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9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43 98
(轉載知乎)为什么美国大法官年纪越大越容易转向自由派?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5-3-23 18:03

美国大法官除了极个别极端保守的 或者原宗旨派的 大部分随着年龄增长 立场会越来越倾向自由派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般人不是越老越保守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5-3-23 18:03
作者:Yang Stell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5226420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感觉其他答主相对偏“保守派”一边,对这个问题比较抵触,因此在事实认定上,和题主有区别……。所以我想尝试回答一下,不一定对,算是抛砖引玉。

首先,美国学术界和法律界,普遍来说,是有和题主一样认知的。大法官也是人,意识形态并不固定,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这也是法律可以被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前提条件。(如果法官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是完全固定的,那搞书面判决,甚至自动判决,岂不是更好更有效。)但法官的意识形态如何衡量,其实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这方面呢,SUNY的Jeffrey Segal教授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一方面建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最高法的判决数据库,把各位法官的判决和判词,通盘纳入考量;另一方面,从80年代末开始,他就尝试用法官的判决投票,乃至判词中的语言,对法官的意识形态,作评估,甚至是量化评估,循着他的努力,现在差不多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量化研究法官意识形态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本身也不是完美的,是存在争议的,讲真,因为大法官实在太少,判决其实也不多,数据不够多,测量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就肯定要打折扣。(Segal有本专门的书,就是讲对法官意识形态建模的,叫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Attitudinal Model Revisited,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在这套体系下面看呢,最高法大法官意识形态差不多是这样变化的:

这图已经是update到去年了,所以Gorsuch和Kavanaugh都在图上。基本的结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法官的意识形态,向左边漂,向自由派靠拢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保守派大法官(也就是意识形态为正值的那些法官),真的要跨越分界线,(也就是意识形态赋值下降突破0),跑到自由派一边,也并不容易。也就是说,自由化是普遍的,但“叛徒”是罕见的。

那既然已经回答了是不是,那从这个结论出发,尝试回答一下题主的为什么。我认为原因主要有四点:

1,大法官的世界观是相对完整的,自洽的。作为人中龙凤的最高法大法官,不管左右,基本上都是很顶级的法律学者。大部分人在法学院时期,就已经体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各种Legal Review写得飞起。因此坐在高法板凳上的他们,虽然会随着时代的演进,在思想上有所微调,但是要彻底摒弃自己完整成熟的世界观,拥抱另一套司法逻辑,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体现出波动虽然有,叛徒不好当的局面。

2,二战后的美国,整体社会的前进方向是向左的。大萧条和反法西斯的时代背景,凝聚了整个社会左转的共识,构建一个相对平权和包容的社会,同时柔化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公,为社会底层做个兜底,是几十年间美国社会发展的基调。因此在大法官看来,自己站在稳定的法治和不断进步的社会中间。套用一下罗翔经常引述的霍姆斯的话,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法官,如果经常的站在社会共识的对面,其实对于法治是有巨大伤害的。一些明显违反社会共识的判决,往往会损害公众对于司法的信任。比如,我们且不管南京彭宇案的具体事实如何,单就判决之后的引发的社会声浪来看,这个判决以后,社会对于所有法院和法官的观感明显是变得更加负面了。如果一个法院经常站在社会共识的对立面,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出现整个社会对于法治的摒弃,因此,大法官在长达数十年的过程中,由于观察到社会共识在某些问题上的左转,因此逐渐软化自己的立场,向社会妥协,就会体现为自己意识形态向自由派的漂移。

3,法官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社会经验。这一块呢,就不得不说保守派是很吃亏的。保守派在守护的很多权利,比较虚无缥缈,比如“州的自主权”,这玩意就很抽象,很难因为现实世界的共情,而改变法官本人的态度。但自由派的很多观点,是踩在普通人的生活上的,这些观点很容易找到具体的受害者,比如一个因为无法结婚,无法享受伴侣医保,最后在绝望中病亡的同性恋;比如一个因为无法合法堕胎,只能把孩子生下来的双眼茫然的未成年妈妈。大法官虽然有坚定的法学信仰,也还是会有人最朴素的感情,年纪大了,看着这些自己子女一样大的,甚至是孙子孙女一样大的受害者,免不了会起恻隐之心,这恻隐之心就算不能影响判决,也会让判词更加温和,最终就反应为意识形态的软化。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知名的例子,就是前任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

,他可是知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当大法官30多年,当首席差不多20年,意识形态是经得起考验的保守。。。但从贴图可以看出来,他的意识形态在后期也是逐渐软化的,而且这个软化,也不是全方位均匀的,他在支持女权方面,走得比较远。。。他的同事,刚刚过世的金斯堡大法官就认为,这个软化,是个人经验的产物。当时他自己的宝贝女儿,年纪不小还经历了失婚失业等一系列变故,回到了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法官)家中。一个老父亲,看着自己的女儿在职场和生活中挣扎,遭遇各种明里暗里的歧视,内心哪有不受触动的。在那段时间,他像一个正常的老爷子,时不时就找借口给自己女儿塞钱,动不动就要开着车去帮忙碌的女儿接孙女,甚至时而看着女儿的背影叹息和流泪。90年代以后,他在女权问题上,开始转向自由派,比如力主通过《家庭医疗休假法》,很难说不是受到这种生活经验的影响。

4,最后呢,还有一个无法验证,也比较私密的理由,那就是法官年纪大了,是否会开始追求自己的历史定位。刚才我说二战后的美国是个不断进步的社会,其实从人类漫长的历史看,这个世界总是在进步的,而一个进步的世界,对于保守派法官的历史评价,往往是残酷的。出于对宪法原意的尊重,出于对社会传统的理解,做出的当时看来很妥贴的保守判决,最后很可能被滚滚的历史车轮碾过,最后留下难以抹消的负面印记。1857年,Dred Scott v. Sandford,是在废奴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律篇章,当时的首席大法官Taney不是个坏人,他自己解放了所有他所继承的奴隶,但在判决的时候,他明显受到“流血的堪萨斯”事件影响,认为过度激进的废奴举动,损害了个人自由(蓄奴自由),违反了宪法原意(黑人非公民的立法原意),同时会造成南方蓄奴州的动荡和对抗。。。但也正是这个确认奴隶制的判决,最终将整个Taney法院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每个大法官都是影响美国历史的人物,他们在渐渐老去的时候,应该也会畅想一下,未来的人们,将会怎样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判词。也许到了未来,现下这些重要的挣扎和妥协都烟消云散,不值一提;只留下保守的判决,供那些不了解今天有多难的未来人指指点点……会不会有大法官因为这样,恐惧于历史的进程,而软化了自己的态度,没有人知道。

总体上呢,我认为的大法官们思想向自由派的滑坡,原因就是四个方面,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既不是单向的,也不是单维的,毕竟,人嘛,都是很复杂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5-3-23 18:04

不是偏向自由派,是对社会的理解更全面了。人之常情是年纪大了就会逐渐发觉成为弱势群体有时候是身不由己,搞得了社达只是因为你幸运。哪怕真的很幸运,年纪大了一定会体力衰微,做事不能像从前一般麻利了,这病那病去医院。一看好些患者比你还年轻不少,甚至有的患者是父母带来的,父母也比你年轻。

这不是更会共情,这是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许多人老了对很多事都更宽容了,也是因为明白得更多见的更多了。

许多人自诩纯理性人其实是更感性的表现,他们自以为的客观规律并不是真正的客观,而是一厢情愿地排除了许多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的真空中的球形鸡。



作者:知乎用户Hlfggb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221722005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5-3-23 18:04

人在青壮年的时候,意气风发,觉得天下我有,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政府的福利都是在养社会蛀虫。

等渐渐步入中老年,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各种病痛开始找上门来,开始意识到很多事情并非人愿。此时心中所想不再是天下归我所有,不过求一个保障。加上经历人间疾苦,发觉自己年轻时的保守作风,过于冷峻;还是应该再多一点温情。

这份温情,叫做怜悯。于人于己,都有了怜悯。

有了怜悯心,自然就偏左了。



作者:QQ Che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37165604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5-3-23 18:04

大法官即使再有共情能力,再在年轻的时候做民权律师,为底层奔波。

归根结底,他们也是这个地球上,仕途最顺利的人生赢家组。

只有疾病,衰老,和目睹自己挚爱子女的不幸,

才最能从心底里触动他们,让他们最直接地感觉到,人是极其脆弱的,是需要温柔相待的。

让他们感觉到,用3美元做福利支出,即使2美元被浪费了,被偷走了,被滥用了,只要那1美元到了需要的人手里,那都是值得的。

要做的,是想办法把那2美元降到1美元,降到25分,降到0,而绝不是砍掉给需要的人的这个项目。



作者:为什么要弹春日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238197121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5-3-23 18:04

因为在时间的尺度上,一个社会越来越liberal是大势所趋。

顺便说一下,很多人对“保守”(conservative)和“自由”(liberal)的理解有误。一个健康的社会一定是越来越开明越来越自由的。在前进在自由的道路上,liberal自由派的责任是踩油门,而保守派conservative的责任是踩刹车。

注意,保守派的责任是踩刹车,但不是开倒车。



作者:Axel Ston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5250752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5-3-23 18:05

闲吟客:


我在2017年初,川普提名戈萨奇时,第一次在知乎提出“共和党提名的大法官易左转,原旨主义者不易变节”。此后不停有读者追问为什么。这个问题是美国政治学和法学的著名难题,至今没有定论。这几年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仔细研究了每一个大法官左转的过程,现在准备在专栏中详细分析这个问题。这里先回答一下为什么大法官容易左转,什么样的大法官不容易左转。


一、为什么大法官易左转

1,人真的越老越保守吗?

我们常说人越老越保守,但比较的对象是同时代的年轻人,而不是年轻时候的自己。事实上,只和自己相比,一般人的意识形态应该是越老越偏自由。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从保守到开放,个人很难不受影响。另一方面,随着阅历增加,年轻时不能理解、接受的观念,可能也逐渐看开,更加包容。

以我自己为例。我十几岁时觉得同性恋、易性癖非常不可思议,男男性行为想想就恶心,所谓“同性恋不是病”完全是扯淡。后来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研究了各自千奇百怪的性癖好,也认识了一些同性恋的朋友。我逐渐意识到,性取向完全是个人自由,LGBT群体面临者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像我这样的想法。虽然LGBT可能会让异性恋感到一定不适,但相比于他们所不得不面对的艰难,真的不算什么。

大法官同样如此,尤其是他们的一念之差可能会决定无数人的命运。由于左转往往意味着给个人更多权利,对少数群体和弱者更包容等,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法官逐渐左转并不奇怪。除了少数特别坚定的保守派,大部分大法官可能都不大想站在社会发展与公众意见的反面,因此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左转现象。

当然,大法官也有明显右转的,最著名的是布莱克和法兰克福特。这两位都有明确的司法哲学,其右转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时代不同,司法哲学和左右的realignment。这个下一篇介绍司法哲学时会具体分析。


2,媒体和社交圈的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媒体牢牢被自由派把持,华盛顿的上流社交圈也大部分是自由派。大法官做出有利于自由派的判决,往往会被媒体盛赞,在社交圈也更受欢迎,反之亦然。著名黑人经济学家、思想家托马斯·索维尔

为这一现象起了个名字“Greenhouse effect

”,源于纽约时报追踪报道最高法院的著名记者Linda Greenhouse。此人与共和党提名的左转大法官普遍关系友好。布莱克门

的生平资料公布时,她是最先接触到的学者。

大法官受媒体和社交圈的影响不断左转,这一点无论是共和党高层还是大法官本人都很明白。尼克松提名布莱克门的之前特意问他和他夫人能否抵御华盛顿社交圈的诱惑。当然,革命意志薄弱的布布莱克门最终没能抵御住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走上了叛党投敌的不归路。革命意志最坚定的托马斯同志则彻底不看报纸,与民主党反动派及其走狗划清界限。


3,共和党自身的问题

共和党在上个世纪远远没有今天保守。今天的共和党是64-94年realignment完成之后,才彻底和宗教保守派绑定。比较一下共和党总统和他们提名的最保守的大法官,艾森豪威尔

和哈兰

,尼克松和伦奎斯特

,里根和斯卡利亚

,老布什

和托马斯,小布什和阿里托,可以发现总统远远没有大法官保守。

另一方面,在realignment完成之前,最高法院的作用也远远没有今天重要。当时两党极化不严重,很多问题都能通过立法解决。而在两党深度极化的今天,则基本只能通过最高法院的判决实现变相立法。因此,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并没有把提名坚定的保守派大法官作为重中之重。艾森豪威尔提名沃伦是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提名布伦南是为了吸引天主教的选票。尼克松曾经考虑把中间派的斯图尔特提拔为首席大法官,好在斯图尔特本人并不想承担此重任。里根提名奥康纳

仅仅是为了提名第一位女性大法官,而当时党内就有很多人因奥康纳革命意志不够坚定而反对。

此外,共和党总统往往会为了避免参议院的激烈斗争而提名一个立场相对温和的大法官,比如尼克松提名鲍威尔、布莱克门,福特提名史蒂文斯

,里根提名肯尼迪

,老布什提名苏特

等。其中布莱克门和肯尼迪是因为之前的保守派大法官的提名被狙击之后,尚且情有可原。史蒂文斯和苏特完全是在明明有更好的人选却连试都不试。

事实上,只有川普是真正重视提名保守派大法官的总统。小布什明知其父最重大的两个错误之一就是提名苏特,却还是要提名并不坚定的米尔斯和冈萨雷斯,幸好被党内老同志所阻止(Gonzales is Spanish for Souter.)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党的主要负责人用人失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用这些严重缺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潜在两面人,给党和人民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4,大法官之间的关系影响

史蒂文斯、苏特等人是典型的洛克菲勒共和党人,意识形态属于中间派。他们对共和党的右转非常不满。史蒂文斯曾反复表示,不是自己变了,而是时代变了,党变了。在退休之后被问到是否仍自认为是共和党人时,史蒂文斯拒绝回答。史蒂文斯在极左的布伦南和马歇尔在位时,大致还算中间偏左。但这两位极左退休之后,史蒂文斯急剧左转,占据了二人之前的位置。学者猜测可能是史蒂文斯自认为需要站在极左的立场上发声,继承之前自由派核心人物布伦南的位置。

这些温和派共和党人,对共和党提名极端保守的斯卡利亚和托马斯等非常不满,不愿加入这两位的意见。奥康纳虽是女性但性格强硬,一直不喜欢性格张扬的斯卡利亚。斯卡利亚聪明绝顶且自视甚高,经常强烈抨击其他大法官的不同意见。1992年共和党提名的奥康纳、肯尼迪和苏特在凯西案上拒绝推翻罗伊案,斯卡利亚视这三人为叛徒,不断抨击这三人。托马斯和斯卡利亚无论意识形态还是司法哲学上都非常接近,于是这两人组成强硬保守派同盟,也将温和保守派不断向左推。

5,其他原因

比如布莱克门和首席大法官博格

的特殊关系,已经罗伊案对他的巨大影响。肯尼迪喜欢出国旅游,深受国外同行的影响等。此外,首席大法官的位置也对左转起到一定影响,比如伦奎斯特和罗伯茨。今后会具体分析。

此外,有学者认为大法官在刚上任几年可能会出于报答提名的总统,左转不大明显,等换总统之后就会急转直下。我个人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


二、什么样的大法官不容易左转

上文总结了大法官左转的常见原因,左转其实是正常现象,只有极个别大法官没怎么左转。总结一下共和党提名的大法官左转现象:

艾森豪威尔



厄尔 瓦伦,1953年被提名为首席大法官,上任之后立即“叛党”,领导瓦伦法庭进行司法激进主义革命。
约翰 马歇尔 哈兰,1954年被提名,比较坚定的保守派。
威廉 布伦南,1956年被提名,上任之后立即“叛党”。艾森豪威尔曾说提名瓦伦是他最后悔的错误。但是很遗憾他说错了,因为他后来又提名了更激进的布伦南。
查尔斯 惠特克,1958年被提名,中间派
波特 斯图尔特,1958年被提名,中间派。

总结,左中右比例2:2:1,成功率20%。


尼克松



瓦伦 博格,首席大法官,比较坚定的保守派
哈瑞 布莱克蒙,博格的挚友,因而被提名。但是上任之后立即左转,导致与博格关系破裂
刘易斯 鲍威尔,中右,但是多次在大案要案加入自由派一边
威廉 伦奎斯特,坚定的保守派。

总结,1:1:2,成功率50%


福特



史蒂文斯,上任后立即左转,成为多年来最高法院最左的大法官

总结:1:0:0,成功率0


里根



桑德拉 奥康纳,中右,但是多次在大案要案加入自由派一边
安东宁 斯卡利亚,原旨主义伟大旗手,坚定的保守派,二战以来第三保守的大法官
安东尼 肯尼迪,中右,但是多次在大案要案加入自由派一边,最著名的swing justice

总结,0:2:1,成功率33%


老布什



大卫 苏特,上任之后立即左转
克拉伦斯 托马斯,原旨主义伟大旗手,坚定的保守派,二战以来最保守的大法官

总结,1:0:1,成功率50%


小布什



约翰 罗伯茨,现任首席大法官,虽然是保守派但是左转明显。这个人比较特别,专栏里详细分析过
萨缪尔 阿里托,坚定的保守派

总结,0:0.5:1.5

成功率75%


川普



内尔 戈萨奇,原旨主义者,目前看来是坚定的保守派
布莱特 卡瓦诺,自称原旨主义者,目前看来是比较坚定的保守派

总结,0:0:2,成功率100%!

是的你没看错,在大法官这一项上川普的成功率是100%,共和党历届总统表现最好的一位!当然这并不主要是川普的功劳,这一点以后还会分析。

二战以来共和党总共提名19位大法官,左中右的比例是5:5.5:8.5,成功率不到45%,如果不算川普的这两位,5:5.5:6.5,成功率不到40%。

相比之下,民主党提名的大法官,只有64年之前的文森和怀特是中间派,敏顿是中偏右,其余8位全部是坚定的左派。但是64年之前的情况和后来完全不同,像杜鲁门提名敏顿不能算失误,这两人实际上是政治上的盟友。如果只看64年民权运动之后民主党的提名,成功率100%!


总结,共和党提名的17位大法官,没有明显左转的只有斯卡利亚、托马斯、阿里托三位!即使是博格和伦奎斯特,也在生涯后期有所左转,特别是伦奎斯特,虽然其原因主要是首席大法官的特殊地位。当然这两位因为起点高,即使左转仍然可以认为是坚定的保守派。

那么,什么样的同志能够抵御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忠于革命忠于党,坚决与民主党反动派及其走狗作斗争呢?

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司法哲学、意识形态、党性。

司法哲学决定下限,意识形态决定上限,党性决定对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


1,司法哲学

司法哲学大致分三类:



, Judicial activism/Living constitution:对宪法的解释应该与时俱进
Juditical restraint:司法应尽量少干预立法和行政的权力
Originalism:对宪法的解释应该按照立法者的原意

严格的说这三类并不是一个维度,Judicial activism与restriant相对,Living constitution与Originalism相对,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详细分析对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总体来说,自由派往往是1,或者干脆没有司法哲学,保守派是2或3。

自由派的特点是过度解释宪法,即使宪法没有明确提到的权力,随着社会发展变得逐渐重要,于是大法官就尽可能从宪法引申出他们认为重要的权力,尤其从equal protection clause,substantive due process等。

司法哲学是Judicial restriant或originalism的大法官,即使意识形态左转,也不可能成为自由派。因为其司法哲学决定了,大法官是释法者,不能变相立法。自由派主张的重要权力应该通过立法途径。


2,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大法官本人的是非观和政策偏好。

自由派的主张:



废除死刑;
注重保证罪犯的权力,获取过程有瑕疵的证据即使真实也不得呈堂证供;反对三振出局法
毒品合法化;
禁枪;
支持堕胎;
支持同性恋婚姻等
支持AA

保守派的主张:



反对废死;
tough on crime,法律和秩序更重要,支持三振出局;
反对毒品合法化;
支持拥枪权;
反对堕胎
反对同性恋婚姻
反对AA

我认为左右的区别归根结底是对结果均等和过程公正的取舍,这一点今后会详细分析。

意识形态最保守的大法官应该是伦奎斯特、托马斯、斯卡利亚、阿里托。这四位对以上这些主张从未动摇过。熟悉我的读者应该会知道我最喜欢用我党话术分析美国政治。我准备在专栏最后一篇给大法官按照我党标准盖棺论定,上谥号。其中这四位是最高级的“伟大的保守主义者”,对标我党的“伟大的mks主义者”。博格能否得到这一谥号还没想好。


3,党性

党性主要指在面对与党的利益至关重要的问题时的态度。比如水门事件,布什v戈尔案,voter ID案,人口普查案,已经自己什么时候退休。

党性主要取决于就任大法官之前的经历,比如是否长期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等。党性最强的大法官应该是博格。博格本人的意识形态大概是还算温和,他在大法官历史排行榜能排到第五,仅次于四位“伟大的保守主义者”,主要因为他坚定的党性。

博格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和党员,长期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他极为反对沃伦法庭纵容罪犯的各种立法,这这一点上与把Law and order作为竞选主题的尼克松不谋而合。博格被提名为大法官,重要原因就是尼克松非常赞赏他tough on crime的态度。博格作为首席大法官,在最高法院不遗余力地推行共和党这一政策。

博格和尼克松私交甚笃。尼克松曾因为柬埔寨问题对是否能赢得连任没有信心,让博格做好代替自己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的准备。在副总统因丑闻被迫辞职之后,博格也是副总统3个候选人之一。甚至连提名谁当大法官,尼克松都要和博格商量(可惜博格推荐了布莱克门)。水门事件爆发后,博格的第一反应是为尼克松辩护,可惜寡不敌众,不得不作为首席大法官,写下对尼克松不利的判决。(如果博格投反对票,判决落到资深大法官布伦南手里,对尼克松只会更糟糕。)

党性也是奥康纳和肯尼迪最终安全着陆的根本原因。这两人意识形态中间偏右,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司法哲学,如果不是坚定的党性,很可能像毫无党性原则的布莱克门、史蒂文斯、苏特那样堕落成叛徒、内奸、工贼。奥康纳之前是亚利桑那州共和党议会领袖,肯尼迪是长期依附共和党的说客,党性比奥康纳稍微差些。

奥康纳同志虽然不能时刻紧跟中央路线,紧密团结在以伦奎斯特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经常犯左倾投降主义错误,但作为忠实的共和党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无半点含糊。在布什诉戈尔案上,她以一个老党员的立场,立刻断定这是戈尔集团妄图窃取革命果实。于是开始寻找用什么样的理由判戈尔集团败诉。

倒是此前比她稍微坚定一点的肯尼迪同志,差一点被敌人派来的特务布雷耶所诱惑,走上背叛党、背叛革命的不归路。好在肯尼迪身边的工作人员立场坚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帮助肯尼迪同志重新站稳了立场。

最后,这两位老同志在共和党总统掌握参议院的时候高风亮节,急流勇退,为党和人民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总结:大法官左转是正常现象,只有极个别特例才会不左转。今后在专栏里,我会详细分析每一位大法官的左转原因和过程,并对罗伯茨、戈萨奇、卡瓦诺和将确认的Amy是否会左转做出预测。

美国政治与最高法院​

www.zhihu.com/column/c_1291242582480740352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5-3-23 18:05

一代辩证大拿:


年轻时都喜欢“我命油我不油天”

老了之后会发现,你命就是天给的,你能改变的太少了,你三十岁能靠常年训练,扛400斤坐深蹲,你觉得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你70岁再努力蹲个看看

老了以后变弱了,会对弱势群里越来越同情,也就是逐渐走向所谓自由派的过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5-3-23 18:05

因为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就非常难以感同身受。

这也是为什么脱产的大学生最容易变成粉红老保,在996加班的新闻下面给企业叫好,说什么大家都不加班,国家怎么追赶欧美呢?

但是等他参加工作之后,过两年不用人教就明白了。

同样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思想差别是非常大的。王小波有一段话生动说明了这种差别: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大多数人,年纪大了被锤的多了,生离死别见得多了,多多少少会增加他的理解能力和同理心。



作者:玄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289049304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5-3-23 18:06

作者:硅谷IT胖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232582285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历和经历确实会让左人变右、右人变左


举个例子:同性恋话题,随着年龄增长我完整地经历了4个过程


不理解同性恋:为什么会有同性恋?我不能理解啊

利用同性恋:可以不理解同性恋,但要装作理解并且利用同性恋群体,可以打击伊斯兰,可以帮华人分担仇恨,可以为自己的政治群体牟利

理解同性恋:确实有些人天生就是同性恋的,是客观存在的

成为同性恋:只是一种假设,别慌。假设我被冤枉、坐牢了,只有男人的环境,我可能也会成为同性恋


同样比如福利与残疾话题,也是一种成长趋势:

不理解福利:为什么不努力也可以拿很多钱?

利用福利:这是一种平衡和维稳、一种社会设计

理解福利:确实有些人天生就需要救助、没法参与劳动与工作

成为残疾:真希望阿玛利卡认定Sleep Apnea是残疾,我就能停残趴了;只有自己也生一次病才知道多不容易



人很多时候要看得够多才会意识到,世界上的人千奇百怪,以及每个人情况不同。人这种生灵虽然有神性和逻辑,但是抽象概念也是只能来自自身的实际感受和感知,这大概是一种究极的限制吧,否则真理未免太好获得了


当然,“发自内心认同左派”不代表现实表现也是左派。我始终是这种思路:左派确实是进步方向,但速度太快(激进)就会有问题,所以我赞同左派但偷偷踩刹车、阻碍让其缓慢发展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5-3-23 18:06

洛木:


左和右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同理心

保守右派的极端形态就是纳粹,就是认为:除了我族裔以外的人都不是人,都是畜生。所以不值得同情。

认同这种理念的人,大多数是年轻气盛的男性。这些人本身因为激素原因就好斗,认为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自然认可谁拳头大谁有理,谁赢谁有理。

但是等到30岁开始,你发现体能一年不如一年了,很多事自己左右不了。再加上激素水平下降,慢慢的同理心开始占上风了。

这时候自然就偏向于左派自由派。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5-3-23 18:07

孤月:


不是老法官转向自由,很可能是新法官过于保守,而导致老法官显得自由了。如果一个社会越来越自由化,你甚至会发现原来自由派的法官慢慢变得保守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5-3-23 18:07

人的思想会随时代的发展和人生阅历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说说我自己从三十岁到五十岁的变化:

一,三十岁坚决反对同性恋,认为同性恋有病,好恶心,好变态;

五十岁,同性恋由基因决定,受环境影响,没有社会危害性,不歧视,但是也不提倡,不鼓励;

二,三十岁一讲到革命就热血沸腾,激情澎拜;

五十岁,改良也挺好,社会冲击比较小;革命也可能走向革命的反面,达不到革命的目的,反倒搞成人间地狱;

三,三十岁痛恨日本人,恨不得到日本搞东京大屠杀;

五十岁平等和平的看待全世界其他各国人民,包括日本人民;

四,三十岁特别讨厌染发的,觉得染发的全是不良青年;

五十岁,染发很正常,染发青年中也有很多不错的孩子,染发和是否是好孩子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black joh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5321184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5-3-23 18:07

甄昊元: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青年人,是最自由主义的一批。反战、嬉皮、性解放、抽大麻、无政府……

互联网时代中期,大概1990年前后开始上网的那批人,开始逐渐走向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者的抱团取暖力量显然比自由主义更强大。

不是人老了开始自由派。是自由派都老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5樓 發表于:2025-3-23 18:07

自然人:


保护伞公司成立的初衷是要人类进化。在多年发展经历一系列内斗后。保护伞公司也几乎等于破产了,这时候那位创始人已经很老了。他的想法也变成了如何永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6樓 發表于:2025-3-23 18:07

最根本的原因是大法官不需要奋斗了。

一般都是城市无忧无虑的中产、没有步入社会画着父母钱的大学生,大法官终身制,没有任何人能损害他的利益了,事业和生活都无忧无虑,心态渐渐变化。

如果传说中的共产主义真的实现,人人生活优渥,没有矛盾,跟天堂一样什么都有,全世界都是自由派。



作者:周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36986577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7樓 發表于:2025-3-23 18:07

我会的:


男人25岁之前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对于家庭父母有不屑一顾的倾向。

25岁之后慢慢能越来越共情父母了,都不一定需要结婚,而是会发现父母的爱真的很宝贵。

这里有生理激素的影响,也有心境变化,更有阅历成熟。

注意我说的是倾向,而不是一定会这样。

知乎的总体用户还是年轻一点的男性。在很多议题上会显得非常的社达激进。

但随着知乎的用户慢慢老去,如果他们还在玩知乎的话,他们有一天也一定会变得很有同理心的。

举个例子,我本身是gay,之前被知乎圆脸络腮胡胖熊圈刷屏,我也被带得觉得有点恶心。

后来看到抖音一位博主去实地了解了他们,发现他们都是一群很好的人,非常地温柔,还有幽默和勇敢。

这就是阅历带来的变化。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8樓 發表于:2025-3-23 18:08

张华:


因为美国大法官保守派已经保守得不正常了,搞的正常大法官看起来像个自由派。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9樓 發表于:2025-3-23 18:08

临了了怕有报应,开始亡羊补牢了呗。

思维上偏右的美国人有相当数量的基督徒,他们相信自己有一天挂了是要去见上帝的。

在这种人心里,年轻的时候昧点儿良心,当个老右,搞搞种族歧视,压榨一点儿老百姓可能真不算事儿。反正上帝是咱自己人,有的是机会赎罪。

越老他们就越心虚,因为再不赎罪就来不及了。尤其是这些年碰上特朗普这样的党派领袖,万一要是哪一天突然一口气上不来没了,见了上帝怎么解释?

上帝问他们做了什么有益于众生的事情,他们难道说我们削减福利和医保,支持免富人税,把穷人吃饭看病的钱拿去送富豪了?或者说我们支持俄罗斯侵略者烧杀抢掠无辜的乌克兰人,占领他们的土地?再不然直接说我们支持川普这样一个强奸诈骗犯来领导我们的国家?

这上帝不得给他们开个地狱直通车啊?



作者:Funeralic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242294069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0樓 發表于:2025-3-23 18:08

白口蘑煸摇香菇:


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其实就是在越来越自由的方向上发展的。大法官们除了自己的身后名不需要考虑其他任何东西,那么只要社会发展不停滞,人的观念始终在向前走。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1樓 發表于:2025-3-23 18:08

作者:Joseph Hol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246177958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国父在进行国家的制度设定的时候,特地引入了大法官的这个独特的团体,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建立起一个这样的小规模的利益集团去维护美国社会的常识。大法官在美国基本上是无敌之人,唯一能和他们对抗的只有时间对于生命的蚕食。所以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这九个人为了维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会尽量的去和社会常识贴近。问题里描述到的关于大法官更容易转向自由派的问题,与其说是大法官的选择,不如说这是美国社会的选择。

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60年代美国民运前社会的常识,那个年代的美国种族隔离,女性常年是作为男性的附庸存在的,女性对于是否生育的权力是没有决定权的,同理各行各业也都有这明确的身份限制,比如男的无法当护士,女的无法当消防员。美国高法甚至有一个具体的判例去推翻为什么男的无法当护士。所以在美国建国的200多年里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大法官这个群体是极度保守的一帮人。当然这里需要简单解释一点的是大法官里关于保守和自由主要指的是对于宪法的解释,前者有一点原教旨主义(Originalism)那个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宪法里没有讨论过的那么联邦就不要管。而后者则是认为对于宪法的解释是可以通过社会的发展而往前发展的(Living Constitution)。

而为什么美国社会会持续的往自由派的方向发展,个人认为是因为如果社会有提高生产力的动力,那么多元社会是无可避免的。举几个例子,最早美军是只有白人男性的,军校也只能白人男性去上。而黑人只能作为挖战壕的工兵存在,中国曾经派了一帮人去欧洲挖战壕也是类似的意思。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发展,美军不得不去用黑人当士兵,而当时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一个白人军官去领导黑人士兵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因为美国本土黑白是完全隔离的。但是帐还需要打,那么只能去选拔黑人去军校进修,军队也不可能去单独的设立黑人军团,那么只能对黑白军人一视同仁。另外一个例子是5 60年代的黑人 妇女平权运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是,二战后世界被打的稀巴烂。而美国变成了当时世界的工厂,美国从建国以来就面临着长期劳动力不足的现实(哪怕今天也是)。那么当时的工厂为了扩大生产,也就不得不去多招收有色人种,以及现代办公的普及让女性可以走出家门去办公室上班。而正是这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即让更多的不劳动的人口参与到社会的经济循环显著提高了这些需要被平权群体的经济地位。而经济地位的提高的结果就是各个人群对于平权的需求。之前好莱坞获奖的电影绿皮书,里面描述的专门给黑人去做公路旅行的绿皮书旅店指南的前提是,当时美国黑人有钱到可以带着全家去公路旅行。

那么美国大法官这个群体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性,只能对于现实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就会有一个个的大法官跳反去支持更自由的判例。比如

Harry Blackmun 作为一个温和保守派的大法官最后支持了著名的堕胎判例(1973年Roe v. Wade)

John Paul Stevens 同样作为温和保守派支持了美国焚烧国旗保护言论自由的判例(1989 John Paul Stevens)

John Roberts 著名黑人保守派大法官也在奥巴马医改的ACA 法案的判例里,策略性的投了赞成票。虽然他事后不断的讲他其实很不想倒向同意的那个方向hh

自然因为美国全球化所造成的铁锈带被抛弃的一代人,也因此会怀念所谓的传统的美好时光,而因此让Trump去提名更保守的法官。但是当那个被提名的保守派法官变成大法官的那一刻,她就不得不去以美国社会总体的常识和其作为大法官的自身利益去考量了。因为铁锈带事业工人这一小波人的常识和整个美国社会3亿多人的共识还是有差距的。因此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去解释大法官的行为叫做司法合法性理论(Judicial Legitimacy Theory)

因此与其说大法官年纪越大越容易转向自由派,而不如说美国社会在过去的100年里在不断的往更自由,更包容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自由和包容也早就了当下的繁荣和一部分人的失落。而大法官作为去给社会提供常识解释角色也不得不去适应这种变化。去给有争议的判例辩经。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2樓 發表于:2025-3-23 18:09

阿图瓦:


社会越发达越“左”,越是穷的地方越喜欢社会达尔文主义。大法官就像一条整体左转弯的大船上的一个舵手,他再右能右到哪里去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3樓 發表于:2025-3-23 18:09

Not小月月:


先要区分一点:美国司法界对于自由派保守派的界定和政界对于自由派保守派的定义是有差距的。

司法界保守派自由派的界定并不是基于他们对于社会议题的倾向,而是基于美国宪法以及宪法修正案的理解。司法界保守派认为美国宪法极其修正案应该依照字面意思解读,也就是所谓的宪法原旨主义。而自由派则认为应该认清美国宪法制定时的语境,并考虑到现在相比过去的改变,基于现在的语境对宪法进行适合于当下的解读。

虽然说宪法原旨主义对于宪法的固化看法让司法界保守派与政界保守派有许多社会议题上的交集,而司法界保守派时不时也会照顾政界做一些不符合宪法原旨主义的解读(比如保守派对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解读)。但司法界保守派的宪法原旨主义立场在言论自由、州权等议题上常常容易与华府的政治保守派产生冲突。

比如对于对于电子游戏暴力内容的限制,司法界保守派支持绝对的言论自由,而政治保守派基于社会道德是支持限制暴力内容的。还要像是同婚这种,司法保守派倾向于认定婚姻法是州权,那么在表面上看就像是支持(至少是纵容)同婚,这是政治保守派的卫道士坚决反对的。

所以对于大法官越老越转向自由派的论点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大法官一般毕生都会坚持自己的法学认识,很少会在法学立场上有所动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4樓 發表于:2025-3-23 18:09

作者:babyquan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5270441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提名的很多保守派大法官并不是原教旨主义者,或者说他们的保守信仰不是那么坚定,更类似一个政客,你觉得一个政客会誓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吗?

大法官们最担心的是总统往大法院塞更多大法官,因为从来没有规定只能9个,这些都是约定俗成,改不改主要看民意。如果民众觉得大法官有权威,总统自然不敢塞人;如果民众觉得最高法院已经丧失公正性,总统自然可以顺从民意来塞人,有人说拜登胜选塞27个。

由于历史上共和党总统时期提名法官多,因此法院里头天然保守派占优势。但民众会说法官毫无专业素养全凭意识形态投票,这法律考这么难又有何用?不用投票我都知道结果了。这样最高法院就毫无威严可言,离被废除也不远了。

因此,首席大法官们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政治利益、职业利益)考虑,必须做出平衡。因此,大案面前,有时候自由派赢,有时候保守派赢,树立一个客观公正的形象。而且要随机一些,人们不好预测。这样两边选民都会买账。

不过,由于川普提名的都是原教旨主义者,似乎不大懂这方面的规矩,就是要保守派赢那种。因此,如果拜登上台,最高法院目前的首席大法官无法摆平其它保守派的话,拜登立马可以打破9人限制,塞更多的法官。

其实现在的首席大法官已经很努力维持政治平衡了:Affirmative Action判自由派赢,奥巴马医保判自由派赢,名右实左如此,已经尽力了。

还有就是他要考虑后人如何评价他的问题。是评价他“毫无专业素养,我一个门外汉没读过法学院的每次投票跟他一模一样,照着意识形态投就行了”,还是评价他“这个人水平就是高,每次投票结果我都想不到,他不是根据意识形态投的,而是实事求是”。高下立见。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5樓 發表于:2025-3-23 18:09

我最讨厌的就是人们用左、右讨论政治立场,包括、保守派等分类。

人们往往刚刚开始讨论问题,然后将一个事或者一个人归类为左或者右之后,讨论就结束了。

为了区分左、右而讨论,为了区分自由、保守而讨论,你都讨论了什么?


以题目中的会不会转向自由派为例子:

人们往往不看大法官做了什么,也不讨论大法官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是先讨论大法官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然后基于大法官是自由派 / 保守派,来分析大法官做了什么,然后再讨论大法官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跟抛开事实不谈有什么区别?



作者:Happy Fac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231405344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6樓 發表于:2025-3-23 18:09

辛阳:


任何一个心里装着大爱的人,他年老了必然是选择放手的,必然是尊重其他人自己做选择的。

这是个真理,因为他已经不能为其他人掌舵了。

拜登这把年纪,他卸任的时候依然会告诫民主党的选民说,“你不能只在赢的时候才爱(美)国”。

只有那些把自己利益伪装成集体的利益的顽固劳保,才会到死也要禁锢他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樓 發表于:2025-3-23 18:10

我觉得这个比较好理解啊,因为你还能活很久的时候,你会考虑到自己做的判决以后会不会被质疑,所以这时候你会倾向于选择最不错的选择,譬如说原教旨主义。如果你们觉得这个事情不对,先去立法,跟我大法官没关系……

而你的人生都快到尽头了,那还管他娘的,老子就是要青史留名……



作者:Ivon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188837/answer/1234731720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樓 發表于:2025-3-23 18:10

大不敬者:


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那边的保守在你看来是自由派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樓 發表于:2025-3-23 18:10

Jaccccc:


一般情况下都是保守的越来越保守,自由的越来越自由。(除非经历了足以改变一个六七十岁老人世界观的事件)

不过我觉得法官本身就是一个保守的职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0樓 發表于:2025-3-23 18:10

七海千秋:


我觉得关键影响因素未必是“年龄增大”,而是,近数十年来,美国社会主流观念,总体上就是越来越左的;个人观念的演变路径,只要和社会主流偏差不太大,那就会是越来越左,个人的年龄增大只是顺带发生的表象。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43 回複數:98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3-23 18:26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