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55 13
(轉載知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NS Paris)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5-5-19 19:46

高等师范学校 (巴黎)(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rue d'Ulm à Paris,又译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有时被简称为ENS Paris,Normale sup' 或ENS Ulm,中文简称巴黎高师)位于巴黎乌尔姆路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它是世界上高等师范学校中最古老的一所。《泰晤士高等教育》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列为欧洲大陆第二位的大学,而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它是法国第一名的大学。


Source: 高等师范学校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5-5-19 19:46

作者:Sans Nom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592970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鞋腰...我就是那个

@Rockie Yang

的基友,可我不是被他腰来的...

我觉得在高师的三年真的是造就人生观的三年,有太多美好的或者纠结的回忆。为了不写得太长肯定不能面面具到,我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1. 高师是个很牛的地方。别看我们排名不是全世界最高的,我们文科生和理科生每年只有各100多人,算个人均实在太可怕。这二逼学校居然没有个英文名,只有个法文名叫Ecole normale superieure,每次在美国被人问你以前在哪上学都特囧地说一段法语...可是!居然有不少美国人知道!跟我们一样强大的非美国学校如ETH大家是叫简称的(也是因为德语太难念!),Moscow State是有英文名的,只有我大高师连个简称都不用,要么用地址叫Ulm,要么用normale,要么就是一大段法语...就这美国人都能知道...

2. 在很牛的地方中,高师是几乎最重视教学的。当我说“很牛的地方”时,我指的是Harvard, Princeton, Stanford, etc. 我后来来美国上学,发现美国的著名教授们大都忙于科研,并不会很认真地上课。即使有些教授比较nice,上课比较认真,但课时太紧张也难于学好。参见

就本科教育而言,北京大学相比哈佛、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怎样? - 知乎用户的回答

中我对美国教育吐的槽...

而在法国,重视教学是有历史的(高等师范学校是干嘛的?)只有最牛最牛的老师可以来讲课,而且讲课都很认真的,我觉得就是因为法国科研压力没有那么大,老师可以花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上。

高师最精华的是TD,也就是习题课。习题课和正课的时间是一样长的,正课上一般是某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来讲他对这个内容骨干框架的理解,习题课就拿来推各种细节。那些在中国和美国放在正课里面的推导,如果不是最骨干框架的内容,在高师都是放在习题课里面的。老师发给你一张纸,上面很长很长的一大堆问题,把他们一点一点做完以后,就等于把书上最经典的例子都自己手算了一遍,感觉特别好玩,可以体会到前人做这些研究的时候有哪些可能的坑,而不仅仅是重复别人的计算。对于比较前沿的课程,则基本是找一篇最近的paper,把里面的文字去掉让你去证明各个式子之间的关系。记得我们第一门quantum的课就推过当代的冷原子paper里面的东西,非常好玩。习题课都是副教授级别的人来讲的,推不动了随时抓过来给你讲,不像在中美都是研究生当助教...

3. 高师的学生都很纯粹,非常非常纯粹... 我觉得法国给我洗脑最严重的一项就是: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件事上不能妥协。我的法国同学都真心地喜欢做物理,而且真的只做自己觉得最好玩的部分。当然也是高师教育资源太丰富,基本全巴黎的老师都愿意收高师学生做PhD,所以不会出现一个方向的学生太多老师应付不过来而只能妥协做别的去的。然后,法国学生都特别爱读书。前段回去见一个法国同学,毕业后在巴黎租了个不到十平米的房子,拉开床就没地方放沙发。我问他收入都拿来干嘛了住这么个小房子,他指了指墙边的三个书架,上面全是书...当时有我们俩男的还有俩妹子,喝着rum聊了一晚上Foucault。哦,后来那个妹子走的时候悄悄跟我说她特别想跟那个男的在一起...跟我说有毛用,我第二天就飞回美国了!你要是跟我表白我就不回了哼!

4. 在高师读完本科和硕士(这个项目是连起来的)以后呢?选择貌似太多了。大部分人留在法国读博士,在这里,你享受的是跟法国国民一样的待遇,有经费一起用,公平竞争,从小接受平等教育,以至于来了美国看到很多项目仅限美国绿卡持有者和公民我都有砸桌子的冲动。我是来美帝读博,申请起来也蛮顺利,唯一的问题是几乎没人一起申请,所以遇到问题都没有可以参考的。我差不多算高师第一批申请美国的中国学生,当时可以参考的经验的确太少,不过现在已经成熟很多了,基本每年高师都会有中国学生申到美国来。哦,高师每年也就十来个中国学生...直接去工作的也不少,如

@Rockie Yang

所说,高师的人实在不把行政手续当回事,当年萨科齐快卸任时为了大选拒绝给学生工作签证,我去问要毕业的师兄有没有受到影响,得到的回答是“政府的政策跟我们没关系”...

嗯,就是这样,不能吹捧得太过分。。。但是...我还是很想念高师的食堂怎么办...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5-5-19 19:47

某匿名用户:


很忙,很困难,很痛苦。这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对物理很有兴趣的普通留学生的故事。

我在2020年从索邦大学考入巴黎高师,目前攻读本科最后一年的学位,物理和数学双专业。其实,只要这一句话,就已经能轻松锁定我的身份了。但我只是想找个树洞,说出心里的故事,获得一些安慰和鼓励。所以,即使你根据表述认出了我,也请把这些当作一个陌生人的故事。当成虚构的也行。

小时候多多少少是看到知乎关于巴黎高师的段子而了解这个学校的,后来被同学怂恿着就去报了名。妈妈听说我要考这个学校,还因为百度百科上“不颁发文凭”的描述而吓到,以为我被骗了。

现在,我终于也有机会听到别人口中那句“师范不错,当老师挺好”了,科教不分家,老师这个身份就挺酷的,感觉会很荣耀。打算回国后被问起就说:“我就读于一个师范学校,物理专业”。也就不用再费脑筋解释半天索邦大学的历史渊源,法国物理的科研水平,最后也只能收到对方一知半解的一句“哦,这样啊。”

只可惜,就读高师以来,还没机会回国,没有被当成师范学生的机会。今年也不知道能不能飞回去。机票真的很贵,还要各种手续,各种政策。


对了,我希望看到这条回答后不会有人来问我申请的经验,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被看上了哪一点,恐怕主要还是靠运气。当时真的抱着玩玩的心态考的,在我心中,索邦和高师的区别并不大。索邦大学的师资力量非常优秀,我也适应了这个学校的一切,高师的录取确实让我猝不及防。这就好像,爸妈暑假带你去一个新学校参观,不知怎么的,下学期开学书包都准备好了,突然就告诉你要转学了,一切都要重新适应。以至于,我直到今天,一年过去了,也没能习惯自己作为高师生这个身份,总觉得现在应该还在索邦读本科最后一年才对。

一方面,是不适应变化;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同。当时有一位同学和我一起考高师,我非常敬佩他的能力,平时在大学我不懂的他都能给我讲解。可是,因为发挥失误,老师没有了解他的实力,却被不知为何被我的表现蛊惑了。即使这个同学一直和我说没关系,他觉得我本来很厉害。一年过去了,我还是会有一种自己占了他的名额的愧疚感。就像上面总有回答说去高师的都是天才牛人,不,我是漏网之鱼,我很愚钝。我觉得自己完全配不上牛人这个标签。

就,这一年,挺糟糕的。上述两点可能只是外因,我内心的焦虑和悲观的状态,让我总觉得自己哪里出问题了。我听说疫情的反反复复,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问题。我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吧,确实有那种一眼望不到头的绝望感:病例日增上万,医院ICU占用率超过100%,回国的机票,更是贵的离谱,还要迎接国内的歧视性眼光。

尤其上半学期,有那么一个时期,我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做什么都没动力,在只能在床上躺尸刷手机,我不确定手机是否造成了我进一步的注意力问题。是的,我曾经严重手机上瘾,很难受,越看越难受,越难受越做不了其他的事。我很想学习,我很爱学习,学习真的是让我快乐的。但是,真的会完全找不回状态,很可怕啊!


我小时候主要的兴趣是物理,我常说物理是我的初恋,最初选择来法国,也是因为一个搞物理的导师的人格魅力,就拍脑袋决定了。至于选择读双专业,是因为到了法国后,学校的物理课比较基础,我听说数学对物理学家很重要,便从零开始顺便学数学。以后同时可以拿两个本科文凭,听起来蛮酷的。差不多,这几年都在出轨数学吧。觉得数学也非常可爱,物理也非常优雅,却哪边都还没找到让我眼前一亮的具体的研究方向,因此,只能继续脚踏两条船。

出于同样的原因,我选择去高师后继续学双专业。事后我才知道,我选到了“全法最顶尖学校里最难的专业”,老师安慰我时是这样说的。“哪怕数学物理基础最好的那批同学,读这个专业也会觉得辛苦。”

是的,显然,我还不够。可以说是脑力不够,可以说是时间不够,可以说是基础不够,可以说是胆量不够,可以说是自律不够,也可以说是状态不够。总之,我成为了困难学生,我很内向,没认识几个新同学,而刚开学两周就重启的封城更让我的学业雪上加霜。原本就很难的内容,一旦落下就开启了滚雪球。总之,上学期的物理低空飘过,数学面临补考。很羞耻,因为在法国只要拿一半的分数就能及格了。

我真的一直是个心态很好的人。我对竞争没有兴趣,我能接纳自己的愚钝。我也没有非要成为xx学家的执念。只是,总觉得自己糟糕的状态对不起我敬仰的知识,对不起身边人的期待,对不起先人的劳动。面对着精彩的劳动成果,我却理解不了他的含义,学了忘,忘了学。数学不再是那个小白兔,物理也时不时的和我闹脾气。压力很大。

差不多…目前就是一个在海外留学的普通学渣吧。暂且不去考虑未来,当下,我过得并不好。


很奇怪,中学时候的一些记忆也在最近集中的涌出来,很难受。梦里,我总会重新处在高中的大教室里,被老师点名,劝我多花时间在语文上,劝我不要再在竞赛上浪费时间了,劝我提高高考成绩,劝我考个好学校。

那些劝说,是真实发生过的,“我只是喜欢知识,我不喜欢成绩和排名。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考去哪里都能发光。适合的学校,才是好学校。”那时候,成绩中游的我,是这样坚定地和老师争辩的。现在,我在梦里,却反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来反驳他们:我已经不是受指挥的高中生了,本科都快毕业了,我过得很好。

因为我过得并不好。

我和心爱的物理产生了摩擦。我搞丢了那份狂妄,我甚至开始害怕挂科,开始害怕不能毕业。真正的我,走丢了。


我也不知道啊,尽管过的很糟,我想自己还是有希望的,我还有能力调整。我能总结出自己的思维误区,就能想办法走出这样的焦虑。

爸爸会提醒我最初选择学物理的动机,和我说大师都是一点点养成的。导师会和我举例,向我说明学业的挫折并不是学术的终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还有那么一些朋友会有求必应,可以随时拜访。

还记得那个把我吸引来法国的导师,在我很焦虑的一天晚上,刚好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很久没听说你的消息了,你过得还好吗,新学校还适应吗,有交到朋友吗?”我不会忘记那一刻。

我觉得自己会重新站起来的,我会爬出负面情绪的深渊的,我会找回学习的节奏的。我还希望有一天,我们会摘下口罩上街,会删除统计疫情数据的app。餐厅照常营业,博物馆重新开放,一切都回归以往的节奏。

就当是脑子之前出差了吧,希望自己能慢慢调整回来,不再依赖手机,然后能找回那个坚定的自己。毕竟,最开始的双专业是我选的,我这样的榆木脑袋要是能成功毕业,这个成就足够我吹一辈子了,要是真的过不了,就重读嘛,法国教育的容错率还是相当高的,不会被退学。

朋友,如果可以,请给我一些鼓励和建议,尤其是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其他的以后看心情更新。

啊对了,因为今年过的太糟了,甚至没有勇气在生日的时候发票圈辞旧迎新。就在这里补一个吧:过去的不完美就让他过去吧,从新的一岁开始,找回自己!

还是把这当成一个匿名树洞吧,如果你认出我了,也不要来告诉我,更不要告诉其他人。谢谢。

4月14日傍晚

--分割线--

一周过去了,更新一下状态。

真的感谢鼓励和干货。之前晒出自己的经历也确实是抱着一种发泄的心态。想要以此为契机找回状态。也给追更的小伙伴体验一下养成系(?)的快乐。

这几天心情真的好了超级多!大概是闷在心里的压力说出来后反而轻松了很多,学习效率也增加了。

评论都看过了,但我不知道怎么回复,一条条回过去就违背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初衷了。反正我随便写写吧。

之前提到的那个我觉得很优秀的同学今年考研申请到了一样很优秀的学校。可能就只是缘分吧,我刚好和高师有缘分,就过来了。

我确实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学术上其实还好,自己本来不是聪慧的类型,没有学术成就的欲求就没有失望。只是小时候社交能力真的非常非常低,所以真的没少在学校挨骂受排挤。小时候就确实会觉得自己“天生劣等人,给人添麻烦,不配活着”的那种。(父母对我非常好!但那时候太小,不知道可以告诉父母,也不知道这样想是不对的。)

现实中要诉说自己的困扰其实很困难,人和人的想法各不相同,有时候对方会难以共情。然后现在的(中国学生)社交氛围下,大佬卖弱,真的弱者失去话语权。所以要找到人倾诉且不被认为是自谦。很困难。

最近高师交到了那么两三个新的法国朋友(不知为啥都是妹子,可能是学校里妹子少所以容易相互吸引吧),学术上都很厉害,尤其学习习惯很值得我学习。这样感觉就好很多了。疫情影响下人际关系真的受很大影响,以前一起食堂吃吃饭就可以认识一个小圈子,现在基本只能一个个认识。

这周是假期,因为假期回来就要面临三科的数学补考,所以…尽力而为吧。数学好难啊T^T明天上午约了同学辅导我。

但是手机上瘾还是比较严重,早上起床迷迷糊糊会玩手机费掉一个上午(毫无收获的那种),昨天认认真真学习了5小时,今天也差不多。和过去都专注能力肯定不能比,希望接下来每天的完全专注时间能只增不减。

重在过程,重在过程。挂科不要紧,努力本身也是个有趣的过程。

希望一周后我的专注时间能达到每天8小时。

4月21日晚。

--分割线--

现实是,我平均下来大概每天能认真学习4小时。状态还是会波动。手机还是会上瘾。没有进步,还是暂且把每天5小时的学习时间稳住吧。

下周有3个补考,两个期末考。还有一个和老师的meeting。会非常忙。

其中的一门补考复习的差不多了,剩下两门还没开始看,算上双休还剩4天。瑟瑟发抖。

后天终于能去见心理医生了,本来约在上周五的,被医生咕咕到了这周(他突然要去开会)。从没看过心理医生,比较担心踩雷,略焦虑。(小时候学校的心理老师水平太拉跨了导致我对心理医生的信任很低)大概打算重新开始高功能孤独症的确诊之路。这个话题就和高师无关了。

疫情方面,机票还没开始买,虽然是打算回国的。学期结束后还有一个月的必修实习,估计要飞也得七月中旬了。爷爷微信问我打疫苗的事情,只能回复说法国先从年龄大的开始,还没轮到我。

4月28日晚。

--分割线--

没啥要补充的,只不过是心理医生踩雷了。有点气。下次果断换人!

4月30日。

--分割线--

这周…考完了。emmm喜忧参半吧,不过努力过了。补考给不给过要看缘分了。老师也尽力帮我了,但实力确实有差距。很累。

不记得哪一天了,忘写日期

--分割线--

新学期开始两周了。

暑假回国了6周,虽然其中4周都在隔离,但和父母的相处也让我找回了初心。嗯,我父母是鼓励大师,他们不在意我的成绩,只希望我快乐。所以,我也想通了,我还是以自己快乐为目标吧!

原本打算出发回法前一天顺路去一个医院确诊孤独症的(国内能确诊的地方很少),但刚好重病,就只能安心养病,否则飞机都上不了。又一次约了法国的心理医生,这次约了私人医生,一次要几百欧,可以专业看承认孤独症相关,希望能解决孤独症确诊这个心结,并且能给我的焦虑情况做个评估。缺点就是,约到了10月底。总之就是又贵又难约。

其实之前纠结过要不要休学一年调整状态,顺带自学补补去年落下的课。和系主任,各科老师,实习导师沟通过。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就读物理系研一。

开学的时候数学复分析的补考就直接放弃了。因为没有准备好。这样的话,终究双专业只能拿物理单科文凭了。算了,算了。我也不是读数学的料。

这学期几乎所有的课都在线下上课,从疫情角度来说有风险,但从心理来说,治愈了我很多。下课了也可以听到同学的欢声笑语,感觉好多了。

和个人生涯导师商量之下定下了这学期的选课,目标从尽可能学的更多变成了先培养信心。放弃了广相这样我认为自己可能会学的比较吃力的课。完全按照我是否有把握学会来选课。

这样看来,以后很可能会做量子物理的方向,也就是我的导师自己的领域。他告诉我他这个领域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物理硬课。因此,问题不大。不过考虑到自己并不喜欢量子信息量子计算这种太过于技术性的,总之走过去再说吧。感觉这个方向的好处就是可实验可理论,可应用可抽象。给我更多的选择空间。

概率、对称、相变这三门偏数学的课对我来说相比于去年轻松了很多。看到有的零基础的物理同学很努力的试图理解,而我能轻松跟上进度,想想觉得虽然我没达到数学系本科毕业的要求,但还是学会了不少东西的呢。

对了,这学期给自己的三个目标,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不在床上使用手机。

2.不旷课。就算听不懂也要出场。

3.每周运动三次。

总体来说属于要做到并不是很困难的内容。但一旦做到对我也会有很大帮助。这学期,一课都不能落下!希望能完成蜕变。成为一个合格的物理学生。

9月14日

--分割线--

这不知不觉是开学第六周了。

第五周末尾的时候情绪问题又反复了,还生了一次重病。很痛苦。又翘课了四次。

在那之前都还行。

就有时候会突然觉得压力好大。然后也会特别害怕像去年那样滑坡。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哪儿都做得不好,然后陷入自责深渊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就是在床上空虚躺一上午。

稳住啊!稳住啊!今年有很多朋友都有和他们保持联系。自己感觉这一波再慢慢补回来,只要把落下的课补上就行。

加油。大不了留级!

10月5日

--分割--

下周有几门半学期的课要结课考试了。但我落下了很多课(因为各种身心原因)。这个双休日加油补吧。

前几天去预诊断了孤独症。不出意料地符合相关特质。面对医生意见,我非常的平静。至少他告诉我我没有多虑。

然后也约了下一次的更进一步,更准确的量表。

总之。终于找到懂行的医生了。感动。

感觉状态好了很多。焦虑大幅度减少。

加油。

10月22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5-5-19 19:47

作者:Aos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33353452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高师的古典系(Département des Sciences de l'Antiquité)读了一个学期,随便写一点。理科的答案已经有一些了,我正好补一下古典系的拼图。

关于在古典系学习的体验

高师古典系开设的课程有几十门,学生一年也就收几十个normalien+mastérien。课程可选的很多,以古典语言举例都分别有initiation (n1n2n3), thème (n1n2n3)和 version (n1n2n3)可以选。但因为不同方向的人混在一起上课(古典系里的历史,文学,考古,语言学,哲学等),很难兼顾所有人的需求,我个人感觉因为翻译演讲,戏剧,诗歌较多,所以和我的预期不一样:一次和某个法国同学在食堂讨论,她说“高师的version grecque更像是法语课而不是希腊语课“,花很多时间把古代文本翻译成优雅的法语,而不是训练提高阅读和翻译的效率。这一点对我一个偏研究历史的外国人比较不友好,选课之前的期望是可以像阅读现代语言一样快速阅读古代文本,但是上课的时候会扣字眼把一些我能理解的法语单词替换成听不懂的法语单词(当然法语不好是我自己的问题,只是我觉得在语言培训方面高师的古典系更针对偏文学而不是偏历史的学生)。还有的遗憾就是古典系历史课很少,大部分都是诗歌和文学。所以我在高师只选了一节我导师的研讨会和四节语言课,但同样的,高师的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可以自由地去任何一个大学或机构听课,行政上尽可能会给学生提供便利。所以只要和系主任+导师说一声,联系好其他地方的老师就可以去别的地方听课:我有四节课就是在一大和EPHE上的。

而且高师古典系的资源非常丰富,能感受到高师是在享受整个巴黎甚至法国的资源:每周都会收到古典系秘书的邮件说有新invité或者研讨会;每个月也都会有新的考古机会和在研究所的实习。我还没有体验过,之后再来补充。社团也很有意思,每个系偏好的活动都不一样,古典系会定期组织syssition。高师交换的合约也很多:学文的normalien可以交换去哈耶普斯教书还是挺拉风的;mastérien只能在欧洲范围内,古典系和意大利的交流项目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英国。至于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是很清楚,我没有申请过,但是学校会优先考虑高年级和没交换过的申请。

在高师想valider一门课真的不是很难,正常学习都可以过。但还是建议不要偏科,高师是没有compensation的,如果一门课没过只能重修,我这一个学期修了45学分就是为了确保自己不会不过。而且多上课没坏处,不管是额外旁听还是validé的课,和系主任说一下最后都会写在成绩单的附录上。高师古典系所有我接触过的教职员工都非常友好,讲课的话有很逗的老师,也有讲课无聊的老师(但是我觉得无聊完全只是因为我听不懂),所有老师备课都很认真。

不过话说回来,valider压力不大并不等于压力不大,看到其他学长学姐的回答,再结合自己一个学期的经历,貌似每个在高师待过的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抑郁:我觉得要想充分利用高师给的资源并过的开心,至少性格开朗和学术能力强要占一项。学校的人文关怀已经很到位了,学术资源和学习氛围都无可挑剔,不过我还是感觉很累很自闭,虽然不能怪高师,但是本身有焦虑症的人真的很容易因为高师的环境加重焦虑。这种精神状态很难描述,大概就是见了太多比自己更聪明更努力还更擅长社交的全能同学,导致只要一休息大脑空下来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又蠢又懒,于是强迫自己继续去工作,所以整个人一直很疲惫(想顺便问下过来人是怎么克服这种情绪的。)

其他关于高师的碎碎念

高师的图书馆是真的很喜欢!位置很多,还有专门给自闭症患者准备的单人座位,而且借书可以同时借二十本三个月,而且没人申请借阅这本书的话可以继续续借两次一共九个月。唯一的缺点是不同阅览室之间的门开关声音太大,每次进出影响别人都会产生罪恶感。所以如果是一个小时以内的休息我一般会去图书馆地下两个很大的机房,平时都没有人(而且还有白板可以给我乱涂乱画:D

院子也很大,不管什么时间点总能看到人在聊天或是自习。在院子里发呆晒太阳很舒服,下雨天的话同学们会很挺拔地站在拱门里的石凳上躲雨(至于为什么不进屋因为法国人抽烟。。),就像神像嵌在神龛里一样特别好玩。

高师非常小,但是Ulm里面应有尽有。食堂,宿舍,剧院,健身房,各个社团的秘密基地.......各个系还会经常组织茶话会。有个朋友还告诉我物理系哪里定期有免费的饮料和东西吃,昨天还被某个社牛朋友拉去混入了29 Ulm的冷餐会(他自己都不是那个系的,要是被捉到我只能装傻。

骗吃骗喝经历+1

奇奇怪怪的人

欧洲的卷娃:法国小学生参观高师剧院(左),以及去年看到的英国小学生参观剑桥古典系博物馆(右)

所以感觉高师很像剑桥一个比较大的学院。我觉得擅长社交+正常去学校的人一个学期就能把自己系里所有人都认识了。即使是我这种两个条件都不满足(社恐+生病半个学期)的人在高师一个学期认识的人已经比本科三年认识的人多了。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点是,在高师大家见面介绍自己几乎都是约定俗成地从自己学什么/研究什么开始说起,对我这种社恐来说比较友好,从自己熟悉的东西讲起会让我自然些。以致于即使是一面之交在食堂再见面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记不起名字也不是很尴尬,因为都记的是对方在做什么研究,端个餐盘继续上次的话题聊。

一届文科差不多就这么多人,如果社牛的话很快就全认识了吧

说到食堂,高师的食堂真的很不错,打餐效率比crous快多了,虽然我的某些朋友为了crous的一欧餐抛弃了高师食堂,但个人认为除了周二,高师食堂都比crous好吃(来自肉食动物的怨念

因为这学期一直在生病所以很多社团活动和学术活动都没来得及体验,先写这么多。

最后放张拍入学照那天我拍的校长表情包(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5-5-19 19:48

作者:张小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1075492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看到好多数学系学弟学妹的答案,已经比较全面了。我做哲学,在人文学科的角度看,高师也有不少独到的地方。

法国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20世纪的法国哲学大家几乎都是高师出身:萨特、福柯、德里达...这些人的遗产至今仍支持着大部分法国学者的研究。可惜的是,以“大师”为标杆的人文传统,很容易随着大师的逝去而衰落。高师哲学系至仍然津津乐道着“上世纪60年代的哲学辉煌”(我刚到巴黎的时候吓坏了,呃,那么辛苦考进来,这边气数已尽了么)。同时,因为公众乃至学生太容易被大师们的独特性吸引,法国哲学传统——大概除了古典学——没有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在英语世界的哲学系,尚有“基础课”的概念。老师可能水平不一,但学生听完课基本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并逐步衔接到最前沿的研究。法国不同,一门“近代哲学史”,换一个老师就是一门新课。高师本校的哲学系很小,也并不求全,于是老师们根据心情开一些导论课,高阶课程就讲自己的研究课题。

所以,跟提供完整本硕教育的数学与自然科学不同,高师人文社科类学生,绝大多数要去四大和一大读学位。回到高师校内,大家基本上是在院子里跟性情相投的老师和同学聊聊天,哲学系的给物理系的讲讲本质主义,并被物理系的科普或嘲笑一番,历史系的帮所有人八一八。

高师有一个优势,是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生不太会注意到的——高师的学生,基本可以跨学校、跨专业的使用巴黎所有的学术资源。我进入高师时参加的人文类SI考试,第一年就在数学系注册了L3(本科做法国哲学太久了,透透气)。数学系很乐意,哲学系也非常鼓励。学了半年,有两门课太难考,于是又到七大去听课。基本上,你说自己是高师学生,并能证明自己有一定基础(或者兴趣),学生处的老师就帮你办理注册了。

这也为大师们陨落之后的人文学科提供了新的支撑。就哲学专业而言,巴黎的学术资源,已经基本覆盖了全世界主要的学术资源。这里每年会有大量英美世界的学者访学。Institut Jean-Nicod研究所的讲座日程,和美剧的更新速度差不多,每周都有的看。另外,除了“学生身份”这个万能入场券,高师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些平台。依照数学系的模式,哲学系也和不少兄弟院校直接合作。喜欢科技哲学、逻辑学的学生,可以直接在高师注册LoPhiss文凭,并从高师、一大和七大选择课程。几年前,又跟EHESS合办了当代哲学硕士项目。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5-5-19 19:48

作者:腾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322500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不是那儿出来的,但曾和四个那儿出来的猛人共事过两年。除了学术基础极其扎实,这四个人都还极具个性。我这里戏说一下,希望折射出与这帮人做同学的感受。

大老板吉若母在来到我们公司之前已经是业界小有名气的主。在大学做教授做厌了,跑到城堡基金三年独立开发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交易策略,然后跳到了骑士资本自立门户。吉若母是个典型的法国学者,数学功底深厚,神马模型问题到他那里都好像很显然地就找到了答案。此人四十多岁一头卷发,带着卡地亚的金边儿眼镜和银质袖扣,身家上亿却酷爱皱皱的亚麻西装和衬衣。他平日里和蔼得像大学里你最喜欢的老师,但一旦遇到IT出问题就满脸通红暴跳如雷。出去喝酒他从来都是香槟,圣诞晚宴却会喝龙舌兰喝到在桌子上跳舞。

老二卡尔是个波兰的高帅富。从小在巴黎维克多雨果区长大,习惯的行为举止有教养到几乎做作。这个猛人是当年他们班的头名,之后去攀登天体物理的学术高峰,轻松读完了博士后觉得还是赚钱好就去了城堡基金,瞬间成为明星数量研究员,吉洛母离开时被挖走,在骑士资本期间展现了无以伦比的推导能力,神马复杂的方程仍给他都是半小时的事儿。

老三是克里斯托弗,他是个天才及人物,可以从极其匪夷所思的角度设计一个实验把一些本来不可能测量的数据准确地测出来。 但他脑子太快但是嘴却很慢,慢到经常有信息堵塞、思维跳跃的情况。和他讨论问题经常会出现讲完第二步直接跳到第十步的情况,发现你莫名其妙之后他又会很耐心地回第三步重新讲,然后直接又到第十五步去。。。

老四记拉姆是我的小老板,他是个典型的法国精英,思维敏捷说话语速极快,数学知识和程序设计能力都超强。我很少遇到在这两个方面都全面压倒我的人,他绝对算一个。除此之外他还很拼,早七晚十很正常。

圈外的人觉得这群人非常傲,记拉姆说:“我们当年参加法国的高考进入了这所学术最好的学校,一群人三年在一起学习生活,老师不停地给我们说我们是最顶尖的人,你说我们能不傲么?”

走进他们的圈子我才发现,其实他们只是一群缺乏社会经验的,有点可爱的数理天才而已。

--
最后安利一个我的live
理工生如何进投行交易部门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5-5-19 19:49

我有一个本科学法语和西班牙的好朋友,几天前刚从剑桥以一等(最高)荣誉学位毕业,简单地说,她在剑桥也是最NB的一群人中之一。

去年她去了ENS做year abroad 每次回来都会跟我说,她真心感觉ENS的入学门槛要甩剑桥一大截。那边的每个人都是真心NB - 注意这不是一个来自学渣的观点!她一个学法语的人,在ENS同时还修了拉丁语,古希腊语,经常跟一些理科研究生一起玩,表示给他们的知识面跪。导师神马的是法国各种高端人士就不提,因为跟各国顶尖大学的标配差不多。在巴黎城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她就读期间基本上每天跑各种博物馆歌剧院大小活动,而且无论参加什么都一定有人也感兴趣。

也碰到过ENS在读的一些法国人(个人经历,没有代表性)。感觉对待学术的态度十分严肃,但是也不是100%的学霸气质,很有意思,很严谨,完全不像印象中的法国人。一数学研究生帅哥一讲起他的研究领域就开始滔滔不绝,半懂不懂十分自愧不如。

不好意思有点离题。但大致意思就是,这是一所十分NB的,大概能甩其他法国大学(至少在某些专业上)好几条街的,让我在剑桥的学霸也十分膜拜的学校。[至于我个人,因为数学系,对ENS的仰视之情早已无法言表在此略过。。]



作者:安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273925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5-5-19 19:50

作者:夏铭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1071769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事就到此为止吧,这一年来对高师课程和官僚主义的不满就在这一次爆发了一下。我也不想再继续争什么了。孩子们该来巴黎的还是得来。

------------------------------------------------------------------------

我是来传播负能量的,在数学系遇到了奇葩 Viterbo,一个做辛几何的开泛函分析课,今天刚刚跟他吵了一架,下面是我给数学系所有人发的邮件。希望被更多人看到高师系主任是个什么样的奇葩。

为了让更多人不选择高师,我还是加一份翻译吧。

Bonjour,
Je vous envoie cet email parce que je suis en colère.
Vous pouvez simplement l'ignorer si vous trouvez M.Viterbo sympa et
gentil.

我给你们发这份邮件因为我现在很生气,要是你觉得viterbo人很好你就不用看了。

Je viens de rentrer du bureau de M.Viterbo. Je vous raconterai ce qui s'est passé.

我刚从他办公室回来,我要给你们讲讲发生了什么

D'abord, je suis un élève chinois en M1. J'étudie l'EDP et suis
sûrement familier avec les trucs d'analyse fonctionnelle. Mais pour le
crédit, je suis le cours de M.Viterbo ce semestre.

首先我是来自中国的M1学生,研究PDE熟悉泛函分析,但为了学分还是上了viterbo的泛函分析课。

J'ai reçu 20 points dans l'examen partiel qui n'est pas corrigé par M.Viterbo et
4,25 point dans l'examan final qui est corrigé par M.Viterbo lui même.
En voyant la note, je pensais qu'il s'est trompé, et je croyais encore
qu'il est un prof sympa et gentil, comme presque tous les français que
je connais.

不是viterbo该卷纸的期中我得了满分20分,但期末只有4.25分,看到成绩我觉得他弄错了,这时候我还是觉得viterbo是个好人,像我认识的所有法国人一样。

Nous avons discuté beaucoup cet après-midi. En sommes, il m'a posé trois points pour expliquer ma note.

我们讲了很多,他提出来下面几条理由
1. J'ai mal écrit. J'avoue qu'il a raison. Je fais mal non seulement à écrire et aussi à la grammaire. Mais
après tirer ma copie, on a trouvé que ça ne gêne pas. Il peut lire tout.

我字烂,这点我承认,而且我犯了很多语法错误,但拿出卷纸后,我们发现viterbo能读懂所有句子。
2. Il ne comprend pas ma logique. Voici deux exemples. J'ai écrit ci-desous,
En utilisant le thm. d'Ascoli-Arzela, on conclut......
他不懂我的逻辑,这里是2个例子,我写道

根据Ascoli-Arzela我们有。。。
D'abord il a dit qu'il savait pas ce thm. Ensuite il a corrigé à 'c'est
pas le thm. d'A-A. Je lui ai dit 'Vous osez le vérifier sur wikipedia?'
Il a corrigé encore, il faut utiliser le thm. de Montel, mais pas thm
de A-A.

首先他说他不知道AA,然后他又更正这里不是AA,我问他,你敢不敢上维基查查,他又改正到,这是Montel定理,不是AA
C'est assez drôle pour un analyste de dire ça, non?

一个分析学家说出这种话是不是很搞笑
Aussi, j'ai ecrit
Par définition on a le spectre d'opérateur borné contient le spectre de sa restriction à un sous-espace fermé.

我还写过,根据定义。。。。。。

Il a dit que c'est pas par définition, la def est la phase que le spectre est quoi, mais c'est seulement une conséquence assez claire de la définition.

他说这不是根据定义,定义是说一个东西是什么的,这是根据定义做一个简单的推到得出来的。
En chinois, dans ce cas-là, je vais dire 呵呵,智障。

呵呵,你TMD智障吧
3. 'J'ai terminé à lire votre copie et comptais faire un orale pour vous.'

我不想改卷了,想之后给你个口试。
D'abord, si je lui ai pas cherché, vous croyez qu'il veux m'envoyer un email pour un orale avant que je rentre en Chine?

要是我不找他,你觉得他会在我回国前发邮件给我说我不想改卷了,你来口试吧么
Je lui ai répondu:'Je suis pas assez intelligent pour apprendre le calcul à un enfant.'

我答复,我没有教婴儿微积分的本领。
Voilà, M.Viterbo est le premier français qui change mon impression de
la france et des français. Je peux rien faire pour cela comme un
étranger, mais je vais raconter tout aux meilleurs élèves chinois, et
les empêcher de venir en France, à l'ENS.

Viterbo是第一个改变了我对法国和法国人印象的人,作为外国人无能为力,我只能把我的故事讲给最好的中国学生,让他们不要来法国,不要来高师

cordialement,
Mingchen Xia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5-5-19 19:50

只考过,没考上。我在Classe Prépa上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说,你们考进高师数学系就是世界上离菲尔兹最近的一批人了,然后我果断被虐了。不过考过他们六小时的Math1(Math1主要考代数,还有主要考分析的四小时的Math2以及五小时的Phys)也是种人生经历,我们那年考的是围绕le théorème de structure des groupes abéliens de torsion de type fini(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展开的,出来以后碰到大神,他居然跟我说好简单啊,比去年的简单多了,我们之前一年考的是combinatoire additive(théorème de Freiman-Ruzsa)。最后结果是全法有两个人满分了,但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可以拿到超过一半的分,还有一堆接近零蛋的人,这还是简单的年份,难的时候第二名可能就只有13/20了。有些自信心爆棚以为自己可以做数学但智商堪忧的年轻人(比如我),接受了这种敲打后就知难而退了,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负责。。




作者:Benjamin Zho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803420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5-5-19 19:52

体验就是回国,

别人问你:“你是到哪留学啊?”

你:“法国,巴黎。”

ta:“不错嘛,哪个学校?”

你:“巴黎高师。”

ta:“啊?!全称什么?”

你:“。”

ta:“怎么出国还读个大专(or技校)?还是师范类的。还不如在国内读。”

你:“你说的很对。”(内心:我也是日了狗)

可耻的匿了,也是日了狗,不止一次了。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594134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5-5-19 19:53

Rockie Yang:


我不是ENS校友,但我一个基友是。据他说,ENS在法国可以说是真正牛逼哄哄的一个单位,有他们学校出面,学生的一切签证事务都能迅速办下来。

要知道法国办签证和办居留的公务员都觉得自己很牛逼哄哄,许多在法留学生手续好久办不下来,苦不堪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5-5-19 19:54

某匿名用户:


这个话题下似乎是没有任何的计算机学院的回答,算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为后人做个铺垫。

在欧洲,每次听见别人讨论藤校或者牛剑,最多的相关词应该是:名校,荣耀,学霸。

但是在法国,每次和别人讨论高师,最多的相关词应该是:挂科,退学,压抑。

在这一年在巴黎高师学习cs的过程中,我从未如此感觉到自己距离挂科是如此之近,距离及格和毕业是如此之远。整个一年用“溺水感”来形容是最为贴切的。对于之前的数竞党,985的top10,自恃还是有点小聪明的本人,这一年算是极大的自信冲击。而这种极为恐怖的冲击,除了客观上法国教育的精英化和极度僵化以外,还有深处在一个将近七千万人口中每年选拔最多100个的环境中带来的压抑和痛苦。无论去欧洲哪里结交那些来自牛剑和藤校的校友时,每次问我你最信任的科研最强的学校,本人的答案从来没变过:巴黎高师。

不能一概而论的说高师的课就一定难,只是基于本人的经历和法国同学的讨论,高师的课是真的又难分数又低。亲眼看见过一门课20个人考试最高分8分平均分6分的情况(满分20及格线10),也亲身经历过两次补考都充分准备都没考过,补考丝毫不降难度的境况(题外话,法国补考满分只有10分)。这似乎比直接描述课程强度有多强更具有劝退的效果。当然客观来说也有可能是本人太垃圾(也见过均分13的华人大佬去牛津读博了)。

这一年的感受我觉得是我目前短暂的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感觉更甚于中国高三。以至于但凡有人问起我都会劝退:优先去藤校牛剑或者csranking上那些排名高的学校,去巴黎综合理工也很好(本人在X的一年很舒服),千万避开巴黎高师。这似乎自相矛盾,你为什么会劝退去一个你认为科研能力最强的学校。但实际上个中道理只有自己在这些名校都体验一回才明白。希望未来来高师读cs的学生可以三思,用一句比较粗鲁的话来总结: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5-5-19 20:34

Sorbonnard:


被部分中国留学生神化后的一所法国学校,注意是科研性质的学校,不是大学。

而且,这些中国留学生不算作该校的正式“高师人”,当然也就基本没有所谓“中国高师人”。

想了解高师的可以参考下关于童哲的事件。

作者:Sorbonnard

链接:

如何评价李硕曝光童哲学历一事?童哲学历是否有硬伤?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只简单介绍相关法国学制。

巴黎高师,作为一个研究机构,并不颁发学位,其学位均由与之合作的公立大学颁发。特别要指出,根据法国教育法,只有“大学”才能颁发国家学位,“大学”拥有颁发“国家学位”的法定垄断地位。

但巴黎高师,并不独立颁发任何国家学位,也就不存在“巴黎高师本科”,“巴黎高师硕士”这种文凭,有一种校颁文凭Diplôme de l'ENS,但也仅此而已。

高师人Normalien,指与法国政府签了合同,拿工资的“学生-公务员”,同时在其他大学注册。“学生-公务员”,法国人与外国人均可,外国人必须为欧盟成员国公民。其他各类外国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非工资,奖学金或由法国发,或由外国政府和机构发,不被看作“高师人”。

(有些人说:在法国“高师人”比学位重要?“高师人”是挺重要,但没学位的“高师人”基本等于废人,换句话说属于raté,défaillant)

法国本科共三年,第三年会颁发license学位。

法国硕士分两年,第一年颁发国家文凭“旧制硕士”文凭Maîtrise,也被称作M1。

第二年颁发国家文凭“硕士”学位Master,也被称作M2。

只获得M1而未获得M2,多数情况下因为M2申请受挫,或因M1成绩很不理想未被所申报的M2专业录取;或未通过所申报M2专业的筛选,落选之后也没有同时申报多个M2专业做后备,等等诸多情况。

M1是过去的硕士学位,而M2是LMD改革之后的新硕士学位。新硕士学位出现后,旧硕士学位依然以国家文凭的形式出现,由部分大学颁发,作为一种介于法国本科学位与硕士学位之间的过渡性国家文凭。

法国旧制Maîtrise文凭,尽管由于法国教育法的变更,已经不在是硕士学位。但对内,依然是国家文凭;对外,在不同国家教育体系中,存在不同的“对等”认证(equivalency)。例如在一些德语国家,法国M1有直接申博微弱可能性。在一些英语国家,被认证为“该国本科水平”或是申该国硕士课程之必须文凭,少数允许直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5-5-19 20:35

我来稍微强答一番,毕竟当年蹭住过高师宿舍。

我认识去高师学数学的人有点多,大概是因为我喜欢和做纯数的人打交道,而去高师学数学的人一般算是做纯数的人里比较纯粹的。

高师地方很小,楼也不漂亮,只有个带水池的中庭还不错。氛围确实很好,路过中庭的时候总有学生在那里讨论问题。周围环境也不错,走不远就是卢森堡公园和先贤祠,再远一点就是塞纳河。虽然某些地方治安不好,但总体来说和美国大都市(比如纽约)的脏乱不是一个概念。大概就是有一种文气笼罩的感觉,和其他大都市里的大学不是一个氛围。每天逛完回到借住的高师宿舍,喝着四欧一大瓶的cidre-rose,真是非常羡慕在这里学数学的人。

啊其实这个答案只是借来感谢一下当年热情招待的xdx,xsq,qzc诸位朋友。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9256/answer/1077547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55 回複數:13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5-19 20:35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