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隽永zZ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26578466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请自来。我来讲讲和国内校园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2022.12.16 更新 九、师生组内任务分工等
2022.09.05 更新
一、出勤
对于这边的第一体验:基本没人出勤。。。。
我这工位在地下室负一层,一个大房间加上我四张桌子,其他两个博士,一位实验师(兼秘书),还有就是我。基本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有的时候那位新入学的博一学生还来,另一位博士基本见不到人。这位实验师在楼上还有自己的办公室,下面除了做实验基本不会来,而且她还是兼职,一周只上3天班。至于教授么,几位教授都是偶尔来,他们对于学生没有任何考勤要求,每周只要保证组会那天早上一定出勤就行。
有一次周末教授过来看到我问我:你为什么每天都来,你没去秋叶原玩么,哪里好玩的可多了,我基本每天都是中午来,吃个饭下午三四点就下班了。
对于学院行政职员,基本上就是早上9.30-10点上班,下午4.30下班。这边每天晚上7点-早8点学院楼锁门,周末全天锁门,非上班时间想要进来需要去学院办公室打申请开通门禁卡权限。
学校食堂周六中午开门,下午不开,周日全天不开。
二、课题组人员
日本这边每个课题组基本上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课题组只有一位正教授,一位副教授,一位助教或讲师,一位实验师或者秘书,只有上一位退休和离职,下一位才有可能补位,但是也有可能面临校外人员竞聘。
日本这边为了防止“学术近亲繁殖”,所有毕业博士不得直接在本校任教,必须去校外任职,一定年限后再通过竞聘回来任职。此外,课题组还有一个特聘教授,是企业和课题组合作某个大项目,可以得到一个特聘正教授名额。
目前组内出现了3个正教授,一位是快要退休的实验室负责人,一位是即将接任的教授,在负责人退休前会转正教授,另一位是和企业合作的特聘正教授。
此外,课题组人数全部加起来和国内比还是很小,十几个人,其中近一半都是本科生。这点和国内完全不一样,日本这边本科就要进组,而且学籍上面也会写清楚 XX教授 研。
三、企业合作
对于日本高校来说,资金更多是来源于企业合作。
国内课题经费来自于两个方面:(1)纵向:基金、国家部委课题拨款;(2)横向:企业合作经费。
日本这边国家直接拨款基本上都是到学校用以学校公共建设,课题组基本都是和企业合作拿企业的钱,按照国内说法基本都是横向经费。因为日本高校教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毕业生基本都直接选择去企业就业,对于企业来说高校就是为他们培养人才的后花园,也十分乐意和高校开展各种支援合作。
而在国内,高校和企业除了合作还存在竞争关系,尤其是纵向课题,高校和企业竞标。
目前在东大这边,企业更多会给高校很多技术支持,例如实验平台建设、定期交流与讲座。经常去看展板就能发现讲座更多的是企业,为了加强高校所欠缺的工程技术短板。
目前来看,日本这边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关系确实能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四、社会责任
对于高校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我觉得国内和日本这边最大的区别就是:日本高校会将最新研究向全社会公开,而国内民众是很难直接接触到高校和企业最前沿的研究都在做什么。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东京大学开放校园活动。每年都会有,所有课题组和实验室都像社会群众开放参观,课题组教授亲自给群众讲解自己目前做的最新研究,以及实验室内的各类设备,其中主要听众是初中生和高中生,以及个别家长。这在国内是完全不存在的。
此外,高校和企业还在定期举办各类全公开讲座。之前去东京自然科学博物馆,就能看到各个大学教授过来给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讲解地质和恐龙化石,在负一楼还有教授给幼儿园小朋友讲解什么是粒子对撞机。
按照日本人这边的想法,他们觉得我们企业和高校既然拿了社会纳税人的钱,那所有公民都有权利知道他们都在做什么。
五、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学位及职称
目前所在课题组没有明确的论文发表要求,硕士(修士)和博士可以不发表论文按时毕业,硕士(修士)2年,博士3年。日本这边也不需要发表SCI乃至其中顶刊,目前看了以往发表成果,很多相当厉害的研究都发表了本国期刊上。
日本这边和德国很像,有自己的论文数据库,并不一定都要走欧美那一套。
说个很奇怪的事情,在日本社会科学相比较自然科学类博士,反而是更难毕业或者无法毕业的,这与国内的情况完全相反。
理工科博士都可以不需要小论文,学位论文做完就能毕业,而社会科学对于小论文的要求很高。这也导致了很多社会科学类的博士生都是4年学满以后直接退学,拿一个结业证就走人了。奇怪的是,日本社会竟然承认你的博士学习经历,就业中依然可以按照博士来择业。更奇怪的是,东京大学作为法学顶梁柱,这边的教授和博导,一大堆自己都是结业的没有博士学位。
我还问了几个早稻田的同学,他们说他们那边也一样,基本没什么人能博士毕业。。。。。
六、师生关系
用一个词来形容师生关系,那就是“尊重”。
老师尊重学生,学生尊重老师。教授基本不会发脾气,和学生需要沟通都会提前预约,对于学生的自由时间绝不打扰(这主要是日本的民族习惯),因为教授不会给学生发钱,所以学生都要去打工。学生称呼教授除了老师以外主要称呼其为“先生/女士”,而教授叫自己的学生也是“XX先生/女士”。
七、图书馆
东大的图书馆和我在国内看到的图书馆完全不一样!
按照国内基本上是一个大学一个图书馆,所有资料文献和书籍全部都在里面。有的学校多个校区,分校区还会有自己的校图书馆。
东京大学的图书馆是按照学部、系、单独划分的。
以我所在的工学部(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为例,本乡校区就有工学部的14号楼,每一栋楼都对应一个或者两个系。
基本上每个系自己楼内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该图书馆只存放和本系相关的书籍、论文和学位论文。
日本这边确实很喜欢纸质档,对于出版的论文基本每期都会存放,此外以往毕业生的本科、硕士(修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都可以查到。
大概数了一下,东大这边工学部有10个图书馆,各学部图书馆加起来超过30个。此外每个校区还有自己的综合图书馆。
八、衣食住行
目前本乡校区有两个食堂,一个是在校区中央负一层的中央食堂,另一个是在医学部那边的第二食堂。一个词来形容东大的食堂那就是:“遭不住”。窗口简单的好像只有4个,一个卖拉面,一个卖小菜,一个卖盖饭,一个卖咖喱,基本万年不变的菜单,每个窗口也就4-5种菜品,吃过几次你就完全扛不住了。日本还有一种东西叫做生协,类似于国内的高校后勤公司,他们会发行定价股票,学生和老师可以购买60股共计2万4日元(1200RMB),办理一个实名生协卡,这个股票卡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学校食堂还有书店采购可以8折,最后你毕业或者离职可以全部返回2万4。好吧,这在国内是妥妥的非法集资。。。。
此外校园里还有移动餐车,世界各地各种风味,学校有5个摆摊定点,每周1-5中午每个定点一个餐车,下一周5个定点再转一边,也就是说你在一个定点可以把这25种都吃一遍。味道都很不错,价格略贵均价800日元左右(40RMB)
校内还有各种便利店,LAWSON和生协便利店,吃喝学习用品,办公用品,以及东大周边(衣服,玩偶,各类)都可以买到。在法学部楼下那边有一个打印店,东大专门开的用来卖近15年研究生考试真题,我之前好像在哪里都没见到过官方做这种生意的。。。。
东京大学校内没有学生宿舍和职工家属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校外租房或者在附近的寮内。据我了解日本的大学好像都没有校区内学生宿舍。
至于交通,东大门口主要是两条地铁:南北线的东大前站,在弥生校区门口。进入校区农学部那边天桥直接连接本乡校区。还有一条是大江户线的本乡三丁目站,出口在本乡校区最南边,和文学部离得近。
九、师生组内任务分工等
对于学生和教授在组内承担的任务安排,这一点和国内完全不一样,甚至到了我无法理解的地步。一句话总结就是:学生因为身份原因,不和课题组以外的人员交流,都是由教授完成,学生只和教授信息交流。
组内合作企业或者单位基本均为日本顶级企业或者公务部门,来校交流多为主管高层,所以在接待和项目交流的时候均为教授接待和对接,学生可能是身份差距,基本都不会参与。这样子的后果就是合作内容与需求还要教授再传递给学生,这就造成信息滞后的传递代差。
此外,学生也不会和校内行政人员直接联系,都是由课题组秘书或者教授亲自办理。例如之前某学生联系学院办理入学,学院行政人员直接联系到了课题组负责教授,要求负责教授自己用他的校内邮箱发件咨询办理。此外对于各种琐碎事情,学校也只会通知课题组负责教授。一个课题组只有一位正教授,所以其他教职人员和师生的事情都要由这个正教授来全权负责。整个校内行政运行效率低下。
还有一个让我难以理解的点:实验室内的所有操作,多为教授亲自完成,学生基本不上手。之前实验室内水电改造,设备安装,机械设备维护,都是周末教授本人来亲自完成,这一点让我极为震惊。此外,实验室的运行要求教授和实验师必须在场监督才能开展,这一点我觉得不错,毕竟学生操作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且按照安全规定,学生不是校内职员不得独自完成实验。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看到都是教授周末一个人自己在做实验,学生一个都不来。。。。。
前几天组内一位女教授周末过来一个人做实验,开着自己的小MINI拉着一个几十公斤的设备,她一个人根本卸不下来,而且她也没有叫任何学生,我当时就很诧异为何如此,赶快去帮忙一起卸下来。
目前我看到的和国内真不一样:教授一个人把所有大小事都大包大揽,学生坐享其成。
===============.
先写这么多,以后想起来了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