喜爱奶茶的同学来说,新加坡可以算得上是最适合的留学目的地了。

关于住的方面,来新加坡的大部分中国学生会选择在校外租房。一是因为学校宿舍房间不多,对研究生而言不好申请,再一个就是学校宿舍房间很小,还需要去公共卫生间与澡堂,价格的话每月400新币,也不能说是很便宜。

在校外租房,很多学生会选择国大附近靠近公交或地铁站的房子,同学们在选择小区的时候要注意看公交线路是否方便。国大很大,如果选择与学院所在位置相反的方向租房,你的上学过程将会十分痛苦。

新加坡的房子一般分为两类:HDB

(组屋)和CONDO

(公寓)。HDB的小区相对于公寓会多一些,但是普遍建造时间会久一点,档次也没有CONDO高,这一点同样反映在价格上。

同一位置的HDB主人房(主卧带洗手间)大概900-1100新币,CONDO的就需要1200新币以上。虽然房间格局,整体小区档次上会有差别,但是从安全性来讲,两种房子是差不多的。

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甚至比国内还要安全稳定的国家。这边有着非常严苛的法律制度和信息登记系统,街道上、电梯里到处都是监控摄像头,再加上高效的出警体系,使得新加坡的犯罪率始终保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对于女同学来说,这一点十分重要。

新加坡环球影城

对于喜欢玩乐的同学来说,新加坡算是一个还不错的地方。除了拥有一座环球影城外,新加坡也有类似国内的密室逃脱、VR、山顶滑车、室内跳伞等等项目,电影院更是会上映国内的大制作电影。

购物的话也有乌节路、海港城、奥特莱斯等多种选择。新加坡虽然不会像香港或者美国买奢侈品那么便宜,但在这边购物商品种类会比较齐全,无论你想买什么价格的商品,在一条街上都可以找到。

如果你喜欢酒吧或者蹦迪,新加坡也可以满足你,并且你不需要担心玩得太晚会产生安全问题(当然我不建议大家经常去这些地方,还是应该以学业为主)。

如果你喜欢旅游,可以从新加坡坐公交车前往马来西亚感受穆斯林文化,也可以坐船去印尼免签的岛屿,享受热带的海岛风光。如果你想去更远的地方,樟宜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那里的航班可以通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总之,如果你想出国留学,新加坡绝对是你最好的目的地之一。这里有着世界顶尖的学府,适宜的生活环境,灿烂旖旎的热带风光,还有同根同源的华人文化。

如果你也想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可以填写下方评估表,预约指南者留学的免费评估:

新加坡不一定完美,但是它一定能满足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以及习惯。此外,如果你真的想留在这边,对于国大的学生来说,拿到PR(新加坡居留)真的不算难。

作为亚洲拥有世界五百强亚洲总部最多的城市,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求职的天堂。

这里有完善的工作保障制度,良好的教育体系,开放的移民政策。如果你觉得去北上广深打拼太苦,也可以尝试来新加坡,在这个华人为主体的花园城市,开启自己的新篇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5-5-30 22:21

徐凤年:


在nus上了一个学期的建筑学硕士(M.Arch)课程,昨天刚刚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顺道过来答一下也算是一个期末总结吧。

总体感受:

nus是一个整体节奏不紧不慢,各方面都没有啥短板也没啥亮点,稳扎稳打务实主义的一所学校。

学习方面:

这学期共选了5门课,设计课,理论课,技术课,城市课,人文课,大而全的配置。每一门课都分为lecture和tutorial两个部分。lecture是普遍意义上的那种上大课,tutorial是小班辅导性质,会做一些小组的汇报,论文,seminar这种。虽然课很满,但是每一门课每一部分的进展节奏都是比较容易把控和适应的,不会一下子很多的作业涌上来,而是一般一学期1~2个就差不多了,属于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当然全部5门加在一起,在期中和期末deadline集中的时段还是有些赶的。

下附课表: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课都是下午的时段,上午都留给学生睡觉去了。侧面反映出学校温和体贴的教学安排计划。表中LEC就是大课,TUT就是小群辅导。只有一门要考试,其他都是交设计,论文或者汇报就ok了。

下面稍微介绍下这5门课吧:

1.Design 7

因为我的学习专业比较特殊是在建筑系,所以design studio

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重中之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专业课”。整个学期的绝大部分设计精力都投入到studio当中了。nus的建筑是个大系,分为3个方向(track):Design, Design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ility和Urban Design,一共有个120-130人左右,我是在Design里面(有80人左右)。建筑硕士今年有3个中国人,其余大部分为local,还有不少交换生。学期开始前半个月左右,会有个例行的ballot,就是学生投票选studio课题,然后院办筛选分配结果。在design track下面的课题分成了4大类:Community & Housing,Climate & Territory,Mobility & Urbanism和Techniques & Tectonics。8到10个人一个studio所以这学期我们一共有9个课题:

通常有两个左右可以到海外field trip的,这学期很幸运的选到了去印度的,足足玩了十天。另一个是去印度尼西亚的,也是考察实地基地外加旅游的计划。 这学期Techniques & Tectonics的大类别没有出现,不过和Design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track的类型很像,偏向于建筑设计的技术应用层面。

我选的Mumbai project隶属于Mobility & Urbanism类别下,研究侧重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尺度,之前本科一直没接触过这个方面的内容所以上下来还是收获挺多的。不细说了,总体看是一个介绍城市设计基础入门的很好的课程设计,公共空间,交通流动,基础设施,建筑形态,城市肌理,道路密度,精神场所这几组关键词是主要的设计考虑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基地site在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之一达拉维

(Dharavi),里面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状况和对象,让这个project非常具有挑战性。下图为我们组8个队友正和两位导师游走考察达拉维贫民窟的一天:


当然后来还飞去了德里,Ahmadabad,Agra玩耍了一圈,其中看了康和柯布在印度的作品感触非常大,还有很多当地的古建寺庙。对于材料,光影,空间虚实都实地感悟到了许多,也算是studio学习的一部分吧。放上一张最喜欢的康设计的IIM:


在海外trip特别像是印度这种比较不靠谱儿的地方,组员间的互帮互助是必不可少的。local同志把酒店机票一条龙全包了特别好,到了当地我们一共两个男生路上走起来一前一后镇着队伍,逛了一天实在找不到地方吃饭就跑了个当地的到处飞苍蝇的破店子啃了几个印度飞饼,这种经历和友谊也是非常的难得。

10天考察完回新加坡以后就是正常的studio推进节奏了,先是整理资料,做research。真想说nus的同学们,真是太xx热爱research了,各种什么人口资料,家庭收入,水电供应,政府计划,职业构成,基础设施类型等等一大堆资料狂搜索分析了一个月,贴了几墙真是够了。可能是因为原来本科一学期能做2~3个设计,而这边就1个干到死,所以前期都做的特别细。为了一个case study一位大哥看了400多页的一本1980s年的书,反正就是这种节奏。也兴许是城市设计的尺度,越大的尺度就会越theory一些吧。放上两张studio现场图,大概是最后deadline通宵的那几晚拍的。我们studio有4个台式机可以捣鼓,外面还有个computer lab一堆戴尔和苹果座机随便用,做模型方面cnc,激光,3d打印啥的都不缺就是了,所以说是没啥短板。但是这专教氛围也真够怀旧,本科读的是很带感的loft改造的设计学院,现在研究生了在这种淳朴朴素的教室里,就是让人觉得没啥feel了,只是硬件够用,有个地方呆着,务实吧:


关于老师方面,一半毕业于英美名校比如eth,princeton,cambridge,harvard gsd,ucb,mit,tud,ucl,aa这种,另一半的大多是nus自家毕业的,也不乏一些hku的和tokyo u的老师。选studio还是看老师重要,nus也没啥特别风格,都是看导师个性。要真是说偏向于什么的话,结合之前说的那4个大类型还有做的东西来看,会比较偏向eth那种热爱建构的方向。但是更多是从纯设计或者纯技术层面上的发掘,少了那么一点文艺底蕴在下面。也无可厚非,因为新加坡自身也算是个文化沙漠,放在建筑上多是搞个生态建筑的文化(屋顶种树立面种植物半开放空间之类的)。

这边对于最终表达的图面要求,要吐槽一下,普遍水平不高,都丑丑的不在乎的感觉,当然一些零星的还是不错的。可能老师们更加注重整个的设计逻辑,还有研究过程。放上这学期studio最终的几张汇报成果图好了:

整个学期studio的大的deadline有3个,interim 1,interim 2和final presentation。基本上都是大截点前的几天要熬一熬,最后final前的两天一天睡了3小时一天睡了1小时,真是挺累b的,这些local倒是没事都跟鸡血了似的,可能是我老了。其他时候都时间挺充裕,有个7,8小时正常健康睡眠的节奏。反正说到底,熬不熬夜这种问题遇上group work还是不太好掌控的,但是个人作业的时候要是自己分配好,在nus绝对是没啥压力的,这毕竟是个坐落在养生胜地的健康的学校。

P.S. 关于studio,再放几张前辈们去年的project供参考吧:




2. Research Methodology

这门课就是教你一套标准的写学术论文的方法论,什么hypothesis,literature review,qualitative和quantitative method等等专业的写thesis的理论。自己找一个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按照这套架构去发挥。期中先写一个draft,期末再次基础上再完善最后交个2500字的proposal。lecture时间很短,就是每节课给你过一个大的方面,普及梳理一下理论知识,tutorial是重头每一次一个小组上去做相应内容的汇报,然后老师会不时提问最后给个总结。我其实之前还是挺喜欢所谓的理论啊研究啊啥的,但是上完了这课真是觉得还是早点搞搞实践吧,那些读建筑博士的真是厉害啊。最后我写的题目是关于Cinematic Representation的,还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个人感兴趣的东西所以硬着头皮写下去了,也为了研究生第二年的大dissertation(毕业论文)做个铺垫。其实这个课还是内容很充实,知识很丰富,导师人很好的那种,就是学的东西太抓狂。贴个reading assignment 的内容大家感受一下好了:

反正就是,这种咬文嚼字,念了白天到头来还是不太懂到底讲啥玩意的节奏。不过客观点说,应该是一种哲学思想存在于里面的,对于学术水平的提高,还是不错的。

3.Advanced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这门课本学期是做一个facade给一个摩天大厦,偏重于技术层面看课名也能猜到。lecture是一个韩国老师讲,我觉得内容啥的涉及了材料啊,构造啊还是可以的但是local都不是很喜欢,觉得这个老师说话没逻辑,假幽默。有一节课最惨的只去了一个学生,空空的lecture大room就一个同学,也真是汗颜了。tutorial导师是从外面的建筑公司请来的立面结构建筑师给我们专业辅导,感觉还不错。要分析给你的这个立面的条件优劣,用指定的材料(我们是ETFE一种膜材料跟水立方似的)去处理相应的问题。这个课和上面那个research一比,就显得非常的实际了。我们研究材料特性具有透光,可变,轻盈的属性,结合软件做了立面热辐射的分析,然后设计了单元体尝试去控制它的进光量,很简单的逻辑。队友有我们3个中国人还有1个荷兰同学2个韩国同学,都不是水货所以非常愉快而顺利地完成了,也没有怎么熬,所以group还是要拼rp选队友啊。最后交了A1的poster并且上台给汇报了完事,比较轻松欢乐的课。

设计的立面单元体们和细节图,做的非常的少女,韩国妹子的主意:

4. Theory And Elements Of Urban Design

此课大赞,关键是导师好,是一个特别和蔼可亲的德国老爷爷,后来了解才知道原来是tud建筑学院的前院长。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论文local发email和他argue说能不能从5000字减少点儿到3000呢,他上课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会儿,然后就说怕3000你们表达不出来的观点啊,但是也给你们少点到4000吧,真乃良心老师啊十分民主。讲的课也特别好,把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从古至今都给串了一遍,最后常常有很多的案例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讲解。其中讲了北京大栅栏,天津生态城,深圳大芬等等很多中国的例子很接国内气,他特别喜欢李晓东提了好几次土楼桥上书屋。tutorial也很不错,导师是教urban design

的一个法国老师。一共写了两个大paper,第一个是group作业,每个组先选读一本书,我们是读edge city

(一共有10本书可以选)关于美国边缘城市的,把理论先大概搞清然后再进行类比分析。我们延伸了一个是edge city in Asia还有一个是进一步的变形到smart city,从城市肌理,密度,功能,交通等方面去发掘一下异同。第二个paper是个人作业选的是historical identity

关于城市历史保护的课题(这个一共有40个课题),研究了从欧洲巴黎,巴塞罗那,罗马到自己的家乡北京的一些相应措施。最终从urban texture,architecture form和human everyday activity三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这门课上下来不仅把基础的城市设计理论给摸了一遍,阴差阳错的对大studio那边也很有启发,我感觉urban design这个大方向也是以后nus建筑侧重的一个点。

edge city和historical identity的一些分析汇报图:



5. Samurai, Geisha, Yakuza As Self Or Other

最后这门课和前面4个不太一样,这个是属于在整个学校开放的那种大选修课,之前是4个学院里面必修的core courses。这课是关于日本文化的,翻译过来名字很奇葩叫做“武士道,艺伎,黑道的本我与他者”。本来想选个关于电影研究的但是最后阴差阳错选到个这,本来想想凑合上吧没想到这课的事情超级多。先要写个自己对一篇reading的response paper,然后有group的汇报和文本outline,最后还要考个试回答问题扯文章。我自己是仗着对日本文化还是有些兴趣,熬了10多篇reading慢慢搞下去,当然有时候作业是看电影还是挺赞的。总之要是对日本文化很有兴趣这种课是非常适合的,能够了解摸清很多真正内在的日本文化脉络。除了这门课很多其它的课也都可以选,生物,音乐,媒体,人文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贴个list参考:

生活方面:

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穿衣服超级方便,短袖短裤搞定,就是有时候感受不到四季的变化,会觉得日子没啥新鲜感。吃的没有啥大差别,大部分都是中餐,自己做饭也方便不贵。nus食堂里面倒是啥都有,印尼啊西餐啊印度饭马来菜四川菜麻辣香锅,而且价格合理。因为是研究生所以要在外面租房,价格看你租的房子情况了,一个月2500到3500rmb吧算是能租个不错的条件的了。出行的话公交地铁出租也很方便了,虽然有些小贵,但是跟北京上海的交通费也差不了太多吧。

说完衣食住行,再说下娱乐项目。平时自己没事的时候会去学校u town或者小区下面的健身房健健身,还有小泳池可以游游泳挺舒坦的。在家呆着的时候无非看个电影,看看剧或者打打游戏,偶尔出去和朋友去个影院吃个饭聊一聊,和在国内没差。数了数这学期得看了不下30部电影了,电视剧琅琊榜仙剑一权利的游戏也都过了一遍真是挺悠哉的。此外nus也有很多社团啊学生会可以报名。每个礼拜基本都有几个讲座,院里关于建筑的有,学校关于其他方面的也有,还有museum经常很多展览也很棒。

流水账还码了挺多,供大家参考,望有所帮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5-5-30 22:21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78715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啊哈,终于说到NUS了。前面几位已经把一些招生政策都说了,比如sm1-sm3.这些分别指的是不同阶段来NUS。我是国内本科毕业直接来这边读博士。因为平时比较喜欢和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玩,先说说 我对本科教育整体感受吧。

就我了解的范围内,NUS本科是比较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的。举个例子,不管是商科还是工科,大家作presentation的时候是基本都是正装出席的。有些国内的朋友来可能不适应或者直接很鄙夷的表情,说这打扮明显装-B。我不对朋友的评论作任何评价,其一是国外高校基本作个presentation正装出席是很正常的;其二也是与新加坡本地工作有关。大家以后出来工作上班基本都是这么穿,国内那种很休闲打扮就去上班的情况确实比较少见。

本科和国内相比的话,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关注个人,集体感是没有国内那么强烈的。本科生住在一个个hall里面,很多活动是以hall为单位,而不是班级为单位。上课的话也不是一个一个班一起上某些课。所以很少有那种宿舍情,班级归属感。不过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本科生获得的机会比国内本科生机会要多。国大毕竟是新加坡两所最好的学校之一。如果在这边读本科,视野和机会都比国内大,能不能把握看你自己。另外,就考试本身难度而言的话,我觉得和国内差不多,平时课不会太多,项目作业的量则视具体科目而定。但最终成绩不是看你最后的期末成绩,而是综合考虑,教授们比国内的教授们授课方面要认真严谨一些。

就整体的硬件环境而言,比国内的大学都要舒适。不管是图书馆还是utown那边的设施,只要你是认真的娃,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其中资源的。

说说博士情况吧。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世界排名这玩意儿虚得很。虽然说国大这几年基本亚洲第一第二的样子,但科研嘛,还是看己看老板,如果真出于对科研的热爱,去美帝科研吧。我老板也明白NUS和NTU博士含金量也就唬唬中国国内的一些人,直接说明,想混出个头的还是要去欧美名校博士后搞个几年。倒是如果就打算回国发展,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985那群学校连美帝名校博士毕业的都不一定有机会,所以很多要么去二本,三本混,要么在研究所混,去工业界混的比例不是很高。老实说,本人就读得不快乐,所以干脆直接地quit。说了这么多,无非就两点:1.国大环境不错,你会在这儿生活得比较舒服。本科教育和职场需求比较紧密,也可以作为去欧美名校的跳板。2.科研的话,大家第一选择还是美帝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5樓 發表于:2025-5-30 22:23
作者:做留学的舒老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9337002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NUS 林学姐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前言】

在狮城结束了第一学期的研究生,收获太多,感恩太多。

虽说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我的吸引。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热,新加坡很实在地拥有着赤道国家应有的热情。

但雨季的新加坡瓢泼大雨也是说来就来,浇你个措手不及,但同时也赠你雨后的清新空气和凉爽片刻。

如果渴望在热情似火的国度里释放热情,新加坡是个不错的选择。

回顾一年前的现在,我正在为申请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而紧张地准备,绞尽脑汁刷实习、刷经验,而如今转眼便已是一年光阴。

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半年里,收获了作为一名未来咨询顾问应该有的入门基础与技能,也收获了一群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好友。

值得小记一回!


(摄于金沙酒店对岸、鱼尾狮雕塑旁)【课程设置】

我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KYSPP)就读公共政策硕士

(Master in Public Policy),为两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LKYSPP成立于2004年8月4日 ,并且以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的名字命名, 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公共政策学院,坐落于新加坡武吉知马校园,毗邻风景秀美的新加坡植物园,每天上课可乘坐校车或者穿过风景秀丽的植物园去上课。

第一学期主要包括:

定量研究方法

(STATA)
公共政策经济学基础


公共政策基础
一门选修课

这些都是未来在公共服务事业中的必备技能。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以Stata

数据分析技能为基础,对特定的政策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为最终决策的制定提供咨询建议; 

“经济学原理“的相关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则为公共政策领域的经济学视角分析奠定了基础,个人认为这是公共政策领域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

而“公共政策的基础”则相对抽象,研究政策制定的周期(议程设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几大阶段),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政策从形成到推行的过程。

剩下一门选修课程则主要根据同学们各自的兴趣进行选择(处于新加坡闻名世界的水资源治理政策,我选择了“城市水管理

”这门课),学院提供包括教育、性别、城市设计等非常丰富、多元的课程。

这学期由于选修课的原因,我有幸搭乘私人飞机前往印尼参观世界上最大的造纸公司之一April Company,短短一天的行程了解了公司的运作经营、当地水管理、社区中心等诸多内容。

(摄于私人机场)【海外游学+学期交换+讲座】

除了常规课程,之外LKY在第一学期结束时还会组织所有学生到海外进行游学(study trip)。

这两年的地点选在了印度尼西亚的泗水,为期4天,学生在出发之前自发形成5-6人的小组,选定一个base在当地的话题进行研究(我们此行的话题是e-governance)。

在四天的时间内,除了体验当地颇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之外,我们和当地市长、相关政府机构代表、大学老师、初创企业代表等各方声音进行了相关交流与探讨,最终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向同行的老师同学们展示了这几天的收获与所得(reflections)。

除了增进专业知识,更大程度上,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城市、增进了同学之间彼此的感情。

在第二学年开始的时候,会有很多同学申请进行学期交换或者共度双学位,交流的伙伴院校包括哥伦比亚大学、LSE、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巴黎政治大学等等。

学院每周也会举行一次通识课程(LKY course),话题主要有关新加坡(房屋政策、教育政策等等),帮助世界各地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的发展故事。

其他讲座机会也很多,很多知名学者、政要在LKY的平台上进行交流(今年包括金立群先生等人曾到学院进行交流),学生也更加容易参与一些高级别对话(比如年底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奥巴马夫妇相关交流会)。

更难得的是每年最大的Festival of Ideas(FOA)会邀请学生去发言交流,总之,平台很大、资源很多、好好把握。

【勤工俭学方面】

学院会尽最大努力支持、鼓励学生,包括会资助你进行无薪实习(比如联合国实习)等。

如果你选择做RA、TA等,薪酬大概是15SGD/h(不同岗位不同,但福利都不错)。

学院下辖四个研究院所:

新加坡政策研究院(IPS)
亚洲竞争力研究所

(ACI)
亚洲与全球化中心

(CAG)
水政策研究所

(IWP)

每学期都会招募大量RA,提升自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勤工俭学。

【与人相处方面】

新加坡人给我的感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好,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服务业中。

国大的老师总是给予我在学业上的鼓励与指导,和国内老师不同(我本科时遇到的老师大多各有性格,各有特点),国大的老师总是对学生充满绝对的耐心,就像是你的年龄长些的朋友,总是循循善诱,从不催促你快快成长。

新加坡同学给我的感觉是聪明、优秀、上进,我在国大遇到的新加坡同学无一例外具有这样的特质,他们思维敏捷并且对待事物很有自己的看法,和他们交谈很多时候高效又愉快。

【衣食住行方面】

虽然新加坡很多Food court东南亚风味浓重,但好在学校食堂超级良心,中国菜日本菜韩国菜西餐一应俱全。

住宿在College Green,4人两层小别墅,环境超级棒,虽然住宿费比较贵(大概1200+新/月,折合人民币6k出头),不过每个月学校提供的奖学金也足够支付,第一学期推荐住在这里,可以增进同学友情。

【职业发展】

很多同学毕业之后会选择回到之前的雇主单位继续工作,也有同学会选择重新寻找自己的工作激情所在,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继续攻读phd。

选择什么主要在于个人的兴趣。

工作方向多集中于NGO、政府组织、公共事务方面,但也有一些同学选择在私人咨询部门工作。

学院会给学生提供许多职业发展辅导建议,包括校友分享、资源联络,甚至有专门的老师帮忙修改简历的求职信。


(摄于年度师生足球赛)【一些体会】

昨天刚结束学期study trip从印尼泗水回来,今天又马不停蹄地回上海,在飞机上码了这么多字。

一学期下来收获颇丰,我发现自己比在国内学习的时候更有热情、激情,也的确更认真了,虽然偶尔还是临时抱佛脚。

在这里,我切实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许在国内本科,自己的学校是top4,但来到这里,你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语言天赋不过是人家信手拈来的母语,会说三四国、四五国语言的人比比皆是。

由于我们项目的特点,我的很多同学都有正式工作经验(少到两三年,大到十年),其中有一些更是已婚已育,迈入了人生的另一阶段,拥有远比我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工作经验。

切勿以为工作过后的人对学习没有激情,同学中有之前在IMF、WB、McKinsey、NGO、政府教育部门等工作的职业人士,尽管如此,你发现他们在课堂上仍旧非常认真投入,并且乐于分享,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更懂得如何践行“work hard, play hard”。

不要小看每学期只有4门课,但是每门课的assignments都很丰富(繁重),在各式各样的groupwork中你能深刻体会到每个国家文化的不同以及每个同学个性的多元,甚至culture shock。

但总归是收获多于付出,不但从项目中学习,更从队友身上学习;不但学习专业技能,更学习做人的一些道理。

同学之间除了学业,也有很多生活上的交流,这也是我在本科期间并不多体会到的,真实深刻的生活、人生交流,尽管也存在上面提到的所谓culture shock,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正一步一步成为深刻的好友!

中国学生在很多场合的确比较喜欢“抱团”,在各个场合也不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践行“内敛”“谦和”,但其实很多时候,留学是个窗口,作为留学大军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那个人,即便不是如此,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西方世界国家人们对中国、对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在这一方面,中国学生的确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提高。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博主po自己毕业的庆祝照片,然而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批判指点“出国留学不过是镀金”、“不如国内读个好大学“。

我以一个top4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告诉你,出国留学绝对不是键盘侠口中的那样,别的国家我不清楚(我只在别的国家交换过),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感受到、相信着现在比我在国内读书远收获的多。

(摄于印尼泗水study trip合辑)导师背景
NU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公共政策硕士,复旦大学法学学士(国际关系方向)。
以福建省Top0.1%高考成绩录取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本科期间曾获得卢森堡外交部奖学金、王氏奖学金、复旦大学年度公益人、复旦大学年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优秀本科生奖学金等荣誉。
曾任复旦大学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策划迎新晚会、十大歌手、高校音乐节等10余场大型活动;
学术研究:曾任耶鲁大学学术研究助理、上海论坛学生记者;
校外实践:曾任吉姆∙罗杰斯商务翻译,并有贝恩、罗兰贝格、尼尔森等多家顶级咨询公司实习经历。
一周自考雅思7.5、基础法语;
数次代表学校公派交流,曾游学于申根国家,热衷于和世界各地有趣的灵魂交流。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 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全额奖学金offer。推荐阅读:

【留学申请】无工作经验能申请NUS MMP吗?美貌与实力并存的学姐上线解答!5 赞同 · 1 评论文章

【留学申请】从没想过出国到去NTU全奖读博 这位三线城市小女孩经历了什么样的奇遇人生?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留学分享】保研失败后 成功申请NUS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关注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zhuanlan.zhihu.com/c_1051492827791400960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6樓 發表于:2025-5-30 22:24
作者:JamesFreema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092185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Summer Programme @NUS2017

学术什么的,不存在的,上面有这么多学姐学长讲了我就不多说了。但是NUS是真的好吃啊

但是至少把NUS的食堂摸了个透呀:

1.计算机学院COM2边上的食堂,有一家韩国料理,完

全改变了我对韩国人除了吃泡菜就是啃树皮的刻板印象:这一家的铁板秋刀鱼

,牛肉,和党参鸡

基本上是com里最好吃的食物了。烤秋刀鱼的技术了得,鱼皮极脆香,同时肉质鲜嫩如青花鱼。COM2最佳美味。


然后是中餐边上的越南菜(泰国菜?) 这家实惠到爆炸的同时味道也是很棒,一块八能有很大的一盘排骨,两块钱就是一个拳头大的狮子头

其他的窗口并不推荐,西餐窗口的牛排是烤肉一样的薄和老,日式盒饭窗口就是国内外卖水准,中餐窗口没什么好吃的,印度窗口大家自便,我在第一天试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敢去了。

2.Deck (好像也就是人文学院食堂?)

吃的不多,好像就一两次,照例有每个食堂都有的海南鸡油鸡叉烧排骨等,Deck这里的味道不错,果汁的用料很足

3.UTOWN

University Town是一个国立的生活自习区,可能比较接近国内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这里的食堂的装修明显比在学院楼边上的食堂要好上不少,同时好像也是唯一有空调的?(library下的有空调但还是很热)

Utown一楼食堂美食广场,嗯...总的来说非常一般吧,中餐的价格大概普遍在5元左右,味道和价格与国内大排档相比均无优势,韩国铁板料理比COM2的贵且难吃。但是一楼的糖水(甜品)很棒:


Utown2楼:综合起来NUS KR校区最好的食堂(不考虑价格位置)

推荐的有两个,印尼烧烤

和西餐窗口:

二楼有健身房,这家毫无疑问是边上健身房的最佳伴侣啊(便宜的大量蛋白质),非常下饭,推荐steam的那个鸡腿,肉质更嫩一些。边上有一些东南亚小吃窗口可以买,味道凑合,烧卖味道也是不错

西餐窗口也是非常好吃,一份主菜可以选两份小菜,主菜的话推荐一波lemon lime chicken

,酸甜清爽的汁和烤鸡非常之搭。小菜一定要点baked potato

,锡纸裹住土豆烤熟之后切成两半,在中间倒入橄榄油和奶油,非常之香,同时土豆粘乎乎的口感没有那么强烈。

日本料理窗口咸鱼的不行,量少,不管好不好吃,我反正是完全没吃饱...蛋白质量极少,男生慎点。

面的那个窗口是广式的(也就是说是没什么味道的),蛋很棒,可以多加几个。

川菜窗口和一个单点的窗口都维持了该价位国内大排档应该有的水准,可以常点。

4.Central Library下的那个食堂据说有个咖喱汤的鱼片很好吃,我当时点的pasta,味道并无出众的地方。


5.工学院食堂绝对是最便宜的,连饮料都是,没去吃过太多次,因为觉得有些热...

----------------------------------分割线,但这些都不是最好吃的----------------------------------

最好吃的是自助餐啊!

Soc的自助餐简直不能更好吃

我吃过最好吃的扬州炒饭以及抄面,淮扬菜里带着的那种淡淡的清新的甜味非常的好,不像东北,要么就是没有甜味,要么就是加糖的那种甜味丝毫不香。

鱼块分量很足,酸甜的扇贝好吃到难以自拔(我来回拿了四五次吃了十几个我会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7樓 發表于:2025-5-30 22:26

作者:Michael Wa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0272715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学术水平比较高。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欧美名校出身,(哈佛,斯坦福,MIT,剑桥牛津。。), 而且都是诺奖得主或者学界大牛弟子。所以如果在新加坡读了博士,在新加坡找教职几乎不太可能,去香港找倒是有可能。NUS的老师华人居多,来自中国大陆的理工科青年老师也尤其多,我老板就是北大毕业的,在诺奖得主门下做过科研, Nature上发过文章, 所以绝对青年才俊。国大老师的学术水平是非常不错的,不存在国内的那种只会搞关系的老板。

2. 运动种类丰富。因为地处热带,一年四季都是30度左右的温度,所以都是短袖,运动洗澡比较方便。国内常规的运动都有,如 游泳,攀岩。。少见的也有,我在校内就参加过卡波耶拉

(Capoeira)的培训课。校内游泳免费,我基本上每天游泳一小时,毕业时候马甲线完美!

校体育馆的泳池

Utown宿舍的泳池

夜晚的足球场

3.衣食住行方便。 住学校,500-600新币,单人间,Utown和PGP,公共厨房,卫生间,每天都有人打扫。高级的900新币,单人间自带卫生间。

PGP宿舍

国大比南洋理工交通方便太多,大家可以看看地铁图,NUS就在黄线肯特岗,去新加坡最大的商场vivo city

和圣淘沙

景点只要几站路。算的上是城里的大学!优衣库在学校地铁口,几条短袖够穿一年。

吃饭方便,而且中餐比较多。science canteen最便宜,3-5新币就可以吃好吃饱。校内搞烧烤也很方便,直接网上订餐,工具全部可以送到。周末几个好朋友可以搞起!

中餐三杯鸡

校内烧烤

也可以偶尔出去补充营养。榴莲,螃蟹也是我的最爱。

10马币的榴莲自助

香甜的黑胡椒蟹

4. 热裤人字拖的妹子比较多!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校园里到处都是吊带+热裤!此处不放图 

5. 政治稳定,政府高效,离家近

最后分享几个 live 讲座:

新加坡留学,我的读研体验​

www.zhihu.com/lives/967484080355516416

本科毕业全奖出国读 PhD,怎么准备​

www.zhihu.com/lives/1152609279243632640

留学申请中如何写出优秀的PS文书​

www.zhihu.com/lives/1160605305657561088

有留学申请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到我的主页咨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8樓 發表于:2025-6-14 20:29
作者:MontesQ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8983863141324321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不动了,补点编辑。

声明:我只在nus读了summer school,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就读。本人是材料物理专业,夏校期间研究方向是量子信息。该回答纯体验派且毫无逻辑,如果询问留学相关的请移步其他回答更专业的帖子。

多图预警。拍摄设备:HUAWEI X5,Canon EOS R50(RF-S18-45mm F4.5-6.3 IS STM)

——————————————————

住的UTown,没空调房间不隔音,半夜两点半会听到隔壁嗨歌Justin Bieber的《Baby》。

热得得打开窗子睡觉。

出行很方便,校园公交免费乘坐,跟整个国家都是连着的。可以放学后坐着公交绕新加坡转一圈,看看晚霞散心。

下面这张是某次坐反了车从新加坡东南一直坐到最西边看到的晚霞。

以及我最喜欢的大草坪。我喜欢躺在上面打滚。


并且经常在大草坪旁边的星巴克门口自习。

新加坡的晚霞很好看。

早晨起得早的话,朝雾沉沉楚天阔,空气清新,校园内的工作人员会主动问候早安。



一整天心情都好了。

下面是central library ,在这呆了很久所以印象很深。



Central library 一楼的文创店。

行李箱落在浦东机场,衣服都没带,在这边买了两件凑合,每件15新币。

从窗户向外看是遒劲的树木。

甚至能在门口摆的白板上找到同担。(

校园里其他地方。

随处可见的老中小中,英语粤语普通话混杂。莫名的恐怖谷效应。

UTown的一处集中体育馆。

建筑很好看。

一层都是镂空设计,房顶高,雨水打在雨棚上很好听。

——————————————————

编辑补充:看到别的回答有很多关于伙食的。个人对伙食不是很感兴趣,只能说很不错,各国各种特色的都有。

娘惹文化

的菜,额…吃上去一般。像我在苏南地区老家吃到的爷爷奶奶做的菜。

韩餐还是不错的。

有个肉骨茶

,就是一碗带肉的排骨汤,汤无限续。很香,我觉得像我妈煮的排骨汤。

…对不起总是扯到我吃过的家里的饭的味道。我妈做饭很好吃,很少在外面吃到跟我妈手艺相匹敌的食物。(笑)

以及打开水龙头就能喝的水。

饮品推荐一下coconut,真的猴猴喝。我尝了那个椰汁冰沙,虽然是很普通的椰汁的味道,但是那是夏天海滩椰子树聚集的地方…buff叠满了,这辈子没喝过这么好喝的椰子汁。

后面想到别的会继续补充。

————————————————

4.26编辑:

这个国家太小,所以就读和生活体验就一起说了。

新加坡是个可以随地大小躺的地方。

大草坪能躺能打滚不说,几乎所有地方都能席地而坐。

大树底下、过道里可以聚集一堆人坐着,躺着,盖或不盖毯子。


以及和朋友在滨海湾

躺着看灯光秀。



包括在滨海湾顶上看金沙大酒店都是躺着的。(

太爽了好吧!肉眼可见的快乐。

——————————————————

我摊牌了,我就是来玩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9樓 發表于:2025-6-14 20:31
作者:1Derfu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666785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刚从nus

回到家,结束了一学期的交换,专门找这题来写,算是对这段经历的记录。

可以说是用户体验度非常赞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钱很多的学校。。。各方面的设施都能让人深深的感叹一句:高级!比如,utown

的免费露天泳池和健身房,高大上还可以预约座位的自习室





当然,这种深刻的感受更加源于细节之中,我特别担心会不会给这边的住宿环境惯坏了。宿舍在utown的cinnamon college。住宿是包含meal plan的,早晚餐下楼刷卡就行,吃不惯dining hall的食物附近也有很多餐厅。宿舍楼里面有钢琴、电视、自助打印机等各种设施,基本上很多没想到的细节都配备的十分完美,而我确定经过这一学期自理能力反而下降了,再也没有手洗过衣物,不用自己做饭,上下楼坐电梯,出门就是校车,所以不出意外的长胖了【捂脸】。。




关于上课,这里有个特别强大的ivle系统

,老师会把所有的课件,笔记扫描件,作业上传进去,每间教室都可以录像,有的老师每节课都会把课程录像上传到系统,所以学生的缺勤率也特别高,感觉大家都在自己学,但学习环境还是相当nice的,我们的交流包含一个科研项目,到了以后发现原来我们一点都不特殊,nus对本科生科研是非常支持的,只要有教授愿意带你,可以向学院递交申请,就能把一到两学期的科研项目列为一门课程,还带学分。

老师都非常友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选了一门微分方程数值解,教授是个中国人,第一节课前就早早来到找同学聊,大概是知道一下大家的基本情况,我们告诉他是交换生,之后每节课结束后都会找我们问问适不适应啊上课有没有听懂啊之类的,感觉备受关照。还有我的科研导师也是,讲真刚开始有点被研究的内容难到怀疑人生,怕被导师嫌弃什么的,但他每周都会留出两小时专门给我,相当于我的一个presentation,和我一起的同学貌似都没有我去和导师meeting如此频繁的,最后虽然没有做出个什么成果,至少对看的文献内容基本吃透了。

正如其他答案所说,这边拿A真的不容易,不是看你考多少分,而是按照排名拿一个叫bell curve

 的东西砍的,这点你就是在和你的同学竞争,所以到了考前,大家都在拜一位钟型曲线神 (这个学校真是够了。。


校园环境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比如在lounge里自习抬头看到的风景是这样的


新加坡雷雨天气比较多,所以有时拉开窗帘看到的是这样的


路上随手一拍也是很赞(手上是在小印度画的纹身)



老实说当初来nus的目的并不是因为多么向往多么热爱,新加坡也从来不是我的目标,纯粹是想以后简历有内容可写,个人陈述里多一段经历。但这段经历确确实实把我对未来的规划完全改变,这里的接触面更加广阔,很多以前想都没想过,想都不敢想的事物更加让我想去尝试,来到nus或许是我大学做的最不后悔的决定。



以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0樓 發表于:2025-6-14 20:31

April学姐:



目录

一个国土面积不足600平方公里、国民人口500余万的国家,能生产出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争议。不错,我用“生产”来形容这所大学的创立和成绩,是因为它和它的国家一样,走的不是寻常之路。

新加坡是资本主义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才从马来西亚这个坑队友的母国当中独立出来,在商船往来的马六甲海峡北岸的小岛上面对各方势力夹缝求存,因此大家不能理解这个国家为何足称发达?为何它的教育事业如此不能令人忽视?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引出的情况,并非为了渲染新加坡这个岛国的崛起之路,而是为了说明新国立大学的发展和它本国其他产业的发展都大体相似,都是为了整个国家的经营而精心布置的一枚棋。

新国立大学是新加坡政府的一枚棋子,也是一个营销的噱头,它本身有八十分的优秀实力,会被包装到一百二十分的顶尖水平。所以它的影响力靠宣传,而不是完全的实力,这跟大部分英联邦大学的情况一样。

不过这样评价倒不是在贬低新国立和英联邦的大学,被包装过的影响力只要在圈子里公认,在国际上通用,那就不算言过其实。

相比之下,国内的清北可能有一百分的实力,但包装得还不够,在国际上只能打九十分。至于其他的挂名985/211,或是各种自封历史渊远的专业强校,在国内包装过的实力虽然能打八九十分,实际的办学综合能力可能勉强刚及格。

前不久兰州大学和人民大学慷慨凛然的退榜之举,吃瓜之人看得是热血沸腾,大赞一声“有骨气”!好像这样两所学校从此就能在一群被暗讽买榜的国际名校中间清高了起来,当年钦点盖章过的985名校依旧是名校,继续稳坐在如雨后春韭的二本学子心中的神坛上。

这样的心理其实有点滑稽,如果说国际排名榜都很水,那清北复交为什么不退榜?亚洲第一的宝座谁又不想坐坐?石猴都知道弼马温的官衔不如齐天大圣的名头,更何况是那些为了招生生源而挖空心思营销自己形象的高校呢?

学校之间的亲疏关系是一部分原因,更深层的其实是国内现在的高等教育是真的不行,光靠自封只能唬住出不了国门的人,对于另一部分人而言又是不一样的评价标准了。

新国立大学在国际标准上既然能坐到亚洲第一的位置,就决不是只会包装自己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它的成绩和定位更符合国际对于一所大学综合办学能力的要求。

那么在这所亚洲第一的学校留学,我们究竟能体验到什么跟国内名校不一样的地方,下面我跟你分享从自己协助过的学生那儿反馈的真实评价。

01.学习篇

·注重课程实用性大于形式意义

在国内的大学不管顶尖如清北,还是普通如不知名的二本,只要读过四年本科的人都能经历被强制出勤的课程、讲座或是课外活动,这虽然跟国内的政治环境有关,但还是能体现出来高校不能完全独立设置学生培养计划的弊病。

而新国立大学虽然是新加坡最高的学府,但并没有遭遇这样的教育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很功利的,不会有类似于毛概、思修这样的政治大课,更加不会为这样的课程设置超高的学分和考试。

所以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自己上过的课、学过的知识基本都是有直接作用的,课程学习的目标也是培养你将来的工作能力。

当然,这样功利的学习氛围势必也会削弱学校的人文气息,对于想要慢悠悠地感受大学那种浪漫文艺气息的人来说,新国立显然是不适合的。

·课程结课方式多种多样

相比国内大部分专业普遍都以考试或大小论文形式结课,新国立大学的不同学院会制定不同的结课方式。平时的作业跟国内差不多,但答案会更允许和鼓励多样性。

除此之外,NUS也拥有一个非常完备的学习系统Luminus,里面涵盖学习相关的一切事宜,包括通知、录屏、作业、文件、讨论和规划,就是一个不卡的全能教务系统。

总的来说,NUS的学习节奏还是比较紧凑的,但不是需要过分消耗的地步。只要正常规划、合理安排,基本能满足课程要求,属于正常努力就没有压力的状态,不会给你设置一些无用又恶心的课外附加任务。

·任课老师来自于不同国家的顶尖大学

我在开篇说到新国立大学是新加坡政府的一枚棋,一个噱头,那么这个噱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任课教师的国际化程度。举凡是正经的讲课老师,基本都是欧美顶尖大学的PHD,他们的社会经历和教学经历都很丰富,也不必受任何制度的约束。

因此,在新国立大学的课堂上,绝不会有照着PPT念的半桶水老师,更不会有大半堂课都在跟你传授人生经验的中年油腻教授,老师的国际视野和业务能力不是国内大部分教职人员能相提并论的。

·学习环境远远优于国内

学习环境总体很不错,学习空间充足,硬件设施非常齐全,课室、图书馆、电脑室(包括Mac和PC)、自习室等学习场所都能给予学生很好的学习氛围。

像SDE4大楼的户外休憩空间就特别多,屋顶花园和绿色立面几乎是每一座公共建筑的标配,温度也不高,在这样的环境下自习一整个下午的非常多。相比国内到了大型考试自习空间一座难求的紧张程度,这里的学生享有的学习资源还是更为丰富的。

同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新国立大学的留学费用比英美的大学更低,比澳洲的大学性价比更高,尤其适合家境为中产阶级又需要提升学历和海硕背景的群体。

02.生活篇

·吃喝玩乐

学校的食堂有很多个,东南亚特色美食、印度菜、日韩料理、中国菜(川、湘、粤等菜系)等等都有,好吃不贵,一顿大概在5-10新币。

学校的健身房和游泳池,对学生是完全免费的,里面的健身房器材很齐全,人也挺多,NUS的学生还是很喜欢健身的。

娱乐的话平时功课本身就会比较紧,所以你需要单独找假期出去玩。新加坡地方不大,比较适合的户外项目大概就是约同学去星洲小岛上烧烤,或是去鱼尾狮景点周边玩玩,其他的好像也真没啥了。

然后女生的话还可以去各大免税商场shopping,超级划算的国外大牌在折扣季能薅不少羊毛!

·生活环境

新国立的宿舍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Utown的住宿娱乐一体化,宿舍有一个露天的大泳池,楼外是一片视野开阔的大草坪,整个建筑外观又很有设计感,里面的生活配套设施都非常齐全。

但master一般很难申请到学校里面的宿舍,基本都要自己出去租房。NUS学校在山上,位于西岸,往年大部分的留学生都会选择在校外租公寓。关于在新加坡如何租房,大家可以看这一篇很详细的攻略:(传送门)在新加坡留学租房必须要知道的那些事!

除了住宿之外,行走在NUS的校园中,就像是走在热带雨林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现代感很强的工学院楼和古朴的法学院楼都在这样充满生机的雨林之中。

03.机会篇

新国立大学的就业资源、校友资源非常好,拥有浓厚的networking氛围和几乎数不清的各种就业中心组织的就业辅导,比如学校提供的CV修改、面试模拟、专题研讨会,等等。

校外企业的宣讲会,除了新加坡本土各行业头部公司,很多进驻在当地的海外企业也会参加,而且几乎每周都会有各种学术和就业方向的lecture,对于想要留在当地就业的人来说,机会不要太多了。

除此之外,学校也会经常给大家推送优质的实习信息,因此不管是想做科研还是想去企业实习,都能找到大量的资源。而且,学校会给每个学生分配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针对你的情况进行信息整理、提供就业辅导。

在新国立大学读完,只要你不是太懒,但凡跟老师们说你想留在当地工作,他们就会把一堆筛选过的优质岗位打包给你选择,然后在你投简历、面试时又会指导你,在招聘负责人中间为你推荐斡旋。

这点服务内容国内高校的就业老师也会做,但不同的是,国内会为了就业率和升学率把各种歪瓜裂枣匀一匀分给你们,或是天天催你去随便签一个工作完成他的指标任务。

当然这也能理解,新国立大学就业中心的老师是专职从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聘请过来的,本身专业能力就很强,国内的就业老师更像是党政后勤部门的兼职,一个人管几百个学生,能找着工作都谢天谢地了,又怎么会管你的工作质量到底好不好呢?

所以从我了解到的学生评价总结下来,在新国立大学留学最大的收获其实还是学习资源和平台机会。排名水不水且不论,关键这个学校的招牌在升学能被国际顶尖学校圈子认可,在就业时能被行业的头部公司认可,这就是实力最好的证明!

而他们能以更低的费用,听到曾经在欧美名校任职教授的讲课,跟国内与海外名校的学生一起学习,眼见和内心的宽度其实都已经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卷归卷,骂归骂,至少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学历到手了还是很香的!


还在犹豫申请哪个地区的,看这里,总有适合你的那个理想世界!

英新港澳申请全攻略:



香港硕士如何申请:一篇文章给大家彻底讲透生申请港校的条件、要求和方法
英国硕士如何申请:英国硕士留学申请全流程解析(内附1500条名校真实申请案例)
澳门硕士如何申请:内地生如何申请去澳门读研?(澳门硕士申请全攻略)
新加坡硕士如何申请:去新加坡留学的话需要什么条件?超全超细申请攻略

往期offer汇总:

2022Fall香港前三offer汇总

2022Fall香港城市、理工、浸会、岭南、教育大学offer汇总

2022Fall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offer汇总

2022Fall香港语言类专业offer汇总

2022Fall香港文科类专业offer汇总

2022Fall香港商科专业offer汇总(港前三)

2022Fall香港商科专业offer汇总(城市 理工 浸会)

2022Fall香港法学类专业offer汇总(港大 中文 城市 理工)

2022Fall香港土木工程类专业offer汇总(港前五)

2022Fall爱丁堡大学offer汇总(更新至2022.3.5)

2022Fall曼彻斯特大学offer汇总(更新至2022.2.20)

没拿到的,看这里,面试准备起来吧!

申请留学的面试中应注意什么?

【面经】香港大学-对外汉语

【面经】香港大学-房地产

【面经】香港大学-社会工作

【面经】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文学与文化研究

【面经】香港大学-英语语言教育&语言学

【面经】香港大学-统计

【面经】香港大学-教育学硕士(持续更新中)

【面经】香港大学新闻学专业汇总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科技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统汇总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科技专业汇总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管理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商业分析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金融数学&数学教育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会计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国际管理

【面经】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公共政策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应用语言学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文学硕士(持续更新中)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会翻译业汇总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会计专业汇总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Mphil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公共政策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汉语语言学与语言习得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英语和国际学习

【面经】香港中文大学-视觉文化学习&房地产与旅游资产管理

【面经】香港城市大学-环球企业管理

【面经】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金融工程&营运和供应链管理

【面经】香港城市大学-国际会计学

【面经】香港城市大学-专业会计与企业管治

【面经】香港城市大学-组织管理学

【面经】香港城市大学-城市管理

【面经】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

【面经】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贸管理

【面经】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

【面经】香港理工大学-专业会计

【面经】香港理工大学-国际航运与物流&会计与金融分析

【面经】香港理工大学-商业管理(持续更新中)

【面经】香港理工大学-金融学硕士(投资管理)

【面经】香港理工大学-笔译及口译

【面经】香港浸会大学-比较文学硕士

【面经】香港浸会大学-商业管理(持续更新中)

【面经】香港浸会大学会计专业汇总

【面经】香港浸会大学-翻译硕士

【面经】香港浸会大学-信息技术管理

【面经】南洋理工大学-商业分析

【面经】南洋理工大学-市场营销(持续更新中)

【面经】南洋理工大学会计专业汇总

【面经】牛津大学-金融经济学

篇幅限制,更多学生的面试回忆汇总,我把word上传到网盘,大家可以免费下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1樓 發表于:2025-6-14 20:32

谢南大朋友邀请。NUS非主流系AKI怒答,

别的系水不水我不知道,

反正我们系不水。

我们不光不水,我们还不睡。

通宵不是个好的习惯,但是至少算是国大建筑系文化的一部分。

大学五年吃麦当劳的次数和食堂差不多。

抛开水不水的不说,国大确实硬件设施一流。

整个学校的便捷程度,美观程度在全世界也是能数得上的。

做为一个aki狗很遗憾的是很多课余活动来不及参与。

不后悔在nus的五年,但是学aki真是坑死爹了。

话说,我很多的朋友来新加坡旅游,普遍表示最好玩的就是国大...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468141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2樓 發表于:2025-6-14 20:32

拾贝:


只要学校选的好,年年期末像高考!嘿!像高考!

虽然我没高考…但我上大学之后考了8次…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3樓 發表于:2025-6-14 20:32

作者:Dream Mak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592499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加了学校的一个暑期交流项目,去新加坡交流了一个月,还是蛮有感悟的。

如果说电子科大在本科生教育上有什么特色,我觉得国际交流一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校两年间,通过国际办在院校官网及留学QQ群的信息发布,我了解到了许多世界知名大学的本科生交流项目,而作为对外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想要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的大军中的一员,我也有幸参与了两次出国交流活动。这是我的第二次出国交流,这一次我选择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第二次出国交流的目的地,来之前就听说新国大的世界排名非常靠前,是一所综合实力超群的名牌大学,通过为期一个月的交流项目,我对这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校园,住宿、风情等方面对本次难忘的新加坡之行做一更加详细的介绍。

住宿篇

我们所住的地方位于新加坡著名的华人聚集地——牛车水附近,距离学校约二十分钟车程,整栋宿舍楼坐落在环境幽静的珍珠山上,每间宿舍都配有完备的洗浴、制冷、门禁等设施,一楼一侧还配有健身房,总体来讲属于公寓式建筑,宿舍楼旁边是珍珠山公园,绿化度很高,出宿舍后,步行约五分钟就可以找到超市,餐馆和地铁站,生活出行都很方便。另外宿舍楼属男女寝室同楼,且各地留学生与本地学生混住,所以在住宿期间,可以接触到其他不同国家的学生并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出行篇

在新加坡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地铁线和公交线构成了一张立体的交通网,除此之外,还有随叫随到的的士可以乘坐。而对于私家车而言,新加坡的管控力度就严格多了,车辆不光需要缴纳不菲的税费,而且在繁华市区的各入口处还要征收进出城费用,所以说在新加坡,私家车是留给真正有出行需要的人使用的,便捷的公共交通才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校园篇

新国大的校园占地非常大,并且植被覆盖率很高,在进入校园时并没有专门的大门或围栏,但会有路牌告知已进入新国大校园,这点与我所游览的另一所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非常相似。另外,校园内并非是平地,而是类似于丘陵式的一座座小山坡,这样高低起伏的地势在乘坐校园巴士时感受尤为明显,由于巴士司机车速较快,就算是坐在座位上的乘客也需要握紧扶手来维持平衡。不过,校园巴士最方便的一点是,它是全程免费的,无论是否是新国大的学生都可以乘坐,且有多条线路的多辆巴士全天不间断发车,大大节约了在校上课的交通时间。另外,学校的运动场、自习室、健身房、游泳馆等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备,自习室配有多媒体电脑,凭新国大的实验室门禁卡就可以免费进入使用,而且在各楼层都设有热水房,方便接水使用。

在建筑风格上,新国大的设计也十分惊艳,由于新加坡属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为了方便没有带伞的师生出行,学校在进行建设时将所有的教学楼用黄色标识的走廊连接在了一起,所以这里的老师也说,只要沿着黄色走廊步行,你就可以轻易地到达校内任何建筑物而不被雨淋湿,所以说校方在建筑设计中还是非常人性化的,另一个非常惊艳我的点是,与新加坡住宅区规整、统一的风格不同,这里的每个学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形状、颜色等方面都很难找到相似之处,并且很多建筑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在单调统一的工科院校建筑风格中令人耳目一新。

项目篇

由于本次新国大大二年级交流项目属于实习实训,所以在开始报名时便填报了两个工程项目,在新国大交流期间,将按照选择的这两个项目进行分班上课,并进行打分。在两个项目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Uncle Soo的探路者:盲人室内导航项目。项目要求我们在十天内,利用自己专业所学知识,用树莓派和Arduino两款开发板制作一辆可以进行地图录入、路线规划和语音定位导航的避障小车。因为之前已经接触过这两款开发板并在上面完成了一些小项目,所以对于本次项目还是很有信心的,然而,在实际做项目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还记得有一次,因为电子罗盘的指向出现问题,却迟迟没有查找出原因所在,小组成员们一下午都一筹莫展,但在和老师交流之后,通过错误排查,我们最终确定了问题所在。在课程的安排上,老师也是下足了功夫,根据大家的能力水平,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了每日的任务规划,并通过一个个小任务和小练习,将大学前两年中所学习的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嵌入式操作系统等课程知识融入其中,使大家对于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层的掌握。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我们收获了宝贵的项目经历和实训经验,与老师和班内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最后课程结束时大家都纷纷和老师助教合影留念,表达不舍之情。

风情篇

在新加坡的近一个月时间里,除了在新国大的学习生活外,我们也在新加坡这座的城市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牛车水,秀色可餐的克拉码头,奢华壮观的金沙酒店,惊险刺激的环球影城,风景如画的圣淘沙海滩……不光风景美,人也很热情,在这边吃饭购物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华语“谢谢”,过马路的时候所有的车都会放慢车速礼让行人,坐电梯时大家都自动把右侧的位置留出来,给赶时间的人们提供一条“绿色通道”。总而言之,是严格的法治和公民较高的素质造就了这样一个友好谦逊的国家。

后记

为期一个月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实习实训项目,不仅让我体验到了新国大作为世界一流大学严谨的办学作风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也让我对新加坡这个美丽热情的国家增添了更多了解,还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希望这样的好项目能够持续地进行下去,让更多的学弟学妹们感受这座“花园城市”的魅力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4樓 發表于:2025-6-14 20:33

作者:WordSunny留学平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3141842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是17年秋季入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专业,目前毕业在新加坡工作。


先介绍一下个人背景:国内某985大学软件工程本科,在大三前从未考虑过留学,直到在一次学校组织前往苏州的企业参观中,我第一次萌发了出国读研究生这个想法。家里也很支持,然后,我开始准备语言考试、到处搜集学校信息、再到自己DIY文书简历撰写和网上申请。在这长达一年多的准备时间里,我很切地感受到其中的挣扎与辛苦。幸运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我最终以90分的GPA申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专业17年秋季研究生入学资格。

或许,如今的你和当年的我一样,对未来感到有些迷茫。下面就请慢慢地听我的故事,我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留学梦吧。 


为什么要选新加坡?

在有了出国念研究生的目标之后,大三下期到毕业这段时间,我过得都非常充实。因为仓促的想法,我深知留给自己准备的时间并不算多。一开始,我就陷入了迷茫之中。该如何选择国家和学校?如何准备语言考试?如何准备申请材料?这三个疑问,我想对于很多刚刚接触留学的同学来讲,是比较烦愁的问题吧。


说起来也比较现实,在综合考虑教育质量、距离、费用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新加坡最终留在了我的备选清单上。在选择学校方面,新加坡和香港的学校选择相对单一,没有太多的纠结。在国家和学校初步确定之后,我开始去学校官网查找相关专业的招生要求,比如:语言成绩、GPA要求、申请材料等等。

同时,也一定要多留意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真的是自己喜爱的以及真正想要学习的课程。因为,我在搜集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的专业名称是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者课程设置并没有那么实用。比如,我记得当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系统

(IS)专业的课程设置就比较偏向非技术性质,光听专业名字会索性以为和计算机学得内容差不多,但是其实它更加适合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士学习理论知识,编程的东西比较少。


当时自己DIY申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还记得当年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暂停招生,自己只能转战信息系统专业。但是,因为学校比较偏爱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所以遗憾未能拿到南洋理工大学的Offer。

选择好专业以后,语言考试越早准备越好。雅思考试的学习无疑是一个孤独、艰辛且漫长的过程,但这也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的同学都会经历的过程。雅思的备考根据每个人自己实际基础的差异和所要求的目标分数不同,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计算机等工科专业的语言成绩要求会相对于商科、文科专业低一些。我记得当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雅思要求6分,并且没有小分的限制。这对于英语不是太好的同学来讲,是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学习的选择,无非就是报班或者自己学习,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我都建议大家至少能够留出半年的时间来准备考试。因为,新加坡和香港这些地方的学校是没有语言班,在申请材料中必须要有官网给出的最低语言成绩的成绩单。为了避免因为语言的问题抱憾,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尽早考出所需要的分数。

一封好的文书和简历是成功的一半。你可以说自己没有一个好的本科背景、没有高的GPA和语言成绩。但是,如果你可以通过努力写一个优秀的文书和简历。文书一般而言应该包含:申请理由、本科学习情况总结、实习经历、获奖情况和今后学习规划等。对于自己申请学校的同学而言,文书和简历也是最大的一个困难。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先去网上参考一些别人的申请文书,主要是学习书写框架。如果自己身边有亲戚、朋友有对这方面了解,也可以去咨询,寻求帮助。但是,请切记文书直接模仿套用别人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可以参考框架但请不要套用别人的故事。可以从一个某个触动你的点入手,比如:我是如何有出国读书的想法。千万不要认为文书这东西没有人会仔细看,一个好的文书足以打动你的招生官,离你的梦想更近一步。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专业并不算太轻松,我需要在研究生期间完成40个学分的课程(10门课)并且GPA在3.0以上才可以顺利毕业。如果选择完成一个论文或者一个学校的Project,则可以抵一些学分,从而减少课程的学习。

直到如今,我始终不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非常珍惜能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的机会。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很牛的老师,可以自主选课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我在研究深阶段主要学习人工智能方向,选修了包括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的课程。国外的学习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你需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也有作业需要完成。每门课程的成绩不仅仅是由期末考试构成,往往还有同学间的团队Project、平时的assignment和quiz等等组成。

研究生的课程大多数是晚上上课,但这不等于你白天就可以在家睡大觉,而平时的学习任务和压力是比较大的。如果,你想拿到一个好的分数A,往往从学期开学到学期末都是繁忙的。我还记得第一次通宵学习是在去新加坡留学的第二个月,为了在Deadline前完成项目,和队友通宵写代码和改Bug。抬头看到凌晨6点的太阳,我知道留学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在研究生这一年半里(最短需要1年,最长3年),这里的学习和生活都教给了我成长,我也的确实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另外,对于就业问题,在我第三期学期中,我一边找工作一边在新加坡做机器学习算法方面的实习。对于像我们拿Student Pass的学生,每个周是有16个小时合法的兼职时间,所以也建议大家在能够兼顾学业的情况下,最好能够在课余之外,白天去企业实习,这对于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近年来新加坡经济增长速度变缓,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需求量还是很大。研究生顺利毕业后,我和身边同学也都在新加坡找到工作。

写到最后,我想自己普通的留学经历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鉴于篇幅有限,我不能够一一详尽地介绍。如果你也想来新加坡念书、如果你对计算机申请方面还不够了解,你都可以继续向我咨询,很乐意为你解答。感谢WordSunny

平台提供这样一个信息交流的机会,让世界各地留学生都会聚在这里,通过精准的导师匹配系统,能够给学弟学妹们提供最全面的留学资讯、分享最真实的留学经验。


PS:以上内容由WodSunny导师Martin授权分享。

关于任何留学申请问题都可以留言, WordSunny始于2011,专注互联网留学9年,超过3000名海外名校学霸入驻,无论是商科、理工、人文社科还是法学、艺术~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 任何留学方面的问题,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WordSunny留学平台,每天分享美国TOP30、英国G5、澳八大等名校学霸的申请攻略与留学问题剖析~


WordSunny是一个基于共享经济原理运作的留学众包平台,让申请人通过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加专业的申请服务导师,例如梦校的前招生官、学长、学术大牛~


希望WordSunny能伴随大家走过每一个申请季,助大家披荆斩棘,斩获梦校Offer!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5樓 發表于:2025-6-14 20:34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123078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我最开始对国大没什么好感,我是因为在国大会有全额奖学金才放弃了更好的offer来的国大。在国大读了四年本科。

工作了几年之后我又开始读研究生,在国大商学院读。班上的本地同学只有10%,所以90%都来自于其他的国家和学校。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国大的教学质量,因为有了比较。我总结几点吧。

1. 对学术或者说学业的要求是很高的,我有来自于香港和加拿大不错学校的同学,在自己学校都属于成绩超好的,到了国大之后,各种跟不上,落差很大。而且国大的作业多的有名、考试给的成绩也非常严格。虽然这样的环境不轻松,但是对于学东西和口碑来讲,都是很有好处的。至少懂行的人听到你是从国大来的,不会觉得你是水过来的。是一个受尊重的学校。

2. 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很不错的。比如,做presentation的能力、写论文的框架、用reference的能力等等。我本科是读工科的,这些方面都是我们的必修课,那更别提人文学院和商学院的同学了。我在MBA时遇到的其他学校的同学,平时看着都挺人模狗样的,一起做小组作业的时候发现他们对presentation和论文逻辑框架的掌握特别差,而且对reference也不严谨、格式也不会。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格式啊、逻辑框架啊这种东西没有经过培训,而且也没人跟他们强调过学术引用和防抄袭的重要性。这些东西在都是必修课。

3. 我听我的一个外国教授说(的博士),以前国大会给外籍教授很多额外的福利,目的是为了吸引世界顶尖的教授和学者来NUS。但这种福利已经在逐渐减弱,因为NUS本身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强,现在越来越不需要依赖福利吸引好教授了,大家主动的就会愿意来。

4. 我最近到了美国排名更高的学校读研。我发现我的同学连bid课都不会,要花很多时间都搞不明白里面的逻辑。我们在NUS都用这系统,所以对于我来说都很直观。我发现,NUS非常与国际接轨,使用的系统、做事的逻辑、校规的逻辑都与世界名校很一致,culture shock会比较少。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6樓 發表于:2025-6-14 20:34

作为一个但毕业若干年当初经常在UT通宵的学( XUE)霸(ZHA)来说, NUS把你当初国内初中高中及本科欠的帐还回来了。大部分Science 和 Engineering 普遍表示一种受虐状态,Arts的同学相对会轻松一些。想在坡县留学阶段过点清闲日子的,请出门右转去某西部野生动物园。

最后附上当时一个教授的原话:

There are two kinds of famous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One is born with famous, just like Harvard and Cambridge.

The other one is famous for pushing students, just like NUS.



作者:Alber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476006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樓 發表于:2025-6-14 20:34

贾诩:


作为一个本科在国内大学度过的学生,我只能说,新加坡国立满足了我对大学的所有幻想。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樓 發表于:2025-6-14 20:35

作者:冯世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719427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篇】
1.选课和考试
  这里讲到的是NUS的授课类硕士,主要针对大部分理工科生。授课类硕士以修满学分完成学业为主,跟NTU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授课类硕士可以用一年来完成学业,部分学生则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多数专业需要完成10门课,少部分同学都选择每学期完成五门课,75%以上的学生都是这样完成自己的硕士课程的,剩下一部分需要用三个学期完成自己的全部课程,基本每学期选3门左右课程来完成。还有25%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获取硕士学位,一种是完成9门课加一个independent study,此类需要一个essay加一个PPT和一个Presentation;另一种是完成8门课加一个project,此类需要一个paper,加一个PPT和一个精彩的Presentation。NUS的成绩考评主要分为作业(Assignment)、测试(quiz)、考试(Exam)、项目(Project)、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每个课程的成绩评估组成部分是不一样的。大多数课程都有笔试,而且所占分数比例比较大。对于不同的专业,期末笔试所占绩点的比例从40% 到65%都有,而NTU基本上是各占50%。对于可以顺利毕业的平均绩点要求,NTU为CPA高于2.5,而NUS的要求则是CPA高于3.0。

据同学们说,NUS的课程多偏向理论研究,但是与国内不同的的是,这些课程也都会要求做project,大多都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project,对于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着很大的考察效果。

2.DET考试和学英文
  申请NUS授课类硕士者,若英文成绩不达标(

雅思

6.5或者托福85分),则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在抵达新加坡,完成报道程序后,参加本校组织的英文加试Diagnostic English Test,简称“DET”考试,一般如果是在申请时来不及提供英文成绩,但是水平足够的学生,都可以顺利的通过DET考试。

DET考试主要是考英文作文,同学们说类似于托福和

雅思

的作文,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和面试。若不能顺利通过,则需要加读一段时间的英文课程,学校会根据DET考试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分班,老师讲授的一般是学术写作技巧,这主要针对那些英文稍弱的同学,在未来写paper时不至于辞不达意,也为了让大家可以在考试和做作业时不被英文论述题难住,上一篇NTU考试篇讲过,这边理工科的考试主要以论述题为主,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考试难度,考试和做作业需要一定的英文写作水平才可以。

3.专业选择与就业
  无论是长假还是短假,建议童鞋们没有特殊事情的话,就不要回国了,联系校内的教授进实验室做兼职,如果同学们努力去争取,一般都可以找到。在院系内网、布告栏、通过熟识的学长都可以解除到相关的信息。一般授课类硕士一般两个学期既可以完成,最多三个学期,当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学期,适应了新加坡的生活和学期,在第二个学期开始我们就要着手准备找工作的事宜了。一般看教授大方的情况,针对理工科生,一般每周工作10小时-12小时,每小时10新币是有的。

就上一届学生反馈比较好就业的专业为:土木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一般在毕业前的一学期都可以找到月薪2800-3200新币/月起薪的工作。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樓 發表于:2025-6-14 20:36

WordSunny留学:


这个问题不如让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姐来亲自答一下!~~

以下是WordSunny 一站式留学交流平台的导师 杨傲霜学姐的亲身就读体验~


我在 NUS 的第一年主要在学习。对于本科是经济学的我来说,编程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不过数学方面还能接受(本科有学过随机过程

,常微分方程

和实变函数

之类的),老师都非常强而且大多数很负责。

NUS 校园一角——当时有活动


在国外读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不像国内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课,这边都是必修课。而且老师都会放比较多的精力在教学上,不会像国内注重科研多过教学。 NUS 的图书馆自习室也建设的很好,学习起来很舒服。


RMuXZaj-">这里多谈一些关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图书馆: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系统由6个图书馆组成,即中心图书馆(馆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图书)、汉语图书馆(位于中心图书馆)、理科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和洪水森纪念图书馆

(Hon Sui Sen Memorial Library)。全校馆藏图书(含报刊装订本)166万册,期刊16570种,微缩胶卷33532个,显微照相卡片183032张,视听教材7468份。


NUS 图书借阅 时间皆较短。时间将近后会通过邮件告知。同时可通过官网更新(RENEW)续借。借书可用自助借书机(和厦大相似),还书可直接把书丢入 CLB大门门口的还书箱。


新加坡国立大学会有一年一度的Rag and Flag。NUS每个新学年伊始,所有大一新生都要参与的慈善活动。最早追溯到1957年,已经60多年的历史了。


在新加坡的生活其实和国内比起来有些无聊,但是也可以过得很安稳有趣。这边中国人的圈子很小,娱乐方式也比较有限。但是身处热带,可以好好健身,游泳什么的也非常方便,并且要去东南亚各个国家旅游分分钟的事儿。


吃饭和欧美国家比起来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想吃的中国食物在这边大部分能找到,超市也很多国内的食材,很方便。而且如果英语不好的话在这边很多时候都可以用中文交流。


来到新加坡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在这边你能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国际化并且兼容并包。这里有欧美人,印度人,东南亚各个国家的人,什么肤色都有。尽管说着口音不同的英语,但是大家可以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新加坡著名景点——鱼尾狮


接下来说一下专业和就业方面:

关于专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MFE 专业

是一个比较好在新加坡就业的专业。

学的内容比较偏数学和编程,包括随机过程,偏微分方程,固定收益以及衍生品的知识都需要掌握。编程的方面我们有学 MATLAB

, R, C++

。虽然内容的强度和深度比不上美国 TOP10 学校的MFE 专业,但是优势在于学院的职业发展老师非常负责,会推荐很多工作机会。


第一年的下半年我开始投一些工作和实习,最后拿到了三个 offer。权衡之下来到了我现在的工作岗位。主要用蒙特卡洛模拟

和各种股票和债券模型做压力测试以及风险报告。


关于工作:

学习 MFE 的大多数人的理想工作是去做 quant。但是在新加坡这个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首先,做 quant 对编程要求比较高,在 NUS 学了 MFE 的水平可能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自己再多加练习、学习。其次,新加坡这方面的工作机会可能并不如美国,所以很难找到。


但是如果要求没那么高,追求安稳工作的话,新加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边,中、后台的岗位偏多,如果要找风险管理岗位的话会比较容易也更加对口,当然,相应的工资也会低一些。如果自己的英语特别好,也可以找到投资银行或者对冲基金前台或者研究的岗位。


其实学习 MFE 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你会发现金融更多方向,会拥有更多选择。不仅仅是本科时候能接触到的比如咨询公司,投资银行前台这样的工作(当然,如果本科能去这样的地方也是极好的),还有更多对能力要求更高的工作。


在海外的学习工作经验也能让你的眼界更开阔,心境更平和。你会遇到很多困难,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同时你也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包容。

学姐已经是WordSunny 一站式留学交流平台的导师了~对留学申请,选校定位,文书指导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如果你对新加坡留学有兴趣,想了解相关的留学申请信息,可以私信桑尼君,或者直接添加桑尼君的微信号 :wordsunny2008

更有选校福利包和文书进阶指导免费送给大家~



关于留学申请问题可以添加微信 wordsunny008, 每周WordSunny一站式互联网留学平台都会邀请美国常春藤,英国G5、香港、澳洲八大的学霸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干货,还会有文书简历模板等福利不定期发放。

我们的初心是帮助更多的同学申请到 Dream School !~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0樓 發表于:2025-6-14 20:36

楼上一位仁兄的话很赞同,NUS满足了我对大学所有的幻想。随性的说说我的一点想法吧~

首先,来这里读书注定是不轻松的,如果真的想学东西并且得到一个好看的绩点。

其次,师资力量来说,我的老师反正都还挺牛的,上课质量总体也还不错,有的老师可以形容为超级棒,半期考试考差了还主动要求为你补课等(怕你挂掉),当然也有那种自己很吊但是上课平淡的老师,但是至少你可以问他们问题他们都知道啊!老师很公平,想开后门什么是不可能的,有的还强制点名,很严格,但这种氛围也让人比较安定,一心学习就好了;对学术有追求的同学,也能听到世界上各种学术大牛的论文分享,恩,不要钱。

校园硬件设施没的说,什么都是为你上自习学习准备的……

当然了,鄙人不才,最看重吃的,觉得NUS的伙食真心好~跟我那些去欧美的同学比起来,NUS伙食真是物美价廉十万个赞。

在NUS我找回了学生最好的状态,虽然有时候辛苦的像高中,但是那种学习的纯粹真的是在国内大学几年中没有感受到的,老师和职工对学生的平等尊重也让人印象深刻,希望母校越来越好吧。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207405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908 回複數:89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6-14 23:59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