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2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84 21
(轉載知乎)在荷兰瓦赫(格)宁根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5-5-12 19:03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5-5-12 19:05
作者:阿尔达的星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13304064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好久都没更新了呀!我在瓦大就读环境科学硕士已经快一年了,如今第一学年的课程已经告一段落。我这两天在整理照片和学习资料,回想这一段经历,学习、思考、收获都很多。这篇文章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分为三部分:一是瓦村的生活(多图),二写学习体验,三是写给即将来荷兰/瓦大的同学们的干货。全文约4000字,请挑感兴趣的阅读~

一 生活在瓦村

从Ede车站下了火车,坐上公交,由一片农田驶入瓦赫宁根,迎面就能看见一块显眼的指示牌,上面写着:

瓦赫宁根:生命科学之城

Wageningen, City of Life Sciences

这就是我对瓦赫宁根的第一印象。学校位于一片农田旁边,大面积的草坪上,坐落着几幢现代风格的建筑,几片池塘点缀其间。一眼看过去,校园显得有点空旷,不像美国的学校随处可见两人合抱的大树,绿色是这所学校的主色调。

这座城市很小,从学校到主街,骑车不过十分钟。所谓“主街”,其实也就是一条满是商铺的街道,从头到尾区区几百米。所以后来大家都改口叫“瓦村”了。

我租住的是学生公寓楼里17平米的单间,虽说带家具,只有桌椅、床和衣柜而已。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这个床,90厘米的宽度,连我都觉得挤,真不知道人高马大的荷兰人是怎么睡在这么小的床上的。这是我第一天到的时候,小屋的样子:

后来我去了趟宜家,又连捡带买地置办了一些家具,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变成了这样:

这就是我现在码字的地方,我很享受这种一砖一瓦搭建起自己的小屋的感觉,住起来当然也十分惬意。其中我最满意的就是书桌,买到了很便宜的二手货,显示器、机械键盘、打印机、一对小音箱,总共花了不到80欧。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时候,才体会到这一套设备是多么有用。

还有自己打印的照片墙!

▲(这盆花后来被我给养死了……)

在瓦村的生活很简单,但简单也有简单的快乐。我住的公寓楼上有很多中国学生,平时约上几个朋友,一人做一个拿手菜就是一顿大餐,偶会也会自己做一顿火锅,或者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说实话,住单间比在美国的时候住独栋别墅、与世隔绝的生活,舒服太多了!

▲火锅局

有了独享的厨房,做饭变得非常自由。不得不感叹一句,荷兰的物资比美国丰富多了!大部分国内的食物,在这都能买得到。在荷兰一年,我感觉厨艺突飞猛进,也有几道拿手菜了。比如红烧肉、红烧鱼、卤鸡腿、酱牛肉,也学会了腌糖蒜、蒸馒头、做醪糟。回想我在美国吃了半年炒生菜、炒芦笋的日子,有那么点忆苦思甜的意思了。

▲自制红烧肉

荷兰是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面积很小,但是公共交通发达,一张交通卡几乎可以到达任何地方。学习之余,非常值得到处转转。

德哈尔城堡

,据说是《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原型:

建于1899年的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

荷兰虽小,全国却遍布着几百所博物馆。荷兰人最引以为豪的艺术家,自然是伦勃朗和梵高。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荷兰国立博物馆

和梵高博物馆

,珍藏着很多他们的作品。陈丹青评价说:能在一个国家的首都为一位画家建一座博物馆,全世界只有荷兰。

国立博物馆内,正在修复的伦勃朗名画《夜巡》:

梵高博物馆内不允许拍照,很可惜。手持荷兰居留卡,欧洲内部的廉价航空机票又非常便宜,申根国任你游走。我今年春假去了冰岛,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发,经波兰转机,机票才花了几十欧。

冰岛 | 斯蒂基斯霍尔米:

冰与火之地的日落:

总的来说,瓦村的生活很悠闲,学习很充实。其实我做出来瓦大这个决定是很仓促的:去年我申请了美国的PhD并且接受了offer,眼看着就要入学了,学校那边却迟迟不发I20。正当我为申请签证而焦头烂额时,瓦大发来了offer。经过了几天的纠结,我决定放弃美国,就这样来到了荷兰。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我很喜欢这里。

▲骑行在瓦村街上的我

二 学习在瓦大

在荷兰留学,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荷兰高校学制与国内的不同。这是瓦大2020-2021学年的校历:

我们的一学年,从九月初开始,到第二年七月初结束。每年有圣诞节假期两周,暑假八周(含两个补考周)。此外,第23、24周是补考周,如果你没有挂科的话,这两周也是假期。一学年被分成了六个period,每个P的时长短则一个月,长则两个月。

下图是我们方向的课程安排。每个P只安排一门或两门课,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集中上课(当然也不是每天都有课),学完就考试,考完试开始下一个period。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一年有六个考试周。

我最开始知道这事儿的时候下巴都惊掉了。六个考试周?!本科一年两个考试周都像掉层皮,六个岂不得要了命?

但其实,一年下来,我反倒觉得压力比本科还小。

这是因为,瓦大的一门课,从课程一开始,就不断地有小组讨论、作业、各种deadline,从头到尾都是高强度,所以你始终得保持着学习的状态。考试周的时候,课程内容刚刚学过,又只有两门课,所以要复习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这样就相当于把一门课的任务分散到了整个period,所以最后的考试周压力并不大。而本科的时候,众所周知,整年的学习任务都集中在考试周了,压力大是肯定的。

瓦大的课难吗?我觉得并不难,但是需要你的投入。老师讲授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功夫都在课下,包括自己组织小组讨论、写报告、读文献等等。

瓦大有非常非常多的小组讨论,几乎成了每门课的惯例,而且很多时候你并不能自己选队友。我经历过通力合作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也有遇到猪队友的尴尬无奈。毕业后,无论是工作还是搞科研,与其他人合作是必需的,瓦大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做得很好。

此外,课程的每一篇报告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的,甚至还会查重。我第一个period就曾经从网上复制了一句话,然后被老师指出来,说“是严重的学术抄袭“,好在后来改正了,没有影响成绩。

每一门课是6学分,第一年至少要赚到30学分,否则就会被退学。我听说其他学校的要求是36学分,可见瓦大的挂科率有多高,想摸鱼混学分是不可能的。

我刚入学的第一门课,老师告诉我,这门课去年的挂科率是60%,把我吓得够呛(不过我们这一年好像没这么惨)。我很骄傲,这一年没有挂科,几门课的分数还不错。瓦大的评分是十分制,但是普遍都不会太高,7.0是平均水平,能得到8.0,就说明学得很不错了。我记得有门课我们组的报告得了7.2分,然后大家就在群里庆祝:nice,good job!

总的来说,瓦大非常重视写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能力,第一年的课程是忙碌而充实的。我是从化学跳到环境专业,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不过这一年的任务完成得不错,给自己鼓鼓掌!

三 干货 

住房

瓦大为学生安排的是idealis(异地恋)公司负责的几栋公寓楼。我住的Bornsesteeg这栋楼让我非常满意,如果排得到就选它吧,离学校、超市、健身房、游泳馆都很近,中国人也多,平时互相帮忙非常方便。

关于申请房补,下一站荷兰+的这篇《荷兰房补|申请无需再问人,看完这篇成大神》说得很详细了

消费

荷兰只有大超市、商城能刷信用卡。所以在市政厅注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一张荷兰银行卡,瓦村有两家大银行:ING和ABN AMRO,其中ABN要收1.55欧的月费。整个过程如果顺利的话大概需要两周,所以这期间需要用到现金。最好不要全带100欧一张的,很多小商店不收。

购物

刚来需要买家具的话可以包车去宜家,但是我实在建议你先去二手店逛一逛,便宜太多了。瓦村有两家我觉得不错:Kringloop Wageningen和Emmaus-Regenboog。第一个还可以送货上门。

生活百货重点推荐主街的Action,一应俱全,关键是非常便宜。主街有很多其他的商铺,包括:

HEMA,精致的日用百货;Blokker和Expert,卖家电、影音设备;Kruidvat,常用药店;Etos,Holland&Barrett,卖洗护用品,常常打折;Bruna,书店。

瓦村的连锁超市有Jumbo,Albert Heijn,Hoogvliet,Lidl等等。待了一年,最常去的还是离家最近的那个。另外,每周六主街会有集市(open market),周末和朋友一起赶集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中国食材:学校附近的Jumbo内有一家新中国超市,主街有一家Toko Indrani。

周末的集市

网购

http://myeushop.com 欧亚商城,亚洲食品专卖,中国留学生必备

orientalwebshop.nl 东方行网店,同上

http://bol.com 荷兰本土淘宝

http://amazon.de、amazon.nl 德国和荷兰的亚马逊

http://aliexpress.com 国际版淘宝,从国内发货,缺点就是送货非常慢

http://bringme.com 丰巢快递代收服务,需要关联瓦大的邮箱,提货点在Forum,不收费。由于荷兰的快递经常送丢,这个APP可以帮你省去很多麻烦。

荷兰语网站可用谷歌翻译无缝切换至英文。

就医

与国内不同,在荷兰干什么都得预约,看病也一样。抵达荷兰、拿到BSN(相当于身份证号)后,就可以注册家附近的GP(相当于诊所的全科医生),感到身体不适先与GP联系。如果有紧急情况,荷兰的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都是112。

天气

荷兰总是阴雨连绵的,尤其是冬天,常常一连两三周见不到太阳。而且,荷兰的风很大,以至于他们每年都会举办“逆风骑行大赛”。所以,在荷兰生存,一件冲锋衣是必备的。

荷兰的雨,说来就来。在Buienalarm

这个APP上可以查询你所在位置的天气预报,这是荷兰人都在用的APP,准确率蛮高。

荷兰的纬度和黑龙江类似,夏季的白昼很长,6月份要等到十一点才会天黑。冬天白昼又很短,再加上常常阴天,早上九点天才蒙蒙亮,下午五点又黑了。因此冬天出门上课,常常是披星戴月,很影响心情。

这里冬天气温不低,但一下起雨来,湿冷的感觉还是挺难受的。夏天很凉快,现在七月份了,下雨的时候出门还得披一件外套。

吃饭

荷兰本地菜嘛……嗯,尝一次就行了,我不觉得有什么特色。

出国之后才发现,还是中餐最好吃。如果你住在学校附近的话,没什么可选择的餐厅。我之前午饭一般在东方快餐解决,4欧满满一份饭,价格很实惠。后来疫情期间就自己在家做了,正好借此机会锻炼厨艺。

restaurantkaart.nl 可以在入驻餐厅享受五折优惠(包括阿姆斯特丹的袁记串串香),首次注册有一个月的免费使用。

出行、旅游

ns.nl 荷兰铁路局,可以查询列车信息、买票。荷兰的火车基本和国内的地铁一样,几分钟就一班。

ov-chipkaart.nl 荷兰的公共交通卡,火车、公交、有轨电车通用,经常坐火车可以办优惠套餐。

flixbus 大巴客运公司,是我坐过的之中服务比较好的一家,从荷兰乌特勒支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概需要5个小时,票价十几欧。想出荷兰的话,大巴比火车便宜许多。

museumkaart.nl 博物馆卡,可以免费/折扣参观全国四百余座博物馆。

skyscanner.nl 廉价机票一站式查询,旅行规划必备。

中文信息平台

http://gogodutch.com 荷乐网,荷兰最大的中文平台,有新闻,也有租房和招聘信息。有公-众-号。

“下一站荷兰+”gzh,旅游、优惠、文艺活动信息平台

“荷兰值得买”gzh,优惠信息平台。

http://nl.china-embassy.org 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馆,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联系

“中国留荷学生学者联合会”gzh

“瓦赫宁根学联”gzh

心理建设

对于第一次出国的同学来说,刚到荷兰,人生地不熟,又有很多手续需要办,难免会产生孤独的感觉。不过好在瓦大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大家刚到时都会在群里拼团,比如去宜家的拼车团啦,主街购物团啦,等等。大家抱团取暖,感觉会好很多,说不定就成了常在一起玩的好朋友了呢?

我能想到的暂时就这些啦,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留言问我。

如果觉得有帮助,点个“赞同”再走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5-5-12 19:06
作者:藏在瓦村的老季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577803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2012年8月我第一次踏上瓦村这片土地,转眼现在已经三年了,从小硕士熬到了RA再熬到了现在的准PhD,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瓦大和瓦村。所以既然有这么一个问题,我自然很愿意分享我对瓦大的感觉。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本科的专业是农学,所以很自然的选择了瓦大的MSc Plant Sciences,并选择了其下的Plant Breeding植物育种方向。现在加入了同属于Plant Sciences大组下面的Horticulture and Product Physiology组,也就是通常说的园艺组,并即将开始PhD生活。

首先要说的是瓦大的专业设置。


瓦大的硕士专业设置涵盖了从动植物科学到食品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还包含有景观设计,经济,发展研究等非自然科学专业。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植物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而景观设计、国际发展等专业也非常优秀。所以综合而言,瓦大属于一所非常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其次要介绍一下的是瓦大的学制。


硕士每年分春秋两季入学,学制一般为两年。其中,第一年多为课程学习,第二年则通常是6个月的毕业论文(大论文)加上4-6个月的实习或者小论文。每个学年分为6个学期(Periods,P1-P6)。学期的计算一般从9月开始,P1、P2、P5、P6分别为两个月,P3、P4各一个月(例如15-16学年的校历,见下图)。


区别于国内(或者除荷兰以外的其他地方?)的一点在于,这里的教学安排非常集中。每个长学期一般为2-3门课,短学期一般为1-2门,上完一个P进行一次考试,然后继续下一个P的课程。这种设置会让许多习惯了国内一门课上半年的同学(包括我自己)非常的不适应。然而我个人却觉得这样的设置非常适合硕士阶段的教学,这个以后再谈。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真实的学习感受。


要说明的一点是,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风格上可能会有偏差,所以我的感受仅基于Plant Sciences的教学。申请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参考,或者期待其他专业的校友的回答。


言归正传。我对瓦大教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和自由度。这点体现在大量的Group Work和互动上。很多课程都设计有非常多的小组作业,或者是个人的presentation。相比之下,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间比想象会少的多。除此之外,考试的形式也很多样。除了传统的开闭卷笔试以外,经常课上的报告,小组作业都会占到总成绩25%-50%不等的权重。另外,某些课程还有口试考试。当然了,开卷考试不一定简单,口试也不一定就过不了,但是这些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体现着课程设计上对于学生要求的不同侧重。


另外一点,也是在比较国内外教学的时候经常被提及的一点,便是老师上课的风格。不同的教授和老师在讲台上风格多样,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几乎从来不简单地念书念ppt。而是更多的像是讲故事,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而不是灌输。当然这就意味着作为学生,很多时候要做好课前准备,否则很有可能在课堂上笑着笑着就结束了,然后发现完全不记得课上讲了什么。

瓦赫宁根之所以是荷兰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瓦大的国际化。在瓦大,你周围的同学会来自世界各地,操着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这一点也是瓦大最吸引我的地方。同样,你的老师可能大部分是荷兰人,但是也不乏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教授学者。在荷兰,只要你能说英语,生活学习上便完全不会存在问题,如果你有心掌握了一些荷兰语,则会让你的交流更加顺畅。


除了教学阶段,论文阶段也是在瓦大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环。一般而言,硕士生的论文一般会是导师现有课题的一部分,由硕士生在导师和旗下的博士后或博士指导下花半年时间完成。当然如果你有一个自己的课题并且能找到导师提供试验条件,或者甚至自己找到资金来源,自然也是可以的。在论文阶段,一般你的教授(大导)会定期和你开会,从大方向上保证你的课题进展顺利,而负责带你的博后或者博士(小导)则是你最经常见到的人。你们很可能会一起做试验,一起开组会,一起讨论试验结果。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会是你的项目的执行人,而你的大导小导则会在保证项目顺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让你去发挥。而论文期间,你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验室或者课题组的一员,你会大量参与组里的学术和社交活动,在和他人交流学习的时候,将你的想法与发现与大家分享。同时由于你的试验会是你导师们的科研成果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在发表相关结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将你列为共同作者之一。当然了,如果你的试验结果非常出众,导师也会建议你单独投稿。大部分情况下,教授们对于学生的科研都非常的鼓励与支持,这种鼓励和支持不仅来自于精神上和知识水平上的,很多时候也会直接来源于资金和试验条件的支持。


除了学习之外,在瓦村的生活也可谓恬静之中点缀着精彩。瓦赫宁根这个仅有约四万人的小城拥有着各式各样的餐馆、酒吧、市场,完全能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类需求。对于运动爱好者而言,每年仅需要花费约70欧元即可享受包括游泳馆、健身房在内的学校体育设施。同时,每年各类大型活动(如解放日、国王节等),以及各类学生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派对都会给小城带来额外的活力。瓦村位于荷兰中部,距离各大城市也多在一两小时的车程范围之内。所以如果想出门去大城市逛逛,也完全可以任性地说走就走。


总而言之,在瓦大学习的体验,便像是在繁华都市中的一片静地里读书:进屋可潜心治学,出门便车水马龙。


最后祝所有申请中的同学offer马上到,在读的同学学业顺利,PhD同好们数据月月有,文章年年发。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5-5-12 19:12
作者:Juicytomatoe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1257610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瓦大百年校庆于2018年3月8日晚开始啦!庆祝活动将持续八个月 。开心,mark一下。文化衫上是100年新logo.



====

谢邀。楼上的答案相当的全面。我仅说说我自己在瓦大读书的感受吧。

我本科学的是园艺。2013年来瓦大读硕,选的是Plant Sciences专业里的Greenhouse Horticulture方向。一来是因为当时听很多前辈说Plant Breeding方向很难,二来是父母用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坚决反对我选育种,为了逃避学业和家里的压力吧,我就选了温室园艺

。现在想想当时的选择虽不情愿,但也不错,毕竟本科背景是园艺,如果唐突的学了育种,恐怕我真的会跟不上学习进度。

由于我本科在荷兰交换过一年,起初觉得英文授课环境对我来讲应该没什么问题。不幸的是开学第一个月我几乎是在什么都听不懂中度过的。除了听不懂英文单词,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很大缺陷。老师讲的很快,由于自己什么都听不懂,根本没有自信问老师问题。那段时间早起晚睡非常的辛苦。幸好过了四个月就守得云开见月明啦!瓦大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课业繁重,学习强度大。不过请来了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坚持啊!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做Greenhouse Horticulture的论文时,我还是想学育种。因此做完园艺组的毕业论文后,我又选了Plant Breeding方向,修了相关课程并在育种组又做了一大一小两篇毕业论文。所以我比我的同学们多上了一年学,原本两年的硕士,因为多修了一个方向,花了三年才读完。我自己觉得挺值的,毕竟我不是大牛,我的学习总会有些磕磕绊绊,总会有时迷茫不知所措。在瓦大的生活让我端正了心态,比别人多走弯路没有关系,只要能发现自己就好。

瓦大硕士期间有一门叫ACT的课,绝大部分硕士生都会选。这不是一门学习新知识的课,而是一门应用旧知识的课。所以修这个课有一定的学分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走到一起,解决公司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大家对这门课褒贬不一,我自己在这门课受益匪浅。首先我们组没有猪队友,其次我们的coach人特别好。我们的coach是心理学科班儿出身,在澳大利亚

某医院工作了几年,然后回到荷兰,跑去阿姆斯特丹

的贫民区拯救穷人。她不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和穷人混熟,然后运用心理学

知识,让穷人对自己有信心,努力走出生活的困境。她帮助了许多人,甚至很多有毒瘾的人。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酷的人,我很喜欢她。ACT之前的所有课,因为语言、文化或者担心问蠢问题被嘲笑或者其它小伙伴谈论的太激烈我根本插不上话等原因,小组讨论时我有时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ACT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这样,coach就单独找我谈话,她问我的内心不是一个害羞的人,为什么要表现的像一个害羞的人。她总能看出我心里在想什么,然后慢慢引导把这些东西都聊出来。ACT这个课程结束以后,我感觉自己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变得特别的勇敢。那个时候我同时也在做第一个硕士论文,答辩时小导坑我,他不但准备了超多的难题问我,还跟大导说我做实验不积极,不独立,总是问他问题,利用他得到知识。我当时真心被他恶心到了,他不但给我加了很多实验,还让我帮他带的别的学生做实验。本来整个硕士论文只有6个月,结果光实验他就给我安排了6个月,还是在我起早贪黑的做实验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 小导本来就是要经常指导学生,回答学生问题的,他竟然说成是我在利用他。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如果是以前的我吃了亏,我就会默默安慰自己不要跟傻逼一般见识,然后不了了之,幸好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我了,我直接联系了导师和组里的领导投诉了小导。虽然小导一直都在诡辩成绩没有改成,但是我给组里领导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后来他在我申请博士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成了我的博士生导师之一。所以在瓦大一个要努力的为自己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我们的努力别人都会看在眼里。越是勇敢,越是努力,越能得到别人的赏识,自己也会过得越来越开心。

在瓦大久了之后,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与周围人交流的重要性。我起初一直问我第一篇论文导师有没有博士职位,他很明确的告诉我没有。学校发出的博士职位也没有适合我的。因为我修了两个方向嘛,我就找了两个课题组

的老师谈,问两个组有没有需要博士的合作项目。让我特别感激的是,虽然谈时他们没有,但他们竟然就此合作了,特意找育种公司弄了个新项目让我做。我现在能在瓦大读博,真的要特别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们。

我觉得在瓦大,老师和学生之间特别的平等,无论是跟老师们讨论时或者做我自己的项目时,我都有足够的自由。这种自由也特别培养人独立科研的能力。硕士做论文时,一开始导师会给很多指导,到后来说好听了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发挥,说不好听了是他太忙没空管学生,反正自己独立做科研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到了博士阶段,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我都是自己看好文献,设计实验,提出方案,然后找导师讨论。导师永远都不会告诉我具体的工作,只是大概的提个建议,剩下的我自己发挥。我自己特别喜欢这个探索的过程。当然我的导师也不是撒手不管我了,我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找他们求助时,他们会很及时的向我伸出援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5-5-12 19:14

作者:Antonia的踢踏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9086894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路读着大家的回答来到瓦大,就读将近3个月了,经历了选方向、小组作业、考试、选课,也和许多其他专业的同学建立了一些联系。来把我在瓦村的体验和大家分享分享。

目录

一、录取分数线和申请策略

二、食品方向读哪个?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安全

/食品技术

三、如何看就业情况?

四、如何选小方向?

五、气候、自然环境

六、瓦大的教学

一、录取分数线和申请策略

在2019年,瓦赫宁根已经提高了一次录取要求。录取要求都是在1月公布,而申请通道在10月就已经开放,10月时还是2019的标准,由此可见,越早申请越有利!越早申请越有利!越早申请越有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020年秋季入学开始,瓦格宁根大学对中国学生开始大幅提高GPA要求,211大学要求GPA80%或3.2/4.0或4.0/5.0,非211大学要求GPA90%或3.6/4.0或4.5/5.0,这意味着,非211学校学生想要申请瓦大,难度更大。

此外,瓦赫宁根为了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瓦格宁根大学2020年入学新推出了两类奖学金,一类是Excellence Programme ,金额为学费全免,申请截止日期3月1日;另外一类是WUFP Waiver Programme

,金额为学费全免,申请截止日期4月1日,要求学生来自排名高于瓦格宁根大学或相当的学校

二、食品方向读哪个?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食品技术

排名不分先后,按学校官网排序


1、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管理的核心支柱是技术管理(TM)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技术科学的理论(获得对食品系统行为的洞察)和管理科学的理论(获得对人类系统行为的洞察)。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食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并对适当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全面的看法。该专业主要应对食品供应链中的各种食品安全危机、贸易全球化、挑剔的消费者、严格的食品立法、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因此,食品质量管理已经成为整个农业食品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有能力的人能够处理各种各样的、通常是复杂的“食品质量管理”问题。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在食品行业或学术界担任质量保证经理或类似职位,或在食品质量认证机构担任顾问。

2、食品安全

瓦赫宁根大学

是欧洲为数不多的有能力在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提供教育和研究的大学之一。这不仅包括微生物学和毒理学等技术学科,还包括食品安全的法律、经济和风险管理方面。

该课程提供三个专业:

A:应用食品安全

B:食品法律法规事务

C:供应链安全

应用于食品安全:本专业侧重于食品安全(微生物学、毒理学)和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方面。在第一年的上半年,学生将学习特定学科的课程,在下半年,不同的学科将被整合。

食品法律法规事务:本专业侧重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方面和食品安全管理。学生将学习一些法律课程,根据他们的背景,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供应链安全:这种专业化集中于食品和配料的供应链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对安全起作用的因素。该专业包括全球食品安全和供应链风险管理等课程。

该项目的第二年包括研究;在大学里完成了一篇个人论文,在其他地方完成了食品安全领域的实习。本课程的所有专业课程都是为毕业生在食品行业、政府或消费者组织的职业生涯做准备。食品行业、政府或消费者组织是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的三大关键角色。除此之外,应用食品安全专业也为毕业生从事研究工作(例如在大学、研究机构等)做准备。食品安全法专业也为食品行业(监管事务),以及专业法律事务所和产品协会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供应链安全专业化主要以行业为导向。

3、食品技术

食品技术硕士课程在瓦赫宁根大学已经开设了50多年。目前,该项目提供十项专业,涵盖食品技术的广泛领域。在这些专业中,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食品科学研究和如何解决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为了确保毕业生能够在食品行业的不同部门工作,这些专业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而不是以产品为基础的。本课程包括以下食品科学部门的课程和讲师:食品化学、食品物理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质量与设计和食品工艺工程。此外,来自食品技术领域以外部门的教师教授和参与了该方案,例如来自农村社会学、人类营养和卫生、人类和动物生理学、企业管理和组织与业务、研究和后勤。

食品技术专业下面有许多细分的小专业,根据系主任和advisor 所言,小方向不会影响毕业薪水和就业率,影响去向的只有个人努力。根据本人对学长学姐就业的研究来看,除了Food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这个专业有些不同,其他小方向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大型企业,从初级食品技术专员开始,Msc 学历职位可以达到高级食品技术专员;Phd 会更高,就职的企业也基本是顶级大型企业。食品技术毕业后大多数是在食品企业就业,但我也看到学食品物流的学长学姐在华为做物流管理。据官网显示10%的毕业生会选择读博,90%会就业。Food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是一半管理一半食品研发,据系主任所言,适合想要自己开公司或就职于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同学。


食品技术的小方向三、如何看就业情况?

可以在每个Msc Program 网页上看到。这个是食品技术的就业情况 https://www.wur.nl/en/Education-Programmes/master/MSc-programmes/MSc-Food-Technology/Future-career.htm
可以上Linkin 看各个公司瓦赫宁根学生的就业四、如何选小方向?

入学后定专业方向有的方法有两个:

一,根据想做的论文来设计选课,然后由此定下来小专业。打个比方:A同学喜欢生物精炼方向,那他根据想做的论文选完课后,他的方向可能会是Food Biotechnology and Biorefining /Dai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stainable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论文选题网址 http://tinyurl.com/foodtopics

论文选题网址

二,先选小方向,再选课。根据这个专业限定的课题组提供的论文选题来定论文

无论哪个方向,都建议大家在选专业,甚至在选择瓦村之前,通过课题组的选题来仔细斟酌自己的选择。

五、气候、自然环境

瓦村夏天均温20℃,冬天均温5℃。10月入秋后温度就在15℃左右,慢慢降温,冬天最冷0℃。但是冬天很漫长,而且由于荷兰时个高纬度国家(冬天甚至可以看到极光)所以冬天太阳下山时间非常早,11月中旬的时候5点就下山了,最早的时候能3点下山,对应的太阳升起也很晚。所以冬天的常态就是在夜里瑟瑟发抖的披着夜色回家。

下面是划重点了,不要以为荷兰靠北像北方一样干冷,只是物理攻击……瓦村总下雨,一周能下5天,和按时上下班似的。有的路口还刮点妖风,而且上下学大家都是骑车,于是风更大了。所以经常会面临,扛着物理攻击和魔法攻击上下学。

图一 11月23号后一周天气

瓦村也有天气好的时候,好的时候特别灿烂美丽。

图二 秋天天气好的瓦村下午

看到下面的湖了吗?里面有很多野鸭还有常驻的两只天鹅,今年他们生了8个小宝宝,结果都被大鱼吃掉了。瓦大有人专门留意他们,但考虑到生态稳定,决定不干扰大自然生态活动。大家都很为天鹅爸爸妈妈难过。

图三 在Orion 实验室拍的9月份的forum 

六、瓦大的教学

多样,良心,细心,精心。

最近上的一门课,要做产品改良,然后向大公司里的专家们展示,有6分钟专家提问时间。专家们常常提出只有实操才会遇到的问题,也恰恰是我们没有深思过的。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用专业人士的眼光看问题。

瓦大对提问的鼓励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许多课设置了tutorial, 即自己做题,和小伙伴讨论问题,做出不来了举手问助教和老师。助教和老师很多,基本上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一堂课能提三五个问题。提个问题,老师能换着各种姿势(趴着、跪谢、蹲着)来确保学生能看到、能听懂,用正确的计算方式讲一遍,接着再看原本学生写的哪里错了,再分析是什么知识点没懂,最后还加上花式比喻,然后眨巴着欧式大双等反馈。只他真的觉得学生懂了,他才放心离开。

还有的班级小,老师会提出一个问题挨个问学生的看法,经常顺着学生的想法一人一句对话下去。这种情况,让我觉得老师不仅真的博学,而且还很开放地从学生那里学习视野。

Groupwork真的很多,类型也很多:lab、case study、presentation …有的人严谨较真,有的人急性子,有的人懒散,要想生活过得去,就得掌握团队合作技巧。瓦大认为,工作都是团队协作 ,学会国际合作是很有帮助的。此外,瓦大也很看重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几乎每个课小组作业前老师都会说:learn from each other。最近遇到真的很严谨的德国人和想做学术研究的西班牙人作为小组成员,在持续崩溃中学习了很多。。。

老师勉励我们,要像这只乌龟一样,把脖子伸出去,去提问,去犯错,从错误中学习最后,祝大家申请顺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5-5-12 19:15

来瓦村7个月,大概不能给出显得特有经验的答案,但希望多少有点帮助。

1 非常学术

相当重视理论和实践,不晓得题主是啥子专业,我的专业比较累心同时累人。

各种paper

各种讨论各种小组作业

门门都显现出了intensive的高逼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intensive的帮助下,学习到的东西很不错。

2 英文基础

交流无处不在,瓦大教育不是那种你是国际生我就会等你的风格,而是你是国际生但你只是不会荷兰语

罢了。。。

小组活动和互动非常多,如果英文差很容易无法发言,参与度很低,当然对于小组作业的成绩多少有点影响。

老师讲课也是很蛮快的,所以英文好挺重要。

当然无处不在的写作更是考验写作能力,小组作业个人essay

没有不严格的。

3 强大内心

一开始难免会觉得困难,尤其瓦大是很严格的学校,学术方面相当的不含糊。所以受到打击很正常,我本人比较敏感,所以着实容易整个人变得无奈,但时间久了真的慢慢好起来且变得厚脸皮啦。

4 生活

在村里生活个人觉得挺惬意,小地方娱乐活动少但也不无聊。环境好人淳朴,除了听不懂荷兰语也都不错。所以学点荷兰语还是挺有必要的,毕竟处处可见啊。

以上是我在复习间隙写的,如有不足,我也....是....不好意思啦~



作者:Madam 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401857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5-5-12 19:15

来瓦村7个月,大概不能给出显得特有经验的答案,但希望多少有点帮助。

1 非常学术

相当重视理论和实践,不晓得题主是啥子专业,我的专业比较累心同时累人。

各种paper各种讨论各种小组作业

门门都显现出了intensive的高逼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intensive的帮助下,学习到的东西很不错。

2 英文基础

交流无处不在,瓦大教育不是那种你是国际生我就会等你的风格,而是你是国际生但你只是不会荷兰语罢了。。。

小组活动和互动非常多,如果英文差很容易无法发言,参与度很低,当然对于小组作业的成绩多少有点影响。

老师讲课也是很蛮快的,所以英文好挺重要。

当然无处不在的写作更是考验写作能力,小组作业个人essay没有不严格的。

3 强大内心

一开始难免会觉得困难,尤其瓦大是很严格的学校,学术方面相当的不含糊。所以受到打击很正常,我本人比较敏感,所以着实容易整个人变得无奈,但时间久了真的慢慢好起来且变得厚脸皮啦。

4 生活

在村里生活个人觉得挺惬意,小地方娱乐活动少但也不无聊。环境好人淳朴,除了听不懂荷兰语也都不错。所以学点荷兰语还是挺有必要的,毕竟处处可见啊。

以上是我在复习间隙写的,如有不足,我也....是....不好意思啦~



作者:Madam 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401857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5-5-12 19:17

作者:Nostalgi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746289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曾经的瓦村er我也来说两句。
利益相关: 2012-2014,食品技术。
1.氛围:瓦大是目前我去过的学校里最绿色的。好像也确实有这样一个排行榜,瓦村自然也是年年上榜。瓦大的校园基调就是个大草坪,上面点缀着几栋Art-Deco风格建筑。学校周围被农田,牧场和森林覆盖。这里说的绿色不光是视觉上的,也是理念上的。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基本三句不离bio-作为前缀的东西,biology, biochemistry, biodiversity, biorefinery, bioavailability....不管他是Plant science, food technolog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等等。反正这是立校之本。这里的专业有分,但是理念基本不分,基本就是粮食安全,生态多样性,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健康生活。所有的专业课题虽有不同,但是大的价值观刨根问底大致就是这些。特别要说的是瓦村是city of life sciences,在大的生命科学的技术产出也颇高,但是并没有多少涉及生命科学里最大也是最容易发高分文章的医学领域的研究。

我一直觉得瓦村是最适合自然主义者的地方。在欧洲做一个自然主义者并不会像在中美这样显得非常左非常装,因为这些绿色的理念确实深入人心,纠偏了人们完全利益导向的价值观。

当然了客观的说这些行业呢现在可能并不是特别赚钱。所以如果是一个对高大上的商业世界,都市生活,或者科技和未来世界的痴迷者,这里不是很合适。

2.研究:瓦大的研究总的来说应该是偏向应用,但是理论和应用相结合。这点相信THE排名中的indistry income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来,瓦村年年都是100分。所以当做论文时会发现很多课题来自于公司和学校的合作项目,尤其是食品啊,温室园艺啊,植物育种啊这些荷兰传统的优势行业。个人对于这个做法是比较认可的,任何一个科研机构首先都应该把经济底子打好了再去追求相对比较形而上的东西。做一些能落地的项目,让合作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技术创新的成果,他们掏钱起来自然也就不会太吝啬。也正因为此,如果喜欢的是生物技术在某个具体领域的一些应用研究的,瓦大更加适合。相对来说更加基础领域的研究要逊色很多。

瓦大的科研组织结构也是比较有特色的。总体来说以组为基本单位,例如我的专业食品科技就设了六个组分别研究食品领域的不同方面。每个组设有一个组长,学术头衔一般是Prof.,此外设有若干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组长的主要功能好像就是PI那样的,搞钱,拉项目,当然课偶尔也要上上课。不过上课找人谈心之类的事大部分由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搞定。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反正在食品几个组里都有但是别的专业不是很清楚,那就是会有几名全职的技术员,专门负责维护和指导仪器使用。这对于实验学科的意义相信不用多说了。至今仍然觉得这是最科学的管理仪器的制度。
在我所在的食品化学组,平均一个导师带5个左右的博士,5个左右的硕士。博士基本上4年下来的产量是4-6篇论文,这些论文往往并没有多少特别顶尖的期刊,主要是行业内认可度很高的。所以如果仔细看瓦大的员工在google scholar上的profile会发现那些citation爆表的极少见(爆表的往往是在基础科学上奠定了一个新领域的人),而平均战斗力还是可以的。

3.学制:刚才说的研究基本要在论文期间才能有所体会,这里说的是上课期间的感受。

瓦大的课程相比有些顶级名校的本科强度其实还是没那么变态的,不过就出国混个硕士这个层面来说课程还是挺紧的。上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讲过去几十页,然后晚上读不完对应的书,第二天又过去几十页到了期末简直崩溃。当然了遇到有些课程这个时候可以突击只看ppt,不过只看ppt基本得不到高分了,也就低空飘过,如果确保要学的扎实,每天跟着进度其实还是挺紧的。
由于我的专业算是一个实验学科,所以很多课程都会安排实验课。食品这个专业涉及的面很广,在一个月的课程内很难涵盖这一门课的各个方向,因此一般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好多组,每个组或者几个组做一个方向,然后最后互相交流。这样的结果就是虽然你只亲自动手做了一个方向但是近距离的接触了各个方面。
除了实验课还有小组讨论。瓦村的学生来自100多个国家,所以在这里会听到各种奇怪的口音。这对英语其实是很有帮助的,毕竟英语除了是英语母语国家的语言还是世界语言。像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印尼,这些都是很常听到的口音也很有代表性。不同国家的人除了口音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太一样,有的比较实用主义,有的比较形式主义等等,这些体会都还满开眼界的,具体的还要大家自己体会。小组讨论最后基本都会有presentation和/或报告。这对于专业的演讲和写作技巧非常有帮助。以后无论是去面试还是去汇报,用英文讲讲你的东西你就不怕啦。

4. 生活:虽然很多出国的人都自称上学的地方是村,但是瓦村是一个真正的村。好在荷兰和整个申根区的交通都很方便。周边去阿姆斯特丹逛逛红灯区,放个小假去意大利玩一圈不是难事,这些活动和学习穿插起来,每到复习考试的时候都有点大考过后的盼头,日子过起来会轻松很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5-5-12 19:18

作者:LIKEplu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4918007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实名反对楼下“录取门槛极低,几乎成了农大的垃圾收容站。”这个答案,只能说:现象存在,但不能以偏概全。

瓦大相比于美国学校,申请门槛确实不高。瓦大这几年扩招国际学生,教学质量有些下滑+设施(尤其是住宿)开始不足。另外,中国学生基数大了,其中自然会有奇葩。

但是瓦大是出了名的宽进严出。首先一年要求必须修满30学分,否则会被注销签证遣返(除非系里面愿意开证明担保)。这相当于至少要通过5门6学分大课。其次论文如果无法通过审核,结果就是无限延毕,直到导师+审阅人or系里面的examiner满意为止。延毕费约为1300欧一个月。另外今年的签证政策更严格了,延毕将不能享受毕业后签证延长3个月的优惠。

其次是瓦大特殊的学制,一年6个学期,每个学期1.5到2个月,每学期只可能选1-2门课,因为是集中上课,学期末立刻考试,然后迅速进入下一个学期(期间根据公共假期可能休息3-5天)----这相当于是在一两个月内吃透一门新的专题或者学问,遇上通过率低的课不拼命学根本啃不下来。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滑水”的学生除非自身聪明过人,否则都要付出高昂代价(交延毕费直到补考/论文通过),或者“死”的很惨(论文不过只好放弃学位)。当然,瓦大有些专业因为要求苛刻,或者本身很难,延毕情况也很普遍,但是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也相对更好。

但是另一方面在瓦大学习的自由度又很高,硕士第一年,大家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像自助餐一样拼配课程,只要通过了论文组要求的必修课,就可以进组做论文,其他的课程按自己的需求搭配选择。而且,用实力说话,瓦大确实走在了农业/食品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科研+应用的世界前沿,在荷兰以及欧洲都有很响亮的名声。硕士第二年是大论文+实习or小论文。大家只要上课+论文认真干,基本上都能找到不错的实习(曾见过有的农业公司指名要瓦大的学生),毕业后甚至有优先获得留用的机会。

我见过本科成绩/学校一般,来到瓦大却如鱼得水,发表论文、毕业之后留校读博,或者在一流企业找到工作获得长期签证的人。也见过挂科无数,补考一年多还没能毕业的人。

总之,瓦大像一个大筛子,来者不拒,但也大浪淘沙。无才之人甭想通过筛选,有才之人经过淘洗历练,最后各得其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5-5-12 19:19

作者:Rui.P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2824675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瓦大读完了两年的硕士,感觉可以回答一下,仅为个人感受。

2015年开始在瓦大读Environmrntal Sciences的硕士,在来之前就想好了应该会选择Environmental Technology这个方向。第一年主要以授课为主,在教学方面我觉得瓦大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大量的Group work。但是group work好不好,我觉得见仁见智。有体会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个assignment的酣畅淋漓,也有很多次体会到了有猪队友是什么感受。

总体来说个人感觉第一年的课程难度并不是很大,很多课程都是把国内本科学过的课程用英文又学了一遍。但有的课还是能感受到和本科的差异,比如我第一个学期选了Water Technology,水处理方面我在国内学习的侧重点主要在工程设计,而在荷兰这边加强了对机理方面尤其是微生物过程机理方面的了解。其次,能很明显的能感受到荷兰老师对教学认真的态度,在课堂上会经常有互动,你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也可以在课后询问,永远都会得到认真耐心的解答。对于Environmental Technology这个方向的其他课程,因为一直很确定想选technology,所以有几门compulsory的课比如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和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governance 对我个人来说我更愿意自己阅读、了解,而不是专门花很长的时间来上课。相比之下有这些时间和机会的话我可能更愿意选择一些跟技术相关的课程。其实如果能再选一次我可能会考虑瓦大、屯特和格罗宁根在Wetsus提供的Water Technology 这个joint degree。因为这个track更加的针对水处理技术,对社科类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但是可能如果真的选了这个,我就没法体会到瓦大的校园文化了,只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吧。

其实在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对于这一年的学习还是有一点失落,觉得学到的新知识并不是很多。但是让我觉得绝对不后悔的是第二年的论文和实习。如果现在别人要问我学环境工程去哪里读硕士好,因为不了解研究型的硕士,相比授课型的硕士我一定会推荐荷兰,至少这里是授课和研究相结合的硕士。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荷兰人还是中国人大家读的都是一样的硕士在同一个课堂,不像一些英国、香港授课型的硕士基本都是外国人读,本国人会去读研究型的硕士 (如果说的有偏颇欢迎指正)。第二年主要是选定一个课题,在一个博士(根据实际情况,有的项目没有博士指导)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半年左右的研究。这半年我和老师的交流并不是很多,但是仅有的几次讨论中也感受到了导师对整个领域前沿的了解和掌握,能感觉到他们一定是还在积极的学习和思考的。就个人而言我主要是和博士一起讨论实验设计,做实验,讨论数据。在交流和实验中真的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也体会到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读文献做实验解答自己提出研究问题的快乐,并且一定程度上至少对科研有了基本的了解。我觉得这个过程我的很多收获都不是用语言能形容的了。因为论文做的很愉快,在论文数据已经足够的时候我还和博士及老师商量延长了两个月的论文时间,做完了自己最开始proposal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当然做论文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自己所选的博士和老师,有条件的话在选择之前可以直接见面聊一下项目,这样你最起码对要跟你相处半年的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从从其他人那里侧面了解一下,但我觉得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两个人见见面聊聊天,聊的过程中自己一定会有感受的。

在论文结束后,我一方面想继续了解这个课题的内容,另一方面考虑自己准备读博就想拓宽一下自己微生物方面的expertise。所以名义上说我做的是实习,实际上我是在瓦大的微生物组做了跟论文项目相关的一个小论文。这个过程体验也很好,小导是一个博士后但是考虑到我在分子生物学上几乎没有背景,所以实验都是手把手的在教。这些学到的新技术也确实在后续我找博士的过程中帮到了我。但是对于还不确定自己是要就业还是要读博的同学,强烈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去公司实习,体验一下工作的感觉,这样也有助于决定未来是要工作还是读博士。并且实习的经历还是很影响后续找工作的。

至于生活方面,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就个人而言,觉得瓦大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大学,在这边绝大部分人还是很友善也很乐于帮忙的。有问题或困难的话,其实很多时候离解决差的就是你自己开口问或者寻求帮助。并且总体而言,荷兰人英语水平还是比较好的,如果不考虑留下来工作的话,只会说英语在这边生活、学习都完全没有问题。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5-5-12 19:22

作者:欧洲归国L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15642464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几周前我们开始邀请认识的小伙伴对荷兰各个项目进行真实测评,刚好上一期邀请的是今年7月毕业于瓦大的Summer。

有关CM测评我们会邀请团队同事、荷兰的朋友、还有CM过往学员对不同荷兰学校的项目进行测评。
所有测评内容均为100%真实和中立,但不可避免的某些内容可能会存在主观看法,非常欢迎就读同样项目的同学在文章下留言补充或发出不同的声音,给学弟学妹们更多元的信息。
如有同学希望分享自己所读项目的测评也欢迎联系我们,无论是想要推荐自己的项目,还是想吐槽为大家避坑,我们都非常欢迎!

Summer本科就读生命科学

专业,并在2年前申请到瓦格宁根大学生物学硕士项目。现在Summer已经硕士毕业,是团队的文书导师。

【数据】瓦格宁根大学生物学硕士项目

TIMES 2021大学排名中,瓦格宁根大学位居荷兰第1,世界第62
TIMES 2021学科排名

中,瓦格宁根大学

【分享】Summer学姐的就读体验

Q1. 硕士课程是怎样安排的?

我的硕士课程一共两年,第一年是上课,第二年是毕业论文和实习。我想走科研路线,所以实习是在科研机构

,相当于做了两个毕业论文。

这个项目的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只有3门左右的必修,其余的都是自由选择,而且选择面很广。如果不怕基础知识不够,可以选跨度很大的课程。课程的结构偏向实践练习加小组项目,实用性很强,课程完结后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学到的知识在未来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纯理论的lecture比较少,上课内容会涉及最新发表的相关领域的论文,对更新前沿的观点很有帮助。基本每门课程都有group work,很有挑战但是可以锻炼与国外同学的交流技巧,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瓦大的Forum和Orion教学楼

Q2. 考试形式/评分模式如何?

荷兰大学规定10分为满分,一般5.5/6 是及格线,在瓦大,如果能拿到7.5,就是很好的成绩了。一门课的最终成绩由很多部分组成,包括小组项目、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有时候期末考试甚至是口试的(教授面对面提问,学生回答),分数占比根据不同课程会有所不同。一般不会出现以一次考试确定最终成绩的情况,所以学弟学妹们需要从一开始到最后都付出持续的努力,而且深刻理解了知识,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想提醒大家,小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被认为自己做的不好,可以直接询问是什么地方不好,有助于自己提高。如果觉得理由不成立,要积极的argue,总的来说就是要勇于confront conflicts。

瓦大校园环境

Q3. 学院氛围是怎样的?

校园文化比较down to earth,老师和同学也比较open-minded,容易接受新的或不一样的观点和事物。总体来说老师们很乐意帮助学生,很负责任,同学也很nice。有些荷兰同学比较直接,这跟他们的文化有关,比如在小组作业的时候会直接指出你做得不好的地方。刚开始我会觉得很可怕,但是时间久了发现他们基本是对事不对人,而且这样直接的对话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渐渐地我也接受甚至开始喜欢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我觉得我接触到的荷兰同学很respectful,如果小组只有我一个人不说荷兰语,他们会用英语交流保证我能加入。不过我也听说过反面情况,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表达出来希望他们用英语交流。

瓦大生活区 Campus Plaza

Q4. 硕士课程收获如何?

我很喜欢我这个项目的教学方式,自由度很大,除了获得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还着重于培养自我思考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科研写作的能力。我读的生物学专业

,毕业后既可以选择去企业找工作也可以申请博士。无论哪个方向,学校都提供了足够的平台和支持,大家在读书期间要积极主动的寻求和利用学校资源,然后重点培养相应能力。


食品行业巨头(联合利华、皇家菲仕兰、伊利等)均与瓦大有合作的研发中心

Q5. 总体评价如何?是否推荐学弟学妹们就读?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项目性价比很高,推荐学弟学妹申请,不过瓦大逐年递涨的学费和录取要求也是毋容置疑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5-5-12 19:27
作者:Rober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28854157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离开瓦大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看到之前写的关于瓦大的回答有了一些新的互动,就心血来潮动手写下这个回答。 

先放一波学校的图片









我入学瓦大是2021年的秋季学期,录的是MME专业

(management,economics,and consumer study),小方向是data science。因为是新设立的方向,所以一共只有2个人,再加上nutrition and health下的data science for health的3个人,我们这一届data science的学生总计5人,而我是唯一的中国人。现在我们这个方向成立了一个单独的专业叫data science for food and health, 在网上看到23届有中国学生拿到了offer,相信往后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录取。

荷兰学校实行的是period,即一学年由6个periods组成,p1/p2和p5/p6是大p, p3跟p4是小p。大p是8周的课+1周复习+1周考试;小p则是3周的课+1周考试。个人觉得这样的设计非常合理,学完马上就考,不像我在根特semester期末几门课一起考,压力更大而且战线拉的很长。 

不过好在一年有两次补考机会(学校已经发邮件说从24年开始就改成一次了),我在p5有一门sensory perception and consumer preference就是补考了2次才通过的。 但总体的难度我觉得不像有些人说的欧洲衡水,如果真要说欧洲衡水,请你看看比利时,绝对的噩梦,相比之下我觉得荷兰的学业已经很轻松了。 

荷兰天气很糟糕,不过瓦村并不靠海感觉其实还好,没有想像的那么频繁下雨,有阳光的日子全年大概有1/4,平常太阳出来的时候forum楼前能看到有很多围坐在一起晒太阳的人。 

我住在B楼,即Bornsesteeg, Idealis(荷兰最大的房屋提供商之一)的办公室就在这里,这里中国人含量之高我愿称之为瓦村chinatown,有时候坐电梯你会发现电梯里全是中国人。当然B楼最大的优势是离campus非常近,骑车3分钟就能到forum,离李文博略远但也只要6/7分钟即可。 

关于图书馆和学习氛围。瓦大的学习氛围还是很浓郁的,考试周基本爆满,而且图书馆除部分节假日外每天开放,工作日8:00-10:00,周末10:00-6:00,考试周闭关时间还会往后延1个小时,所以在我去了根特之后很不适应图书馆周末不开门。

图书馆内部


夜晚的forum


夜晚的forum

我最要吐槽学校的一点就是食堂,我去很多国家学习过,从来没见过食堂不给学生折扣的,这貌似是荷兰学校的通病?而且热菜是真的少,很多居然需要自己用微波炉加热??总之荷兰的食物已经够糟糕的了,食堂还要更糟糕。所以我很少会去学校的食堂吃饭,最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是选择在campus plaza的东方快餐解决午饭,这里强烈不推荐大家去东快,难吃且贵,我后面都是去另一家kebab就餐,店主是土耳其人,非常热情。当然也可以选择subway,但个人真心觉得不好吃......

kebab warp and hot wings


kapsalon


special menu


与朋友在subway

如果你不喜欢瓦村,发现瓦村不适合你,也不必担忧,做为erasmus的section之一,学校提供海外exchange, internship 和 thesis的选项。我周围就有人去了法国做毕设,然后实习去了新西兰。现在Erasmus的范围不仅限于欧洲,非欧洲的目的地也有资金支持。当然,荷兰这边非常抠门,我去了根特exchange,跟别的欧盟国家的学校交流下来发现人家动辄500/600欧一个月的津贴,而我们学校这边只有300欧/月...

Erasmus grant

最后说说总体的留学费用问题,荷兰虽然国际化程度高,英语普及率高,但是性价比并不高,以瓦大为例硕士学费18700欧/年,本科15700欧/年属实不便宜,而且本质上你享受到的就是2000欧的教育(欧盟学费),你只是作为非欧盟学生支付了更高的价格,所以建议刚来的学弟学妹们不要有过高的期望,主要还是靠自己自学,老师学校不会围着你转。所以如果是预算有限的话真诚建议考虑下瑞士、德国、比利时等低学费的国家。(注意现在荷兰学费已经不能毕业后退税了)

生活费方面,现在也是水涨船高,以我的房租为例,一年多的时间从最开始的370多欧涨到了现在的480欧,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俄乌战争,能源费用暴涨,现在1000欧/月在瓦村只能说是解决温饱问题。

另外,瓦村是一个村,这里没有什么丰富的娱乐活动(当然club和coffee shop还是有的),平常出行基本靠自行车,没有tram,教堂周围那一圈就可以称之为市中心了。地理位置上离阿姆鹿特丹等大城市有近2个小时的车程,主要是从村里坐公交去Ede火车站太慢了大概半个小时,当然离德国相对较近,周围有很多人会趁着周末去杜塞尔多夫、科隆等城市打卡。不过现在即使是瓦村租房也很困难了,当然这是荷兰的一个总体趋势,因为招收了大量的国际学生,不知道未来几年情况是否会有所好转。

瓦大因为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佼佼者,所以跟很多名校如康奈尔,以及我现在正在交换的苏黎世联邦理工

都有部分院系的交换协议,例如我现在是在ETH读food science,虽然我的专业只是跟food science沾点边。值得肯定的是瓦大的平台还是很不错的,如果你觉得瓦大不够好,可以以瓦大为跳板去往更好的地方发展。

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们都能在瓦大学有所成,留下精彩的回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5-5-12 19:34
作者:Shirley学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10356840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篇超详细荷兰瓦格宁根大学

就读攻略你一定要看,无论你是对荷兰还是瓦大感兴趣,保证你会受益非浅!

学姐今天为大家邀请到了毕业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攻读地球与环境硕士的蘑菇小姐姐,今天TA会和大家分TA选择荷兰的理由以及解答申请上的问题,希望能给有留学荷兰意向的同学⼀些帮助,如果对荷兰留学有兴趣的同学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自我介绍

大家好,大家可以叫我蘑菇,荷兰瓦格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硕士毕业,现持有“求职年”签证(荷兰语zoekjaar,英语相当于orientation year,随后会详细介绍),努力申博 & 找工作中。

我出国前的经历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中规中矩地在国内当地就读小学初高中,并没有任何国际学校或交换游学的经验。本科就读于于中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随后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以下简称瓦大)攻读Earth and Environment地球与环境硕士。或许跟大多数迷茫的高考考生一样,当初填报志愿时并没有过多地深入思考过对未来的选择,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高考分数在985院校录取水平的中下档,就听从了父母的意见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从当初跟许多人一样对“农”类字眼鄙夷不屑,到现如今本着“干一行爱一行”、“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也算在农业环境科学类经历了一番摸爬滚打,有了很多心得体会。


不到80分。很多人会说,绩点不到3还出国,出去了也是去野鸡学校混个文凭——但亲身经历告诉我,并不是这样的。由于更适应国外的教学制度和社会环境,我在荷兰两年学习期间的收获可以说比本科四年还要大,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最后也顺利按时毕业。关于具体的经历和体会,稍后会做详细介绍。

回到申请——虽然农大和瓦大有过很多合作,加上农大是985院校,我本科学校的这一背景非常加分,但经过大三一年的努力刷分,我当时的绩点在首次申请瓦大环境科学专业的时候还是被拒了。之前提到,两年前瓦大官网对绩点的要求很模糊,而国内大多数院校使用的是绩点加权算法,具体的加权方法每个学校也有所不同。很多同学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为了申请学校,在大三大四疯狂的多修选修课拉绩点,然后一般情况会是:平均分绩点>(选修+必修)加权>必修加权。我就利用了这一点,加上当时瓦大官网模糊的要求,在申诉信中详细解释并列出了我所修课程的平均绩点,最后申请到了相似的地球与环境专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当时对瓦大官网的透彻研究,发现了很多同学甚至中介都不知道的一点:瓦大申请时可以投递两个志愿!所以当时摆在我面前的选择是:针对原来被拒的环境科学这一专业进行申诉,或者选择另一个专业(当然也要对第一次被拒的情况进行解释和申诉)。经过多方考虑,我认为重新申请另一个专业的机会比较大,就对第二志愿地球与环境专业进行了申请+对被拒情况的阐述:


以下截取我当时申诉信的一部分(很惭愧的发现了一些语法错误,以我现在的英文写作能力会写得更好):

解释算法:


最后总结:

最后成功地拿到了Offer: 


当然,虽然只有瓦大一个目标,我还是另外申请了同样在荷兰的格罗宁根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专业)和屯特大学(可持续能源专业),也都拿到了Offer:

踏足荷兰

关于荷兰这个国家,完全没有了解过的人第一印象可能是风车和郁金香,稍微有点了解或者来旅游、留学过的人会吐槽糟糕的天气和难吃的食物,又或者是荷兰人逆天的身高和直爽的性格,而我在这里想谈一些比较少有讨论的方面,或者提供不同角度的信息参考、具体的例子。

1. 地理位置 & 人文环境:

点开地图就会发现,荷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右邻德国,下接比利时,而卢森堡、法国、英国、丹麦等周边国家都可在短时间内乘火车或飞机抵达。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趁留学期间把欧洲玩了个遍,很多小国家周末抢到便宜机票就可说走就走。到西班牙意大利晒太阳又或是到冰岛看极光,来荷兰留学都有机会体验。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首都阿姆斯特丹荣登世界最多样化城市榜首,一个面积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北京是其80多倍)却拥有超过来自世界各地超过178个不同国家、不同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人口。作为世界首个合法化同性婚姻和安乐死的国家,荷兰自由和平等开放的社会环境不仅仅体现在法律条规上,而是深深印在国民的心中。我自己现在所居住的小镇上,邻居就是一对女同性恋,并且育有三个孩子。平时大家交往中大家都习以为常,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平时在超市或是街上、火车里,都会见到能够独立出行的残疾人,硬件公共设施非常完善,大家也不会报以异样的眼光。我自己所在的小镇上就经常看到一位带导盲犬出行的盲人,在车站大家会礼让,但也不会对这些人过度关心和关照,使对方觉得尴尬或难堪。

2. 语言 & 就业 &移民:

这三个话题我想放在一块讲,因为移民和就业、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很多留学中介会告诉你,来荷兰留学英语就够了。这确实是事实,荷兰大部分面向国际招生的项目都是英语授课,荷兰也是非英语母语国家中国民英语水平最高的。但是当你毕业后真正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且融入荷兰社会,荷兰语是必不可少的。我自己最近找工作的过程中,就有过很多次其他方面的背景非常符合,但无奈别人确实需要荷兰语的情况。其中一个是阿姆斯特丹一个博士项目的申请,内容也是农业方面,跟我的专业非常符合,但是实际工作内容有包括跟农民的沟通(农民的英文水平没有那么高),所以要求必须荷兰语流利:

另一个工作岗位的申请,也是其他背景特别符合,但荷兰语再一次成为了绊脚石: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bffa4bc6a7d2712f8c7878b0c041cf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248" data-original-token="v2-3b76f6e2578a453b0d19dc6857fc65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bffa4bc6a7d2712f8c7878b0c041cfd_r.jpg?source=1def8aca"/>


我只能说,在荷兰找工作,英语不是加分项而是必要条件,因为人人都会说英语而且水平还很高。虽然大部分学校、公司在招聘时都会附上这么一段话: 

表明招聘过程中不会对性别、人种或残疾情况等等有歧视行为(这也是根据欧盟严格的要求),但一个公司说只要荷兰人你可以说是歧视,如果要求荷兰语流利,你就不能说他是歧视,只能乖乖学荷兰语了。更何况除了本地人,找工作中还有很多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的人跟你竞争,很多人都是精通荷德英三国语言(例如我的荷兰男友就是)或者是其他欧洲语言,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中国学生的竞争力自然就低了。当然,近年来中荷两国商业合作越来越广泛,在具有涉中业务的国际公司中找到工作的机会会大一些。我所认识的同学朋友中,毕业后选择留在荷兰的大部分是直接申请到了博士职位,或是比较幸运(当然也要靠自己努力)在实习的公司留了下来,当然通过投递简历找到给签证的工作的也有。只能说,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一年的期限来找一份给签证的工作不能说易如反掌,但也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我在开篇提到的“求职年”签证,是荷兰留学移民政策比较友好的原因之一。在荷兰院校毕业的学生,或是在世界排名前200的大学内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的年轻人,即可在毕业三年内向荷兰驻各地大使馆递交申请为其一年的签证。在这一年中,你在荷兰有合法的居留和工作权利,不需要一份雇主提供KM签证的工作,甚至不工作都行。很多人在介绍分享荷兰留学经验时都会随口这么带过一句,“求职年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就行,随后呆满五年通过融入考试就可申请荷兰或欧盟永居甚至入籍”。但近期亲身经历找工作的我想说,没!有!那!么!简!单!“找到一份工作”和“找到一份可以提供签证的工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这里不是想泼大家冷水,当然荷兰的政策相对英美来说已经非常友好,我只是不希望大家满怀不实际的希望来到荷兰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一家公司想申请给国际员工颁发签证的资质,需要缴纳2000-4000欧元不等的费用:

所以可想而知,很多非国际化的中小企业是没有这样的资质的。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招聘最后一项都会写:You must be eligible to work in the Netherlands/You must hold a valid working permit. 必须持有合法允许工作的签证。所以想要真正在荷兰找到一份心意的并且能够提供签证的工作,我建议大家还是把荷兰语学习列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中,并且努力培养专业素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 学校的选择:

稍微了解过就会知道,荷兰的高等院校分为U类和H类。U类为研究型大学,荷兰一共14所,少而精,国际排名基本都在200之内。H类为高等专业教育学院,侧重实践教育,不参与国际排名。荷兰的教育系统我个人认为非常合理成熟,职业教育的培养和分流是从初高中就开始的(荷兰初中、高中是合并的)。下面一张图详细的解释了荷兰的教育系统:


所以对于选择U类教育还是H类教育,荷兰本地学生是从中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分流的,当然具体规定也有一定的变通性,例如H类的本科毕业后也可以有资格申请U类的研究生。关于U类和H类的硬性区别介绍网上有很多科普,我在这里不做冗长叙述,主要想分享一些普通当地人对这些学校的看法和企业公司招聘时的要求。很多中介为了进一步美化荷兰留学,会告诉你U类和H类没什么区别,甚至H类更好找工作;而很多国人将H类学校比作国内的大专职业技术学院;荷兰本地也不乏一些“读书无用论”的声音,因为H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实习会占很大一部分课时——对于这些不同的看法,我自己在接触到各种不同学校毕业的当地人后得出的结论是:

1. 不同层次的学校和职业之间,歧视的现象是很少或者没有的。荷兰的就业招聘大部分也会各取所需,会指明只需要HBO(可以理解为但不等同与国内大专)或者MBO(可以理解为但不等同于国内中转)的学历,也会明确指出某个职位过高的学历是overqualified。

2. 虽说没有歧视现象,但在我接触过的荷兰人心中,还是会觉得能读到U类大学的人“挺厉害的”,毕竟中学时期的分流也是要靠成绩决定的。

3. 对于国内学历背景不是很理想的同学,H类大学本科还是很不错的选择,并且顺利毕业后,也有资格转入U类大学攻读研究生。

至于推荐的学校和专业,我目前所知道的是荷兰的商科和传媒类都很不错,像是阿姆斯特丹大学、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和莱顿大学等,还有蒂尔堡大学的金融类,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法学等。理工科则有著名的“3TU”: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屯特大学和埃因霍芬理工大学。

就读在瓦格宁根大学

1. 校园环境 & 氛围: 

前文提到过,我对目标学校的选择并没有过多的纠结,因为在农林、食品、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瓦大都是毫无疑问的TOP1。学术科研水平从学校的名字就能体现出来: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瓦格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是其组成的一部分。但由于瓦大并非综合类大学,所以各类榜单上的综合排名并不会非常突出,比不过像美国的一些顶尖名校例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或者澳洲的昆士兰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综合类顶尖名校固然好,如果自身综合条件非常优秀,家庭条件也允许,那当然是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如果你想在一座安静却又不失便捷的小城潜心深造,瓦大是更好的选择。

瓦大好似“一股清流”:一所将“For quality of life”设为校训的大学。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瓦大的校园,那就是“绿”。瓦大也常年霸占各种“最具可持续发展性学府”、“最绿校园” 榜单榜首。


瓦大的整个校园都充斥着绿色,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栋建筑是我硕士论文小组所在的Lumen,整栋建筑就是一个巨大的室内温室花园:


瓦格宁根这个小镇,也被誉为“生命之城”:

这张图片当时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一直作为我努力学习雅思、提高绩点的动力。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校园建筑中,更是深深扎根在所有瓦大人的心里。在这里,你不会看到浮夸的“富二代”圈子,每一个人都在专注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仅自己所能为实现联合国发布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2. 学习生活:

荷兰的高校学科制度跟国内是完全不同的,国内高校一般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中会开设几门到十几门不等的课程,最后在学期结束后统一期末考试。而荷兰的大多数高校一学年分为六个学期,相当于两个月一个学期,通常一个学期中只会开设1-2门课(有的学分较少的课程也会出现3-4门的情况)。一年的公共假期也不算多,大部分同学也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忙实习和论文。我个人经历最多的就是一个学期两门大课,课程安排也较为固定,两个月的时间内早八晚五上午一门,下午一门,学期结束后直接期末考试。这相当于每两个月就会有期末考试,而且考完后最多也就只有一个周末的时间放松休整,然后下个礼拜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课程难度和课业压力还是不小的,想要顺利毕业完全不能松懈对待。课程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并不会单单坐在教室里听讲,两年时间内野外实践、实验操作、小组作业等等我都经历了个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门trending topics的课,课程内容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课程开始前,学生各自提交一个专业领域内感兴趣的前沿话题,进行展示后投票选出前几名,老师会根据这些话题定制授课内容,最后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选的话题完成一篇学术报告。

一些在瓦大学习生活的照片分享:


野外实践时碰到的奶牛

土壤生物相关的实验,图中同学正在往温室盆栽中放置蚯蚓,测试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抗逆性

课堂上的模拟辩论 ,学生分别扮演农户、企业、政府等各种角色,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

秋天校园一景

学生公寓一角,同学都来自世界各地

主教学楼Forum内一个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地球,非常符合瓦大的教学理念瓦大申请

1. 就业前景:

许多世界顶尖的园艺、食品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公司都设有研发部门或是完全驻扎于瓦格宁根市。像是伊利集团欧洲研发中心和最近刚建成的联合利华食品研发中心就设立在瓦格宁根校园内。农林、食品行业的同学也有很大机会进入如壳牌、飞利浦、拜耳、先正达、达能、嘉吉、卡夫亨氏、喜力啤酒等世界知名企业实习或工作。虽然瓦大的名字在非本行的国人眼里会稍显陌生,但其口碑和实力在业内是毋庸置疑的。毕业后想要回国工作的同学,能在简历上添上一段在这些顶尖公司的实习经历,我想是非常有帮助的。

2. 申请流程:

瓦大前两年刚刚针对一些专业开设了本科的英文授课国际项目,之前本科只开设有荷兰语项目。以下是本科英文授课项目:

研究生项目则全为英文授课,可选择的有:

3.申请时间:

本科项目申请截止时间为每年5月1日(同年9月入学),硕士项目则分为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所有项目都设有秋季学期,部分设有春季学期的专业为: 

春季学期申请截止时间为每年10月1日(次年2月入学),秋季学期申请截止时间为每年5月1日(同年9月入学)。

4.语言要求:

瓦大接受多种国际通行的语言成绩包括雅思和托福,并将英语要求分为level1和level2两档(截图只展示雅思和托福的要求):

本科英文授课的项目均需达到level1水平,也就是雅思6分(口语6分以上)或托福80分(口语20分以上)。硕士项目则部分需要level1水平,部分需要level2水平: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1e264d2339af99513901f4ee8746302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496" data-original-token="v2-bf5aa21acdae53f5b30d319a3d73970f"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1e264d2339af99513901f4ee8746302_r.jpg?source=1def8aca"/>

语言成绩是可以申请后拿到conditional offer再提交的。


5.绩点要求:

前文已介绍过,申请研究生项目对中国学生具体的本科绩点要求为: 

目前查到的是对于中国籍学生,可用国际预科证书(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IB课程)申请。申请的本科专业不同,IB所需的课程要求也不同: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e5d0296a4dbe279bb0fe3dfb1171b1f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448" data-original-token="v2-b763d111a9ce4e0ac1ee4b1faf8d1c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5d0296a4dbe279bb0fe3dfb1171b1f1_r.jpg?source=1def8aca"/>


学费:

瓦大的学费在荷兰高校中算比较高的,而且年年见涨,目前2020学年的学费标准是(针对非欧盟籍学生):本科项目15700欧一年,硕士项目18700欧一年。

生活费:

根据要求,所有来荷兰留学的学生在申请签证时都需统一缴纳一年的生活保证金,根据所在城市不同这个数字会有所不同,瓦格宁根市平均下来是890欧一个月,之后学校会按月返还。各个城市的生活标准各有不同,而在瓦格宁根市890欧每月我认为是绰绰有余的。学生公寓一般在250-500欧/月不等,通常300-400欧左右已经可以住到有独立卫浴甚至独立厨房的公寓了,剩下的正常日常开销每月200-300欧也足以。

特殊要求:

*Nuffic认证:中国籍学获得三个月以上学生签证的必须要求,目的是验证学历证书和语言成绩的真实性,申请需1-2个月。具体材料清单和步骤网上很容易查到,我在这里不做赘述。

*双认证:对户口本或出生证明经中国外交部以及荷兰外交部双重认证。各个学校要求不一,这是根据所申学校所在市政府决定的,一些市政府需要双认证,一些不需要,而且每年正常也有变化,这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查询。

*Studielink系统:申请荷兰大部分学校都需要通过Studielink(荷兰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操作,需强调的是Studielink一年只能申请四个专业(可以是同一学校,也可以是不同学校),所以如果有中介告诉你一次能申10个荷兰学校,那肯定是骗人的。

关于预科:

瓦大无论本科还是硕士项目都是没有(语言)预科项目的,不同于英美澳等热门留学国家,荷兰大部分高校,特别是硕士项目大多数并没有“条件不够,拿钱来凑”的预科方案。本科预科项目倒是有一些,我目前所知道的主要是通过荷兰国际学习中心的预科课程后进入其合作的大学,或是阿姆斯特丹大学、格罗宁根大学等开设有一些预科项目。

结语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内容,真正回忆起两年的学习生活,谈起对荷兰的感受和能提供的建议,又或是太具体的申请方面的信息和问题,我能说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暂且还是就此收尾吧。 如果小伙伴们有需要,也可以联系我帮助大家查询。

我只能说,选择来荷兰留学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质的提升,各种小组合作、上台展示的锻炼也使我从一个典型的内向学生变为能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用英文表达的全新的自己,甚至还在一个小组项目中充当了组长的角色;更不用说学识、视野上的丰富。

两年多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却发现自己早已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也在这里收获了完美的爱情(目前正在为申请博士或找工作努力奋斗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荷兰站稳脚跟。) 所以希望我的故事能带给大家一点激励也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请不要犹豫,通过Shirley学姐找到我来帮助你!




谢谢我们蘑菇学姐的超详细介绍,大家看的过不过瘾?

怎么说呢,还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留学是一种态度,是走向成熟的历练,很少听到因为出国留学而后悔的,却听说太多因为错过留学的机会而遗憾的。只要你敢,只要你想,就有机会,而机会来了,就是你该把握的时候。所以,如果你看到了我们的故事受到了启发,那么加油吧!少年们!向你疯狂热爱的事情冲吧!

如果你还想看到更多关于专业,申请以及生活类的分享,请点个赞看让我看到哦!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留言cue我,也都会尽力回答的!

PS:现在这里有一个欧洲留学大家庭等着你,需要的话可以cue我拉你加入,让你的留学路上不孤单❤️


荷兰留学为什么小众?201 赞同 · 16 评论回答

去荷兰留学,你后悔吗?135 赞同 · 73 评论回答

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就读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95 赞同 · 55 评论回答

Shirley学姐:嗨在吗?加个群,聊聊留学6 赞同 · 3 评论文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5-5-12 22:42

当我听到一年六个学期的时候 
就有一种不翔的预感

当我发现我选的课
年年通过率不到百分之五十的时候
我很平静地开始自抱自泣

虽然有这么多毕业的不利条件
但是 
我们可以!一年补考两回啊!
可以无限次补考啊!
你的成绩 通过的部分 七年有效啊!
(手动滑稽


ps.今年瓦大百年了 祝她生日快乐

pps. 毕业了留在荷兰工作了 看这个答案的瓦大校友联系我啊



作者:异次元要早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3319625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5樓 發表于:2025-5-12 22:44

去年交了25万,一年挣不到30学分就退学滚蛋。至于学业压力....上月本专业住B楼的小黑哥看完补考成绩后就跳了,虽然不太熟但几个月前还一起上课说话的人活生生就这么没了感觉心里真的很堵。别的专业不清楚因为不会发追悼会邮件给非本专业学生。看楼上的才发觉原来母校频率是一年一个,尼玛难怪都见怪不怪⋯⋯所以相比退学回去,延期毕业个半年一年的都不算个事儿了.......读成三年的都见过好几个,应该说按时毕业的都是学霸了.........

我就是来泼冷水的学渣( ̄ェ ̄)我相信这世上学渣永远比学霸多,多得多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621494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6樓 發表于:2025-5-12 22:45

作者:忽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14424379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然是那个图了:

遥控船 10欧. jpg

--

回到正题

我感觉我在逆城市化的道理上越走越远了。什么上山捡栗子,找空地看流星,下冰雹骑车,看牛看羊,在河边吹风,边写论文边听鸡叫,聚餐永远自备。我很喜欢这里。

学习方面

我是应用食品安全,课程设置非常好,介绍食品安全微生物和毒理方面的风险,然后再综合起来讲风险评估和管理,以及食品法、食品经济等一系列课,非常全面。我感觉本科学食品安全在向检验员发展,这里硕士是向综合评估、管理发展。

但课程设置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一开始非要我修食品微生物,说是“你不修这个就过不了高级食品微生物,过不了高级就不能做论文,做不了论文久会延毕,你看你国内这课学分是2,这里是6,所以你知识不够”。怎么说呢,因为我本科毕设是搞微生物的。它这课还在教平板划线,我觉得我被忽悠了。当然它讲得非常好,食品中的微生物、影响因素、致病菌等非常全面。

其次很多专业在P6是有项目的,但我们搞了个模拟的案例,让我很没有成就感。食科搞研发食品,为什么食安不能一起负责这个食品的安全?我觉得非常迷惑。以及课程有些时候为了照顾选课的人背景知识不一,重新介绍一些知识,于是有些内容我在三门课上都听了一遍......我觉得也很迷惑。第二年论文6个月,也不要求发表,所以我觉得比不上国内硕士对科研的熟练度;一般不让双休日做实验,会有比如“5天周期的实验,我周一开始,周三实验失败,就只能等待下周再开始”的情况。非常人性化,但也降低效率。

总之课程挺好,很全面,也有些简单(跟植生、食科的一些专业相比,他们有些课挂科率高,所以我感觉学费交得有点亏?),只可惜我还是对食安没什么兴趣,希望各位想清楚发展再读硕士;可惜了今年疫情没敢去实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7樓 發表于:2025-5-12 22:46

某匿名用户:


17.11.26申请,18.01.09收到offer。

算是跨专业去读研了,前路漫漫,告诉自己要加油哇。

希望明年此时可以用现在这样愉悦的心情回来回答这个问题啊哈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8樓 發表于:2025-5-12 22:47
作者:孔乙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30537/answer/16542589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几天去参加了neso China的年终荷兰上海校友会


结果来的最多的就是瓦大毕业的同学,所以也和几位瓦大的同学聊了不少,基本上就是没啥可玩的,到羊角村,花田之类的都不远,所以能认真学习,毕竟荷兰u类大学一般苦,不好好学习真难通过,瓦大自然科学

类在欧洲也是非常出名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9樓 發表于:2025-5-12 23:09

KingofPigs:


想问下,被今年瓦大MSc Plant Science的greenhouse Horticulture 方面录取了,同时也被康奈儿的Horticulture的MPS录取了,在纠结选哪个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0樓 發表于:2025-5-12 23:09

某匿名用户:


录取门槛极低,几乎成了中国农大的垃圾收容站。

各种本科四年不上课,逃课,挂科,雅思勉强6.5,绩点不过3的人以此为目标,居然还申上了。

倘若录取一直这样鱼龙混杂,这些人对两校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1樓 發表于:2025-5-12 23:10

某匿名用戶:


借坑问下:瓦校有没有做乳制品研究的中国教授或者研究院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2樓 發表于:2025-5-12 23:10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84 回複數:21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5-12 23:10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