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8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323 87
(轉載知乎)昆山杜克大学能与什么等级的大学比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樓 發表于:2024-5-30 20:39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樓 發表于:2024-5-30 20:40
作者:Joyful Galile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6477641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什么等级的大学媲美”太引战了,还不如说说昆山杜克大学和它同类的大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等级大学之间的比较是一个无穷尽的命题,留给各位自己去判断。
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它和其他的中外合作大学性质相似:


颁发美国杜克大学学位
是美国杜克大学
全球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从实际性质来看,昆山杜克是美国杜克大学位于中国境内的一个文理学院,同时也注重科研;教育部方面的定义是武汉大学和杜克大学合办的中外合作大学。如果按中方的定义,昆山杜克作为中外合作大学,目前的定位类似美国小而精的私立院校,专业和人数十分有限,所以没有足够的体量,也没有足够的科研总量支持它登上国际榜单。如果按实际性质,昆杜作为杜克大学的下属学院,更不会单独进入国际榜单。但它的人均教育资源很丰富,对于想获取资源的个体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另外,在江苏省的综合评价
录取当中,中外合作大学也被分为不同的档次:昆杜,上纽,港中深为A类,西浦为B类。
江苏省教育厅
这么分档,想必是有原因的。A档
院校分数线和入学门槛较高,部分学校裸分达到有一定难度,通过综合评价相当于高考要求大幅降低,所以A档院校综评录取的价值更大。学校为了留住综评生源还有锁档和签协议等操作。B档院校入学门槛没那么高,裸分基本也可以达到,综合评价录取仅用于保险,增大录取概率。
昆杜,上纽,港中深位于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梯队,在分档和入学门槛上领先于西浦等学校。昆杜
之类的中外合作大学,在省厅政策中位于A档,有资格和985/强211相提并论;而同为中外合作大学的西浦位于B档,是和中211/强一本处于同一级别的。
Ps. 个人对于昆山杜克的看法:杜克大学本科很强,这个学位应该也是中外合作办学
中分量最重的学士学位之一(还有康奈尔
的2+2等)。而且拿杜克学位就要根据杜克大学的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安排,教学方面应该还是很有保障的,不管昆山杜克大学
本身如何,仅杜克学位就已经足够为毕业生提供较高的学历和声誉了。而像我们这种拿英国20几名学校的学位,英国那边本身不是很强,课程方案虽然和英国一样,但仍然需要用学校可提供的其他资源来拔高学历的档次,才有可能和其他的顶级海本
竞争,所以学校本身的实力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偏半个题,以下内容的对象不特定指昆山杜克,而指所有中外合作大学。
分数线才是用脚投票的结果。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数线很高,其中港中深在广东的录取分数超过中山大学。而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在江苏省的录取最低分高于相当一部分211。
至于昆杜,中大
和上财,去哪个都是最优选择。如果你不想出国,侧重国内发展,中山大学可能会更适合你,上财这个顶尖211除了财经专业也不一定有中山大学好。
首先中外合作大学可以拿外方大学的学位,申请直接视作境外本科,外方学校的官网上,各中外合作大学作为海外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有一席之地。
nyu.edu中的NYU Shanghai

duke.edu中的DKU

liverpool.ac.uk中的XJTLU

nottingham.ac.uk中的UNNC海外大学都把各自的中外合作大学作为自己全球网络中的一部分,颁发本部学位,保持十分紧密的合作和联系。虽然教育部定位都是中外合作大学,但根据实际性质,上纽是NYU的一个海外校区,昆杜是杜克大学的一个学院,宁诺是诺丁汉大学的分校,西浦是利物浦大学合作建立的一所大学。由于毕业生获得外方大学本部的学位,中外合作大学的毕业生也是本部的毕业生。
昆杜,上纽,港中深的实力为中外合作大学Top Tier,肯定是比西浦和宁诺
强的,而不如DKU,NYUSH,CUHKSZ的西浦的水平是什么样的呢?


QS亚洲排名2018QS亚洲排名#250,世界排名区间#800-1000。这个排名和利物浦大学
本校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西浦独立打拼出来的,中外合作大学没上国际榜单的谣言不攻自破。
西浦AACSB认证香港中文大学AACSB认证,包含港中深西浦EQUIS认证诺丁汉大学EQUIS认证,包含宁波诺丁汉大学西浦商学院
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得AACSB认证。宁波诺丁汉商学院
作为诺丁汉商学院的一部分也获得了EQUIS认证。全国同时获得以上两个认证的均为985/211学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与顶尖港澳台院校,学科水平不行的谣言不攻自破。
帝国理工学院对国内院校的背景要求:211以上院校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对国内院校的背景要求:211以上院校西浦2018年进入帝国理工学院的人数

西浦2018年进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人数虽然帝国理工和代尔夫特理工对国内大学要求985/211,但去年西浦一百多位同学进入帝国理工学院,8位同学进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包括2+2和4+X),TU Delft只收985/211不收中外合作大学学生的谣言不攻自破。海外学位
不纳入国内体系,自然可以绕过985/211的限制。
中外合作大学
作为中国大学的新生力量,建校时间均不足15年,在发展过程中必承担着比建校数十上百年的学校更多的压力和期望,但这些学校已经用事实向社会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所以不用那么担心中外合作大学会不好,分数仅为211的西浦尚且如此,昆杜的美本身份相比西浦只会更好,将来申请美国硕博的优势会在一般985之上。毕业后留美工作凭杜克大学的本科学位加更好的研究生学校,以及在DKU和研究生院校获得的知识,资源和各种机会,找理想的工作不成问题。
申请出国的时候你就知道一张海本学位证
多有用了,那些什么985/211条条框框的限制根本用不到你身上,因为和中国传统大学
学生根本不在一个pool里。如果是top海本就更好了,Duke,NYU,CUHK是很多大学的target school。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如果想在国外院校定位里获得优势,要么在985/211的链条中位居上游,要么干脆跳出这个评判标准。
写这些只为表达耳听未必为实,在评判一类学校之前,请从各渠道全面了解再下结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3樓 發表于:2024-5-30 20:42
作者:知乎用户5b57J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7994197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利益相关:Duke University Class of 2023。

@夏夏学长跳的很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很明确地指出他是如何错误的。目前,该回答末尾更新了对我的反驳,欢迎各位读者对比阅读来比较我们双方的论证强度,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提出。
@夏夏学长 的回答:昆山杜克大学能与什么等级的大学媲美?130 赞同 · 649 评论回答我们重构他的论证如下:
前提 1:昆山杜克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不是同一所学校(毕业证 / 校标 / 论文署名等等)
结论 1:昆山杜克大学应该作为独立学校参与国内或国际的排名
前提 2:昆山杜克大学目前在排名中表现不佳 / 没排名
结论 2:昆山杜克大学不是一所好学校(野鸡)
目前主要的反驳都集中在前提 1 和前提 2 的真实性、以及前提 1 和结论 1 的论证关系上:我认为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但无法精确命中他论证中的错误,也就无法展现他的这一错误是多么反常识、多么荒谬的。这一错误,便是 
@夏夏学长想从一所学校目前的水平、评判这个学校本质上是否优秀;但常识告诉我们,对学校的评判不应只从其目前的状态进行,还应从其未来发展的前景、潜力和可能性进行。
一旦我们要探讨前景,则必然会出现如下的这种误解:
你说你潜力大,我还说 211、985 大学个个都比你潜力大五倍呢,拿嘴说谁不会呀?(来源:@夏夏学长的回答)「潜力」指的是该校按照既有的资源和发展道路、未来可能达成的成就;而这种潜力之所以不是天马行空,就是因为它是由生源、师资、科研资源等多个因素所保证的,这些因素往往也是择校和学校排名的标准。也就是说,对于潜力的要求既是常识性的,也是各大排名密切关注的。211、985 大学的潜力并不会比昆山杜克大五倍,而是会和昆山杜克相仿,因为他们都有着优秀的师资和生源,因此在未来都会有非常稳定和优质的科研产出。如果我们从反方向举例,我们会说,一所大专在学术上没有潜力、是因为它目前缺乏优秀的师资和学生,我们也没有看到有关它在未来会招收优秀师资和学生的消息,因此我们没有证据可以看到它目前的颓势能在未来发生改变。
为什么说这种判断方法是常识性的呢?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事例:清华大学从今年开始撤换掉它所有的教授、选择让他们的清洁工进行授课,并将录取率变为 100%、将录取分数线下调至大专,并且不会改变或撤回这一决定,那么即便清华大学之前有着再优异的学术成果积累,我们也不会再认为清华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学校。
而如果这些教授跑到了旁边的一所大专,并且篡取了该校的领导权。那么,即便这所大专之前没有任何学术积累,人们也会更倾向于选择这所学校、而非「清华大学」。随着这种变化到来的,一定会是清华大学在排名中的急剧下调:因为师资和生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这就是「潜力」在我们常识中的力量,也是它们在排名中的体现方式。
我们还可以可以举一个十分类似但至关重要的例子,即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 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始招收本科生:这在各大本科院校里很明显算极其年轻的。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会认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一所不优秀的大学,也不会认为它和任意一所在 2014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甚至在 2014 年建校的大学水平一致。稍微一想,原因好像很简单:中国科学院大学毕竟挂了个中国科学院的牌子嘛;但这样的观点很容易就能被「挂了牌也不代表是一所学校」这样的言论所驳斥。
所以,更恰当的表述是:由于中科院大学(本科)和中科院大学(研究生院)以及中科院的密切关系,我们认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有极高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认为它一定会是一所好学校。很明显,中科院大学也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在 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并有两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而之所以没有入选「双一流」,是因为评选双一流需要本科生雇主评价,但是国科大
还没有本科生毕业,自然没有雇主。此外,双一流评价采用的是第三次学科评估的数据,那个时候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没有成立;如果采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数据,国科大则有 18 个 A+,仅次于北大和清华的 21 个排名第三。我们只需想这么一个问题:任意一所在 2014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甚至在 2014 年建校的大学都能拿到这个成绩吗?
图片来源 @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那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对学校的评判不应只从其目前的状态进行,还应从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可能性进行;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就是这么判断的。没有人会因为中科院大学开启本科招生晚、就觉得这是一所野鸡学校。同样道理,如果国科大在 2019 年评上了双一流,我们也不会认为国科大在去年和今年之间的学术水平发生了什么「从 211 到清北的飞跃」,而是会将它看做是国科大正常水平的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潜力并不是空头支票,而是最贴合对于学校「优秀 / 不优秀」之评判的语义分析。当我们谈到一所学校的优秀时,我们往往指代的不是它在这个具体时刻累积的排名是否高 / 科研成果是否丰硕,还包括它未来会继续保持这种优秀的确定性:而这一点就是由我们强调的师资、合作、录取率、生源等因素保证的。或者说,没有证据表明一所学校目前优秀,不意味着它就不优秀:因为优秀在日常理解中,恰恰同时包括现在和未来两个角度。
难道因为你们都是新建的学校所以国科大发展快你们就肯定发展快,水平还行?(来源:@夏夏学长的回答)当然不是因为都是「新建的学校」,因为国科大也不是因为身为「新建的学校」从而「发展快,水平还行」的:这反而佐证了我的观点,即,并不是任意一所 2014 年开始招生的大学都能达到如国科大这样的成就。国科大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正是因为国科大本科生院和国科大研究生院以及中国科学院的紧密关系,和这种关系导致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可能性。
实际上新学校个个都不一样,一个新学校水平高并不能证明另一个新学校水平高,一个新学校的潜力也不能证明另一个新学校的潜力啊。(来源:@夏夏学长的回答)说的太对了,我们现在就来看昆山杜克的潜力。
我们可以从与本校关系的紧密程度、师资力量和学校本身的定位入手。紧密程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都知道杜克大学(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是一所多好的学校:因此,如果我们能论证出杜克大学对 DKU 足够重视,就可以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 
@夏夏学长无法理解「中外合作办学
模式」的核心问题就在这里。
什么昆山杜克,宁波诺丁汉
,西交利物浦,上海纽大,北大青鸟
,清华紫光,新东方厨师学校,湖南师范大学
树达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之类的,都是一个性质。其共同点在于凭借自己跟名校沾边的名字蹭热度。(来源:@夏夏学长的回答)我们需要看到,这种认知缺陷的逻辑错误基础是一种虚假两难
 (False Dichotomy),即认为,两所大学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同一所学校,要么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学校。我们甚至可以做出这样的论断:在第二条引文中,夏夏学长还不够夏夏学长。我们应当按照原文逻辑在其中加上一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以上这些学校都是一个性质,是在凭借自己跟名校沾边的名字蹭热度。」这句话的荒谬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也从而发现了在这抽象的普遍原则(凡是名字相关的都是蹭热度)之下、具有颠覆性和外在性的那个存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它将摧毁那个普遍原则本身。有趣的是,对方不承认中国科学院大学适用于自己的这一论断,却认为新东方厨师学校和新东方(教育机构)有类似的关系,即使以他优异的学术功底,他明确地知道,新东方烹饪教育
创建于 1988 年,而新东方学校
创立于 1993 年 11 月 16 日。
多说一句,这其实就是导致他歇斯底里的成因,因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破坏了他这种基础的简单二分法
,使得原有的整个分类系统成为不可能。甚至,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自己引以为豪的宾州州立大学
 PHD、也是这种「蹭名校热度」的产物,即蹭宾夕法尼亚大学 (UPenn) 的热度(巧的是,我今年刚好被宾大录取了,还是本科)。因此,合作办学模式必须和他之前认识的那些学校是一路货色,他必须痛恨合作办学模式、必须反对「昆山杜克大学是杜克大学下属的、但同时又拥有一定独立性的大学」这样的思想,否则他的整个思维体系就必然崩溃:这就是心理学 / 精神分析
里的防御机制 (Defense Mechanism)。
不过只靠名字当然不足以证明未来的发展可能性,因为名字完全可能只是蹭热度:我们还需要区分「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师大 & 北师大珠海分校」这两种甚至更多种合作办学模式有什么差异,从而对昆山杜克大学进行具体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起码人家有点真东西,昆山杜克是哪儿来的民办学校,算哪根葱啊,也配跟中科院大学相提并论?(@夏夏学长的回答:昆山杜克大学能与什么等级的大学媲美?)昆山杜克大学不是「哪来的民办学校」,它的「前身」是美国杜克大学
。因为我们发现,DKU 在杜克大学的编制上和其三一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法学院、神学院等是平级的。
为什么我一定要强调「在杜克大学的编制上」、而非教育部的注册方式上呢?这是因为,只有看杜克大学、而非与杜克大学本身无关的国家教育部是如何对待它的这一下属学院的、我们才能判断它和杜克大学本校的关系:因为其新生是要去昆山杜克上学,而不是去教育部上学;之后毕业找工作是要去各大公司找工作,而不是去教育部找工作;工作单位当然可以参考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但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内部审核标准以及最终判断是由公司做出、而不是教育部做出的。此外,我国法律规定国外大学不能单独在国内开分院,必须和国内别的大学合办,原作者提出的「不一样」是国内中外合办学校必然会存在的现象。因而判断学校的办学质量,关键要看管理权在哪边、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
而杜克对它的这一下属院校是非常重视的。比如,我校 Trinity College(三一学院,也就是我在的学院)的院长前段时间特地去了一下昆山杜克考察情况。
这本身可能没有什么,但关键的是,我在看到这一问题前两个月就知道了她去了昆山杜克。这当然不是因为我是个变态所以追踪她的一举一动;而是她在一个面向中国新生的见面会上专门花了十几分钟讲杜克昆山的情况。
而前几天来到杜克校园之后,我发现这种对于昆山杜克的重视并不是只是在国内的表面文章,而是无论是在大如开学典礼、小如我和两个(不是中国的)同学和杜克的顾问老师 (College Advisor) 的面谈上,都会经常提及 DKU(昆山杜克)的名字。我真的不觉得我已经到了杜克本校、他们还有什么骗我的必要,除非是杜克大学真的将昆山杜克接纳为了自身的一部分。我极其、极其强烈地怀疑,北京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校长和老师、会也像杜克对待昆山杜克一样、动不动将北师珠和树达学院分校挂在嘴边,尤其是当前段时间已经出现了能充分证明北师大并不关心北师珠的事情之后。
而从数据上,其他答主们已经介绍过了。比如 
@iTypo的答案:
DKU 的教授们大约有一半是杜克的教授,剩下的一半是杜克按照其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的教职人员。就在最近这段时间杜克大学正在为 DKU 招聘一批新的教职人员,入选比例是 1500:29。
@人形二向箔的答案:
1/3 的教授直接来自杜克大学本校,其本人就是杜克大学在编教授。例如教授数学和物理的刘建国教授和教授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李昕
教授(没错都是华人),这两人都是杜克大学在编教授,以半年为期在美国杜克大学本部和昆山杜克大学交替开课(这些人在两个校区都有职务,所以他们同时是杜克大学教授和昆山杜克大学教授)。其余 2/3 的教授都是由杜克大学教授委员会根据杜克大学本部的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招募并专职在我校任教。如果以上两条引文还无法充分证明昆山杜克和杜克大学在师资和管理方面的紧密程度,欢迎查阅昆山杜克官方网站的相关条目:
Faculty |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dukekunshan.edu.cn/en/academics/faculty-home有了以上事实,我们便可以发现从「校标不一样」进行反驳是多么奇怪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杜克神学院
的校标也和杜克大学本科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以及工院 (Pratt) 的不一样,然而没有人会傻到说它不是杜克大学的一部分,毕竟人家占着杜克最标志性的那个教堂。
杜克大学神学院校标而从昆山杜克大学给自己的定位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它未来的发展潜力。它说,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is a Sino-American partnership
 of Duke University and Wuhan University to create a world-class liberal arts and research university offering a range of academic programs for students from China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Overview)我当然不傻。我不认为它说自己要成为一流大学、它就真的是一流大学了。我想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的大学在类似这种的 Mission Statement 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学校层次的体现;而昆山杜克的这一使命宣言正是杜克大学为其定下的目标,也是它未来即将努力的方向。
我们可以把它和 
@夏夏学长无比热爱的湖师大树达学院的使命宣言进行对比:
面向未来,学院始终秉承着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继续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关键,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创新育人模式,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将我院建立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一流强校而努力奋斗!(树达学院:学院简介)论证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我还是想补充一下关于排名的事情,因为其实很简单。
1. 由于昆山杜克的定位是文理学院 (Liberal Arts College),没有足够的体量,因此和世界上所有其它的文理学院一样都不和综合性大学一起参与排名:这不代表文理学院都是差学校。文理学院也有单独的排名,但是只有美国的。
2. 一所大学的不同校区在排行榜中一般是一起计算的。比如, 
@夏夏学长非常厌恶的 NYU Abu Dhabi 和 NYU Shanghai 在排名中是和 NYU New York 本校一起计算的。
NYU Abu Dhabi and NYU Shanghai are not separately ranked and are considered constituent colleges of NYU, like the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Source)根据以上两点,DKU 没有排名是非常合理的。
@夏夏学长一直强调排名的重要性,但他面对反对者提供的有关录取分数线、生源、师资的论据时,却又不屑一顾。这是因为他没有发现,排名之所以有公信力,不是因为这一排名来自什么地方、不是因为这一排名作为「排名」所以自带光环,而是在于它们提供了可量化、可比较的客观评价标准,其中就恰恰包括以上那些被他贬得一文不值的论据。这些标准,则是我在上文中提到的那种常识性、保障学校学术质量稳定性的「潜力」所在。
此外,
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生,在就学过程中有多种选择,基本上我们都可以选择出国2+2的项目,或者选择1年以上的交换生项目。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的规定,认定只要在国境外就学时间超过6个月,就可以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并且享受留学生待遇。详情请见以下,来自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方。(来源:@David-EES的回答)更多关于「DKU 颁发的学位证书是不是杜克的」「教育部的认证信息在找工作的时候有没有用」「中外合作的学校排名怎么样、有没有优秀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机会」,欢迎参考 
@David-EES的答案。在此我只放几个链接,以展示中外办学项目在国内和国际的学术表现。
昆山杜克大学 |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宁诺工程学科首次进入 ESI 全球学科排名前 1% 的行列
宁诺新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宁诺多科研项目获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资助,立项数全国第一
学者齐聚昆山杜克研讨声纹识别 | 科学网
鉴于对面怀疑我录取的真实性,我放一下我杜克、宾大和纽大
的录取信。左侧窗口是我的录取通知书,右侧窗口是我登陆了本人账户的知乎个人主页。

鉴于对方怀疑我的英语水平,我放一下我的托福成绩。
鉴于对方怀疑 "Class of 2023" 这个说法,我放一下我校和其它一些学校的一些截图。

我们学校发的 T-Shirt更多相关内容,可以访问今年美本申请在知乎的结果分享贴。对方如此不熟悉 "Class of (Graduation Term)" 这个在美国极其常用的表达方式,让我怀疑他是否真的有在美国上过学。
由于对面在我发表答案后第一时间将我拉黑,我会将对他的回应放在回答中,并在维持论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修补我答案中一些表述不清或出现事实性错误的地方。毕竟,我的回答并不完美,而承认并改正错误有助于使我的论证变得更加有效。当我把无关或错误的部分剔除,留下的就是最有效的部分。
@夏夏学长 对我回答原版本的截图比如,我确实发现 QS 50 under 50 这个数据无助于论证我的观点,因为我找到了DKU 和 NYU Shanghai 不参加排名的真正原因(前者是文理学院,且排名将这两所学校视为本校的一部分),就把它删掉了。我知道 50 under 50 指的是成立 50 年及以下的学校(不然为什么叫 under),但我没有细查列表里的大学都建了几年,以为至少都是几十年以上,应该不会有十年以下的:事实证明我确实也不用查,因为完全没有关系。
@夏夏学长如果能对我其余和问题本身有关的论证过程给予相同力度的反驳,那将是极好的。
此外,提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是很奇怪的反驳,因为权威的国际排名都将这些二级学院
看做本校的一部分,毕业时拿的是本校的学位证书,就职时各大公司也不会进行区别对待:你教育部搞了一个单独的认证在那里自嗨,有什么影响呢?
总结一下,我的这一回答逻辑是这样的,其实很简单:
昆山杜克大学目前在排名中表现不佳 / 没排名,不能证明昆山杜克大学不是一所好学校。因为,


昆山杜克大学不出现在排名中,和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无关;

昆山杜克大学是文理学院以及杜克的二级学院,所有的文理学院和二级学院都不参与综合大学排名(对于昆山杜克、上海纽大等校,是否出现在综合大学排名中和学术水平无关);
常识和排名标准告诉我们,对于学校好坏的判断,不仅看它当前积累的科研成果,还要看它未来的前景。这种前景 / 潜力的体现方式,便是学校给自身的定位、以及作为排名标准的生源(录取率)、师资、设备资源等因素:它们不仅关乎现状,还关乎未来;

有充分论据证明,昆山杜克大学的生源、师资等十分优异;
有充分论据证明,昆山杜克大学和杜克大学有紧密的关系,是杜克大学的直属学院;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昆山杜克大学是且会是一所优秀的高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4樓 發表于:2024-5-30 20:42
作者:钱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6498458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讲情怀,说故事,就是不见干货。争论那么多不还是看学生用分数线投票吗?
刚好我手里有2018年上海高考的投档数据,列几所涉外大学和国内高校的分数线给大家参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10人,最高588,平均578,最低574
香港中文大学录取13人,最高584,平均575,最低568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录取10人,最高561,平均557,最低555
中山大学录取36人,最高570,平均558,最低553
南方科技大学录取20人,最高581,平均555,最低546
香港城市大学录取10人,最高576,平均552,最低540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录取57人,最高571,平均547,最低5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37人,最高550,平均544,最低533
昆山杜克大学录取28人,最高574,平均542,最低520
宁波诺丁汉大学录取45人,最高564,平均538,最低526
苏州大学录取45人,最高551,平均536,最低529
西交利物浦大学录取60人,最高547,平均524,最低518
同时昆山杜克大学的详细数据显示,除最高分574以及2人565左右外,其余大部分录取分数在555至530这个区间,另有6人分数低于530。
综上,在2018年上海考生眼中,昆山杜克大学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近,略高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或苏州大学。
数据来源: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2017-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上海译文出版社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5樓 發表于:2024-5-30 20:42
作者:知乎用户4CtOkq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7265081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答主利益相关:
昆山杜克大学首届本科生。
我是2018年参加的高考,总分673(全国一卷理科),DKU综合测评为全省第一,拿到了四年的全额奖学金。 我们那一年的高考试卷比较简单,所以这个分数不算很高,但应该也并不会太低。至于当年这个分数相当于国内的哪一所高校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当我知道分数并且和DKU招生方面确认之后我就把DKU填上了我提前批栏的第一志愿,并没有花很多的心思去琢磨其他的选项。
其实我能理解大家点进这个问题的心理。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很新的大学,而它的招生模式是和所有美本高校一样,通过common application 提交申请,学校选取其中优秀者进行面试和综合测评之后进行选择录取的。而学生需要证明自己学术能力的sat考试成绩结合中国国情,由高考取代。所以DKU没有所谓分数线可言,想要了解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层次也不那么直观。
但是这个问题的问法本身就有问题,因为DKU很难用评价国内高校的那一套指标来评价。DKU提供的教育主要参考杜克的教育,但是与杜克本部相比也有很多创新和独特的优点。For those who don’t know much about DKU,学校官方网站献上~http://dukekunshan.edu.cn/en
首先,DKU的本科生有很丰富的机会能够参与各教授和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 - 而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以后申请硕士研究生,还是对于个人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时据我所知,我们年级至少有40位同学在学校的各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职位,或者是为教授做研究助理,之后可能会有机会能够得到authorship。这一点,一方面得益于学校人少资源多,另一方面学校的研究中心也确实很注重培养本科生,会有意地组织各种program让更多的本科生engage。今年的四月份,DKU的人文研究中心还举办了一场由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参与的学术会议,意在让我们互相交流学术方面的成长和心得。here is the link to a report of our conference: http://sites.duke.edu/dkuhumanities/summary-report-dku-undergraduate-humanities-research-conference/
DKU的教授们大约有一半是杜克的教授,剩下的一半是杜克按照其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的教职人员。就在最近这段时间杜克大学正在为DKU招聘一批新的教职人员,入选比例是1500:29. 从我大一上课的经历来讲,DKU的教授我只能用amazing来形容。课讲得好这个事情我就不多吹了(之后可能得花一整个回答来讲这个事情),关键是在课外和教授们的engagement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方面DKU的课都是小班制,课内和教授双向交流的机会本来就很多,另一方面教授在课外也是非常的easily-accessible.如果有感兴趣的话题,无论是学术方面还是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只需要一封邮件,你就能和教授一起在课外畅聊。记得之前在上综合科学课程的时候,量子物理那一块我学起来感到非常的困难,我经常在Prof.Plesser的办公室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期末考试之后的几个晚上,教授还在操场上教我们使用望远镜看星星。教政治的Prof.Pickus还每周邀请我们到他家里,Prof.Moe会邀请学生一起去他家里办movie night,而Prof.Miller则是在每一课程的结束都会邀请学生开end of the term party庆祝我们finally survived the course. 后面的这个链接是Prof.Pickus自己关于这段经历写的回忆:http://dukekunshan.edu.cn/en/news/blog/insiders-view-duke-kunshan
DKU做的本科教育是true liberal arts,强调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培养。 在DKU你将会有两年的时间探索不同的课程,之后再选择自己的专业。从我第一年的经历来看,探索不同课程的过程对我影响非常的大。在一年的探索后,我自己的专业方向渐渐地变得明晰,但是即便是与我想要选择的专业不同的课,论对我的启发和思考,都丝毫不亚于本专业课程。对世界的探索本身就是跨学科的。既然这一点本身就无法避免,那么回归学习的本质,打破对各种学科和专业的偏见,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对于哪一门单独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非常的有益。其实在DKU接受了一年的liberal arts教育之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DKU小伙伴已经觉得专业这个东西不怎么重要了[lol]
除了直接在杜克学习的机会之外,DKU在本科阶段会提供给学生很多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和项目,资源也是非常的优质。从数量上来讲,在平时上课期间和寒暑假,我们都有很多机会去到各种夏校冬校,学术会议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杜克大学或者其合作学校提供的,并且会给本校学生预留名额,进行内部筛选。这样的话,在DKU得到这种机会的概率就非常大,而且学校一般会有丰厚的奖学金资助到参与项目的学生。比如我这个暑假将会参加DKU和Duke联合举办的一个学习项目,DKU为包括我在内的其他5名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奖学金资助,让这段经历变的非常的affordable。
我在上大学之前对于“朋友”的想象基本限于同学。但是在DKU,我跟大半个学校的人都成为了能时不时一起下饭馆畅聊的好友,除了教授和其他本科生之外,还有各个研究中心和学校部门的staff,研究生,实习生等等。DKU友好的校园文化让eating together成了我们的日常,在食堂里碰见之前没有见过的人,我们都能很轻松地say hi and start a conversation - 广泛的交朋友确实给我的第一年带来的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机会。我非常珍惜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这种strong connection,感觉虽然自己只活了一次,但是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交流却像是活了“很多次”。
再次回到这个问题,我其实不想把DKU拿出来和其他的高校做过多的比较,但如果你真正地了解DKU,并被它的这些独特之处所吸引,那么我觉得你所得到的绝对不会亚于国内的其他任何一所高校。这一年里,在这样一个人数少,校园不大但却多样化,国际化,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里学习,我所收获的成长也好,感受也罢,都让我觉得丝毫不后悔一年前的选择。我们觉得在DKU,定义一个学生的并不是高考分数,而是实实在在的探索,尝试,和成长。So, to summarize what I said above - As long as you make good use of the resources at DKU, you will have the most unique kind of life.
之后还会更更多和DKU相关的帖子,如果有问题的话欢迎私信交流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6樓 發表于:2024-5-30 20:43
作者:知乎用户hjefU8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6013076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編輯:
不明白我為啥講第一段話的朋友可能還沒看過下圖這個論調。我對DKU的了解也不多,只不過給出一些明顯的counter argument供大家參考,沒有碰瓷的意思。




學校就是這麼個學校,就算不用看Duke的prestige
,curriculum和faculty都在官網放著,其他信息其他答主也都有回答。確實現在沒有本科畢業生報考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最起碼還是能參考一下NYU Shanghai的。我真的覺得Duke沒必要虛假宣傳DKU,又不是指著DKU賺錢...在DKU教课的faculty据说赚的比在Durham的还多。
Harvard College 也不是Harvard University,Barnard College 也不是 Columbia University,清华Berkeley深研院既不是清华也不是Berkeley, IAS也不是Princeton。 


DKU,NYU Shanghai 性质比较特殊,可能把整个NYU本部搬过来也评不上985,211(或者双一流)。不讲DKU,NYU Shanghai比最差的211差?在这种不清楚教育部是否是因为這些學校是合作办学所以没有选NYU Shanghai 或者其他合作办学学校为双一流时,我觉得讨论国内的分类体系没什么太大意义。如果等中科院UCLA评了双一流再返回来说DKU垃圾也不迟。


DKU和Duke的关系和UCLA和Berkley的关系不同。UCLA和Berkeley基本是独立的两个大学。没听说过哪个UC的教授被派遣到其他UC的学校去工作。但是DKU和Duke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两所学校行政团队和师资,DKU的教授大部分都是Duke的教授(https://dukekunshan.edu.cn/en/faculty),在中国上一个学期在美国上一个学期。要说在DKU兼职也能说在Duke兼职啊。


这种紧密的关系导致很多学校的海外campus都没有排名。NYU Abu Dhabi,Yale-NUS,DKU都被算在本校的排名里。DKU没有排名就垃圾 -> NYUAD没有排名是垃圾。这种情况下脱离本校谈分校意义不太大。


另外美本系统申美国的grad school
,根据以往大家的经验来看,确实是简单一些。申“世界百强名校全奖博士”应该不会比国内211高校有劣势。觉得合作办学只有请几个“外教”来上课的说法我不太明白。


另外DKU可能并不需要国家政府拨款,本校出点钱应该就够维持DKU这种小规模的research了吧。


觉得把DKU和SJTU放一起是蹭SJTU名气的,Duke一开始在中国准备建校的partner就是SJTU。后来因为昆山政府给钱才换成了武大。Building DKU: From a decade of obstacles to its first undergraduate class


知乎上还有人觉得岛上有个学校比Berkeley好...我现在看啥都不足为奇了,说Duke不如985也不是找不出论据来。DKU机会应该挺多的,把握住了才是正事儿。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7樓 發表于:2024-5-30 20:43
作者:turbin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7439368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放美国的话,大概相当于一个教学质量很好,但知名度有限的文理学院吧。前提是你不直接说你是Duke的。
毕竟学校体量太小了点,放国内可能相当于外交学院这种很多人没听过,但是懂的人会认可的学校。
一所完整的研究型大学的组成部分是 Undergraduate (College) + Professional Schools (Medical/Law/Business)+Graduate Schools(Art/Science/Engineering etc.)
后者学生占比要超过会接近一半,然后要每年授予大量PhD学位。有一部分特殊的学校没有本科教育,也有不少学校没有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但是"学术研究学位的授予"这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缺失。


Master of ECE
Master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Master of Management Studies
Master of Science in Global Health
Master of Science in Medical Physics 简单去翻了下DKU的网站,除了本科专业以外,只提供了如上几个硕士项目,都是应用取向的,不太会导向PhD。这个ECE项目授予的是Master of Enginnering学位,还是就业导向的。
说到这里其实对美国大学体系比较了解的人应该就知道了,单纯看DKU的话,其实就是很接近Liberal Arts College。主要提供本科教育,有些也有硕士项目,但是集中在健康大类或者商业实用的专业,而不会是学术类型的。我并不是说只有学术类型的项目才好,只是要指出在分类学校时这个概念很重要需要留意。
规模小学生少,一般可以分给每个人的资源有时可以更多,但也因为学校体量的问题,可能缺失大规模学校种种的机会。
DKU自己网站上写的也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想必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是大规模化,还是保持小而美吧。
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优势。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个新成立、每年校友毕业数量极其有限的学校很难积攒起来足够大的校友组织,知名度也长期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
有人说可以把DKU完全看成Duke University,其实不太尽然。Duke的资源自然是能利用不少,但真的也不能完全无视距离的影响。我不想说什么不同学院分三六九等这种话,但是依我在美国读了6年多书的经历来看,真的完全直属一个大学就在隔壁的两个学院得到的资源都很不一样,别说隔了7000多英里外的两个校区了。
感觉没太大必要和国内的学校比,一是我不足够了解,二是两套教育系统很难直接来比。选择DKU就是要选择美国的高等教育模式
推荐以下学生选择DKU, NYU Shanghai之类的学校,当然前提也是要能考进去


憧憬LAC的学习环境,也能和美国大多数LAC毕业生那样家里给铺好路,但是觉得在北美太无聊不好玩想在国内的。
想走学术路线冲击TOP美国大U的硕博项目或者进顶尖Business School,能利用DKU近似美本优势的。 但是这是条有钱人家孩子走的路,家庭条件一般的话还是三思吧。如果家庭负担不起你去北美自费读Duke,也别考虑DKU了。需要考虑性价比的话很可能这学校就不适合你,去同分数段普通学校大概是你更好的选择,钱拿去投资房产或是什么其它的对你的人生帮助可能更大。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觉得这个名字好像起的也不太好。Duke Kunshan University会觉得像是一个碰瓷的学校,而NYU Shanghai这种听起来就高档不少。尤其Kunshan和Shanghai国际知名度大概是1比1万的差距... 而且即使比起学术和历史Duke比NYU强很多,但NYU自带NYC加成,反而名气更大些。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8樓 發表于:2024-5-30 20:44
作者:人形二向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6429719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说清楚了,昆山杜克大学在读本科生,利益相关,不想看请绕行
由于本人掌握资料有限,难免出现差错,所以答案可能会随时修改令其更加准确。
首先贴一个维基百科对我校的介绍(英语版,可直连,而且英语版的介绍比中文版的词条更加详细)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en.wikipedia.org/wiki/Duke_Kunshan_University首先我觉得应该先介绍一下国内中外合办大学的基本情况,所以申请长篇大论跑一下题,目前有如下几所中外合办大学(括号里是双方院校,排名不分先后):昆山杜克大学(武汉大学X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X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X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万里学院X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大学X肯恩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汕头大学X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很明显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X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非常明显)。虽然在名义上,所有这些学校都是由两所大学联合建立的独立法人大学,但是在实际上每所学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录取方式也不同。我能够确定的是,昆山杜克大学在建校时就已经规定清楚,武汉大学不具有管理权,也就是说本校的校务、教务等内部事务管理是由杜克大学负责的。事实上,我校的课程设置是由杜克大学决定的,主管教学事务的副校长也是从杜克大学派来。我校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高海燕博士本人就是杜克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2019年更新,高海燕教授因为任期已到,已经从DKU离职返回美国杜克大学,现任代理学术事务副校长就是下面我会提到的Scott MacEachern教授


以下先从各个方面介绍一下本校
首先,关于DKU的地位如何。先说本校在杜克大学那边的定位。目前在杜克大学本部,对我校的定义是“下属二级学院
”,该观点本人已经亲自向学校校长助理证实过,也就是说,在杜克大学看来,DKU的地位与其本校的商学院、法学院等学院地位相同。从开设课程上来看,我校属于下属的文理学院(关于美国文理学院这个概念请自行百度)。
然后再说本校在国内的定位。由于国内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境外(含港澳台)大学不得独自在中国开办分校,必须要在境内找一所合作院校共同举办并授予其独立法人地位,所以在明面上所有的中外合办大学在国内的定位都是独立法人大学。具体来说,属于民办高校(国内的定义是所有非公办都属于民办,民办是一个大的概念,内部还有很多细分的小种类)。由于其民办高校的性质,DKU等所有中外合作大学都不是、也不可能成为211、985或者双一流大学。不过还是那句话,211、985或是双一流不是评价一所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作为211的石河子大学
和作为双非的深圳大学哪个更好说的就是这个理。
第二,关于排名。首先,我校刚刚招进第一届本科生,研究生数量极少并且刚刚毕业第一批,这个情况并不满足几大主要排名榜单的收录要求,所以我校暂时没有任何排名。不过以后我校也可能不会出现单独排名,因为目前学校的计划是将和港中深、宁波诺丁汉等一样,与外方学校共同参与排名(这个也是本人向校长助理核实过的)。也就是说,不会出现单独的“昆山杜克大学”的排名,因为昆山杜克大学的排名和杜克大学一样。当然如果以后情况出现变化那以实际情况为准,毕竟排名这个问题学校依然在讨论中,不排除出现变化。
第三,关于学历和学位(这里只说本科)。所有的中外合作大学都是双学位,以DKU为例,所有毕业生将同时获得由中国教育部颁发的昆山杜克大学的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以及由杜克大学颁发的杜克大学学位证书。在毕业后,毕业生将加入杜克大学的校友网络,也就是说杜克大学承认所有DKU毕业生的校友地位。中外合作大学的学历学位情况比较特殊,而且此类院校出现时间短,国内很多地方对其还不甚了解,所以在解释自己学历学位情况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麻烦。简单点说,你可以直接拿出你的杜克大学学位证书跟别人说自己是杜克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不会存在问题,并且类似情况有我自己知道的成功先例(当然那个人是西浦毕业的不是昆杜)。
第四,关于学校师资力量。这里是撕逼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学校的师资情况是这样的:1/3的教授直接来自杜克大学本校,其本人就是杜克大学在编教授。例如教授数学和物理的刘建国教授和教授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李昕教授(没错都是华人),这两人都是杜克大学在编教授,以半年为期在美国杜克大学本部和昆山杜克大学交替开课(这些人在两个校区都有职务,所以他们同时是杜克大学教授和昆山杜克大学教授)。其余2/3的教授都是由杜克大学教授委员会根据杜克大学本部的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招募并专职在我校任教。以下贴一个维基百科上对在我校教授社会科学课程的Scott MacEachern教授的介绍
Scott MacEachern​
en.wikipedia.org/wiki/Scott_MacEachern从这个教授的招募流程可以看出,我校招募教授的标准与杜克大学本部无异。如果说我校教授资质不过关,那么恐怕杜克大学教授委员会的成员会气的跳起来,因为这无异于是在打他们自己的脸。
第五,关于学校的经费。由于我校的民办性质,资金的主要来源自然不是政府投资。我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来自杜克大学本部的拨款以及各类捐赠。听起来没有保障,但是事实上杜克大学不差钱,捐赠人也不差钱,经费问题无需多虑。昆山市政府也出了不少投资,主要集中在校园建设上。昆山市为学校建设提供了地,并且所有的学校建筑也是由昆山市投资修建。
第六,关于学校的管理。这个我直接贴官网的介绍了
昆山杜克大学理事会 | 昆山杜克大学​
dukekunshan.edu.cn/zh/board-trustees理事会是真正管事的,上面是理事会成员名单
顾问委员会 | 昆山杜克大学​
dukekunshan.edu.cn/zh/node/1/advisory-board顾问委员会是提供咨询的,上面是顾问委员会名单。顺便说一句,顾问委员会成员里很多都是捐赠者。
第七,招生。DKU实行的是5+4+1模式,即高考、校园日、学业水平测试各自占比为5:4:1(对于没有学业水平测试的湖北则是5+5),提前批录取。录取形式与南科大相似。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招生模式的特殊性,我校存在很多高考成绩在本省排名并不算高的学生(比如我本人,高考翻车,实际分数能稳进海南大学。虽然我平常的分数足够我进外交学院
,但是高考没考好的事实就是事实,这个我也无需隐瞒),但是由于校园日表现优秀分数高所以进来了。不过,毕竟有高考兜底,能进来的再差也不可能差到哪去。同时我们也有许多高考分数达到清北人复交这些大学在本省的分数线但是选择前往我校的。生源质量这个东西比较主观,具体评价性的东西我就不说了,第一届基本情况就是这样,平均水平不差,招进来的人里面所有人都能稳进中上等211,尖子生也不少。
第八,关于学术研究内容。有人以我校每年发表论文数量还不及双非的扬州大学为例论证说我校科研实力不行。这个观点实际有点无理取闹。首先,我校目前所有人,所有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加上教授加上行政人员甚至再加上校工(保安、清洁工、快递小哥、校医、厨师等)总数加起来也不超过千人。如此少的人数自然在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上占据绝对下风。更何况,从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上来看,学校的定位更偏重于文理学院的性质。文理学院科研并不是重点,本科生教育才是重点。不过本校也不是什么科研也没做,官网上校园新闻部分有不少关于我校参与的科研项目的内容。同时由于校园建设还处在过程中,学校还远未正式成型,待学校正式成型之后,科研项目的等级和数量自然会提升。
昆山杜克大学新闻和信息​
dukekunshan.edu.cn/zh/news(PS:切换为英文版资料更多更详细)
第九,课程设置。我校的课程设置是由杜克大学制定的,和国内其他大学在课程上存在大量不同点。专业上以大学科交叉专业为主。这点因为具体情况比较复杂,一时半会讲不清楚,有兴趣的就在评论区提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总结一下对题主的问题的回答:从生源上看,至少是中等偏上211的水平,从师资上看,与杜克大学本部差距不大。至于科研、升学状况、排名等,由于学校尚未完全成型,故无法比较。
最后,实事求是说点存在的不足。第一,图书馆很小,本校藏书数量不足,但是可以使用杜克大学的网上图书馆系统,查找论文文章资料足够,但是实体书藏量明显不足。第二,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不合理和需要讨论完善的地方。毕竟才第一批本科生,吃螃蟹的一定要担风险。不过学校在每一门课程结束之后又会要求学生对这门课进行评价,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所有的评价都被认真对待并对课程设置作出了调整。所以以后情况会越来越好。第三跟学校本身学术水平无关,校区位置处于昆山市郊区,周围超市少,公交车出租车也少,出行不算很方便。第四跟学术也没有关系,食堂价格偏贵且可选择的饭菜类型偏少。
大概就是这些,可能随时补充,感谢看完,如有错误请指出
(PS. 相信真正想了解这个问题的人在看到我的回答和评论自然会对这所学校好不好有答案。对于某位只能靠强词夺理和一厢情愿才能赢得辩论胜利的某位大博士的言论,相信大家自有判断)
更新,之前对于学校性质的介绍有一定问题,近期教育部发布了全国所有2956所正规大学名单,在名单中对于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这类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的专门备注了“中外合作办学”而非“民办”,说明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民办大学在定位上具有不同性,并不能直接简单地一视同仁。当然还是那句话,“民办”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与“公办”相对立的大概念,与“公办”这个概念之下还有三六九等一样,“民办”这个概念下也分三六九等
更新,长篇跑题警告
某位大博士说自己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我特地去找了找获奖名单,然后把从2000年以来所有跟采矿和矿业工程有关系的获奖项目全部找出放在一起了。我知道某位大博士一定在看,麻烦出来认领一下哪一个项目是你做的啊,敢得奖怎么不敢认呢?
网址直接贴在这http://www.nosta.gov.cn/web/index.aspx
列表如下,每一行分别代表当年的获奖编号,项目代码,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者
2000
37
J-210-2-01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
长春科技大学王世称、艾宪森、李忠、陈华山、杨毅恒、严光生、朱裕生、叶水盛
、李景朝
、肖克炎
专家推荐


38
J-210-2-02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高速、高效勘探开发技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宋万超、何生厚、潘元林
、才汝成、李阳、孔凡仙、王军、林会喜、周志齐、周长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9
J-210-2-03
测井解释工作站系统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大庆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常明澈、李宁、于亚娄、杜贵彬、童晓玲、张玲、陆阳、王建强、邱汉强、乔德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40
J-210-2-04
复杂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支护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山东科技大学、淮南矿务局朱维申、刘泉声、白世伟、李术才、陈卫忠、尤春安、杨家岭、袁亮、吴玉山、祝经康
湖北省
41
J-210-2-05
BGRIMM系列浮选机研制与推广应用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沈政昌、刘桂芝、刘振春、张鸿甲、邹介斧、夏晓欧、刘惠林、刘彦君、卢世杰、刘林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42
J-210-2-06
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允、钟孚勋、张烈辉、罗涛、杜志敏、冯曦、王阳、杨兆中、胡勇、贺伟
四川省
43
J-210-2-07
新城金矿复杂条件矿床采矿方法研究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新城金矿、长春黄金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崔仑、蔡美峰、韦华南、孙豁然、李春元、赵国彦、刘国富、李凤山、乔兰、李元辉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44
J-210-2-08
地下矿山高阶段强化开采新工艺综合技术研究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长沙矿山研究院、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李周经、孙再东、饶绮麟、彭怀生、王善元、李樟鹤、夏倩、王毅、郭然、谢源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45
J-210-2-09
深圳市规划国土管理信息化工程
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中心郭仁忠、张曼平、彭子凤、向发灿、鲍江军、许蔚文、李春阳、荣芳、梁勇、潘俊杰
国土资源部
46
J-210-2-10
坑道钻机及近水平孔定向钻进技术的研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胡少韵、石智军、赵学社、殷新胜、韩仕洲、郝世俊、李新建、周新莉、龚城、刘卫东
国家煤炭工业局
47
J-210-2-11
塔里木盆地海相克拉通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
分公司廖永远、贾承造、孙龙德、邸超、俞新水、梁狄刚、周新源、王招明、刘昌玉、田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8
J-210-2-12
坚硬厚煤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大同矿务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太原理工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谢和平、朱晓喜、张宝山、彭建勋、孙忠义、张锁江、解景全、靳钟铭、王家臣、白希军
国家煤炭工业局
49
J-210-2-13
国家高精度GPS网布测方案、施测技术和数据处理的研究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陈俊勇、刘经南、张燕平、李毓麟、施闯、张骥、施品浩、葛茂荣、肖耀寰
、王权
国家测绘局
50
J-210-2-14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青海石油管理局黄汉纯、黄庆华、马寅生、周显强、王长利、陈泽光、李永贤、王砚庆、高荐、孙立平
国土资源部


2001
93
J-220-2-02
金矿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
柴天佑、马英俊、刘学杰、李小平、姜人孝、王小刚、刘建业、余章雄、周晓杰、初延刚


东北大学、辽宁省排山楼金矿、长春黄金设计院
国家经贸委


2002
36. J-210-2-01 胜利油田稠油、超稠油开采新技术  宋万超
、何生厚、霍广荣、王志刚、戴瑞斌、张 毅、曹钧合、袁向春、封伯慰、陈 玲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7. J-210-2-02 煤层自燃火灾预测及防灭火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徐精彩、邓 军、文 虎、葛岭梅、崔洪义、张辛亥、田靖安、张文华、王振平、张福喜 
西安科技学院 陕西省 


38. J-210-2-03 高浓度水煤浆燃料 张荣曾、胡鸿安
、王受路、方荣礼、徐志强、王柱勇、王成杰、张 波、梁钧台、郝天峰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 


39. J-210-2-04 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及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彭苏萍、倪 斌、袁 亮、张爱敏、张炳光、杨瑞召、方 正、孟召平、刘天放、霍全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40. J-210-2-05 海上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何汉漪
、徐光周、温书亮、张洪昌、张学工、胡天跃、刘永江、张云鹏、邵启群、何樵登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中海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清华大学、吉林大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1. J-210-2-06 国家中尺度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与空间辅助决策 蒋景瞳、张清浦、王东华、刘纪平、商瑶玲
、陈拂晓、刘若梅、张家庆、李根洪、王 亮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四川测绘局、陕西测绘局、黑龙江测绘局 国家测绘局 


42. J-210-2-07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 吴信才、谢 忠、周顺平、刘修国、樊文有、曾 文、徐世武、刘 永、张发勇、袁国斌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中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国土资源部 


43. J-210-2-08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 张铁岗、何学秋、胡千庭、王魁军、张建国、姜光杰
、费国云、王玉武、程 伟、杨从孝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中国矿业大学、焦作工学院 河南省 


44. J-210-2-09 难采难选低品位铜矿地下溶浸工艺研究设计及工程化实践 赵 波、余 斌、周罗中、陶星虎
、王 春
、苏国强、吉兆宁、王树琪、常晋元
、彭 钢 
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长沙矿山研究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2003
J-210-2-01
已开发油田水平井地质设计及薄油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李 阳、赵金洲、刘显太、孙海芳、王建勇、都振川、孙民生、王升廷、邢正岩、贺兆顺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管理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J-210-2-02
全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权属调查
马克伟、向洪宜、孙 毅、温明炬、查宗祥、刘育成、蔡乃煌、张明达、杨在田、刘顺喜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国土资源部
J-210-2-03
西藏扎布耶盐湖资源评价—矿床成因、地质勘查、动态观察与开发实验
郑绵平、张永生、杨卉芃、赵元艺、刘喜方、郭珍旭、邓月金、齐 文、卜令忠、乜 贞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国土资源部
J-210-2-04
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
路东尚、林吉照
、李守生、孙 林、李晓英、刘秉光、邓 军、李绪俊、吕古贤、王效杰



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J-210-2-05
断陷盆地多样性潜山带成因、成藏与勘探配套技术
李丕龙、张善文、曲寿利、宋国奇、王永诗、王延光、杨长春、肖焕钦、郭汝泰、马立驰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J-210-2-06
中国复杂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与技术
牟永光、钱荣钧、王尚旭、狄帮让、曹思远、戴世坤、陈小宏、魏建新、胡天跃、王润秋


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
教育部
J-210-2-07
复杂特困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瓦斯抽放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袁 亮、刘泽功、俞启香、胡千庭、李 平、尹正柱、方良才、章立清、程远平、刘 林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
J-210-2-08
地理空间信息的遥感高精度快速提取技术及产业化
林宗坚、程 烨、张继贤、李英成、李紫薇、卢 健、周 一、邱志成
、张炳智、孙 杰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武汉大学、陕西测绘局、湖南省测绘局
国家测绘局
J-210-2-09
有水气藏油藏工程方法研究
李 允、胡 勇、张烈辉、杨雅和、王永清、罗 涛、李晓平、钟 兵、陈 军、周克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西南石油学院
四川省
J-210-2-10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配套技术
沈平平、袁士义、胡文瑞、梁春秀
、王嘉淮、宋新民、王道富、何树山、钱根宝、蒋 阗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管理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J-210-2-11
金属矿床无废害开采技术
周爱民
、王保生、肖其仁、姚中亮、刘育明、杨小聪、阮琼平、玉子庆、谢本贤
、何哲祥



长沙矿山研究院、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


2004
41 J-210-2-01 欠平衡压力钻井配套技术研究 李 阳、赵金洲、杲传良、韩来聚、李宗清、易文所、张桂林、康仁华、刘显太、陈永明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42 J-210-2-02 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综合治理技术 胡振琪、郭达志、姜光杰、徐雪林、龚乃勤、张吉瑞、王安民、吴 侃、盛业华、单卫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矿业大学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贾汪区国土资源局、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43 J-210-2-03 阵列阻抗相关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谢荣华、王玉普、刘兴斌、齐振林、胡金海、计秉玉、张玉辉、程杰成、吴世旗、王金钟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44 J-210-2-04 废弃矿井高强渗流水害综合治理技术与矿井安全生产 付文安、江 卫、李景恒、潘立友、张 波、顾建亚
、蒋 政、韩怀臣、冯庆泉、王 田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山东省 


45 J-210-2-05 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 金之钧、王宜林、庞雄奇、曾溅辉、张善文、查 明、刘洛夫、方朝亮、吕延防、王志章 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石油大学(华东)、大庆石油学院 教育部 


46 J-210-2-06 秦皇岛32-6海上大型油田建设工程 王恒岐、王 涛、姚德彬
、杨公升、肖启梁、魏成存、侯金林、刘培林、黄业华、曹 静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7 J-210-2-07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陈毓川、叶天竺、张洪涛
、朱裕生、王保良、肖克炎、周家寰、王全明、叶锦华、梅燕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48 J-210-2-08 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 陈俊勇、李建成
、宁津生、晁定波、张燕平、郭春喜、张 骥、罗志才、杨沾吉、章 磊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江苏省测绘局、海南测绘局、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国家测绘局 


49 J-210-2-09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技术产业化  边馥苓
、王春峰、胥燕婴、朱国宾、李朋德、涂建光、何 锋、江聪世
、阳胜秋、张 目 武汉大学、海南测绘局 国家测绘局 
50 J-210-2-10 高含水后期钻井工程配套技术研究 于洪金、周英操、李文斌、弓玉杰、陈晓楼、肖志兴、程 艳、季海军、邹 野、慕万军 大庆石油管理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51 J-210-2-11 四川省巴塘县夏塞银铅锌矿床普查评价 陈才金、李 超、刘 权、古成会、蒋洪昌、唐回文、张兴润、黄与能、林 青、何显刚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八地质队、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
开发局化探队 国土资源部 


2005
4
J-210-2-01
百万吨级海上油田浮式生产储运系统研制与开发
周守为、李 宁、姚德彬、吴植融、曾恒一、范 模、房晓明、赵耕贤、马延德、陈 刚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七O八所、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6
J-210-2-04
油气资源评价新技术与油气勘探效
贾承造、赵文智、胡素云、柳广弟、杨文静、瞿 辉、王世谦、李景明、罗 强、张占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47
J-210-2-05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与开发
李 阳、王端平、刘建民、侯加根
、王延忠、杨耀忠、谭保国、杨 勇、王增林、束青林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48
J-210-2-06
深层盐膏岩蠕变规律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杨春和、曾义金、邓金根、楼一珊
、王文立、张来斌、陈 锋、鲍洪志、杨 隽、邢纪国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大学、武汉化工学院
中国科学院


49


J-210-2-07
油气勘探和储层预测新技术
王尚旭、姚逢昌、撒利明、狄帮让、周新源、徐基祥、赵应成、黄捍东、沈金松、魏建新
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地质研究所
北京市


50
J-210-2-08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姜在兴、蔡希源、操应长、李 阳、邱隆伟、陈文学、李思田、王玉华、张宗檩、张世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山东省


51
J-210-2-09
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
王玉普、程杰成
、王 林、韩修廷、师国臣、徐国民、魏纪德、鲁明延
、李淑红、孙延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


52
J-210-2-10
迈卢特盆地快速发现大油田的配套技术与实践
童晓光、徐志强、窦立荣、肖坤叶、郭新峰、徐 烨、张 宏、史卜庆、程顶胜、黄人平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6
49


J-205-2-03
金属检测和自动除铁新技术
韩明明
上海市


50
J-210-2-01
我国海域地质与资源调查评价
张洪涛、张海啟、张训华、刘守全、陈邦彦、吴必豪
、周永青、蔡 峰、魏合龙、肖国林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51
J-210-2-02
大庆外围油田年产500万吨原油有效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玉普、计秉玉、郭万奎、隋 军、牛彦良、李 莉、周锡生、韩德金、周永炳、庞彦明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52
J-210-2-03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
陈俊勇、杨元喜、王 敏、张燕平、唐颖哲、李 辉、程鹏飞、孙凤华、张 鹏、郭春喜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信息技术总站、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国家测绘局


53
J-210-2-0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及油气重大发现
贾承造、宋 岩、田 军、刘埃平、贾希玉、范铭涛
、马立协、魏国齐、赵孟军、王卫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54
J-210-2-05
龙固主井(双井筒)近600m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苏景春、洪伯潜、张开顺、许宜坤、李功洲、臧桂茂、李炳胜、郑翔鲲、谭 杰、张衍昌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建井研究所、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工业部济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55
J-210-2-06
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
邓运华、茹 克、夏庆龙、项 华、薛永安、朱伟林、刘春成、米立军、周心怀、田立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56


J-210-2-07
气体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星元
、吴仕荣、陈 光、伍贤柱、孟英峰
、陈 刚、屈建省、魏 武、刘德胜、郑有成
中油长城钻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西南石油学院、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华北石油管理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57
J-210-2-08
千米埋深矿井建设技术及应用
马厚亮、张寿利
、乔卫国、孙希奎、陈维健
、陈洪远、杨明福、周亚东、赵景忠、王明远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技大学、中煤第一建设公司、中煤第五建设公司、兖矿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新陆冻结安装分公司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58
J-210-2-09
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
沈平平、袁士义、廖广志、颜捷先、朱友益、罗健辉、刘玉章、孙焕泉
、贾爱林、杨振宇、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59
J-210-2-10
中国冰川分布及资源调查
施雅风、王宗太、刘潮海、谢自楚、王宁练、蒲健辰、杨惠安、焦克勤、刘时银、吴立宗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省


60


J-210-2-11
煤矿冲击矿压电磁辐射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
何学秋、王恩元、窦林名、聂百胜、刘明举、刘贞堂
、王云海、魏建平、陆菜平、李忠辉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61
J-210-2-12
亚洲石油地质特征与战略选区
金之钧、周玉琦、白国平、王 骏、殷进垠、王志欣、汤良杰、张生根、徐传会、王伟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市


2007
39
J-210-2-02
渤海海域复杂油田开发技术创新-原油年产量突破1500万方
周守为,刘 健,王家祥,陈 壁,张凤久,姜 伟,孙福街,刘 松,董星亮,陈 明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0
J-210-2-03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卞德智,徐安平,辛俊和,方甲中,刘有超,吴林钢,汪绪刚,关维东,范子菲,王 玺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41
J-210-2-04
中国近海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唐海雄,高德利,董星亮,魏宏安,罗东红,邓金根,张武辇,张新平,汪志明,陈 德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东部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东石油工具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2J-210-2-05
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层保护与改造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蒋官澄,曹钧合,马先平,李晓清,郭雄华
,李师涛,纪朝凤,陈应淋,谭河清,张国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山东省
43
J-210-2-06
大牛地气田致密碎屑岩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实践
郝蜀民,陈召佑,李 良,尤欢增,董 宁,陈洪德,刘忠群,袁志祥,陈路原,郑锋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46
J-210-2-09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
陈毓川,王登红,朱裕生,徐志刚,王世称,翟裕生,汤中立,裴荣富,沈保丰,肖克炎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徽省地质调查院,长安大学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大学
国土资源部
47
J-210-2-10
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系列及其勘探工艺
万步炎,钱鑫炎,刘敬彪
,黄筱军,夏建新,王和平,周爱民,杨俊毅
,高宇清,刘淑英
长沙矿山研究院,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公司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48
J-210-2-11
海南琼西地区金矿勘查评价
丁式江,廖正伟,黄香定,廖香俊,傅杨荣,余兴邦,王平安,张小文,饶家光,吴国爱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海南省地质勘查局九三四地质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海南金大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国土资源部


2008
33
J-210-2-01
我国陆上重点气区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技术与应用
赵文智,刘文汇,王红军,曹 宏,柳广弟,汪泽成
,胡永乐,熊春明,田昌炳,王云鹏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4
J-210-2-02
胜利油区复杂断块油田稳产技术
李 阳,孙焕泉,王端平,王增林,王光付,许 坚,金 强,张全胜,孙海宁,何瑞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5
J-210-2-03
中国大陆科学深钻的科技集成与创新
许志琴,王 达,杨文采,张 伟,杨经绥,金振民,张晓西,刘福来,杨甘生,张泽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国土资源部
36
J-210-2-04
我国区域精密高程基准面建立的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
李建成,姜卫平,姚宜斌,晁定波,杨俊岭,刘润荣,孙绍斌,方 锋,罗满建,申文斌


武汉大学,青海省测绘局,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局,山西省测绘局,东莞市国土资源局,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装备事业部
国家测绘局
37
J-210-2-05
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研究与勘查评价
毛景文,贾宝华,陈祥云,黄革非,许建祥,潘仲芳,李金冬,李红艳,徐贻赣,许以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
国土资源部
38
J-210-2-06
酸性火山岩测井解释理论、方法与应用
李 宁,陶宏根,卢怀宝,王宏建,李庆峰,赵 杰,乔德新,周灿灿,刘传平,董丽欣
大庆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9
J-210-2-07
海洋石油测井系统(ELIS)研制与产业化
郭 云,卢 涛,孟悦新
,刘西恩,冯永仁,李 健,尚景玉,宋公仆,庞希顺,欧阳剑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0
J-210-2-08
中国南海西部海域复杂构造安全快速钻井技术
谢玉洪,李嗣贵,黄凯文,董星亮,易 平,徐立强,罗宇维,蔚宝华,管志川,张行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奥凯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1
J-210-2-09
水驱油藏注入水低效循环识别与治理技术
宋考平,计秉玉,万新德,卢祥国
,张继成,何 鲜,魏金辉,武 毅,宋书君,李宜强
大庆石油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42
J-210-2-10
聚合物驱油工业化应用技术
程杰成,徐正顺,刘 合,隋新光,李彦兴,王 研,邵振波,李学军,刘兴斌,黄伏生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


2009
40
J-210-2-01
化学固壁与保护油气储层的钻井液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孙金声,余维初,鄢捷年,罗平亚,周保中,汪世国,肖登林,黄达全,宋元森,杨泽星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一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41
J-210-2-02
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非平面压裂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陈 勉,曾义金,雷 群,金 衍,胥 云,张福祥,张广清,赵振峰,张旭东,史明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协


42
J-210-2-03
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
孙焕泉,王增林,李振泉,曹绪龙,宋新旺,崔晓红,蒋生祥,李 英,姜颜波,曾流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43
J-210-2-04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洼槽聚油新理论、勘探新技术与重大发现
赵贤正,金凤鸣,邹伟宏,易士威,王 权,赵力民,李先平,刘 震,邓志文,卢拥军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省


44
J-210-2-05
基于深井钻柱动力学的高速牙轮钻头与振动筛研制及应用
刘清友,王国荣,张明洪,郑家伟
,杜广义,赵业荣,林元华,胡欣峰,韩传军,祝效华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管理局装备制造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


45
J-210-2-06
高含水期油田整体优化工艺、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刘 扬,计秉玉,宋考平,刘宝碇,李福军,康红庆,魏立新,杨二龙,曹广胜,王洪星
大庆石油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
黑龙江省


46
J-210-2-07
胜利油区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开发与应用
赵金洲,韩来聚,唐志军,马凤清,赵金海,闫振来,杨锦舟
,王敏生
,王爱国,牛洪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
山东省


47
J-210-2-08
中深层稠油热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谢文彦,任芳祥,刘喜林
,赵政超,张方礼,张义堂,杨立强,蒋生健,刘德铸,陈韶生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
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2010
38
J-210-2-01
三维三分量地震关键技术突破与深层致密大气田高效勘探
蔡希源,唐建明,杨克明,张永刚,徐向荣
,李显贵,徐天吉,马昭军,黄 跃,张 虹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9
J-210-2-02
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定量描述与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戴彩丽,冯其红,赵福麟,高国强,王业飞,康万利,薄启炜
,姜汉桥,谢培勇,张 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山东省
40
J-210-2-03
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其工业化应用
朱维耀,姚 军,孙玉凯,刘 合,王世虎,张玉广,李爱芬,宋洪庆,宋书君,鞠 岩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11
J-210-2-01
内陆坳陷湖盆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及应用
冉新权,杨 华,李安琪,付金华,何顺利
,李忠兴,窦伟坦,赵继勇,杨克文,蔺宏斌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甘肃省
34
J-210-2-02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新增17亿吨探明储量油气成藏新认识与勘探新技术
蔡希源,张善文,宋国奇
,邱桂强,焦大庆,王永诗,陈莉琼,韩文功,林社卿,运华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5
J-210-2-03
渤海活动断裂带油气差异富集与优质亿吨油田群重大发现
朱伟林,夏庆龙,周心怀,薛永安,田立新
,魏 刚,徐长贵,米立军,吕修祥,周东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36
J-210-2-04
胜利油田边际稠油高效开发技术与应用
孙焕泉,毕义泉,王增林,李振泉,孙建芳,侯 健,吴光焕,王世虎,张继国,束青林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7
J-210-2-05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
车长波,杨虎林,李玉喜,张大伟,瞿 辉,刘成林,周总瑛,张道勇,朱 杰,胡根成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土资源部
38
J-210-2-06
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宋 岩,赵贤正,张新民,柳少波,彭苏萍,张 群,秦 勇,胡爱梅,秦 义,陶明信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2
27
J-210-2-01
海上绥中36-1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开发关键技术 
周守为,张凤久,孙福街,陈 明,姜 伟,陈 壁,聂宝栋,何保生,高 鹏,赵春明 
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8
J-210-2-02
超高温钻井流体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孙金声,刘绪全,杨智光,蒲晓林
,张振华
,杨泽星,蒋官澄,白相双,于兴东,张 斌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新疆塔里木油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9
J-210-2-03
高应力强水敏深层井筒稳定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曾义金,陈 勉,金 衍,刘汝山,张来斌,刘四海,林永学,李光泉,闫 铁,李 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东北石油大学

北京市 
30
J-210-2-04
变质岩内幕油气重大发现与高效开发技术 
孟卫工,任芳祥,刘喜林,李晓光,龚姚进,刘德铸,蔡国刚,许 宁,华子东,陈振岩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
J-210-2-01
三元复合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程杰成,伍晓林,吴军政,王德民,王玉普,周万富,李学军,李杰训
,隋新光,宋吉水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8
22
J-210-2-01
高酸性活跃厚沥青层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钻完井技术及应用
路保平
,李国华,侯绪田,侯立中
,鲍洪志,杨顺辉,黄在福,姚奕明,陈 雷,付道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9樓 發表于:2024-5-30 20:45
亲爱的 说实话我对这个学校不太了解 但是可以这么操作
1.直接去学校 这个听咱们知乎谁的都没法让你定心 实际去一趟
2.直接请教相关的老师去,包括找他们学生的聚集地。虽然都会维护本校,但是会有人实际给你讲请客的
3.核心是权威人给你一句定心的话。所以知乎可能帮不了你,考研机构的老师都能更了解


作者:高考逆袭黑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2573291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0樓 發表于:2024-5-30 20:45
作者:花钱弟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22395969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研毕业之际,读博之前,回来怒改一波。
现在回首本科,还是很庆幸当初选了昆杜。
1.来美帝两年最大的感觉就是贵。我的家庭状况很难支持我读完美本,如果不是昆杜提供全额奖学金,我很难在本科阶段体验到全英文教学和国际化的校园氛围。
2.昆杜自由选专业自由选课的政策让我可以探索各种学科各个领域。我高中学过生物竞赛,于是选专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选了分子生物。但是进实验室没一年发现自己很讨厌湿实验,从此开始踏足计算机,在大三大四的时候疯狂上数学课和CS课。当我开始学编程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比起做实验我发现自己更喜欢也更适合敲代码。在昆杜我可以自由安排我的课表,一边学生物一边学CS,这为我以后研究计算生物这一交叉学科打下了基础。我知道很多大学转专业和跨院选课都没有这么简单,所以请庆幸昆杜让我有自由探索兴趣的底气。
3.昆杜让我明白主动寻求机会、搜集信息和networking的重要性。来读美研发现陆本的同学都很勤奋踏实,考试考的也很好,但是很多人上课不喜欢发言,不喜欢找教授问问题,不喜欢跟非中国人交流。我在研究生阶段找实验室、要推荐信都很顺利,这离不开我在昆杜培养的多发言、多去office hour、多跟教授交流、多向上社交的习惯。昆杜让我变得更主动更外向,更勇于争取,也更认识到networking和信息的重要性。
4.表达。这一方面体现在英语,我的英语口语一直不算标准,但四年的全英文教学和校园生活下来,我明白了口音不重要,语法不重要,词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敢开口敢表达,我遇到的英语母语者从来不会嫌弃我口语不标准,他们都会耐心的听我说完,即使我讲不明白他们会礼貌的请我再说一遍。我也学会如何用各种方法在不会单词的情况下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面,昆杜很多课会要求学生上课发言(如GChina),虽然我对此类课深恶痛绝,但不得不说它培养了我即使没什么话想说也能强行说出两句的能力。
————————————————————————
利益相关:首届本科生。
说点大实话吧。
一、学生:
1.第一第二届生源质量最高,越往后越差。分数线受宣传疫情政策等影响大概是越来越低(可能有误)。
2.入学分数方差极大。有放弃复交浙大的中国人,有放弃哈佛杜克的歪果仁。也有高考很低的同学。毕竟是541的录取模式,面试成绩好的话高考不需要太高就能录取,分数线注定不会很高。
二、教学
1.小班教学。很多课就一二十来号人,我甚至上过两三个人的课。小课有利于与教授打好关系,要推荐信啥的都很方便。
2.通识博雅。想上什么课就上,没有专业限制。但是很缺教授,很多高阶课从没开过,甚至有教授被迫教一些他也不懂的课。
3.课程设置不太合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实验课没开多少,国情课的设置也广受抱怨。说是通识博雅,但是选择的余地也没有很大,很多有意思的课都不开,到了大四基本没有本专业的课可以选了。首届本科生不知道踩了多少坑吃了多少亏。
4.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对比我上过的杜克本校的课,整体差距还是有的。当然遇到的教授都很好。
5.缺基础设施。我们大一大二两年都去对面的高中上实验课,学校的实验楼第三年才建起来。
6.七周学期+四天上课=进度太快。昆杜七周一学期,基本上上三周就要期中,再三周就要期末。教授为了赶进度也要把本来十四到二十周的内容压缩到七周讲完,而且一周还只有四天上课。本意是周五留出时间field trip,实际上很多课没有,顶天一学期一次。结果就是很多课教授在填鸭式的讲PPT,学生上的很痛苦。
7.专业。专业的选择是越来越多了,但有些专业强行交叉学科,有些专业确实缺教授缺资源缺设施。大二下才选专业算是好事吧,早早定好专业的不受影响,没定专业的可以自由探索。
8.学术氛围。个人只了解理科,整体的学术氛围比较好,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分享资源什么的。没有见过藏着掖着尔虞我诈的情况。
三、与杜克的关系
1.学位和学历有杜克的名字,但是上面也会标注昆山campus,跟本校肯定不能直接等同。
2.分校?昆杜的学生能用绝大部分杜克的网络资源,包括图书馆、软件等等,也被纳入杜克的校友网里,内网里能查到昆杜的学生。疫情期间昆杜的国际生能去杜克,杜克的中国学生能来昆杜。昆杜和杜克也有各个方面的联动。但是昆杜和杜克算是独立的两个校区,昆杜的名字也是Duke Kunshan University。算不算分校,取决于定义了。
3.杜克武大授课。每年有不少杜克的visiting professor,武大教授主要教国情课。
4.交换。目前官方的交换貌似只有跟杜克和跟武大的交换(可能有误)。所有人都能大三去杜克,但只能交换一学期,最多加上一个夏季学期,跟当年招生时宣传的交换一年不太符合。当然疫情期间交换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到了大四也没有出去交换过。武大交换有名额限制,但据我所知目前没人去交换。
四、校园生活
1.国际化氛围。大一的时候还是比较国际化的,但也有国际生和中国学生融入不来的问题。大一过后疫情原因校园内全是中国学生和寥寥无几的韩国学生。据我观察,现在还和国际生保持交流的中国学生不多了。很多人并没有国际生朋友。
2.行政团队。糟糕透顶。点名residence life。很多大一大二认识的上进的职工都跳槽了。明明刚建没几年的学校行政团队却有点官僚主义。
3.食物。阿姨们的态度都很好,但食堂总体而言又贵又难吃。
4.住宿。住宿条件国内顶尖,没话讲。
5.活动。社团,活动这种还是很丰富的。free food可以天天白嫖到。曾经协助办过一个活动,能申下来的经费夸张的多。
五、研究/实习
1.研究机会多/少?看专业吧。对文科专业来说,学生本来就没有几个,很方便跟教授对接。对生物物理化学环境全球健康这种学科,学生跟教授的比例比较合理,现在有不少大一大二大二就进实验室打工的。但是经济计算机这种专业,教授一个手能数的过来,学生却扎堆,内卷非常严重。
2.实习机会。学校有career services,会组织一些公司参观、招聘会等等。有同学靠这种活动找了实习,但是大多数还是靠自己找吧。
3.资金支持。毕设包括暑期研究学校都有资金支持,不算多,大头还要靠自己找的教授出。
总结
作为首届本科生,自然肩负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大一大二的时候看不得被人说自己学校一点不好。但是大三大四出去实习、暑研、交换过,发现原来的见识还太少了,自然只能看到学校的好。有因为教授和优秀的同僚受到激励,也有被校方的一些腌臜事(尤其行政)打击到。
总体而言优缺点分明吧。
优点:小班教学,选课自由,选专业自由。全英文授课,杜克交换经历,适合目标研究生出国的同学。人均资源多。共享杜克的大部分资源。能培养出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吧。有很多隐藏资源。比美本要便宜不少。
缺点:同学质量、课程质量良莠不齐,某些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教授尤其理工科,缺各种基础设施。行政糟心,食物一般。外界(出了长三角的区域)认可度不高。不能保国内的研。
总之适合想出国的同学,英语好想跟各个国家的人交流的同学,想体验美式教育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读美高美本的同学,不想一个志愿定终生的同学,高考失常不满足于上一个末流985或211的同学。
给大一大二同学的一些建议:建议在校期间多与国际生交流,上了这么国际化的大学就不要天天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多寻找机会,要主动出击,很多资源是隐藏的,比如给委员会的大佬发邮件他们会回的。不要过分在意GPA,不要作弊。多跟教授跟领导交流,聊天也好,寻找研究机会也好,为以后要推荐信打好基础也好等等。假期利用起来考试、实习、暑研,多出去走走就知道自己原来的天地多狭窄了。
最后的最后,说了很多槽点吧,但是回归本心,还是不后悔报了这个学校。我会永远感激我学到的一切,永远怀念有那么可爱的一群人。
等我毕业了再回来怒改一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1樓 發表于:2024-5-30 20:45
悲催的老:


不了解呀..
不过苏州很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2樓 發表于:2024-5-30 20:46
Bibliothekar:


如果是准备申请国外硕博,那么中外合办的大学是非常靠谱的选择。
如果以后准备在国内发展,还是老老实实读985/211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3樓 發表于:2024-5-30 20:46
苏某某:


日比山土著表示,这也是大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4樓 發表于:2024-5-30 20:46
杜克大学
校长与中国教育部部长、江苏省省长和武汉大学校长会面
https://dukekunshan.edu.cn/zh/news/vincent-price-visited-china
以这些人的境界,难道就为了在中国办一所骗钱的野鸡大学?请不要用自己的卑鄙来揣测别人的高尚。
2期校园两年后建好
昆山杜克二期校园开工(内有超燃视频!)​
mp.weixin.qq.com/s/g9L-9iug93CYZJGihkNyCw1 昆山杜克大学
录取学生为什么不只看高考成绩,还要申请、写文书、面试?高考可以考查学生的智商、记忆力、耐心、坚韧,但是不能较好的反映一个人的创造力、胸怀、领导力、亲和力、人际交往能力。一个人的成就和影响力,除了取决于高考考查的那些项目外,其它的因素也很重要。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特质,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为好。
2 是所规模很小的大学,目前在校本科生几百人,未来也就是一般高中的规模,每个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可能只有几人。人均教师数量和其它资源丰富,每位学生都有教授作学术导师,适合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探索出一条最符合自己天赋的道路。
3 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注重本科教育。从教授到行政人员,都以专业热情的态度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学校政策的制定,采取民主的委员会制度,没有官僚主义。本科学部的老师,全部以教学为中心,不会把精力都放在申请基金做科研上,对本科教学敷衍了事,或者从来不出现在本科生课堂。
4 没有XX宣传的纷扰,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学术自由
。校园内可以链接外网,和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多一个视角看世界,有助于成长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我要赞一下昆山杜克大学的厕所,干净无异味,达到了发达国家顶尖大学的水平。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能只看光鲜的CBD。厕所的文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5樓 發表于:2024-5-30 20:46
高校专业那些事​:



​杜克大学就是杜克大学。
昆山杜克就是昆山杜克 。
千万不要混淆。
国内混,985/211一本都是最佳选择。
出国,211985也是最佳选择。
论出国率,清华北大中科大都被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昆山杜克吊打。
但是那出国能一样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6樓 發表于:2024-5-30 20:47
作者: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8007422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说知乎有个人,因为没考上昆山杜克大学居然疯了,你就说它好不好吧。
《昆杜、上纽这样的学校,大概和什么样层次的国内大学差不多?》
首先告诉你,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昆杜、上纽这样的学校规模很小,建校没几年,没法从科研、学术、规模、实力等指标去衡量,也没纳入985211评价体系。而且本身算是半独立的院校,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学在这中国的校区或者分校,但直接拿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学
来类比又不合适。比如昆山杜克大学
,属于杜克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颁发美国杜克大学学位,但实际上是杜克大学在中国设立的一个学院。但可以从几个方面做参考。
一、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但昆杜、上纽等学校的入学考核中,高考分数只占一半左右,其它考核同样重要,所以在读学生高考分数差距很大,最低的可能只是不错的211成绩(但其它考核成绩极为优异),最高的有山东理科裸分状元,708分(全额奖学金),因此你不能因此说昆杜录取线很低或者很高,但大多数,平均数来看,录取学生高考分数是可以达到武大华科南开
西交水平的。从这个角度看,昆杜、上纽也是可以和中等985相提并论的。
二、某些省份的综合评价高校层次划分。比如在江苏省的综合评价录取当中,试点大学被分为A类和B类。昆山杜克、上海纽约、港中深和南大、东南大学、国科大
等列为A类。江苏省招生考试院肯定不是胡乱分的,一定参考了很多因素,比如在读学生高考分数平均数,比如师资力量,比如人均教育资源,比如就业情况。从这个角度看,昆杜、上纽
是可以和中等985相提并论的,上科大、南科大
也是此类情况。北外虽然是211但投档线
一向超很多985,这里还是以分数作为主要衡量依据。


三、生源质量和人均教育资源数量
从这个角度看,昆山和上纽明显超过中等985,不比华五
差。
这里的生源质量不只是指高考成绩,更是综合能力,沟通交流协调统筹配合等能力,以及英文的听说读写,知识面、眼界、反应能力、心理健康层面等,差不多的高考成绩的前提下,决定人生高度的因素一定是后者。我坚信,从总体来看,概率来看,差不多的高考分数,昆杜、上纽、港中深等学校的学生未来的人生高度,一定比同分的普通学校的学生,高的多,这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这么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家庭都很好,父母都很棒。以昆杜为例,看看录取名单,几乎都是省城、地级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父母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职业以公务员、医生、教师、国企私企外企中层为主,有很好的见识,知道这类学校的优势,优越的家庭出来的孩子,综合素质一定不会差。县城及以下几乎没有,主要是觉得不读个985211不踏实,另外在综合评价中缺乏优势,还有就是学费的因素(但就算能拿到全额奖学金,这些家长也觉得不如985好)。
人均教育资源数量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比如昆杜师资力量大部分来自于杜克大学,一部分招聘。不仅可以享受国际化教学,还有机会选择在中美两个国家进行学习和生活。硬件设施就不说了,肯定是超一流的。这个角度看,昆杜是明显超过国内大学的,即便清北华五。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7樓 發表于:2024-5-30 20:47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18436110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杜克和昆山杜克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大学。
杜克的官网上原文清清楚楚地写着:"DKU and Duke are independent universities. Admission and enrollment are not transferrable between them",杜克认为这是两个独立的大学,而不是两个校区, 或者下属学院,大学用的是复数universities, 形容词用的是 independent(独立的),再清楚不过了
另外美国杜克的学生也根本不把昆杜的学生当成校友,看下面的链接
最近学校老推荐昆山杜克大学,可是我觉得昆山杜克大学虽然拿的是杜克大学的学位证,但是这毕业证上面还会写?36 赞同 · 13 评论回答

还有一个证明,就是DKU的官网,DKU自己说自己是一个 joint-venture university between Duke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s Wuhan University. 就是说自己是一个由杜克和武汉大学合作建立的合作大学。那么DKU的学生为什么从来不说自己是武汉大学的学生呢。


所以说,昆山杜克是什么级别的学校,就取决于昆山杜克自己的学生,进去的时候生源分数是多少,毕业以后走入社会能得到多少认可,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如果出色,自然证明昆山杜克是一所好学校,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昆山杜克的学生也是以自己是昆山杜克的学生为荣,并不会想藏着掖着,混着说自己是美国杜克。不需要借着美国杜克的光,说我们是美国杜克的亲戚这样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8樓 發表于:2024-5-30 20:48
非常抱歉…DKU这种类别的学校…基本不能和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类比
按国内高等教育序列来排的话,它不能被准确定位办学层次,因为它走提前批,也从未被教育部确定为985/211/双一流/一本…如果按这个逻辑来说…它可以说是连三本都算不上的学校…
不过考虑到招生方式的话,起码它在国内的生源是达到了211的水准,但仅仅只是生源指标,如果生源指标便能确定一个学校的层级,那清北早就应该是世界第一了…
如果参考第三方排名的话…只能找到DU而不能找到DKU…因为你必须承认DKU不等于DU这是事实存在…
这也就是DKU最大的优势与尴尬所在…靠着DU的牌子招生…却没有任何第三方证明能证明其水准与DU平齐…这种似是而非的存在很容易形成误导…虽然学位证是一致的存在,但考虑到目前教育部认证过程中会对签证进行验证,从而导致认证书的信息并不一致…
所以…目前阶段不建议任何有211水准的学生冒险选择这种类型的学校…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6223264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9樓 發表于:2024-5-30 20:48
高安路老实人​:


政治不正确地说
吊打剩下学校
资源太好了
性价比又高
实名嫉妒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0樓 發表于:2024-5-30 20:48
留美强叫兽:


​昆山杜克大学
能与什么等级的大学比肩?
...
2018年上海高考的投档数据:
中科大
 录取10人,最高588,平均578,最低574
港中文 录取13人,最高584,平均575,最低568
人大苏州 录取10人,最高561,平均557,最低555
中山 录取36人,最高570,平均558,最低553
南方科技
 录取20人,最高581,平均555,最低546
港城 录取10人,最高576,平均552,最低540
港中文深 录取57人,最高571,平均547,最低517
南航 录取37人,最高550,平均544,最低533
昆山杜克 录取28人,最高574,平均542,最低520
宁诺
 录取45人,最高564,平均538,最低526
苏大 录取45人,最高551,平均536,最低529
西浦
 录取60人,最高547,平均524,最低518美国某知名教育集团做的上海教育市场调查部分内容,为内部资料。是在该集团实习员工发到网上,不同于媒体按赞助费广告费给的评比标准。知名度排名:1.金吉利 2.新东方 3.美勤 4.启德 5.新通;专业度排名:1.美勤 2.棕榈 3.中智 4.再来人 5.学美;录取满意度排名:1.美勤 2.世毕盟 3.中智 4.学美 5.澳际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1樓 發表于:2024-5-30 20:49
Eric:


准备出国就去杜克,985211挂嘴上的都是失败人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2樓 發表于:2024-5-30 20:49
利益相关:DKU全奖交换生,中流985本科
这取决于你怎么定义层级。
行政层级—双飞
人才培养—清北
生源质量—华五到中流985
出国申请—清北
学位—杜克
当初我们一起交换的同学有北大复旦南大南开中山武大等等,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在这里的教育水平高于自己的本科母校。同学们的去处也都很好,甚至不乏双飞本科申请到常青藤(非水项目),211申请到牛津的案例。半年交换尚且如此,四年对你的帮助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某个回答的质疑,我已经在他的评论里回复了。新生事物自然有风险,不愿意承担风险就别尝试,人家占到便宜了也别不平衡。另外,这位朋友的知乎回答一共六篇,全部是踩dku,他的身份不言而喻。


作者:奉公忘私王巨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6096291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3樓 發表于:2024-5-30 20:49
刀尖红叶​:


昆山杜克大学位于苏州昆山,是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的中外合办学校
中流 985~华五的分数线每年花 20w 可以体验媲美乃至超过华五~清北的人均教学质量(如果适应西式教学方法的话)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4樓 發表于:2024-5-30 20:49
昆山杜克大学作为美国杜克大学全球战略的有机组成,自然可以代表杜克大学,所以说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top50的优秀大学。脚踢清华,拳打北大,985学校加在一起也比不过。而且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极度谦虚,身为前百的学生,却还跟国内的南开大学等等相比。可以这么说,如果上了昆山杜克大学,在起跑线上完爆所有国内高校。
综上,昆山杜克大学能与什么等级的大学媲美?
老罗答:东半球最好的手机,不,大学


作者:知乎用户5L6KjJ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8020251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5樓 發表于:2024-5-30 20:49
愚民:


我知道杜克的牛逼在国内除了清北以外,其他学校给他提鞋都不配。就算昆山杜克只有本校五分之一的水平。那也是c9级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6樓 發表于:2024-5-30 20:50
waxxy:


不匿名,
一个建议,看看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再去像别人寻求建议;
同理,别人给你建议的时候,先看看他们的经历和背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7樓 發表于:2024-5-30 20:50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14439002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只谈生源
Duke本科生 高中国内高考部
仅从我们学校今年通过高考上昆杜的人与我Duke同学中高考部的人比较
以下言论只面向昆杜我听说的/我了解的部分人。
考上昆杜的同学 高一高二各科我从未在年级前列见过他们的名字 高三分班考在后1/3 其中一些甚至可以放在“学习态度有问题”这一类(所在地区比较好考,不了解其他省份情况)
Duke高考部同学多来自全国各大有名高中的实验班,保证GPA(说明高考的东西学的不错)的同时各类活动标化齐全。有一些是稳清北的那种人,另一些不敢说稳,但绝对有一战之力。
Duke是一所我放弃了某各大世界排名稳前十(有时前五/前三)的大学而选择的学校;
昆杜是一所我从没觉得我高考会考这个分,要是真的只考了这个分必会复读的大学。
所以当我在昆杜食堂里听到一些“把美国杜克变成我们的分校”,“我们拿的是杜克的学位”,“我们xxx课的课纲跟杜克完全一样啊”,“我考上杜克了xxx”的言论时,只能扯出一丝勉强的笑容。
(由于疫情来昆杜上网课)
我只想说:你们考上的是昆杜不是杜克;昆杜的课与杜克的课不管是从课纲还是教学水平上都完全不同(我上过一个杜克的课与一个昆杜与之“对应”的课,高下立现);是什么就大大方方承认,不要再用“杜克”/“武汉”大学的prestige去掩盖自己高考分数惨淡的事实了。
(惨淡来源于:如果我知道的通过高考来昆杜的人的分数可以代表昆杜的平均分的话,至少在我们学校,这个分数是一个后1/3且“学习态度有点问题”的分数。我的高一高二是如何地拼命考年级前十,他们的高一高二就如何拼命地不务正业。)
哈哈哈这些刻薄的话听着都不像我了,但我不想删。来DKU之前我从未报着抵触/看不起的心态,也想在这里认识些朋友。我不拿分数去评判一个人,只是前几天无意听到的话过于傲慢。如果DKU的同学心里的想法都是这样的,我只好说:请你先看看自己考了多少分再说话。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8樓 發表于:2024-5-30 20:50
冰冻星辰冻冰块:


国内,
按与之对应高考分数,
可以与高考分数同一档次的大学相媲美。
国外,就是比本校杜克大学稍稍弱一些而已,杜克大学学位世界通用。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9樓 發表于:2024-5-30 20:51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01534/answer/24946555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年五月最新的统计数据,相较于四月份的初步offer统计,昆杜同学在一个月内增加了30+ Duke offer,近50个ivy league offer,还有20多个CMU+UCB+Oxbridge offer。直博
人数也增加了7个。这只是中国本科生的数据,并不包含国际生。
此外,在duke pratt工程学院
给昆杜同学专门开放的提早申请通道中,12名申请的同学全都获得offer;在fuqua商学院
的早申轮,18位申请的昆杜
同学15位被录取,2位waitlist,只有一位被decline。
作为一个昆杜学子,基于下面列出的数据,现在我认为“昆山杜克
能与什么等级的大学比肩”有了一个初步答案:
相比于985211双一流,它固然没有国字头的名号;这一建立不到十年,今年才培养出第一任本科生的大学,如此的年轻,如此的饱受怀疑,以至于“能和什么样的大学比肩”这一问题一直只能收到模棱两可的回答、甚至无穷无尽的质疑,或是嗤之以鼻。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说: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选择这所学校的人,尤其是第一届本科生,是勇敢的;
而昆杜也没有辜负他们,最终用实际的培养结果给予勇敢者以奖赏。
Congratulation, Class of 2022!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30樓 發表于:2024-5-30 20:51
知乎用户qhLYEL:


昆山杜克大学就等于杜克大学,所以甩出清华北大好几条街,应该属于跟美国密歇根大学一个等级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323 回複數:87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5-30 21:10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