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63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323 62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中国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樓 發表于:2024-8-9 21:19

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樓 發表于:2024-8-9 21:20

究极虚弱老螃蟹:

这个问题问的太晚了,早在2013年中科院就有团队调查表明中国有51%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而现在差几天就到了2021年,这个水面之下的冰川目前只会更大。

PS:本人几年前就属于那个51%里面,现在已经成功逃离自救。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樓 發表于:2024-8-9 21:20

作者:白塔科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5041147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定义

超重和肥胖被定义为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度脂肪堆积。

体重指数 (BMI) 是一种简单的身高比体重指数,通常用于对成人的超重和肥胖进行分类。它被定义为一个人的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kg/m 2)。

成年人

对于成年人,世卫组织将超重和肥胖定义如下:

超重是指 BMI 大于或等于 25;

肥胖是指 BMI 大于或等于 30。

对于儿童,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要考虑年龄。

是什么导致肥胖和超重?

快速经济增长导致生活方式、饮食和锻炼习惯发生重大变化。

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摄入和消耗的卡路里之间的能量不平衡,可能原因包括:



增加摄入高脂肪和高糖的高能量食物;
多种工作形式最终导致的久坐不动、交通方式不断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缺乏身体活动的情况增加。

超重和肥胖的常见健康后果是什么?

BMI 升高是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例如: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糖尿病;
肌肉骨骼疾病(尤其是骨关节炎——一种高度致残的关节退行性疾病);
一些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胆囊癌、肾癌和结肠癌)。

这些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随着 BMI 的增加而增加。

如何看待超重和肥胖?

肥胖,尤其是严重肥胖,与慢性病发病率和医疗支出增加有关,并对预期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支持性环境和社区是重新塑造人们选择的基础,通过使更健康的食物和定期体育活动成为最容易的选择(最容易获得、可获得和负担得起的选择),从而防止超重和肥胖。

在个人层面,人们可以:



限制从总脂肪和糖中摄入的能量;
增加水果和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
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

非传染性疾病可以说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挑战,不断上升的超重和肥胖率给公共卫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近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发布更是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线路。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4樓 發表于:2024-8-9 21:20

看看奶茶品牌有多少?

X茶、乐X茶……越来越多

看看西饼店有多少?

好X来、“脂肪”山丘、味X美……越来越多

为什么?因为挣钱啊!!!!

为什么挣钱?因为有这个市场需求

为什么有这个市场需求

因为人的基因里刻着呢!

【一旦有热量,赶紧抓紧摄入!不然你可能会挂】(狩猎时期留下的)

这本是一个好的本能,只不过被我们留到了错误的时代。



作者:秋铭之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547847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5樓 發表于:2024-8-9 21:21

作者:Harlan化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436295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我的胖已经被国家发现了


屏幕前的小胖子!你有没有中枪呢!


总结下来,差不多有以下三点:


1、经济的提高,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有吃不饱的现象。营养条件的改善,可供选择的食物多,热量摄入过度。



2、科技的发展,城市里的人更多的都是以机动车代步,脚轻轻一踩,俄罗斯都到了!很少有人会选择骑自行车或者走路,也是因为现代人工作繁忙,节奏比较快。然后加班加点,应酬也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3、压力过大,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也不再是以前自给自足的社会了。昼夜颠倒,休息时间减少,如果调节不好,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障碍,导致激素分泌水平失衡,引起肥胖。



有道是“好吃的让人发胖,不让人发胖的不好吃”!


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全球公认的最易发胖的10大食品”!也是大家最爱吃的10大食品!


一、油炸类


代表食品:油条、薯片、炸鸡、汉堡



淀粉类的食品在高温(120℃)油炸时,会产生丙烯酰胺,该物被被国际癌症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


油炸食品内的热量和脂肪含量极高,长期食用就会导致肥胖或糖尿病等疾病。而且油炸的时候会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B1。


二、烧烤类


代表食品:烤牛肉串、烤羊肉串、烤五花肉、烤鸡翅、烤鸡腿....不能再举例了,再举例口水要流下来了....



烧烤选择的肉基本上都是高脂肪的部位,才能做出香嫩的口感。


由于肉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火上高温加热,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威胁,它是强致癌类物质的代表选手。


三、腌制类


代表食品:咸菜、辣白菜、橄榄菜、酸豆角、辣萝卜等



腌制类的食品含有大量的盐,会导致钠盐超标,腌制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


有人说了,盐是没有热量的。没有碳水,没有脂肪,没有蛋白质。嗯,感觉就像是优秀的调味料。


但是过多的盐分会使体内的「饥饿素」升高。这种激素一升高我们就很容易觉得肚子饿,从而不自觉的增大食物的摄入量变胖。


四、膨化类食品


代表食物:方便面、薯片



膨化类食品往往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


过量食用,就像过量食用米饭一样,也会出现营养过剩,出现脂肪堆积。


五、甜品类


代表食品:冰淇淋、蛋糕、奶茶


这类食品含有较高的奶油,集齐了高热量、高含糖量、高脂肪,容易导致肥胖,吃一顿胖一斤。


看看爱喝奶茶的周董就知道了,都胖成陈赫了!


六、汽水类饮料


代表食品:可乐、雪碧、芬达



主要成分是果糖。虽然果糖的GI值(升糖指数)不是很高,但是抵不过摄入的量大。并且果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那么这么多的糖分进入身体,胰岛素分泌会降糖,把糖分转化成糖元和脂肪贮存起来,那长胖是妥妥的。


七、重加工肉类


代表食品:肉干、香肠、火腿



因为各种添加剂,热量、脂肪含量、盐分都很高,也同样存在致癌物质,减肥中一样要少吃!


八、饼干


含有大量糖分,而且其糖分和果糖不同,它会被人体迅速地吸收。



100克的白米饭,含有116大卡的热量,我们说它是最容易发胖的食物。


100克的奥利奥饼干,含有484大卡的热量,还含有大量的糖,更容易引起脂肪堆积,却是很多人的最爱,这样吃,不胖才怪!


九、罐头类食品


肉罐头中,加入了大量的油盐和添加剂,水果罐头中又加入了大量的糖,远不如吃新鲜肉食和水果健康。



十、蜜饯类食品


这类食物,热量高、含糖量高、也没什么营养,再加上颗粒比较小,吃起来不觉得,冷不丁就会吃下很多,非常不利于减肥!



以上说的10种易胖食物,有哪几种是你最喜欢吃的?


如果你是个小胖子,那就赶紧减点肥吧,肥胖带来的疾病的还是很多的!


更多化学资讯、小知识、化工人的自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化浪视野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6樓 發表于:2024-8-9 21:22

dreamlmx:


虽然数据有点难以接受,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确是在不断恶化中。
而且就目前的发现趋势和采取的应对措施来看,这个问题在5年后也不会有所改善,还可能继续恶化。

要想逃离这个宿命,目前只有个人的自救,以及帮忙身边的亲人好友去自救,每一步都不容易。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7樓 發表于:2024-8-9 21:23

作者:好药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734906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会。
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国超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针对营养问题将采取有效措施



发布会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持续改善,针对居民仍然存在的营养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我国居民一些突出的营养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食用油、食用盐摄入量远高于推荐值,而水果、豆及豆制品、奶类消费量不足。


二是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三是部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如婴幼儿、育龄妇女和高龄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微量营养素缺乏等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


针对居民仍然存在的营养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推进实施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


一是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同时加强“三健”促进活动,多吃豆类、奶类、蔬菜、水果等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是推进食物供给与人群营养需求协调发展。加强营养对农业、食品加工业等食物产业链的导向作用。


三是持续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监测、食物成分的监测等,动态掌握我国居民膳食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四是针对重点营养问题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综合干预措施,特别是对当前日益突出的超重肥胖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干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8樓 發表于:2024-8-9 21:23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美国的底层人民肥胖,是众所周知的,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加上缺乏健康管理意识,导致了很多糖尿病的发生。

而中国呢?

已经是糖尿病世界第一大国了

据《》第10版统计,在2011-2021这十年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增幅为56%,数量已经高达1.4亿人!

肥胖和糖尿病的关联性很强,许多患者都是肥胖患者

美国快餐饮食中纯粹直接的高脂高糖,是肥胖和糖尿病的直接凶手

而中国在快速发展后,满街的炸鸡奶茶,和永不停歇的外卖小哥,也让高脂高糖唾手可得

而且在基因问题上,中国或者说东亚地区,胰岛素分泌的比相对会低些,很有可能是因为东亚地区以往的饮食结构偏素,这就导致了在容易获得高脂高糖的时代,人民突然肥胖的概率会更高,糖尿病的概率也更高

还有一些额外因素,比如工作导致的作息不规律,导致;

隔代养育孩子,不太懂饮食,导致幼儿肥胖;

糖尿病遗传,导致的病理性肥胖;

盲目追求减肥,乱用药物刺激引发的肥胖;

因为其他生理心理原因,使用激素药物引发的肥胖

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医疗资源威胁非常大

糖尿病是一直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人力的病,肥胖患者越多,糖尿病患者也会随之上升

如果国家不重视起越来越大的糖尿病问题,后果会难以预料



作者:减重医生戴晓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9159402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9樓 發表于:2024-8-9 21:23

作者:马冠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908415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超重肥胖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营养健康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达 50.7%,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 19.0%,6 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 10.4%。

减重也因此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不仅仅是因为超重肥胖会带来外形上的不美观,更重要的原因是超重或肥胖是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多种疾病的元凶。

然而,网上的各种减肥方法令人眼花缭乱,更是将效果说的天花乱坠,实际上却全是绣花枕头,要么没有效果,要么容易反弹,稍有不慎甚至还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减重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是进行体重管理的有效方式。

能量平衡的天平有两端。一端是“吃”,负责能量的摄入。另一端是“动”,负责能量的消耗。要实现体重的降低,需要保证能量的消耗量多于摄入量,也就是“动的”要比“吃的”多。

首先要做到“饮食有节”

对于肥胖的人,饮食调整的原则是在控制总能量基础上的平衡膳食。一般情况下,建议能量摄入每天减少 300~500 千卡。

最好选取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的减重膳食,严格控制油和脂肪的摄入,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

蔬菜、水果不仅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替代部分其他食物可减少过多能量摄入,建议增加蔬菜、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

但要注意,少吃并不是不吃。减肥不单是减重,更重要的是减少脂肪。禁食的方法常常丢失水分和肌肉为代价,并不能维持长久。

不吃谷物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只能是暂时性的减肥计划,长期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高蛋白饮食对健康十分不利。

无论如何,减肥时膳食摄入能量也不应低于 1200 千卡,并且应继续遵循膳食指南原则,保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摄入平衡。

其次,要进行规律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保持瘦体重、减少身体脂肪,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选择有氧+阻抗运动。

每天应累计达到 60~9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 5~7 天,累计运动能量消耗 2000 千卡/周以上。隔日进行一次抗阻肌肉力量锻炼,每次 10~20 分钟。

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在运动的同时要保证安全,量力而行。

还要保持心理方面的健康

超重肥胖患者要增强自信,缓解压力与抑郁、焦虑情绪,这有利于提高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于通过生活方式改变确实难以实现减重的人群来说,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此外,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不同,具体的减重计划应根据个人健康、性别、体重、活动而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而且超重肥胖者的减重目标不宜设置得过高过快,以每月 2~4 公斤为宜。规律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有利于长期的坚持。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0樓 發表于:2024-8-9 21:24

中国居民超重肥胖数据-承认50%、青少年20%、儿童10%,主要原因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运动少。

膳食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近些年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丰富。但日常饮食结构不合理、碳水类、畜禽肉、油盐摄入过多。

后续需要加大科普、食物供给予人群需求协调。

薄荷健康,营养专家。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记得关注「薄荷健康」哦。



作者:薄荷健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432781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1樓 發表于:2024-8-9 21:24

作者:小汤营养研究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5802068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我国居民的肥胖问题相当严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的数据,成年居民中肥胖的发生率高达16.4%[1]。肥胖除了会增加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风险外,对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的损害。那么,肥胖可以如何正确防治呢?跟着小汤一起往下看吧!

肥胖会损害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免疫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有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的肥胖人群的疫苗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这似乎表明肥胖会影响免疫力。

的确如此,大量研究显示肥胖对淋巴细胞、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均有不利影响,同时肥胖还会干扰免疫反应的调节[3]。

首先肥胖会增加淋巴器官(骨髓和胸腺)的脂肪堆积,进而影响白细胞的分布和淋巴细胞的活性[2]。其次,肥大的脂肪细胞会更容易激活细胞的内质网和线粒体应激反应,释放出炎症因子,引起低度慢性炎症[2]。

此外,肥胖人群引起的代谢变化对免疫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降低 ,HDL是种“好胆固醇”,具有多种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4],而肥胖人群中HDL的水平却低于常人。除了HDL,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同样对免疫力有消极影响,胰岛素抵抗会抑制胰岛素的信号,导致T细胞对于病原体的反应减弱[2]。

提升免疫力——适当补充营养素

对于免疫力较低的肥胖人群,适度增强免疫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需要多加运动,运动本身能增强一定的免疫力,而且还能减少肥胖的发生[5]。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适当补充与免疫相关的营养素。

其实,肥胖并不代表不缺营养素,他们在糖分和脂肪这类营养素上超标,但在维生素和矿物质上往往是缺乏的(如:维生素A、维生素B9、维生素D、钙、铁、锌),而这些营养素都与免疫力是密不可分的[6],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引起免疫力下降,因此肥胖人群也需要通过适当补充这些营养素来提升免疫力。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这些营养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可以刺激免疫细胞分化和增殖,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引起免疫器官萎缩、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减少[7]。此外,还会使得上皮细胞无法顺利合成糖蛋白来保持皮肤和黏膜湿润,导致呼吸道、胃肠道内膜角质化 [8],从而减少对病原体的阻挡能力。

肥胖的人由于饮食不均衡导致摄入维生素A较少,缺乏维生素A会使得PPAR受体和维甲酸受体难以激活,进而无法刺激脂肪的分解[9],进一步地加剧了肥胖。

维生素B9

维生素B9,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叶酸,它是DNA和氨基酸合成的辅助因子,B9有助于维持免疫稳态,它是调节性T细胞所必需的营养物质[10]。此外,B9还能提高吞噬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增强病毒清除能力[11]。研究显示,肥胖人群中的维生素B9(叶酸)的浓度要显著低于正常人[12]。

维生素D

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D3,它不仅能促进钙的吸收,还对免疫也有调节作用,在大部分免疫细胞中都存在维生素D的受体,例如Th2淋巴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就受到维生素D的调控。此外,维生素D还能够促进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抗菌肽,抗菌肽能有效杀死细菌和病毒,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或许能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13]。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存在关联,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肥胖人群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出35%[14]。

铁元素对免疫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缺铁会改变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缺乏铁元素会引起免疫器官(胸腺)萎缩。铁元素同时对免疫功能也有调节,它能通过干扰细胞因子的活性等方式,改变对于病原体的免疫反应[15]。

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铁缺乏的风险,肥胖人群的血清中铁的含量比正常人低[16]。

锌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坏,更重要的是,锌还能够抑制冠状病毒所必需的RNA聚合酶 [17],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

锌除了能直接影响免疫力,还会通过抑制肥胖来间接影响免疫。锌能通过促进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和葡萄糖的摄取[9],减少脂肪的堆积,从而减少肥胖的发生。

肥胖人群该如何合理饮食?

1. 食物种类要多样化,每日吃的食物要保证种类多样,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在每个大类下最好也有不同品种的食物,保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尤其是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来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这些营养素与免疫力息息相关,也往往是肥胖人群所缺乏的。

2. 食物摄入量要控制,对于肥胖人群,减少热量的摄入非常重要。

3. 用餐时间要规律,保证一日三餐、按时吃饭、避免暴饮暴食,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生物钟和维持 良好的胃肠道功能。良好的生物钟有助于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如果日常的饮食达不到前面的要求,引起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够,我们可以选择食用膳食营养补充剂来补充缺乏的营养素。

肥胖人群该如何减肥?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肥胖人群已经超过9000万,肥胖的危害尽管是慢性的,但却相当致命,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适度减肥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推荐一些减肥方法。

一、限时饮食。最新的研究显示限时饮食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替代的肥胖管理方案[18],简单地来说就是只在每天8:00-16:00进食,其余时间不进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只要将晚餐时间提前一些就行,比较好遵守。

二、控制饮食。建议能量摄入每天减少1256~2093kJ(300~500kcal),严格控制油和脂肪摄入,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摄入充足。减重速度以每月2~4kg为宜[19]。

三、运动。除了在饮食结构,进食时间上下功夫,运动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减肥,对于免疫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肥胖人群来说,选择合适的运动种类和强度非常重要。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每天累计达到 60~9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7天;抗阻肌肉力量锻炼隔天进行,每次10~20分钟[19]。

四、补充益生菌。有研究发现,益生菌干预后的受试者表现出了体重或脂肪量的减少。一些特定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肥胖特性[20]。

肥胖绝不可轻视!普通人群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将体重稳定在正常的范围内(BMI≤25)。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应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科学减重。

参考文献

1.https://www.chinanutri.cn/yyjkzxpt/yyjkkpzx/yytsg/zgjm/202103/t20210311_224598.html

2.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21; 11, 170.

3.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16; 7(1), 66-75.

4. Food & function, 2013; 4(9), 1304-1313.

5.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18; 9, 2187.

6.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2017; 37(5).

7.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2010; 11(1), 1-19.

8.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1991; 50(2), 251–262.

9. Nutrition & metabolism, 9(1), 1-9.

10.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2; 189(6), 2869-2878.

11. 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1999; 116(1), 28-32.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vitamin and nutrition research, 2003; 73(1), 8-14.

13.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4(4), 444-445.

14. Obesity reviews, 2015; 16(4), 341-349.

15.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02; 32, 70-78.

1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7; 31(9), 1412-1419.

17. Journal of virology, 2017; 91(21), e00754-17.

18.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2; 386(16), 1495-1504.

19. http://dg.cnsoc.org/article/04/k9W2iu8FT6K5oWaQKArU9g.html

20.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19; 52, 228-242.

|本文由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内容团队原创编辑

本文旨在介绍营养与健康研究进展,并非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如果您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小汤营养研究院”。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2樓 發表于:2024-8-9 21:25

汴梁水货:


把国家发布的居民膳食指南反过来吃,就解决问题了,

肥胖和超重就是伴随这个指南出现的

~~~~

一个bmi超标的瘦子路过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3樓 發表于:2024-8-9 21:25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状态的富养

膳食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近些年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丰富。但日常饮食结构不合理、碳水类、畜禽肉、油盐摄入过多。

后续需要加大科普、食物供给予人群需求协调。

瘦菲特健康,营养专家。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记得关注「瘦菲特健身训练营」哦。



作者:瘦菲特减重训练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436020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4樓 發表于:2024-8-9 21:26

作者:天天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434284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关于超重和肥胖的概念,而这必须引入BMI这个概念。

身体质量指数BMI:

身体质量指数是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BMI的计算公式如下:

BMI=体重(KG)/身高身高(m*m)。

BMI的参考范围如下:


BMI 分类

  

WHO标准

  

亚洲标准

  

中国参考标准

  

体重过低

  

小于18.5

  

小于18.5

  

小于18.5

  

正常范围

  

介于18.5到25

  

介于18.5到23

  

介于18.5到24

  

超重

  

大于等于25

  

大于等于23

  

大于等于24

  

肥胖前期

  

介于25到30

  

介于23到25

  

介于24到28

  

I度肥胖

  

介于30到35

  

介于25到30

  

介于28到30

  

II度肥胖

  

介于35到40

  

介于30到40

  

介于30到40

  

Ⅲ度肥胖

  

大于等于40

  

大于等于40

  

大于等于40

  

肥胖意味着BMI指数已经超过24,而超重则意味着BMI介于18.5到24。大家可以算一下自己的BMI指标,对比一下参考,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数量上的重新认识。当然BMI指标存在一定的漏洞,因为对于健身运动员或者健身爱好者,BMI指数有可能属于超重或者肥胖,但是因为体脂率比较低,依然属于比较健康的体魄。

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

以上数据虽然不是全人口普查的数据,但基本反应了大多数人的基本情况。超重和肥胖人群数量的增多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前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但是同时也反应出来各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冠心病、卒中、胆石症、骨关节损害、鼾症、癌症等)。肥胖和超重虽然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饮食多,运动少的关系更明确。

对于自己BMI较大时有什么建议呢?



首先是饮食的控制。

2017年8月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老年人膳食指导”,适用于65岁以上的人群,虽然这份指导主要针对老年人,但是对于当前每一个国人饮食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食物的选择:

1)谷物为主粗细搭配,适量摄入全谷类食品;

2)常吃鱼、禽、蛋、瘦肉,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3)适量摄入奶类、大豆及其制品;

4)摄入足量蔬菜水果,多吃深色蔬菜;

5)饮食清淡,少油,限盐;

6)主动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7)限量饮酒;

8)饮食细软、少量多餐、保证充足的食物摄入;

9)愉快进餐,饭菜新鲜卫生;

10)合理补充营养预防营养不良。

对于健身的人来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最纠结的,推荐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粗粮饼干。

广告

初吉低GI饱腹代餐全麦饼干无糖精0零食卡脂肪热量魔芋

天猫

¥33.90

去购买


2.如何运动

WHO针对运动有专门的建议:18-64岁成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或相当量的二者结合。为获得更多的益处,应将中等强度运动增加至每周300分钟,或达到相当量的运动。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加强主肌群的运动。

运动形式的推荐:最简单的运动是步行。运动还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无氧运动)和平衡、协调、柔韧性(瑜伽)运动;

运动强度的推荐:根据体能、既往的运动习惯、疾病状况、运动的限制因素等制定。原则是由低到中等,再到高强度运动;

运动时间的推荐:应从短到长。一次最短的有效运动时间为10分钟,随着周期适应之后,适当提升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原则是运动时间短,频率高;运动时间长,频率低。初始接受运动者,每次运动时间可以控制在10-30分钟,一天两次运动;而对于有长期运动经验者,可一次运动30-90分钟,每天运动一次。

当然大家都比较熟悉有氧运动(跑步,骑车等),但是对于无氧运动,大家会纠结私教课还是自学。对于想自学的知友,推荐两本无氧健身的两本书籍,真的是从理论上让大家去学习和实践。

广告

电子书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运动营养指南

作者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 等

会员专享¥51.20

去查看


广告

电子书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力量训练指南(第 2 版)

作者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 等

会员专享¥100.80

去查看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5樓 發表于:2024-8-9 21:26

怎么看,辟谣式看呗。2021年中国肥胖率(BMI>30)6.6%,全球180个国家中排在160位。而排名靠前的大国如美国,37.3%排在第11位,第一位是个岛国Nauru更是高达60%。

国新办的数据说的是成年人并不是所有人,而且是包括超重而非都是肥胖。并且数据是以平均体重推测出一半成年人超重。

全面小康后体重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是有些评论甚至得出了中国肥胖率世界第一的结论就是在制造焦虑恐慌了。



作者:OZOZ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1093514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6樓 發表于:2024-8-9 21:27

作者:唐小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6180530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肥胖到底困扰着多少中国人?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的数据,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肥胖的危害远远不止是“身材走样”那么简单。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18岁居民超重或肥胖人数占比已经超过一半,超重与肥胖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日,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学术组织发布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2021年)》(以下简称《共识》)指出,科学合理的体重管理是超重或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防控的基础治疗手段。

我国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此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等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6月刊上发表了关于中国肥胖的系列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6岁以下儿童中,1/10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6—17岁青少年中,近1/5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

作者认为,如果按照我国的诊断标准,我国的肥胖人数可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过去40年期间,我国的超重和肥胖率快速上升,我国居民的体重指数、腰围均在逐渐增加。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证据表明,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早死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吃得少一点,能更年轻,活得久一点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神经科学家马克·马特森博士发表了:间歇性禁食可以让寿命更长的观点。

马克·马特森博士表示,在一系列动物和一些人体研究中,发现进食和禁食都可提供细胞健康,而当人体处于禁食阶段,主要能量供给物质就会从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肝糖原,也就是把多余脂肪代谢掉。

另外,禁食期间,细胞会增强抗氧化和代谢应激的内胎防御,延缓细胞衰老,人自然就会更加健康,活得长久。

过饱饮食的危害有几点:长期吃得过饱,对于胃部是个“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可能会诱发胃炎。其次,长期过饱饮食,也会容易导致肥胖,增加肾脏负担。吃得过饱,还能出现内分泌紊乱,容易升高血糖,诱发糖尿病等等。

4个饮食习惯,养成更利于长寿

过去人们吃不饱,生活条件差,容易生病,但现在人们顿顿吃好又吃饱,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这与我们的饮食习惯逃不开关系,怎么吃更健康?

1,控制总热量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表示,饮食应注意控制总热量,一个成年人在轻体力活动的情况下,每天需要的热量可以用厘米为单位的身高减去105之后,得到的差再乘以30~35得出。

另外,吃饭顺序会影响进食量,正确的进食顺序更有助于帮助控制热量:先喝蔬菜汤,再吃蔬菜,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2、粗粮与细粮搭配

主食要吃,但也要注意搭配。好的主食食谱应该粗细搭配,一般比例为1∶2或2∶3,即一小把精米,两小把藜麦、玉米等粗粮。可以保证淀粉的需求以及蛋白质、纤维素等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

3、细嚼慢咽

吃饭细嚼慢咽不仅可以促进消化,也容易刺激大脑产生饱腹感,减少总进食量。根据专家建议推荐每一口进食咀嚼不少于五次,有肥胖困扰的推荐每一口进食最好咀嚼20次。

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早餐用时15-20分钟、中晚餐用时20-30分钟。

4、摄入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有研究发现,它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使人群全因死亡率下降15%。研究分析称,每天摄入25—29克膳食纤维对人体益处最大。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7樓 發表于:2024-8-9 21:27

任有才:


相似问题,可以延伸阅读:我国成年人肥胖率超过 50% ,超重肥胖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健康合理减肥?

我国成年人肥胖率超过 50% ,超重肥胖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健康合理减肥?0 赞同 · 0 评论回答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8樓 發表于:2024-8-9 21:28

作者:减重外朱江帆医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0802285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目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肥胖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呼吸道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癌症等相关疾病,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影响寿命。

肥胖和超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根本原因是摄入卡路里与消耗卡路里之间的能量不平衡。

越来越多的工作形式为久坐的性质、交通方式的变化,使得身体缺乏活动。

如何通过BMI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肥胖是由于体内脂肪的体积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的体重增加,通常用BMI进行判断。

BMI计算公式:体重/身高2(kg/m2)。

计算结果:

BMI:18.5-22.9 kg/m2为正常范围;

BMI:23-24.9 kg/m2为超重;

BMI:25-29.9kg/m2为1度肥胖;

BMI:30-34.9kg/m2为2度肥胖;

BMI:35-39.9kg/m2为3度肥胖;

BMI:40kg/m2及以上为。

我国超一半人肥胖,是什么原因

肥胖的发生常常是由遗传、少动以及摄入过多能量共同导致的结果。

能量摄入过多的主要表现是吃的多,而运动量减少则意味着能量消耗量的减少,进而会导致摄入能量与排出能量的不平衡,多余的部分就会以脂肪形式存储在体内,导致肥胖的出现。

不少肥胖者具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或双方都肥胖的人,子女肥胖几率要比其他人大得多,肥胖者中大约有1/3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

虽然胖子们常说自己父母也胖,自己也从小就胖,但遗传基因对肥胖的影响毕竟有限,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

4、如何能让自己不发胖

食量必须严格限制,养成吃七八分饱的习惯。合理安排三餐,饭前喝汤,睡前三小时严禁进食,运动后节制饮食。

健康减肥遵循总原则:

1、作息要有规律性。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健康减肥是必不可少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9樓 發表于:2024-8-9 21:28

平均体重上去对于目前的中国是好事,没有任何怀疑。

第一,中国目前的都主要矛盾是喂饱人有压力。农牧产品自给率和抗风险能力对比中大型发达国家不高,人均收入不高。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的收入好了,自然吃的多了,就会重。重显然不等于健康,但作为一个简单指标,对于目前的中国,有正向积极性。

第二,重和肥胖两码事。运动多吃了多,重是长肌肉骨骼,就是好事。

第三,18岁以上人群混谈意义不大。18-26大体重是好事,说明营养好。50岁以上总体而言不是好事,早就过了生长期,大多数人也不锻炼,重基本是肥胖,胡吃海喝。



作者:毛茸茸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5900807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0樓 發表于:2024-8-9 21:29

侍亲康学堂: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会。
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国超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针对营养问题将采取有效措施:发布会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持续改善,针对居民仍然存在的营养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我国居民一些突出的营养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食用油、食用盐摄入量远高于推荐值,而水果、豆及豆制品、奶类消费量不足。


二是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三是部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如婴幼儿、育龄妇女和高龄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微量营养素缺乏等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

针对居民仍然存在的营养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推进实施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

一是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同时加强“三健”促进活动,多吃豆类、奶类、蔬菜、水果等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是推进食物供给与人群营养需求协调发展。加强营养对农业、食品加工业等食物产业链的导向作用。

三是持续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监测、食物成分的监测等,动态掌握我国居民膳食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四是针对重点营养问题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综合干预措施,特别是对当前日益突出的超重肥胖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干预。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1樓 發表于:2024-8-9 21:30

作者:医师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0344476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融媒体记者贾薇薇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李新华、丁钢强、吴静等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研究称,近十年来,国人体重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18~69岁成年人中的肥胖人数约为8500万,其中男性约4800万,女性约3700,总肥胖人数约为2001年的3倍。


总体上看,2004年国人平均体质指数(BMI)是22.7 kg/m2,2018年则达到24.4 kg/m2,肥胖患病率从3.1%升高至8.1%。


不过,研究者表示,虽然肥胖率在增加,但肥胖增速已放缓。2004-2010年,中国成年人平均BMI的增长速度为0.17 kg/m2,2010-2018年,增速有所放缓,仅为2004-2010年的一半(每年增加0.09 kg/m2)。


同样,2010年后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年度增幅略低于2010年前(6.0%与8.7%)。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我国成人BMI的增速减缓,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城乡及男女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显示,2004-2018年,男性的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率增长速度均大于女性。


图1. 2004-2018年中国分性别、城乡平均体质指数(A)肥胖(B)和超重(C)流行率


2018 年,农村女性平均BMI高于城市女性(24.3 kg/m2与23.9 kg/m2),但农村男性仍低于城市男性(24.5 kg/m2与25.1 kg/m2)。


2010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男女平均BMI、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上升速度均放缓;中国农村男性居民的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上升幅度略低于城市,但中国女性居民仍呈上升态势。


图2. 2004-2018年中国分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城市(A)和农村(B)居民平均体质指数


有趣的是,受教育程度也与肥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相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的平均BMI持续较低,但男性的BMI则相反。


研究者表示,虽然中国成人肥胖率还在增长,但与2010年之前相比,增长趋势已放缓。


此外,城乡肥胖的变化趋势不同,反映了经济发展和人群受教育水平、身体活动和模式的差异,以及食物总热量摄入和动物食品摄入的增加。


研究基于6次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大规模调查,累计纳入约65万名18~69岁成年人进行分析。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2樓 發表于:2024-8-9 21:30

Arceus:


把超重和肥胖放在一起讨论是完全不科学的,我国BMI标准定的过低,我认为标准体重可以改为25以下。

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不应该继续用麻杆的标准要求所有人,我感觉身高高一点,骨架子大的人几乎不可能不超重。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3樓 發表于:2024-8-9 21:30

作者:减重中心 王存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801923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肥胖代谢外科研究协作组联合发布的《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1年度报告》中,共统计164家(91.1%)医院有专职减重外科医生(共513位),141家(78.3%)医院有专职减重个案管理师(共242位),146家(81.1%)医院成立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100家(68.5%)医院建立了院内减重手术数据库。

根据多个数据库资料,经多种途径例如文献搜索、企业资料、医院及医护人员提供的信息等,综合推算开展减重手术的医院约为650家,减重外科医生约为900位,减重个案管理师约为450位。

近年来,专职的减重外科医生及个案管理师人数持续增加。参与此次统计的医院中,91.1%的有专职减重外科医生,78.3%的有专职减重个案管理师。“肥胖与代谢病外科”“减重和代谢手术治疗”及“外科减重治疗”等相关内容分别写入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外科学(第9版)》、《睡眠医学》和《睡眠呼吸障碍治疗学》中,供医学生及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然而,我国仍缺乏较为系统的专科培训,大多数减重外科医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或到国内外医院进修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显示,中国护士对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了解较为不足,对减重手术的接受程度也较低;建议加强护士对肥胖症、代谢病和减重手术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更好地开展和推广相关工作。

美国肥胖代谢外科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ASMBS)建 立 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减重专科护士(Certifified Bariatric Nurse,CBN)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体系。我国同行也对减重个案管理师提出了建议和要求,需要对减重外科专业知识、个案管理师的工作内容充分掌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CSMBS)、中国肥胖代谢外科研究协作组(Chinese Obesity and Metabolic Surgery Collaborative,COMES Collaborative)联合发表了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涵盖了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定义、管理内容、模式、成效指标等方面,为我国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工作提供指引、参考及研究证据。

据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于2009年开始从事肥胖代谢外科减重专项工作,是全国第一个拥有个案管理师的医院,是中国最早发表减重个案管理SCI减重论文的团队。体重管理中心主任陈笑梅是全国第一个赴台湾地区进修个案管理师及减重中心管理的专业人员,也是中国第一位被邀请在IFSO全球大会做学术报告的个案管理师。





在患者管理方面,个案管理师工作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术前咨询,专人回复患者疑惑,二是院中指导,一对一给予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帮助和营养知识普及,三是术后随访,终身跟踪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管理,包括提醒定期复查、后续注意事项等,如果随访过程中发现问题,个案管理师会及时反馈给医生。此外,个案管理师还承担临床课题研究和科室建设工作。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4樓 發表于:2024-8-9 21:31

叫我红梅:


我的看法:

这些超重超胖的人大部分都没有正确的健康观念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5樓 發表于:2024-8-9 21:31

明治营养健康生活馆:


社会现代化高速发展必然产物,欧美国家更严重,包括世界上最健康的国家日本,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肥胖,主要跟摄入,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缺乏,不注重肠道生态菌群的调整,有直接关系。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6樓 發表于:2024-8-9 21:32

作者:菁妈育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805596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菁妈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为什么要把肥胖当成一个重要的日子呢?因为体重过重对于身体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

体重过重不仅影响颜值,还会影响健康,体重过重会影响我们的关节,影响我们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



而我们中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者肥胖,而对于女孩子来说,如果能在这三个关键的时期控制好体重,肥胖的几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女性朋友若在三个时期控制好体重,大概率终生苗条,记起来

第一个时期:婴幼儿时期

研究发现,孩子在6岁之前体重增长过快,增长的大概率是脂肪细胞,而脂肪细胞是储存大量脂肪的一种结缔组织细胞。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肥胖脂肪细胞增长得快,那么长大之后,体重控制会非常的难。

比如正常人有10万个脂肪细胞,如果孩子在6岁之前肥胖的可能会有12万个脂肪细胞,那么他有更多的脂肪细胞来堆积脂肪,那肯定就更容易肥胖。

长大之后减肥的困难度就会非常的高,我们说的有些人喝水都会胖,更可能是因为他的脂肪细胞含量比较多。



【菁妈提醒】

胎芽期避免胎儿过大,婴儿出生之后尽可能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到孩子一岁甚至是两岁。

母乳喂养有助于控制孩子的体重,给孩子吃辅食的时候尽可能是清淡少油,避免孩子吃太多零食,监测孩子的体重,避免孩子体重增长过快。



第二个时期:青春期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变得胃口大开,什么都想吃,胃整天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

那是因为激素的刺激,加上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候如果家长放任孩子吃零食,专门吃一些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就容易导致孩子的肥胖,还营养不良。

建议多给孩子喝奶类,全麦面包以及一些粗粮类的食物,避免孩子体重增长过快。

【菁妈提醒】

青春期的孩子,在饮食上多喝牛奶豆浆,多吃水果,粗粮,少喝奶茶,少吃各种甜食,还要注意多运动。



第三个时期:妊娠期和哺乳期

妈妈在怀孕早期很多时候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体重是不增长甚至是变瘦的。

而到了怀孕中晚期,很多妈妈就整天觉得饿,如果放任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大量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体重增长过快。

有些人怀孕就胖了30斤甚至50斤60斤的都有。

事实上,我们整个孕期一定要注意体重的控制,如果你怀孕之前体重正常的话,怀孕期间体重增长25斤左右就比较合适了。



体重增长过多,到时候减重就很困难,很多女性在没生孩子之前很苗条,生完孩子之后就变成了“胖大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怀孕的时候没有注意控制体重。

除了怀孕的时候要注意控制体重之外,还有哺乳期也要避免大吃大喝。

比如坐月子,有些地方的风俗就是要多吃肉类,多喝肉汤,各种老母鸡汤,鱼汤,猪脚汤,这些脂肪含量很高的大补汤,经常喝容易导致妈妈肥胖,甚至导致乳腺炎。

【菁妈提醒】

在哺乳期的时候饮食一定要均衡,每天摄入肉类的食物在七两左右就够了,其他的要多吃一些蔬菜粗粮,避免生完孩子之后反而变得更胖了。



女性要想避免肥胖,在这三个时期做好了,以后肥胖的概率就会更低。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7樓 發表于:2024-8-9 21:32

普通人:


才“超一半”,还有很大的潜力。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8樓 發表于:2024-8-9 21:32

这就是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弊端之一,不用辛勤耕做就可以吃饱穿暖,更多动的都是脑力劳动者,加上经济起来后,动得更少了,更别说积极运动了,尤其中老年人,吃完饭就更没事做了,随着大家健康意识提高,所以才会兴起广场舞大妈,一起围绕小区竞走这些运动方式也算是有了积极的改善



作者:图图兔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730677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9樓 發表于:2024-8-9 21:32

营养师小青:


摘自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2022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0樓 發表于:2024-8-9 21:33

作者:星火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806376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在本草纲目风靡全国的这段时间,看起来大家的健身意识都很强。可是你知道吗?我国居然有超过一半的人超重或肥胖。众所周知,肥胖会导致多种疾病,此外,胖的人还做不了这件事。

怎么才是肥胖?

我们一半用BMI指数来衡量一个人的肥胖程度。BMI指数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²,BMI指数越高,意味着人越胖。

一般来说,BMI指数有这样几个标准:

BMI<18.5:体型属于过轻

18≤BMI<24:体型属于正常

24≤BMI<28:体型属于超重

BMI≥28:体型属于肥胖

一旦BMI超过24,就有肥胖的风险。



除了BMI之外,腰围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肥胖程度。

一般来说,建议男性腰围不要超过85cm,女性腰围不要超过80cm,否则也可能出现腹型肥胖。



肥胖会导致哪些疾病?

肥胖会带来不少健康问题,其中这几类疾病极有可能出现在肥胖者的身上。

1、 高血压、高血脂

肥胖者脂肪层较厚,耗氧量大,心房做功量增大,使心肌增厚,加重左心室负担。据相关调查表明,超过标准体重15公斤的人中,有30%患有高血压。

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的肥胖患者身体内的脂肪代谢都会发生紊乱,那么这时就会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脂血症的危害性很大,因为它随时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

2、 糖尿病

糖尿病也可能是由于肥胖引起的,当人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么就会导致其肌肉和脂肪会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现象。这时,胰岛细胞就会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对抗这种现象。大约数年至数十年后,过度工作的胰岛细胞就会出现衰竭,发展为糖尿病。

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者的颈部脂肪堆积过多,引起上呼吸道狭窄,导致睡眠时呼吸暂停。

4、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也是肥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除此之外,肥胖还会加大心梗、中风的发病率。

5、骨关节病

肥胖还会引起骨关节病,这是由于过度增加的体重往往会对骨骼和关节是一种额外负担,容易发生关节炎或者是脊神经根压迫,此时就会出现腰腿肩背酸痛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引起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肥胖的人,可能做不了这件事

BMI高的人在买保险的时候,在购买重疾险、医疗险和寿险时,拒保的概率要大很多。

虽然BMI不会作为单独加费的依据,但是如果被保人BMI偏高,保险公司可能会要求体检,加查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B超等。而有些保险产品,虽然没有明确的BMI要求,但是投保界面会要求填写被保人的身高体重,以此来判定被保险人的BMI,有的可能会给出加费承保的结论。

肥胖会引起多种问题,如果自己的BMI指数过高,建议要科学减肥,管住嘴、迈开腿,这样才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323 回複數:62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8-9 21:45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