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遠見雜誌)《經濟學人》解析:中國經濟放緩,習近平害的?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近日閉幕的中國大陸「兩會」,在在顯示習近平仍然持續擴張手中大權。最明顯的,就是總理李強在演說中,提起國家主席「習近平」次數高達16次!此外,更史無前例地取消逾30年歷史的總理記者會;而國防預算則是再創新高。習近平擴權的種種動作,不僅引起國際議論紛紛,《經濟學人》更指出,這可能會對當前並不穩定的經濟有所衝擊。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每年約在3月初召開的中國「兩會」,今年也不例外。不過,2024年的這次卻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因為當前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房市陰霾未退,大家都等著看總理李強上任後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會如何提出這個世界GDP第二大國「救經濟」的策略。 李強在會中報告,2024年度中國GDP成長目標為5%,與前一年相同。另外,國家赤字率維持3%,北京將祭出「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率先發行一兆人民幣(約台幣4.4兆元),著重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不僅如此,報告中也釋出央行降息的信號,顯示中國政府有意刺激消費,衝高經濟成長。而報告中的新名詞「新質生產力」,即中國各產業將加大科技轉型的力道,大數據、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的新技術將成為未來重點產業。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只不過,對於北京這一連串動作,振興經濟的效果,外媒普遍並不看好。 北京1月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經濟成長增幅為5.2%,今年若想維持5%,顯示成長力道要更強勁。然而,《經濟學人》指出,疫後復甦的刺激減少,市場普遍預估,中國今年GDP成長率落在4.6%,與當前設定的目標仍有一段落差。 更不用說,儘管報告提及通膨數上限維持3%,實質上,中國正出現通貨緊縮跡象,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前一年下滑0.8%,《華爾街日報》分析,報告中未見具體方法,恐怕難針對實際痛點,對症下藥。 私人與外國投資也因中國房市「爆雷」,市場信心受創,2023年私人投資年減0.4%,跨國投資也處在30年來最低水位,更不用說,《反間諜法》實施後,愈來愈多外資先後撤出中國。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中國的經濟不景氣,以及對外國企業的法律限制,正在形成惡性循環。」國防安全研究院、政治大學東亞所訪問學者吉耐獅(Guermantes Lallari),接受《遠見》訪問時指出。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取消總理記者會,確立「習核心」而這些問題背後,還有更大的擔憂。隨著習近平大權在握,中國正走向更集權與不透明,可能進一步衝擊經濟發展。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值得注意的是,李強的報告中共提及16次「習近平」,是習近平上任中國國家主席十多年來,兩會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次數最高的一次。對此,英國《衛報》點評,習近平今年雖沒有在兩會上發言,但大眾仍深刻感受到他的無所不在。 更不用說,從1988年延續至今的總理會後記者會,今年竟無預警地臨時取消,也就是說,外界失去與北京政權第二把手互動的重要機會,意味著中國的政策可能會更不透明。 「儘管過往記者會皆經過安排,但考慮到中國眼前的經濟挑戰,取消李強上台可避免尷尬的情境。」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張家安向《衛報》表示。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隨著總理記者會走入歷史,外界猜測,北京有意強調並確立「習思想」「習核心」,以及習近平正一步步收攏手中權力,擴大對中國的全面掌控。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經濟下行,國防預算卻創新高如此擴大權力的跡象,也顯現在國防與外交布局上,中國在年初與馬爾地夫升級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考慮到馬爾地夫過往與印度保持友好關係,協助監控印度經濟海域的穩定,此舉恐將衝擊印度洋情勢。 2024年,中國的國防預算增幅來到7.2%,總額達1兆6655億人民幣(約2332億美元),創下新高。「近五年的平均增幅約為7%,」吉耐獅分析,「即使中國經濟正在下滑,投資國防預算的速度卻不變,這不尋常。」 不僅如此,中國軍防供應鏈多受政府掌控,可大幅壓低支出,吉耐獅強調,中國國防預算的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約為7500億美元,較2023年約增加500億美元,而美國今年國防預算購買力,約落在8800億美元。 「中國需要成為超級強權。」吉耐獅表示,北京過往的多次發言,皆凸顯其增加國防預算的趨勢。因此無論經濟狀況如何,北京都將持續斥資大筆軍費,而習近平對強權的渴望,恐怕將持續加重中國財政的負擔。
|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