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443 1
【转】【党员作品】“我的中国心”——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樓 發表于:2013-5-26 14:43
“我的中国心”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文科支部  王玉凤
情景描述:
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会从学生的周记中看到对中国现实的批评与抱怨,同时看到的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向往与赞美,这些孩子的理想大多是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后,到国外生活定居,远离这片让他不满不爱的土地。如L在周记中写到:“身在中国,还是很明显的感觉到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且在中国,因为一些关系户的原因而无法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总还记得初二暑假,有幸去体验英国的学校生活并且在伦敦眼上一览英国迷人的景色,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去英国留学……在自己成功后,要将自己的父母与家庭都移民到欧洲的第三世界国家,让他们过上更加安逸幸福的生活。”每每看到这些,我心情总是很复杂,还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沉重。
案例反思:
毋庸置疑,学生虽然看到的是中国一部分的黑暗面,但也确实是存在的。如何引导学生既能正确认识发展中的中国,热爱自己的祖国,又能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客观分析,理性判断,不是单纯的“崇洋媚外”,更多的是长大后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因为祖国的明天是这些孩子。只有从内心热爱祖国,才能真正建设祖国,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祖国。如果我们的孩子今天都只是想着学习知识,长硬翅膀,为的是明天飞向发达国家,过他们理想中的生活,弃祖国于不顾,那中国的未来在哪里?这不能不令我们忧思。有这样想法的孩子不在少数,校内德育真的无法对抗校外现实的残酷吗?
德育灵感:
在上学期讲授必修三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很偶然的在网上看到了2012年3月31日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的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讲述了他眼中近二十年的中美关系历程,以及他眼中的中国梦美国梦。这段演讲共48分钟,台下的耶鲁师生掌声不断,我也被深深震撼。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放大。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在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一个中国。他们忽视了十三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这种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也一直有一个梦想。为什么要用望远镜来看彼此?”“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头,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与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中国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在过去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头,让个人的命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当时就想,我要让我的学生看这场演讲视频,这是多好的爱国教育素材啊!而且配合教材,真正一举多得啊!
那周我布置的周记就是:上网看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然后写一篇观后感。
德育成果与反思:
我满怀期待的看到了周一交来的周记,的确,我曾经为孩子“崇洋媚外”的忧虑被炽热的爱国情取代了,每个孩子都和我一样受到了震撼,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当白岩松代表中国人向美国师生表达中国梦的时候,我们为他骄傲,也为中国自豪。同样我骄傲L思想上的变化,他在那期的周记《中国梦——听白岩松演讲有感》中写到:“虽然我很早便设定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留学英国并最好可以定居,把家人都接到那里去。可是我却并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发展,并没有想过曾经的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这些道路,才最终使自己变得强大。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龙的传人,我们不应急于将自己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相反的,我们应该给我们的国家一些时间,在她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国外学好技能,来改变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环境。”“虽然(中国)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也应该谅解,因为新中国还年轻,需要不断地改革和调整,我们如果有能力也应该去改变这些现状,让人们生活更幸福。”这里有理性的分析与判断,更有坚定地信念与对祖国炽热的情感。前后两篇选材虽相似,但情感倾向却截然不同,后者有谅解,有包容,有期待,有梦想,还有号召。
在这里,我遵循德育“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同时在德育过程中,将社会思想、道德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恰如巴拉诺夫概括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即:接受、反映外界教育影响的刺激——形成动机(内部动力)——在内心实现动机和相应行为形式结合——在活动中动机变为行动,行动变成习惯——习惯的行为形式变为个性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到校内与校外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显性与隐性的影响,而我则将学生受到的校外消极的、非正式的、隐性的影响通过校内积极的正式的显性的教育,来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认知水平,实现了形成新的思想品德结构。由消极转向积极,使学生拥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
同样我还看到了其他同学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怀,那发自心底的表白与梦想深深打动着我。我感受到了都德《最后一课》中爱逃学的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中安静,那种神圣的爱国情怀在他胸中沸腾了。同样,借助白岩松在美国的演讲,我适时点燃了中国高中生心中的爱国情,作为语文任课教师,“有心栽花花满园”的德育成果令我兴奋不已。
参考书目:
①《中学教育学》,班华主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98页。
转载自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官方博客。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樓 發表于:2013-5-26 14:43
大家怎么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443 回複數:1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13-5-26 14:43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