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擎:
不同时期情况不同。国内,大陆改革开放早期,大学毕业生占人口比率低,含金量高,和哪个大学毕业关系相对小,而且当时非大学毕业生创业发展成功的很多。
当然,要成为杰出人才,人类知识界精英,学术精英、科学精英,确实是南大、北大、中科大
优势明显。主流大学毕业生水平排名,南北科三大主流顶尖大学明显位居第一层次。
另外,要进入高薪金融投行等岗位工作,确实名校有优势。亚洲大学排名是怎样的?比如,国际投行最青睐的亚洲名校,中国大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等。中科大毕业留学美国在金融行业发展也非常有优势。按2007年的一个报道,中国科大校友总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大概有近500位科大人在华尔街的舞台上驰骋,在华尔街华人圈子里,约30%都是科大校友。ˇ 虽然统计未必准确,但一定程度说明其优势。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早期考入中科大是最难的。不过,有的未必需要大学本科上名校。
现在呢?
现在和过去相比情况发生了变化。过去大学毕业生就是社会前百分之一之类的人才,现在有普及大学教育的趋势了,因此毕业于什么层次的大学更加重要,还有学历层次的竞争攀升,硕士、博士。
大学本科能上什么层次的大学,和过去相比也有变化。和现在不同,过去贫寒家庭子女考上名牌大学相对没有大的劣势。
现在相比而言,国内不同职业收入差距虽然和过去相比有所缩小,但和日本等相比不同职业收入差距仍然很大。为什么现在国内考生追捧名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只有这些专业毕业获得的收入才有比较大的可能让一个外地的年轻人能够相对比较容易地在大城市立足,卖房安家。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很多专业的不少毕业生在大城市立足都很困难。高薪互联网大厂并不需要很高的阶级就能达到比较高的收入。而有的行业虽然职位阶级很高,但收入未必很高。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大。土木建筑过去是热门专业,现在成了冷门专业,但如果在其他一些国家比如日本等,收入不低。
中国的开放性远强于日本,也强于韩国。日本等级制度比较根深蒂固,东京大学
以及京都大学
等在日本的地位长期稳固。韩国高校的竞争性、格局变动性也强于日本。当然,和日本的都市格局也有关系,东京都市圈在日本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占据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也是东京大学地位稳固的一大原因。
在日本,东京大学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是京都大学。
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虽然是第一综合性大学名校,但是实际整体水平不如韩国科学技术院
,而且也没有韩国科学技术院的一些特权,比如韩国科学技术院是韩国唯一博士生可以免兵役的学校。ˇ 再比如,成均馆大学这些年明显呈上升趋势,这种竞争变动虽然不如中国,但强于日本。
中国最顶尖高校是哪所?在中国,首先,大陆、台湾、港澳高校不同时期的水平差别很大。台湾大学曾经是中国第一大学,但现在以学术、科研水平而言可能已经逐渐有不小差距。
全国顶级名校有哪几所?就大陆来说,不同高校变动也很大。例如,清华大学尽管是工科第一大学,但是,按主流大学标准,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进不了第一层次,而985建设、高校大合并以后,清华大学转型发展,高校大合并以来大学毕业生水平,可能清华大学已经能够和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相提并论,处于同一层次。
大学毕业生水平,这里说的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研究生水平的情况有的差别很大。博士水平和学校水平的关系小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和学校水平的关系。例如,兰州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进不了前五,但是,博士水平,杰青三十年,大学博士水平排名,兰州大学高居第三,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水平排名第八。这是数量比较大的主流指标,有很大的代表性。这种计算方法参照现在的博士生规模,2018年录取博士生人数,清华大学由于博士生规模过大,造成博士杰青比率排名没能进入前四。如果参照对应期间的博士生规模呢?没有对应数据。找到一个2006年的博士生规模数据,参照计算,则博士杰青比率排名,则前四大学清华南大北大兰大代替了南大北大兰大中科大。综合两种计算方式,则南大北大兰大清华名列前四,中科大第五,港科大第六。
全国大学博士水平排名如何?
大学博士毕业生水平指标
杰青校友比率
杰青三十年,历年(1994-2023年)入选国家杰青,2024年统计
部分高校排名
历年(截止2023年)国家杰青高校(含合并院校)博士校友比率指数
1 南京大学 150/1131/0.1326+150/645/0.2350=1.000+0.989=1.989=>100.0
2 北京大学 238/2130/0.1326+238/1031/0. 2325 =0.842+0.982=1.824/1.989=>91.7
3 兰州大学 (0.1035/0.1326 + 0.2061/0.2350)/2/0.009947=83.3 #
4 清华大学 (0.0809/0.1326 + 0.2350/0.2350)/2/0.009947=80.9 #
5 中国科技大学 166/1803≈0.0921=>69.5
* 6 香港科技大学33/633/0.6≈0.0869=>65.5
学校规模对学校毕业生含金量有相当的影响。 兰州大学或者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杰青总数排名并不高,但由于博士生规模小,因而博士杰青比率排名高。
本科生也是同样的道理。规模大,含金量则会相对低。就实质来说,学生规模大往往造成教学质量降低。例如,兰州大学萃英班评价怎么样?社会知名度高吗?就业上有优势吗?由于兰州大学萃英学院规模小,人数少,倾注教学等资源,有非常大的优势,学院毕业生整体平均水平应该高于北大、清华等校毕业生整体平均水平。
八大名校中,哪所大学第五?主流指标,大学本科毕业,从截止目前的表现来看,兰州大学、吉林大学都有和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争夺第五的位置的可能。而第一、第二,很大可能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清华、北大,而可能是南大、中科大,北大可能第三,清华可能第四。
南科北清复开兰吉八大名校,如何评价?

大学本科毕业生杰青数和师资杰青数对比,可以看到,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净输出的本科毕业生杰青最多。如果考虑毕业生规模,兰州大学可能第一。这里面有两校师资实力下降的因素。而净收入清华大学第一,以及北京大学虽然输出第一但净输入却排名第三,原因是两校师资实力增强太大。这意味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地位高的杰出教授中相当多一部分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名校的本科毕业生。尽管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师资科研水平相对不高,但是由于校风沿袭等因素造成仍然具有较高的毕业生水平,加上毕业生的良好声誉,仍然很受青睐。当然,像吉林大学由于毕业生规模太大,可能整体上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但对于部分优秀学生特别是传统王牌专业的优秀学生来说,可能升学就业发展依然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吉林大学或许也有拔尖班,一定程度能类比兰州大学萃英班。
如果说兰州大学、吉林大学或者南开大学等能和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争夺内地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第五的位置,那么,前四顶尖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那个第一?和台湾大学或者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相比如何?和韩国首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相比如何?
自然科学、科技类院校方面,中国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相比如何?中国科技大学目前是否能说已经居于第一的水平?香港科技大学在香港第一,韩国科学技术院在韩国第一,应该是没问题的。在台湾,尽管台湾大学总体上拥有无与伦比的实力地位,但是,自然科学水平方面,新竹清华大学等是台湾大学的有力竞争者,就像社会科学方面政治大学等是台湾大学的有力竞争者。
内地大学,社会科学,文科,如何?
内地院校文科的情况和理工科格局有很大不同。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早期十来年,大学水平声誉形象、高考录取分数,总体上,理科、理工科方面,中国科技大学第一,而文科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或略超北京大学。这是形象水平,不是实际水平。实际学术水平,理科、理工科方面,显然中科大不如南大、北大,而人大不如北大。现在呢?现在,中科大实际水平追赶上来了的,但形象水平下降了。而文科方面,大学文科水平,可能南大、北大前二,人大第三。南大文科可能有较大提升,尽管和院系调整前、民国时期的地位可能有很大差距,但可能已经基本第一,或者说和北大不相上下。
文科实际学术水平,南大、北大、人大、北师大名列前四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即使考虑误差因素。然而,形象水平,或者说,大学排行榜宣传信息等等再次的虚假印象,可能并非如此。另外,985建设以后,清华、北大几乎取得了不可匹敌的前二大学的形象,即使原来在政府部分就业最有优势的人大,也已经不如清华北大。有些方面的排名虽然可能影响大,但能反映大学毕业生水平吗?例如,民国大学政界校友,一届中央委员,北大、清华排名落后,是否说明北大、清华毕业生水平不行?学术实力水平声誉地位,才真正代表大学实力水平声誉地位。
一个涵盖文理工农医各大科的主流指标,长特,按照一种计算,大学本科毕业生长特比率,人大名列第六,北师大名列第十一。
大学毕业生长特比率排名
部分主流大学毕业生长特校友比率参考指数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部分高校(含合并院校)
本科毕业生长江学者校友占对应学生比率参考指数
排序 大学 截止2018年本科毕业生长特数 参考当前年份录取本科生人数 理工类(理工农医)比例 长特校友比率参考指数
1 北京大学 106 3920 0.65 3.849%
2 南京大学 76 3328 0.55 3.698%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9 1869 0.95 2.738%
4 清华大学 79 3800 0.85 2.383%
5 复旦大学 59 3747 0.65 2.241%
6 中国人民大学 11 2868 0.05 1.992%
7 浙江大学 80 6274 0.80 1.536%
8 南开大学 36 4138 0.55 1.409%
9 武汉大学 72 7226 0.75 1.265%
10 山东大学 54 5464 0.75 1.255%
11 北京师范大学 18 2575 0.50 1.216%
……
如果计算方法比较合理,那么,如果仅仅文科呢?
不过,一个指标,特别是像人大、北师大总数不多,可能代表性弱,而且文科、理工科权重对计算结果影响大,因此未必能够准确反映情况。
尽管人大作为社科类院校,文科为主的院校,在理工科竞争方面基本上没有位置,但是在广义文科、社科方面却居于强势地位,可能质量水平前三,而总量实力第一,在政府法律、经济金融等方面或许具有最大的校友影响力。
2023年中国大学排名如何?
内地人文社科主流指标,人文社科索引CSSCI,总量,人大第一,人均,人大第三。
人文社科索引CSSCI排名
全国部分高校人文社科索引CSSCI收录论文数
# 大学 中文人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2021年论文数+2022年论文数+2023年年均论文数
1 中国人民大学 (2537+2414+2219) /3 = 7170/3 = 2390
2 北京大学 (1864+1686+1556)/3 = 5160/3 = 1720
3 南京大学 (1659+1543+1429) /3 = 4631/3 = 1544
4 北京师范大学 (1405+1390+1372)/3/1196 = 4167/3 1389
……
人文社科索引CSSCI人均排名
全国部分高校人文社科索引CSSCI收录论文人均(师均)数
# 大学 中文人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2021年论文数+2022年论文数+2023年论文数)/3/人文社科活动人员数 = 人均论文数
1 南京大学 (1659+1543+1429) /3/1060 = 1.456
2 中国人民大学 (2537+2414+2219) /3/1721 = 1.389
3 北京大学 (1864+1686+1556)/3/1456 = 1.169
4 北京师范大学 (1405+1390+1372)/3/1196 = 1.161
北师大则在人文、教育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台湾高校的情况和大陆有相似的地方。实际上,民国三十八年前后渡迁,台湾师范由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校部分师生校友的到来,汇聚了相当多的教育精英。北京师范大学在大陆的地位一定程度类似台湾师范大学在台湾的地位。政治大学在台复校,而在大陆取代中央政治大学的,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大学的格局和日本以及韩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韩国,延世大学可以说代表西方势力,而成均馆大学的衰落则是华夏势力、儒家势力或者说传统朝鲜实力的衰落,受到集团资助后又逐渐崛起,高丽大学等则代表韩国政府支持的民间办学力量,汉城国立大学即首尔国立大学则源自近代新学如汉城师范学校等多所院校,经过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帝国大学等的发展,韩国独立后组建汉城国立大学,发展为现在的首尔大学,拥有无可匹敌的综合实力。伴随韩国科技产业的发展,韩国科学技术院等多所高水平官立科技学院的建立,还有像私立浦项科技大学等,为韩国科技工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成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支撑韩国跻身国际科技工业前列地位。
日本有很多国立大学,也有很多私立大学,其中不少在相应方面具有比较高的水平声誉,七所旧帝国大学综合实力强,尤其东京大学,地位最高,而京都大学以及名古屋大学
、大阪大学
、东北大学
、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
都比较高的地位。京都大学一些方面不逊色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也有突出表现。截止2022年,2000年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统计,高校毕业校友诺贝尔奖获奖者人数, 东京大学 6人和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并列第七,而名古屋大学 5人和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并列第十。 因此,培养日本最顶尖人才,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都在最重要方面有一些不逊色于东京大学的表现。
中国内地大学,相比如何?
中国最低调的985大学有哪几所?
中国最低调、历史地位最高的大学,目前仍然具有顶级水平的大学,南京大学。
中国名校传承脉络,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大学 传承,南清北一脉,还有南科科一脉,南雍-中科大-国科大,以及南台一脉,南雍-台大,都有其超群绝伦的辉煌。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所谓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是根据结论提出来的。
中国长期非常高调、目前水平顶级的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如果说内地水平第一的大学是南京大学基本没有疑问,那么,说内地趋势水平第一的大学是中国科技大学,也基本没什么疑问。
至于一般大学排行榜上高居前二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如何?是否真的是内地实际水平最高的两所大学?怎样看待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
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之后,才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不仅教学、毕业生水平,而且科研水平,以及决定学校水平的师资水平,也基本上如此。
比如,师资,高端杰出人才,比如,院士,如何评价 2023 年中国内地院士增选名单?院士师资比率,可能目前南京大学第一,这是连续几届院士增选比较低迷情况的结果,由此可以对比原来南京大学的地位。而杰青师资比率,则可能目前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杰青三十年,大学师资水平,中科大遥遥领先,其他几大名校都相形见绌,连南大也不例外。而几年前,大学杰青师资比率,虽然中科大也是第一,但是和南大差不多。增高如此迅猛?什么原因?
整体师资水平,可以不仅看高端杰出人才,也可以看中坚人才。全国高校近三年新增中坚人才,趋势水平,三年新增中坚人才占师资比率水平,中科大和南大第一、第二。而清华和北大第三、第四。
大学整体水平反映在各大科水平上。质量水平和总量实力不是一回事。例如,工科总量实力第一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应该没有疑问。工科质量水平呢?在中国最好的工科大学是不是北大?工科水平最高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很可能,是南京大学,毕竟学校整体水平第一,当然,也有可能是中国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