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2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679 141
(轉載知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对 TA 发脾气,事后又非常自责后悔,担心对孩子成长不利,我该怎么办?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樓 發表于:2024-9-8 22:51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樓 發表于:2024-9-8 22:52

穆晨王:


1

发脾气发了就发了吧,还能怎样?

我小时候读别的孩子的作文,看到一篇被选送的优秀作文。

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被妈妈打,后来妈妈很后悔来向她道歉,最后抱着她哭,比她哭得还惨。

我看完很羡慕,毕竟作为从小被打一员,我也很期望能和我娘有这种感天动地的场面。

然后我就去和我妈讲了这篇文章。

我娘不愧是我铁血的亲娘,她看看我,轻蔑地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打了就打了,还要道歉干什么?

我倒抽一口凉气。

抱歉,打扰了。

多年后我娘跟我说:当年打你,也是发泄情绪嘛。

我……

好吧。

这一句话让我发现,打孩子根本不完全是在教育孩子啊。

然而,我还是打过我小妞,她现在还不时戳我:你用戒尺打过我手心,三下,打了两次!

苍天啊,小妞子,你怕是对被打有误解吧!小说女主角都没你的光环大啊!

你妈当年被你外婆打的时候,那是棍子抽到腿上都是红条纹哎。

有一种暴力循环假说。

对儿童施虐的人,在童年时期自己就曾遭受过虐待。意味着,童年时期遭受的忽视与虐待使儿童更倾向于在成年后忽视或虐待自己的孩子。

根据这一假说,虐待的受害者从他们的童年经历中学到暴力是一种恰当且可以接受的处罚形式。暴力可能会代代相传,因为每一代继承者都在一个虐待、暴力的家庭中习得了虐待的行为方式(并且没有学会不以身体暴力来解决问题和实施惩罚的技能)。

但是,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仅有三分之一童年曾受虐待或忽视的人虐待自己的孩子;其余三分之二的童年曾受虐待个体并没有成为虐待儿童者。

这个理论非常有说服力,我妈妈打我,用的方式是我外公打她的方式——戒尺。

而戒尺,恰是我打我女儿的方式。

后来,我妈妈反抗到离家出走,外公理智地放弃了打她。

我妈妈是在我大约小学六年级有一次咬死牙没哭,看到用体罚惩戒不了我以后,理智地跟我讲:你长大了,以后我不会再打你了。

我是在第二次用戒尺惩戒了女儿以后,发现其实用打骂不能解决问题,不打骂孩子,孩子更能明事理以后,宣告放弃用戒尺的。

看,正好也说明,从小被暴力的孩子,并不全都是选择暴力下一代的。

对和孩子的沟通有充分的信心,是不必要都选择发脾气的。

所以,发脾气就发了,没事的,我妈当年说打了就打了,我当时也觉得,好吧,那可能说明她真的没有打错吧。

不要去追悔任何事,因为后悔对人的伤害是最大的,会导致下一次出手伤害更深。

更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相信,是全宇宙的力量让自己打了孩子这一次,那孩子就受着算了。

总结经验,让类似的情况不再轻易发生,就已经是对孩子和自己最好的帮助了。

2

咱们是娘,不是神,让自己更好,才是为娘之道。

相比让孩子听自己的,让自己处在一个好状态里,才是不会对孩子发脾气的前提。

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的工作生活没什么压力,孩子也就是天天玩来玩去,我脾气可真是好。

我会默默看孩子做很多可爱的傻事,容许她把玩具全部洒出来玩,容许她摇摇晃晃抬一个水盆从卫生间走到阳台玩耍,容许她用手抓吃的,弄得很难看的样子。

前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都有完不成的事情,时常崩溃。

那几天,我经常对小妞都在说:你,去读绘本啦!去做英语作业啦!去弹钢琴啦!快点啦!别玩啦!你信不信我打你屁屁哟!

后来我下定决心调整自己。



第一,一定要尽早把重要的事情全部做完。
第二,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学习和写字的时间,让自己更饱满。
第三,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保持在听音乐的氛围里。
第四,安排时间做让心跳快起来的运动,譬如跑步,譬如上高能健身操课。
第五,保持足够的睡眠。

是的,这些都是让自己身体和心理更舒适的方法,只有自己处在很好的状态里,才不会去随时苛责孩子。

孩子做的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心境下,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我家小妞自从看了两次《花木兰》的预告片以后,只要一路过电影院的宣传大屏,都要吼:什么时候《花木兰》才上映啊?

我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好好跟她说:妈妈也不知道啊,应该快了吧!

有次,我心情实在是太糟,对孩子说:我不想和你说话!我也不想告诉你!你现在可以哭了!

接下来一路就是孩子的哭声和责备声和不停问《花木兰》什么时候上映的声音。

再后来的某次,我趁着自己状态好,在网上搜到了上映时间,还和孩子一起写到了日历里面,教孩子数了日历,让她好好期待着。

有时候想想,我只是个人而已,就算我有无数方法能让自己状态好,还需要付出努力,还要花很多时间,不是说好就能好的。

如果老娘不开心了,那抱歉,孩子你只能受着。

老娘只是努力把不开心的频率调低一点,但做不到清空不开心。

3

孩子惹怒成年人的时候怎么办?

作为成年人,应该对孩子的各种状况有预估。

孩子惹到自己是必然的,只是如果有一点预估的话,被惹到盛怒还是不太容易。

一般来讲,父母比较受不了孩子的就是孩子哭,先来看看孩子哭的状况。

第一,孩子哭闹的时候,先排除孩子的身体状况。

是的,我一般是让孩子哭就哭,我不介意,也基本不干涉。

但也是有那么一些时候,孩子会哭得特别特别凶,而且不停,这种时候我一般会先问问孩子,是不是想上厕所,或者,是不是肚子饿了。

一般来讲,我家孩子哭得特别凶的时候,都是非常想上厕所的时候。

也有很多时候是身体原因,咳嗽、感冒、发烧的时候,孩子脾气也会不太好。

有时候是孩子吃了太多,积食到肝火旺盛,很容易点着,这种时候稍微调理一下,对孩子也会很有帮助。

第二,孩子哭闹起来,给孩子一个冷静的环境。

我会放着孩子哭,牵着她的手,或者抱着她。

我绝对不会在孩子哭的时候去和她讲道理,没有任何道理可讲,讲了孩子也听不进去。

看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哭的,可以看自己孩子哭的时候,别的孩子怎么安慰哭的孩子。

大吵大闹叫“别哭了”的孩子,通常他的爸妈就是这样对待他的。

也会有孩子说“为什么要哭啊!”、“有什么好哭的!”。

这些都在否定孩子的情绪体验,让孩子不能想象自己的情绪判断,没有必要的。

让孩子哭闹一下,也是发泄的方式。

第三,孩子哭闹起来,听听孩子的抱怨。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是能清楚描述自己的遭遇的,会跟父母抱怨自己的遭遇。

很好,那就给孩子一个抱怨的机会吧。

父母一天天说要和孩子沟通,连孩子哭闹都不能忍受是有点说不过去的啦。

这种时候孩子会说很多比较真实的感受,听听无妨啦。

做好以上这些预估,才会在孩子真正有了触怒自己的行为时,有一点准备。

譬如孩子说自己是因为父母不给看手机哭闹,父母不要去纠缠看手机的对错,而是冷静地问问孩子,为什么不给看手机你要哭?

然后就会发现,孩子的认知和大人的认知,有时候还有很大的不同。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不要在孩子说“我不想上学”这种抱怨中被牵着鼻子走,让孩子说去吧,然后照样送孩子上学。

刚写完,我终于迎来了孩子第一次说自己不想上兴趣班。

我问了孩子为什么,孩子开始大哭,她就说是因为老师批评了她,她受不了,她不能接受老师骂她。

我避免评价老师骂她对不对这件事,陪她一起抱怨了一下,上了个厕所,然后跟孩子讲她完全可以不去上,只是去上课的机会很有限,她不去就意味着要把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

然后孩子很舍不得的说,我不给别的小朋友上,我自己去上。

4

对孩子发了脾气该怎么办?

第一,无事时,常告诉孩子:别人发脾气,是没有处理好自己,不是你的错。

我就经常这么臭不要脸地告诉孩子,别人发脾气,是发脾气的人有问题,所有话都是可以好好讲的。

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防止孩子在遭遇别人发脾气时候,太过走心。

毕竟很多时候,不仅是我们作为父母会对孩子发脾气,孩子还有老师和同学,也会发脾气的。

告诉孩子被发脾气不是他自己不好,是在帮助孩子不要在当时被别人的情绪击倒。

第二,了解自己不太好的时刻。

像前面讲过的,我们会因为很多事情不太好。

工作的、生活的和人际的压力,都会让我们不太好,这个时候,孩子最容易变成被迁怒的对象。

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太好,调整一下自己,也能减少迁怒旁人的机会。

我会在见孩子之前,把所有工作放下,安抚自己,明天再做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一旦牵挂工作,心情就不会太美。

每个人都不一样,最在意的事情,往往是给自己最大情绪的事情,就是最该放下的事情。

第三,要发脾气前,给孩子个预警。

我会提前告诉孩子,我现在已经很生气了,我不想你再和我讲话。

我会有要发脾气的时刻,在避免自己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之前,先告诉孩子,这样已经触怒我了。

我一般是比较认同提前告诉孩子我不想和她讲话的,我会专注在重复说,“我不想和你讲话”,“我不要和你讲话”这种表达上。

孩子会在这种时候,非常能理解我已经不高兴了。

当然我也比较好哄,稍微过一段时间,我脾气过去了,再和孩子讲话,就是很好的状态了,这能避免孩子无端被骂。

第四,可以承认自己用了错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正确的看法。

孩子读书太笨,完全可以批评孩子不上心。

发了脾气,那也是很正常的。

那需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不上心啊,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很走心地读书啊。

理解了以后,可以尝试告诉孩子:

妈妈确实认为你读书不专心是不好的习惯,不会的话,你就猜一个我都觉得很好。

但是刚才妈妈发脾气了,是妈妈的错,妈妈是可以好好讲话表达自己的,妈妈是可以耐心陪你多练习几遍的。

第五,多陪伴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点,减少冲突的机会。

小朋友的点也是不太多,什么脾气是很好摸清的。

我女儿,就是属于读书很慢,复述能力很差的孩子,但是一旦说通了,她能记很久。

尝试了几次令人绝望的教学以后,我就开始学着换方法了。



不在很急的情况下教孩子新东西。
一次教一点点,以孩子能学会为准。
尽量夸奖孩子学会的部分,避免批评孩子没学会的部分,避免孩子因为太紧张更学不会。

5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矛盾点,不同的父母也有自己在意的事情。

先反思自己在什么地方会发脾气,提前预警,才是根本上解决矛盾的办法。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樓 發表于:2024-9-8 22:52

作者:小兰妈妈乐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036300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假如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整天抱怨和唠叨,那么她的女儿可能会变得尖酸刻薄挑剔,她的儿子则会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找机会表现自己的恭顺。——阿勒德

大家好,我是小兰。

教育界有句名言:能控制情绪的妈妈,才能教出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

当孩子在出生时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了,比如婴儿会根据大人的反应,表现出对应的表情,微笑或者哭泣,但他们并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与母亲的互动,去进行参考,并在无意识中学会妈妈的情绪管理方法。

也就是说,母亲如何控制情绪,孩子也就怎样控制情绪。

我们群里晶晶妈妈就有这个难题。她家宝贝现在3岁多了,孩子挑食,老不爱吃饭。晶晶妈妈每次为了哄孩子吃饭,绞尽脑汁。

晶晶妈妈的老公上班,自己就辞职全职带娃。家里经常就自己和孩子,很多事情都不能做,逐渐厌倦了每日柴米油盐酱醋茶,她老公总说她到了更年期,想到这儿更是一肚子火。

每天要做饭,伺候老公,还得哄孩子吃饭。有时候情绪有些控制不住,特别是孩子不吃饭的时候就特别生气,怕孩子饿着,营养跟不上,自己挖空心思的给孩子弄营养的东西,但是孩子吃两口就不吃了,让孩子吃,孩子直接把勺子扔在了地上,实在忍不住就打了孩子。

甚至恶狠狠的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回老家去。”

可是每次打过后,晶晶妈妈都会很后悔,一个人在卫生间哭泣,会想起孩子红红的屁股,自己就很自责,自己甩自己几巴掌。不停的给自己说,下次再也不打孩子了,再也不这样说了。

可是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依旧控制不住。现在孩子的性格和脾气越来越像自己了......

面对孩子我们怎么控制情绪呢?

我给晶晶妈妈的建议是用下面4个方法:

1、设置心锚,30s冷静法。

每当妈妈对孩子想发脾气的时候应该在心里对自己设一个心锚,她每次当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吃饭,我们想打想骂的时候,立刻离开,跑到卫生间去面对镜子深呼吸30s,然后平静心态才出去。

或者立刻开始辨别8种颜色。比如孩子衣服是绿色的,鞋子是蓝色的,桌布是黄色的......一直到辨别出8个不同物品的颜色之后,我们原本呼之欲出的情绪被有效的遏制了,又变得理性了,自然能够让自己冷静很多。

或者在想发脾气前,先握紧右手,快速深呼吸,默默的数30下为止。

这样回来后,很多气其实已经消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言语责备,我们会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孩子犯的问题。

2、冰箱,卧室门,餐厅显眼的位置贴一些,提醒自己不要愤怒的标语。

比如“我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怎么对孩子,孩子就会学会什么。”,“冷静,温和的说话。”......

3、做做瑜伽运动。

建议晶晶妈妈做一些简单的瑜伽运动来舒展自己,调整身心。这些运动非常有助于控制情绪。

群里另一位广州的妈妈,她每次察觉到自己负面情绪要爆发的时候,就会外出跑步,跑着跑着,负面情绪就释放了。就不会伤害到孩子和家庭。

4、倾诉

对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咱们生活中积累了太多的情绪,无处释放,最后在孩子这里释放了出来。所以当我们有了负面情绪,可以找自己的爱人、朋友,把苦衷、压力以及愤怒,尽情地倾诉出来。压力释放出来,就不容易爆发了。

晶晶妈妈用了上面的几个方法之后,对孩子发怒的情况少了很多,在情绪来之前,就疏导走了。孩子见妈妈不再发脾气,挑食的问题也缓解了不少。

孩子教育,方法总比困难多。

—————————————————————————————————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小兰成长乐园”。

10年教育经验沉淀,分享孩子教育最落地的干货,上午看下午就能用:

《孩子的100个好习惯》系列、

《100件事培养孩子好情商》系列、

《困扰爸爸妈妈的18个孩子问题》、

《单亲家庭育儿三十六式》、

《培养孩子的100个财商思维》系列......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4樓 發表于:2024-9-8 22:52

生气,是人与生俱来的情绪。七情六欲,是人都有。所以“生气”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你用错了生气的方式。我是不太赞成在育儿过程中一味靠“忍”来解决类似“生气”这种负面情绪的。父母忍到最后往往自己内伤不说,万一有一天,忍不了了,爆发了,那一刻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是会改变的人生的。 对于情绪的处理,堵不如疏,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安全的表现出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视频里面的9字诀:“说感受,在希望,多重复”,就是个不错的方法。



作者:海边的斯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19328688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5樓 發表于:2024-9-8 22:52

作者:阿丽的家庭育儿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6183663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修炼了3年多的我,刚刚又对小果冻(我家崽崽3岁)「小小的」发脾气了。

事情是这样的:中午去做核算检测,医院把我的结果弄错,然后我非常着急的在打电话搞清楚状况,果冻一个劲的喊「妈妈,我还无聊呀」

然后我没空搭理她,她就一屁股坐在医院的地上。在我的感觉,医院的地板是有很多细菌、病毒的,所以当时我真的非常生气。

基于以往的修行,我当时没有对她大发雷霆,然后对她板着脸,凶巴巴的说「真是一个果冻!!!不管妈妈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妈妈真的很生气」

我的这个程度的生气就已经能对她产生影响了。然后她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了。

然后我心里还是有很多气,就开始翻旧账:「这两天,你都没有听进妈妈说的话,昨天吃中饭前,你非得要吃饼干、吃糖,我真的非常生气」

然后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我也没有搭理小果冻。但我心里真的很内疚:「这确实需要我自己去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引导方式:事情发生的当时,比较急,对果冻严厉说明,这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事情发生之后,我心里的怨气,其实是对自己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而生气,而我却把这怨气撒在果冻身上,很是惭愧」

好在基于以往的修行,我没有生太久的气,然后冷静下来跟果冻说了具体情况:

我:妈妈在处理很急的事情会很专注,没办法分神去理会你。这样妈妈对待你会很容易生气,妈妈需要你帮忙

果冻:但是我很无聊呀

然后我就跟她好好探讨了一下「无聊」

我:你还记得我们读了一本绘本《无聊》么?

果冻:对呀。

我:你看,那个小男孩是不是也是跟妈妈说「妈妈,我好无聊呀」然后妈妈也没搭理他。后来男孩干嘛了呢?

果冻:他挪屁股了

我:是呀!他一点点挪屁股,想很多无聊的事:谁发明无聊的呀,为什么不叫无鸡,这样把自己吊起来是不是会不无聊了呢?小绵羊请我吃草草是不是无聊呢?100个无聊的人会不会无聊呢?…结果小男孩干嘛了呢?

果冻:(开心)他就不无聊了…

我:是呀,那下次妈妈没空的时候,我们也想想办法让自己不无聊,好吗?

果冻:(满意的)好呀…

之后,又出现,我跟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果冻确实有在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无聊,蹦一蹦、跳一跳,没有咿咿呀呀大喊大叫了。

以前,我还觉得怎么会有人这么无聊写了这本《无聊》的书呢?现在看来还真有用,果冻能捕捉到自己的无聊情绪,并能想办法去进行调整,也是挺欣慰的。

广告

吉竹伸介:好无聊啊好无聊(爱心树童书)

京东

¥49.80

去购买


不过,我知道,不能高兴太早,她还是会继续说「我好无聊」的。

之后,果冻坚持了10分钟之后,又开始喊起来了「妈妈,我好无聊」

通过这件事,我需要重新调整我的养育方案:重视果冻的无聊,想想有什么办法帮助她,强化让她自己跟自己玩的能力。

当时我忘记夸她自己想法让自己不无聊,但回家之后,立马就夸她「自己能想法把解决自己的无聊了,你有蹦一蹦、跳一跳,还有去玩一会枪,妈妈都有看到宝宝这次有想办法,不错哟」

至于我内心的内疚与自责,我把它们变成了我去改进的动力。让每一次发脾气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让自己与孩子都所有成长,一次比一次都更好,这样我的内心也更欣慰。

这个时间是漫长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三年,甚至5年……我相信只要我一直这样去反思、去改正,总会越来越好的。所以,不要过度让自己沉浸在内疚、自责中,而没有进行反思改进,因为过度的内疚、自责会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越来越陷入:发脾气-自责-补偿-发脾气……的恶行循环中。

育儿亦育己,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一起成长,关个注、点个赞,让我这个全职妈妈半夜写文更有动力!


@知乎亲子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6樓 發表于:2024-9-8 22:53

作者:糖果妈妈爱孩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9451506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两个宝宝的妈妈,我太理解妈妈们一言不合就吼孩子了,那是真正的身不由己啊!

我家大宝是个精力旺盛,超爱折腾的5岁男孩,二宝则是个随时随地想哭就哭,家中每一个角落她不翻个天翻地覆誓不罢休的2岁女孩,我日常抓狂的样子,请大家自行脑补。什么所谓"妈妈情绪稳定,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只有温和的妈妈,才能养出温和的孩子。"等等,道理我都懂,可是臣妾做不到呀!

话说我曾经也是一枚温言软语的萌妹子,不知从几何时变成了动不动就高声大嗓训孩子的泼妇,唉……我辛辛苦苦维护了30年的淑女形象,在遇到熊孩子的一刹那,碎一地了。

原来一直将自己爱生气归因于我家孩子淘气,后来发现朋友们也爱动怒,而她们的孩子在我看来很听话呀,而且有时明明不是孩子的错。妈妈们为什么如此容易抓狂?其实,仔细一想,很多时候妈妈生气的是自己。比如说:



你从六点起床,做早餐,喊孩子起床,拉着洗漱,催着吃早餐,好不容易踩着点要出门了,却发现熊孩子的书还乱七八糟地堆着桌子上,而之前已经教育过几百次,睡前要收拾好书包。你着急忙慌地赶去收拾,一转头却看见他/她正若无其事地摆弄玩具。你感觉压在胸口的那座小火山无可抑制地要爆发了。孩子的行为确实可气,但你更生气的是做不好时间管理也教不会孩子规划时间的自己。




你好不容易将手头的工作做了个差不多,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心急火燎地赶去接孩子。可孩子一看见你就瞪着眼睛,噘着嘴巴:妈妈,今天你又这么晚来接我,每次我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你气不打一处来:难道我不想早来吗?我也喜欢早点接你回家,关键是有那么多烦人的工作,我有什么办法?其实你生气的是那个工作效率不高的自己。
你做饭洗碗,扫地擦桌子,忙前忙后,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可老公若无其事地躺在沙发上刷手机,你喊了好几次让帮忙,也不见他抬头看你一眼。这时孩子偏偏追上来说:妈妈,把你的手机给我,我要打游戏。你火冒三丈:打什么游戏?整天只知道打游戏,快去写作业!其实你生气的是没能力让老公参与家务的自己。




你差点被斜刺里插过来的一辆车撞到,惊魂未定地抬头,却撞上车主那恶狠狠的眼神:怎么走路的,不长眼睛啊?你张口结舌,眼睁睁地看着他扬长而去。不知趣的孩子却硬拽着你指向路边的橱窗:给我买那个玩具。你气急败坏:买什么玩具啊,家里一屋子都是你的玩具,还玩不够。你生气的,是那个总受人欺负却无力还击的自己。

这一桩桩一件件,貌似都是熊孩子惹的祸,其实是你自己心里早就有火,不会察言观色的倒霉孩子,只不过做了导火索而已。后来看了很多自我成长和育儿方面的书籍,有了一些正确的做法,供你参考。

01.接纳自己。我允许自己普普通通,我允许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当你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那个不完美的孩子也不再那么难以接受,当你和自己和解时,更容易和孩子和解,和全世界和解。



02.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总因时间问题而崩溃,就学时间管理,总是因对领导同事家人不满而心里窝着火,就学有效沟通,等等……

03.学习育儿知识,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孩子的心理发展、成长阶段、亲子沟通的方法、相处模式都是需要学习的。

关于管教孩子,推荐一本书《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广告

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 育儿/家教 书籍

京东

¥39.20

去购买


不接纳自己,就会陷入没完没了的内耗,内耗所浪费的精力超乎想象。

要逐渐让自己相信:我不样样精通,但我也不是一无是处。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我并不厌弃现在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你才能全副精力用于提升自己,才能更快看到自己的进步。

广告

电子书

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作者 鲁鹏程

¥24.90

去查看



你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对孩子发火?到评论区留言和更多的妈妈交流吧!我是

@糖果妈妈爱孩子

,一名中学教师,一对儿女的妈妈,热爱分享儿童教育知识,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7樓 發表于:2024-9-8 22:53

作者:尹建莉父母学堂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18432894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主遇到的困惑可能很多父母都曾遇到过。“吼孩子-后悔自责-吼孩子-后悔自责”,好像亲子沟通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但又不知该如何调整。

那么,当我们后悔时,我们该如何调整呢?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后悔?

为什么刚才还怒火冲天,现在又懊悔不已?

1、孩子很“受伤”:家长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当家长冲孩子发完脾气后,会发现孩子要么低声不语,要么眼泪已在眼里打转,家长看着委屈的孩子,那一刻,已经心软了,会觉得自己又把话说重了,伤着孩子了。

2、自我期待不合理:希望自己能做个好家长

几乎所有家长在冲孩子发脾气之后,都会后悔。

究其原因,会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家长。觉得本来自己可以做一个温柔耐心的妈妈,或者做一个能够理解支持孩子的爸爸,结果却成了“虎爸虎妈”。

当家长们体验到这种落差时,不免心生懊悔,觉得对不起孩子。

3、错误归因:把“行为不当”等同于“人不好”

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后悔,是把自己的不当行为归为自己这个人不好。比如家长都知道打孩子不对,很多时候冷静下来,就觉得是自己不好。

我们最常听到的是:我这个人,怎么就改不了这个臭脾气?或者是:我性格不好。基本上都是对自己性格或人格的一种否定。

这种夸大化的自我否定,可能和自我价值感有关。


“后悔”之后,别又做后悔事

一般在家长责备孩子后,心生懊悔,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误,可能在冷静之后面对孩子的时候,可能又做了一些不太合适的事。常见的有如下两种:

1、讨好型

在冲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家长可能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为了弥补过失,可能会出现讨好孩子的情况。

常见的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各种买买买,比如给孩子买电子产品,给孩子买运动装备,或者给孩子做好吃的,以弥补自己的愧疚。

而实际上,随着孩子越来越长大,他们似乎也能敏锐的捕捉到家长的“痛点”,知道什么时候该找家长要心仪已久的物品。

记得有个学生和我说,他说他爸爸每次骂了他以后,就会给他钱或者给他买东西,以这种方式来道歉。但似乎,孩子并未领情,反而把它当成了和父母交换的筹码。

显然,这样的方式并没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

2、控制型

第二种比较常见的是控制型。

就是家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些后悔,也想向孩子道歉,但这个时候孩子是拒绝的。

家长就又开始发火了,觉得孩子太倔了,给他道歉,就是助长他的嚣张气焰,孩子必须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必须改正才可以,而孩子就觉得这是家长对自己的压制,他会表现的更加逆反,这样反而会增加亲子冲突。

自我价值感,通俗的说,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是重要的。当自我价值感低时,人们会觉得自己不好。

自我价值感低的家长,冲孩子发完脾气后,会觉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又没做好,自己真失败,觉得对不起孩子。当家长这么想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责备自己。


如何走出后悔,积极地面对自己和孩子?

那么,当我们冲孩子发完脾气后,后悔了,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走出后悔呢?又该怎样与孩子进行走心的沟通呢?

我总结了以下的经验和方法,供各位宝爸宝妈们参考。

第一,后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当父母看到孩子“不务正业”或者没有自己想象中做的好时,就会忍不住想要说孩子。可是平静下来之后,看到孩子不开心,父母也是会心疼孩子的。

第二,接纳自己的不足,保持合理期待

人无完人,教育孩子更是需要付出心力、智慧并且还需要不断实践的一个过程。

不必过于苛求自己。人都是有情绪的,当脾气已经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去接纳自己,我们可以发脾气,也允许自己有脾气。

我们有自己做的好的部分,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肯定自己,接纳这个不足就好。

同时,对自己抱有合理期待。比如我们可能做不到一周七天每天都和颜悦色,但有四天或五天都是情绪平和的,这样就可以了,不因一两次的发脾气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好。

第三,对事不对人

刚刚我们也提到了,做事情的方式不对,不等于整个人都不好,也不等于是做了多大的错事。我们要把这一行为方式和我们对个人的评价分开。

比如发火可能只是在发泄情绪,这样一种方式可能会对孩子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影响孩子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等,那我们就想办法调整自己,利用上节课我们讲到的方法去反思,和孩子一起探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就可以了。

这种把人和行为分开,也同样适用于对孩子的看待。

第四,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在我们聊完了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后悔情绪后,我们接下来就要挽回孩子的心了。

讨好、强硬的控制,并不能真正修复这一次发火带来的影响,也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亲子关系的更融洽。

比较恰当的方式是在冲孩子发脾气之后,找个专门的时间,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真正感受和想法之后,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就比如我们可以在孩子放学后,状态比较不错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聊聊。为了营造一个好的谈话氛围,妈妈可以先开口,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要看着孩子的眼睛,很真诚的和孩子去聊。

同样,当孩子愿意说的时候,也要认真的倾听孩子,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不时的用“嗯,噢”等词语来鼓励孩子更多的表达,孩子说的越多,越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对孩子的减压效果也越好。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哭了,也不要惊慌,而要高兴,孩子眼泪流出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在释放自己了。

第五,向孩子道歉

这一点我们反复和大家说,是因为它太重要了,而且也有一定难度,难的地方在于可能父母觉得这样做没面子,但是这却是修复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裂缝的好机会。

这里要注意道歉的内容:爸爸妈妈是真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当,愿意来改正,或者愿意和孩子一起改正不良行为,这样的道歉才会有效果,而不是换了一种指责孩子的方式。

第六,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有一部分缓解外,还要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即使在我们生气的时候。

同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是孩子的行为或者爸爸妈妈的行为方式不恰当,需要调整,不是孩子这个人不好。这样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也会肯定他自己,不会觉得自己不好,同时也会对父母有更多的理解。

除了说出对孩子的爱,还要真正行动起来,当每次自己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后,就去觉察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期待,同时要反思做的不合适的地方并进行积极调整,只有当我们真的愿意改变自己时,我们对孩子才能给予真正的理解、支持和接纳,孩子也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好了,我们来总结下:当家长对孩子发火后又后悔了,可以这样来处理,

第一,要意识到后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第二,接纳自己的不足,保持合理期待;

第三,对事不对人;

第四,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五,向孩子道歉;

第六,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我是乔融,【尹建莉父母学堂】教研经理,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庭文化教育委员会培训老师,从业多年,学员累计人数5700+,后面会持续给大家分享更多育儿干货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尹建莉父母学堂。


插播:现有1个福利送给知乎的读者们,关注「尹建莉父母学堂」即可免费获得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提供的【育儿咨询】服务,真人老师为您答疑解惑,还有定期福利等你拿!

免费0元参加,限额500名,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快来参加吧。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8樓 發表于:2024-9-8 22:53

感育:


首先我要恭喜这位家长。从陈述的问题中可以看到,家长已经意识到发脾气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已经在想办法并且采取了行动,想要努力地解除和减少这种影响。

“看见即疗愈”,这份对自己习性和后果的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所以要恭喜您。

下面让我们从三个关键词一起解读一下家长提出的问题:


“教育”:我们常说的“教育”,是以教导、灌输、讲道理等形式为主,孩子处在被动接收的位置,少有自己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教育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生命体,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和满足孩子各个时期的内在需要,发展孩子的语言及表达,关心和拓展孩子的注意力及内在感受等,让孩子能够充分构建完成自己的内在机制,过好TA自己的人生。

“忍不住”:直接决定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看法)。

在对事情的认知、情绪、行为三个环节中,认知通常是即时反应,习惯性思维,反应非常迅速,很多时候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这个环节。

例如家长做好了饭,叫孩子没反应,如果你的认知是,我这么辛苦做饭,你还故意不来吃饭,太不知道体谅我了,那就会火冒三丈;

如果你的认知是,这孩子学得这么专心,都没听到我叫TA,那反而会为孩子的专注而高兴了。

所以,脾气不是硬生生地忍下去的,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提升认知,接纳孩子的行为,同时在情绪来临之前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数数字,深呼吸,换一个环境单独待一会冷静一下等,最终达到调控自己的情绪,减少因无意识的发脾气带来的伤害行为。

“发脾气”:家长是人不是神,发脾气也是正常的,只不过发脾气也可以是在清晰的意识下,作为家长使用的一个面具,需要时戴上,用完了就摘下来。

家长要清晰自己发脾气要达到的目的,把它作为“工具”使用,仅针对孩子发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概括性地下定义,将孩子一棍子打死,或在道德层面评判孩子。

比如,可以因为孩子没有告诉家长,就从家长钱包里拿钱而发脾气,用“发脾气”的表情语气(严肃)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很严重,目的是给孩子树立行为的边界:未经大人许可,是不可以自己不告而取的,而不能直接责骂孩子说,你就是个小偷!怎么都学会偷东西了!

此外,关于家长发脾气对孩子的影响,其实也会是因人而异的。有位朋友讲过她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她父母打架,把糖罐子打碎了。她和她的妹妹都在场。她的感觉是自己的心都和罐子一样一下子碎掉了,这个家好冷好冷。可她妹妹的感觉却是,太好啦!这回有糖吃啦!好甜蜜啊!所以父母针对孩子的不同特质注意拿捏好发脾气的尺度。


父母多学习、放轻松、调认知、改行为,减少情绪式地发泄,偶尔有意识地发脾气也一样可以成为你教育孩子的助力!



感育讲师、感育专家团成员:王永春

——————————————

汇爱家感育,用“感”读懂孩子,用“育”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9樓 發表于:2024-9-8 22:54

情绪控制不住很正常,大家都是平常人嘛。对待不好的情绪有好的态度就行了。

发过脾气以后与其自责,不如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乱发脾气是不对的。自己会努力改掉。并请家人(包括孩子)在自己控制不住脾气的时候提醒自己。

如果亲子关系够好,孩子的安全感够充足的话,偶尔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会太大的。



作者:名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289058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0樓 發表于:2024-9-8 22:54

这问题真的很有普遍性啊。

人总有不耐烦的时候,你能吼孩子的爹,就能吼孩子,这是你的权利。

而且人在发脾气的时候,背后原理都差不多:



你的期待没被满足
你觉得你能打得过对方
对方的反应让你感觉“这招行得通”

只要满足这三条,谁都会发火的,这种时候还能忍住不发脾气的,都是情绪管理的超级达人,咱们不能拿这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家长。如果赶上家长身体疲惫或者时间紧张的时刻,发脾气是本能,不用特别自责,能知道发脾气不好就行了。

真实有效的办法:



打一棍子给个甜枣,发脾气没事,跟孩子道歉就好,有补救就比没补救强,带孩子吃点冰激凌就行。
有些家长每次都发脾气,但是孩子依然信任父母,是因为这样的家长不光发脾气,而且真能帮孩子解决问题。有些家长只会冲孩子吼“你怎么写作业又这么磨蹭!”但是完全没有帮忙解决孩子写作业磨蹭背后的那些:基础差不会做、陷入暗恋情绪、厌恶老师、校园霸凌等等实际问题。那就很讨厌了。
你要发脾气的时候,最后一句话可以是:我现在特别生气就要打人啦!你快跑啊!——这至少告诉孩子,你会发脾气,但你不想伤害他。这会变成一个游戏,而不是你对他的虐待。
彻底解决发脾气的问题,其实在于“反思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

同意就点个赞呗



作者:家庭教育吴老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799592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1樓 發表于:2024-9-8 22:55

作者:袁雪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874568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人都知道:“有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 思维错了,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第一,自我感受为中心

舞台上,射灯的光射向女演员,边上的男演员就不太容易被观众看到。反之,女演员则不被看到。

人类的注意力就想射灯。



当“注意力射灯”射向自己,我就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无论快感还是沮丧;
当“注意力射灯”射向自己,我就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跟着自己的想法去走。

当“注意力射灯”射向另外一个人,我们就有能力感受对方的感受。



例子1:你看到另外一个人被刀伤到了,你虽然没有受伤,很多人能感受到强烈的不舒服,尤其对方的手指或者脚趾受伤的时候。
例子2:你看到你的爱人痛苦的时候,你也会感觉到你处在了爱人的位置,感受到痛苦,转而开始心疼自己的爱人,就想为Ta做点什么。粤剧名伶白雪仙在爱侣任剑辉去世后,在任剑辉挽联上书: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我白雪仙如能代替你任剑辉去死,我愿死一百次。)
例子3: 孩子受了欺负,你的内心也会感觉到孩子的受伤,在外表表现为愤怒。

但是当我们的“注意力射灯”一直射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感受不到对方的感受。回忆一下你第一次摸到方向盘,教练在边上虎视眈眈,坐在后排的同班学员情绪高涨,讨论着昨晚的电视。这时候,你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在感受着什么,因为你的“注意力射灯”完全在自己身上,而没有射在他们身上。

同样,我们感受到别人的刀伤、爱人的痛苦、孩子的受伤,都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没有落在自己身上,而是落到了对方的身上。

这里说的“自我感受为中心”,就完全不同于平时评价某人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而是指:这个人的“注意力射灯”仅仅射在了自己身上,忽略了考虑其它人、其它事物。

原因很多,比如:1,紧张的时候、沮丧的时候。2,也有的人被溺爱着长大,他的注意力射灯落到别人身上的经历很少。3,关系不好,回避掉了对方所思、所感、所为。

要知道:孩子们出生的时候,他们的能力仅仅能把射灯射到自己身上而已。注意力射灯射到别人身上的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有位妈妈曾经对我说过下面的故事:孩子4岁,某天晚上爸爸陪着入睡,妈妈在客厅与隔壁邻居说点事情。送走邻居,孩子已睡着。爸爸告诉妈妈:刚刚孩子又想你陪,又觉得你有事情,怕打扰你,所以在被窝里面悄悄地哭。

这个4岁孩子,在那时那刻,就把注意力射灯射到妈妈身上,他体会到妈妈的在做什么、想什么、感受什么。如果再早些年头,恐怕孩子早就大吵大闹了。

妈妈觉得你冷,是因为妈妈仅仅把射灯射到了自己身上:妈妈用自己皮肤不仅感受自己的冷暖,还用自己的皮肤臆想着你的冷暖。

妈妈的出发点没错,但射灯没有射到你的身上,没有用你的眼睛看世界,用你的耳朵听世界,用你的皮肤感受世界 - 而我们人类,恰恰有这样的能力。


第二:关掉射灯,打开吊顶灯

吊顶灯没有特定的目标,它既将光洒向男演员,也洒向女演员。

深秋,冷风已经可以透过皮肤。妈妈觉得很冷,为孩子准备好了秋裤:“孩子,妈妈觉得冷,已经穿了秋裤了。你觉得冷吗?”孩子回答:“妈,我没有觉得冷,今天还有体育课,长跑。”

“好的,妈妈把秋裤准备好了,你觉得冷了你就自己拿。”

这样的对话场景中,妈妈打开了自己的吊顶灯,既琢磨了自己的感受,也询问了孩子的感受。


第三,《自然》杂志和微信公众号

如果文章要被《自然》录用,需要被一堆科学家审核。专业期刊就是靠这样的“审核制度”保证专业性,维系着自己的权威和专业生命力。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从内容平台的角度,微信公众号显然独占鳌头。

但微信公众号的宣言是: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零门槛”可以让每个人申请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

微信不会预先审核你要发布什么内容,而是在“发布以后”。文章发布以后,涉及到政治错误、暴力、色情相关等,会被微信强行删除。在删除标准中,从来没有“专业”、“真相”这两条。

结果是:“内容”野蛮生长。

别的内容我不懂,但育儿内容,真正科学、实事求是的凤毛麟角。

真正的科学文章大量充斥着“不确定性”。例如:关于人类的意识,这几十年,专业期刊上,每月都有几篇文章发布。《环球科学》近期翻译了一遍文章《潜意识真的存在吗?》,全文6页纸,看完以后的结论是:没有结论。“对于意识的研究,目前人类没有结论”,这是目前的结论。

(《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本,是在杨振宁的引荐下,周恩来指定引入的。)

而微信公众号上大量文章用铁板钉钉的措辞在谈“潜意识”。为什么要如此肯定?因为读者不喜欢“不确定性”,文章的作者们当然需要迎合,为了点击率,作者们当然要迎合读者。

另外,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中加入大量确定性的话术:大量的标题、文章都是“确定性的说辞”:《新手妈妈必看》、《尖酸刻薄的孩子一定有个坏脾气妈妈》

为什么?

因为不确定意味着“不安全感”。对于“确定性”,即“安全感”的追逐与渴望,让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表达望而生畏。

对于操盘者们,育儿文章是吸引流量的热点之一。自然要给读者大量的确定感。结果是什么呢?人们对大量的绝对化的概念深信不疑,失去了质疑。以为对孩子发脾气就是一条红线,发了脾气就会怎样怎样,恨不得分分钟让自己进入佛系妈妈团。

久而久之:“发脾气”就相当高确定性地理解成“对孩子不利”。


四,“发脾气”和“对孩子成长不利”

发脾气一定会对孩子成长不利吗?

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是个严厉的母亲,在家扮演执法者的角色,对孩子们发脾气也是常常有。她的大儿子小布什曾任美国总统,第二个儿子杰布·布什曾任第43届佛罗里达州州长,曾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第三个儿子尼尔·布什在石油行业如鱼得水。即时小布什在任期间,被母亲训话也是家常便饭。

上面这段,我是想举反例说明“对孩子发脾气”不一定就“对孩子成长不利”。

也想说明:如果仅仅看这一段,大家就对芭芭拉·布什有了片面的概念,因为我并没有把芭芭拉·布什对孩子们鼓励、支持的另外一面描写出来。

- 这事我故意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故事就可以怎么“被扭曲”。所有作者都手握手术刀,对读者的思维开展整形,包括我写的这篇文章。区别是:这是一把“真相”的手术刀,还是一把“迎合”的手术刀。

即使这样,更多的理论研究和事实指向:对孩子发脾气会增加孩子的心理风险,但不是一定的。

分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发脾气者,有多种“发法”

1,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全部表现在动作、语音语调、表情上,不断评价孩子,说孩子懒、不求上进、没出息……这是很大的伤害;

2,努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说出事情与事实,而不是对人做一轮一轮的评价,例如,向孩子吼:我现在很生气。你答应了要打扫房间的,你违背了诺言。

---这种发脾气中,有相当的积极面。

3,发完脾气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孩子冷淡、远离、冷嘲热讽……这是很大的伤害。

4,发完脾气以后,能很快恢复关系,并一如既往地对孩子支持。

表面上都是发脾气,对孩子的影响却完全不同。


第二方面:被发脾气的孩子,有多种“解释风格”

1,最厉害的孩子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发脾气,不管妈妈发得有没有道理,能明白妈妈的出发点,即使表面上顶撞。这样的情况,脾气对孩子很少有伤害。

2,孩子受挫以后,能想通、能客观审视自己的行为,能很快想明白,伤害也不大。

3,孩子觉得全是妈妈的错,自己没有问题。有一定伤害。

4,孩子觉得全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某方面不好。伤害最大。


一句“发脾气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完全无法代表千千万万对不同的亲子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影响。


这位妈妈,最好你能离开“自我感受的中心”,暂时把“注意力射灯”从你自己身上离开。把射灯射到:1)你是如何发脾气的,会说些什么;2)仔细观察孩子,从孩子的表现中,孩子会如何理解、如何感受;3)再射到你么的关系,仔细去体会你的关系,也许,你能对你们的关系有更深入的洞见,真正了解“你的脾气”对孩子的影响。

- 爱,需要洞察力。祝顺利!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2樓 發表于:2024-9-8 22:55

玩无止境的李莫斯:


回想一下儿女在做出了什么具体的事件,或者说了什么具体的话,让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开始“忍不住”,记下来,下次尝试改变。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3樓 發表于:2024-9-8 22:55

作者:张宏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356805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抱抱宝妈。

这个问题很多妈妈都会遇到,理解要善待孩子,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可是遇到事往往忍不住发火,然后又后悔,循环往复。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个情绪管理的问题,往深里说,关乎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养育风格,原生家庭,是个整体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个个体性的问题。

我们先从情绪管理入手吧。毕竟,一些实用的方法可以解决些许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当人有情绪的时候,理性的大脑就不工作了,我们被动物脑所掌控,无法做出理智的决定和行为,只有打,逃,和僵在当下的应激反应。因此,面对情绪,我们需要先让理性的大脑回到工作状态,需要冷静下来。

冷静下来,说着容易做到难,真到怒发冲冠的时候,根本无法控制,怎么办?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来来来,先说说看,你的办法是什么?

情绪的强度不一样,如果你还有些理智,腹式呼吸,数数等都是不错的办法;如果你真的情绪完全失控了,离开可能是当下最有效的办法,避免令人后悔的伤害。

冷静,情绪管理的能力,和健身一样,是需要锻炼的。同时,接纳自己的脾气,和愤怒和平地待一会儿,也是可以的。

至于更深层的,为什么我无法容忍某个点,一碰就炸的那种;为什么最近我看孩子老是不顺眼,哪哪都不对?这些关乎你的整体状态,甚至原生家庭的问题,不一一探讨了,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我最近是否有足够的睡眠?
我是否在生理期?
我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状况如何?
我在工作中遇到挑战吗?
我是否可能因为以上问题,疲惫,身体不适,婚姻,家庭,工作中的问题而迁怒于孩子?
我生气的时候,这个场景让我想起童年的什么经历?

这些问题可能帮助你有所觉察。

最后,请相信孩子的心理韧性和修复能力,父母从任何时候改变都不晚,都有可能修复。最近经常看到这句话,孩子在等父母一句道歉,而父母在等孩子一句感谢。与其等,不如改变就从今天开始。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4樓 發表于:2024-9-8 22:55

父母自律指南

发脾气,自责,其实作为父母你也只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好的一点是父母能够意识到自己所作的事情,那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空间。最近一直在浏览外网一些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的信息,其中一项对于“意识”的说明很有触动。翻译可能不恰当,见谅。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他们拥有幸福和健康生活所需的工具。自从我们儿时时代起,养育方式就发生了变化,与父母相比,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育儿资源和信息。一种对儿童和支持他们的成年人都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养育理念和资源被称为“意识管教”。

什么是自觉纪律?

有意识的纪律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创伤知情方法。它被公认为是学校和家长都可以使用的顶级社交情感计划之一。自觉纪律是一项社会情感计划,它教孩子如何调节和管理情绪,以便做出安全,健康的选择。但是首先要把重点放在父母身上。 换句话说,为了以有意识的纪律方式最好地帮助我们的孩子,我们需要首先对自己和自己的情感进行工作。

有意识的纪律与我们童年时代使用纪律的方式有何不同?

有意识的纪律采取与我们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的方式截然不同的方法。有意识的纪律是关乎联系而不是惩罚。当我们回想父母传统上如何应对孩子所感受到和表现出的大情绪时,我们可能会想起从不屑一顾到愤怒回应到最小化情感和担忧的反应。

有意识的纪律教导成年人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情感反应,使他们可以保持身临其境的状态,与孩子保持联系,然后通过孩子在一起时的感受进行锻炼。

我们的父母在处理孩子的行为之前,首先需要如何重新考虑纪律和控制自己。从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我们从小被视为惩罚的纪律,到将纪律视为教导失落技能的机会。父母使用这些工具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沮丧,然后将这种平静下载给孩子。有意识的管教所教的技能将确保孩子在父母教和指导孩子时保持与父母的联系。”

基于对人脑和儿童发育的研究,“意识管教”旨在首先改变供养成年人的生活。因此,这种方法对整个家庭确实是有益的。

父母为什么要考虑使用“自律纪律”方法?

在很多最令人沮丧的育儿经历中,意识管教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这些经历常常使我们感到失控,或者反复认为我们作为父母会失败。如果您经历过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那么有意识的纪律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权力斗争
蔑视
口头攻击
欺负
身体攻击
让您的孩子难以完成任务

有意识的纪律可以从每天的育儿时刻中消除挫败感和无助感,并将其转变为可教的时刻。

什么是七项纪律技能?

自律成年人的七种力量已经发展出了七项纪律技能。这些技能是:



沉着
鼓励
自信
选择项
同情
积极意图
后果

是的,“自觉纪律”方法会有后果。意识管教并没有像传统的纪律处分法那样直接导致后果,而是首先为孩子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同情心和联系感。当我们成年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利用这七个技能时,我们就对我们希望教授的技能进行了建模。

在这些可教的时刻,成人和儿童不仅可以感觉更好并且彼此学习,而且我们还可以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具有社交情感能力的孩子可以学到任何东西!因此,使用“有意识的纪律”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您的孩子获得情商,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学校取得成功。”

如何为我的孩子创建一个安全的地方?

为您的孩子创建一个安全的地方是自觉纪律的关键组成部分。一个安全的地方不是超时。相反,这是一个指定的地方,你去和你的孩子,帮助他们从冷门改变自己的内心状态组成。这个空间可以是一个舒适的角落,一个豆袋椅或柔软的垫子。在这里,您鼓励孩子呼吸或使用镇静工具。在这里,您可以练习摆脱情绪激动的地方,并且可以鼓励孩子在感到悲伤,愤怒或沮丧时去探访。

父母可以立即尝试哪些自觉纪律策略?


通过在困难时刻和孩子的行为触发时的自我控制来对您希望看到的行为进行建模。

花时间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以便您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

告诉孩子们应该清楚地做些什么,而不是专注于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情。(例如,不要给出以“不要”,“停止”或“否”开头的指示。)

当孩子表现出专横或对别人不友善时,请始终先关注受害者,以使他们有能力学习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然后,转向表现不友好的孩子,帮助她练习明确的界限以及如何以更有用的方式进行交流。

当孩子们似乎没有在听你说话时,不要大声喊叫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是去看他们,与他们目光交流以建立联系。

  

通过帮助您的孩子发展社交情感技能,您正在为他们配备可以帮助他们成长和学习的工具。您还可以通过“自觉纪律”方法提高自己的社交情感技巧。总体而言,通过在家里实施“自觉纪律”,您的家庭环境会变得更加牢固,平静和联系紧密。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5樓 發表于:2024-9-8 22:55

这个我觉得分年纪。

如果孩子还小,在学龄前的话,感觉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打打妈妈中度过的吧,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不记仇",可能打完骂完转头就忘了。我觉得这个阶段孩子如果忍不住冲他发脾气的话,只要事后有安抚,抱抱他,亲亲他,问题不大吧,但是发脾气的频率也不要太高哈。孩子毕竟是会害怕,偶尔的话问题不大。

如果是针对上学以后的孩子,尤其是比较大一点的孩子,十岁以上。发脾气频率真的要控制住,经常被打骂,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孩子会很不自信,而且对父母会产生一个逆反心理,这对将来的叛逆期的发展很不力。其次,一定不要在公众场合发脾气,孩子大了,自尊心比较强,会觉得很没面子,这种伤害是比较大的。其三,父母也是人,偶尔发脾气难免,但是一定不要动手,十岁以上的孩子,一旦你动手的,她有可能会记一辈子,尤其是女生,比较早熟会很介意。最后,如果是比较大的孩子,可能要看错在哪一方,如果确实孩子有错,还是要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道歉,如果是说感觉自己错了,那么还是要跟孩子道歉的,一定要真诚,服个软,我想孩子还是比较讲道理,爱父母,会原谅的。



作者:米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423011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6樓 發表于:2024-9-8 22:55

不好说,正在研究的困难课题。以前看过一个美国的60分钟时事节目,一群研究人脑的科学家,发现人脑中如果少了一种肽,脾气就不好。在试验中找到一位老板,脾气特别坏,没有秘书能在他手下忍受一个月以上的。研究小组给他䃼了一些肽,结果老板的脾气变得好极了,从不发火。但是科学家不敢把这种治疗商业化。因为,也许大千世界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也许造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如果把全人类都治疗成个个脾气温顺笑咪咪,也许会有其他负作用。



作者:陈必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821163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7樓 發表于:2024-9-8 22:56

作者:龙芳说教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027393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情绪管理的问题!

所以,要回答怎么办,我们需要先了解情绪的那些事儿。

首先,我们先来聊聊情绪;

说到情绪就不得不说情绪ABC理论,什么是情绪ABC理论呢?

简单来说,A代表事件,C代表行为,B代表你的看法和认知,事件A本身不会导致C也就是你的情绪和行为,真正让你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是B,也就是你的看法和认知。

举个例子,孩子不写作业几乎每一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发火呢?

原因其实和家长对孩子不写作业这件事的认知相关。

发火的家长会认为,孩子不写作业,就是不认真,不爱学习,一旦与不爱学习关联起来,那问题就大了呀,不爱学习怎么能考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怎么能找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以后生活就完了呀。

于是,就开始害怕,焦虑,然后就会发火。

而没有发火的家长会认为,孩子不写作业,是不是碰到困难了呢?又或是有其它原因,需要帮助呢?

于是,他选择帮助孩子,找到不写作业的原因,最后,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认真写作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写作业,不同的认知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所以,根据这个理论,你可能觉察一下,当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对孩子不听话这件事情的认知是什么呢?

不过,很多时候,这种认知很难觉察出来,因为表面上看,我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而发脾气,但是,埋藏在心里的是深深的恐惧。

害怕孩子不听话,以后人生就会走弯路;

害怕孩子不听话,别人就会说我是个失败的妈妈;

害怕孩子不听话,我以后怎么跟孩子交待呀;

......

所以,你要觉察一下,在内心深处,你的认知的是什么?

那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情绪管理表来理一理自己的情绪,分为五个步骤:

1.发生了什么事让自己有情绪;

2.我当时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3.产生这些情绪的自动化思维是什么?

4.在这些情绪的背后有什么样的需要没有满足;

5.有情绪时让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怎么做才更好的看到自己的情绪呢?

一步步的梳理自己。

最后,送给你一段话,天下没有完美的家长,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每天,在各种遗憾、欣慰、困惑和觉悟中跌跌撞撞地前行,我们和孩子在一起,面对 一个又一个未知阶段,我们竭尽全力要做得完美、怕留遗憾,而若干年后,我们大概会发现,尽管自己曾经做错了很多,做得不太完美,但孩子依然能很好地成长,长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年轻人。

让我们学会爱自己,爱孩子,遇到幸福。


花姐姐, 两孩妈,家庭教育指导师,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父母的成长也需要有人耐心的陪伴,愿我能陪你一起成长。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8樓 發表于:2024-9-8 22:56

家长的正确教育是要先把你的第一感受传递出去,不要直接就跳到气愤。气愤是有攻击性的,当我们气愤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把矛头指向对方。 

所以永远不要把气愤马上拿出来,一定要用最快的时间,三秒足以,默数三秒过后,沉下心来问自己的第一情绪是什么,我到底希望我的孩子怎样做。

只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第一情绪,所有第一情绪都不是攻击性的,都是你的真情告白,都是你的内心所想。



作者:新东方家庭教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07637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9樓 發表于:2024-9-8 22:56

跟星彤学正面管教:


经常有父母说,
我也知道打骂孩子不好,
可是在那个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所以经常对孩子发完脾气后又后悔自责。

确实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件不容易的事,
好在它是方法的,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五步走

的方法。

当我们脾气上来的时候,第一步,注意自己的心跳

它是衡量情绪的一个重要标尺。
人的身体中有一条自主神经系统


它分为两个亚系统,
一个叫交感神经,另一个叫副交感神经。
这条神经系统正好对应我们的呼吸:
呼气时,交感神经被激活;
吸气时,副交感神经

被激活。

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
心跳快到每分钟100次以上时,
身体就会分泌比平时多得多的肾上腺素,
导致我们的大脑充血,
失去理智,攻击性增强,
甚至会做出伤害他人或自己的举动。
所以,一旦你感觉自己心跳加速,
想要发怒,就说明情绪要爆发了。

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以慢慢地、深深地吸气,
让吸入的气体充满肺部。
如果你能做腹式呼吸,
在吸气时就会感觉自己的腹部在胀气,
然后慢慢吐气,吐尽后再吸。
这样深呼吸几次后,
心率就会慢慢下降,
焦躁、愤怒的情绪也会慢慢平息。
当情绪冷静之后,
再去安抚和处理孩子的情绪,
就会更加冷静和理性。

第二步,认知察觉

,采用自言自语的对话方式。
当情绪暂时平稳,
我们就可以对情绪进行深入的认知和察觉,
通过自言自语的对话方式分散压力。
比如问自己:“我怎么了?”“我出现了什么情绪?”
接着,再察觉引发情绪的事件,
同样是问自己:“是什么事让我产生了情绪?”
“我为什么会愤怒,想要发火?”
实际上,当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后,
你的情绪可能已经缓解了大半。

第三步,全然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
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知道、不理解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完全让自己和孩子被负面情绪控制,这是很危险的。
所以,面对孩子一些令人抓狂的行为,
不妨全然接纳自己和孩子当下的状态和情绪,
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人的正常情绪反应。

第四步,反驳不合理认知。
在情绪管理理论

中,
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
A表示发生的事件,
B表示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C是指基于这种看法而产生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反应。

“ABC理论

”认为,
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
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与评价等。
因此,要解决情绪困扰,
不应该只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
而是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
通过改变我们对这件事不合理的认知,
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反驳。
比如,
你要求孩子必须在晚上9点前上床睡觉,
但是今天孩子因为拖拉没有及时完成,
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会很焦虑很抓狂,
尤其一想到孩子睡眠不足影响明天的上课,
你就更着急,忍不住想要发脾气。

这时就可以及时在心里自我反驳:
孩子是不对的,
但我不能因为他犯错就让自己也犯错。
虽然我很生气,
但如果我冲孩子发脾气,
并不能让他更快地完成,
反而会使局面变得更糟糕。

通过这种对不合理认知的反驳,
我们的情绪就会平静下来,
从而避免与孩子因为某件事发生争吵,
加重彼此的消极情绪。

第五步,选择积极的行动。
通过上一步的自我反驳,
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一些错误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然后相对冷静、客观地面对当下处境,
再去寻找积极、正面、有益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想:
孩子做事拖拉是不对的,
但除了故意磨蹭、拖拉外,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在课堂上没听懂,
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呢?

当你不带负面情绪与孩子沟通时,
他的负面情绪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也会不再故意与你对着干,
而是更愿意说出内心的想法。

当父母关注于问题的解决,

而不是发泄情绪的态度对待孩子时,

亲子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而孩子也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到更多

科学地处理问题和管理情绪的方法,

并逐渐用同样的方式去表达。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0樓 發表于:2024-9-8 22:56

作者:影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3159389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你可以试着去理解和体会孩子的感受,我知道这有困难,但如果你想要真正的帮助孩子成长,就必须克服。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曾写到“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的确,生而为人,每个人最擅长的是放大自己的感受,缩小和忽视他人的感受。这并不是自私,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是基因决定的。

这就导致很多人,很难设身处地的去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某件事。

明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为什么孩子就不会呢?学习比起我做的工作而言,真的是舒服多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我们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

然而,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做法,导致了很多父母与正确的教育方法背道而驰。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呢?

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

01/

据我多年的观察,中国式父母,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总是把孩子当成孩子,自己是绝对权威的存在,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时候。这就导致,这些父母都在使用单边政策。

所谓的单边政策,就是整个规则是由父母制定,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父母是绝对的权威。

我也接触过一些父母,自己也学习了一些教育理论,有着很好的教育理念,立志要扬帆远航,最终却搁浅在沙滩上,连最基本的感受和事实都看不清楚。

其实,这种情况见怪不怪。在学习教育理论时,看的是别人的案例,写的是别人的孩子。但是到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处于“妈”和“爸”的立场,很多事情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总是忍不住说,忍不住讲道理。

这些行为这与我们上一代家长密不可分,上一代家长的教育方式,基本都是以讲道理为主,讲道理就是典型的单边政策。

讲道理,不需要看清楚感受和客观事实,不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不需要接收孩子的信号,家长根据自己的主观视角,做出对错的判断。

就像,很多家长只要一有空,就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认真、努力地学习,这样才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孩子对这些没有概念啊!他们根本无法感同身受,在他们的认知里:我可以学开车,跑出租车;我可以跑外卖;我可以去做网红……

孩子们根本无法认可所谓的为了生存而学习,还会举出一系列的反例来说明:高学历不一定有好的生活;学历低但是生活很好的人大有人在。如果没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理论让孩子信服,那么你根本无法反驳孩子的观点。

所以,在你想要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可以试想以下几个问题:

孩子对学习的感受是怎样的?是什么阻碍了孩子不能好好学习?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些问题大多数家长从来没有思考过,也没有解决过,但是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点点不好好学习的苗头,家长就会特别失望,特别生气,陷入无休止的打压和争吵中。

02/

如果家长不能客观地看待一件事,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会有失偏颇。

只是论对错,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自己的内心会树立起防御的高墙,翻译成最通俗易懂的话就是:这孩子为什么这样?我辛辛苦苦供你吃穿,你还不好好学习?

这个时候,家长就会有强烈的冲动,想要去“教育”孩子,想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符合自己的期望。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控制”行为。

身边有个妈妈看不惯孩子每天总是看一些她觉得没用的闲书,总觉得这是耽误时间,不务正业,为这事没少争吵。

因此,每次妈妈都会因为孩子看闲书批评孩子,要么就是不学习、不写作业,要么就是不知道看一些有用的书的。

我问妈妈,孩子都喜欢看一些什么书?这位妈妈说,孩子特别痴迷推理小说,尤其是喜欢欧美本格推理小说,从孩子口中也知道了一些欧美比较著名的作家,比如说:阿加莎·克里斯蒂、奎因等等……

孩子根本不服气,说作业我也写完了,为什么自己的空闲时间看一会书都不行?

可以看出来,孩子根本不认可妈妈的观点。

我问这位妈妈,如果现在孩子痴迷的并不是推理小说,而是手机游戏、甚至是抽烟喝酒,你会怎么想?

妈妈迟疑了一下,眼睛突然睁大恍然大悟,其实自己只是莫名的焦虑,孩子也有自己的爱好,更何况喜欢看书算是一个不错的爱好!

大家能看出来,当孩子和妈妈开始较劲的时候,两个人的精力和能量,就在彼此的冲突中无意义的消耗着。这样做的糟糕后果,是深深伤害了孩子的基础感觉,做什么事都没有动力。

再加上,频繁的给孩子讲道理,不看孩子的感受,胡乱介入,破坏了孩子做事的节奏,最终导致很多愿意去做的事都不了了之了。

最终,父母的单边政策,彻底破坏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因此,如果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或者说,孩子的内在动力已经被破坏,我们想要重新修复,那么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戒除单边政策。

03/

从结果进行倒推,单边政策是伤害孩子内在动力的原因,那么,我们要重建的,是双边政策。

也就是说,重视自己的感受,同时也重视孩子的感受。了解自己的主张,也能理解孩子的决定。

就拿前面孩子喜欢看推理小说的例子来说,先把这件事的对错放在一边,去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

孩子周末休息,把作业早早完成,心想:这下我就能好好看书了,凶手到底是谁呢?现在还都没有一点头绪。

于是,孩子翻开书,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自己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小说的世界中,这时,突然有一个声音出现:


“一天就知道看闲书,也不知道去写作业的?” “什么?作业写完了,写完了就不知道复习一会吗?明天要上的课不知道去预习的吗?”


这个时候,孩子还愿意看得进去书吗?为了对抗妈妈,自然不会乖乖去写作业,你不让我看书,那我不看了呗!于是,便在家里无所事事,世界反而一下子清净了下来。

那切换到妈妈的角度,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这孩子,又在那里看书,作业也不知道写完了没有?算了,看他看得津津有味,就不打扰他了,等他看完了再去问。

这个小说有那么好看吗?上次我翻开看了一会,人名都记不住,等会让他给我讲讲,这本书到底好看在哪里。

当然,孩子刚开始肯定是讲不清楚的,对于孩子讲不清楚的地方,稍微给一些提问,长此以往,不仅亲子关系更近了,而且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更强。

其实,这件小事的处理中,隐藏着双边政策的两个方法,分别是切入对方感受和观察者的视角。

04/

切入对方感受,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让家长最抓狂的是,经常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感觉,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也问不出一个所以然。

于是很多家长就钻进牛角尖,盯着一个问题,仔细地去想,结果最后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想要尽量切身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是有一定的方法的,结合自己感受去思考。

一般来说,要沿着孩子的行为路线,就像自己经历的一样,体会孩子做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就像之前的例子,代入孩子的视角:孩子早早写完作业,就想安安静静地看会书,了解之后的剧情,看故事的发展。结果看到正起劲的时候,被一个声音打断,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接下来, 我们来说说观察者的视角。

观察者的视角

孩子有些行为,我们有时候能想到的行为路线没有那么长,或者,时间紧迫,来不及慢慢地感受孩子,这样的情况,怎样避免单边政策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中立、客观的语言描述一遍当下的事件。

就比如,孩子看书只是在看书,完全没有必要衍生到学习时间少、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高度。

孩子玩游戏只是玩游戏,不要衍生到耽误学习的高度。

只要,他是主动先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完,才去做这些事的,那就说明孩子对学习的感觉是良好的,并不排斥。

所以,作为父母,遇到事情,不要被情绪牵着走,尽快地剥离情绪,理清思路是每一位爸爸妈妈必修的功课。

当我们着手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时,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状态,运用观察者的视角,由单边政策转换到双边政策,切换到孩子的感受。

这是从主观到客观的转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的基础感受,同时,培养出孩子对事物的良好感觉。

只有孩子重新建立起良好的感觉,才能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哦!

点我的头像可以看到更多初中生学习的干货!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1樓 發表于:2024-9-8 22:57

相信这位家长问问题的时候和对孩子发脾气之后是有内疚的,是觉得暴怒是不应该的。

那么如何去理解自己的愤怒情绪和背后原因呢?

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特地邀请到深圳红树林督导心理咨询师,心理博士刘永广,针对这个问题从专业的心理学给出了回答,点开视频看一看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暴怒,事后又很自责后悔该怎么办?114 播放 · 1 赞同视频


更多精彩知识请关注公众号:深圳红树林心理之家 szhslxl




作者:深圳红树林心理咨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12864834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2樓 發表于:2024-9-8 22:57

作者:伊默书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1762960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晚上,女儿一边补作业,爸爸一边给讲解错题,结果不一会儿就鸡飞狗跳了。

因为一个简单的概念孩子不理解,爸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女儿抓耳挠腮怎么都理解不了,一遍又一遍重复错,爸爸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虽然孩子最后终于搞懂了这个知识点,但爸爸发作的脾气带给孩子的消极情绪已然无法挽回。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相信一定感同身受,在教养孩子这条路上,每位父母都在苦苦修行。虽然一再安慰自己不要打骂孩子,努力压制自己的脾气和情绪,可还是常常会被熊孩子一秒引爆破功。


父母想要做到始终如一地对孩子温和,真是太难了!

但也有例外,南阿拉巴马大学幼儿/儿童英语教育系双硕士、英国英语学校校长Grace郑婉瑜老师,在从事幼教20年间,面对孩子捣蛋闹脾气,她始终能够平和理智地跟孩子们说话,无论孩子们惹了多少麻烦,她永远都有方法突破孩子的心房轻松搞定。

在她的《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一书中,她就将自己与孩子们相处的经历写了下来,在各种精彩的情景教学中,我们会看到Grace老师是如何不用打骂,不用吼叫,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调皮孩子自己变乖的。

如果你也是一位家长,那我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心理逻辑,才能在不影响孩子心理成长的前提下,优雅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身教大于言传,教养也可以很优雅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们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在孩子面前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标准。

你看在有的视频中,一个不会翻身的小孩儿,在看到爸爸翻身几次之后很快就学会了翻身,父母飚几句脏话,孩子虽然不解其意,但也很快就能有样学样了。

Grace能够一直温和对待孩子,并不是因为她生来就温和优雅,而是受到导师的耳濡目染。无论孩子们惹了什么麻烦,导师都能不动怒,温和地跟孩子们交流。她对Grace也是如此,从来不会去责备或者一味地给与安慰,而是在了解了情况之后,指出问题并给与解决事情的方法,让Grace获益匪浅,从而学着导师的样子对待自己的学生。

别说孩子了,成人的言行都很容易受到自己身边人 潜移默化的影响,何况是模仿能力惊人的孩子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身教远远大于言传,想要孩子优雅不发脾气,父母与其天天讲一堆大道理,不如先先从自身做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避免掉入孩子的情绪陷阱

如果没有足够的觉知,成人很对时候都会搞不清楚自己情绪的来源,而作为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对自己的情绪理解更是有限,自然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了,因而常常爆发哭闹、生气。

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生气,那就掉进了孩子的情绪陷阱,不仅无法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还会导致类似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因为类似的事件引爆。如果处理不当,孩子还有可能失去安全感。

本书中就讲到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艾迪,原本很乖的她突然变得行动迟缓,还特别容易情绪化,在Grace老师的引导和查探之下发现,艾迪是因为怕黑,所以在每次换教室的时候就会情绪失控。

而艾迪怕黑的深层原因,竟然是艾迪每次犯错之后,爸爸都会将她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让艾迪失去了安全感。

艾迪是幼儿,她的这种恐惧情绪不会理解,但是她的爸爸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自己也失去理智,让孩子在“小黑屋”里失去了安全,而他竟然也没有发觉,幸亏Grace老师介入,让艾迪的爸爸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作为家长,要学会敏锐捕捉孩子的消极情绪,并且挖掘出造成他们消极情绪的来源,并且学会引导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用科学的方法走出负面情绪,同时也要避免自己也掉入孩子的情绪陷阱。


警惕那些不争不抢没情绪的孩子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可是孩子不争不抢不发脾气懂事早真的好吗?

一点都不好!而且这样的孩子很危险。因为每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会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东西,也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都喜欢被夸奖,讨厌被批评,本能会去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远离自己讨厌的东西。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不争不抢格外有礼貌,而且不怎么发脾气,相信我,他一定是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了,刚开始可能只是不懂表达,慢慢的可能就真的变成不想争取了,再接着就是没有动力,失去竞争能力。

这样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帮助,将他们引向健康成长的正轨。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出于父母的爱,希望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但这需要的不只是父母的信念,更需要有科学的,适合孩子身心成长阶段的方法。

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孩子的逻辑来化解孩子的情绪:

首先,放低姿态,尊重孩子的信息承载量

因为生理的差距,我们常常以俯视、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孩子进行沟通,这种姿态本身就缺乏对孩子的同理心。

要想让孩子真正知道你说的话很重要,那么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1、蹲下来,眼睛与他平视,既避免了压迫感,也抓住了他的注意力焦点

2、沟通时,在重点词汇上放大音量并带上手势以加深对孩子的印象

3、一次不要传达太多信息,孩子的接收力有限,不要传达超出他年龄的信息


其次,孩子情绪爆发时,先安抚情绪,再给出解决方法

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中,批评、指责、评价都被认为是暴力沟通的词语,这不止在成人世界通用,孩子们也是一样需要被尊重的。

比起批评和责骂,或者放任不管,表达出你对他的理解更能让你掌控好局面。

给解决办法的时候,一定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当下情绪的原因,以后该如何改善。

第三、让事情转个弯,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乐意做某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拐个弯就能够很好地解决。比如我家孩子不爱吃红烧肉,但是我给包的大肉饺子或者包子却特别爱吃,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最后,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妨先离开

人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如果能够自我控制好那还可以,如果实在控制不住,不妨先离开一会儿。

换个环境、换个空间有助于转换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冷静一些,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你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孩子。

我知道真正做到对孩子始终保持理智和温和是特别难的一件事,但我相信,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是愿意努力降低孩子的负面情绪造成的影响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3樓 發表于:2024-9-8 22:57

作者:ishw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484389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讲道理。

我从小就先让儿子明白,爸爸有两个状态,讲道理状态,和不讲道理状态。不讲道理的状态是可怕的,可以无理由打人,下手狠,无情面。讲道理状态,只要有道理,爸爸错了也要挨罚。

爸爸的状态和儿子的状态保持一致,儿子讲道理爸爸就讲道理,儿子要是不讲道理,爸爸比他还要疯。

所以遇到问题,请一般就问他,咱们是讲道理解决还是不讲道理解决?他基本就是选择讲道理,因为只要他说的有道理,我和老婆确实会听他的。

另外我们家遇到事情,有召开会议的制度,小到狗狗犯错我们应该如何处罚,大到我住院期间每个人应该如何分工。很正式的邀请他参加会议,发表他的看法,只要他的主意对,就按他的来,如果他的主意不对我们会告诉他为什么不对,如果耍小心眼,我和老婆会无情的揭露他,批判他,让他无地自容。最后三个人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会议的决定,所有人必须严格执行,做错的人要被批评和处罚,家长错了也要处罚,我本人就被打过屁股。

有些事情他一时想不通,可以,但是先按会议决定执行,事后还可以根据他觉得委屈的地方再开会讨论,直到把结解开。从幼儿园开始赋予他申请开会的权力。

要让他明白,他在家里有地位,有权利,但是也有责任,有义务。家里不是谁说了算,而是道理说了算,自由是有边界的。

你说你讲道理讲不过儿子?要不看看奇葩说把辩论技巧补一下?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4樓 發表于:2024-9-8 22:57

作者:淘小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10352957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脾气正常,但最好去探索一下情绪背后的自己,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讲一段我自己的故事。

午饭后我在厨房里刷碗,刷到一半时,忽然感觉有点安静听不到女儿的声音,就有点忐忑。你们懂的,安安静静必出大事。果然,她在卧室里翻箱倒柜翻出来个水银温度计,当我看到她的时候,温度计已经摔坏,她正拿着碎的那一半在柜子上划拉玩呢。我立刻紧张起来,从她手上夺走温度计,检查她手脚是否有划伤和玻璃碎屑。确认没有伤口,碎屑和水银后,把她扔到床上。告诉她在床上别动,我去拿笤帚收拾。而就我转身回来三五秒的时间,她又跑回到地上了。

看到这一幕我瞬间崩溃了,什么接纳、面质,统统滚一边去,身体的能量一下子全部涌到了嗓子眼,怒吼着训斥她,声音大到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那一刻真的是崩溃的,真想坐地上哭啊,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极大怒气。

收拾完残局,看到女儿把头埋在被子里,心里又有些内疚。我说妈妈抱抱你,她带着哭腔投入我怀中。我说:“妈妈刚刚声音太大了,你看起有些被吓到了。” 她点点头,”害怕了。“

此时我很想告诉她我在那个瞬间的感受,但那个感受是什么呢?是愤怒吗?不,愤怒只是表现出来的情绪不是感受。我想第一个感受应该是恐惧,因为很担心她受伤,但好像还不止这些。我想因为爸爸当时不在家,没有人帮我,那一瞬间我是不知道怎么办的,所以那个时刻我还有一种很无助的感觉。

我对女儿说:“水银温度计里的东西有毒非常危险,而且碎玻璃很有可能会让你受伤,妈妈很害怕也很无助,你看妈妈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小心的去处理地上的东西,还要趴在地上拿手电筒去找温度计里的水银,很麻烦的。而且一旦你受伤,我还要带你去医院。” 她也就安安静静地依偎在我怀里睡着了。

我还在担心刚刚的情绪会不会给她造成困扰时,睡醒的小朋友又开始开开心心的玩起来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写下这段故事,清晰了自己在情绪爆发时内心的感受。希望此时有情绪的你,也可以去探索一下那个愤怒背后的自己。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5樓 發表于:2024-9-8 22:57

父母是一个唯一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的职业,但是做父母真的需要学习,不学习我们就会沿用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

老一代人基本是在文化的沙漠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教育方式,除了论断,评判,批评,指责,打骂,哭泣,眼泪,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你需要多学习,多读书。你需要认清真相,你需要看到一个真实的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生。

给你推荐几本书,你可以看看孙瑞雪写的,爱与自由,安心写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还有非暴力沟通亲子篇,正面管教,PPT父母效能训练。你可以先看看前两本书,让你了解年幼的孩子。

通过读书你你会开始理解孩子,理解自己,理解人生,会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孩子,面对生活。你会找到恰当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你不再需要用暴力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了。

在同时在这几本书中也都提到,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也有很强大的适应力,孩子的心胸比我们的心胸更加广大,更加包容,孩子原谅我们会比我们原谅孩子更快。偶尔在情急之下,无法控制自己,对孩子使用了一些暴力,也不必过于自责,过于内疚,过于担心。



作者:普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1482136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6樓 發表于:2024-9-8 22:58

作者:远大教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10389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教育只是常常告诉家长该这么做,不该那样做。

家长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后,仿佛觉得幡然大悟,但是每当遇到实际情况问题的时候,却又完全不记得学习到的知识该如何正确处理,想要发火,想打孩子,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家长过不去自己的情绪关,无法理智冷静地处理问题,置之前所学的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不顾,而全由失控的情绪主导自己的行为。

所谓冲动是魔鬼,一次失控的发火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心理阴影,所以家长的情绪管理对教育孩子非常重要。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有经验的老师常说:看到学生就能大致了解学生的家长,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有家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产物,从孩子身上能够映射出及家长的观念和行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逐渐地收到环境影响而出现各种言语,行为,家长就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常常是受家庭环境被动影响和累积而成的,并非与生俱来的。

理解和控制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事情的理解与可控感,可以降低人对事情的消极情绪反应,

孩子很多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受家长不当行为的影响和累积造成的,有些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的。

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只是的学习本身也是一盒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直到有一天从骨子里理解孩子,懂得如何跟孩子相处。因此,更多的理解孩子,更多的掌握家庭教育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家长失控发火的可能性。

找到适合的排压方式

家长的情绪失控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多种问题焦灼在一起出现的。比如工作不顺利,投资不如意,夫妻情感问题,孩子的问题及行为就是一点即爆的导火线,将原本就在爆发边缘的家长一下子就引爆了,因此,家长除了在观念上珍视孩子的教育,在行为上也要找到排解压力的方式。

可以是运动、阅读、唱歌、旅游等,但是一定不能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暂时回避一下

家长和孩子冲突的时候,虽然身份是家长,但是情绪管理上似乎与孩子并无差异,或者说因为碍于面子上更想争得胜利,冲突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一来一回,特别容易由小化大,不断升级。

因此在处理问题行为时如果没有当场就解决,而家长感觉自身的情绪即将失控,那么最好的选择是暂时回避,让自己和孩子都有冷静的空间。

暂时回避有时间可以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去打个很重要的电话,有时可以直接找个理由,比如你让我很火大,我需要冷静一下,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之前,冷处理比冲动处理来的妥当

情绪失控需要适时检讨

家长可以将情绪失控和正确的行为引导分离开来,做到该检讨的检讨,该引导的引导,不要以为自己不愿意对情绪失控检讨,而错过了行为引导的可能性,事实上,培养孩子知错就改,首先是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规律,这种规律对于正确的行为如此,对于错误的行为亦是如此。

冷静处理,才能让孩子接收到你对孩子的爱,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切勿因一时冲动而后悔莫及!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7樓 發表于:2024-9-8 22:58

作者:yuy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280802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简直是另一个我。

做个懂教育的妈妈真的好难。

孩子真难教。小时候打打骂骂就过去了。

长大了,有想法了。真不好搞。

我家娃娃有时候是天使。她会说妈妈我帮你提东西。我长大以后要孝敬你,每个月给你钱,让你买你所有想买又不舍得买的东西。给你买大房子,永远和你在一起。

有时也会乱发脾气,乱丢东西,说不通道理。拿头撞墙,自我否定。无论你怎么说,都不能得到她的理解。

我一直都认为我非常努力给她讲道理,可以树立她正确的三观。但是她还是长成了缩小版的我。她日积月累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学习了我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

我和老公敬爱父母,公婆非常爱护孩子。夫妻之间感情和睦,家庭幸福。她感受到了,所以也愿意用同样的爱对待我们。她喜欢这个家,希望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永不分开。

我脾气不好,容易生气。生气的时候会砸枕头,丢东西。她也学得入木三分。特别是有时候我感觉到了教育的无力,也会道德绑架她,说一些丧气的话,她也学会了自我否定。

所以,最好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日常的言传身教。而不是孩子犯错以后的单纯的说教。批评教育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作用,她反而会把你的怒火学的更加到位。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让自己不断变好的过程。和孩子一起改正缺点,认识到错误的源头,或许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


如果你后悔发脾气,担心伤害孩子。日常就要以身作则带好头,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反思自己的行为。

不然,就像我家娃娃,虽然没长歪,但是学我的派头十足十。

所以我已经和她约定好了不乱发脾气,她也不能乱发脾气了。

我们都要做彼此的天使,不能互相伤害,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8樓 發表于:2024-9-8 22:58

作者:傲梦编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08993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其实,你不必太过自责和后悔,天底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几乎没有太大差别,在耐心这件事情上更是如此。

比如:

一个小学生父亲看到了孩子的试卷上填写的测量单位:别针有三米,洗衣机高一厘米,两厘米的单人床,15米的铅笔,马上就原地爆炸了,向孩子怒吼:信不信我抽出40米的大刀!

孩子反嗔道:你40米的大刀,正好削我15米的铅笔啊。

一句反问,留下老父亲在风中凌乱。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什么容易发脾气?

首先,因为孩子对你没有任何威胁。

人对没有任何威胁的事物,潜意识的破坏欲更容易滋生。你不会对一个同龄人或长辈轻易发怒,更不会对领导和大人物发怒。但是,面对一个柔弱的孩子,你的脾气就像脱缰的野马。因为你潜意识里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是不具备任何威胁的能力的。当你面对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事物,你人性中的这个弱点就很容喷涌而出。这是一个人性的弱点,正视它,才能更好地克服它。

其次,你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一旦人的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剥夺,就极容易产生愤怒的情感。当你花费很多时间向孩子传递一个自己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孩子却不给你应有的反馈,而且反复如此,你愤怒的情绪很快就会被触发。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中,上述两项情形交叠在一起,你的脾气就显得更加肆无忌惮了。之所以事后又会发生自责,是因为作为一个社会化角色的你姗姗来迟了。

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子经常性发脾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严重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那么,对孩子发脾气后,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和自己和解,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对孩子发脾气之后,看着孩子受到惊吓不知所措的样子,懊悔又心酸,很多家长都忍不住用尽方式去弥补、修复亲子关系。这个时候,家长往往是单纯地“哄”孩子,让孩子摆脱惊吓,但是只是表面的功夫。当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形之后,同样会被冲动的情绪冲昏头脑。

因此家长要以“学到经验”的心态原谅自己,跟自己和好,之后才可能用放松的心情与建设性的方式,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做好了这个前提,你再想办法去进行和孩子沟通。

第一步:以平等的姿态向孩子道歉。

一般来讲,大人示弱,孩子是很容易原谅的。家长不妨蹲下来跟孩子解释刚才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了,请求他原谅自己的一时冲动,让他知道你的情绪已经平复了,而且无论如何你都是爱他的。

比如:“妈妈很抱歉,刚刚有没有吓到你?现在心情还好吗?”鼓励孩子将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阴影。

第二步:让孩子知道你学到的经验

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往往只是很笼统地骂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然后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所以在求原谅的时候,不妨跟孩子解释你这次反思学到的经验:“妈妈再怎么生气、伤心,也不应该那样说话。如果妈妈下次说‘我很生气,因为你跟我说你要上床去睡觉,却还在玩玩具,我有受骗的感觉。’这样讲,你会不会了解呢?”这样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第三步:问问他,你想妈妈下次怎么办

孩子喜欢受到尊重的感觉。当孩子确实屡教不听,而你对此又很生气的话,你不妨主动出击,保证自己下次不再随便发脾气,但是相同的错误再次发生,孩子想妈妈怎么做。“当妈妈很生气时,如果以这件事来说,你希望妈妈怎么说,你才会了解呢?”“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你不想妈妈发脾气,你要怎么做呢?”。

第四步:下次让孩子主动提醒你

经过这次事件你可以和孩子来个小约定,“下次妈妈再发脾气的时候,你主动提醒妈妈‘不要生气’,好不好?”这样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伤害事件,又能让孩子意识到妈妈会生气,自己是不是也做错事了。

第五步:回到事情原点,就事论事

孩子对于你刚才的情绪失控表示理解了,但为了避免同样的应激事件再次发生,家长就应该针对这件事,好好给他上上教育课,提醒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错了。比如: “刚刚妈妈叫你吃饭收玩具时,你说的跟做的不一样。如果再一次,你可以怎么做?不会让妈妈觉得你在骗我。”然后讨论这件事可以怎么解决,孩子也就懂得下次 该怎样做得更好了。

第六步:谢谢孩子的原谅

跟孩子和好的最后一式,不忘谢谢孩子的原谅,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就觉得影响自己的威严。你可以和孩子勾勾指头,约定彼此生气时的表达方式不能伤害自己和别人,不随便发脾气,而是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资料有参考么么亲子网。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9樓 發表于:2024-9-8 22:58

我和你一样,一开始也挺焦虑的,事后又很后悔,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及时跳出来,安慰孩子,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你的,但是你做错了xxxxx,你这样做爸爸妈妈很生气,对你发火也不对。下次不能再做了。然后再转移话题。这是针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当然晚上发脾气的家长还是和孩子化解一下矛盾道个歉会更好一些。



作者:扑棱蛾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279361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0樓 發表于:2024-9-8 22:59

我家孩子读幼儿园。我以前也老是发脾气,特别是很多事情说一次不行、二次就范、多次还是那样。比如:收玩具慢。把积木拿出来玩,收回去的时候要收两个小时,懒洋洋的在那里不想收的样子。跟孩子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阐述了时间的重要性,鼓励说收拾完玩具就可以去干别的,甚至诱惑收的快有奖励,威胁再不收就丢掉。凡此种种威逼利诱,效果就是每次都要磨烂嘴皮而他还是像个蜗牛。特别当已经10点该睡觉了,再不睡觉明天又起不来床,他还在那一个一个积木的慢慢挑,我除了代劳就只有用”吼“了。

每次吼完其实还是有一点用,他能当次马上收完,但是我的肾上腺素飙升,感觉脑袋都气炸了,而且事后我也觉得孩子满无辜的。

后来,我想到一招,就是跟孩子立规矩,而且在事前沟通后决不妥协 。每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规划,约好什么时候该结束,什么时候进行下一个项目。晚上做第二天规划的同时再做当天的回顾,如果当天没能按时完成,如果责任在他,就给他点小惩罚;如果都完成的很好,就给他一颗小红花。这一套下来,他会对他的时间和任务有很清晰的认识。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每天都要来回顾和规划。不要指望一次能让他全部做好,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很完美了。



作者:阿步律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16397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679 回複數:141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9-9 00:33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