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8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83 57
(轉載知乎)香港猎头对于35岁就业门槛嗤之以鼻,为什么35岁危机只在大陆流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3

香港猎头对于35岁就业门槛嗤之以鼻,为什么35岁危机只在大陆流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3

听我说谢谢你:


看了大家的评论,两点感悟:



大家都很友善,只有一个杠精,网上素质提高了不少
看来35-45这十年很关键,那我尽量45退休吧

——-原答案———

香港我不了解,新加坡我熟

你去下一个app,叫做CDG Zig,是新加坡官方出租公司的打车软件。然后你打车,看到司机四十多岁穿戴还算整洁的就跟他们聊几句。你就会听到他们当年都任职在各种高大上的公司,做着各种高大上的职位,中年被裁就开出租了。所以新加坡是45中年危机,只不过比国内晚了几年而已。

再给大家举个美国的例子吧:

John在一家五百强大公司兢兢业业了好几年,终于爬到了senior manager的位置,然后有一天被诊断出癌症,然后公司很人道主义sponsor他治了半年,癌细胞总算是控制住了,但是他以后也肝不动了。

在老美弱肉强食的职场里,John压不住下面的人,也无法和上面的人要资源,很快在年终评审被打分为not capable并开除,老美没有N+1。失去收入的John领着救济金找了大半年的工作,可是他孱弱的身体和年龄让他屡屡碰壁,老婆忍无可忍的和他提出了离婚,法院把孩子和房子都判给了老婆,John被赶出了房子,成了homeless大军的一员。

我说的这个John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有一个Youtube博主叫做“the invisible peopl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4pyZUB0mNzieaKv831flA"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 style="font-size: 0.8em; color: rgb(9, 64, 142);">[1]”在采访美国流浪汉的时候报道过他。而这一系列多米诺骨牌的倒塌,起源于John得病了,可是人怎么能一辈子不生病呢?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不存在中产,只是有产和无产。掌握生产资料的(例如地产,公司,政商资源)是有产,只靠出卖劳动力的(例如美色,体力,脑力)的是无产。无产者的价格是由有产者制定的,行情好的时候,无产者就觉得自己行了,什么小资中产就都出来了,行情不好的时候大家就来知乎问“为什么35危机”。认清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前公司的老板,他是个美籍韩裔,不到40岁做到了senior manager,手底下管着一二十号人(包括我),结婚并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买了一个大house,配了两辆中档车,生活质量还算不错。他跟我透露过他的投资策略,用IRA定投标普500,多余的钱提前还房贷(他趁着利率低把房贷改成了15年)。这个老哥就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即average american home family。要知道,这可是一个顶级对冲基金里年轻有为的senior manager,全家持有美国护照。

所以作为无产者,中年危机无法避免,与其在这个频道里分析的头头是道,我倒是觉得提前攒好养老钱,提前还完房贷是一条更加具体可行的路。想要跨越阶级,需要的是机遇,而机遇一直都有,只是大多数人都抓不住而已。

所以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定位,踏踏实实的做下去,不要异想天开

参考

^YouTube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4pyZUB0mNzieaKv831flA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3

说白了,啥职业危机都是看市场上竞争的人的多少,跟年龄、职业、性别、技术水平都无关。

别看香港猎头对 35岁嗤之以鼻,只要香港放开签证,连猎头都给干成 35岁下岗。

内地现在是,世界经济衰退 + 贸易战 + 外资撤出 + 口罩后恐慌储蓄 + 房地产透支消费 + A4纸后投资风险大涨。人多岗位少,所以,35岁现象,现在HR 看简历都看到小学履历了。

美国前几年 IT 很火,现在热钱一走,不也是一位难求,要投2000+ 才能有个 offer。那都不用等35岁,多少人硕士毕业24岁就无法就业了。

多少天坑专业的人更难找工作,你以为化学、材料就比 CS 容易吗?人家也都读到博士了,还是难找工作。

所以,就业难易、薪资高低跟年龄、技术难度关系都不大,主要跟供需关系有强关联,如果你找工作的时候,岗位多、人才稀缺、热钱多,那就是薪资高升职快。

你看改开初期,多少打印店老板都发财了,出租车司机都可以买车买房。这个难吗?技术水平高吗?需要20岁的年轻人才能干吗?都不是,就是市场上干的人少,有车的人少,而需求很旺,所以就发财了。回过头看香港猎头的话,那只是被签证维持住了市场稀缺性,只要放开签证,立马拉成内地一样。



作者:波折一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456920040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4

fisher16:


所有成熟的商业机构,都不会对35岁门槛嗤之以鼻。

35岁门槛的门槛,主要指的是三个部分,1.精力不济。2.家庭拖累。3.知识落后。

精力不济的主要的投诉,在于没有办法长期加班,身体透支出现诸如工作效率下降,身体素质下降甚至有猝死风险。但是这个投诉主要是基于长期加班,成熟的商业机构本身就不会允许长期加班,工作量大加HC才是正途。

至于家庭拖累,本身就是我们国家歌颂苦难的臭毛病。人的亲情是割不断的,抛小家顾大家本就是反人性不合理的。搞到现在,老人变成了空巢,子女索性就不生了,大家都满意了?

再说知识落后,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有意或者无意的核实员工的知识培训,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害怕员工成长。没有时间很好理解,就是把员工当成物品,拿来即用,有更好的就抛弃。害怕员工成长是害怕员工学好了就跳槽。这种只能说是公司层面管理体系的落后。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4
作者:Emma Y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05367333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22岁毕业,35岁就要被无情辞退,这像啥,好比你打开一个西瓜,把最甜那一口瓤掏了吃掉,其他就扔了,这行为不管搁哪里,妥妥绝对是要挨打的,但是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普遍现象,讽刺不?

造成这一现象的:

首先要感谢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招录,把招聘上线定成了35岁,给国资劳动市场树了一个标杆

其次,要感谢我们的生产力先进代表菊花厂、腾讯、阿里等,最早35岁的提法是来自于他们,这些年也是坚定的35岁毕业践行者,给市场(民营)劳动市场树了一个典型

最后要感谢《劳动法》,虽然一方面,规定了劳动者和企业连续签订两次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长期无固定期限雇佣合同,但是同时也约定,企业有权强制非法辞退,非法辞退最多2n(按年计算工龄)+1个月非法辞退补偿金

也就是说,假设一个员工22岁加入公司,35岁被非法辞退,全部的补偿=2*13个月工资+1个月的非法辞退补偿金=2年工资,就是说13年最宝贵的年华昼夜付出+失去在本单位未来20年稳定工资收入的总补偿=2年工资,相比还要再雇佣你20年到退休,就算完全依法赔偿,这个强制辞退的成本实在是“洒洒水”

而且补偿的“工资”到底怎么算,还要看企业在灰色地带上钻营能力有多深,万一公司破产,老板提前转移资产,变老赖或者跑路,一分钱都拿不到

所以为什么35岁危机只有大陆流行,是整体法治文化,社会的劳动文化,经济资源严重不足的综合作用的产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4

作者:向大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12996789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有一说一,35岁门槛确实是一个比较恶心的招人门槛,但这猎头在网上叭叭了半天,估计想都没想到已被港府啪啪打脸;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7

菜狗汪汪汪:


核心原因是中国前20年做的事情,都是低端的COPY。

无论是多高大上的互联网,还是房地产,还是生产制造,都是没啥技术含量的东西。

互联网就是美国有啥我COPY啥,快速把用户滚起来了之后上市套现,再不济放高利贷。

房地产COPY香港,什么设计质量美感都不需要,只要高周转率快速回笼资金滚雪球。

制造业也一样,有啥创新产品么?没有,都是靠压成本把现有现有产品打成白菜价。

这些去年20年中国最大的几个产业类型,全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快鱼吃慢鱼,速度为王。

互联网行业,用户抢慢了,自己就没戏了。

房地产行业,周转率长了,就赚不到钱了。

制造行业,响应慢了,产能低了,成本下不去,就被淘汰了。

工作难度要求不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快,那就注定需要加班加点的去拼。

35岁以上有家室,体能不够拼不动,自己的行业也不是经验技术驱动的,在公司眼里自然比不过刚毕业的年轻人性价比高。

次要原因是中国08年以后大放水,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老大老二一起举债过日子,市场上大量的资金充斥,15年前后去中关村喝杯咖啡就能拿200W天投。各大公司资金充裕,为了快速扩张形成垄断,病态般的涨薪挖人,动不动猎头double薪资挖竞争对手的人。导致毕业生刚进入职场可能6K到8K,但是很多5年~10年的骨干已经到30K以上甚至更高。两者在薪资成本上动不动就是2倍到3倍以上的差距,但是过了35岁后的产出可能还没工作2年的年轻人产出多。导致一个业务部门35岁以上员工太多,财务数据非常难看。放弃35岁以上员工自然成为了首选。

我个人觉得35岁危机这个问题其实会被解决,目前中美都没钱了,各个行业现金紧缩,大量裁员或者降薪,目前薪资之间的差距大幅度缩小。以我目前的行业,10年以上经验的骨干和2年经验的新人之间的薪资差距从之前的3倍以上已经掉到不到2倍了。

其次中国目前被逼走到了创新的前沿,各大行业COPY欧美成熟市场商业模式的路子已经全部堵死。单纯的快速复制的模式已经不行了,而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创新,靠拼速度,拼加班是搞不定的。各种行业沉淀和积累的比重会逐渐上升。等到这个临界点突破,普遍化的35岁危机也会成为过去。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8

普天之下皆兄弟:


劳动法形同虚设的地方都没有35岁歧视,因为赶走你没有额外成本,那就用到你不行了再说


恰恰是中国大陆这种出点事都是企业买单的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压根不招,无论35+,还是育龄女性都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8

除非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年龄限制的工种和岗位,除此之外,只要在招聘信息上写了年龄限制的,就是年龄歧视。大陆有这种歧视,我想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1、劳动法执行不到位。不仅招聘歧视了,大陆人力市场,违法违规的事情太多了,由于劳动法执行的不到位,很多劳动者也只能忍气吞声。

2、廉价劳动力换市场。大陆和国外拼经济,主要就是拼廉价的劳动力,35岁以下,肯定更廉价。

3、劳动力太多。资方市场可选择的劳动力范围太大,干掉一批35以上的,不怕没有35以下的来接班。

4、某为的榜样力量太强。大陆的培训机构动不动就把某为拿出来做标杆案例学习,很多企业都趋之若鹜,可是大部分学的知识某为裁员,不学某为给被裁员工的高额补偿,还美其名曰狼性文化。

5、企业管理层能力太差。国内很多企业,中高层干部能力很差,只会一些粗暴的简单管理,不具备管理35岁以上员工的水平。

6、特定岗位需求。某些岗位是为某些人特别制定的萝卜岗,所以必须把招聘条件限制的死死的,不让其他人有任何机会。



作者:李老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436808839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8

xyd.zh:

国外刚毕业的大学生薪资并不会比普通老员工低特别多,同理作为发达地区,香港也是。而且作为金融中心,香港大部分人在银行,保险等行业工作,客户资源和社会地位是很大的一个优势。而刚毕业的年轻人则什么都没有。比如荷兰刚毕业大学生加入一家跨国公司,薪水大概5万欧一年(税前),那工作10年的同事,他的薪水可能在8万左右。另外一点就是,不管是新来的员工还是老员工,他们的工作卖力程度不会有本质的区别,年轻人会更努力,也就弥补了一些他们经验和人脉的不足罢了。而大陆呢,刚毕业大学生,可以就几千块一个月。10年老员工可以达到几万一个月,可以差几倍。。。

另外再说一下大陆35岁这个问题。很多公司内部管理混乱,效率地下,最后只能靠大家加班去把产品堆出来,看上去是中国速度,其实是资本家剥削打工人的表象罢了。在这一轮经济危机大厂裁员之前,很多公司招了太多的人,做着无关痛痒的事情,这些事情本身的要求并不高,自然会更希望招廉价便宜,并且听话的年轻人。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西安交大做无人汽车驾驶的研究员评价特斯拉和华为,问他买电车买什么,他说特斯拉。为什么华为不行?作为一个业内人士,他很直接的指出了华为的人工智能驾驶完全是靠人力给堆出来的,而特斯拉的智能驾驶是真的训练到模型里面去的。通俗的讲,华为的智能驾驶汽车需要靠人工去判别在某些情况下车子该怎么做,如果人没想到的地方,车子AI就傻了。但是华为会马上下次再修正。这里没有几千人在日以继夜的干,能做的出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4-12-30 20:08

因为多数工作(90%)谁干都一样,什么销售不销售的,技术不技术的,都是草台班子。

还因为我们人太多了,太**的多了,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

最后劳动法和厕所纸区别不大,大不了就依法赔偿你,违法成本无限接近于零。

我改变不了这一切,我们只能留后路,不买房不生孩子,确保海外有存款。他们这边乱搞,35裁员我就回老家钓鱼去,或者拥有跑路的能力。



作者:Capybar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79887583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3

traderjoe:


说白人还是人太多了。。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主要原因就是1)人太多 2)当下制度和经济模式无法提供足够就业资源。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3

作者:米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18869628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国内的产业结构跟香港的产业结构不一样。

从而,因为产业结构不同,就导致,岗位要求的不同。

就是同样一个高管,有的要绑定业务数据,有的只需要盯着财务数据。

岗位要求不同,自然对人的要求就不同。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可能会涉及到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也只是客观陈述,不代表个人歧视)

就是内地的职场女性,职业生涯是在什么时候才正式开始?

香港的职场女性,职业生涯是在什么时候才正式开始?

第一个,应该是在生完二胎之后才开始的。也有很多人,是在生完二胎之后,就结束了的。

本人可能不觉得,但是雇佣你的人就是这么觉得,特别是公司没有“共享工作”这种机制的话,女性员工的生育问题,就是老板们头痛不已的问题。

就算有生育保险,但是,人毕竟是没有了,但是活还在,这半年的产假,得怎么活下去。

第二个,由于普遍晚婚,以及比较独立的精神追求,以及更加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她们可以跟男生一样,没毕业就可以开始了。生娃,不好意思,有些人是没有这个选项的。所以,她们拥有跟男生一样长的职业生涯。

而落到所谓的招聘门槛上,对于内地女性,35确实是一道坎。但是对于香港女性,35?35正好。

而中国慢慢步入老龄化,意味着很多行业都会走向老年人竞争。

隔壁的李在明已经在爬国会围墙了,老美的特朗普80+了二进宫,60岁正是闯的年纪。

燃起来吧,老年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3

尼克狐尼克尼:


谢邀。

如果只在大陆才有,为何香港猎头会发声呼吁?

要知道,猎头行业是典型的服务型行业,工作以服务企业,完成业务委托为主。无论是这个行业自我宣传的:帮助企业寻觅高管,还是给企业提供有效行业信息,中层团队解决方案,亦或是帮助企业搭建海外基地,巴拉巴拉... ...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哪个猎头公司,上赶着找企业说你们家的CEO、CFO的能力不行,得马上换人。

企业碰到这样的,大概率也会觉得:这货是不是脑子不好?!怎么着那也是人家家事。

猎头能站出来发声,那这种现象在一个区域内就已经不是个例了,类似的情况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毕竟,真正意义上的猎头,是既要服务客户也要服务人选的。客户是金主爸爸,但人选才是那个真正能下金蛋的鹅。

在职场上,35岁其实才刚刚开始。还有至少15年的时间可以去发挥和施展。但是所有事情都会有前提和背景,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

尼克狐尼克尼:35岁现象什么时候可以消失?1 赞同 · 1 评论文章

但无论怎样,都希望这种现象可以有所改善。

毕竟AI已经在推广了,基础性的、单调重复的、复制性的、指令性的工作,它们都可以完成的比人要好。但是需要经验积累的,需要有深度思考的,与人性相关的东西,那是简单的速度和科技所不能及的。

只有时间和“真实的人”的属性想叠加才能完成。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5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4

猫先生:


还是人太多了。

从某一个角度看,人才市场为什么叫市场,人才价值多少,是最低多少能招到人。

35岁经验是多,薪资要求也高啊。相对于35岁的人数基数,国内没有这么多高经验的需求。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6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4

作者:louis li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14838327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這個只有在人才過剩而私有企業占主導的國家才會發生的吧,說明我們根據社會主義普惠原則採取的普遍高等教育模式與追求利益缺乏社會道德的私人企業的需求衝突了。 我們的經濟現在以私有制為主體, 公有企事業單位已無法消化這些人才。 再之我們缺乏強力的工會制度或法律法規平衡低價競爭和要求企業承擔相當的社會責任。激烈競爭下企業就會從當前最容易解決的一方,即是勞動者方面進行冷血優化。

國外過了這個階段了吧,而且有工會代替工人與企業議價,法律禁止加班與無原因的辭退,保證了勞動者的權益, 也有強力的行業協會避免低價無序競爭,保證了企業合理利潤空間不受競爭擠壓。高等教育的門檻非常高保證了人才供給端不會過剩。 

不過以上是想當然的片面之詞。 國外有國外的問題,但外面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參考一下。

系統性要解決的話我覺得一個提高工人的社會地位與收入分配,技術性工人也能拿到白領的工資,獲得一樣的社會尊重的話,大量對科研沒有興趣的學生就能分流到企業需要的地方,解決人才過量與集中。其次建立合理的行業競爭機制,避免無序競爭,給予企業合理最低利潤空間, 解決過度競爭帶來的非合理降本。再者強化法規與監管懲罰, 防止企業剝削員工, 規定最大工作時長以使企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然後作為個社會主義接班人, 應該需要出台政策幫助建立像胖東來這樣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企業來平衡資本市場主體與規範競爭, 不然我們生產力再大也還是資本的奴隸。胖東來不完美,但起碼看到了一個不單純以盈利為目標,富有社會道德感的企業可能的樣子。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7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4

凡人:


中国式35岁:上班太老,退休太早

中年危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所得的代偿。

我们毕业那年,有人当老师、有人考公、有人进国企、有人进互联网大厂……当初进大厂的那批同学薪资是最亮眼的,但35岁危机早早到来;当老师和公务员可能薪资一般,但基本可以保证大半辈子不愁失业。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快速发展的行业,有着最高的薪资溢价,但同时以过度剥夺年轻人的剩余价值为代价。

戴建业教授形容得很贴切,“每来一个年轻人,我在35岁之前把他榨干,35岁之后我就不要了”。当我们进入一个周围都是年轻人的行业时,往往会忽略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那些年纪大的人去哪了。

细水长流,和时间有限的燃烧,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怎么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最后所有人的人生都会均值回归

其实“中年危机”,往往在30岁就开始了。23岁大学毕业,26岁硕士毕业,刚进社会没几年,就业市场就比老妈更关心你的家庭问题。

未婚未育,老板怕你结婚;

已婚未育,老板怕你生娃;

已婚已育,老板担心家庭分散你的精力,还怕你生二胎。

找工作、升职、加薪的时候,30+岁女性最不吃香;裁员的时候,已婚未育的30+女性直接保送。

事业和家庭的不可调和,是笼罩在牛马打工人身上的暗影。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8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5

就一个政策香港政府以及大陆政府在限制香港总人口数,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两点适合的就业人数和适量的公司职位,其他的都是虚的。想打破香港就业市场平衡也很简单,大陆放开签注让国民自由去香港务工,不出一个月就业市场必爆炸。一句话当供大于需时就业者只能跪着要饭,供等于需时,可以站着要饭,供小于需时可以躺着要饭。



作者:当机立断梦到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6761673769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9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5

活到一百岁:


因为大陆的教育模式是拔苗助长,在年轻的时候透支中老年的热情和精力,中老年一般都萎靡不振,所以工作上会力不从心。所以大陆在35岁有这个特例。

其他地方很少有这种情况,所以不存在35岁后消极怠工的现象。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0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5

momo:


因为香港的劳动法,比大陆差很多

香港哪怕你干个20年,离职了也只赔偿1,所以企业有更多的试错成本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1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5

迷你修格斯:


人太多,无他。

就好比你需要一个帮你修电站的,但全国只剩一下一个50岁中年人直到怎么修。难道因为他50岁了你就不要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2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6


alex:


这确实是大陆的悲哀。人才红利,不是说着玩的

不过香港也别得意,国内职场卷不到海外,卷你香港并不难。两年后再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3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7

润博君:


关于香港猎头吐槽大陆35岁门槛的事件,粗略翻了一下,大概已累计有近10个类似的问题,还是蹭一波热度浅答一波。

首先,香港的就业环境不是天堂,不是天堂,不是天堂。

新闻女王

熟悉吗?不熟悉的话还有《廉政狙击

》、《鉴证实录》、《妙手仁心》等等,找找TVB大火的时期,相关职场剧都能映射香港的就业环境------卷。

而且这种卷,是很固定的阶级圈层的卷,带有浓厚资本主义风采的卷,你的家庭不好、出身不好、那么大概率你是没有机会跟上层人去竞争的,或者再直白一些,你没有出头的机会。

下层卷不赢,就只能躺,所以“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谁不想开心呢?谁又不愿意开开心心的生活呢?普通人,老百姓,都愿意,可他们不该被剥夺上升的空间和梦想。

那么哪里能够找到相对平等的环境,来实现一个普通人所谓的梦想?

对,就是35岁门槛的大陆市场。

为什么?因为大陆市场这帮人很清楚的指导,当下的时代,抓住一个风口或者一个机会,我就有可能逆天改命,有可能翻身,有可能挤到上层的阶层,这个最重要的机会,几十年时间,依然还叫“高考”。

当然如果大陆再发展一段时间,生育率再降低,阶层继续固话,贫富差距持续增大,35岁门槛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不信咱们可以等等看。

其次,35岁的门槛,源自于市场供需情况决定。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学会客观看待问题,一个有活力的市场,才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有竞争的地方才会有创新和机会。

日本的就业率即将突破98%,日本当下是个什么情况?

同样的35岁员工为什么不被看好,一定与市场的供需有极大的关系,但这两年35岁的职场竞争力正在回归,可以参考如下类似回答。

明明 35 岁以上的员工更稳定,为什么公司招聘时不要? - 润博君的回答 - 知乎

明明 35 岁以上的员工更稳定,为什么公司招聘时不要?1 赞同 · 0 评论回答

最后,如果就业年龄的门槛一定要存在,那么大概率是你不在更新自己的认知、脱离时代的那个年龄,在到那个年龄之前,希望你能够有足够多是本钱,用钱生钱来养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润博君,欢迎关注,或许我可以帮到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4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7

市场从务实走向了务虚。

国企不再有亏损的担心,亏了可以再借。垄断性的就更不消说,躺着也能挣钱。能力成了多余的东西,牛马足矣。

私企没有国企的优势,拼实业输的一塌糊涂后,只能来点虚的糊弄人。请人来干糊弄人的事情,具备两个条件就够了,一个是傻,一个是精力足。35岁以上的人不具备。



作者:老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465665144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5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7


蹄髈:


35岁后家里事多,车贷房贷也需要稳定的工作,所以年岁大一些的对加班出差或是调往异地会比较抵触,也不太愿意在职业上冒风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6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8

量化仔:


路边有李子树,李子看起来很大,没有人摘,必然是因为李子是苦涩的不好吃,行人才不摘。真的如果是好吃的东西,早就摘了。

香港猎头的问题是根本没有人去,不然怎么香港人之前闹事,外加一大堆人润走呢?




香港律师,会计师,还有各种岗位都缺人,因为香港那帮人有能力的早就去新加坡欧美甚至大陆了。

剩下的岗位,香港本地人根本看不上

提高工资会导致穷人租不到公屋,不如躺平做些普通工作。

这些高端服务业根本找不到工

大陆人去投简历,当然不卡学历喽,来了就要

看似香港给的工资高,结果一看房租,楼价,再比较税费,公屋这些东西,那些工资顿时不香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樓 發表于:2024-12-30 20:28


数学簿:


因为在大中华区域内,港澳台都是对劳动力十分尊重的地方!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樓 發表于:2024-12-30 20:30

天生我不才:



因为供大于求,普通的工作收入太低,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大家都拼命的想提升收入,进入高薪行业。改善自己的生活。导致高薪行业的雇主可以随意的挑选最满意的工人,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现在每月领取过万养老金的人已经大于月薪过万的年轻人。有这么魔幻的现象不奇怪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樓 發表于:2024-12-30 20:30

狸钛猫:


本质上跟显卡一样,大陆只看你能不能挖矿,用废了就扔了,还管你显卡去哪啊?笑死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0樓 發表于:2024-12-30 20:30

本质就是国内人力市场上供需关系的极度不平衡。

薪酬要求低、精力充沛、容易管理的新毕业大学/研究生源源不断的涌入就业市场,只要企业老板不是菩萨心肠,就会果断的用新员工置换老员工,除非老员工在经验、资源上有不可替代性,甚至抓住了企业/高管的小辫子。

所以老员工要想避免中年失业,就要在不可替代性和/或小辫子上下点功夫,使自身具备“特殊”价值。



作者:小白学民商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08105514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83 回複數:57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12-30 20:39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