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2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239 101
(轉載知乎)小红书“民生对账”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甚至逆转人才外流?打破信息滤镜后是否会有更多人选择真正的文明?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5-2-9 22:32

所谓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居然每天挣扎在贫穷和死亡的边缘,这一事实是否会对人才外流的现象产生强烈冲击?人流最终是否会流向真正的文明?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5-2-9 22:32

Francisco Eusebio:


不会。

我接触过移民中介这个行业。

移民中介的目标客户群体基本是35岁-50岁的男性,多数是企业主和高净值人士,

移民的主要目的是财产配置,子女教育,避税,养老等等。

我放几张图好了,懂得都知道我是内行人。

华人移民的几个主要类型


我了解比较多的是加勒比岛国的情况


黑中介宣传 vs 真实情况

说句实话,移民中介的目标客户群体和热衷于在小红书上“对账”的键政魔怔人根本不是一个群体,

即使移民过去,和那些抱怨美国的工薪阶层也没有什么交集。

没有交集的意思是,也许我们会在某个特定场合相遇,但你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具人,

比如为我驾驶网约车的司机,为我提供服务的乙方等等。

我会对你很客气,但我们的关系仅限于特殊场景的短期合作关系,我不会 care 你的政治观点如何,你的家庭背景如何,你的经济状况如何,更不会和你 argue。

这就是现实的阶级鸿沟,虽然同样生活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比如北京),但我们的悲欢其实不能共情。

中国有很多小圈子,美国也有很多小圈子,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小圈子。除却一些特殊的全国性的公共事件,其实每个人都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你更应该关心的是你所处的阶级对应圈子的生活水准,而非热衷于“田忌赛马”式的“对账”。

觉得所有阶层,只要是相同国籍,就是利益共同体,那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大概也只有简中,才会觉得“上海富二代开豪车炸街”,“住在出租屋里的打工仔也可以骄傲地挺起胸膛”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5-2-9 22:33

假如有一个人,自己从没出过国、社交圈子里找不出一个外国人或有海外生活经验的人、意识不到消息有没有相互矛盾、不懂得交叉验证、不懂得信息溯源、对身边统计学和道听途说深信不疑、没翻墙上过外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墙)、分辨不出假老外的Chinglish和全角标点——

这种人和“人才”二字就扯不上关系,谈什么人才外不外流。



作者:Raketenfaus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78785075/answer/904355259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5-2-9 22:43

作者:想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78785075/answer/938337848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二十年前毕业于华东五校,全奖留学美国,当年我有个比较耿直的同班同学,当着一堆我们同学的面,也问过我们教授一个问题:

“老师,咱们大学出国率这么高,30%+,你们还帮忙联系国外学校还帮忙写推荐信,这不会导致人才外流吗?”

我这个教授,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懂的都懂,这真的是世界排名前几的大学,他当年也是全奖美国,读完博士又做了几年博后,然后发了几篇权重很高的论文,被母校聘任。回来后,他拿了杰青/长江学者,不到三十就副教授,三十岁多点就教授了。


他当年是这么回答我们这些没进入社会的小年轻的问题的:

“想走的,哪怕我不给你们写推荐信,你们拿不到全奖,拿不到OFFER,偷渡也会走,强留也留不住”

“我把你们送出去,学习一下欧美的先进科技(二十多年前美国科技确实比中国强),同时睁眼看看美国到底是什么样子(其实美国一直治安不好兜里得放十美元遇到抢劫直接给,只是现在更不好了),不要偏听偏信,盲目信国内杂志报纸的宣传。”

“等学成之后,愿意回来建设国家,咱中国就够用了!你看,我明明在美国也拿到了教职(他博后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职),咱系主任一叫我,我不就回来了吗?”

当年可是读者意林新京报大行其道的时代,我大学本科的大多数教授,都是有留美留欧经历的,他们只在国外读了书,学习了欧美先进的科技与理念,并没有留在欧美。

他们本事很大,明明在欧美已经拿到教职,国内提供好的工作岗位(牛人在哪里都能拿到好薪酬),他们就回来国内了。他们一边继续教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科技知识,一边自己还要带硕士博士团队搞科研项目(我这位教授在国家实验室有自己的项目)。

我一直觉得他说的对,想走就走啊,国家又没有闭关锁国;国家给你足够的自由,不用全回来,只要那些学完先进理念,又愿意回来建设国家的人,回来继续为国家奋斗,就够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5-2-9 22:43

作者:大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78785075/answer/925222765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舅舅的儿子就是2000年的清华毕业生,然后去美国做了教授。我周围很多这样的人。多的不了解,根据身边调查样本。相同学历的情况下,留在国内的都比去国外的混的好。

我舅舅国企领导,退休金一万多一个月。我这个哥,从来没有寄钱给过家里。都是我舅舅每年给他钱补贴他生活用。

和我哥同届的人,留在国内的资产最少都是千万级别的。19年他回来探亲过,清华有几个同学聚会说他要是能回国,年薪开五十万。我知道他其实蛮心动的,但是最终他还是回了美国。之后就是疫情了。他老婆北大的,有两个小孩。本来建议他小孩放中国上学,每年省很多钱。他老婆不肯。反正现在经济压力大的很,年年都是只够一家人生活。如果美国读大学要这么多钱的话 估计两个小孩未来都要背很高的贷款。我这个哥肯定没能力负担这么高的学费的。

改开后,能力强的人。留在国内成就一定比去国外的高。不是因为能力差距,而是因为社会制度的差距。

很多人其实是面子抹不开,当年出国很风光的。2000年左右社会氛围啥样大家懂得都懂。但是现在啥样其实大家都知道。像我哥这种,真的没脸回来。在国外还能维持一个体面人的滤镜。毕竟是个教授。但是回国的话,现在五十万年薪的工作都找不到了。19年还成,疫情后不可能了。但是和他同届留在国内的基本都完成资本积累了。他现在回国需要从零开始,从基层干起。而且周围亲戚朋友要是知道他回来这么窘迫,要笑他的。中国熟人社会就这么一回事。除非他能像张益唐一样解决国际难题。然后风风光光的回来。不然以他性格,承受不了这个落差的。

所以出国好不好,只要你有身边有这样的例子,你好好了解下。就知道了,也不能说差。只能说和当年留国内赶上二十年大发展时代的人比,落差太大。

我舅舅国企领导,现在天天喝酒,这人心里苦。他这辈子最风光的几年就是我哥考上清华然后去美国的那段时间。现在发现,这一家人团圆都做不到。他两个孙子也是美国人了。疫情前回来过一次。这几年就没回来了。我舅舅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一比,人家都是团圆的,他两个老人在国内。天天借酒浇愁。我哥那个老婆也是独生女,她妈妈死的时候回国送终过。然后基本也是从来不回家的。她妈妈去世的时候,我舅舅一家人也去的。回来我舅妈和亲戚说,亲家公眼睛都哭瞎了。以后一个人不知道怎么过。我舅妈其实也是触景伤情啊!以后他两个老人也是苦的。

统一回复下,19年开五十万年薪很正常。教书十几年,没有证明过自身是否能创造商业价值,加上四十多岁了。人家开五十万还是给面子了。如果我哥当时回来,后续能证明自身价值薪水可以涨。要是不行的话,五十万人家也拿得起。我们浙江这边人都很现实的。怎么清华就能无脑高薪?人家十几年没跟你打过交道了,就凭同学面子给五十万起薪很够朋友了好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5-2-9 22:44

这是一个昵称:


2020年,中美防疫对账,当时很多内容,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像什么喝消毒水、群体免疫、奇迹般的消失。

可谓丑态百出。

当时美国每死够十万人,知乎上就得出一个问题,到后来甚至都没梗可用了。

然后呢,即便美国已经烂到这种地步了,中国人民依然想吃饭。

你说神不神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5-2-9 22:44

贰仟圆:


需要靠“对账”才能了解赛博长城之外世界的人,可以确定绝对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才。

美国的进步靠的就是从全世界吸收这些中产起步的人才,西海岸的精英们也许正在想办法为了自己被烧掉的房子起诉保险公司和州政府,但是绝对不会跑去小红书搞什么“对账”。

至于底层,反正有食品券饿不死就行,其他的一概不管。美国的社会福利可以说是发达国家里最差的,如果是为了有个兜底吃福利,不如把目标改成澳大利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5-2-9 22:44

梦见未来: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上过外网, 甚至不知道有墙的存在, 也不知道外面的真实信息是什么样子的, 自己不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只能靠在抖音上看"小红书对账"的三手新闻来了解外面并全盘接受, 那这种人, 既算不得人才, 也没本事润

所以不用担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5-2-9 22:44


茶包:


一个美国护士跟你说月入四千美元,要花三千租房砸,过的紧巴巴,甚至要打别的工。

你一不问人家一天上几个小时,二不问人家一周上几天,三不问人家缴税情况和是否有别的奖金。

就觉得这是真的。

在美国能当护士说自己很惨,约等于在我们这一个部委直属事业单位在编职工跟你讲“日子过得紧巴巴,每月到手才3200。”你也不问人家年底是不是有绩效。他更不会跟你说每年各种元祖

卡,超市卡,米油面,绩效可能都是以10万为单位的,出差补贴更是每天200,住宿限制是360元和80元日餐补。

然后自己干着个苦哈哈的私企销售岗,今天迟到五分钟扣100,明天打个错别字给整天“苍蝇再小也是肉”挂嘴边的老板扣20。某个月遇到一个大佬,赏你一笔大单,然后次月到手4200。

“我宣布,私企销售岗赢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5-2-9 22:45


甩手猫爸:


人才从来没有外流,如果人才真的外流了,那么六代机、055、仰望、三折叠、、TikTok等等就应该出现在国外

你看,一边是确实有中国人移民去了国外,另一边中国又确实快速崛起,所以,可不可以理解为多亏了这些人移民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5-2-9 22:45

对世界很失望:


并不能。

小红书上的外国人面临的情况是移民二代面临的情况,不是移民一代的。

相反移民一代因为不在美国接受教育,他们的经济状况要好得多。

他们没有学贷,没有很多社交需求,他们的钱反而会剩下很多。

而移民二代,呵,他们有吗?

我今年见过的最奇怪的破防是我给一个德国华裔说他孩子未来可能月收入2000欧,在德国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收入,他接受不了。非要我孩子未来月收入2000元。

唉,开心就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5-2-9 22:45

作者:FanFanFa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78785075/answer/948546408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回事儿,完全彻底不相关。

我国的主体人群,意识到美国的主体人群,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也就那么回事儿”,甚至开始心生怜悯,与 “人才外流” 的界面无交集。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的所谓 “人才外流”,这群人在我国的智识阶层,是妥妥前5%,大概率前1%的。

而时间发展到了今天,哪怕在综合福祉衡量层面,确实涉及所谓 “阶级滑落” 问题,这些外流的人才,在今天美国的财富或现金流层面的位阶,也妥妥是前5%,大概率前1%的。

而两边对账的人群,和各自的5%或1%,根本就没关系。

真正会影响这部分人流动的,是这部分人群,和其国内同位阶同僚之间的对账。

但这部分对账,一直都存在,也一直都没断过,信息也始终很通畅,基本上没有信息壁垒,根本用不到什么小红书。

然后长期持续对账的结果即,相较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那种掐尖程度,今日会选择永久润美的头部教育履历人群比例,已经显著下降且在持续下降了。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意识到,选择润美,其实就是理性地选择了一条边缘化的小确幸路径,也就不会把美国当成什么圣地或天国了。

以及,如先前多次提到的,目前留美的华人华侨里面,依然显著能脱离 “工薪小确幸” 设定,在各行各业从事着顶级开创性工作的小比例人群,其中的 “大多数”,在我国、为我国、围绕我国而展开的各种 “价值共享” 和 “价值创造”,从来都没断过。

再扩大至包括 “工薪小确幸” 群体,因地缘政治的明显震荡,近些年来,这个群体中,认定了永久移美的比例,是在稳步下降的;而开始思谋着,或已经开始展开布局准备,打算随时见势头不对,就携产回国的比例,则在稳步提升。

我知道你乎但凡提起北美高华,言必西岸码工,进而认定其人均大殖子反贼,再进而恨不得他们结局悲惨。

但这种认知是并不准确的。

越是偏头部的北美华人,对中美两国的时点认知和时段预测,相对越客观。同时因其个人能力,也相对更谈得上 “有选择的权力”,于是普遍并不魔怔。

魔怔比例显著大的,依然还是对账群体那个位阶里面的润美华人,即美国中下层里面的华人。

因能力和认知的巨大局限,他们在利益层面和情绪层面,确实和美国牢牢绑定了,属于是彻底失去选择权了,于是才会这么跳。

但你若并不在乎网络上的口嗨,而是只关心国家实力的兴衰,理应清楚,这群人的存在与否,于中于美,都是近似无关的。

而通过所谓 “对账”,相信你总也该逐渐认清美国社会制度的 “自由社达” 的底色了。于是若你真的看国内对应位阶的人群不爽,就该多鼓励他们尽快润美才是,越多越快越好。

这对我国来说,不是坏事儿,而对美国来说,也谈不上是好事儿。

最后再回到本题主旨,即有关 “人才外流” 的头部人群讨论。

简单结论就是甭瞎操心,这在过去都不是个事儿,在今天和未来,更不是个事儿。

2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5-2-9 22:45
作者:Berserk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78785075/answer/930602788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见这个标题,我以为看错了,又仔仔细细的读了一遍。

以免以后改了我把题目放在这。


既然是人才,还要看这么假的对账?你这是打破滤镜吗?你这是套了个拉洋片

在镜头上面。真正的文明不需要墙也不需要什么对账,可以上真正的互联网。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5-2-9 22:46


chccsy:


你别天真了。许多国人都是“现实&网络人格分裂体”,网络上嗨是一回事,现实中该羡慕外国的,有机会润的还是会润,这些都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小红书“民生对账”只在简中网络世界有效,基本不会影响现实世界,它只是用来嗨的。有一股势力特别善于在网络上捕捉热点,然后制造概念,引导舆论,但可惜影响力只限于网络,并不会明显改变现实世界哪怕是底层民众的行动逻辑。

比如这次大S在日本逝世,他们又立马捕捉了这个热点,制造了日本的医疗水平不如中国的概念,利用一个明星死亡的新闻让中国人民又“赢”了一次。屁民们嗨是嗨了,但你也要屁民们现实中真信啊!对这些“现实&网络人格分裂体”,相信我,他们在现实中依然是相信日本医疗比中国发达的,如果给他们选择机会的话。

按现在这股神经兮兮的态势,哪天他们又通过什么热点得出中国的食品安全世界NO.1,洗白中国的食品安全,全网狂欢,我都不会奇怪,但我相信现实中人们对进口食品、国外奶粉的趋之若鹜不会有任何改变,即便是最蠢的韭菜,假设给他选择的权力,他也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网络口嗨是一回事,现实生活又是一回事。就连提问的你也并非真的那么天真,别装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5樓 發表于:2025-2-9 22:46

老狼:


不会,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顶级学者教授科学家来中国定居工作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记得去年有个统计有几万?好像日本来的最多,其次是从美国来的,相反毛子那边来的少了,估计是那些老专家凋零以后实在培养不出新的了。

一个人要是沦落到靠小红书对账才能知道世界的真实情况的话,他根“人才”这俩字基本是不沾边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6樓 發表于:2025-2-9 22:46

九制乌梅:

截至2024年12月3日,中国内地往返美国的民航旅客量超过128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1.3倍。

对于真正有能力移民的人来说,买一张去美国的机票并不难,并不需要靠看小红书来了解美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7樓 發表于:2025-2-9 22:46

天霜凝刃:


你不会认为以前那些靠平台起来的比如央视主持人,靠内幕发家的比如金融人士,靠拍马上位的贪腐分子之流是什么特别的人才吧?

它们只是声音大,而真正的人才不爱说话。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8樓 發表于:2025-2-9 22:47

人类是恒星的残骸:


特朗普:以前来的中国人都是精英,现在都是垃圾

你猜是哪一届说的?

最少4年前的话,你就知道真的精英早就看透美国什么垃圾玩意了

小红书这波主要是让大量的小资和年轻网民对美国去魅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9樓 發表于:2025-2-9 22:47

如果一个人热衷于“真正的文明”、“人才外流/回流”、“跨境消费观/生活质量对比”这些概念,并且一定程度上深以为然。那么无论这位是中美哪国居民,他/她基本都和通俗意义上的“人才”没啥关系了。

暂且不论赛博对账这种极小样本案例能否反映统计上的普遍性或通过样本显著性测试。

单论在互联网极为发达的时代,一个所谓高级“人才”居然需要通过社交平台上的meme才能了解另一个联网信息极为丰富的超级大国的发展水平,并且置信后还会大幅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

那位先生的信息获取、筛选和逻辑分析能力明显在信息时代是不合格的。



作者:爱吃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78785075/answer/926890587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0樓 發表于:2025-2-9 22:47

现在哪里还有什么人才外流?

公务员事业部门,都开始不要留学生了。

很多一线大厂招人,也不待见留学生了。

哪怕你是国外名校毕业,也未必有清北复旦交大吃香。在人家眼里,也不过是镀过金的铁块而已,并不是纯金。

现在还去国外的,大多是什么货色,大家心里还没数吗?

说白了,就是一群没什么真实能力,又不愿承认自己很平庸,全指望留学镀金的普通人而已。

以为大家看不出来吗?



作者:剑气与书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78785075/answer/945893168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1樓 發表于:2025-2-9 22:47


知乎用户Ld:


只会加剧越来越多的人移民国外,因为我们太了解红色和媒体了,小红书这件事逻辑性说不过去。哪哪都不对劲但是我没文化也说不出来那种大道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2樓 發表于:2025-2-9 22:47


虎斑八戒:


实际上近十年,全球级别的舆论宣传,都已经对于有资本或者能力移民的群体不再起影响作用了。

最具讽刺效果的是,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宣传,都只是对本已经决定移民或者不移民的人起到加强信心的作用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3樓 發表于:2025-2-9 22:47

啦啦啦:


不会有人真信“对账”吧。如果真的信,what can i say。。只能说祝你开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4樓 發表于:2025-2-9 22:48

F.ismo:


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信息打破滤镜,人才就能回流?

真以为世界是个游戏副本,谁家怪好打、装备掉率高,玩家就扎堆冲进去?

首先,真正影响人才流向的核心因素从来不是“信息”,而是制度、机会和环境。

不是说看到国外穷人住破房、看不起病,就能让高端人才打消移民的念头,乖乖回国。

要真是这样,那移民中介全得倒闭。

个体的流动是基于个人利益的权衡,他要的不是别人过得惨,而是自己过得更好。

其次,“真正的文明”不是靠口号和对比别人的惨状建立的,而是靠自己把蛋糕做大,能给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事业发展和安全感。

你要让一个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留下来,得给他自由度、资源支持、社会保障。

而不是指着小红书上某个外国穷人的帖子说:你看,他们也不行。

再说了,真要讲“民生对账”,那账本得是双向的。

中国的年轻人能看到国外的底层苦,但同样也能看到人家的顶层优势。

如果只是靠“他们也有问题”来安慰自己,而不是思考如何真正优化本土环境,那这事儿还是白搭。

归根结底,人才流向的唯一铁律是:哪里更适合发展,人才就去哪。

打破信息滤镜,最多让一部分人消除幻想,但不会让他们停止对更优选择的探索。

要逆转人才外流,真正的解法是让自己的系统更吸引人,而不是光盯着别人家的bug找优越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5樓 發表于:2025-2-9 22:48


Ivony:


你把需要跑到小红书上去找外国人聊天才能了解国外情况的那些家伙们叫做人才?


只有那些留学和移民中介才会把他们叫做人才,就像广东这边做生意的都叫你靓仔一样……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6樓 發表于:2025-2-9 22:48

人才就算原生家庭穷逼,只靠做题卷高考的话,身边也总有几个同学朋友能走CSC出去读研究生,或者CSC出去交换的。就算一些内陆211这种层次的学校,每年CSC的学生都不少,国外啥JB德行,根本轮不到看二手信息。

一个人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打工,还是读书,接触国外都要靠媒体二手消息,说难听点信息渠道这边就根本算不上人才。温州佬三十年前就跑去意大利把人家皮鞋卷关门了,都2025年了,总不至于信息渠道还不如三十前普通话说不利索的温州佬吧?



作者:NIO倒闭了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78785075/answer/941661533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樓 發表于:2025-2-9 22:48

特兰克斯的剑:


阿B上还有清华大学毕业去美国做码农的漂亮妹纸,人家在阿B上给你分享悠闲生活vlog。

说句难听一点的~

就这?

有些事情吧,没上称之前是一回事,上称之后就是另一回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樓 發表于:2025-2-9 22:49

最后的巴图鲁:


全角标点写在论文里面会被reviewer拎出来拷打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樓 發表于:2025-2-9 22:49


海绵宝宝哈比下:


有没有可能更外流了?看看人家美国,基层连午餐贷,卖血都能忍,反观某些国家的巨婴,晚上吃烧烤就开始哇哇大哭。
人才?世界公民!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0樓 發表于:2025-2-9 22:49

狸钛猫:


会加剧缅北和秒瓦底的生意哈哈哈,真的是蓝海,诈骗空间还是大。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239 回複數:101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2-12 18:31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