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晨王:
1
发脾气发了就发了吧,还能怎样?
我小时候读别的孩子的作文,看到一篇被选送的优秀作文。
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被妈妈打,后来妈妈很后悔来向她道歉,最后抱着她哭,比她哭得还惨。
我看完很羡慕,毕竟作为从小被打一员,我也很期望能和我娘有这种感天动地的场面。
然后我就去和我妈讲了这篇文章。
我娘不愧是我铁血的亲娘,她看看我,轻蔑地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打了就打了,还要道歉干什么?
我倒抽一口凉气。
抱歉,打扰了。
多年后我娘跟我说:当年打你,也是发泄情绪嘛。
我……
好吧。
这一句话让我发现,打孩子根本不完全是在教育孩子啊。
然而,我还是打过我小妞,她现在还不时戳我:你用戒尺打过我手心,三下,打了两次!
苍天啊,小妞子,你怕是对被打有误解吧!小说女主角都没你的光环大啊!
你妈当年被你外婆打的时候,那是棍子抽到腿上都是红条纹哎。
有一种暴力循环假说。
对儿童施虐的人,在童年时期自己就曾遭受过虐待。意味着,童年时期遭受的忽视与虐待使儿童更倾向于在成年后忽视或虐待自己的孩子。
根据这一假说,虐待的受害者从他们的童年经历中学到暴力是一种恰当且可以接受的处罚形式。暴力可能会代代相传,因为每一代继承者都在一个虐待、暴力的家庭中习得了虐待的行为方式(并且没有学会不以身体暴力来解决问题和实施惩罚的技能)。
但是,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仅有三分之一童年曾受虐待或忽视的人虐待自己的孩子;其余三分之二的童年曾受虐待个体并没有成为虐待儿童者。
这个理论非常有说服力,我妈妈打我,用的方式是我外公打她的方式——戒尺。
而戒尺,恰是我打我女儿的方式。
后来,我妈妈反抗到离家出走,外公理智地放弃了打她。
我妈妈是在我大约小学六年级有一次咬死牙没哭,看到用体罚惩戒不了我以后,理智地跟我讲:你长大了,以后我不会再打你了。
我是在第二次用戒尺惩戒了女儿以后,发现其实用打骂不能解决问题,不打骂孩子,孩子更能明事理以后,宣告放弃用戒尺的。
看,正好也说明,从小被暴力的孩子,并不全都是选择暴力下一代的。
对和孩子的沟通有充分的信心,是不必要都选择发脾气的。
所以,发脾气就发了,没事的,我妈当年说打了就打了,我当时也觉得,好吧,那可能说明她真的没有打错吧。
不要去追悔任何事,因为后悔对人的伤害是最大的,会导致下一次出手伤害更深。
更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相信,是全宇宙的力量让自己打了孩子这一次,那孩子就受着算了。
总结经验,让类似的情况不再轻易发生,就已经是对孩子和自己最好的帮助了。
2
咱们是娘,不是神,让自己更好,才是为娘之道。
相比让孩子听自己的,让自己处在一个好状态里,才是不会对孩子发脾气的前提。
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的工作生活没什么压力,孩子也就是天天玩来玩去,我脾气可真是好。
我会默默看孩子做很多可爱的傻事,容许她把玩具全部洒出来玩,容许她摇摇晃晃抬一个水盆从卫生间走到阳台玩耍,容许她用手抓吃的,弄得很难看的样子。
前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都有完不成的事情,时常崩溃。
那几天,我经常对小妞都在说:你,去读绘本啦!去做英语作业啦!去弹钢琴啦!快点啦!别玩啦!你信不信我打你屁屁哟!
后来我下定决心调整自己。
第一,一定要尽早把重要的事情全部做完。
第二,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学习和写字的时间,让自己更饱满。
第三,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保持在听音乐的氛围里。
第四,安排时间做让心跳快起来的运动,譬如跑步,譬如上高能健身操课。
第五,保持足够的睡眠。
是的,这些都是让自己身体和心理更舒适的方法,只有自己处在很好的状态里,才不会去随时苛责孩子。
孩子做的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心境下,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我家小妞自从看了两次《花木兰》的预告片以后,只要一路过电影院的宣传大屏,都要吼:什么时候《花木兰》才上映啊?
我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好好跟她说:妈妈也不知道啊,应该快了吧!
有次,我心情实在是太糟,对孩子说:我不想和你说话!我也不想告诉你!你现在可以哭了!
接下来一路就是孩子的哭声和责备声和不停问《花木兰》什么时候上映的声音。
再后来的某次,我趁着自己状态好,在网上搜到了上映时间,还和孩子一起写到了日历里面,教孩子数了日历,让她好好期待着。
有时候想想,我只是个人而已,就算我有无数方法能让自己状态好,还需要付出努力,还要花很多时间,不是说好就能好的。
如果老娘不开心了,那抱歉,孩子你只能受着。
老娘只是努力把不开心的频率调低一点,但做不到清空不开心。
3
孩子惹怒成年人的时候怎么办?
作为成年人,应该对孩子的各种状况有预估。
孩子惹到自己是必然的,只是如果有一点预估的话,被惹到盛怒还是不太容易。
一般来讲,父母比较受不了孩子的就是孩子哭,先来看看孩子哭的状况。
第一,孩子哭闹的时候,先排除孩子的身体状况。
是的,我一般是让孩子哭就哭,我不介意,也基本不干涉。
但也是有那么一些时候,孩子会哭得特别特别凶,而且不停,这种时候我一般会先问问孩子,是不是想上厕所,或者,是不是肚子饿了。
一般来讲,我家孩子哭得特别凶的时候,都是非常想上厕所的时候。
也有很多时候是身体原因,咳嗽、感冒、发烧的时候,孩子脾气也会不太好。
有时候是孩子吃了太多,积食到肝火旺盛,很容易点着,这种时候稍微调理一下,对孩子也会很有帮助。
第二,孩子哭闹起来,给孩子一个冷静的环境。
我会放着孩子哭,牵着她的手,或者抱着她。
我绝对不会在孩子哭的时候去和她讲道理,没有任何道理可讲,讲了孩子也听不进去。
看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哭的,可以看自己孩子哭的时候,别的孩子怎么安慰哭的孩子。
大吵大闹叫“别哭了”的孩子,通常他的爸妈就是这样对待他的。
也会有孩子说“为什么要哭啊!”、“有什么好哭的!”。
这些都在否定孩子的情绪体验,让孩子不能想象自己的情绪判断,没有必要的。
让孩子哭闹一下,也是发泄的方式。
第三,孩子哭闹起来,听听孩子的抱怨。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是能清楚描述自己的遭遇的,会跟父母抱怨自己的遭遇。
很好,那就给孩子一个抱怨的机会吧。
父母一天天说要和孩子沟通,连孩子哭闹都不能忍受是有点说不过去的啦。
这种时候孩子会说很多比较真实的感受,听听无妨啦。
做好以上这些预估,才会在孩子真正有了触怒自己的行为时,有一点准备。
譬如孩子说自己是因为父母不给看手机哭闹,父母不要去纠缠看手机的对错,而是冷静地问问孩子,为什么不给看手机你要哭?
然后就会发现,孩子的认知和大人的认知,有时候还有很大的不同。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不要在孩子说“我不想上学”这种抱怨中被牵着鼻子走,让孩子说去吧,然后照样送孩子上学。
刚写完,我终于迎来了孩子第一次说自己不想上兴趣班。
我问了孩子为什么,孩子开始大哭,她就说是因为老师批评了她,她受不了,她不能接受老师骂她。
我避免评价老师骂她对不对这件事,陪她一起抱怨了一下,上了个厕所,然后跟孩子讲她完全可以不去上,只是去上课的机会很有限,她不去就意味着要把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
然后孩子很舍不得的说,我不给别的小朋友上,我自己去上。
4
对孩子发了脾气该怎么办?
第一,无事时,常告诉孩子:别人发脾气,是没有处理好自己,不是你的错。
我就经常这么臭不要脸地告诉孩子,别人发脾气,是发脾气的人有问题,所有话都是可以好好讲的。
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防止孩子在遭遇别人发脾气时候,太过走心。
毕竟很多时候,不仅是我们作为父母会对孩子发脾气,孩子还有老师和同学,也会发脾气的。
告诉孩子被发脾气不是他自己不好,是在帮助孩子不要在当时被别人的情绪击倒。
第二,了解自己不太好的时刻。
像前面讲过的,我们会因为很多事情不太好。
工作的、生活的和人际的压力,都会让我们不太好,这个时候,孩子最容易变成被迁怒的对象。
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太好,调整一下自己,也能减少迁怒旁人的机会。
我会在见孩子之前,把所有工作放下,安抚自己,明天再做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一旦牵挂工作,心情就不会太美。
每个人都不一样,最在意的事情,往往是给自己最大情绪的事情,就是最该放下的事情。
第三,要发脾气前,给孩子个预警。
我会提前告诉孩子,我现在已经很生气了,我不想你再和我讲话。
我会有要发脾气的时刻,在避免自己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之前,先告诉孩子,这样已经触怒我了。
我一般是比较认同提前告诉孩子我不想和她讲话的,我会专注在重复说,“我不想和你讲话”,“我不要和你讲话”这种表达上。
孩子会在这种时候,非常能理解我已经不高兴了。
当然我也比较好哄,稍微过一段时间,我脾气过去了,再和孩子讲话,就是很好的状态了,这能避免孩子无端被骂。
第四,可以承认自己用了错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正确的看法。
孩子读书太笨,完全可以批评孩子不上心。
发了脾气,那也是很正常的。
那需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不上心啊,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很走心地读书啊。
理解了以后,可以尝试告诉孩子:
妈妈确实认为你读书不专心是不好的习惯,不会的话,你就猜一个我都觉得很好。
但是刚才妈妈发脾气了,是妈妈的错,妈妈是可以好好讲话表达自己的,妈妈是可以耐心陪你多练习几遍的。
第五,多陪伴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点,减少冲突的机会。
小朋友的点也是不太多,什么脾气是很好摸清的。
我女儿,就是属于读书很慢,复述能力很差的孩子,但是一旦说通了,她能记很久。
尝试了几次令人绝望的教学以后,我就开始学着换方法了。
不在很急的情况下教孩子新东西。
一次教一点点,以孩子能学会为准。
尽量夸奖孩子学会的部分,避免批评孩子没学会的部分,避免孩子因为太紧张更学不会。
5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矛盾点,不同的父母也有自己在意的事情。
先反思自己在什么地方会发脾气,提前预警,才是根本上解决矛盾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