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5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33 44
(轉載知乎)在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5-5-18 20:14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5-5-18 20:15

作者:theleiden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847296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

2023/03/27 小范围更新

在莱顿周边留学然后定居已经十余年,感觉在莱顿的时光真的非常宝贵;这座城市的素养和内涵独一无二,莱顿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发展前景拔萃超群。

个人简介:本硕四年在莱顿大学,是我专业+学院唯一的中国留学生。留荷工作至今。



学术:本硕都在莱顿社科学院,期间接触到的都是学科开头人这样的大牛。很多教授讲师非常令人仰慕,有涵养并且很惜才。我所在的专业课程设置也不紧不松很合理。莱顿给我的感受是,教授和讲师会引领你建立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研究课题,把兴趣和专业能力结合在一起,让整个过程变得有趣而丰富。
历史及声誉:莱顿大学1575年建立,得利于1574年勇敢无畏的莱顿市民成功抵抗西班牙入侵。历来莱顿大学都是精英聚集地,校友包括政界商界王室等等顶尖翘楚。想来教育质量和声誉也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学习氛围:大三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泡图书馆,硕士一年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啃文献。图书馆的学习氛围真的很棒。有时候看书看累了想玩手机,周围看一圈都是认真读文献写论文的学霸,于是常常自愧不如;受气氛的积极影响也会更加努力学习。图书馆之外,餐厅和教学楼公共区域也都有很多相伴学习的学生。
教职工:可能和荷兰这个国家文化有关系,我和学校的老师和职工都像朋友一样,一点也没有那种师生之间经常出现的冷漠生疏的关系。他们非常真诚,赞美我的进步,也会真诚(并好不保留地)批评我有时会有的焦躁或者倦怠。
工作机遇:其实我读的专业非常理论化,对口工作的话基本上找不到(对长期个人发展可能很有用)。不过就读莱顿期间我结识了很多各行业的精英,学校的话也提供Career Services和一对一的Mentor Network,对于以后工作前景有打算的同学们可以考虑咨询学校。(我本人的话也在Career Services讲座,可以私信我具体时间)
生活:莱顿大学在莱顿和海牙都有校区,两个城市我都住过很长时间。海牙是荷兰政治中心,城市非常大,唐人街有很多华人/亚洲超市,对于刚来荷兰的中国留学生应该算是最治愈思乡之情的地方。莱顿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小城,周三周末有开放集市,东西物美价廉;市中心都是老建筑,走到哪里都是风景。莱顿和海牙到其他城市也很方便。

Leidse Hout

Herengracht Leiden

Herengracht Leiden

Molenwerf Leiden

Steenschuur Leiden

Oude UB Leiden


Oude Rijn


Aalmarkt


Hartebrugkerk


双彩虹 


Nieuwe Rijn


Hortus Botanicus


Steenschuur (Kitty)


Greek Restaurant Delphi (Kitty)

彩蛋:2015年3月-2017年9月 管理莱顿微博,和大家互动得非常愉快。谢谢大家喜欢莱顿大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5-5-18 20:17
作者:Z Potential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201925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厦大-莱顿校际交换生讲述这一段交换见闻

确定前往莱顿就读的同学可以添加莱顿学联的微信:ACSSNL-LEIDEN;添加时烦请备注新生群,它将根据大家的入学年份把大家拉入群中,方便大家的交流。

新生指引手册自取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1MmNYUX3RP_iyv1v-UInA

密码:0Or1


坐标:海牙

1.初入莱顿大学群

莱顿大学的华人微信群真的是我见过最nice的群体了。里面大部分是来莱顿读硕士的,其中大部分是法学相关,的确法学是莱顿非常强势的学科,尤其国际法,毕竟依托海牙国际法庭的资源优势。 群里大家互相帮助,有新生手册,还可以出旧物,很帮忙。

2.Housing交换生由于时间较短和身处国内都会通过学校的office帮忙找房子,借助的是DUWO中介,房间类型有单人间双人间各种,房价也各异,范围大概400-700欧元。我的是两房一厅的结构。月租515欧,在海牙一个火车站旁,交通和设施非常便利,房间风格大多类似极简现代主义。我有个丹麦室友,是个大一新生,学国际研究,pub里的social king,相处融洽。


卧室


厨房



阳台

3.天气
现在是夏季末,天气不稳定。一般白天短袖,晚上需要穿件薄外套。冬季风很大,最好是穿戴帽子防风的大衣,这边没有人用雨伞。
后面的天气再更新。

4.荷兰语
荷兰语是荷兰的官方用语,但是英语普及率很高,基本都会说英语,所以交流没有障碍。本科专业比较限制,大部分荷兰语授课,但是硕士专业大部分英语授课。荷兰多样性很强,各国各肤色都有,不过包容度很高,我觉得这一点比美国还好。我的新生周

伙伴Kajar,一位早期印度移民,说荷兰学校中肤色并没有带来身份的差异,大家都很融洽。俄罗斯的姐姐也因为国内的限制太重而移民于此。

5.活动
关于活动的话我主要讲最近参加的新生周(简称HOP或OWL,HOP是莱顿大学在海牙的新生周,OWL是莱顿大学在莱顿的新生周,可以自己选择),费用70欧,OWL为80欧,包含五天的活动和饮食,但喝酒要自付。
第一天 开幕式-见面会
参加新生周的同学们会被分到十人一组,有两个guide。第一天吃饭见面,参加quiz。食物都是各种意面!斜管面,通心粉..
荷兰人会喝酒是出了名的,因此小组内活动也就有各种围绕酒的比赛。

第二二三四天 各种活动 如海滩;游览城市;参访博物馆;讲座;BBQ


5.学习
欧洲学分

都很多,国内大学一门两分的课这边可能是五分。一门五分的课,上课时间7次左右,再加7次workgroup,类似小组活动,其他有高大100h+的阅读时间,眼睛要看瞎。每门课有两次考试,不过考试具体看老师,期末考完会有补考机会。

已然快开学一个月了,我也要期中考试了,真的好快。

莱顿的教室和教学楼分布在各个地方。下图为各个地方的教学楼。



不太一样的是,我大多数在11-13点上课,也就是午饭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对我来说很尴尬,不能吃午饭,一是没时间做便当,即使做便当味道也太大,荷兰人也就带个面包三明治将就一下。


我的教室基本都在一栋剧院里,第一次上课找了一个小时。剧院设施都不错,很宽敞,可是没有桌子,用电脑记笔记比较累。下图是我的一门管理与绩效的课的老师,具有荷兰男士的一切特点,身高高和帅气。助教女也是很美啊。


由于是全英授课,年轻的老师语速还好,老的教授可能太熟悉了,语速飞起。我的一门财政学老师的课,语速惊人,我一般看看ppt自学。 


6.考试
由于一门课一般是七周,所以第八周就开始考试了。我选的两门课都是以笔试的方式检测,每门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教授没有划重点!没有划重点!
作为习惯了国内考试划重点的学渣,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非常不习惯。可能因为知道自己渣所以第六周就开始看书复习了。
大概就是把ppt、练习和课本对照看,再跟根据自己感觉整理重点强背下来。我是文科,可能理工科不一样。
考试的时候有一二十个没来考,不过没关系一月份会有一次补考机会和挂科的人一起考,更容易拿高分,而且补考和第一次考的成绩是一样有效的,没有区别!补考为了让他们能过,一般会简单些,也更容易拿高分。 那还不如大家一起补考!
考完两门我就瘫倒在家,死宅了三天,今天出门晒太阳。




12.21 结束最后一门考试,和教授愉快的握手道别。

12.22 舍友临行前送了圣诞礼物并一大早起来准备材料教我做pancake,感动得想哭。


12.30 收拾了几天宿舍准备离开荷兰了,这半年是我最无忧的半年,算是我逃离人生的时光,而我又要回去面对残酷人生。


(摄于冰岛)


朋友啊/至此/将告别
望你们安好


2017年 
再见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5-5-18 20:17

作者:省会城市做题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577887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了一下,大部分都是文科的同学在回答,作为在莱顿存在感比较低的CS学子也来答一记,希望可以给后人做做参考。

本人是2017 Spring入学的莱顿大学Computer Science硕士学生。先说说这边的选课,课程计划是一共120个学分,其中有第一学年有60个学分是coursework,也就是相当于10门课。选课非常自由,没有必修课,10门课全凭自己的兴趣选,并且你可以把这10门课随意分配何时完成(在2年,4个学期内随意分配)。本人一开始选的课是:神经网络、多媒体信息检索、文本分析与信息检索、贝叶斯网络、数据挖掘Seminar。如果按照我这样选课,基本就是按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向在培养。在上课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machine learning的概念贯穿始终,并且各个课程有很大不同,但同时也融会贯通。学的东西很前沿也比较热门,比如神经网络作业要用到的TensorFlow等等都是机器学习方向职位经常用到的。又比如文本分析里面所用到的NLP知识,也是目前数据科学方面非常炙手可热的东西。而贝叶斯网络就更不用说了,搞AI、大数据必然离不开各种贝叶斯。剩下60个学分放在第二学年,也就是research年,其中有18个学分属于独立project,另外42个学分属于毕业project,分别对应一个report和正式的论文,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将他们合二为一。在这一年中,你会选择自己的导师,可以是两个部分各一个,也可以是一个导师。通常,每周有一次masterclass,也就是开会汇报交流你目前的research进度(本人曾去旁听过一次)。目前行课已经接近尾声,个人感觉是,课不多,但是需要你下来花费很多时间,作业和project都是比较有难度的,发给我本科学校的博士玩家看都觉得难。目前的课程不需要买教材,用的都是pdf,且全部是美帝学校的教材。师资上不用担心,欧洲想进高校并且评教授,其难度远远高于英美,所以你看到大多数老师都是副教授、助理教授。比如神经网络这门课的老师,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其实只是一名助理教授,但他又同时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CTO。其他各科老师,也都有各自深厚的背景,经常有上课的老师就是荷兰国家科学院的科学家,甚至还见过大众北美研发部的科学家来给我们上量子计算。另外有一点好的是,这边上课基本都是教授亲自上阵,不像其他国家是助教来上课。至于教学模式则不需要特别介绍,西方世界的大学都一个样,喜欢presentation,喜欢group project。

有的人关心生源层次,我可以介绍一下。首先CS专业中国人不多,大多数是荷兰人和欧盟人,目前包括我在内有3个成电的和一个华师大的,说起来也是全985阵容了。但是CS的交换生就很多了,目前看来基本都是来自北理工的。而隔壁DataScience专业的中国人就无比多,很多是转专业的,学历层次上从二本玩家到211都有。总体来说,荷兰U类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生源总体处于一个比较中庸的水平,大部分人来自中低端985或211,以及部分二本,很少有来自清北的超级精英,我也从没见过三本专科的玩家。相对的,英语系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澳洲等等,跨度则非常大,有让人望尘莫及的TOP精英,也有来自三本专科的休闲玩家。究其原因,欧洲国家特别是荷兰留学比较小众,申请程序较英语系国家更陌生。三本专科的学生大多没有这么多精力去研究,该类学生大多数签约中介,而主流中介基本都运作的是美英澳。同时,高端玩家比如清北复交浙的精英,则基本前往了美利坚,毕竟论各方面的资源和前景,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王,精英玩家来欧洲,我认为是一种浪费。而正是夹在中间,学术背景不是太好,但是也不是太烂的中端玩家,则会经过一番精打细算(去美帝去不了好学校,去英联邦又怕毕业后被鄙视,所以就去欧洲高排名大学),选择到欧洲留学,这部分学生也是DIY比例最高的。

再说说荷兰的生活,当地是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很发达,但是价格昂贵。汽车的话,留学生群体中很罕见。小型车、紧凑型车这样的级别有时候比国内的价格还贵,高端车比如D级车或者全尺寸SUV就比国内便宜很多了。总之就是越往上越便宜,大众polo或者本田思域等等类似级别的,经常要10万甚至十几万,而往上走,宝马528大概折合35万RMB,而到了揽胜这个级别,基本就折合50万RMB就能买到。另外就是油费和停车费都比国内贵,道路也窄。这边考驾照很麻烦,需要荷兰语,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并且没有2000欧元一般认为不可能考下来。房租,莱顿这边比较贵,一般400-500欧元一个月,我住的就是500欧,不大,但是有自己的阳台。吃东西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出去吃很贵,自己做很便宜,比国内还便宜。刚来的一个月,因为懒,基本顿顿吃牛排,又便宜又方便。至于价格,例如爱尔兰牛肉,AH超市够买,8.99欧元一公斤。面包,那种切片面包,一大坨也只要0.59欧元。水果蔬菜也不贵,一把香蕉经常只要1欧元,500克的那种紫色的大李子(忘名字了),也就1.39欧元。基本的全脂牛奶是0.79欧元一升,有时候打折1欧元2升。如果你经常逛超市,还会发现各种1.39欧元=30包面巾纸、0.17欧元=一罐可乐之类便宜到令人发指的东西。

再来说说就业,据前往招聘会的同学说,即使在莱顿这样的文理为主的大学,计算机的就业依然非常强劲,招聘岗位基本只有计算机类和生物类(因为莱顿这里本身就有一个生物科技产业园)。同时招聘计算机职位的公司都非常国际化,换句话说就是不会特别看重荷兰语。同时荷兰的留学生就业政策和永居政策比较友好,毕业后有一年的search year签证(类似于美帝的OPT),找到工作后,可以办理KM工签而不用H1B一样靠抽签。同时,待满5年可以获得荷兰永久居留权(也就是荷兰绿卡),比较好的是,读master的这两年以及search year的这一年也计算在内,如果找到工作再干个两三年,凑够5年就够了。

——————————————分割线—————————————————

特别说一下与主流国家美帝的比较,以计算机为例,Master的教学质量方面,我认为欧洲的水平绝对高于美帝。首先对比一下课程,美帝很多学校的master还在上诸如计算机网络编程、操作系统等等国内本科级别的课程。而欧洲学校例如莱顿,默认你已经具有完善的计算机基础,默认你编程已经是大神,所以不会教你基础的东西。一上来就是各种高深的算法思想和实现。甚至,很多美帝学校的master毕业居然不需要论文!和本科一样做个project就行(一般来说美帝master可选8门课+论文、9门课+project、10门课+综合考试,一共这三种毕业模式,而欧洲以莱顿为例,则是10门课没得跑,一大一小两个论文也没得跑)。究其原因,美帝的master和phd是平行结构,说白了master就是个职业强化的学位,而欧洲和中国的master则更像是phd预科班(欧洲phd申请者会被强制要求有master学位,而美帝基本都是本科毕业直接phd)。

但是,我还是要建议,学CS、EE等学科的玩家,请还是去美帝。虽然近年来美帝IT方面的就业机会有收紧的趋势,但是依然是最有希望找到工作的专业。欧洲说实话,薪水太可怜,就业机会太少,文化融入也太难(主要是语言)。总体上来说,美帝在这方面工作机会和薪水都是要大大高于欧洲的。拿实习来说,美帝动辄4000-6000刀的月薪,而欧洲(例如荷兰)只有可怜的300-500欧,还受到严格的签证限制(你的program里面如果没有实习学分,那你是很难有资格实习的)。这样说来,欧洲唯一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抽h1b,但是美帝有OPT这一法宝,如果是打算工作一段时间回国,3年的OPT太合适不过,并且一旦找到工作,到手5万-7万刀的年薪是很容易cover掉之前的学费成本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5-5-18 20:20
作者:奇逸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329953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是一番有喜有忧,过起了自己的小生活的体验。

两年的研究生,换来了一份被莱顿填满的照片流ˊ_>ˋ

放图的原则是尽量不露脸,若不幸露脸,尽量保证照片里的人你我都不认识TA~

-----活动篇-----

2014.08 新生周开幕式 Hooglandsekerk, Leiden

(由于我所在的组只有我一个中国人,等于在开学前被迫练了一周口语,但好处是结识了首批也是关系最好的一批国际小伙伴,以及听课时没有被浓重的荷兰口音打蒙,反而无比神清气爽)

2014.09 开学典礼 Pieterskerk, Leiden

(全程荷兰语,好在有同传)

2015.05 莱顿科学学院中国学生会游船活动 Canal View, Leiden

(学院为笼络中国学生也是拼了,一向以抠门著称的荷兰人不仅搬出了大筐的Heineken,还搬出了巨额的奖学金。具体奖学金政策科学学院官网可查,或者不妨咨询微博 @荷兰莱顿大学

LeidenUniversity 以及 @莱顿大学科学学院) 

2015.08 新生周 Bike Sale, Universitair Sportscentrum, Leiden

(初到荷兰时在2014新生周作为新生参与其中,受益颇多,于是第二年报名media crew,扛着相机出门捕捉更多不分种族超越国界的笑脸)

2015.09 科学学院开学典礼暨学院成立200周年庆典仪式 Gorlaeus Labotaries, Leiden

(学校建立440周年,恰逢科学学院成立200周年。图为开学典礼后的庆祝party)

2016.09 毕业留念 Academiegebouw, Leiden

(霍格沃茨有有求必应屋,我大莱顿有汗流浃背屋!能够以校友的身份在这里签下自己的名字,很荣幸。)


-----环境篇-----

2014.10 汉学院图书馆 Arsenaalstraat 1, Leiden

(第一次来借书,听到周围国际友人们或熟练或蹩脚的中文对话,仿佛回到了宇宙中心五道口 )

2014.11 上学路上 Waasenaarsweg, Leiden

(初来乍到时在一个昏暗的二手自行车店豪掷120欧,结果那车出毛病的频率远远超过了姨妈造访的频率,导致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人品,还要啥自行车!于是修车的日子里只好走着去学院,举头望云彩低头捡树叶的同时,顺便呼吸产自荷兰最淳朴的马粪味……)

2015.06 周六集市 Botermarkt, Leiden

(这只等主人的大狗在集市上连续几周的出现,在市中心声名大噪,一举成为明星宠物!虽然它很乖,但我真的不想吃那个篮子里的菠菜谢谢ˊ_>ˋ)

2015.11 运河的夜 Kort Rapenburg, Leiden

(在人文学院上完语言课回来已近九点半,昏黄的灯光、缓缓流淌的运河、细碎而密集的雨丝,皆在这个深秋的夜晚悄然装点着宁静古朴的莱顿大学城。)

2016.02 城中堡垒 De Burcht

, Leiden

(住在市中心的一大好处是享受周末时光。除了在集市上购买新鲜的瓜果蔬菜和美味的炸鱼,还可以漫无目的地闲逛至散落在城中的古迹。图为莱顿最中心的堡垒。乍暖还寒,天虽阴沉,却拦不住自草地中探出头来的小花,等待春天的降临。)

2016.09 莱顿解放日前夕 De Valk, Leiden

(答辩顺利结束,第二天便搬到了海牙。离开了莱顿,生活中的学术、文艺气息双双锐减。毕业典礼当天回到莱顿,望见五月花广场上为庆祝莱顿解放日而搭建起的年度摩天轮,不由得在恍惚中意识到,两年光景,的的确确是已经飞快地流逝了罢。)


改日酌情增加生活篇和节庆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5-5-18 20:21

作者:Nosurgarpl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8984673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

本人已于2020年2月正式从莱顿转学,目前在阿自由(另外一所荷兰大学)读历史本。

转学是有很多原因的,莱顿没有任何不好,我爱这座城市我爱这所大学!

之前存过一篇回答在草稿,后面可能是没保存下来吧没有了。后来一直没有心思去重写,最近准备考试也确实很忙,先占个座,后面会更新后续的~


以下原答案

——————————————————————-

看到师兄师姐们的回答 都是挺久之前的回答了 他们说的其实也特别详细了 当初我申请的时候 也是参考了很多前辈的经验 在这里感谢一下大家 ✊ 写这篇文章呢 其实也是 想给最近想申请莱顿大学的朋友们 讲下现在的莱顿 现在的状况 以及我本人的感受和想法 (此文章轉自我本人的微博!!!)


不定时更新的日常—聊聊莱顿/莱顿大学


今天又把wb重新载了下来,然后看到了好几个小可爱给我的私信,都是咨询学校的。


在这里首先给大家说声抱歉,最近真的挺忙的。就连wx也没怎么上


算了下日子,荷兰这边的春季入学也差不多该开始了。在这里(趁我还有时间)想给大家分享下我在莱顿这两个多月的一些感想。


懒得发zh了,也没想着如何给学校做宣传(又没有稿费),我相信,能翻到这里的你们,也都是对莱顿或者说对荷兰留学感兴趣的小可爱。


下面我会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今天的推文。(由于我也是个荷兰留学群里的新人,在这里只要还是想和大家介绍下我的母校—莱顿大学)以下的内容会很多,但是也会很走心。想看的可以慢慢看~


回答前先介绍下我本人的背景,初高中在加拿大读的,不需要雅思,目前在荷兰莱顿大学读考古专业,是个大一新生。


首先,第一个问题。

莱顿大学好申吗(本科/研究生)


这个问题其实也比较主观了,我也不是留学中介也没办法说给你们个准确的答案。就连留学中介也不能保证你们肯定申得上。我感觉看成绩和运气,之所以这么说呢。


第一,拿本科说吧(我对研究生不了解)申请的时候是需要在校的成绩单、文书(motivation letter/ personal statement)已经简历(resume)。成绩吧,一般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卦,但是文书呢,是一把双刃剑。写得好加分,写得不好减分(敲黑板,在这里提醒申请的朋友们,切记一定要好好的检查自己的文书。时间充裕的话,最好让朋友/老师过几遍。)有朋友成绩很好,但是文书写得太烂被拒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二吧,看运气。是这样的,按照朋友申请欧洲大学(英国)的经验分享,offer一般来说都是先到先得。也就是说,有可能后提交申请的,会遇到offer发完了被拒的情况。(当然我本人其实也不建议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过早提交申请。因为这样很浪费时间,我当初就是资料不全,审核材料的人员效率也慢,offer下得很晚)


然后再说一下我当时申请的感受吧。(题外话了)我高中的时候,算不上学霸,但是成绩也不差。(average 91)然后文博类专业,或者考古本身就冷门,分数不会被要求很高。我想说的是,在我收到了大部分Dream school的offer,荷兰的却还没下来。(莱顿真的是最后才下的,11月底提交的申请,中间补交过好几次资料,一直到5月底才收的offer)我当时也做好了被拒的准备(天知道一开始我以为莱顿的offer肯定是第一第二下的),中间没收到offer前,也真的是不太好受


所以说好申也好申,不好申也不好申(好绕lol)


第二个问题,offer多久能下。


也是说我的调查。


大部分人4-6周就会收到(拒信/offer),当然也有人像我那么晚的。当时我5月低下的conditional,6月我再补交成绩就换成了unconditional了。但是后面7-8月份,我依然能听到群里的小伙伴说自己的还是conditional。所以,不幸中的万幸吧。


这里和不了解这两offer区别的朋友,科普下。前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有条件的录取,通俗来说你的offer,随时有可能被撤回。它是要reach一定要求才能被正式录取。而后者就是,无条件正式录取。


第三个问题,莱顿的课程怎么样,水不水。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荷兰应该就没有水的大学。莱顿作为荷兰的老牌名校(了解校史的你,应该听说过,莱顿今年444年建校吧)在这所荷兰都没成立,就在的学校,备受皇室青睐。而荷兰本地人,也时常以它为荣。(不吹啦言归正传)


拿我们考古来说,包括现在人类学本科在读的朋友。看不完的readings,接二连三的assignment,考完这科下科又来的exam。(你会感到很充实)本科的话,program(我了解到的)都是教授教课,而教授本人的教学水平、实力都是通明公开的。你能在学校官网找到这些信息。每节课考完试,学生也会为任课教授,TA等打分。以帮助下一届学生排课的发展。


还有,要是觉得课程太简单,你不仅可以和自己的study adviser聊加个minor或者说申请学校的honour college。(就类似精英班的这种性质,学得更多,更难,学费不变,毕业时带着荣誉学位 )


然后这里的学制,本科才三年。本来就已经把四年要学的压缩成三年,再加上我们大三有一整个学期(考古本科是这样的)是空的,随便你internship/exchange。学的也多,不可能存在说划水。而且莱顿重文,文科不就是读读背背这种形式的嘛。


第四个问题,


莱顿的专业怎么样?


写到这里有点儿写不下去了,详细的可以去官网查查。但是我知道莱顿虽然重文,理科也不差。我朋友学的生命科学,数学,在荷兰也赫赫有名。又,莱顿的理工科其实是被文博学院的光芒给淹没了,爱因斯坦曾经也在我们学校任教过呢。


第五个问题,


莱顿这个城市怎么样?安全吗?


首先呢,先说荷兰吧,我也去过别的欧洲国家玩也在北美呆过几年。我认为,荷兰是个很包容的国家。莱顿更是不用说了。尽管这边,亚裔的比例来说相对比较小,(其实算是保守数字了,校群里也就几百号中国人,日韩东南亚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本人包括我朋友,都没有听说过有任何的被歧视,区别对待。当然你要是鸡蛋里挑骨头,我无话可说 。


安全方便呢,就是晚上/凌晨压马路,也不会有多少人。啥都不用担心,需要担心的是路上飞驰的自行车(笑)抢劫案件,没听说过。超市买东西吧,也没有看到有设那个警报器(?就是那个你要是没给钱出门,会响的那个东东)虽然最近也有遇到过,结账时,被超市收银人员询问,能否看下书包(可能是有人偷东西?)不过我倒也无所谓,也没啥不能看的,他们态度也超好。


在路上遇到本地居民,大家哪怕不认识也会打招呼。


总结一句话,“我喜欢古镇 我喜欢小地方 我不爱霓虹灯 不爱满大街的斑马线 我要人情味儿就像糖炒栗子一样 ”


第六个问题,


莱顿/留学荷兰消费水平高吗?


看你怎么消费。自己做饭的话,像我这种啥都会买来吃的,一个月生活费300上下。出去吃当然不划算,按照我每周13-20欧的伙食费。出去吃一顿就没了。最贵的是房租,莱顿是大学城,住学校宿舍(很抢手,要提前申,而且只能住一年)share studio是400上下,single studio是650-700。(荷兰这边有针对single studio的房补,今天就不扯那么远了)


剩下的就是交通费,这边交通的话相比较别的收费确实贵一点。但是你要是办理了套餐(OV就是公交卡),平时偶尔出去玩玩也不会花掉很多钱。在莱顿的话,人手一辆单车。低碳环保又经济。


尽管荷兰的天气不好,老下雨。但是没关系,大家都是淋雨一直骑,披上冲锋衣 久了就习惯了。


第七个问题,


留学生/中国留学生多吗?


我上面也提到了,亚裔比例真的低。中国学生更是。主要都集中在理工,法学


根据可怕调查统计,莱顿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来都研。本科生很少。大部分本科生也都是在国内读了一年本科出来的。


但是留学生还是很多的,像我说的。莱顿是个大学城,本地人不多。大多都是学生,他们有的来自荷兰外省,有的来自欧盟,北美的也有。但是大家聚集在一起,都用英文交流啦。而且欧盟学生的英文也不差哦 可能写作不太好哈哈哈


第八个问题,


留学圈子怎么样?


莱顿是个很好的小城,而莱顿大学的另外一个校区海牙呢则是位于荷兰的政治中心。但是,在这里留学的我们,都是很奶思的。有什么问题,在校群上问,都能找到答案。大伙儿也互相帮助,蹭饭呀,互相转闲置呀,谁寂寞了一起组队运动,开趴呀等等


因为人少,大家很容易自然而然的就会打在一起


题外话,现在国外大学补习班遍地开花。荷兰可能留学小众吧,大家都是靠自己的。记得特别暖心的是,第一次exam前大伙儿都特别紧张,但是系里的senior stu炒鸡nice。给我们考前辅导,整个系的考古大一生基本上都去了(帮我们总结错题,分享经验。听起来很多人是不是,事实上考古新生也就百来人 )这里面提到的senior是歪果仁 虽然他们帮我们,主要也是为自己社团打广告。但是管他目的纯不纯,人家帮我们这些菜鸟也是真的。


第九个问题,


来荷兰是不是得会荷兰语?


这个问题,我来之前也想了很久。还想自学来着,可惜学了又忘

但是我敢跟你们保重,你们只说英语。也可以活下去,超市收银员英文也很溜。老一代的可能差点儿。btw,荷兰人说英文,年轻一辈好点,但老一辈,就我们教授来说,还是有口音的。而且你会发现,他说英文和荷兰语完全不一样。果然母语终归是母语。不管怎么样,能交流,能get到他的点就行。又不是参加什么外语竞赛,不用那么较真儿


另外,莱顿还设有免费的荷兰语课程。感兴趣的宝宝们可以网上注册。


第十个问题,


强行凑个10吧


最后聊聊莱顿的中餐厅


没有几家,感觉还行,大都改良过,不太正宗。和大家分享下我之前在这边吃的一家店,他竟然没有中文餐牌 只有英荷两个版本。点菜的是 也会说中文。然鹅,他们对菜单上的菜不太了解,没有办法翻译出来说有啥素材 可见,来吃的中国人,少得可怜


另外,这边的超市,也会卖中国的面呀酱油啥的,比较少也有。自己做菜自力更生还是没有问题滴。中超的话,莱顿有家超级小的,去过一次。东西也很全(虽然...emmm不说了)海牙倒是有两家大的,只是住莱顿的小伙伴就会很麻烦。得过去备货。但是也可以网购啦,这里就不打广告了。满25欧,中国产品(食物)隔天就送到。


最后的最后,夸一下荷兰的快递速度。为周末还工作的快递员点赞。天知道原来在加拿大,同市的寄个信都得一周。这边全荷兰也就一周。(虽然这两个国家没有可比性啦,荷兰小国,人口密度也高。但是,今天下单隔天就送到,还是在国外,确实感动


祝大家早上申上梦校✔️


Nov. 11, 2019于荷兰莱顿

晚安好梦


補充一下Leiden現在的治安問題

總體來說還是很安全的,很peace的一座小城。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留學生,或者說更多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湧入這座城市,萊頓的治安,相對於以前來講,也確實會複雜了一點。上週吧,在我們的WhatsApp群裡面,居然還收到了,有女生出事兒的不好的消息(being bothered, assaulted or even raped )

現在也確實,emmm臨過節了,天黑得比較早

很抱歉要是因為這些話,給大家對Leiden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但是作為一個孤身在外的留學生,以及一名喜歡晚上出去溜(健身)的女生,我還是希望能給大家打個預防針。不要以為國外就一定安全,請大家務必,要好好照顧自己。有什麼突發事件,第一時間,call112/frs/家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5-5-18 20:21

RTB forgotten:


Leiden Law School 2020-2021 Advanced LLM 前来报道,并持续更新中..

(重新审了下题 感觉自己的回答严重跑题.. 此帖已成为我的莱顿生活记事本

⚠️超级无敌多图片预警!!


2020.8.26

到Leiden啦~住进学生公寓啦~

(先po几张宿舍楼的照片



(运河边走一走啦~随便怎么拍都蛮好看耶




2020.8.31

新学期正式开始了~

keep 1.5m distance+online的混合式教学,以及刚开始上课被高强度的教学和活跃积极的同学们锤得只剩下渣..

(求国际法之父

保佑信女逢考必过作业论文过过过

2020.9.3

参加Advanced programmes的开学典礼

(合照里最傻的就是我了没错


2020.9.5 人生第一节网课(?)

(本社恐并无任何不适感)

2020.9.17 码字码累了更新一下下

图书馆日常






(念书好累 我好辣鸡555)

一个人吃吃喝喝的日常


今天中午去楼上的朋友家蹭饭啦!解锁午餐新姿势!超开心~!

朋友烧了一桌子菜还煮了奶茶,其他朋友带了甜点碗筷还附赠刷碗服务hhh


2020.10.1

复习一天 晚上和几个小伙伴出门赏了下月亮hhh

2020.10.4

第一门考试的前一天 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之后终于出了太阳!!

2020.10.7

第一个block考完啦!

和小伙伴们去海牙领居留逛街街 晚上一起drink



2020.10.8

去班上的泰国姐姐家里吃火锅xixixi

(插播一条咱做饭的日常哈哈哈哈哈)

2020.10.10

通过莱顿学联面试~回归新媒体老本行哈哈哈

2020.10.11

一醒来就看到双彩虹

许愿许愿许愿了

2020.10.14

防疫措施终于要严格起来了(一丝欣慰.jpg

赶紧出门吃份薯条逛个集市再买点菜


(最近厨艺修炼成果如下hhh

2020.10.19

第二个block快开课了,要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555

学院门前铺满了落叶 秋天呐转眼也快过去了

2020.10.22

上午在图书馆自习完去逛了集市~买了荷兰传统小吃olieballen

(糖霜油炸面团子hhh)

2020.10.25

欧洲变冬令时啦~人生暂时多出来的一小时,夏令时的时候可是要还回去的

天黑得更早了,黑夜也更漫长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5-5-18 20:22

Raymond H:


—这是就读体验系列的第18个学校—


part 1.关于荷兰

讲莱顿大学之前还是想讲讲荷兰这个有趣的国家吧。当我的美国朋友Byron知道我要去荷兰读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When you get off the plane, you will be high. That country’s air smells like weed.”;原来在他们美国人眼中荷兰的大麻都泛滥到这个地步了。确实,荷兰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第一个将大麻合法化,第一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别称是“性都”。但荷兰却并没有因为政策及法律上的开放导致毒品泛滥、道德沦丧或者性别犯罪严重等问题。

个人认为,从理性的角度看正是这些开放的态度使得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疏通而不是淤积。荷兰人的观点很简单,既然大麻不比香烟更容易成瘾或者危害更大,那为什么要比香烟的管理更严呢?同性恋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没有造成任何实质的社会危害,为什么要阻拦同性恋者结婚呢?只要我们能去除性交易所带来的暴力、毒品、组织犯罪的问题,性交易本身就没有什么不合法的。这种开放而又高度实用的态度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荷兰的历史并不长,也就大约四五百年。在15世纪以前它还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帝国一直视该地区为“uncivilized(尚未开化)”地区,而仅仅是通往大海的入口。随着封建手工业和小商业的迅速发展,荷兰及比利时逐渐成为西欧的经济中心,是英国和法国与波罗的海各国交往的交通枢纽。16世纪初荷兰被西班牙统治,被统治期间由于不满西班牙国王的集权统治和沉重税负,各地起义频发。1581年各起义城市代表在海牙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的统治,起义省份联盟成立荷兰共和国。由于在与西班牙人的独立战争中商人的资助甚多,商人阶层对荷兰王室以及政治影响力很大,政治权利的范围与英国法国相比扩大了很多。荷兰北部地区(即阿姆斯特丹周边)是欧洲重要的纺织中心,莱顿城建立之初的核心产业就是纺织业。


part 2. 关于莱顿大学:历史、排名地位及优势专业

莱顿大学的历史与荷兰王国几乎一样长,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大学。1575年(对的,荷兰王国还没有成立莱顿大学就成立了!),统治者威廉王子为了奖励莱顿市民抵抗西班牙军队的英勇表现,给了莱顿市民两个选择:一者是免税,一者是大学;市民认为免税令可被撤销,大学却能延续百年,于是选择了后者。历史的沉淀以及持续的投入,莱顿大学已经成为欧洲学术声誉最好的综合类大学之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方面都伟人辈出,本校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人物包括笛卡尔(笛卡尔1629年入学莱顿大学数学专业,1641年在莱顿发表《第一哲学沉思录》,被称为西方“现代西方哲学之父”)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1920至1946年间曾出任莱顿大学物理系的特别首席教授)等。

荷兰本地人也常用“best”来形容莱顿大学。荷兰的U类大学(可以简单理解为研究性大学)共有13所,其中综合实力较强且地理位置较好的就包括阿姆斯特丹大学以及莱顿大学。能够进入U类大学学习本身往往就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就业市场上就优于其他类别大学(H类)的毕业生。

附荷兰U类大学名单(H类太多就不附了):

Universiteit Twente,屯特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乌得勒支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eit van Tilburg,蒂尔堡大学

Vrije UniversiteitAmsterdam,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Wageningen Universiteit,瓦格宁根大学

Nyenrode Business University,耶诺德商业大学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鹿特丹大学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内梅亨大学

Rijksuniversiteit Groningen,格罗宁根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埃因霍芬理工大学

Universiteit Leiden,莱顿大学

Universiteit Maastricht,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从硕士项目来说,莱顿大学最好的硕士方向为考古、语言(中文)、法学。

就法学专业来讲,众所周知,研究国际法首选的目的地就是荷兰。当今最重要的国际司法机构—国际法院(ICJ)、国际刑事法院(ICC)、前南国际刑事法庭(ICTY)等都设在荷兰海牙;这也是莱顿大学的国际公法及其下所有分支专业均为世界排名最前列专业的重要的原因。这些国际机构为莱顿大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包括教学、实习、研究项目等。莱顿大学每年都有大量的国际公法专业的学生进入国际法院及国际刑事法庭实习,国际法庭的法官们也经常来学校做讲座,部分法官也是学校的教授,国际法资源异常丰富。顺便提一下,目前在任的中国籍国际法官薛捍秦教授也是莱顿的客座教授,每年都会定期来学校做讲座。

我本人就读的是法学院下面的国家税法硕士专业(Adv. LL.M in International Tax Law,学位的Adv.是advanced的缩写,申请者必须有硕士学位的才可以申请),属于国际公法及国际经济法下交叉的一个细分分支。课程主要包括国际税收基础、国际税收协定、个人财富国际税收筹划、转让定价、关税及消费税、美国税法、国际税收筹划,再加上毕业论文。课程整体上来来说非常贴近国际税收实践,课程中较为理论的课程一般由莱顿大学的专职法学教授讲解,但是像转让定价、国际税收筹划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是由来自于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事国际税收业务的合伙人讲解。项目规模不大,每年大约招收40-50人,奖学金比较充沛,大约25%的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奖学金。


part 3. 学校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莱顿坐落于荷兰西部沿海,而西部沿海又是整个荷兰最发达的地区,因此在这边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非常方便。从莱顿市中心到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只需要40分钟左右(步行+火车),到了阿姆无论是酒吧、逛街还是吃饭统统都能满足你。实际上整个荷兰的交通都非常方便,交20欧押金办一张ov-chipkaart(荷兰的公共交通卡),所有交通工具坐个遍。莱顿是一个小小的,但非常美丽的城市,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城市居民不是学生或教工的话可能就是为学校及学生服务的相关机构的。整个城市的氛围非常好。住宿方面,学校及各学院均为学生提供宿舍,得到offer的学生都可以预约宿舍(单人)。学校的宿舍的优点是便宜(500欧左右一个月),但缺点是没有独立卫生间。各学院的宿舍差别比较大,但是条件会相对好一点,价格也更高。如果不想住学校或者学院的宿舍的话还可以自己住到外面,但是就更贵了。我当时选的是学院的宿舍,离上课的地方很近,条件也相当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担心去非英语国家留学会不会有语言障碍,这一点在荷兰完全不用担心啦。荷兰人的英语好的让我吃惊,在荷兰无论是餐厅服务员、超市售货员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交流完全无障碍。这与我去德国旅游的经历产生巨大反差,在德国问个路至少要问三个人才能遇到一个会讲英语的,去超市买东西更是灾难。


part 4. 校园生活和环境

莱顿大学有体育馆,可以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在校学生只需要花120欧办一张年卡即可享受体育馆内的所有设施,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应有尽有。除了游泳馆和室内篮球场需要预约外,其他设施都可以随到随用。

学校的特色活动的话我想提一下刚到时参加的的新生周(Oriental Week of Leiden 简称OWL),费用80欧,包含五天的活动和饮食。活动内容包括见面会、分组游戏、喝酒(需要自付)等,非常有意思的活动,也认识了很多其他专业同学,了解了很多本地生活技巧。这些小技巧帮助大大的哦,市内通勤到Facebook二手站买个旧自行车便宜又方便,远途旅行大巴比火车便宜但是网站是荷兰文的要有人帮忙买,买衣服鞋子包去Roermond Outlet等等。

第二个要提的特色活动就是龙舟赛啦,对的,你没有看错,莱顿每年都会举行龙舟赛。学生们可以自由组织报名,与学校关系良好的公司也有代表队参赛。到了龙舟赛那天,基本上全莱顿的居民都会去观看比赛,真的是非常热闹。看着一群白人在离中国几千公里外的地方费力的划着龙舟廷真的是别有感受!(由于手机丢失,照片大多都遗失了,不能展示出来,很遗憾)

学校的以及城市的其他活动也非常多,月月都有活动。日本文化节、莱顿城市庆典、啤酒节等等。学习之余的周末绝对是活动多多,丰富多彩的~

与大家的印象不同,莱顿大学并没有一个校园的概念,学校的各教学设施散落在莱顿城中,所以我们讲学校的环境实际上也是在讲莱顿城的环境。莱顿市一座有500年历史的城市,由于建筑保存的完善以及合理的规划,莱顿这座城市非常的漂亮而且适合居住。

part 5. 就业前景和机会

就我的项目而言,由于课程的设计非常贴近于实际从事国际税业务的专业机构的需要,荷兰本地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每年都会从我们的项目中招聘很多人,即使今年的招聘计划不足,这些机构也非常愿意提供长期实习。学院也有专门的job fair(人才交流会)并设置了专门的career counselor(职业辅导员)提供包括简历修改、实习单位寻找等服务。以2014年为例,班上有9名同学拿到安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亦为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其他三大事务所分别为普华永道、德勤和毕马威)的one-year offer,另有数名同学拿到实习的机会,为将来找工作确定很好的基础。

荷兰的硕士毕业可以直接申请一年的工作签证,一年后若找到雇主愿意签订长期合同则可以续签工签,比较类似美国的OPT,但后续转长期签证目前看来比美国容易。

荷兰的国际生数量比较少,中国学生数量也很少(没有核实过具体数字,感觉上每门课上都会有中国学生,但是人数都很少,而且其中又有很多是从香港、澳门、台湾来的,大陆来的学生确实不多)。关于国际学生在荷兰或者欧洲的发展前景这个话题太大,我就不讨论了,每个国家、每个人、甚至每一份工作的情况也不一样,学着适应才是最好的办法。

part 6. 难民、恐袭、脱欧等热点问题

欧洲难民、恐怖袭击等问题确实导致了更多的恐慌,比2013年我刚去的时候严重了,治安管控在明显加强。但是总体来讲,社会运行还是非常有序的,也没有发生社会动荡等大的变化。媒体和政治家每天吵来吵去的跟我们关系也不大。难民问题尽管引起了欧洲社会对移民问题的讨论,但是对于合法移民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至于英国脱欧、欧元区分裂、西班牙等国财政破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不可逆的,边界什么都拆了这么多年了,难道重搭起来?从就业角度讲,投简历时尽量选择荷兰、德国、法国这些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国家就行了,其他变化也不是我们能预测的。


part 7. 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

我本人一直有很强烈的愿望想到国外看看,想体会一下国外的教育,可能大家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选择荷兰以及莱顿大学。我想说与其说大多数学生 “选择” 美国,不如说是没有考虑其他alternatives。

在我申请的时候并没有局限于美国,当时定了6所学校,4所美国,1所英国,1所荷兰,专业差别不大,都是General LL.M(LLM :Master of Law)或者国际法方向的LL.M。最后中了一半,两所美国(无奖),一所荷兰(半奖+TA)。考虑到经济上的压力,最后选择了荷兰。就业方面来看,荷兰读完书可以续签一年积累工作经验,从这一点来看必然是好于在美国读完书找到工作办签证还得抽签的。教学质量方面来看,都说美国LL.M难读,荷兰的更难读啊!分数还更低啊!这边的考试,考下来一半补考,四分之一重修啊!想起来那些埋头苦读的日子还真是像高考呢。

其实我认为选择欧洲最大的优势在于与美国顶尖名校同等教育质量下竞争相对较小(仅指申请难度)且成本也比较低。相比于传统的美国或者英国,劣势在于欧洲学位在中国的认可度是相对比较低的。在欧洲大陆找工作时,欧洲本地著名大学的学位认可度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不考虑留在欧洲工作而是回国的话,同等条件下美国英国的著名学校的学位认可度更高。

从考BAR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欧洲的法学硕士劣势就更大,因为欧洲大陆国家(至少荷兰、德国、法国等主要国家都不允许)大多不允许外国人参加律师资格考试。所以到欧洲读法学硕士,尤其是没有具体专业方向的法学硕士一定要谨慎,最后可能即不能留本地执业,回国的认可度也不高。

总的来说,莱顿的学习是紧张的,生活是惬意而又愉快的,这份经历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留个赞再走嘛~ฅ^•ﻌ•^ฅ

作者:Zac Cao

编辑:Ray, Lily

后记:曹师兄是我在南大中美中心的前辈,现在已回上海的律所工作。如果对中美中心感兴趣,可以参见此文: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硕士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在此中心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 知乎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5-5-18 20:23

申请达人点拨君:


本文由“一起点拨”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转载请注明出处“一起点拨”及文章作者名,且必须附带文末图片。


点拨昵称:Tiancheng Cao

本科:清华 外国语言文学系 经济学双学位

硕士:荷兰莱顿大学艺术史硕士


请问学长为什么选择了小众的荷兰作为自己留学深造的目的地呢?

在我看来,与其说大多数的学生 “选择” 美国,不如说是多数人在并没有考虑其他alternative的情况下,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惯性地选择了他们的美国梦。就如同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至少在我的高中)并没有太多人真正去想读文科是不是真的更适合自己就默认选择了理科。


就我个人而言,艺术史的硕士项目在美国很难有申请奖学金的机会,而学费又开销巨大。对于人文类很难短时间内将学术转化为经济回报的学科,我觉得一边读书一边还要维持生计将会生活的很艰难。


反之,欧洲相对较小的生活成本和浓重的艺术氛围让我觉得更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边的学校我也看了很多,精挑细选过后,荷兰,瑞典和芬兰这三个国家是我比较看好的。因为荷兰的莱顿最后把我的学费基本都免掉了,所以最终也就选择了这里。


对于想申请荷兰研究生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可以提供的经验?

所需要的材料基本是差不多的,基本流程可以参考Neso China的官网,所有中国学生都要通过这个机构提交审核,具体要求都清楚的列出来了。另外,欧洲大多学校是不需要GRE成绩的。当然作为GRE老师和留学生的双重身份,我还是觉得至少要有拿下GRE的能力,否则在哪里都还是会有些吃力的。


语言其实完全没有障碍,荷兰人的英语水平应该在非英语国家中算是非常好的了。这种好不仅仅在你的同学中体现,就连路边有些神叨叨跟你讲些不知道是什么的流浪汉,看到你也会自动切换成流利的英语跟你继续叨叨。荷兰人也主动愿意说英语,我的一个亚裔荷兰同学经常吐槽说,在商场公园之类的地方店员有时候看他的样子什么都没问就主动开始说英语了。因此学习生活完全没有语言障碍,我甚至觉得这是想要学习荷兰语的同学会遇到的问题,因为你想主动练习下荷兰语的时候,就分分钟被自动切换走了。


在荷兰念书是什么体验?


很难概括荷兰念书的体验,但至少莱顿是一个和清华非常不同的环境。莱顿的硕士项目没有商科和工科(似乎这又是中国学生最常选择的两个方向),所以优势学科在人文,法学和医学。而通过专业的设置,相信大家就能够感觉出来这个大学的风格了。又因为莱顿是个小镇(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没有之一,去年是建校440周年,但是低调的就那么过去了,不像某些个学校百年的时候非要折腾好几个月,咳),所以平时都很安静,节奏不能说快或是慢,而是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相对来讲,之前在清华经常觉得有种被推着走的感觉,总会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不是哪里落下了,虽然那些到最后发现其实都是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但是心态上总是会觉得有些浮躁。


如果说北京的 “风 + 土 + 人 + 情” 各自的比例大概是 15% + 40% + 40% + 5% 的话,荷兰的比例大概是 80%+ 0% + 5% + 15% 了。刮风下雨是常态,所以出太阳的时候到处都是人们在晒肉。

小编还曾看到过学长和陈琦、王正宇老师共同编著过《新东方·GRE核心词汇助记与精练》一书,可否讲讲当时和新东方大神们的缘分,并给奋斗在GRE路上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


我在新东方的近3年时间,最开始的半年左右在教词汇课,后来慢慢转到填空,所以各种机缘巧合就接触到了同样教填空课的陈琦老师。当时陈琦老师和王正宇老师(也是清华毕业投奔美帝的学生)正在编写3000的 “助记” 部分,后来觉得我的词汇讲义可以延伸编写成3000的 “精炼” 部分,于是我们就合作完成了这本书。后来陈琦老师另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机构,因为和新东方的竞争关系,所以我在去荷兰前的最后半年多,主要任务就是给新东方重新编写一本完整的GRE词汇教材《GRE词汇进阶与巩固》。这本书15年初已经上市,有些同学在新东方的部分班级里可能看到有配发这本词汇书,关于这本书和GRE的具体问题,后面涉及到专栏的时候我会再具体说明。


可以分享一下荷兰的实习或工作的经历吗?


荷兰的硕士项目一般分为一年的non-research和两年的research型。由于我选择的是学术压力比较大的后者,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时间去做兼职。不过因为和新东方的合同并没有终止,所以有时候还会远程带一些1对1的课程。周围的中国学生有的在教中文,或者去自己专业相关的机构实习,当然还有不知道多少人在做代购(奶粉什么的大家都懂)。我们专业(art & culture)的荷兰同学有些在博物馆做实习,不过这个时候不会荷兰语就会成为障碍了。虽然不太有机构会明确说必须要荷兰语,但是同等条件下如果和本地人竞争,劣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humanities的情况,理工科或者商科的中国学生应该相对更有优势。

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


在艺术史范畴内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摄影史,摄影理论和博物馆研究,当时申请的时候也在偏理论的项目和偏实际操作(art school那种)的项目之间犹豫。暂时考虑的有三种规划:




再去读一个art school的摄影MA,之前看好在芬兰的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继续读艺术史的PhD,可能就还是要投靠美帝了
去摄影相关的博物馆实习工作,当然这条路走几年之后可能还是会再去读博


更多留学方面的内容,关注我的知乎专栏或者微信公众号

http://weixin.qq.com/r/e0g-JyPEin71rWdE9x1p (二维码自动识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5-5-18 20:26

作者:Leo Hank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379484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大家们的回答,好像也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了,概括来说,就是紧张的课程,高大上的教室,活泼的课堂气氛,巨大的阅读量,不轻松的考试,高昂的物价和美丽的风景。

有两个校区,一个在莱顿,一个在,我更想提的是海牙这座城市。

海牙——起点亦终点。海牙绝对算不上最美的城市,但无疑是最干净的,也是感情最深的。曾经无数次抱怨这里一周下八天雨的鬼天气,这里高的离谱的物价,这里的市民略显懒散的生活方式,但是真正离别到来之时,这些终究会let it go,沉淀了不满和抱怨,剩下的弥足珍贵。我想,几个月后,甚至几年后,我还是会怀念夏天凉凉的海风,怀念在剧院和教堂里听不懂的课堂,怀念数十天如一日吃的意大利面,怀念公寓里的土耳其大胡子和呜啦啦呜啦啦的土耳其语,怀念那些十分遗憾未曾交谈过的金发荷兰美女,甚至还会怀念那位于市中心高调的耀眼的红灯区(当然没进去过),当然最怀念的是自己在这座城市的4个月,120个日夜。

每周周末,挑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骑单车去海边安静的看小说,但是冬天的阳光总是那么短暂,不一会太阳就会落山,然后放下小说,静静的欣赏北海的日落,沉浸在血色的残阳中,无法自拔。

欧罗巴大陆,郁金香之国,美如画的城市,诗一样的生活。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5-5-18 20:34

小茗:


来,为我莱村答一个。

一、学业艰苦(希望你的项目没有24小时考试),但是同时你也会收获很多。同学都好厉害的样子,背景相对多样化,感觉leiden一直都非常强调diversity。而且像答主的项目,还有各种study trips,例如去欧盟法院、国际法庭、欧盟委员会等等,这一点答主是非常喜欢的。

二、环境优美,有时候走着走着都容易陶醉在路上的景色中。

上图片镇楼!!!

学校的植物园

圣诞市集,平时还有什么手工市集,各种节日(当然很可能因为你有reading或者考试,而去不了)。

ps:上述漂亮风景都建立在天气好的情况下。 T ^ T

三、老师和小米都非常well organised. 春节还会收到节日问候。像我们项目的director,感觉专业里大家都发自心底里敬重和喜欢她的。嘿嘿O(∩_∩)O

四、关于荷兰吃的


你就不要指望太多了ヽ(`Д´)ノ ┻━┻

好好练好厨艺吧,骚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5-5-18 20:36

作者:AdmitWrite留学平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9679111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莱顿大学

 赵学姐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前言

又到了荷兰的冬天,在短暂的夏天之后,冬天迫不及待地挤走了秋天,带着阴郁、萧瑟、风雨不断的天气登场。

相比于短暂的晴朗温暖,这种阴雨天让我觉得安心。

在荷兰已经待了两年多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荷兰的冬天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场景1:毕业论文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正在焦头烂额地准备我的毕业论文。

莱顿大学极其严格的学位论文标准让我从入学的那一刻就开始紧张了。

去年的十月底,在结束了研究生所有的课程作业和考试之后,我再怎么不情愿,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思考我的毕业论文。

其实从九月份开学以来,毕业的压力就已经与日俱增了,我既要忙着应付难度空前的课程和作业,又要和导师商量着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方向,重重任务堆在一起,让我手足无措。

课要上,文献要背,作业要写,但是论文的思路也要梳理,论文背后如山一样的参考资料也要读。

面对常规课程和论文之前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冲突,我既感到慌乱焦虑,又感到一丝淡定。焦虑的是我该怎么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淡定的原因是,放眼望去,整个年级都是和我一样境遇的人。

像所有的优秀大学那样,莱顿也是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周的课时很少,可要理解并且掌握的知识却多得如天上繁星。

老师下课就走了,不懂的知识点就只能靠自己去网上找网课,查资料。

一时间觉得自己变成了狂热的学习机器,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钻研,莱顿的教学模式不仅让我对专业课程有了系统的把握,更是培养了我的学术意识和探索精神。

这一点,直到现在毕业之后,还让我受益匪浅。

场景2:刚开学的时候

我还记得当时刚开学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感到对学习的恐惧,也第一次陷入恐慌和绝望之中。

我自认为适应能力已经很好了,可是还是遇到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遇到的困境:对环境不适应,也对国外的教学模式不适应。

当时我一节课大概只能听懂大概50%的内容,大部分时候,就算我全神贯注去听课,进入我耳朵里的单词我也没有几个能分辨出来的。除此之外,每位老师布置的文献也铺天盖地砸到我脸上,我看不完也看不懂。

这样的结果,导致我上课的时候更加迷茫,也开始觉得我在这间教室里太过于格格不入。

我从小到大没经历过这样的挫折,我不服输的念头开始主导我的思想和行动。

我像发疯一样看文献,每天睁开眼想的是文献,晚上闭上眼想的也是文献,可即便这样也无济于事,我依旧学得很吃力,继续要硬着头皮去上课,并且逐渐在课堂上无法融入。

之后第五周要交essay了,有一门课的essay是我熬了一个星期认认真真写出来的,只得了4.8分(5.5分及格),当时我看到成绩时的那种不可置信又觉得理所应当的感觉我无法形容出来,只是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会感到窒息。

我带着这篇让我不忍直视的essay去找老师讨论,老师把我的文章批评地面目全非,最后还劝我再去好好学一学英语,跟我说因为我文章里的语法错误太多了,她没办法做到一一给我指出。

她的话太过直接尖锐,那些场景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我分明扎扎实实雅思8分考过来的,怎么就在她嘴里变成了连语法错误都多如牛毛的样子。

这样的否定和心理打击对于我来说真的太过沉重,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她对我说的每一句话,以及那个下着小雨令人无比绝望的深秋傍晚。

后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过得非常辛苦,尽可能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拼了命地去学习,一边准备着崭新的期末考试,一边为了那篇被批得体无完肤的论文准备补考。

2018年一月份,论文补考的成绩出来之后,我久久盯着屏幕上的分数,真真切切地感到我狂跳的心脏,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这么久以来,我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一觉了。

至于那个老师,她的学期结束之后,我在学校见到她,会下意识逃跑,还是带着求生欲的那种。

不过那天的晚霞,也一直被我珍藏在相册里,好像在说着有好事发生。

2018年那个寒假,很多朋友见面都会寒暄问我过得怎么样,我只说完“太累了”,就再也没力气回忆了。

那一个多月真的太累了,累得我这个话痨连朋友圈都不想发了,对生活也毫无热情,也不想说话,因为一张开嘴,跑出来的就是绝望的声音。

有的时候我学习学到崩溃,可是连哭也哭不过两分钟,虽然我的心里还全是难过,还是要擦擦眼泪继续去读文献。我和在其他国家留学的朋友谈起来,他们对我的经历感同身受,在世界名校读书,哪能不熬夜不吃苦呢。

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所有的朋友家人都在给我十足的鼓励和关心,我也终于不负众望,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经常比英语母语的同学还高。

在不知不觉中,我从那个向别人要essay参考的配角转变成了借自己的essay给别人参考的主角。

场景3:最后一个考试周

我在莱顿最后一个考试周,过得真是漫长无比。

闹钟从凌晨四点半改到三点,又从三点改到一点两点,我和室友通宵达旦,睡眠时间断崖式缩短,只为了考出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天还不亮,我和室友就坐公交去学校复习,等着早上8点学校一开门就坐下来背书,空空荡荡的教学楼里,来得早的就只有我们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我们相约在学校背书,互相提问,互相打气,一起崩溃,又一起加油。

9点之后,学校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原本宽敞的自习室慢慢被填得满满当当。在寒冷冬天的早晨,学校明亮的灯光下,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各国学生,而让我们汇聚在这个学校的原因,是我们更加明亮的目标和理想班里的同学和我一样,也在为了漂亮的成绩拼命。

在背书累了的间隙,我起身去买咖啡,经过很多学习小组,偶尔和他们的眼神交汇和下一秒彼此脸上的微笑,仿佛在说“加油啊”,不论是不是同班同学,在期末考试期间,大家全都成为了默契的战友。

我觉得这样的经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了,虽然背书的过程很辛苦,背不下来文献的那些时刻很痛苦,可是这样的回忆是值得珍藏的。考试周虽然让人害怕,但是身边始终都有人陪着,一起打气闯关,这样的“组队打怪”,让我多了许多的勇气和感动。

时间就这么在我们紧张的备考中离我们远去了,等回过神来,整个硕士阶段的考试都已经结束了。考完最后一门考试,我和朋友走出考场,看着天上的金色夕阳,总算是能长吁一口气了。

后来在学校的系统上看到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一门一门被公布,都是令人开心的高分。

看到成绩的我本以为自己会很激动很开心,可是,我当时的心情是非常平静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起早贪黑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被老师肯定的感觉真好。

再后来,我的毕业论文被导师夸赞是“definitely decent thesis”,我也顺利成为我们专业第一个通过论文答辩的学生,并且重新找到了热爱生活的动力。

一切好像都没变,可一切都和原来不一样了。

总结

在莱顿学习,带给我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也赐予我顺利毕业的高光时刻。

在莱顿读研的这一年,回想起来是那么短暂,以至于还没反应过来就又要有新的考试了,可我也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那么久。

这一年里,人生急速拔节生长,不仅让我建立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和学习模型,就连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都受了影响,如今想来,也是既辛苦又刺激的过程。

去参加毕业典礼的路上,我的室友给我买了向日葵作为毕业的祝贺,我站在导师的面前,作为班里唯二的中国学生,听着导师对我的肯定和夸奖,看着朋友们对我赞许的目光,只觉得人生圆满。

留学之前,我总幻想留学生活有多么美妙,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多么舒服惬意,以至于当时我在澳洲留学的朋友跟我说他过得相当辛苦的时候,我还不以为意。

到后来,轮到我自己体验留学生活的时候,我才总算能体会到当时朋友过得有多辛苦。而当我自己也成为了留学生之后,再看到我那些在世界各地留学的朋友们,我们眼中又多了一层“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感。

经历过才懂得,拿到带着含金量的学位证的背后,从来都不缺少汗水和眼泪。

不仅我,我的留学生朋友们也有同感。在出国之前,听到谁要去留学,都会觉得“厉害了”;出了国之后,再听到谁要出国留学,我们都会想“要吃苦了”。

这大概也是留学生活的迷人之处吧,让每个人在孤独中学会成长,会独自解决生活中的任何问题,自己做自己的救世英雄。

最后用一句话来送给大家吧:

导师背景
LU(Leiden University)公共管理硕士

,河南大学经济学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公共管理、欧洲研究


收到包括莱顿大学、鲁汶大学等硕士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目前在华为荷兰分公司

全职工作,拥有丰富的管理行业、电信行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以上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分享,有问题,欢迎来平台找学长学姐们咨询~

AdmitWrite,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界的Uber,已有超过1000名世界名校学长学姐入驻,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全名校覆盖。不管你是申请人文社科/商科/工科,还是申请理科/艺术/法学,在平台你都可以找到同专业名校学霸辅导。关注我不迷路,任何留学相关问题都可以私信 @AdmitWrite留学平台~

本文来自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请经历以及就读体验,欢迎关注~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zhuanlan.zhihu.com/c_1051492827791400960

如果需要系统的深度了解美国申请的硬干货,可以关注下方专栏。

作者:AdmitWrite留学部Leader May学姐,毕业于哥大。

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zhuanlan.zhihu.com/c_1212787423933177856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5-5-18 20:41

WordSunny留学平台:


先来占个坑,刚刚在今年申请季拿到了莱顿大学的录取,我在申请的时候绩点只有2.9,本科院校背景也不是很好,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先来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申请经历,之后入学了再来给大家补充我的学习生活感受!


PS :以下分享来自WordSunny留学平台学员张同学。

▎关于我的背景

本科:河南大学 学前教育

GPA:2.9/4

雅思:5.5

▎录取结果

莱顿大学图书与数字媒体研究

这个院校是我的辅导老师当时帮我定的冲刺院校,我雅思不够,所以只递交了这一所试试水,其他的院校我没有递交申请,没想到竟然拿到offer,现在我已经准备去这所院校了!

▎1、为什么我要去留学?

从2019年4月份开始准备出国留学,由于考研成绩不太理想,但是还是想继续深造,丰富自己的学历,获得研究生的学位,所以选择了出国留学。


其实我本来是准备申请香港的院校的,但是因为我雅思考了很多次最高就只有5.5分,而我自己也不想再考了,但是雅思5.5对于申请香港的院校来说基本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我导师帮我分析了我的情况,最终劝我申请荷兰的院校,其实荷兰的传媒也是不错的。


▎2、我在申请中遇到的困难与克服

我主要的困难是集中在标化成绩比较低,这个是既定的条件,已经没办法改变,所以就在于文书方面还是下了很大功夫,就靠文书去稍微做些提升。


▶ 这是我的辅导申请老师当时根据我的申请目标及背景对我的一个分析

申请人的硬性条件不占太多优势,但软实力占优。虽然本科院校并非985或211,不在目标申请院校的target list,本科gpa不是十分出彩,英语成绩也不加分不扣分;然而申请人有在知乎、互联网和出版社的工作经验,非常适合申请人的专业意向。综合来看,申请人适合231式的研究生申请架构,可保证至少被一个项目录取。


申请人就业意向非常明确,希望在出版社或互联网公司工作。申请人意向专业为传播学/媒体学,与申请人之前的工作实习经历相符,海外学历可以提高申请人的英文阅读、写作水平,拓宽知识视野,有助于日后的各类文字工作,在学术训练和实际应用上均有较高价值。

▶ 老师对我的背景提升建议

申请人目前最重要的是准备好文书,在本科院校、gpa都不出彩的情况下,文书的优劣会对申请起到较大影响。此外,希望申请人在这个月内多关注学院申请动态、与导师的沟通。


最后导师根据我的综合情况与我的目标地区,帮我定了2所冲刺院校——阿姆斯特丹大学与莱顿大学;3所稳健院校——乌特勒支大学、格罗宁根大学、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1所保底院校——1.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3、结缘WordSunny

我觉得在和WordSunny的老师接触过程中,他们总是能及时的回复我的消息,帮我解决各种困难。我刚开始对于各种院校,还有留学方面的内容了解的不多,在留学申请过程中需要准备的各种文件,对于我都有一定的困难,而WordSunny就像是在扮演一个信息中心的角色,可以提供给我大量的信息,帮我解决这些困难。在申请过程中,我还有一些突发情况出现,WordSunny这边就反馈特别及时,及时帮我处理,在后续的流程中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文书方面的写作和润色也都挺好的,为我后期的申请加分不少。


4、申请流程需要中介的帮助吗?

我觉得这个主要是看个人的情况,如果自身条件够好,实力够强的话,那就不需要中介的帮助,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如果自身的条件不太完美,比如语言成绩不达标,标化成绩不够,这些情况下,可能就需要中介的帮助,扬长避短,帮你选择一下比较适合自己的学校。


▶ 申请收获:

收获了很多,一方面是英语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多了很多动力。

▶ 给接下来要申请的学弟学妹的建议:

还是要在标化成绩多下功夫,然后需要长期准备,因为留学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战线,包括各类成绩,相关活动背景都是需要积累的,如果想要去留学的话,就提前做好这一系列准备。


WordSunny始于2011,专注互联网留学9年,超过3000名海外名校学霸入驻,无论是商科、理工、人文社科还是法学、艺术~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 任何留学方面的问题,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WordSunny留学平台,每天分享美国TOP30、英国G5、澳八大等名校学霸的申请攻略与留学问题剖析~


WordSunny是一个基于共享经济原理运作的留学众包平台,让申请人通过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加专业的申请服务导师,例如梦校的前招生官、学长、学术大牛~



希望WordSunny能伴随大家走过每一个申请季,助大家披荆斩棘,斩获梦校offer~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5-5-18 21:19

作者:Chocol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20148208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莱顿大学就读的最大收获是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朋友。他们的存在让你在乏味的世界里找到了光芒。

一名学习人权法的法国同学在毕业后去了巴勒斯坦的NGO。在莱顿的一年里,她勤学阿拉伯语,并且还完成了包括她在法国的学业。

班级里的科索沃女孩是毕业致辞者,在返国工作了一年后,又回到荷兰攻读博士,原因是:I just cannot stop reading.

还有生物工程背景的上海姑娘,在专利方向工作了几年后,在荷兰取得了国际知产法与国际民商法两个硕士学位证。她笑称自己是批发硕士学历的。问起她为啥跨行来学国际民商法,她说就是想来开开脑洞。

在莱顿看到了蛮多反差萌的例子。比如爱戏剧表演的数学生,爱跳舞的物理生,爱唱作的生物生。但表面上看去朴实无华。

莱顿潜藏着许多金子,发掘起来也并不费力。这些人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你仍然可以执着于一些事情。

我还在莱顿邂逅了我非常喜爱的舞蹈老师。USC的Carla Murineddu女士。Carla是前芭蕾舞者,她在USC开设了Modern Dance与Hip Pop 课。她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自由而奔放,无论是她本人的个性还是教学风格。

我本身学的是法律,课余时间喜爱探索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与人闲谈,也加深了我的一些执念,比如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这可能就是莱顿给予我的最大影响。

如果对于在莱顿大学的学生生活有什么疑问,以及对ICCL项目感兴趣的,愿意分享我的想法,欢迎私信~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5樓 發表于:2025-5-18 21:52

当年交了个女票,然后女票转学去了莱顿,后来就分手了。现在感觉再答这个问题好奇怪啊,我还是弃坑好了...


----------


今天听到学校的一位负责人热情洋溢地说莱顿是本国最古老的大学……

仔细想想,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需要感激两件事情:一是荷兰从西班牙独立,二是比利时从荷兰独立……


-----------


以抖机灵开头...晚点补充正文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560735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6樓 發表于:2025-5-18 21:53

作者:妮小可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5396776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多图预警


市中心的街道


晴天傍晚的云


图书馆





夜晚的酒吧和餐厅


我租住的房子门口的河和湖


每周会在集市上买的花 



刮风下雨reading和ddl让我焦躁。但总有小确幸。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7樓 發表于:2025-5-18 21:54

我是莱顿科学院2018fall master statistical science毕业生,现于亚洲QS前30的某校的医学院就读PhD

怎么说呢,在小破村的时候总是吐槽它这不好那不好,特别是在毕设project之前的那三个学期觉得课业负担好重,好像又没啥好的实习和科研机会,也不知道毕业后能怎样。然而当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开始实习和做毕设project的时候,我真的很感激能通过莱顿的平台拿到我目前研究的这个领域顶尖组的科研实习机会,并且受益至今。可以说如果不是在莱顿念了硕士,我一个垃圾财经院校本科出身的人基本上被判了科研死刑,是万万不可能日后在某顶尖医学院做传染病建模的博士

在小破村的那两年多是我真正形成独立人格和思想自由的时期,也极大扩宽了我的视野和认知,虽然在荷兰的生活并不总是称心如意,但是那两年多经历的所有事情使我变得更加坚强独立

看奥本海默时发现原来奥本海默也在莱顿教过书,这样一想小破村也挺厉害的哈哈,而且爱因斯坦也很喜欢小破村



作者:莱顿的企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31578254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8樓 發表于:2025-5-18 21:55
作者:硕士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7630921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申请留学的同学数量越来越多,法学也是很多同学留学的选择,这也是因为法学项目的专业性很强,留学后的发展前景也很光明。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法学项目在招生的时候对于申请同学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一些要求也较为苛刻,所以想要顺利申请法学项目并不是很简单。

而且因为项目的特性,法学项目并不是特别的热门,所以很多同学对于法学

项目申请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也并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申请到莱顿大学法学项目的经历与心得,虽然题主到时候未必会和我一样申请莱顿大学,但是通过我所写的真实经历(学习及生活),我想我能给你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申请法学项目这件事,而为了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借鉴我的申请经验,我也将我的申请背景放在前面以供大家来参考。


背景简述

本科申请硕士,硕士毕业后申请博士



硕士申请背景

学历

中山大学,GPA 3.6/4.0

IELTS

只考了一次,均分7分(听力7.5,阅读7.0,写作6.5,口语6.0),2013年12月21日,达到申请线所以没有继续刷分了

法语eTEF,B2(阅读B2,听力B2,语法B2),2013年6月3日 TCF,B2(阅读B2,听力B1,语法C1,口语B2,写作B2),2014年1月21日 法语成绩写上是因为在法学领域,法语的地位仅次于英语,因此对于申请也有帮助

录取情况(均为法学专业)

Leiden University, admission Utrecht University, admission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admission Maastricht University,admission Durham University,admission University of Bristol, admission

博士申请背景

学历

Leiden University. 硕士项目无均分计算,但最后的毕业论文成绩为9.0/10.0,在荷兰是非常高的成绩。

录取情况

Leiden University, admission

申请动机及前期规划

我来自广州,从中山大学法学院

毕业之后我申请了莱顿大学的硕士项目,如今也留在莱顿大学

继续进行博士项目的学习。不过虽然我已经留学了多年,但是当初申请留学并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其实这只是源于一时的冲动。

前面说过我来自广州,而事实上我从幼儿园记事起一直到大学期间,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广州这座城市,原本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是在拿到中山大学

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时,我的内心却突然有了一股冲动,那就是我希望走出原本的生活,尝试不一样的人生,探索全新的知识并学习不同的文化。

而在国内读书自然是满足不了我的这个愿望,也就是那时起出国留学这个念头开始在我的内心根植。不过留学申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挫折,同时留学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时的冲动自然不能支撑我完成留学申请的全过程。

因此在后续的时间中,我也对于留学申请这件事重新做了评估。在我看来出国留学对于我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首先海外名校的受认可程度比较高,如果可以进入名校留学,那么对于我的教育背景也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同时我和希望可以接触不同的教育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我的思维模式,同时也能提升我的实践能力,而外语授课对于我的语言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当时我决定申请留学最主要的动机还是这样就可以避免考研,在经历了高考之后我对于这种独木桥式的竞争有些抗拒,而且如果留学申请目标设置合理,申请成功的几率也是有保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失学问题的出现。

在确定要申请留学之后,接下来我也对留学申请进行了前期的规划,在我看来这样的前期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我们首先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在此之后还要结合项目的要求以及特点来制定申请的计划,如果在前期没做好规划,我们后续的申请工作也会在针对性上有所欠缺,对于最终的申请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也建议同学们不要急于着手留学申请的相关事宜,而是做好前期的准备。

无论大家申请到哪个国家留学,学习什么专业,语言关都是我们面临的第一关,在进行留学申请之前也要对语言的准备进行规划。一直以来我都是很喜欢外语的学习的,这是因为在我看来人类的思维是会受到自己使用的语言的影响的,而语言也是我们走进不同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我们从看懂外国的电影到交到外国的朋友,再到熟悉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历史,这也可以让我们逐渐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语言就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桥梁。

而对于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学习语言最为现实的意义就是这事我们通过语言考试的基础,虽然雅思、托福考试中掌握答题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分数,但是学好语言才是这一切的基础,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点。而且我们的外语水平也会影响我们在留学之后的学习及生活状态,尤其对于法学生来说,如果语言能力不足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和问题。而且对于那些申请到非英语系国家的同学来说,虽然会有英语授课的项目,但是大家最好可以掌握当地的语言,这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像我当时除了学习法律英语

之外,还学习了法语,这也让我在留学的过程中可以和导师一起翻译有关法国法律的论文。另外在这些国家生活的时候,还是使用当地语言比较多,法语的学习也为我平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不过在前期准备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对于法学专业

的同学来说,首先就是在学术和实务路线中进行选择,之后还要考虑我们未来是要留在过我发展还是在国内发展。具体下来我们还要分析自己未来是要成为检察官还是律师,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直接决定了我们留学申请的国家、高校以及具体的专业。

因为法律专业的特殊性,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我们选择不同的国家其课程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各个国家的项目也是各有优势。像英国和美国法学院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们的国际排名都比较高,受认可程度也相对更高,另外在美国也有考bar的机会,像澳洲虽然法学院排名可能低一些,但是其就业机会更多,对于想要留在国外发展的同学来说也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现在很多法学专业同学在想到留学之后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英美澳三个热门的去向,我则建议大家在选择申请国家的时候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因为欧洲也有很多高校的教育质量同样很高,像我留学的荷兰就有很多英语授课的项目,同学们学习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而且因为荷兰高校本地的学生大多选择的都是荷兰语授课的课程,所以当我们申请的是英语授课的课程,班级的组成也会更加国际化,像我硕士项目的同学就分别来自十几个国家,遍布了所有的大洲,和他们在一起学习也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

还有一点就是荷兰的政策对于留学生就业是十分友好的,荷兰允许留学生在荷兰高校毕业之后的三年以内可以申请一种为期一年的“求职签证”,学生在这段时间可以在荷兰找工作或是尝试创业。而除了荷兰之外欧洲的法国、德国以及芬兰等国家教育质量同样很高,大家在申请之前也可以进行了解,并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申请的方向。

而在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后,我们便可以分析自己留学的需要了,之后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了解相关的学校和专业。一般来说大部分的项目会在官网上有详细的信息,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项目的录取要求、目标人群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这些对于我们最终的选择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信息。

事实上国内很多同学在高考后填写志愿的时候多少都是有些盲目的,大家在最终选择自己本科专业的时候基本都没有提前了解专业的信息,而是根据名字和一个大概的印象就填写了志愿,这也导致部分同学没能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所以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在选专业之前一定要做好考察的工作。

不过我们自己查找资料对于项目的了解肯定是不全面的,我也建议大家在确定申请目标的时候可以咨询那些有过留学经验的学长和学姐,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在这里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选择专业时使用的小技巧,那就是去领英

上搜索项目之前毕业的校友。这样首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就读前的背景,从而更好地判断我们在申请过程中的竞争力,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了解他们毕业后就职的情况,从而最终判断其是否符合我们未来发展的需要。

留学申请准备工作

在完成了前期的规划和准备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留学申请工作了。而在这之前,我建议同学们还是不用太过着急,而是要先了解我们申请项目的具体入学条件以及要求,这其实也是我们后续留学申请工作的指南,我们也可以针对这些要求进行充分的准备。

因为法学专业的特殊性,其对于申请同学的专业背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本科期间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对于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学好自己平时的课程自然十分的重要,但是我们平时学习的课程很有可能不能满足项目的要求。因此同学们需要先行了解目标项目的课程设置,并根据对方的培养重点分析我们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找到可以与项目课程衔接的科目并选修。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时,并不只是选修了课程就可以,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课程,尽可能保持比较高的GPA,这样也可以提升我们在申请过程中的竞争力。

在背景准备过程中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提高校园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实习经验,相信大家都知道留学申请中文书十分的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写文书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申请准备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重视。我建议法学专业的同学在本科期间要多多参加一些模拟法庭

比赛、辩论比赛以及演讲比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专业背景,同时也可以展现我们专业能力以外的闪光点。而除了参加校内的这些活动之外,实习也是很关键的,同学们课余到律师事务所、法院以及国际组织

进行实习,这些实习经历也很容易抓住招生官的眼球,从而从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最后一项准备工作依旧是语言准备,不过我说的语言准备并不只是简单的单词背诵以及刷题,而是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准备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对于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我们可以多多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章,大家也可以尝试翻译一些专业的论文,这样我们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这里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个小tips,那就是很多的杂志社会接受译稿的投稿,对于大部分的同学来说在本科期间想要自己发表论文是很困难的,译稿就是一个很适合大家的途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水平、锻炼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简历更加的好看,对于申请竞争力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

接下来就是文书的准备工作了,这也是留学申请中的关键点,更是很多同学眼中准备工作的难点,不过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足够充分,那么CV和PS

的创作其实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不会占用我们太长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只要将自己针对项目所做的准备呈现出来就好。但是如果申请同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并不是那么好的话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我们只要认真进行文书的创作,同样可以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申请者。这是因为同样的一件事我们如果用不同的角度去叙述,并加上一些描写,通过严谨的逻辑展现出我们的思维能力,并利用自己的措辞展现出我们对待项目的热爱,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的加分项。

而我们在进行文书创作之前一定要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招生官每天要面对很多份的申请文书,所以他们没有时间认真阅读我们的文字,同时他们的耐心也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在文书中出现低级的错误,同时流水账类型的文书也是不可取的,导师仅有的耐心也会被我们消耗殆尽。因此在我看来文书创作的第一要义就是一定要可以第一时间抓住别人的眼球,所以我们的内容一定要凝练,同时争取做到每一句话都是为项目的申请服务的,同时保证它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文书才能提升申请成功的几率。

像我之前就曾经看过一份并不是很优秀的简历,那是我学妹写的简历,她在本科期间十分喜欢辩论,在本科期间她也参加了几十场辩论赛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按理说这的确是她在本科期间很出彩的经历,但是这种经历和申请项目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强,而她却将辩论这部分内容作为了自己CV中的主要内容,这导致她其他的一些闪光点被遮掩,使她的文书竞争力下降。后来我也建议她缩短这一部分内容的比例,在CV中只需要展示其中等级最高成绩最好的几次比赛,其他的完全可以一笔带过,这样就可以避免文书带给招生官主次不分的印象,使其更加的专业。

相信大家在准备文书的时候,经常会搞不清CV和PS之间的差异,因为两者主要内容的构成相差并不是很大,只是篇幅要求上会有一定的差异,也有很多同学认为PS不过是将CV的内容进行丰富,但是我觉得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思路和内容架构也是存在差异的。在我看来CV更像是所有文书材料中的标题和摘要,而PS则是结论。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留学申请看成是一次自我推销的过程,而CV中最主要的是说明我们有怎样的条件和能力,PS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说明我们的能力和项目的需要是如何的匹配,这也导致两者在准备的难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CV的创作难度会低上很多,我们在进行CV准备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如何展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就可以了。对于大多数的申请者来说,可以写在CV上的内容无外乎学术背景、实习经验、语言能力以及获得的证书或是发表的论文,所以CV很难体现出申请同学的差异性。另外CV中描述的这些背景基本对于任何项目的申请都是通用的,所以如果不是申请的项目跨度过大,我们没有必要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CV的创作,因为其内容相差不大,最多只需要微调,像我在申请硕士项目的时候,不同项目使用的都是同一份简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CV的篇幅比较短,高校对于其格式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准备CV的时候除了要对内容进行打磨之外,提升其颜值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招生官每天要看很多份的简历,他们停留在每份简历上的时间也很短,我们也要注重CV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我建议同学们在写CV的时候要重视CV的排版和字体的调整。像我当时在准备CV的时候,一开始使用的是网络生成的模板,但是我觉得网站上的模板都没能达到我内心起到的效果,所以我也在这些模板的基础上使用word自己重新设计编排了简历的样式,这样简历不仅变得美观了不少,同时后续的调整和修改也更加方便。尽管这个过程会花费大家一定的时间,但是对于我们申请竞争力的提升是很有效的,大家也一定要重视。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PS的准备过程,就像我前文说过的那样和CV单纯展现我们的背景不同,PS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能力是如何满足项目需求

的,因此绝对不能用一份PS去申请所有的项目,而是要针对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作。在我看来PS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我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以及你为何要录取我。

在写我们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的时候,大体来说都是从项目课程、职业导向这些方面来入手的,而除了要分析项目本身的特点之外,我们也要说明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并分析项目是如何满足我们的需要并让我们提高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多加入一些和项目相关的细节,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内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同时也表明我们对项目足够了解,可以在招生官的心中留下更好的印象。

而PS中的第二部分就是说明对方为什么要录取我,主要就是通过我们过往的经历来展现我们身上那些项目看重和需要的能力。而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CV的丰富,我们也需要将CV中的经历具体化,这是因为CV已经是我们经过筛选的经历,大多都是和项目相关或是可以展现我们优势的经历,因此我们在写PS的时候只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对各个部分经历详略进行调整即可,完全不必要重新架构文章的内容。

和CV一样,招生官每天同样也会看大量的PS,这些PS的内容大多也十分的类似,所以我们一定要在PS中突出我们那些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这样才能抓住对方的眼球。这方面其实有很多都是可以写的,我们可以写出自己比较突出的绩点或是排名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背景,也可以详细些自己高大上的实习或是工作经历,而那些有影响力的比赛成绩和证书也都是我们的加分项。

不过我们需要清楚如今留学申请的竞争十分的激烈,大家都有着很强的能力,申请的背景差距也不会太大,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项目的特殊需求来说明自己过去的经历,这样的话我们更容易打动招生官并从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像一个项目里就要求同学在动机信中写明自己对于国际民商事

法的兴趣,如果我们直接表达自己的兴趣,说服力自然是不足的,我们也一定要通过一些例子来辅助说明。申请的同学们也可以写自己过去涉外的律师事务所接触过民商事法团队并进行了实习或是工作,亦或是接触了与其相关的案子并对此有怎样的体会,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于项目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展现我们的能力,从而表明自己的能力可以满足项目学习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我看来,写PS的时候也是申请同学自我审视的机会,我们在写PS的过程中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对于项目感兴趣,同时项目的设置是否满足我们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PS的创作来分析自己的准备工作是否存在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地补充。

相信申请留学的同学都清楚文书在留学申请中的意义,不过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想要自己写出一份合格优秀的文书还是很困难的,首先同学们对于项目的需要并不是很了解,同时大部分同学的英文写作能力也是存在欠缺的,我也建议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请专业的留学机构来帮自己完成文书的创作。

不过现在国内虽然有很多的留学机构,但是其中很多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于各个项目的了解程度也并不是很深,也难以针对项目的实际需求来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对于申请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大家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一定要考察对方的专业性,对方的工作人员也最好有海外留学

的经验。

现在和我合作的admitwrite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是因为在这里有超过500名和我一样来自海外高校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有过海外留学的经验,所以对于各个高校以及项目都十分的 了解。另外这些导师都来自不同的项目,所以每一位来到admitwrite的同学都会有同专业背景的导师来为他们提供服务,这也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

在文书的创作过程中,导师会结合项目的实际需要以及自己对于项目的了解来提出建议,并帮助同学们对文书的内容进行优化。因为导师很清楚项目偏爱的申请者类型,所以在进行文书内容创作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意通过对之前经历叙述的调整将申请同学塑造成那样的形象,并展现出他们身上那些项目看重的特点和能力,从而提升同学们的竞争力。另外在文书中阐述自己的申请意愿时,导师也会结合项目自身的方向进行调整,使其与之更好地贴合来打动招生官。最后在文书创作结束之后,导师也会对文书进行润色,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文书中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同时还可以让文书的表达更加符合对方的阅读习惯,这也能让文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帮助同学们在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而除了文书方面的服务之外,admitwrite的半DIY服务模式还会针对申请同学的实际需要提供其他的服务。首先同学们可以从导师这里了解到很多和专业以及项目相关的信息,这也可以帮助他们真正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同时这些导师都经历过留学申请的全过程,所以他们很清楚留学申请的全流程,他们也很清楚同学们在留学申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导师们可以结合项目的需要以及同学的状况设计具体的申请计划,从而保证申请可以顺利完成。另外在同学们进行留学申请准备的时候,导师也会结合项目的需要提供指导,让同学们的准备工作可以更好地贴合项目的需要,这样可以提升同学们们在申请中的竞争力,同时大大提升申请准备工作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dmitwrite的半DIY申请模式不仅针对同学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另外在价格上也是很有优势的,其全部服务的价格只要2万元,这也只是传统留学机构的一半,所以很适合同学们选择,我也很乐意为想要申请到荷兰留学以及申请法学项目的同学提供服务。



申请心得总结

当时在申请硕士项目的时候,我主要申请了荷兰以及英国两个国家的项目,而在两者之间我主要申请的是荷兰的高校,而英国的项目都是用来保底的,所以我当时申请的都是几个不需要申请费的高校。我之所以主要申请荷兰的项目,首要的原因就是荷兰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格劳秀斯

就是出生于荷兰的,而且国际法院也位于荷兰,所以对于那些对国际法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来说荷兰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硕士阶段我留学申请的过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没有一个项目发来拒信,而且很多项目基本都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发来了回复,我也没有经历那种漫长难熬的等待。

接下来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博士项目的申请过程,博士项目的申请主体来看和硕士项目申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大部分准备的内容都是相似的,不过在申请博士项目时需要提交一份研究计划来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具体的研究规划,这也是博士项目申请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因为我当时申请的是继续在本校读博,同时我的博士项目研究课题是硕士项目的一种延续,所以我申请起来就简单了很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学们想要留学申请博士项目,那么一定要提早进行准备,这个过程也会比较的辛苦。像我当时为了申请到法学博士项目我每个周末和寒暑假都去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外语培训班,而我为了通过司法考试

也疯狂地复习了60个日夜,现在我还能回想起留学期间我待在图书馆看书复习的情形。虽然这个过程谈不上多么辛苦,但是我们一定要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时间和精力。

最后我也和大家总结一下留学申请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就是我们的留学申请准备一定要尽早开始,像那些准备出国读研究生项目的同学,最好可以在高考之后就开始规划,而像那些本科就想要出国的同学甚至可以在中考结束之后就着手准备了。这样的话我们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夯实自己的语言基础,并提升自己的绩点、丰富实践活动经验,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在申请中的竞争力。同时我们尽早开始进行留学申请的话,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一旦申请出现意外,我们也有更多的调整空间。

第二点就是我们在进行留学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也就是说我们在留学申请的时候一定不要随大流,而是要做好未来发展的规划,清晰地知道未来发展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结合自己的要求申请到适合自己的项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申请项目的各项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这些项目是否符合我们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能针对项目的需要来进行留学申请准备,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申请准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我们的留学申请还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一点就是在写文书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并根据申请项目的需要对内容进行调整,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在这里也不赘述了。总之留学申请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是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大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认真完成留学申请的准备工作,那么相信大家都可以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最后我也祝愿大家都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局。

导师背景 Leiden University法学博士研究生在读。曾于上海某知名外资律所担任Associate,曾于某荷兰公司及某大型国有公司实习,拥有丰富的律所及公司求职和工作经验。 DIY完成法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方向为国际法。收到包括Leide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Utrecht University, Maastricht University, Durham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Bristol等硕士录取。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9樓 發表于:2025-5-18 21:56

Onde Le:


mark一下,刚刚得知和女票一起获得全奖~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0樓 發表于:2025-5-18 21:57

就是感觉自己太幸运了,能够在莱顿求学!小小的城市,横贯城市的运河,城周围的各种公园花田!时隐时现的野兔,悠闲的大天鹅。再加上一辆自行车,简直完美!

学术上,不多说!

以前的大师,现在的大师,以及未来的大师都在这里!

生活,莱顿虽小,但是生活特别便利!

莱顿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是比较高的,我们理论物理所更是如此,多元化的文化和各色口音的英语,让你分分钟感受什么是International!

然后就是自由,学术上的自由,生活上的自由!

我说她千般好,不如你来一探究竟。

可能4年的博士研究之后我会离开莱顿,

但我相信莱顿会永远在这等着你.........



作者:张记主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3634364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1樓 發表于:2025-5-18 22:00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3004996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莱顿大学以及莱顿这个小镇的。

地理位置很好,交通便利,去阿姆斯特丹

和海牙都很近,半个小时就到了。

莱顿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小镇,莱顿大学散落在莱顿的各个地方,这里安静 适合学习,至今仍然非常怀念。

不过,七八月的时候经常下雨☔️。

光就荷兰这个国家,其实我就非常推荐,无论是气候、自然和人文都非常好,各种活动也非常丰富。

荷兰人的英语整体水平也都不错,个人认为,荷兰是欧洲地区除了英国外第二个不错的选择了,尽管可能回国知名度不是特别高因为不够非常市场化。

莱顿大学是荷兰的贵族大学,在欧洲也是非常有声望的,尤其法律专业,更是非常不错,小班教学,容易结交朋友。


这是我之前在莱顿学习住过的地方。



这是 莱顿大学

图书馆的照片。



上边这三张是在莱顿小镇

上拍的建筑。 



这三张是烟花节的时候去海牙拍的。荷兰 的生活真的很丰富,有机会要去看郁金香 。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2樓 發表于:2025-5-18 22:02

Anita:


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学费比较贵,是荷兰的贵族大学,荷兰女王和现任国王都毕业于莱顿大学.莱顿也是大学城,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非常国际化,学术水平也很高,尤其是医学,法学,物理学等方向. 莱顿风景优美,在畔求学生活是极好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3樓 發表于:2025-5-18 22:03
作者:荷兰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45994069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嘿嘿嘿,关于莱顿大学荷导有话说,贴上荷导写的这篇关于莱顿的文章

荷兰留学服务中心:荷兰国王来打call,见识荷兰最“皇家范”大学 - 莱顿大学​

zhuanlan.zhihu.com/p/41243706

世界辣么大,

要不要考虑来到荷兰!

充满诗与远方的王国~

既然来都来了,

那就话不多说,

干脆利落地选择来莱顿大学吧!

选择一所大学的理由可以有很多,

但是认准莱顿大学的理由

可以只有一个:

专业出品皇室成员和世界伟人~


学校动不动就到访“大人物”,

比如,毕业于莱顿大学的荷兰首相、

前女王、荷兰现任国王更是经常

回莱顿母校怀旧忆往昔~

比如,学校的官方脸书上就经常爆料:

我们的首相吕特先森大热天跑来,

跟老朋友兼莱顿大学的教授聊天,

被我们在莱顿大街上“活捉”啦~


莱顿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建校于1575年,与格罗宁根大学一样,同样是科英布达集团院校成员之一。莱顿的知名度毋庸置疑,是荷兰政治家的摇篮,荷兰的王室成员从现任威廉国王往前三代都毕业于莱顿;荷兰有10位国家领袖和首相毕业于莱顿(包括现任首相马克吕特),培养出的法官、市长更是数不胜数,也帮邻居英国培养了一位首相,帮美国培养了一名总统,此外加纳的1位总理、印尼的3位副总统2名总理、哥斯达黎加的第一夫人、南非的1位总統、苏里南的1位总統等都曾求学于莱顿。科学研究方面,莱顿也是硕果累累,仅诺贝尔奖

就出了16位获奖者(爱因斯坦也曾经常来莱顿搞研究哦!)


贵族大学

众所周知,英国有几所贵族学校,去上学一不留神就跟皇室成员成同学。说不定还能像凯特王妃一样,灰姑娘变公主,修得良缘嫁入皇室~

那么,荷兰的莱顿大学,同样也是这样一所皇室成员聚集的大学。

荷兰连续四任君主,都毕业于莱顿大学:


前女王威廉明娜
前女王朱丽安娜
前女王贝娅特丽克丝
现任国王威廉-亚历山

年轻时候一脸青涩的荷兰现任国王与母亲(当时的荷兰女王)在莱顿大学毕业典礼上,1993年

不得不说一下,这昭然若揭的荷兰王室与莱顿大学背后的“裙带关系”:1575荷兰建国国王威廉·奥兰治亲自创立了莱顿大学。

所以,莱顿大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目前荷兰持续运作中最古老的大学!

荷导在此大胆地推测,荷兰的三位小公主,极有可能“继承家族传统”:像国王老爸、女王奶奶、太奶奶们一样,选择在莱顿上大学。

与过去的、未来的荷兰女王/国王,荷兰的皇亲国戚做同学,想想就觉得要毫不犹豫地选择莱顿大学读书!


伟人学府

除了荷兰皇室的“金字招牌”,莱顿大学还是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聚集地”。

留下各路校友大神签名的莱顿大学的荣誉室(sweating room),已经变成如好莱坞星光大道一样的,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到此参观朝圣。

在莱顿大学,作为学校传统:毕业生们都被邀请到荣誉室的墙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无论是荷兰王室、首相、荣誉博士,还是外国留学生,大家都不分你我,努力在墙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缝隙里留下自己的名字。

也就是说,在莱顿毕业的学生,可以潇洒地把自己名字签在各路大神的签名旁边。

多年以后,说不定自己的签名也变成众人找寻朝拜的目标。

多年后,荷兰国王带着王后重返莱顿,

在荣誉室的签名墙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打开荷兰的著名校友名单,密密麻麻的名字与头衔,长到需要用字母顺序查询才能看清楚。

在此,荷导就列举五位耳熟能详的大神级人物↓↓↓


~美国第六任总统小约翰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

如果你觉得听着耳熟,没错!这位小约翰·亚当斯的老爸,美国第二任总统老约翰·亚当斯,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同华盛顿、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齐名。

1781,年仅13岁的小约翰亚当斯与弟弟一起入学荷兰莱顿大学,学习古文法。

现如今,莱顿大学的档案馆还保留着

亚当斯家兄弟俩的入学证明

莱顿城市还保留着这两位美国前总统,当年在莱顿一家人的故居。有机会来到荷兰莱顿这座城市的朋友,不妨去参观一下!


~英国首相丘吉尔爵士~

(Sir Winston Churchill)

1946,英国首相丘吉尔被莱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丘吉尔在典礼上不忘打趣地发表感想: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 。(I feel like the most learned man in the world)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1999年,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被莱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曼德拉在接受学位时,激动地发言道:这不是我个人的成就。这是对所有克服艰难险阻,被囚禁被驱逐的斗士们的集体致敬!(it's not a personal achievement. It's a tribute to all who came out of the resistance, were in prison or exiled)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Einstein)

1911 年,爱因斯坦在学生们的邀请下来到莱顿大学。

在此,他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莱顿大学的教授们,以及他的挚友Ehrenfest教授。

从此,爱因斯坦便频繁地到访莱顿大学,与学者们一起讨论他的学术研究。莱顿大学保留着很多爱因斯坦的手稿,比如,著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研究手稿。

由此,莱顿大学赠与了爱因斯坦长达二十年的教授席位,并邀请他出席学校众多的学术研讨活动。

在授予荷兰前女王威廉明娜的典礼上

爱因斯坦与众学者一起盛装出席


~著名画家伦勃朗

~

(Rembrandt)

全世界最著名的荷兰画家,除了梵高之外,就是大师伦勃朗了。

作为土生土长在荷兰莱顿的人,伦勃朗入学莱顿大学艺术系,水到渠成。

莱顿这座城市至今保留着伦勃朗的出生地。城市里以伦勃朗命名的桥和公园。

无论是学文科政治领域,还是学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学艺术创造领域,莱顿大学都可谓是“人才辈出”!

莱顿这座城市,因为极富有浓厚的欧洲古典风情,承载着历史与文化,可谓是“人杰地灵”!


活力校园

莱顿大学,作为拥有450多年历史的,“欧洲常春藤”之称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十二个创立成员之一欧洲学府,

感觉“自己”还很年轻!充满创新与活力!

莱顿大学在荷兰另一个城市海牙,也新建有一个校区。

海牙作为荷兰的行政首都,荷兰国会与政府的所在地,国际法庭的坐落地,是个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旅游城市,洋溢着热情与时尚!

莱顿大学共分为7大学院(截至2015年) ,50多个系所,150多个专业与超过100个以上的研究所:


考古学院(Faculty of Archaeology);
人文学院(Humanities);
法学院(Leiden Law School);
莱顿医学中心(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科学院(Faculty of Science);
社会学与行为科学学院(Faculty of Social and Behavioural Sciences)
海牙校区

(Faculty Campus The Hague);

莱顿大学现提供有12门英语授课的本科专业↓↓↓

以及,247门英语授课的硕士专业


亚洲文化

莱顿大学有一个“亚洲图书馆

”,不仅可以借阅中文(亚洲)书籍杂志,而且还定期放中日韩,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电影!

放映的电影有经典的文艺片,也有刚刚上映的最新最卖座的商业电影!

莱顿的学生,凭借学生证可以免费入场观看!

比如,暑假前莱顿大学亚洲图书馆放映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日本的经典动漫《萤火虫之墓》

说起莱顿与亚洲的不解之缘,还得要追溯到大航海时代。曾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几乎垄断着欧洲与亚洲的贸易。

经常跟亚洲人打交道的荷兰,从商品交易慢慢转变为了文化交流。

从1851年开始,莱顿大学就设立了中文和日文专业。

由此,莱顿大学拥有了欧洲最大的汉学研究中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世界顶级的汉学家。

所以,假如你在莱顿大学不小心遇到一个中文十级,连中国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也能张口就来的荷兰人,不要惊讶得下巴掉下来哦~


世界排名

莱顿大学作为欧洲最古老、最顶尖的大学,与牛津堪称「双子」(前者是欧洲大陆声望及学术地位最高的大学所在地,后者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所在地)。

莱顿大学在四大排行榜上都保持在前100名:
2017-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莱顿大学名位列世界第67位,其临床医学列世界51位;

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莱顿大学名位列世界第88位,医学列世界30位;

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莱顿人文艺术学院列世界25位。

莱顿人文学科排名常年位居欧洲大陆之首!

你 现在爱上莱顿了吗?❤️


【留荷路上,为你护航】

想看更多留学干货,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平台[荷兰留学服务中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4樓 發表于:2025-5-18 22:04

研究生课程,主要几个方面:



学业累。一些课程只有6个lecture,但需要你自己课下学习的时间要多好几倍;
老师水平高,有些老师的课会让人听哭的,讲的那是真的醍醐灌顶,莱顿很注重教职工的教授水平,往往有些教授在有很强的学术水平前提下,都有不凡的外部实践的成就;
同学们都很强大,很多压力是来自同学的优秀,这点促使你不断向前,并且每隔几周都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无论是在语言,专业能力还是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方面。



作者:脑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8259109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5樓 發表于:2025-5-18 22:05

作者:小A留学教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30178869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当初顺利申请到了荷兰莱顿大学的法律学硕士以及博士,今天我也分享一下我的申请经历,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地参考我的申请经验,我先将自己的背景资料放在最前面。
背景简述
本科申请硕士,硕士毕业后申请博士



硕士申请背景

本科:
中山大学


GPA 3.6/4.0
IELTS:只考了一次,均分7分(听力7.5,阅读7.0,写作6.5,口语6.0),2013年12月21日,达到申请线所以没有继续刷分了
法语:
eTEF,B2(阅读B2,听力B2,语法B2),2013年6月3日
TCF,B2(阅读B2,听力B1,语法C1,口语B2,写作B2),2014年1月21日
法语成绩写上是因为在法学领域,法语的地位仅次于英语,因此对于申请也有帮助
录取情况(均为法学专业):
Leiden University, admission
Utrecht University, admission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admission
Maastricht University,admission
Durham University,admission
University of Bristol, admission



博士申请背景

研究生:
Leiden University.
硕士项目无均分计算,但最后的毕业论文成绩为9.0/10.0,在荷兰是非常高的成绩。
录取情况:
Leiden University, admission

申请前期规划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到大我除了旅游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而在拿到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我内心突然涌起一股冲动,那就是想要探索未知的世界并深入了解其他的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所以我也将留学纳入了未来的规划之中。
不过仅仅凭着一时的冲动是不能支持我完成留学申请工作的,事实上后来我也认真思考了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并分析了自己需要什么,我发现留学对于我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就是目前国外高校的学位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如果可以申请到名校的项目,这也可以让我未来的发展可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这对于我的竞争力也是很大的提升。
另外留学可以让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环节,接触到不一样的教育模式,这可以开拓我的视野并丰富我的思维模式,同时对于我的实践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不过最现实的理由还是出国留学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我可以同时申请很多的项目,而只要合理设置好申请的梯度,预先选择保底的项目,那么基本就没有失学的风险,这比走考研那条独木桥好上很多。

在我确定要申请留学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而对于法学专业而言,我需要规划的主要是未来究竟是走学术研究还是实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同时还要在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之间做出选择,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决定了留学国家以及高校的选择,因为现在的主流国家在这些方面的侧重点都是有所不同的。
像英国和美国的法学院一般都有更高的国际排名,其受认可程度也更高,在美国还有考bar的机会,但是在澳洲留下就业的机会更大。
不过我建议同学们在考虑留学国家的时候不要只将眼光局限于美、英、澳、加这些热门的留学国家,我们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像欧洲也有很多不错的留学选择。
像我现在留学的国家荷兰很多学科都有英语授课的项目,对于国内的同学还是很友好的,而且因为当地的同学基本都会选择荷兰语授课的项目,这也导致英语授课的项目中学生构成十分的国际化,像我硕士阶段的同学就来自十多个国家,他们也遍布于各个大洲,和他们在一起学习也让我拥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很多不同国家的文化。
而去荷兰留学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荷兰允许外国的学生毕业之后的三年内申请一年的“求职签证”,学生也可以找工作或是自主创业,这对于想要在国外发展的同学来说也是很友好的。另外除了荷兰之外,像法国、德国以及芬兰这些欧洲国家的教育服务也是很好的,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不过大家在选择留学国家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这些欧洲的国家。
在大致确定了自己申请的国家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了解学校以及相关的准备,一般来说很多项目都会在官网上提供详细的介绍,包括入学条件、课程设计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等等。
在选择自己申请的项目时,大家千万不要看到项目的名称就做出选择,而是要做足功课,有条件的话大家可以向有留学经验的学长学姐进行咨询,他们的建议也是很好的参考。
在这里我还有一个项目选择的小tips,那就是我们可以在领英上搜索该项目毕业的校友信息,首先这样可以了解他们说是之前的教育背景,包括毕业的院校以及工作的经历,从而帮助我们了解项目的录取要求并判断自己申请的成功率。
另外就是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项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而评估该项目是否符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语言方面的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我看来语言关就是出国留学我们要面对的第一关,而我之所以重视语言方面的准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人类的思维模式是会受到所用语言的影响的,所以语言是我们走进另一个文化的窗口,小到我们看一场电影,或是交一个朋友,大到我们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另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在这些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语言并不只是雅思托福考试那么简单,这是我们留学的基础,在留学之后我们的语言能力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状态,尤其对于法律专业的同学来说尤为如此,如果我们的语言能力不过关,那么留学后我们的学习也将变得很艰难。
当时为了之后可以更好地学习,我在学习了法律英语之外还学习了一些法语,并和导师一起翻译发表了一些有关法国法律的论文,这些对于我的申请也是很有帮助的。
事实上我的语言能力为我后续的留学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所以我也建议同学们最好可以在决定留学之后重视语言的学习,这并不只是为了通过语言考试,而是这真的会对之后的留学生活大有裨益。

留学申请准备工作
在了解了心仪的高校以及项目之后就可以进行开始准备工作了,现在有很多的同学认为留学申请的准备工作就是考雅思托福以及准备文书,虽然这些准备环节都十分的重要,我们也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但是我觉得留学的申请远远不止这些,如果我们时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准备。
首先我们在大学选课的时候,如果我们对于自己想要申请的项目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就可以结合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选课,尽量选择一些与之衔接的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这样不仅在申请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留学后的学习也会轻松不少。
在选修这些专业课的时候不是学习过就可以了,我们最好可以在这些科目中都保持比较高的分数,从而提升自己的绩点,因为高校的老师在考察申请同学GPA的时候除了整体的成绩之外,也会关注专业课的成绩,所以专业课成绩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二个方面就是注意积累自己校园实践活动以及实习的经历,像法学类专业大家可以多多从那家模拟法庭比赛、辩论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积累我们的经验,同时也能展现我们专业之外的能力。
另外在本科期间同学们也要多关注一些律师事务所或是法院,还有国际组织的实习机会,这些实习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积累专业相关的经验,同时这样独特的经历也会让招生官眼前一亮从而帮助我们从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申请准备过程中语言方面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这里我说的准备并不只是背单词和刷题,而是从专业角度入手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们可以多阅读甚至翻译专业的文章。
在这里我有一个提升自己专业英语能力的途径,那就是现在很多小的杂志社是接受译稿投稿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自己的研究水平还达不到发表论文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机会翻译一些英文的学术论文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使其成为简历中的闪光点。
而在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CV和PS的创作就水到渠成了,因为我们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写到里面,事实上很多的同学之所以觉得CV和PS不好写,就是之前缺乏针对专业需要的准备工作。
不过那些准备并不是很充分的同学也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可以调整文书的结构和写法,同样的经历也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我看来文书就相当于申请同学的美颜,我们的文字就是滤镜,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地让我们得到招生官的青睐。
所以我们的文书一定不能写那些老生常谈、千篇一律的内容,新颖的观点、严谨的逻辑、优雅的措辞以及流畅的行文一定会让我们的文书脱颖而出,从而让我们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身位。
需要注意的是,招生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文书,所以他们分配给每一份文书的时间其实是很短的,他们的耐心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抓住对方的眼球,而那些流水账一般的内容或是出现了低级错误的内容自然都会进入回收站。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队文书中每一个字进行优化,争取让它们都可以体现出我们身上的优势,因此我们最好在文书上写上那些和申请项目相关的经历和内容,至于其他的内容则要做出一些舍弃,让文书的结构更加分明并突出自己的重点,否则会让对方觉得我们不够professional。
无论写什么经历内容都不要太过冗长,这样反而会将自己的优点遮盖在啰嗦的语句中,像我就曾经帮一位十分优秀的学妹修改过简历。她十分喜欢辩论,在本科期间她也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场辩论比赛,同时成绩也很优异,而这些辩论经历也成为了她简历中的重点。但是她写了太多的辩论经历,结果导致重点不够突出,后来我也建议她缩减了这部分的比例,这样简历的效果也好了很多。

现在我发现很多同学不是很了解CV以及PS之间的区别,在这里我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一下我的想法。
在我看来留学申请的所有文书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它们看做整体中发挥不同作用的两个部分,如果将所有的文书看做一篇文章,那么CV就是标题和摘要,而PS则是文章的结论。
换言之,文书其实就是自我介绍和自我推销的过程,在这里面CV需要表达的是what I can offer,而PS表达的则是how what I offer matches your needs。
正因为如此,两者的内容组成看似差不多,但是内容的侧重点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创作。
首先是CV,在我看来CV的准备过程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展现出自己身上的“卖点”,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我们可以在CV中写的无外乎学术背景、实习经验、语言成绩、论文发表情况以及获得证书情况等等基础信息,我们在写出这些信息的时候也不需要加上太多的补充说明,因此CV的发挥空间其实是比较小的,加上我们申请的项目大多方向较为一致,一次你我们在准备CV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一个模板稍加修改,不需要每个项目都重新创作一遍CV,像我在申请的时候使用的基本都是差不多的CV。
对于CV来说内容方面的调整空间其实是比较小的,而我们需要注意的主要在于CV的排版、字体等等,这也决定了我们在招生官心中的第一印象。
一般这些项目都会有具体的要求,我们在准备CV的时候也要经常检查这些细节,避免出现不需要的错误。另外高颜值的CV对于申请也是很有帮助的,我建议大家可以在网站上自动生成几份简历,之后结合它们的优点自己编辑,直到其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相较于CV,PS的内容就要复杂一些了,而且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最好不要套用模板,而是结合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创作。
我认为PS主要又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我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以及项目为什么要录取我。前者的部分一般都是从项目的课程设计、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入手,结合自己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来说明项目可以为自己带来怎样的提高来提高。
在这个部分首先要展现自己对于项目的兴趣,这里最好可以加上一些小例子来佐证,否则内容太过于空洞很难有说服力。另外在结合项目的课程设计来说明自己的申请兴趣是,最好也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科目,这样不仅更容易得到认可,而且老师会认为我们在申请之前对项目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也可以改善我们在对方心中的印象。
而后者则主要是展现我们身上的优势,事实上这部分就是对于CV内容的具体化,因为招生的老师会看到很多相似的PS,所以我们在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独特性。
所以我们在写自己这些经历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纠结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这些其实是很难打动老师的。我们需要写清楚我们在这些经历中具体做了什么,并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现我们和项目相关的能力以及优势,这样才能引起对方的注意。
在我看来文书的创作过程除了可以提升我们在申请中的竞争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并重新审视自己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从而更好地认识留学申请,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申请总结及心得
以上就是我申请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了,事实上在申请硕士项目的时候,我并不只是申请了荷兰的项目,我还同时申请了一些英国高校的项目,而这些项目主要都是作为保底存在的。
当时我选择荷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格劳秀斯出生于荷兰,而且国际法院

也坐落于荷兰,所以非常适合想要学习国际法相关专业的学子来申请。
因为我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所以申请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所有项目都是在一个月之内给了我回复同时我也没有收到一封拒信。
在硕士毕业之后,我又进行了博士项目的申请,事实上博士项目的申请和硕士申请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就是我需要写一份research proposal来写出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的研究规划。
在写research proposal之前,我建议大家最好可以深入了解一下目标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和我们一致,这对于我们之后的学术研究是很重要的,同时大家也需要套磁来拉近和导师的距离,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申请的成功率。
不过我当时申请的是本校的博士项目,课题内容也和我的硕士项目有一定衔接性,所以这些过程也简化了很多,最终有了硕士项目的申请经验,我很顺利地完成了博士项目的申请。
不过现在还记得,当时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我每个周末和寒暑假都会去参加各种外语培训班,为了准备司法考试我也经历了了60天没日没夜的疯狂备考,而且整个硕士项目期间我也经常泡在图书馆中阅读专业的书籍。
虽然这些并没有那么辛苦,但是至少我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最后我也总结一下我对于留学的看法,在我看来留学申请一定要尽早进行,对想要出国读研究生的同学,最好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开始着手规划和准备留学相关的事宜,而对于想要出国读本科的同学,则最好可以在中考之后开始准备。
这样的话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扎实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我们也能刷高自己的绩点并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同时后续的文书准备工作也可以轻松不少。
第二就是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申请的工作。所谓“知己”就是说我们要在留学申请之前弄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同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规划,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作出最好的选择。而“知彼”则是要了解我们申请项目的各项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项目进行筛选,同时我们在进行留学申请的准备尤其是文书书写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我们的优势,让对方认为我们就是那个合适的人选。
在申请中做到“知己”并不难,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同学来说想要“知彼”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信息不对称正是现在很多同学在留学申请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麻烦。
所以在留学申请中找到指路人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和我合作的admitwrite

就可以很好地充当这个角色,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留学申请。
这是因为在admitwrite有超过500名和我一样来自海外高校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有留学的经验,所以他么对于高校以及项目的信息十分的了解。而且这些导师都来自不同的项目,因此每一位同学在admitwrite都会有同专业背景的导师来为他们提供服务,通过导师的介绍申请同学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而在申请准备过程中,导师也会结合自己对于项目的理解给出建议和指导,让同学们的准备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项目申请的需要。
而在文书的准备过程中,导师也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项目对于申请同学的偏好,帮助同学们对文书的内容进行优化,这样可以通过文书展现申请同学身上那些项目看重的特质,从而提升他们在申请中的竞争力。另外在文书写完之后,导师也会帮助同学们对文书进行润色,进一步提升文书的质量,这对于同学们的申请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admitwrite在价格上也是很有优势的,全部收费只要2万元,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留学申请带来的经济压力,所以对于想要申请留学的同学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之留学申请并没有那么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留学是为了什么,而在我们找到自己的方向之后,只要做好每一步的申请准备工作,相信大家都可以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从此拥有光明的未来。

导师背景
Leiden University法学博士研究生在读。曾于上海某知名外资律所担任Associate,曾于某荷兰公司及某大型国有公司实习,拥有丰富的律所及公司求职和工作经验。
DIY完成法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方向为国际法。收到包括Leide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Utrecht University, Maastricht University, Durham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Bristol等硕士录取。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6樓 發表于:2025-5-18 22:06

我只知道当时正准备申请莱顿的 Design, Culture & Society的硕士,后来居然取消了,哭晕。。。求问知情人士,如果想去荷兰读 Art,culture 文化相关的,哪个学校是首选(住宿友好也很重要)?我自己有看到马大,格大,乌大,伊大,阿自由,都有类似的。其实还挺纠结,因为已经拿到了哥德堡儿童文化设计的offer, 但是又特别向往荷兰,不想继续做设计,想从事艺术文化的工作。如果放弃 offer,打算明年再申荷兰的学校。希望有人能解答我的疑惑~~~




作者:面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660762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樓 發表于:2025-5-18 22:07

咖灰不会飞:


无论是在读时还是毕业后,都会自豪地说起自己母校。在海牙生活了4年,阿纳姆生活了3年,莱顿生活了6年,可能也是因为在莱顿最久,最爱莱顿,也最怀念她的魅力。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樓 發表于:2025-5-18 22:13

某匿名用户:


最烂的学校 没有之一

连成绩单都不愿意给你出还要你感恩戴德

一个认为自己了不起的学校

快跑 人生最后悔就是来了这个学术也不行还不尊重学生的垃圾学校

二更

我成绩单没被收到又要找他们

我说实话我已经怕了

见到那个办公桌我都绕路走 想到要和他们见面我就发抖 这个学校让我觉得我是低级的恶心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樓 發表于:2025-5-18 22:14

某匿名用户:


前段时间刚收到莱顿欧盟与国际商法的offer~,至于去不去还不确定,有小伙伴读过这个方向给点参考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0樓 發表于:2025-5-18 22:17

当年交了个一男票,然后我就来了莱顿(反正我不会告诉你我咋手段来的,学术妲己你不会不知道吧),后来就绿了他分手了。现在感觉再答这个问题好奇怪啊,毕竟我可是拿着国家的钱读着博士的学(xue)霸(zha),我还是弃坑好了...


----------


今天听到学校的一位负责人热情洋溢地说莱顿是本国最古老的大学(毕竟咱学校去中国招生也就说点这个)……

仔细想想,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需要感激两件事情:一是荷兰从西班牙独立,二是比利时从荷兰独立……


-----------


以抖机灵开头...晚点补充正文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9458276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33 回複數:44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5-18 23:59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