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33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2684 232
(轉載知乎)为什么国人在欧美回国次数少,有些多年不回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1樓 發表于:2025-5-13 01:05

晨尘晚碗:


光宗耀祖的回乡,那种喜悦用钱也买不来,最值提的如钱学森他们,当时的钱前辈年收入16万美金,美国的这种大方也留不住他,买不了他回国的那种喜悦。

很多出国的是认为出去了可以比周围的人高人一等,出去之后碰到现实,可想而知,回来的时候怎么办。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2樓 發表于:2025-5-13 01:05

回国要哭穷,不然,一会被要求借钱,二会被要求给亲戚的小孩子带路留学什么的,三会被嫉妒,拿到身份或者工签稳定留在国外的人,回国基本上不是父母要求就是偶尔了却思乡之情,多回就没意思了,说穿了,那些大学或者研究生就出去的人,对国内的记忆也就是学生时代的事情,基本上不外乎父母和读书,反正两点一线,没什么特别精彩的青少年回忆,倒是留学毕业以后如果能在当地就业,各种精彩的第一次都是给国外的,能对国内有多少留念呢。



作者:道朗马泰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731320/answer/18975818115944210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3樓 發表于:2025-5-13 01:05

969040769:


钱多担心钱不正不安全出去的不敢回,钱不多不少出去的没钱回,要有钱有时间才能回啊。吹什么其他原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4樓 發表于:2025-5-13 01:05

楚子航:


1968年回来了很多博士,最后要么加入公牛队,要么进了湖人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5樓 發表于:2025-5-13 01:06
回復214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楚子航:
1968年回来了很多博士,最后要么加入公牛队,要么进了湖人队…
該回答獲得1040讚、83條評論


底下評論節選:


艾红棉:「都是自己恶意投湖 恶意坠高 恶意自缢」73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6樓 發表于:2025-5-13 01:06

张建明:


很多可能不敢回,他们在自由世界,还不知说过些什么,被记录下来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7樓 發表于:2025-5-13 01:06
作者:反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731320/answer/18973426266356875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有一个初中女同学,长得很漂亮,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直呵护得很好。

1998年高中毕业就直接送到瑞士上学,毕业后她就留在瑞士,在伯尔尼

开了一家中餐馆,一直经营到去年。(就在中国大使馆附近,现在变成一家越南餐厅了)

这十几年来,餐馆生意很好,我同学很少回国。因为伯尔尼其实中国人没那么多,她对国内的情况知之甚少。加上她18岁就出国了,所以也基本上是欧洲人那套价值观。

她是真的不谙世事的那种,完全没有听过什么恨国党言论的。

去年她把餐馆卖了,一是因为财务自由了不想辛苦了,二是父母老了,想回国来呆几年陪陪父母。

过年的时候她回来了,我们几个要好的老同学经常在一起聚,她眉飞色舞的说要买一辆房车,大家结伴游遍全国。

但是有次她问我们为什么她所在的微信群和她的微信号经常会被封,有同学告诉她原因后,她就回伯尔尼了。

她说:治安是挺好的,但是安全不仅仅只是治安。

~~~~~~

粉红永远都是自我高潮。


一个在瑞士的餐厅老板娘,真的没那么多心思关心你们的正义联盟好朋友。

到底是什么原因,最后一句还不清楚吗?

连我都不敢说就已经明示了,智商得多低才领会不到。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8樓 發表于:2025-5-13 01:06

我一起的研究生同学,家里是内蒙古的,18年毕业之后一直在美国去年是7年以来第一次回国。

她就是奔着留美国到美国留学的,她和她老公认识三个月就结婚了,大概最开始那两年在等绿卡不能出境,后来是疫情加上她怀孕生孩子,就一直没回国。 他老公有点阿斯伯格,很聪明,但是脾气一般般。

前年她入了美国国籍,换了美国护照,准备把她爸妈都办到美国来,已经在给她爸妈申请移民绿卡了。

她说她回内蒙古什么都不是,在美国有房有车有老公有孩子。 就是美国现在物价什么涨得挺厉害的,她养孩子还房贷什么的感觉压力也不小。

只能说每个人选择不同吧,在现在还愿意换护照的感觉人不多了,基本上大家都愿意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不知道川普政策怎么变呢。



作者:天空是绵绵的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731320/answer/18910721160922820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9樓 發表于:2025-5-13 01:07

知乎用户b1t2EN:


欧美的生活比中国好很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0樓 發表于:2025-5-13 01:07

半只烧鸡:


工作事情多,也有家庭,哪有空一直来回跑,有了假期也是和家人去旅行……一般没事不回国……现在最多出差新加坡日本啥的,顺路回国住几天看看家人朋友。早些年一直回国看看,因为公司在国内有业务,前年开始已经禁止出差中国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1樓 發表于:2025-5-13 01:07

稀饭:


当你没有了中国护照和身份证你就知道在中国有多难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2樓 發表于:2025-5-13 01:07

知乎用户vc8oLK:


我们四口要回趟国,由于家在偏远地区,提前几个月安排好的情况下,旅行费8000到10000刀,单程40个小时,飞机转1次加高铁转1次。普通人养家糊口,攒点钱不容易,主要还是因为没钱。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3樓 發表于:2025-5-13 01:07

痴人说梦:


我其实挺想回去的,但是一个是没时间

再一个没钱

再一个家里人都在这边了回去也就是普通旅游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4樓 發表于:2025-5-13 01:08

作者:LAWRENC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731320/answer/969822589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而言,我觉得主要是五类情况:



签证问题:现在的阴晴不定的政局,大家在外头都有置业,万一真的被扣了回不来美国那就笑了。。21年底的时候有一个MI的绿卡老哥在浦东被百般劝返,老哥磨破嘴皮子,求爹爹告姥姥,点头哈腰,乖巧可爱到极致,海关老姐才勉为其难放过,就站在我前面。。。老哥心里肯定是有句P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润人:这群人本来就不是清真方法入境的,转换身份成功之前断然不会离开美国。而且这一类人中有不在少数的追梦人,他们会主动忽略国内一些好的方面,无视美国差的方面,反正一句话美国大法好,我已来到光明自然不会再离开。(我在美高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南开的老伯,老伯年逾50.在美不走,超期逗留,学校给了一份TA的工作,算灰色身份,说到他在国内是个副叫兽……那啷个不回南开你在这里呆着爪子?人就给你之乎者也说一大堆,实际上他当时在的美国学校(WI非Madison的众多分校之一)无论研究经费还是钱景,前景都远不如他回南开来得好,但人对美国的热爱已经到了双眼都满是星星的地步,你再论就是你不懂事了,好歹五十+的长辈好吧。祝好祝好,发财发财,学术顺利,嗷)
耍客:常见于本科出身的人,大家在来美国之前国内34省直辖市自治区已经耍完了,再回国没得耍事得。要说吃吃喝喝,美国都吃得到都买得到,贵点便宜点的问题(特别是新泽西纽约和旧金山这些华人聚居区,啥都搞得到)法拉盛尤其和国内X三线城市的集市是一回事。那么对回国打牙祭无感,家里人也有自己的事情,回国没啥意思。他们会用各种假期去其他地方耍,这点在我当时去英国的小伙伴们那边最明显,全球200多国家和地区,大家不到30看起来至少一百个地方已经去完了,剩下10年还有100多地方要去转,不然不算世界旅行,瑞士滑雪,英国博物馆,美国若干国家公园,车轮胎都能跑废,哪里有空回国。
生活所迫:常见于一直到申请博士才来美国的高龄留学党,不是所有人都能出类拔萃到随便毕业就EB1,拿quarter million起步。一亩三分地那种70-80万脱贫,百万小康的帖子笑笑就好。他们可能是农村做题考出来的,回国意味着要给亲戚,妈老汉一大笔钱,给少了我记得奇闻观察室还讲过一个案例,好像是河南小两口刚刚拿到工签,好不容易回趟家,因为父母要一万美元(00年代,一万和现在是是两码事)拿不出来(有可能是真不想给/也可能真没有,刚刚毕业)好被父母直接杀了……这种案例看得吃瓜佬头皮发麻,相信不是孤例,农村里面的事情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明白的。回一趟国机票不说,人吃马嚼,各种打点,麻烦得一批,又没有正向反馈,你认都不认识的所谓亲戚也会找你要八百大洋,都觉得财神爷来了,那当然是尽可能规避麻烦不回去。
懒鬼也懒,懒虫也懒,懒人也懒:开车周末出去买点东西,吃个火锅打个牙祭都懒逑得动的我们为什么要回国?那意味着要差不多20小时不眠不休,洗浴中心躺两天才能残血复活,这在往日网吧能包夜通宵/夕阳下的奔跑级别的精力消褪,渐行渐远宛如上辈子的事情之后变得尤为折磨。何必遭罪?不如从左边裤兜,右边荷包摸出一台手机,打开微信,喂,你们过来耍嗷,我们找Uber来接你们!

以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5樓 發表于:2025-5-13 01:08

妈妈没过来过的时候,每年回家,跟老朋友聚会,跟家人聚会,一般2周左右。1周太短,超过2周太无聊。 

现在妈妈也愿意过来玩,她基本过来呆1个月,无聊了就走。 我回家纯粹就是吃东西还有跟朋友聚会。 我放着假回去,朋友都上班呀,他们一般也就跟我聚两次。其他我就没事了。 

这个时间不如出去多滑两次雪呢。 特别现在又开始健身了,控制饮食,不能吃太油的,回家吃东西的理由也没了,就更不回去了。 不如我妈妈过来时候,多带她去不同国家玩玩。

所以目前准备3年回去一次,哪年我妈懒不愿意过来玩,我就回去。



作者:MsLo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731320/answer/968550244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6樓 發表于:2025-5-13 01:08

作者:Joyful Galile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731320/answer/37356142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常住欧美的人回国这事吧,与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都强相关,但欧美在这里不可一概而论。由于距离较远(航班时间10h以上)并且文化相似,这里也把澳洲新西兰列入讨论范围。日韩这么近的就不讨论了。

客观条件无非就是时间成本(假期和工作安排),金钱成本(机票价格),地理位置(所在地附近有无大型国际机场)和签证限制。在这件事情上,欧美也要看在哪个国家。欧洲中国人多的国家(英法德荷意等等)以及澳大利亚,回国航班价格要低于从北美(美国加拿大)回国,疫情后恢复的航班数量也要远远多于北美。航班数量上,疫情后加拿大和美国回国的直飞航班已经被削的不成样子了,西海岸想回国基本只能从日韩转;如果是东海岸的话很多人回国都从欧洲转。但中欧航班早已恢复到疫情前的密度了,自然比北美回国有优势。航班数量直接影响航班价格,现在中英往返普遍在5000RMB左右,我今年6月最低买到过往返3400RMB的中英转机机票;中澳往返最低甚至也能在2500RMB左右,但北美往返确实是不止这个价格的。另外签证限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欧洲澳洲等国基本都是对长居的外国人提供覆盖入境事由的多年多次工签或学签,但美国这种签证制度奇葩的国家就不一定了。如果学敏感专业,美国F1学签很有可能被check然后给一年多次,这就意味着只有在第一年才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往后的几年要么顶着被check的风险出美国续签,要么就在美国一直呆着不敢出境,这就导致了所谓几年不回国的情况。美国H1B工签的签证贴纸也是一年多次入境,但还好现在H1B在逐渐开放境内续签。这种签证政策对出入境自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导致需要续签的同学只要出美国就会顶着风险,自然需要考虑回国是否值得,而在其他欧美国家学习的同学并不需要考虑这一点,因为基本上都是可以入境无阻的。

主观意愿就很简单了,想回的人自然是可以回的,但问题是客观条件会左右人的主观意愿,让人抉择回国是否值得。如果非常恋家或者家庭关系非常和睦的,那当然会想方设法经常回国的。但如果原生家庭一团糟的,或者是家庭关系比较一般的,或者在国内已经没啥亲人了的,那确实也没啥老回国的必要。

以我自己为例吧,我老婆常在国内但我常在英国,我们就保持合理的见面频率,尽量保证两个月一次团聚,完全不可能存在多年不回国的情况。地理位置上来说,我从英国所在城市回到我国内的家里,虽然物理距离远,但从方便程度上来说并不麻烦。我从布里斯托家中出发走几分钟到大巴站,大巴2小时直达希思罗机场航站楼门口,或者3小时20分钟直达盖特威克机场门口,值机等待2小时以后坐上直飞上海的航班,11小时航程落地入境中国后坐30分钟出租车就到家里了。路上也就乘坐3种交通工具而已,door to door的时间大约18-20个小时,单程成本2800RMB(往返直飞一般5000RMB,大巴十几镑,出租车120RMB),其实还是比较方便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7樓 發表于:2025-5-13 01:08

黄磊:


简单说吧

一是路远,二是人穷,三是累

我年轻时去英国读书,拿的是家里的钱,两年学业,到结束才回来,后来去泰国工作学习,一来近,二来自己赚钱了,最夸张一天一个往返,原因是有门课卷子忘批,被领导叫回来了。下午四点在杭州买电视,七点的飞机,但曼谷家里十二点,第二天上午批卷子,下午就回来了,买家具。

但现在我也不这么折腾了,因为年纪大了,不能太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8樓 發表于:2025-5-13 01:08

用户:


长途飞机真的太累了。商务舱真的挺贵的 。如果近,当然经常回。如果可以不在这待肯定立马回国[捂脸]但人生总有必须要做的事,不得不做完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9樓 發表于:2025-5-13 01:09

作者:Timoth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731320/answer/937635894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女儿祖祖辈的年纪大了,我们去年带着当时只有22个月的女儿去川渝探亲。


从前年年初开始规划。


先给女儿办护照。直接邮局(USPS)官网预约,家里填表,然后预约当天开车十分钟去邮局花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搞定了。只是当时美国国务院那边护照申请积压太多了,等了十二个星期才把护照寄到家里来。


护照拿到后开始准备申请探亲签证。本来说走中介,但是想趁着递交材料/面试可以去DC那边顺便road trip两次。从家这边开大使馆也就四个多小时。


开始网上填表与预约。幸好在北美省钱快报找到了攻略。虽然填表过程十分繁琐,但是以前做慈善时帮自己与其他志愿者做各国签证上千次,所以一个下午就把我和女儿的表填完了。大使馆的网上预约服务挺好用的。


然后让在中国的家人给我们写邀请信。虽然有点难找,但是官网上有模板。我先把所有信息填进去,文件发给家里,家里老人最后只需签字扫描传送给我们就好。


预约当天是下午一点的appointment。前一天把车收好,第二天一早就开始road trip。64号公路沿途风景在夏天时十分漂亮。中午十二点出头到了大使馆。在附近先转了转,十二点四十五左右进去了。结果发现预约时间并不代表实际递交材料/面试时间,而是代表我们属于下午档,结果还是排队,先到先做。工作人员的态度都挺不错,就是等得有点久。两点半才递交上材料。因为材料都是备齐了的,所以没太大问题。就是有一份材料上要补填我19年去加纳做慈善的一些细节而已。因为不会手写好一些汉字,把签证官和夫人逗笑了。签证过了。发了个单据,让我们过几天去拿护照/签证。


回家路上去DC附件的中超买了点菜,顺便吃了个饭。夫人感叹说要是我们那边(Chesapeake)有那么大的中超就好了(去年夏天我们这边也开了个体量差不多的中超,加上亚米与Costco,基本上啥都买得到了)。晚上八点半左右回到家。


过了几天回DC拿签证。很顺利。整个过程除了开车稍微有点累,至少我们是觉得惬意的。


蛋疼的地方开始了。找机票。发现中美当时没有直飞的航班。考虑过先飞去温哥华找表姐一家玩儿。然后川航直飞。结果川航直飞刚好遇到天府机场和双流机场的国际航班过渡期,也就取消了一段时间。最后只好飞Norfolk-NYC-香港-成都的线路。带小孩飞国际长途,无论准备的多周到,家长最终还是会脱层皮。


旅途开始。结果遇到NYC大雪,第一程的航班就推迟了。最后差一点没赶上去香港的飞机。到了香港后住了一晚,休息了下。第二天飞成都。成都入关时,被工作人员盘问(飞中国十几次,第一次被这样盘问。理性上明白背后逻辑。感性上还是有点寒心)。出机场。天府机场说是在成都,其实离主城区还很有一点距离。


我们住亲戚家。因为新的法律法规,所以需要第二天就去辖区派出所进行登记。拖着还在倒时差的女儿去登记。搞了很久才登记好。结果最后三个人都阳了。不知道是在路途中还是人流量大的派出所遭的。


去医院,医生坚称是甲流。最后坚持让给女儿测。发现不是甲流。幸好我们三个的疫苗都在这边先打好了。三个星期后三个人都痊愈了。阿弥陀佛。中途最着急的地方是无法稳定地与孩子在这边的家庭医生进行沟通,美国这边儿医诊所的portal根本登不上去。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美国大农村的儿医诊所网站会被墙。


痊愈后开始探亲访友。很开心。只是因为女儿吃惯了在这边的饮食,所以刚开始的几个星期吃饭让人头痛。后来好一点了,但是还是没有这边那么自在。主要还是很多她喜欢的牌子买不到。


还有一件很不习惯的事情,抽烟的人好多。虽然可以要求家里亲人不在女儿面前抽烟,但是出去在外时,感觉到处都是抽烟的人。


可是吃的是真好吃。只是现在在美国这边几乎也都能自己在家做出来绝大多数川渝味的家常菜了。前几天做了麻辣烤鱼。年纪大了,在外面吃的意愿本就越来越低了。也习惯了这边的大厨房。


还有一点不习惯的就是很多地方没有中央空调。以及没有烘干机也不习惯。可是本就不是常住,所以还好。


只是出去很多地方都没有母婴室。换尿布的场所是一大麻烦。一家人跟夫人在国内的闺蜜们去聚餐。需要给女儿换尿布。没有合适场所。结果大堂经理找了一个闲置的包间让我们用。着实感谢。


支付方面倒没啥问题。夫人有支付宝与微信。只是因为之前18年回美国的时候把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码注销了。结果需要去申请新的手机号,然后再去银行绑定新的手机号。不知道为什么两件事都无法网上直接做。都需要夫人本人去。听说是为了反诈。最后前前后后花了很多时间才搞定。


最麻烦的可能还是登不上或很难登这边日常用的网站。水电、网络供应商、房贷等都提前做了auto-pay,但是还是心里慌得很。生怕没缴上,或者银行那边出了问题。


从一月初呆到了三月初。家里老人给女儿提前过了两岁生日。启程回家。回来后休整了一个月。单纯地舟车劳顿累到了。


要真说有很不方便的地方,倒也没有。就是各种小小的不便,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觉得探亲的体力成本有点高。反正隔三岔五地和家里老人们视频电话。至少我们自己觉得这样的距离感刚刚好。而且我们也觉得家庭的资源理应向下走。所以如果到时女儿喜欢去中国玩儿,我们也会照样带她去。只是很同意另外一位答主所言:

所以,干嘛非要没苦硬吃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30樓 發表于:2025-5-13 01:09

夏曼迪:


我算“回国”少的一类人,原因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单纯的不想,怕麻烦,生活上也不方便。

在我入籍之前要出国旅游还是挺麻烦的,尤其是瑞士还没加入申根区之时,最不麻烦的就是回中国,买张机票就能走。因此在那之前,我几乎是每年回去一次。

入籍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我觉得我回去每次都看一样的东西,不如邀请我家人过来玩,每次我们还能去周围的国家旅游,而且他们也能吃得好休息得好,似乎更合算。因为我家住上海,签证、乘飞机都还算方便,经济条件也允许,所以直到2020年前,我家人差不多每两年来一次瑞士,最长的一次住了半年。从北京奥运那年算起,我有整整11年没有去过中国。

其实我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去中国到底是为什么。我觉得除了看望家人和几个好友外,那里几乎没有太多吸引我的东西,我一不是吃货,二怕旅游踩坑(其实还是踩到了),满街的摄像头和朝阳大妈的震撼力,确实让我很犹豫。

今年头一次我一个人回去就住在家里,我的生活习惯已经和家人不一样了,早晨6点不到我就起床去附近的健身房锻炼,我的习惯是回来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然后晚饭精简,但他们是倒过来的。上次回去带了丈夫就住了市区交通方便的民宿,但附近没有健身房只能偶尔在北外滩跑步,耽误了我的力训。

最后也必须承认,旅行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苏黎世直飞上海一直只有瑞航才有(转机太累了我真的吃不消),往返机票经济舱差不多在一千瑞郎上下,我只是作兼职,收入有限,申请中国签证还要再加近300瑞郎的支出(签证外包提价了),都够我去北海邮轮旅行一次了。


有评论对我和我家人的经济状况有疑问,我在此略作解释。既然我说了我作兼职,那自然是有所放弃的,因此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代价是薪水并不太高,一张机票和中国签证费用差不多要耗去我近一个月的工资,好在有丈夫支持。而在中国期间,与我工作相关的网站都是上不去的,所以损失的还有工资。至于我家人,除退休金外还有艺术创作收入,那机票钱倒也不算太大的负担。他们过来住在我们家吃住都由我们承担,对他们而言也就只掏个机票费用罢了。

不过关键还是,我回去干什么呢?见见亲友?见完亲友呢?大部分时间其实也没什么可以做,挺无聊的。在这边我夏天可以和朋友去徒步登山,冬天可以去走雪泡温泉,有话敢说畅所欲言,再不就去邻近的国家看看,开车最多几个小时也就到了,风景好空气好食品质量不用担心,所以说,我宁可家人来这里旅游休息,多看看世界。


(2025年1月5日)因为有评论跟我就摄像头进行讨论,那我再做一些补充:

看来看去,我注意到了我和许多知友的分歧其实在于对谁的不信任更多,且听我分说。

摄像头自然不是个摆设,我说它的存在目的是为了监控,大家对此应该没太多异议。看起来多数知友更不信任的是其他同被监控的人,认为监控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被自己的同类(其他的监控对象)损害,而对实施监控者的信任度则很高,超过了对其他被监控者的信任。

但我一直想表达的,则是我对实施监控者(即国家机器)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其他被监控者的不信任。如我在下面的一个评论回复中所言,我有(太阳出山前)晨跑习惯,在我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安全死角,那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还有若干路灯。作为一名女性,我觉得这个摄像头的存在是合理和有必要的,至于是不是需要在那里(大约30米距离,比上海地铁常见的通道长)安装16个摄像头,我想答案也是很明了的。

很多民主国家的国民对摄像头(即国家机器实施的监控)常常感到不安,就是因为谁都不希望民主被任何人/机构/组织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劫持,比如为了打击恐怖主义。普通民众不可能了解监控视频如何被使用、谁被(重点)监控、此类视频何时被销毁,等等。这种不透明会引发对国家机器的不信任,所以在民主国家,媒体可能揭露滥用情况,普通民众也可以运用民主工具来限制国家机器。以瑞士为例,警方本来甚至不可以对潜在恐怖分子进行电子监控,还是2021年6月13日的一次全民投票赋予了他们这种权力。

而欧盟内部一直就在为保护民众隐私做出努力,比如2018年5月25日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2023年11月9日通过的《数据法案》(Data Act)是为了保护民众的数据安全与隐私,2021年4月提出的《人工智能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草案则旨在全面禁止无差别的大规模监控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社会信用体系。

即便如此,欧盟和瑞士的民众对政府和国家机器的信任度也并没有中国高。

综上所述,关注的焦点、(不)信任对象的不同造成了我和不少知友在对摄像头(监控)所持态度上的不同,我保留自己的看法,也不打算强迫任何人改变他/她的看法。我不喜欢国内那么多的摄像头,最多就是我少回去几趟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31樓 發表于:2025-5-13 01:10

李勇:


有钱的回国干嘛?没钱的回国干嘛?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32樓 發表于:2025-5-13 01:10

林雨欣:


我家的情况是穷。我高祖1921年移民过来的,来了没赚到钱,家里还欠了一屁股债。1961年才第一次回家乡,还得老家亲戚接济。不过好歹回去过了,回来没多久就去世了。那时候回家的一张船票单程要30英镑,旅行时间半个月。飞机票,买不起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33樓 發表于:2025-5-13 01:10

千里投毒 恶意返乡 你说呢?先隔离在拘留




作者:明月不归沉碧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731320/answer/840082099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2684 回複數:232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5-13 01:10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