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39 1
(轉載美國之音)中國政府打擊學術造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1樓 發表于:2024-3-12 18:39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九級
2樓 發表于:2024-3-12 18:39
華盛頓 — 今年1月份,有消息稱,出版商近年來撤回了數千部中國學者的作品,隨後中國開始打擊學術研究中的造假行為。然而,觀察家表示,因為學術造假太普遍,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很困難。

根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數據,光是2023年,就有大約14,000篇論文被各種英文期刊撤稿,其中四分之三涉及中國合著者。

上個月,中國教育部給各大學設定了提交過去三年被期刊撤稿的學術文章的完整清單的最後期限,使得教育部能夠對被撤稿的研究進行審計,並確定造假行為在中國學術環境中的普遍程度。

儘管教育部的審查結果尚未公佈,但中國學者、學生和教授表示,這個問題普遍存在。

他們說,部分問題在於,很容易花錢找代筆者撰寫研究論文並在低品質期刊上發表。

曾經是山東省煙台魯東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的孫富貴告訴美國之音(VOA):「如果你在經濟上沒問題,就可以把研究交給其他人幫你做,不論是發論文還是找刊物,都有這樣的一條龍服務。而且不只是學生,連老師找這些代筆的情況也不意外。」

孫富貴補充說,另一個問題是,中國低端學術期刊經常在不檢查質量的情況下發表欺詐性的研究,因為以前發表這些文章很少受到國內的強烈反對。

孫富貴說,「這些刊物的存在意義,並不是要發表多好的言論,或是讓人看到多了不起的學術成就,它們的目的是滿足學生和老師發表論文的需求。」
河南省鄭州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前所長楊寧遠說,他至少接到了十幾個陌生人打來的電話,提出要為他發表文章以換取現金,但都被他拒絕了。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親口告訴我,他一共幫了八個人寫了博士論文,一篇收兩萬元人民幣,這些博士最終都過了關,有趣的是我的朋友自己根本不是博士﹗”楊寧遠告訴美國之音。

分析家認為,中國學術研究的政治性質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學術誠信問題。

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高級研究員孫韻(Yun Sun)表示,美國和中國的學術文化都獎勵發表大量論文的學者。

「然而,區別在於資訊的透明度、學術交流的自由和中國研究的可及性。所有這些都受到中國國家的嚴格控制,」孫韻在給美國之音的聲明中說。「如果數據是在美國大學裡捏造的,那麼這個人的同事和同行能夠知道並挑戰他們。但是,當捏造發生在中國時,很難甚至不可能進行核實。」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中國和比較文學傑出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表示,中國偽造的研究數量反映了官員對真相的漠視。

「偽造的研究是中國更廣泛官方語言使用模式的一部分,在這種模式中,某個聲明的價值不是基於它的真假,而是基於它是否'管用',」林培瑞在一份書面聲明中告訴美國之音。「在這樣的製度下政府官員無法進行『打擊』。問題出在系統本身的設計上。」

林培瑞說,研究中摻雜政治也阻礙了研究人員進行高品質的新研究。

「大學裡的價值判斷最終是由政治當局做出的,」林培瑞說。「前沿研究,即使是在技術領域,通常最好由自由思考的頭腦完成,他們認為自己處於最前沿,而不是『處在』政治權威之下。」
在北京一所大學就讀四年級的張明信說,由於中國學術造假氾濫,這種狀況也對大學生進行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難。

他告訴美國之音,「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研究都是抄襲,造假也不是什麼秘密,只是這樣做會讓研究做得很困難。在政府嚴控下,有很多數據是難以搜尋的,尤其是有些題目比較敏感的話,例如要做社會調查,肯定是非常困難。因為人們在發表相關言論時,政府必定會審查,一不小心甚至可能被送進監獄。」史汀生中心的孫韻認為,中國大學將落後於其他全球大學,因為它們的學術誠信問題尚未解決。

中國教育部尚未公佈緩解這些擔憂的計畫。

「中國學術界並不以創造力著稱,近年來剽竊問題越來越嚴重,」孫韻寫道。“在中國學者試圖與全球同行競爭之際,他們研究的品質問題將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39 回複數:1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3-12 18:39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