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sCon全球數位人權大會」今天(25日)下午一場名為「中國防火長城背後的反對聲音」(Dissenting behind China’s Great Firewall)座談會,討論中國網路封鎖下,中國民眾的訊息傳遞與社會陳抗的變化。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志柔表示,分析近年中國陳抗背景,民眾抗議原因多與民生問題有關,較少政治議題。
「RightsCon全球數位人權大會」25日下午舉辦主題為「中國防火長城背後的反對聲音」,探討在中國網路長城封鎖與全面監控下,中國民眾網路使用、訊息傳遞,以及社會陳抗現況。
出席與談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志柔表示,中國透過層層監控系統,如網路防火牆、密集的監視器等,建構全面的社會監控,這背後仰賴大量的人力,也就是俗稱的「工人智慧」。
為了觀察中國近年內部陳抗情況,陳志柔的研究團隊這2年從抖音下載數千支陳抗相關影片,分析內容後,發現中國網民不滿的議題集中在3個面向,分別是房地產問題、勞工權益,或對暴力事件不滿等。
陳抗主題又以房地產問題為大宗,例如不滿爛尾樓、延後交屋或偷工減料等。陳志柔表示,因為這些抗議主題與政治無關,所以尚未被官方封鎖或屏蔽。陳志柔說:『(英文原音)我們分析了這些事件,發現有三分之一跟房地產有關,例如第一名是爛尾樓,其次是延後交屋,第三個則是偷工減料。每天我們可以看到民眾因為這些議題抗議,這些並非政治議題,所以他們也不會被政府封鎖,這在中國每天都發生。』
陳志柔指出,抖音陳抗影片的議題還包括投資詐騙、學校教育問題等。他表示,中國民眾仍會抗議,不過這些抗議多半比較個別,沒有形成組織或團體,目前也沒有被中國政府封鎖或禁止。
陳志柔也表示,若這些陳抗繼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成為中國官方的麻煩,例如再度發生疫情,或是經濟情況持續惡化,將導致民眾不滿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