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6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39 35
(轉載知乎)国内博士后有多坑?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樓 發表于:2024-3-15 19:15
我是18年来陕西省读博士后的一员,当时陕西省的政策是对博士后每年生活补助3w到5w,当我们入站之后,却迟迟不见申请发布,后面打电话才得知这个政策没有资金而暂停了。如果取消请光明正大的红头文件,不要欺负这些苦逼的博士人群,如果你看到了,请告诉你身边的博士朋友,免得他们被坑!谢谢您!只能怪自己太傻太天真!
我现在每天都在邀请人,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个消息,虽然只能微薄的发声,但也要让tamen看到我的决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樓 發表于:2024-3-15 19:17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3樓 發表于:2024-3-15 19:17
作者:mask moo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24424486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概从2019年开始,中国博士后呈井喷式增长,身边做博士后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记得我读博士的时候,中上流985的学院,没听说过有博士后这个东西。而且2019年以后,增长速度那是蹭蹭蹭上去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啦,我自己肯定是说不清楚的。
先下个结论,绝大部分(>95%)的博士后都会被淘汰出学术圈。这里可能有个误区,不是呆在高校就是在学术圈,很多人在高校,但不混学术圈。拿不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不了高水平文章,不带团队,不在小圈子甚至不在旁支体系,那叫什么学术圏。
选博士后导师基本就两种:1)行政帽子和2)学术帽子,最好两个都有,如果两个都没有,实在不知道图什么。南方有些很一般的大学也在大力招博后,居然还有很多人去,图啥呢。很多人自我感觉良好,要么是没经历降维打击,要么是混的假学术圈。
国内做博士后,钱还是其次,最主要的任务有3个:1)发文章,这个是硬通货,不要讲什么破五唯,还要是一作的文章,很多地方是不认共同通讯的;2)拿青年项目,这个比发文章还要难一点,两三年内搞定青基,没有青基怎么往上走,都没入门。博后基金现在比青基还难,最好两个都有,不过大部分是两个都没有,这就要了老命了。3)积累人脉,博士后是最后一次进圈子的机会。
国内博士后都是临时工,高级秘书加保姆,动不动参与几千万的大项目,其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好多破事没法讲,要上天台。搞文章是自己的事,都指望博士后拼命产出,带合作导师通讯,带学生共一。能够深刻认识人性,大家都讲利益,要么是共同利益,要么是深刻的利益交换,谁跟你谈感情。做人只能靠自己,不要有任何幻想在别人身上。
国内博士后已经被玩坏了,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是开头的结论,绝大多数都会被淘汰掉。如果有机会,遇见一个劝退一个。乡亲们不需要真相,给点虚无的信仰就行了。而且真相是有价格的,都是用血和泪买回来的,为什么要说出来,巴不得更多人掉下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4樓 發表于:2024-3-15 19:17
不是坑,而是拧巴
博后这个制度本来是为了给找不到或者还不愿意找正式科研职位的博士毕业生们一个buffer。但国内把博后弄成了一个「准」学位。
但准学位又不是学位……这就拧巴了
非要说坑,那只能说国内外的坑法不一样。
国外的博后坑在于很容易待在舒适圈里出不去,变成千老索男。
国内的博后坑在于这东西intended成为科研人才的buffer和蓄水池;长的又像个学位;大家的目的又都是通过博后留下来,虽然起的名字叫「流动」站但没人是为了流动来。
当一个东西按照猫来设计,长的又像狗,大家养它又是为了吃猪肉的时候,能不拧巴么!


作者:Kana Nagat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30059818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5樓 發表于:2024-3-15 19:19
料峭微风:


有多坑?咱们来看个真实的招聘信息:


一下子招200个博士后,准备搞什么?就是养蛊让你内卷啊,但又没钱养这么多博士后怎么办?咱接着往下看。年薪26w,但其中有18w是zf出的,等于学校就拿了8w,我的老天爷啊,你拿8w来招博士后干活,你8w能招个刚毕业的硕士过来吗?
下面那些奖励就不用看了,没有一条能兑现的。我都能看明白,我相信绝大多数博士都能看明白,但为什么还有人去呢,说到底还是博士太多了,我们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全世界第一,超过美国。但岗位没有增加多少,那就“卷”吧。
做博士后尽量去国外做,虽然国外也有很多坑,但至少人家明码标价,不虚标,该给你配的资源都给你配上,钱也到位。不至于国内8万年薪就想忽悠个博士干活啊!
~…………………………………………………
劝各位海外学子们,各位博士们,能留国外留国外,如果选择了留在海外,不会无缘无故赶你走,不会要求你退工资,同样,也不会给你什么承诺,不会说给你留校的机会,不会给你带来希望和小心思,来的时候就是做学术研究工作,到期走人。是否续聘,是否留校,都不会承诺。即是日本人的缺点,在某些领域也是优点,不负责任,也不想承担任何风险,一切按照合同来,有板有眼,不近人情,契约精神,干多少事拿多少钱,来的安心,走的坦荡。
如果不能留国外,就去国内的大企业发展,那里至少没有非升即走,没有盗窃文章,没有抢一作,没有种种对青椒
的PUA;再不济,也可以选择去中学教书啊,混个在编的教职不比去大学里“养蛊
”爽太多了吗。
国内的博士后,更像是一个披着梦想外衣的北派传销,或者是一个包装成培训性质的PUA高校理财产品。
转自https://www.zhihu.com/answer/1817859968
一个工作,却可以把工资退回去?
明明没有年终奖,却要被007?
承诺的条款,能兑现1/5就不错了,即使能全部兑现的地方,也是处于高房价高消费地区。
如果说在国外做博后是“在山里站着把钱挣了,我这腿就是不利索,跪不下去”,那么在国内则是“跪着要饭的,挣钱嘛,不寒碜,就这样你还得看人家脸色呢”。
给你的希望越大,你到时候死的越惨。
总有人愿意跪着。
活该。
被人欺辱成这样还要强颜欢笑,贱不贱啊?
说的真好,说到心眼里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6樓 發表于:2024-3-15 19:21
谢邀
国内博士后和国外不一样。
大部分国内博士后目的是留下来,留在一个学校或者研究所。如果不能留下来,那还不如去念国外的博士后。
国内博士后坑就坑在没有退路。国外博士后你结束了,你可以在国外找教职也可以回国教职。国内博士后没有留下来,那去别的地方可能还要再来一次博士后。


作者:潘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9381634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7樓 發表于:2024-3-15 19:23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9830352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我作为半个业内人士,强烈支持 
@柳鲱的回答,全是大实话,奉劝各位不要以身犯险,自己的青春耗不起。
之所以说我是半个业内人士,主要是我刚从海外博士毕业的时候,考虑过回国找教职,经历了种种奇葩的事情,其中有一部分就像
@柳鲱说的那些情况。好在我醒悟的快,及时止损,面试体检乱七八遭的花了我很多时间精力,但是最后我总算是没有签合同。后来有了这次经验之后,我就再也没动过回国的念头。所以我经历了回国的前半段,但是后半段越陷越深的大坑我没有跳,也就是所谓的半个业内人士吧。
我有师姐跳了这个大坑,她真的是没有办法,她老公是高大上的北京码农,却因为没有博士学位拿不到北京户口,她只能牺牲自己去北京师资博后,好靠政策给他们一家人上北京户口。
我们系里还有一对夫妻也跳大坑回国了,主要是国外实在是没办法让两个人同时在一个城市找到教职。
所以有的人明知道国内很多招聘都是坑,也只能身不由己的往里跳。
有人问我的经历。表示圈子太小,不能详细说,说了有被认出来的风险,得罪人是科研圈子里最要不得的事,这个道理在圈子里的人都懂的。我只能说我当年被坑这个狭义上不能算师资博后
,毕竟当时我也是有四五篇影响因子大于20的一作的。但说白了,除非你是青千,否则给你什么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
什么的,和博后也没什么区别,该坑一样坑。况且我这种国内没有大腿抱的,拿不到国家的帽子,回去势单力薄,不是找虐么。
还有就是不是很赞同 
@SEEYA的说法。国外的博后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发文章回国找教职的。一部国内院士组毕业的土博
出去做一年博后就是为了满足海外经历这个条件罢了,出去博后的组也是院士推荐的,都是自己人。还有一大部分在海外做博后的,是想在当地找机会发展的,按道理英国的博后心里应该很明白这一点才是,大部分去牛剑
做博后的都是想在英国找一个lecturer职位的。至于英国的收入问题,这个也没啥好抱怨的啊,就算是当了lecturer,一年也就四万英镑而已,大伦敦地区勉强过个日子,其他地区可以过的不错的收入水平。想靠博后赚钱得去澳洲啊,十万澳元年薪+17%的雇主养老金补贴,前几年澳元美元1:1的时候,简直羡慕死美国的苦逼博后们了。所以决定了去国外做博后,就是走了一条和在国内直接找教职截然不同的路,没什么可比性。
关于北京博后给户口这个,应该是北京还是国家有相关政策,感兴趣的可以去政府网站上面找,我没有详细了解过,毕竟有户口我也买不起房,还要吸雾霾,没考虑过去北京。
还有英国博后的待遇和出路,虽然我拿到过Oxford的offer,但是decline了没有去。所以还是以过来人
@SEEYA的经验为准。
关于澳洲的博后,我也是拿到过offer但是decline了。。。原因主要三点:1.澳洲科研水平比美国还是差一个档次,很多科研都是拾人牙慧
 2.澳元现在贬值蛮厉害的,澳洲博后目前工资已经不比美国高了(美国前三年免税),目前博后工资最高的应该是沙特和澳门。3.澳洲去年开始修改了移民政策,PR变得不好拿了。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博后就是fellowship,比如日本的JSPS,德国的Humboldt,澳洲的DECRA。目前来看JSPS吸引力越来越小了,不管是工资上还是科研上。Humboldt现在工资也不高了,不过认可度还可以,虽然没有当年那么好了。DECRA是目前最给力的,不仅工资高,而且拿到DECRA相当于半只脚已经踏入澳洲教职的门槛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8樓 發表于:2024-3-15 19:25

Robert.F:


最最最奇葩的是,国内博士后还有个所谓的出站…中途想走的还要退站申请,有的还要求退工资甚至罚款……在全世界都是闻所未闻的奇葩要求……国内博后基本相当于再读一个博士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9樓 發表于:2024-3-15 19:26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2220466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给大家避坑指南,科研是个坑,跳坑需谨慎
科研狗小月月:国内博士后如何避坑151 赞同 · 23 评论文章抗疫时代特地过来回答。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0296176
西北某重点大学要求:
2年聘期要求一个国家基金和三篇SCI,或者两篇学校目录规定的杂志的SCI(目录里是比较好的杂志)。
后面突然改合同通知2年改成4年合同(即突然改成与之前的讲师类似的聘期),4年6篇还是5篇(不记得了)SCI或者三篇目录规定的杂志SCI,就可以升副高。
以下是坑:
1、所谓学校认可的“好”杂志目录一直在变,除非CNS或者比较靠谱的专业期刊,其它期刊有时候在目录里,有时候不在目录里,比如oncotarget,plos one
,medicine,甚至还有tumor biology
,都曾经在目录里,后面就不在了,原因大家都知道吧。还有部分期刊突然进目录,突然出目录,于是在这个档口,某些人就留下了,原因大家也明白吧,呵呵。
2、合同突然改了,文章数量也跟着聘期增加了,表面是增加了完成指标的时间,尤其是经费,毕竟两年可能只能申1至2次基金(考核时间可能在第2次申请结果下来前啊,所以第2次申请没结果就out了,有人吐槽过),但是实际上合同规定可以升副高是有专门人力资源部的解释的,这个副高叫做“新副教授”,下一个聘期如果没有申请上面上基金,以及必需的目录内的SCI文章(此聘期不能用普通SCI替代),“新副教授”这个职称会无效,果然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个“新”字,呵呵。
3、某西北省份的博士后补助突然停发,这个同省的人都知道,一年一个变
4、招聘时说好的子女入学和本校职工一个待遇,然后人力资源部通知入学名额没有科研博士后的子女,幸好我是单身狗,否则要哭死,大家该争取的权益要争取,现在没子女,以后呢?
5、合作导师让你帮他/她带学生,然后你带了,然后用了你的经费,然后文章学生一作,导师通讯,你共同通讯,然后学校说非一作不算。。。。
6、学校告诉你可以租廉价住房,然后住房在其它校区,最后为了实验方便还是自己租房吧。
7、安家费?科研启动费?不存在的
8、学校所有人肉背景的事情都派博士后去,我参加了几次的各种不相关的开幕式,闭幕式,会议,都是要录像,看着有面子,幸好博士后大军人多,大家轮流去,不过还是会影响实验进度,因为实验是计划了一个月的,但是开会是头天告诉你,明天就去。。。
9、补充“新副教授”的事情,本人离职前在行政办公办手续,听到人力资源部的人与文员交代,现在合同规定“新副教授”申请面上和有学校目录SCI就可以申请正式副教授,但是编制有限,所以还是大家PK(PK名词解释:pin die),PK不上可能“新副教授”聘期3年后可能仍然面临工作危机。问题是这时候年龄已经成问题。
如何避坑:
我也不知道同志们应该怎么办,我也迷茫,但是总觉得咱受了这么多教育,总该给社会贡献多一些,留在体制内拿国家的钱发发文章,貌似不是几十年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好结果吧。不过不同专业的确实不一样,计算机专业的创业的不知道是否多一些,文史的估计比较难吧?我总想往应用发展,课题也选择的应用性强的,看发展怎么样吧。
给大家说说我这两年博后的经历,入站选了小老板,老板年轻有干劲儿,但是身兼行政职位,没空管杂事,他/她专业与我完全不对口,于是我拿着我自己入站前的青年基金自己做自己的,他的文章和学生一律没管,他/她自己忙,冲我发火也是没空的,最后我自己忙完自己走了。本人没打算留,博后就是为了尝试自己的科学假说,成功失败都自己担责,鉴于怕万一成功被迫分享成果,所以文章没发赶紧就办了离职。我觉得大家应该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决定博士后做不做,留不留,如果想过稳定日子,不如考公务员,或者进二本院校,不过现在坑少了,钱也少了,要求倒是多了。如果想挣钱,高校什么时候是挣钱的地方?如果你在高校挣上大钱了,肯定不是基础研究,要么就是经费财务有问题,大家都懂,不该乱的规矩还是不要随便乱。
说了一堆废话,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帮助,最后提示大家不要为了工作牺牲身体,警示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好想法全部给老板,祝愿所有的博士同胞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0樓 發表于:2024-3-15 19:27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9386605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说我,我也天坑博士,博士期间出国联合培养
了两年,之后在上海某三甲做了一轮博后,签了一家创新药企业,给了50w年薪。博士文章不行,果断博后转了方向,博后两年做的还可以,效率很高,有一篇近20分的期刊在返修补实验,但是一心想去工业界。没办法,科研圈太卷了,性价比不高。
~~~~~~~~~分割线~~~~~~~~
看你怎么看了。劝退专业,下面说我遇到的:
A211博士毕业,文章应该顶多三四分毕业的一篇吧。去一家985博后,遇到bt老板,退站,又重新回到了原来211的实验室博后,发了一篇行业八九分的文章,留校讲师。没错,就一篇,没有留学经历,今年的事,主要还是看有没有人推你。同实验室留下的都是听话肯干活的人,而不是最优秀的人。
B留实验室博后,两年结束,之前有认识的师兄刚在一个东部沿海学校独立pi,招聘过去当讲师了。一作6分文章一篇,共一6分一篇。
C留实验室博后,一期结束又续了一期。实验室发文章压的厉害,博后期间,管自己的老师不让发,找实验室其他老师改了改,发了一篇文章。6分一篇,7分共一一篇,4分一作一篇吧。现在去了外省的一个学校特聘副教授
,考核才能有编制,平台不行,发表文章也难。
D师兄去了大牛院士实验室博后了几年,发了几篇文章,但是明显不如博士期间的两篇顶刊。院士本来就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国外也有实验室,期间去国外呆了两年,回国之后东部沿海某高校独立pi,实验室刚建。
E某师姐,实验做的很好,性格也很好,整个实验室师弟师妹大部分都是她带的。同届一个博士课题她参与了很多,本来说好共一的,但是带的小导师把自己加了共一,就凭这个共一的文章凭了教授。不用怀疑真假,毕竟那还是六年多前了。师姐博士做了很多东西,但是都不让发,说积攒大的,然后毕业匆匆发了一篇小文章毕业,之后留本实验室博后,做了几年文章还是一直压着没发,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发。之后去深圳转方向了,听说申请到了后辈人才。另外,其实和A一个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吊打A,但这就是命吧。
F师姐去了一家地方院校当了师资博后,不知道考核过没过,听说转到了该学校下面的独立学院当教学岗老师了。
G某科研所博士,到东部沿海一家985博后两年,没做出啥,博士期间做的东西博后时候发了一个八九分的行业顶刊。之后到东部另一个城市的研究所待了一年多,打酱油,不过申请到了青年基金。接着去了西部一家地方学校当了讲师。处了挺久的女朋友刚出国博后,结果没多久跟别人好了,现在也在准备出国博后。
H同学国内985博士,博士一篇8分左右行业顶刊,在原来学院继续博后,想最后在那争取进入长聘轨制

I本科同学,女生(本科双一流),然后一直本校本硕博,就本实验室博后,博后出站留实验室讲师。一年20w,记得是三年考核累计8分文章?
J最后说说几个没做博后,直接拿教职的。有几个都是有一篇文章,导师大牛,去了地方院校讲师,学校虽然双非但是其实本方向科研做的还可以,前几年联系过,说到手一个月五六千,房价也不高。
另外一个是博士期间发了一篇pnas,去了西部老家一个211讲师,说全年所有补贴加起来平均一个月有一万吧。没有学生,大老板给了一个学生带。
总的说来,不管在哪儿总要有文章,或者有文章即使不多,多多少少也能认识些人脉。其实我博士期间也积攒了一丢丢,随便找个普通学校在编讲师职位也能混混,但是不太想继续做了,所以换了个方向做博后,和学术界和产业界都有点关系。两方都积累人脉最后想去业界混吧。
关于海外博后,其实认识的博士基本博士期间都结婚了,没结婚的很少,考虑到家庭因素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直接出国博后。当然也有一个人刚结婚就出国博后,老婆一个人在国内刚考上国内的博士。也有把老婆带上一起出国的,一个人博后的工资养一家人。
最后总结,人生到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了,这些找到教职的其实并不是说多优秀,而是他们想过这样的生活。反而大学里(屌丝985)每年奖学金拿到手软的现在做的都一般吧。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就好,想清楚就行。长这么大了,都博士了,也没必要别人一说劝退,没点自己的想法。博士毕业其实人生刚刚开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1樓 發表于:2024-3-15 19:27
作者:笨笨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24471077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几年,国内高校研究所高薪招聘博后的广告越来越多。以中部某高校和珠三角某高校为代表,号称构建千名博后“人(jiu)才(cai)蓄水池”,对学校来说确实是尝到了文章数和项目数暴涨的甜头,很多学校也开始效仿,大量招聘博后。
很多博士毕业生都被高薪所吸引,有了做博后的想法。但各种高薪招聘博士后的背后,其实并不是那么美好。
这里吐槽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待遇虚高
学校宣传的税前年薪一般是包含了所有省市的补贴和学校的所有用人成本。号称年薪20万,但各种五险一金扣了之后,每个月到手估计也就1万出头。具体的可以参考下面的回答:
为什么博士后的年薪远远高于大学老师(刚入职)?297 赞同 · 57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3075431/answer/1209415084
考核要求高,出站难。
国内博后出站这个事就是个怪胎。
一方面博后算工作、按教职工来管理;另一方面博后经历又按学位模式管理,达不到考核条件不让出站。
目前博后的考核要求一般都是要求国基(青基)一项+高水平文章若干篇。
基金方面,青基没什么好说的,越来越难了。文章还能努力一下,项目真的就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九十分全看命。另外,现在基金委明确规定了博后申请到的青基
是不能换单位的,也就是说申下来了之后如果2年按时出站,剩余的钱是带不走的(有的学校同意之后回来报账,但很多课题组是“统一规划”经费,申下来就被收走了)。
文章方面,不同学科发文章的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也许有的学科努努力两年发2-3篇甚至更多一区/二区文章比较容易,但有的学科可能四五年才能发一篇一区文章。但学校博管办那帮人是不会考虑这些的,只会说你看别人都能发,你怎么就不行?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来判断,不要抱侥幸心理。
如果是本课题组博士毕业,为了完成博士期间的收尾工作而做博后,这种情况还好,毕竟有博士几年的积累,更容易出成果。如果是博后去一个新组,一切都从头开始,那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慎重!不要看老板是大牛,每年都有好文章出来就觉得你去了也可以。要看看那些文章都是别人积累了多少年才发出来的。你一个新人去了,能很快就出成果吗?想着接手别人现成的基础?这种好事只能说可遇不可求,而大多数人是遇不上的。
完成不了考核,要不就赔钱退站,要不就延期等成果。而延期又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前面说到,博后高薪的组成是省市补贴+学校薪资。但很多省市对博后的补贴都只是两年,两年后如果延期出站,这笔钱就没有了,而很多学校也不会额外出钱。运气好的,课题组有钱可以补一些;运气不好的,课题组没钱或者不愿意出,那就意味着你延期期间的收入将大幅降低,甚至需要自己倒贴钱交社保医保等。
一些潜在的坑:
导师的人品问题。很多人很容易忽略这点。但大牛们牛的只是业务水平(其实这也不一定),人品怎么样真不好说。而且很多人对外看似和蔼可亲,对课题组内就完全是另外一副嘴脸,所以一定要多从侧面打听了解。
学校政策朝令夕改。这点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博后的合同里面有大量“参照教职工管理办法”“与校内教职工享受同等待遇”这种措辞。但学校的政策经常都在变化,比如博后公寓、住房补贴、职称评定等等。学校出一个新文件,有些东西说没有就没有了。博后=临时工,你要相信,需要牺牲利益的时候,博后绝对是首当其冲。
学校所谓的成果奖励。以前发文章拿项目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奖金。“破四维
”改革之后,大部分高校的直接奖励都基本没有了。但对有编的老师来说,这部分奖励其实反映到年终奖里面了;而对博后来说,一般所谓年薪制不参与年终奖分配,所以没博后什么事。博后的成果可以帮学院从学校挣绩效,但挣回来的绩效和你没关系。所以不要对这部分抱太大希望。
博后996甚至8107
这种强度很常见,各种压力巨大,自己是否能受得了?
暂时想到这些,以后想到了或者有人感兴趣再补充。
简单总结一下:
不要被博后表面所谓的高薪所蒙蔽,学校的承诺言不符实的情况太多了。这叫什么?这叫不讲武德,靠偷袭、靠骗。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多打听,问课题组的其他人、问学校已经入站的博后,去了解实际情况。
还是那句话,除了本课题组毕业后继续博士工作这一种情况,其他情况都要慎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2樓 發表于:2024-3-15 19:28
作者:木子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9611055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不能配乐,请各位自行脑补播放背景音乐《Coincidance》:
【前奏准备】
等灯灯等,等灯灯等,等灯灯灯登登~
等灯灯等,等灯灯等,等灯灯灯登登~
【说唱开始】
今有同学回国,问到过得如何。
恰巧心情郁闷,随便罗嗦罗嗦。
一人高校从教,起初觉得不错。
如今回头一看,寂寞凄惨只我。
自小练文习武,觉得是个人物。
没想老大不小,仍然没人光顾。
少年暗恋对象,早已嫁作人妇。
那天遇见街头,孩子叫我王叔。
周围姑娘不少,全是大姑大嫂。
偶然有个例外,也是歪瓜劣枣。
有人看我可怜,就想帮我去找。
那怕废旧材料,或许我也想要。
我若宁死不从,就被说成眼高。
只好硬着头皮,前去看看罢了。
谁知世事难料,她们也都很挑。
没钱没房没车,休想前来骚扰。
心中苦水滔滔,世道真要变了?
从前那些老表,俺是正眼不瞧。
如今米国回来,把我吓的晕到。
什么这个nature,个个数目不少。
还有哪个jacs,文章成打外掏,
看我也是博士,差距为何甚多。
想我从早到晚,也是桌前端坐。
弄点垃圾文章,也是为数不多。
每次做点实验,烧杯也没少摇。
不是缺这少那,就是弄虚做假。
明明实为六十,偏偏写成九五。
害我未做实验,先要验证纯度。
还有那些仪器,个个都是文物。
要是论其岁数,全部是我大叔。
要是想看文献,全文实在难找。
想我三尺男儿,空有一腔抱负。
学校那些制度,定的一塌糊涂。
不是今天开会,就是明天学习。
大好青春时光,全部通通耽误。
眼看三十到了,只有烦恼无数。
还有这个社会,实在让我糊涂。
自幼所受熏陶,全都变成玩笑。
辛苦努力工作,到头全都白做。
溜须拍马奉承,却能混得不错。
他们在家享福,我在宿舍苦读。
哪知忙了几年,还是该我孤独。
想当人民公仆,却没老爸铺路。
心里虽然不服,依旧不穿制服。
混混地痞流氓,都是国家栋梁。
学士硕士博士,当你作势装腔。
个别科学研究,实在不学无术。
什么这个基因,还有哪个专著,
明明全是瞎编,却有好处无数。
要是有人披露,总有暗中保护。
从教几年有余,心中竟还糊涂?
如今现代社会,难以紧跟脚步。
还是呆在学校,或者开会无数。
或为实验嘀咕,反正总要糊涂。
俺也不去美国,不是能力有限。
一是学校制度,二是并不羡慕。
现在待在学校,可以养花种草。
还有一帮学生,个个鲜花朵朵。
响应国家需要,科研还是得搞。
励志专心育人,不忍光阴虚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3樓 發表于:2024-3-15 19:29
作者:甄士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2324275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一下:
尽管我不是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但是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我还记得最开始玩知乎,也差不多是上研开始的2013年,那时候知乎上跟博士相关的话题,特别是博士自身生活切身相关的话题,点赞数量最多也就是五六百出头,绝大多数都在一两百, 甚至在一百以下就可以进前十。
但是今天的这个话题下面的点赞数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水平,基本上普遍在一百以上,话题被浏览的次数更是远超那时的数量。当然这跟知乎开放注册、用户基数增大有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不是博士或者跟博士相关的人,一般也不太会来读这个问题,尤其是问题下面的答案没有成为现象级自动引流的情况。那么这是否可以说明一点,也就是想做博士后,想读博士的人也在迅速增大呢?当然我不是专业人士,我在想是否可以通过对比博士相关问题的浏览次数、关注人数与知乎整个网站用户人数的增长规律来做一个调查,甚至可以通过某些问题被浏览次数来看出博士们最关心什么。
————————————分割线——————————


这么说吧,博士后将来会是一个黑洞。
由于博士后研究方向高度专一,因此基本上很难请别的人去评判这个人适不适合做博士后,所以请的也基本是本领域的人,甚至极端一点说就是本校本领域的人一句话你就上了,一句话你就下了。
所以这玩意没啥好说的,跟的团队跟的人决定了一切。跟的人有钱你也有钱,跟的人是千人你将来也可能当千人,跟的人挫逼你将来也是挫逼,跟不到院士吧,哈哈,那就是我苏经典笑话第一季
里的:“将军的儿子能成为元帅吗?” “不可能。元帅也有儿子”
不过说归说,这玩意也是必然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成功国家叫美国,所以我国很多东西都是向美国看齐,比如army,比如医疗,比如教育领域。那么现在我们也终于来到美国的阶段了:很多人做来做去不就是在不同的team之间跳来跳去么,最后不也是博后来回做,开会吃pizza的一个局面?像过去那种到点当教授,一级一级往上走的计划主义残留是不会有了。每个学校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你有一千万那你能出一个教授,有五千万出五个教授,要是没有那对不起,请自筹经费到了一千万再说。什么?你的导师不是教授只是一个associate professor
?麻溜的两山一叠,你给我出去吧。
从这个角度引申出去,美国高校现状也就是未来的我国高校状况,所以谁先机灵的抢占一个坑位,谁就能赢在起跑线上。重要的不是教职,而是经历:你在院士组里待过哪怕只是拖过地端过茶,你也是院士组里的人,你名字前面有一个长江做背书,那你就更厉害了。至于现在很多人纠结的什么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的地域优势那就更是大可不必了。第一你要是能混的牛逼,那北京上海的户口任你挑;如果你混的不牛逼,那多半你也交不起北上的赞助费,你的孩子在失魂落魄你的教育下也成不了什么才。第二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二线城市放开户口在可见的未来是不可逆转的,甚至某些一线城市比如广深也不是不可能的。进一步的说,户口这个东西说白了跟教育与医疗两个东西挂钩,而根据最新出台的文件政策已经表明了教育医疗服务应该跟实际人口挂钩而不再是等级,那么长三角珠三角一般的地级市实际管理人口在千万级以上的,未来势必会得到加强,再去纠结什么户口红利也实属不智。说白了,当你有足够多的钱,户口限制对你就是一个摆设。
所以不论博士后坑不坑,有多坑,还是要辩证的来看:老国产的修正主义土博后说很坑,海归出身见过世面的的教条主义者洋博后说跟美国比起来一点也不坑,我们半土半洋双一流的是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坑,但不是所有博后都坑。毕竟你组里带头人是院士的话,你吃香的喝辣的放个屁三本出身的博后也得说这屁里的粪臭素稀释到一定程度以后是香的并立马加急补充实验在中科院三区期刊上发表了论不同人种屁中3-甲基吲哚含量与饮食之间的关联的文章并欣喜的举到你面前,而你组里带头人只是个普通本科的普通教授的话,脱光了站在会议上讲oral也只是保安把你请下去别人只会互相问他是谁啊,好像是个民工吧。
发表了才发现写歪了,最后点一下题:博士后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黑洞,是因为这个里面输送利益的可能太大了,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科研体系中崇拜title的情况,有title压倒一切,科研权利是自上而下的。而博士后这个岗位的存在更加深了这一点罢了。可以想见的是,能够干谒院士等大佬团队的方法更多,而大佬团队挑人选人的基数也更大,大佬团队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形成正反馈循环,某些领域内部的圈子划分可能更干净了,想独立做科研的人应该是会越来越少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4樓 發表于:2024-3-15 19:29
作者:宁博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26022903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名前资深博士后,在国内和国外都做过,比较一下差别吧。不过我的经历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因为我并没有遇到太多坑,反而是一次人生的蜕变。
我总体感觉喜欢在中国做博士后的三年。因为,我当时的生活感觉还是不错的,我想主要是因为我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跟着一棵大树,而且,我的博士后指导老师挺支持我。
1,在国内,做博士后有时间限制,一般两年,可以延长一年。在国外,没有限制,只要老板有经费,愿意聘你,就可以一直做,而且的确有不少年龄挺大还在做博士后。所以,博士后,尤其是生物博士后,被戏称为“千老”,因为找工作太难了。但也不要小看千老,有头脑的千老,会省吃俭用投资房子租出去,或者让另一半开个中国餐厅,生活过的也不错喔。
2,在国内,博士后还算是有点高级人才的感觉,比如说给提供临时住房,解决户口;在国外,没有任何优越感,工资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没有任何特殊待遇,所有的开支都是从自己的工资出,而且工资不高。
3,在国内,大多数博士后可能是博士后导师的助理角色,有点像二老板,什么都可能让你做,比如说写项目、报销经费、帮着管理研究生;在国外,很单纯,你只需要做课题,写文章,不用操心其他事。不操心,也有好处,可以集中精力做科研,快速提高独立科研能力。
4,在国内,博士后可以申请科研经费,博士后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等;在国外,这样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对于中国来的博士后,没有国籍,基本没有适合申请的项目。
5,在国内,要做开题,中期,结题汇报;在国外,你只需要向老板汇报工作。
现在,国内的博士后待遇已经挺高了,甚至比讲师还要高。如果能有一个给力的博士后导师和一个不错的大平台,在国内做博士后挺好的。
大家对博士后最不满意的,估计还是不稳定,不是一步到位,这也是这个制度设计的初衷。博士后是向独立从事科研过度的阶段,因为大多数博士刚毕业,是不能独立从事科研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5樓 發表于:2024-3-15 19:30
作者:菲菲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5869444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内的博后制度对博士的研究生涯不是助力,而是损害。
本来博后是博士毕业暂时未定工作的时候,从事的一项短期工作。国外的博后一般由合作导师和学校负责经费,导师有项目需要人手,于是招两个博后进来。博后既帮导师完成项目,也积累成果,获得一定的报酬。
也就是说,博后是由导师或者学校聘用的,签劳动合同,博后在研究期间履行劳动合同,完成工作任务。至于个人论文发表之类的,完全属于博后自己的追求,由博后自己把握。博后不需要对项目负责,也不需要承担论文发表的任务,可以自主规划研究时间和研究路线。
等合同期满,合同解除,双方雇佣关系解除,导师和学校不能延长劳动期限,博后再找教职需要重新接受考核。博后在博后阶段积累的成果可以作为应聘正式教职的敲门砖。
但在中国,博后和合作导师变成了师生关系,博后变成了学校的包身工。博后所有的成果要归导师,博后要完成导师布置的所有任务,还不一定挂名字,博后完不成任务,发不了论文要退回工资。这已经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法了,是奴隶制。
研究本来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试错的过程。尤其是在研究起步阶段,应该是为未来研究打基础的阶段,而不应该揠苗助长。但中国的博后制度完全不给博士成长的空间,是对博士的疯狂压榨。
一个博士在起步阶段为了出成果而产出低质量的论文,如果他成功了,那么他今后的研究道路可能一直会采取这种重量不重质的方式,甚至去篡改、造假、变相一稿多投。如果他失败了,那么他浪费了几年最宝贵的时光在自己并不想走的方向上,无法调整,骑虎难下。退一步讲,如果一个博士在博后期间取得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博后这份工作的不可延续性,无法支持他去做更深入的研究,所以他只能匆匆发完论文走人。
国内短期唯利的博后制度,培养不出合格的研究者,也发表不了高质量的文章。国内高校不愿聘用出站博后,却热衷于招聘博士做博后,本身就反映出国内高校是把博后当做一个压榨完即抛弃的一次性人才,不相信经过博后制度压榨过的人能有研究潜力。国内高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博后制度不是毁人,这就很打脸了。
一个沦为强者对弱者无尽剥削的制度,居然还能这么堂而皇之地存在着,真是可悲。中国的博士后制度不改革,中国就不可能做出领先的成果。话先放在这儿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6樓 發表于:2024-3-15 19:31
作者:酸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5353196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学术这条路上打怪升级的艰辛大家都深有体会,我们不停地一路浴血征战图的啥呀?多数人认为学历越高越有竞争力,将来谋个高收入的职位走上人生巅峰(说纯粹为了人类知识的进步不追求物质的你出来我们谈谈)。这个想法倒也没错,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对的。这个范围就是博士。
博士毕业后要不要做博士后,恐怕就得三思。很多人想拿铁饭碗,但这世上绝大多数博士最后是没有拿到终身教授职位的,再花时间去做博士后研究,竞争力会大那么一丢丢,但也要挤破脑袋,挤不进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些一拿到博士学位就到学术圈以外谋生的同学,可比做了博士后再出来的人收入高不少。这是发在《Nature Biotechnology
》上的一篇报告。
它用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的数据,调查了10,402名在1980~2010年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的职业发展。平均来说,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头15年里,去做博士后跟去企业的人相比,要损失1/5的赚钱潜力,约计$239,970。
报告指出,经济收入的差距在做博士后期间就拉开了。做完博士后再去非学术行业,还要再花8~9年来补上这个收入鸿沟。报告的第一作者,波士顿大学的经济学家Shulamit Kahn说,这说明博士后在学术圈以外其实没什么价值。
成本很丰满,收入很骨感
这项调查所定义的"一毕业就做博士后",是指取得PhD学位后的3年内入站者。
做博士后,时间成本知多少?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2853c976c264653f672c30b7e9a22e66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75" data-original-token="v2-07fe74f55351ebf3f0a727e0532e39ba"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92afc1adcf3a350709f91dbffacf6e10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2853c976c264653f672c30b7e9a22e66_r.jpg?source=1def8aca"/>1980~2010年间,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美国PhD学位和毕业后选择博士后研究的人数及百分比。1988年之后,博士及博士后的人数开始飙升,但做博士后的比例还比较平稳。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94af257727031d45e8d63117013f2a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287" data-original-token="v2-3bcf9215e4bf1479c33f78524d2bc8bf"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3bb2572204bf5419ec3beadaff454977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a94af257727031d45e8d63117013f2ad_r.jpg?source=1def8aca"/>读博士、做博士后研究所需的时间(年)。读博的时间相对较长,而博士后平均是4.5年。加起来大约12年。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是否做博士后的决定?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43ce21abb3d0d45494f0581cd9e062a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2" data-rawheight="294" data-original-token="v2-dc3d17023b55f252b4c94ce45b9509ec"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ca8cd3b8454af216aff3b5a9df434df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2"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543ce21abb3d0d45494f0581cd9e062a_r.jpg?source=1def8aca"/>本课题调查了17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用概率单位模型
展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临时居住状态(比如正拿着留学签证的人)比本地居民选择入站做博士后的比例更高;对临时居住进行校正后,也发现亚裔比白人更多地选择博士后,其他不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则与白人相似。
年龄和家庭状况也是一大影响因素。毕业时年纪越大越不愿做博士后。家庭状况则以单身男性为基线参照,单身女性、已婚未育男性选择做博士后的都差不多;而已婚已育男性和已婚女性(不管有没有生娃)做博士后的就减少了6.5~7个百分点。
博士的质量也有影响。来自排名前100的研究机构的博士选择博士后的比例更高,而每延毕1年就要下降1.3个百分点。研究生院的助理研究员也更愿意做博士后。显然博士质量越高,做博士后研究的意愿也越大,这说明做博士后是他们积极正向的选择,而不是没找到工作的消极Plan B。
各行业中的博士和博士后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58c878138ba60b31ecffa8b478f355f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313" data-original-token="v2-947148c71a7403782d36d9591068d075"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f299b730e58e9a6c93e000c2a34a328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由于博士后研究一般都在博士毕业10年内完成,所以课题组调查了1980~2003年间入职的博士、博士后10年内的职业轨道。他们把行业分为五类:学术机构终身职位做科研(Acad. Tenure/TT)、学术机构非终身职位做科研(Non-TT acad. research)、学术机构不做科研(Acad. No research)、企业(Industry)、政府/非盈利机构(Govt./nonprofit)。
虽然大多数人做博士后的初衷是谋到终身职位,但只有29.3%的博士后在10年内实现了;剩下的人大多进了企业(35.1%)。没做博士后的小博士们则有44%进入企业。至于做科研的学术机构非终身职位,博士后(已出站)有14.7%,博士只有7.2%,他们的收入会根据申请到的经费有所波动。政府与非盈利机构中则是博士多于博士后,但对科研能力、人口统计学指标、研究领域及博士在读时长做了校正之后,两者差不多。其他行业里,校正和不校正差别不大。
铁饭碗岂是人人都能有的?
随着时间的变迁,毕业10年内能拿到终身职位的人的百分比有下降的趋势。这倒不是由于岗位少了,1981~2013年间,终身职位的岗位增长了150%,但也扛不住博士人数涨得更快啊(278%)。1990~2003年间,做了博士后的比没做博士后的稍好,但2003~2005年急聚下降,一直低靡到2013年;没做博士后的反正一直都不太景气。
博士和博士后各挣多少钱?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9238ccfb3fbf1e292310560d44e6eca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590" data-original-token="v2-8d9abdeb693a4ec03eeb0f4ad81b0cfe"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376e678ac5c8e01935655a12f25785c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9238ccfb3fbf1e292310560d44e6eca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b10616c8e2cedc52aac438182593b88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78" data-original-token="v2-35fd68d42bc342c547b4d337c3a04121"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a.zhimg.com/50/v2-63ed380bc1930a49a5b52a6699ab8b28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b10616c8e2cedc52aac438182593b88c_r.jpg?source=1def8aca"/>用回归模型
预测各行业中,博士毕业后的头15年的年收入。选择去做博士后者,头4年(还没出站的话)校正通货膨胀后的年收入中位数是$44,724。好像也不错啊,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博士毕业直接进入劳动市场,能拿到$73,662。尽管随时间的推移,差距会渐渐减小,但在前13年的差距都是有统计学差异的(P<0.05)。显然这13年用来攒工作经验,要比攒博士后的科研经验更有价值。可惜暂时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推断15年之后,博士后能不能翻身。
做博士后是浪费青春?
"做完博士后再进企业,那几年的青春就这么失去了,"Kahn说,"你又要从新人开始干起,因为博士后经历其实并不计入工作经历。"
这类调查也不是第一次了,做博士后的风险早有预警,比如201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指出,做博士后所付出的"牺牲",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都补不回来。话虽如此,罗格斯大学
的劳动经济学家Hal Salzman说,"这项新的调查也是有好处的——就是有点凄凉——盖章确认了现行的科研人员培养方式是个灾难。"
这类信息很重要,因为大多数博士生、博士后的职业观念其实跟经济学事实是相悖的。在一项2016年的调查中,博士后们倒是能正确地认识到,拿到终身职位的可能性非常小;但问题是,仍有3/4的生命科学专业的博士后认为,做了博士后再进企业会有更大的竞争力,而且他们当初选择博士后这条路,本来就没打算出站还要继续做学术。所以新的调查是再次给大家强调了这个错误观念。Salzman(敲黑板)说:"如果你认为做了博士后就能在企业里谋个好职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lt;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129b9cdb04519ab3331009607d8a5b2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16" data-original-token="v2-51eef511a3a91d16738c886250a26d7d"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65df5a5fe1287fac3a8d903bf0d16540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e129b9cdb04519ab3331009607d8a5b2_r.jpg?source=1def8aca"/&gt;为什么还这么多人盲目地去做博士后,这都是NIH和NSF的锅啊,他们认为博士后的科研训练是对科研技能及科研独立能力的投资。于是我们就希望这个投资能在劳动市场上收到积极的回报,可惜我们太天真,至少在博士毕业后的头15年内还是不做博士后的好。不过如果你真的把博士后当成训练了,那么就当交学费好啦,只要愿意付出那15年的大好春光。
不过,2016年那份报告的第一作者Henry Sauermann,在佐治亚理工研究院研究科研劳动力的教授指出,现今这份报告并没有计算博士后的非货币优势。"这就有了一个开放性讨论,就是做了博士后再去找其他工作,会不会有什么好处是以非经济方式呈现的。毕竟不少人说,他们宁愿拿比较低的薪资来换取自由,并继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家Julia Lane说,尽管学生仔们的确很天真地热衷于科研,但仍然希望这份艰难的数据能给大家一个提示,好好想想将来的职业道路。"他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己赚钱潜力的信息,他们得知道,博士后着实是高质量的廉价劳动力。"
Kahn说,不仅仅是学生们需要了解做博士后的风险,我们想要说服的其实是教授们和基金顾问。顾问们应该提示说:"你能来做博士后研究,对我们是很有利的,但对你也许不是最有利的选择。"这太尴尬了。
所以说,上头如果真的希望有多点人来做博士后研究,促进科研进步,那就多发点钱鼓励下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古来真理,非货币优势什么的太玄了,我等俗人领悟不了啊。况且上面数据都说了,质量高的博士更愿意继续做博士后嘛。
参考资料:1. The price of doing a postdoc2. The impact of postdoctoral training on early careers in biomedicine

点击下面的链接可扫码添加我的助理微信,私信不回问题:解螺旋-酸菜老师
传播科研最前沿知识;
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现在添加还可领取10G科研资源大礼包!(内含:SCI写作投稿技巧、数据库使用教程、国自然工具包……)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7樓 發表于:2024-3-15 19:31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0688290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面各位大神已经说了很多博士后的经历,我也说说我的。
本人一直从事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
工作,博士期间成果很一般,勉强毕业,一方面学校不怎么好(普通211的非双一流学科和中科院联培的,方向也不好,应用也不好),一方面自己的博士名头在单位和所在行业很好用,做AI在所属行业的应用,享受了红利,所以希望进一步拓展名气,加继续做科研,本质上提升自身的地位,争取帽子。
博士12月答辩,转年1月授予学位。我就马不停蹄联系博后了,那个时候首先不想全职脱产去,虽然很多地方的博后工资不低,约15-20万(2篇文章),但毕竟不舍得在自己行业内积累的声誉,何况纯粹做科研自己这点水平根本不够看。当时正好浙江 杭州快速崛起的时代,长三角的产业发展积极迅速,我所在北方,是非常向往这种互联网化和新技术偏向的地区,所以不考虑北京天津的985(还是能去的),直接奔华五了,联系了一个浙大之前不认识但是做CV成果很多的老师,另外除了师资博士后外其他博后都一样,企业博士后给每年5万工资+3万补助,感觉还是兼职挣一点钱好,就做了浙大联培博后,做计算机视觉
的工业互联网项目。
由于所在的企业是杭州的经济强县,补助远高于省里和市里,最新的规定都给出每年15万个人补贴+16万科研补助了,也不知能落实多少,或者是否包含区里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抽成,反正看起来很美,据说是全国一流比肩深圳的待遇。
我做博士后,主要原因是希望从博士的智能信息处理
方向转到计算机视觉,博士后是一个全新平台全新方向的载体,本质还是希望换方向,当然也希望刷刷学历含金量,另外附加的收入好处,名气好处,能让我在本行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为申请更多项目和资金打打基础,毕竟对外行人来说博士后还是比博士响亮也更神秘,普通人根本搞不清什么企业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学术博士后的,这算是唬人的吧,甚至认为博士升学到博士后的都大有人在。一般的企业、单位的领导也懒得考察或者基本没有学术背景,博士后在自己单位,好听,一般学历高且干出一定成果,是很容易出头的。
因为本身没有生存压力,也对博后没什么指望,所以谈不上坑,反而觉得选择的很对。我在的工作站主要做行业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应用落地,申2个专利,发两篇论文就能出站,站内高工对这个方向完全没概念,高校导师也懒得管,反而很自由,全部自己说了算。理论上两篇论文中文核心都行,反正高校也没一定要求SCI一区,企业都SCI、EI没概念,但是人都要脸,我还是很努力的每天做研究,起码也得弄3篇SCI水刊
或者EI啊,也不想脸皮太厚被同行耻笑,不过在工业界的人真的对论文没什么概念的。
刚做了9个月,快中期了,希望出两篇论文录用+完成主要研究,早点出站。出站反正也去不成高校,还是在技术前沿关注新的应用,新的产业机会,看看有没有机会赚一点当地政府的人才补助,或者再做一个站去拓展人脉吧。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还需要继续走下去。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8樓 發表于:2024-3-15 19:32
我是国内博后的受益者,也分享下自己的看法,算是提供一个角度吧。
985专业TOP1博,做了一个国内博后过渡,目前在剑桥,国内博后期间收入20-25,剑桥34k。我自己觉得好处大概是:
1国内博士后有万能户口,去国外博后了回来也没户口(北京,上海这些户口难的地方,你少用人家一个指标)
2国内博后工资高,好一点40-50(隔壁组开50招不到人,当然这个价钱应该基本上是国内上限)我在剑桥做博后真的太穷了
3国外博后也不好找,不去top校top组等于没去,国内博后过渡下就不错(我的大文章都是在国内博后期间做的)
4国内博后期间可以拿博后基金和青年基金,算起步funding,容易不少。要进了地方高校想拿青基可要脱层皮。
最后土博没有文章肯定不行,出国博后即使是top(哈佛剑桥)一样不行,所以能出东西,为了户口,或者单纯为了钱(北京广州这些地方,博后真的开的很高)都是不错的选择。即使是国内博后2年出国博后也不亏,毕竟现在手上没文章,找职位连入场券都没有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9436536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19樓 發表于:2024-3-15 19:32
谢邀
我觉得,高中生选专业被坑,本科生读研被坑,这些概念我理解。年幼无知嘛。
都到博士后了,小30的岁数,轻重冷暖想干啥不想干啥还分不清么。做国内博后本来就是公认顺位倒数第一的选择,到这还说坑不坑,也太孩子气了。
春运回家,K字头站票难受是难受,但你没买高铁票一定是有原因的,不存在坑不坑。


作者:A.Lupi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9442741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0樓 發表于:2024-3-15 19:33

某知乎用戶:


陕西省我见过有人博士后出站后多年已经当教授了,当年承诺的2万元才发放。
这已经算守信用的了好吧,还有某个省份省基金中了只有名头,一分钱都没有呢!!(话说我想知道一分钱都没有,计划书里面的结题指标是不是无所谓???)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1樓 發表于:2024-3-15 19:34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8178599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士后在国外是工作,是正式工作,是写在你简历里的正式工作!比如日本的博士后的名称比较好听,叫作学术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我的老板强调这跟国内的博后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正经的就业合同,你就是这个学校或研究所的职员,享受所有该有的服务,所有东西明码标价,该发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该扣多少税就扣多少税,该交多少医保和年金,一分都不能少,你该休假就要求你必须休假。
不会无缘无故赶你走,不会要求你退工资,同样,也不会给你什么承诺,不会说给你留校的机会,不会给你带来希望和小心思,来的时候就是做学术研究工作,到期走人。是否续聘,是否留校,都不会承诺。即是日本人的缺点,在某些领域也是优点,不负责任,也不想承担任何风险,一切按照合同来,有板有眼,不近人情,契约精神,干多少事拿多少钱,来的安心,走的坦荡。
而国内的博士后,更像是一个披着梦想外衣的北派传销,或者是一个包装成培训性质的PUA高校理财产品。
一个工作,却可以把工资退回去?
明明没有年终奖,却要被007?
承诺的条款,能兑现1/5就不错了,即使能全部兑现的地方,也是处于高房价高消费地区。
如果说在国外做博后是“在山里站着把钱挣了,我这腿就是不利索,跪不下去”,那么在国内则是“跪着要饭的,挣钱嘛,不寒碜,就这样你还得看人家脸色呢”。
给你的希望越大,你到时候死的越惨。
总有人愿意跪着。
活该。
被人欺辱成这样还要强颜欢笑,贱不贱啊?
是不是还觉得“不是小的冤,是武举老爷冤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2樓 發表于:2024-3-15 19:34
小白看大神,讲一个我师姐的故事,本来在自家读统计学博士,毕业在即论文顺利导师器重,而且有娃有老公学业家庭两不耽搁,就差一步修成正果入政府编享受高级人才待遇……
然后,遇到了隔壁985一泰斗老板(wink(•̀ω•́)✧)
该老板来我们学校串门,撺掇师兄师姐们去他那里博后,好几个机灵鬼都不接招,就我师姐实诚,有机会跟泰斗交流就要开开心心聊,越聊越被老板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才华所折服……
但这位老板不是搞统计学的,具体搞什么不说了,怕暴露(⁎⁍̴̛ᴗ⁍̴̛⁎)
总之人家近年新研究的方向,需要结合数据统计分析,那我师姐肯定就是超级好帮手啦,安排的工作任务都超级专业靠谱又高效!
但问题在于,师姐从本科开始一路都是统计学的,别人专业她怎么发文章嘛,一点基础都没有,基本的学理概念都犯糊涂,博后还得发核心,本人也多次在各大学术交流会议上被怼得怀疑自我了。
泰斗老板对研究生都挺放养的,学姐就完全自食其力啦,论文方向、选题命题、写作方法都默认你精通!到这个阶段还要老师带那不是搞笑嘛,所以就算被怼,也要一个人孤傲地抗下所有的风雨坚定前行!
听说此老板今年还想要计算机系的博士或博后,嗯,祝福……


作者:大江安村草龙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9566838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3樓 發表于:2024-3-15 19:34
作者:DIY飞跃计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6776299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欧美相比,我国博士后制度实行时间不长,从198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实施博士后制度开始,到现在才35年。这也导致国内高校对于博士后的角色与身份认同还很模糊,游离在学生(主要指研究生)、教师、科学研究人员、科研和行政助理之间。学生认为博士后是老师,团队老板认为博士后是学生,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
尴尬的博士后证书学术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博士后是一种工作,并不是一种学历。但是不得不说,博士后这个起源于国外的职业在国内被搞得越来越像一种学历。
国内的博士后,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博士后的重视,抑或因为经费来源的问题, 博士后进站后会规定两到三年的在站时间,就像博士三年的学制,除了要完成合同中已经规定好的难度系数相当大的科研任务,绝大多数时间还要听从学院的工作安排,被课题组的大boss安排得满满当当。
中后期考核不过可能直接把你辞退,名曰退站,还不给你发博士后证书。而且这个退站马上会变成你的职业污点之一,让别人觉得你难以胜任这个职业。明明做了几年的博士后,如果被退站,还没办法证明,因为没有博士后证书。
有这个退站的威胁在,让一些博后即使进站后发现不合适,也是咬着牙坚持两三年下来。 
虽然国外也没有博士后证书 ,但是国内如果大家做了博士后都有证书,而你做了博士后没有证书,你的下一个应聘的单位很可能就会认为你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这样的制度把一个工作硬生生的整成了像在读一个学位。
少之又少的项目申请机会大多数博士后能申请的,其实只有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这类。
以浙江为例,博士后可以申请的纵向项目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其中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申请的前提是没中博士后基金;
上海的博士后情况也类似,对于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浦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项目、计划只能康康,没有申请资格。
对于少数人,现在还有一些博士后引进计划(针对海归博士,但要看学校排名)、派出计划(针对本土博士)、交流计划、超级博士后、博新计划等。
博士后不稳定性太大博士后是一个不稳定的岗位,出站或留任都面临着巨大的考核压力,但最难的还属留校。
首先,博士后出站留高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有的大学博士后合同里,只写了考核合格方可出站。
但是当今的科研圈发展太快了,国内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几年上升的也很快。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博士后进去之前说一个标准,进去一年之后又是另一个标准,朝令夕改,让有些博士后骑虎难下。
其次,留校标准不明确或无法量化。
进来之前,说是发一篇多少分的文章就能留下来当讲师。
进去之后,人事处说想评讲师还得至少有个省部级项目,好不容易申请到了;标准又变成国家级课题了,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
最后好不容易翻过山,越过河,走过崎岖坎坷,按照规定的标准发了文章,拿了项目,终于要出站了。忽然被通知,岗位有限、博后太多,教职岗位需要竞聘。而高手如云的竞争和有些大佬门徒的存在,让你竞聘成功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虽然总有人竞聘成功,顺利走上学术道路,但是那个概率低的真的可怜。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4樓 發表于:2024-3-15 19:35

尤克里里:


国内所有单位都想招三年的博后做"肉鸡",三年后直接取卵。但所有人都该记住西部世界里的那句经典台词:This violent delight will have violent end。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5樓 發表于:2024-3-15 19:35
怎么说呢,我师兄前几天打电话和我谈心(疫情出不了门嘛)。
总结一下:博士后很坑,但要读博后的人绝大部分没资格说他坑。
毕竟你看得上的工作人家也得看得上你啊。
坑就那么几个,萝卜多了自然有要打折出售的。
所以博后最大的坑就是明明你知道他坑,你也必须跳……真以为博士毕业就能拿副教授啦?醒醒。


作者:零度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0007302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6樓 發表于:2024-3-15 19:38
花开见佛:


博后在哪都累,压力都大,朝不保夕,都不是一份舒心的工作,可以说博后就是个坑。
不过在给钱方面,美国这边博后至少是说多少就给多少,从不含糊。
像国内某些合同上写的福利还得分期给,达到文章指标才能给,甚至还有退钱这一操作的实在是坑中坑。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7樓 發表于:2024-3-15 19:46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25182839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背景:南方某普通一本高校(非985,211),院里承诺出站优秀可以留下来(特聘)。今年陆陆续续有几位博后出站,都留下来非升即走,所以院里还算靠谱。也有博后厌倦了这种不稳定,出站后直接去了公办大专躺平。感觉新一代的博后,开始认真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是一种好征兆。
postdoc在欧洲是一种合同制工作,我读Ph.D的时候跟我老板(非华人)的几位postdoc共事过,总共有几点感受:1)学术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课题,跟老板是平等的合作关系;2)合同自由。干的不爽,直接走,没有人卡你;3)工资可以谈。到了 postdoc follow 这种级别,可以直接跟老板谈工资。我记得一位postdoc工资达到了5K。
国内postdoc的一点感受:1)地位尴尬。说学生不像学生,像老师又没有职称。做事都有你,但是总会感觉区别对待。学校体检、科研奖励都默认没有你的份。2)学术不自由。总体会让你做学院主流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在意你以前做什么(不在意你的个人发展)。3)各种规则束缚。两年合同(有的学校可以申请三年),进站手续,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出站手续。如果不正常出站,追缴经费之类的。4)不平等关系。此处自己体会。
不喜欢没事麻烦别人和跪舔领导,所以跟同事关系一般般。刚来这会,什么都没有,院里配了一台很老的笔记本。我自己陆陆续续的添置了显示器,打印机和打印纸。自觉刚来没有什么贡献,不好麻烦老板帮我报销。添置一个打印机,是因为有一次因为一个文件挺急的,公共的打印机刚好坏了,去找了一位年轻的老师帮忙打印,他头都不抬,冷漠到了极点,我尴尬的站在门口几秒,说了句打扰了,就走了。
对未来挺迷茫的,不喜欢非升即走的不稳定,又不甘心去大专躺平。慢慢看清了圈内的很多事情的本质(论文发表+论文引用量+基金评审),慢慢地对学术的执念没有那么强了,由此更加佩服我的博士老板,靠自己的努力,引用量到了3K+。今年申了博士后基金和青基,如果都没有中,可能就淡出学术界了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8樓 發表于:2024-3-15 19:51
作者:引路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9458826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国内博士后又多坑的话题

1,所有论述,仅限个人观点。限于知识量,可能部分数据、分析存误。对象:应届博士毕业生。在职的不多说了。
2,在国内,进入博士后阶段的人,绝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后,仍然找不到满意工作的人。为了有可能在两年后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机会,于是,近乎被迫去做博士后。反言之,如果博士毕业立刻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是绝对不会去做什么博士后的。
案例一。某博士毕业后,想进入比较牛掰的金融权利机构工作,但是一没关系、二考不过公务员,最后只能通过做博士后的途径。于是,该生早早就做各项准备,先后申请了深交所、上交所、银监会、证监会等等,最后,“黄天
不负苦心人”,终于被其中一家录用。但是,说句实话,如果没有关系,2年后也是留不下来的,这2年基本就是被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
案例二。博士毕业后,到某大城市(全国前几名,沿海)工作,工作单位性质集行政、科研、市场交易等为一体。该单位为了显得自己的要求比较牛掰,给每年进来工作的博士“分配”博士后,否则的话,不予录取。具体方法,就是以校企联合模式,委托北大、哈工大等学校挂个名,让新进的博士一边工作、一边“博士后”。至于博士想选哪个学校,自主裁定。
3,在国内,在博士后的待遇方面,近乎是歧视。 
一类博士后,高校。这类是收入最低的,当然,在高校的横向比较中,还是有所不同。
案例一,某211财经大学明文指出,本校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博士后的“年薪”为2万元左右。
案例二,某211农业大学经管院负责人表示,本院博士后的收入按天计算,如果你到学院来工作了,每天60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来学院上班,但是,60元/天就没有了。
二类博士后,金融监管机构。这类比高校收入高一些,但不同机构差别较大,比如:证监会10万左右,上交所20万左右,深交所好像最好,乱七八糟加起来,能30万左右。
三类博士后,企业。这类收入和待遇也是参差不齐。比如,一般的银行总部,都在10万以上吧,但是,这里通常提供住房,金融监管机构一般是不提供住房的。
有人说,二类和三类博士后收入也不低啊,怎么说是歧视呢? 这个是相对而言,同一个工作,找博士后做一年给20万,如果让本单位正式员工做,一年至少40万。
4、在国内,博士后不算工龄,就是没有“身份”啊。学生也不算,工作也不算,算个啥,见到“同事”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就是一个打短工的。绝大多数博士后结束后,一样进入人才市场,重新找工作。而且,从年龄等方面来看,整体竞争力通常还不如应届博士生。博士后期间,出的成果多数也要被“博士后导师”XX(你懂的)。
5、国内与国外博士后比较。以美国普渡大学为例,该校是一所公立学校,排名中上。该校博士后全球公开招聘,基本待遇:年收入3~6万美元,同时为美国以外的应聘合格者提供美国永久居住权。 说句心里话,看到待遇对比之后,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们都惊呆了。。。
6、其实还有挺多要说的,但想想也不要太罗嗦了,就先讲到这。欢迎大家拍砖,如果有较大疑问,请参照第1点。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29樓 發表于:2024-3-15 19:56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2483211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圈内人不请自来答一波。
楼主所在陕西做博后没有做政府补贴确实很坑,相比而言,深圳和广州这边确实能拿到更多的钱,政策是落实了的。
在国内做博后确实很一般。好处我感觉最多就两点。
1. 工资确实不错,很多地方都比当地的讲师甚至副教授更高了。这主要都是政府的大力扶持而不是学校出的钱。拿深圳来说,博后期间每年能拿到18w,每个月也有学校发的工资,这工资就要视具体学校院所等不同了,但整体还是不错的;另外,导师每招一个博后,政府再配套给老板提供5w的经费,换句话说,老板招博后根本没花几个钱!这也是为啥全国都在博后扩招的原因,老板不用花很多钱就能招到博士学位的人帮他做廉价劳动力。
2. 很多学校有师资博士后,做完博后达到学校要求可以留下,这也是很吸引人在国内做博后的原因。
虽然国内做博后看着还不错,钱多又有留下的可能,但做过了国内博后,我还是会觉得坑。就着上面两点优势,对应的劣势也很明显:


钱虽然多,但不是白给的。首先就是出站压力会增大,不仅仅是学校院所的要求会更高,很多老板也会有自己的出站目标,达不到的话压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当你遇到一个年轻的老师,很大可能他为了自己升职而非常push你这个廉价劳动力帮他多出成果。除了要做自己的科研外,组里一大堆破事也会让你去做(这里指跟科研无关的事);
师资博后只是说有留下的可能,要求可能是拿到某某基金、发文章级别之类的要求,但留下也基本只能从讲师干起,而且土博没有境外经历在后面的升职会变得很困难,除非就是有了大文章或者关系到位了。另外,相比国外的博后,在受重视程度上比较低,对个人长远的发展其实并不是很好,当前也还是不如境外博后有光环的。奉劝各位打算国内做博后的思考好了再入坑,要么冲着钱、要么冲着未来的发展,选老板选学校、选前景都要综合考虑,毕竟两年时间对于博士刚毕业的人来说做一个缓冲期还是非常重要的,对今后的个人发展影响还是很大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級
30樓 發表于:2024-3-15 19:58
XY万的年薪(猜,哪个是零),还好有学校的公费医疗,然而,这XY万是人力总成本,也就是学校需要给你交的那部分公积金社保啥的都由这东西出。特别是当我跳出去之后拿到的第一个月(只有半个月)工资,扣掉一个整月的社保公积金之后到手还比博后一整个月高。我不知道我入错行还是我就是这么不适合学术圈。
另外不知道现在退站是什么政策,我当时要把学校那部分吐回去(记不清要吐回去多少,我们就当比税后拿的少,也就是理论上退回去之后还能剩点吧),快三十,博士毕业,无根浮萍,赎身还要找父母要钱。当时天真,以为理条例这么写,不会你呆几个月就要退几个月,而是退个一万意思意思或者退一个月还是三个月意思意思,结果,呆几个月你就退几个月吧。
工作部分不提也罢,对任何人都不具备参考价值,每个方向,每个导师都是独特的。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696077/answer/12584066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39 回複數:35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3-15 20:04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