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茲在基民盟網站上發表了一篇簡短的自傳文章,淡化了這段痛苦的插曲,稱他決定在2009年離開議院,以「騰出空間進行反思」。
梅爾茲多年的的反思生涯包括在金融和公司法領域開創一番事業,他後來成為多家國際公司的董事會主管,據說還成了百萬富翁。
十多年後,他才重返議院,此後他一直試圖推翻基民盟内默克爾更加中間派的保守主義政策。
1月底,政治決裂的一個顯著時刻出現了,梅爾茨憑藉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投票,推動通過了一項關於更嚴格移民規則的非約束性動議。
他堅稱自己與「德國另類選擇黨」沒有直接合作,但他的舉動引發了大規模抗議,並兩次遭到默克爾本人的譴責。
對於這位統治德國16年的女性來說,這是罕見的公開幹預。
批評者稱這是不可原諒的選舉賭博,但支持者堅稱梅爾茨實際上是在巧妙地吸引極右翼人士。
此前,梅爾茨曾冒著疏遠溫和派選民的風險,在1990年代投票反對一項將「婚內強姦」定為刑事犯罪的法案。
他後來解釋說,他認為「婚內強姦」已經是一種犯罪,他反對的是該法案中的其他問題。
民調顯示,他在年輕人和女性中並不是特別受歡迎,但克勞斯-彼得·威爾施認為,德國媒體對他的描述是不公平的。
「我在我的選區見過他好幾次,」他說, 「後來,女人們過來說他是個好人。」
夏洛特·梅爾茨(Charlotte Merz)同樣為他辯護,她告訴《威斯特法倫郵報》(Westfalenpost):「有些人對我丈夫在女性中的形象的描述根本不屬實。」
她說,他們的婚姻是相互支持的:「我們都照顧彼此的工作,並以符合我們職業義務的方式分配育兒之事。」
無論批評如何,一位歐盟外交官告訴我,布魯塞爾正在「焦急地等待他的到來」。
「是時候擺脫這個德國僵局,讓馬達運轉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