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06 6
(轉載Yahoo新聞)關於六四 35 周年的五件事|Yahoo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樓 發表于:2024-6-4 21:46
【Yahoo 新聞報道】今日是六四事件 35 周年,亦是香港第五年沒有支聯會舉辦維園燭光集會。《Yahoo 新聞》整理了近期與六四悼念相關討論如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樓 發表于:2024-6-4 21:46
1. 悼念六四是否違法?
今年是六四 35 周年,維園沒有燭光集會,取而代之的是第二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會期由去年的三日增至五日(6 月 1 日至 6 月 5 日),開鑼當天有不少市民冒雨掃平貨。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若有人私下悼念,她看不到有何問題,「煽惑離叛」、 「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都涉及煽動對當權者的仇恨,「如果一個人私下紀念任何日子,而無意煽動對國家或在駐港機構的仇恨,我不認為這個人犯罪」。
報道亦引述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指,他不會評論個別個案,但認為私下悼念不涉及煽動意圖,在家中紀念六四是可接受的方式,「如果你在公共場合做這樣的行為,並鼓動其他人也這樣做,可以被視為具有煽動意圖。但如果你在家裡作出個人行為,而不影響其他人跟隨你,那麼應該被視為是可以接受的」。湯家驊稱自己亦會紀念,但自己作為公眾人物,會謹慎自己的言行,不會透露自己所作的行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3樓 發表于:2024-6-4 21:46
2. 天安門母親的訴求是甚麼?
「天安門母親」上周五(5 月 31 日)發表公開信,再次提出「真相、賠償、問責三項訴求」,即要求公佈事件中的死者名單及人數;依法給予「六四」受難者及受難者親屬相應的賠償;按法律程序追究責任者的法律責任。
「天安門母親」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期待政府能夠與他們進行對話,指六四慘案是中國政府必須要面對和需要向人民交代的無法繞過去的歷史性悲慘事件,當時政府中的某些人應當承擔亂殺無辜的法律責任,「35 年來,我們飽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很多當年失去孩子的父母親們已經離開人世,他們是帶著無盡的遺憾走的。如果政府有誠意的把這件慘案擺到議事議程上來,這是對尚還活著的父母親們最大的安慰。」
該公開信是由 114 名家屬聯署,另加 73 名曾在歷年來簽名、目前已故的人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4樓 發表于:2024-6-4 21:46
3. 六四前夕,警方國安處做了甚麼?
警方國安處近日以「煽動意圖的相關罪行」先後拘捕共 8 人,消息指被捕的包括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鄒幸彤母親、前荃灣區議員陳劍琴、社民連成員李盈姿、前支聯會常委劉家儀、關振邦、關妻潘幼翠,以及鄒幸彤的舅父。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早前指,被捕人士涉嫌以匿名方式透過「小彤群抽會」專頁,「利用某個將至嘅特別日子,連續發布意圖煽動的帖文」,意圖鼓勵網民組織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或非法活動;鄧提出,被捕人士並非單純批評政府,而是「利用某個敏感日子」煽動市民犯法,呼籲市民千萬不要聽從。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5樓 發表于:2024-6-4 21:46
4. 國際組織如何回應事件?
國際特赦組織上周發聲明,回應鄒幸彤等人被捕的事件,批評香港政府再次採取行動打壓言論自由,試圖令大眾忘記 1989 年 6 月 4 日發生過的事件。
國際特赦組織中國團隊主任 Sarah Brooks 在聲明中指出,政府試圖禁止人們紀念即將到來的周年日子,是對天安門鎮壓中遇難者及其家屬的侮辱。她強調,鄒幸彤等人僅因行使言論自由權被捕,應立即獲無條件釋放。國際特赦亦要求香港警方,不應打壓其他有關六四的和平紀念活動,「記住天安門鎮壓不是、也永遠不應該是犯罪」。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周日(2 日)發聲明,批評中國政府正進一步打壓有關六四的討論或紀念。人權觀察指,當局拘禁了中國和香港試圖紀念受害者的人,同時拒絕承認對當年事件的負責,或為受害者及其家屬提供補救措施。
人權觀察中國部代理主任王松蓮表示,中國政府正試圖抹去全中國和香港對六四事件的記憶,「但35年過去了,政府仍無法熄滅對那些冒著一切風險,推動中國尊重民主和人權的紀念之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6樓 發表于:2024-6-4 21:46
5. 宗教界說了甚麼?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上周(5 月 30 日)在教區轄下《公教報》發表了文章,以〈就是每年這時期……〉為題,當中不點名提及六四事件,「我們再次臨近每年這個時期。我想說的會帶來悲傷與希望、與三十五年前發生在首都那場耗人生命的事件同時並存。無論一些人多希望那次事件會告一段落,但它仍然令很多人不安。」
周守仁形容「三十五年前的事在我們內心某處留下了深深的創傷」。他指信仰觸動他要原諒任何人與任何事,「寬恕不代表忘記,但它能夠提供一個先決條件,讓我們內心得享自由、讓所有人得享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過去多年會在六四前刊登紀念禱文的基督教媒體《時代論壇》,最新出版的一期(6月2日)頭兩版開天窗,社論提及近年香港社會形勢翻天覆地,「即使是源於歷史記憶的禱文,也可能惹來『關注』」,作為傳媒要無負歷史,「惟有將段段文字化作空格子與一片白,以應對當前局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7樓 發表于:2024-6-4 21:46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06 回複數:6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6-4 21:46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