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0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066 89
(轉載知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1樓 發表于:2025-6-14 20:37
作者:大米不爱学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121926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即将入学国大的新生,对未来还是非常期待的!

先介绍一下,来坡上6年,本地吃力摸爬滚打上来的,私立预科学校-理工学院-国大。现在刚刚入学国大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

刚刚来不久所以就说下正式开学前这几天对国大的一些感受吧。

首先作为从本地理工学院-Polytechnic(专科)专升本上来的学生课表跟其他人很不一样,专生本是可以减免一些课程,虽然大部分大一的课减免了,但是因为有些基础知识poly没教所以又不能拿大二的课,导致我们第一年只能把剩余没减免的大一的课学完,然后同时拿一些选修和通识教育课程来填课表。然后剩余两年把正常大二大三大四三年的主课压缩学完,最后3年学完本科毕业。感觉压力巨大。。。


Utown的健身房真的很霸气!nus所有设施都是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网球排球场等等等等。



Utown算是全国大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生活住宿什么都很方便。


当然还少不了一群开朗活泼的新加坡同学们。



还没开学我们就要进行考试,考英语,然后决定我们在大学要多拿几门英文课程。看这场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LOL




总之真正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I'm so pumped!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2樓 發表于:2025-6-14 20:38
作者:新加坡保险木子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6469779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国立大读了四年本科,学的是心理学。心理学在这边属于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当然心理学领域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自然科学。学业方面最大的感受就是阅读材料超多,要记要背的东西超多。其实只要学文科都是这样,科学院和工程学院的花很多时间在实验室,而我们则要花很多时间做阅读。在新加坡国立大的中国学生大多都是一门心思花在学习上,这也符合中国学生普遍的学霸气质,所以这里作答的大多也都谈的是学习情况、课程设置、在哪自习等等。

其实国立大学的社团活动也相当丰富,比如我当时就加入了国大口琴社

,还做了一年半的副社长,毕业工作之后也还时常回去参加活动。

国大口琴社的好处是接受完全没有音乐背景的新人(比如我自己),从怎么读五线谱、怎么在口琴上吹出一个干净的音开始教。如果练得比较勤的话,基本上一个学期下来就能吹奏一首很简单的曲子了。口琴社一年有两场音乐会,每个社员都会参加,从最开始学习新曲子、慢慢练习,到最后能够在很多人面前表演,成就感还是很大的。

在社团里也有机会竞选executive committee

,就是社长、副社长、秘书、财务等职位。因为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运营的社团,所以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要做很多事,大到筹备每年的音乐会,小到组织每周的排练。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挺锻炼人的,工作之后尤其意识到当初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不多说了,直接上图~(我们今年3月份音乐会的照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3樓 發表于:2025-6-14 20:39

谁说葡萄不能发芽:


看完答案看到大部分答案都是讲NUS本校的好像没有Yale-NUS的,本人Yale-NUS 本科在读 (马上大二,所以来补充一下Yale-NUS的本科就读体验~

yale-nus一向以录取率低著名,更有人说是nus的升级版 关于这点我承认。我是在新加坡本地读的高中(JC)top2其中一所。我的高中生涯只能用“学到发癫”来形容,我觉得我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Alevel的难度对我来说还是挺大的。再加上我高中CCA是学生会,还是EXCO,经常忙学生会的事情忙到凌晨两三点。尤其是学校event比较多的时候,真的是应接不暇。但所幸Alevel最后成绩比较理想,Straight A ,(对 包括GP)这也让我对以前不敢想的学校多了几分幻想(本来我就打算在NUS/NTU随便读个啥的)

申请我主要申请了英国的大学(没办法没考SAT)LSE UCL IC我都试了 LSE没过 其他两个都过了,我也申请了东大(我高中就过了N1),也录取了。申请的专业都是Political Scien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除了IC)一开始没打算申Yale-NUS的 主要是觉得要让CT(班主任)写推荐信很麻烦(对yale-nus真的很奇怪 两封推荐信必须有一封是班主任写,我JC的班主任真的一言难尽所以我懒得麻烦她)但后来想想还是决定试一下(主要是我朋友也要申请,就干脆一起喊班主任写了)

终于要进入正题了,其实yalenus的生活用一个词来说就是特别西化。yalenus基本是50%外国人50%新加坡本地学生 和nus大部分都是新加坡本地学生很不一样,而且很多ABC。对我来说文化冲击还是挺大的,毕竟我一路上来都是华校。

Yale-NUS这几年理学院风头很强,记得去年NUS统计各学院本科毕业生平均工资,yalenua理学院以9000+新币月薪遥遥领先。不过我还是读的文科专业,毕竟yalenus是以文科出名的嘛。我读的是PP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nus本部去年也开始设立PPE了,只是因为是新项目,所以想来想去还是选了yalenus的。yalenus生活上最大的不一样可能就是宿舍是肯定给分配的,不像nus要自己申请。我住的是Cendana,另外两个是Saga和Elm。至于房间我感觉其实和nua的差不多,我去过我朋友cinnamon的房间,还有个小飘窗,我觉得挺好。我住的是Suite,六人share的那种。

伙食的话我个人觉得确实是比nus略好一点哈哈哈哈哈哈,毕竟是buffet的形式。dining hall本身也很漂亮(有点像霍格沃兹那个哈哈哈哈)yalenus的学生是可以用nus的facilities的~

yalenus的学生一般都很exclusive(?)因为nus和yalenus其实用的的两套系统,互不妨碍,所以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联系哈哈哈哈。我有学姐四年读下来nus的campus都没怎么去过,可见多么exclusive了。

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喜欢yalenus的,毕竟我是打算去美国读master的,yalenus给了我很好的平台。

如果有想申请yalenus的同学也可以给我留言kkkk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4樓 發表于:2025-6-14 20:39

同学请坐:


05:00






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有多好

这期带你们一起看看新加坡国立大学

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5樓 發表于:2025-6-14 20:40

作者:DIY飞跃计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7692163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回答来源于飞跃计划咨询师:阿辛学长(NUS博士生)

在2020年4月下旬,我正式收到了NUS PhD offer,在8月份冒着疫情的风险来到新加坡,经历了半个月的隔离,在去年8月中旬正式入学,成为在读博士生。这半年多来起起伏伏的生活,周遭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身份的转变给了我很多感悟,思绪万千,打算认真撰写一下读博以来的心得体会和分享一些干货。

01

奖学金

NUS的博士分类很多,根据具体funding

的来源可以分为很多种,五花八门,有最常见的NUS Research Scholarship,也就是俗称的NRS奖学金。这类奖学金针对国际生是2000新币/月,在博士生资格考试

(Qualifying Exam)通过后会涨至2500新币/月。

也有President’s Graduate Fellowship,针对国际生是3000新币/月,以及上限750新币的机票费用以及1000新币的一次性奖金,因此PGF的申请难度也更大,竞争更为激烈。

还有NUS Graduate School提供的奖学金,那又是另一套体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单独咨询我或者动动手指上网搜索,在此就不再赘述。

每个人的奖学金还有一些细则上的区分,例如是否需要担任课程助教,助教时长要求,是否需要到指定企业实习等等。总的来说,NUS的各类PhD奖学金是完全能够cover掉基本生活开销的。

02

居住办公环境

我申请到了学校University Town的宿舍,每月房租在600新币左右,每个人具有一个单独房间,一个共享的大客厅、卫生间和淋浴室,还有冰箱、微波炉等简易的厨房设施。

在寝室周围有食堂,健身房,游泳池,自习室等等,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周围环境非常舒服,而且距离办公室也比较近,所以总体感觉非常方便。在办公环境方面,每位PhD都会在办公室有一个专属桌位,配备台式电脑和办公桌,办公环境也非常不错。

03

自由

在NUS这读博的半年多以来,就我自身体验和对其他课题组

的了解,每日的日程安排基本上都是自行决定,需要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从我读博开始,我的导师就说:你需要做的是对自己负责,但你在哪儿办公,你什么时候来办公室,这些都不做强制要求,一切都是遵循你自己的安排。在NUS,没有繁琐的强制性团建活动,但与此同时学校也会组织很多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虽然遭受疫情影响,但很多此类活动仍在线上开展。

04

上课与科研

博士第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每一位博士生必须修满本专业要求的课程学分数,并对每门课程成绩和总成绩GPA有最低限度的要求,否则无法参加由博士生转换为博士候选人的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 简称QE),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认真对待。

不同课程之间的难度跨度较大,并且跟本科时期的课程教学方式和风格大不一样,博士期间的很多课程由于本身难度大且有很多前沿内容,所以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引领者的角色,为你打开一个知识缺口,剩下的则需要自己在课下花时间去把这个缺口填满,甚至去由此探索一些新的内容。

自习室

现阶段受疫情的影响,许多课仍采用线下与线上并存的授课模式,经过一学期多的线上授课,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线上授课效果在某些方面更为不错。

新加坡是一个追求实用主义的国家,实用主义精神贯彻在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这种精神也延伸到了大学校园,因此NUS的很多研究都与业界有着密切联系,落地转化率

高,现目前自己博士研究的东西还是挺贴合实际的,用统计、优化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工业界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博士阶段才正式开始半年,所以对于科研这一块暂时还没有太多有趣的东西给大家分享,希望之后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研究成果。

05

就业

关于博士毕业后的去路无非就是两个地方:学术界

和工业界,就业与博士期间的方向,所在国家的经济、产业链结构,自身的喜好等等各方面联系密切。

如果想去学术界,那么自身的论文就是最重要的,而工业界,理工科,尤其是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在新加坡或者国内找工作是非常容易的。

新加坡本地有Shopee,Lazada这样的电商企业,对人才需求还是比较高的,另外也有许多大型互联网巨头,它们在新加坡都设有研究机构,例如Google,微软

,字节跳动

等,还有很多新兴的科创企业,总的来说新加坡政府对于科技转化的支持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实验室附近

06

日常生活

新加坡是东南亚一个面积仅有710.2平方公里的共和制国家,以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严格无私的法律制度、花园般的城市环境与首屈一指的教育质量蜚声国际。

新加坡70%以上都是华人,公共标示等都会用英文、中文、马来文等分别标注,满大街上都是中文招牌,因此在这儿生活基本不会存在语言障碍

。文化习俗、饮食习惯也与国内相差不大,完全不用担心不能适应的问题。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气候差异,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常年温度在30度左右,是典型的热带国家。此外,新加坡治安良好,来坡岛半年多,感受到更多的是秩序井然和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晚上出行也较为安全,不用担心遭受到危险。

学校寝室附近

学校寝室附近

总的来说,对于从未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来说,在新加坡留学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因为这儿有相对熟悉的生活环境,可以减轻繁重的科研压力带来的烦恼。

读博的体验跟学校的博士培养理念、奖学金、导师、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体验都有关系,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完美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内心的那份平静,认认真真过好博士阶段的每一天。

原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6樓 發表于:2025-6-14 20:40

作者:noah ll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486010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药学本科交换生。


从国立大学开始讲起

1.学习氛围比较浓重,每个章节结束之后都有tutorial(解释tutorial),所以平时的基础会相对好。

2.课堂教授的都是比较前沿的知识,比如我上的药物化学,就讲了很多固相合成的内容。这里要说那边的药学偏临床药学,所以我上的课基本上都是生物和化学的课,相对来说学的知识比较深入,比如真核生物参与转录起始的蛋白每一个都会给你讲清楚。课上下来也不会觉得听不懂,但是期末要整体记忆的时候还是非常辛苦。因此NUS也常被称作national university of stress/sleepiness。

4.当然也有好多本科同学们弄的那些活动,他们的活动参与是算在平时成绩里面的,有点像我们奖学金评定的那种综合素质方面。所以他们的活动都做的很积极。因此在学校里你基本上可以看到他们各式各样的文化衫。还有数不尽的讲座和学生福利,比如免费冰淇淋啊什么的。

5.另外就是学校的设施非常不错,图书馆,游泳池,健身房,球场,各式各样的自习教室和讨论室,全部都是mac的pc room,只要你会利用,你就会发现非常多的资源。

6.食堂超棒啊!特别想念煲汤...试问出国留学你还指望哪里能喝到煲汤呢!!

然后讲新加坡的一些情况

1.法律制度非常严格,但是也非常人性化。

2.有人说他们有反华和排外的倾向,但是我没有感受到,人都比较热情,但是一旦你犯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指责你,这也是我觉得非常有趣的一点,他们似乎在传统东方文化的谦卑和西方文化的直白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虽然制度很严格,但是我也不会觉得他们被束缚,还是会和欧美的学生一样有种自然散发的健康和热情的感觉。

3.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非常好,据说提前规划了几十年,轨道交通很方便。

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不要看这里不大,玩的地方可以说是非常多了。就更不用提周边的各种东南亚国家加成,每一个都又便宜又好玩。


待续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7樓 發表于:2025-6-14 20:41

作者:爱情与友谊的碰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3172510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则上来讲,只要有言语成果(新加坡需求雅思成果!雅思备考资料,能够留Q邮,偶发给你)和物质基础,就能够出国了。可是其实审阅的要素仍是蛮多的。各个校园要求略有差异!总的来说,有以下程序,需预备以下资料: 1: 提出书面请求(application) 写信向自己挑选的校园索要入学简章、入学请求表、奖学金请求表等各种入学资料。请求人一般应在开学前10个月与自己选定的校园联系,这样,能够使各大学有满足的时刻来处理入学请求和细心研究各种证明文件。 2:填写请求表(application form) 在填写请求表之前,最好先复印一份以供填写练习,比及填写无误后再填在正式请求入学表上。填写前,要先细心阅读阐明,避免遗漏某些重要内容。填写请求表要规整清楚,每个问题要尽量答复完好。 3:供给考试成果(score report of standard tests) 供给IELTS/托福 等言语成果。 4:供给成果单(transcript) 请求读研究生有必要附上大学成果单。请求大学本科要附高中成果单,除了中、英文成果单外,还要有成果公证书。成果单上要有修读课程名称、学分、成果及班上排名。 5:预备推荐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大多数校园要求请求人供给2~3封推荐信。推荐信要阐明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成果,包含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获得奖赏、所具备的才能等。有力的推荐信对请求入学协助极大,因而要找了解自己专长、长处的人士供给。 6:写好个人陈说(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陈说对是否获得奖学金特别重要。 7:经济担保证明(affidavit of support) 出具相关银行存款或亲朋经济赞助证明,如校园供给全额奖学金,可不供给此证明。如亲朋担保,需由担保人填写有关表格(如美国的I-134表),并附上有关证明。 8:体检表或健康证明(health form or certificate) 一般校园都要求请求人供给体验表。这种表格由校园供给,要请求人找医生填写并签字。有的要附上防疫打针记录。也有的校园不需求体检表,但要求健康证明书。 自费留学,从请求校园到签证,都能够托付经验丰富的留学中介处理,成功率相对较高。关于高考刚完毕和还未参与高考的学生大致有三种请求方法。分别为SM2方法,SM2.5方法,SM3方法。SM2的招生考试也与SM1相似,分为书面考试和面试。其间书面考试包含英文,数学,物理及IQ。悉数考试在一天内完成。与SM1不同的是,SM2招生的书面考试通常在面试前两个月进行,并且依据书面考试成果会在面试前刷掉一部分考生。(考试内容请拜见SM2的请求全过程)。从2012年开端,被选取的SM2学生都将在当年的7月左右入读新加坡,来年8月即可进入大学学习,预科中被选入NTU和NUS的学生进行的是英语和理科还有部分的计算机学习,被选入SUTD的学生还要学习设计,最终依照预科中的考试成果挑选大学里所学专业。其间SM2的奖学金得主将到当地的初级学院体验生活(从2007年开端SM2的学生在初级学院体验生活的时刻缩短为两周了,2011年起缩为1周)。NTU和NUS的预科理念不太相同,NTU学期比较短,整个学期都会很忙,但也会越来越轻松;NUS学期则比较长,一开端比较闲,能够抓住机会,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自我增值,但会越来越忙。别的MOE也会鼓舞scholar预科时课外参与一些CC(社区)举行的课程(例如:舞蹈,羽毛球,乐器...),这些课程一般在周末上课,假如费用不超越100新币,且CC的地址和课程内容合理(即不会对学习形成很大影响),MOE会担负一半的费用。其实这些课程大多都挺廉价的,还能够多知道些local Singaporeans,许多新加坡人都很友善的。SM2学生的生活费为每年6000新币,相同不包含膏火、住宿费及伙食费。SM2学生在大学结业后要为新加坡效劳六年,即在新加坡的注册公司作业,作业地址不一定是新加坡。有许多SM2学生想结业后出国读研或读博,但无法有合约约束。合约期满前免除合约,学生家里需对奖学金供给方进行补偿,最高为60w人民币左右,补偿数额随合约还剩余的时限递减。SM2.5方法是针对参与完我国大陆高考的学生来说的。高考分数线达到第一批选取分数线以上,详细分数要求能够参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选取分数。这仅仅查核的第一步,后面仍然要参与本校的面试和英语才能测验,这些都是让学生提前习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激烈的竞争。相同,4年的生活费和膏火由新加坡政府一致供给。SM3(senior middle 3)是1990年中新建交时新加坡与我国教育部达到的留学合作项目,新加坡教育部代表两所闻名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和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每年与国内十余所大学签约并从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并供给全额奖学金及生活补助,至2011年终止,不再续签协议,一共举行了20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8樓 發表于:2025-6-14 20:42

作者:棕榈大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7830919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体验就是“可以放弃常春藤,毅然入学新国立!”

先上bg

上海高校某中外合办项目
国贸- GPA 3.5+ / 4
曾在百事、G20青年企业家联盟、Mackbrooks 等多家公司实习Offer

宾西法尼亚大学 Public Administration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Public Policy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Business Analytics
罗切斯特大学 Marketing analytics
波士顿大学 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伯明翰大学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乔治城大学 Public Policy
NUS- Msc Marketing Analytics and Insights

申请八申八中,在我决定的时候大家都问我“为什么会放弃藤校去NUS”,现在来看,我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

在我看来,新加坡就是留学申请的“最后绿洲!”

在大家紧盯美国疫情,为投递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留学目的地成为留学圈的热门——新加坡。

不仅我机构数据库里申请新加坡的同学越来越多,而且根据官方数据 《2021 年度全国留学报告》显示,2021 年热门意向留学国家/地区中,想去新加坡的同学也逐年递增,占到了 12%。

就我个人而言,新加坡的确有它独特的优势:



这里有 U.S. News

 两大高排名亚洲牛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2022 世界排名 29 和 33)。
这里治安好,偶尔晚归也没关系。
这里没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比较好适应,吃的也都习惯。先说生活体验

这里华人居多,其他的外国人也是通过正常的渠道来新加坡工作、学习,政府管理也很严格,基本不会有什么治安问题。

新加坡的疫情管控政策整体比较严格,大家在这里的生活也还都很正常。

普通居民在公众场合都会佩戴口罩,大家都在使用 trace together

 这个 APP,它会对个人进行行程追踪,还可以查询疫苗接种状态,大家进出任何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都要刷这个 APP。

作为入境的留学生,我们需要提供打过疫苗的证明及血清测试结果(我打的国药疫苗),证明我们接种过疫苗并且体内抗体浓度高于一定标准, trace together 上才能显示完全接种状态。

如果你的疫苗是没有完全接种的状态,是不能进商场的,在餐厅也不能堂食。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防疫政策完全不允许食客在餐厅堂食。最近由于疫情逐渐好转,开始允许五个人一起堂食,商业场所也逐步开放。

新加坡民众对待疫情的心态比较平和,大多数人都觉得一些常规的防疫措施即可。

我们中国学生大多比较在意防护,会每天在家里参加线上课程,一周出门买一次食物或直接叫外卖,当然也有一部分留学生会比较放松,正常外出上课。我们有教授得了新冠,痊愈后不久就回归校园了。总之,大家对疫情也没有惶恐的情绪。

虽然疫情还在进行中,课业又非常繁重,但我属于见缝插针也要出去体验生活的人,所以在忙碌的课程或复习期间都会出门放松下身心。

出去主要以和朋友逛街和聚餐为主,更多的是为了和朋友见一见,聊会儿天,偶尔会和朋友坐小火车去圣淘沙吃饭,逛逛海滩散散心。

在短短几个月里,我也感受到新加坡的“宜居”。

这边的食物和国内非常相似,基本上都是符合亚洲人口味的美食,例如米线、广式叉烧等,购物线下有很多大商超,网购也非常方便,Shopee

、Lazada

……有很多平台可以选择,基本可以满足所有的购买需求。唯一需要习惯的是线下消费很多时候会用到现金,对于已经习惯无现金支付的我们来说,还是要重新适应每天要携带现金的日子。

新加坡对留学生非常友好的一点是,它很安全,可以在凌晨两三点中走夜路回家(不过还是不建议大家深夜在外逗留),算是热门留学目的地里的一股“清流”。

但如果说你想在以后想从直接就业,也渴望接触更多的优秀的人,那NU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你一定可以体会到另一种全新且舒适的学习生活。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生活体验,也算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再来说说学习体验

我就读的专业是Msc Marketing Analytics and Insights,算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为了让受到边境限制以及不想到学校的人能正常上课,我们的课程一直延续线上+线下的形式。最近学校邮件通知疫情有在转好,学校也在进一步开放,鼓励大家最好 face to face 上课。

最鲜明的感受是, 我们的课程有很强的实践色彩。

比如 Marketing Analysis 的作业有一个模拟谈判环节,实用性强且非常耗时间。老师会把一个班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又分出 retailer 和 manufacturer 两种角色。

当时我作为 retailer,需要去跟 manufacturer 进行商谈,并通过这个过程提升自己盈利策略落地、沟通谈判和资源分配等能力。最终我们需要通过 presentation 去呈现结果,老师根据同学模拟项目最终的净利润额、解决事情的策略等因素去评分。

所以,我更建议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的学弟学妹来读这个项目。

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说,这个项目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像硬核一点的编程,市场相关的职业规划,还有更深层次地认识 Marketing。

学习之外,我遇到很多不一样的、更优秀的人,这让我的留学更有意义。

我们整个项目的学生在 100 人左右,大约 80%是中国学生。其中海本的同学最多,其次是陆本同学,院校背景大多很不错,基本上是 985 和 211 的学生,还有很多北大复旦的同学。

当老师随机分配小组时,我便可以接触到不同背景、但实力都很强劲的同学,也有很多学术大佬、行业大咖来给我们授课。

我很喜欢和教授们交流,也喜欢和各种背景的同学以及学长学姐们聊天,通过沟通,我领悟到很多不一样的人生观点和想法,感受到优秀的人是怎么思考的。

要说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学 R 语言

到头秃肯定算是一个。

Market Research 是我最喜欢的课程,除了授课老师很有意思之外,课堂上还会传授 R 语言的编程技能,做一些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进而完成一些贴近市场的 consumer insights(消费者洞察)项目。

虽然我们只有五门课,但作业非常多,所以白天除了上课,还需要小组开会、完成作业,没有整段的时间去学习一样新技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我来说,真的是写到凌晨三四点也写不出来一份合格的课程作业。

而且,当你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有编程基础、能把作业完成得非常漂亮的时候,压力也会更大,因为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追赶上周围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编程基础为零的人,学习 R 语言难度可能还是挺高的,但如果本科学过一点统计,有一定理科思维,我认为学起来更轻松一些。

所以,我把我学习过程中用到的 Python 和 R 语言资料整理出来,分享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希望大家趁大学有时间,多学习些重要的技能,别像我一样需要的时候学到头秃。

点击下方链接添加微信领取

广告

点击可复制微信,即可领取python、R语言等资料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是为了在 Marketing 领域就业和发展。而做市场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它能够让我永远保持在潮流和时事的前线,不断去学习新知识。

这个项目毕业后的学长学姐大多选择战略咨询、互联网、金融行业,做快消的相对较少。还有部分人会选择留在新加坡当地工作,选择 Shopee、Grab 这些本地公司。

学校也有不错的就业指导,会提供实习资讯和简历辅导。比如,我之前约过我的导师改简历,跟他探讨一些就业方面的问题,老师会针对我的目标行业,给到我一些切实的建议,比如新加坡值得关注的公司和工作机会。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在申请前纠结去这还是去那,只有实实在在拿到offer才有资格做选择!希望大家都能收获自己理想的offer!

建议点赞收藏,不然以后就找不到了~

本文作者:棕榈学员Iris
本科:上海高校某中外合办项目
研究生:NUS- Msc Marketing Analytics and Insights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9樓 發表于:2025-6-14 20:43

uni321:


QS公布的2015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继续蝉联亚洲排名第一宝座。金融工程专业更是被称为NUS的王牌专业,下面来看看该专业硕士的前辈的就读感受。

1.专业基本要求

首先你要有:优异的4年本科生学位或荣誉学位、GMAT

最少640分或GRE

最少320分、优异的托福或雅思

成绩、相关工作经验将被纳入考虑

然后你最好有:一是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二是良好的数学功底,三是具备编程意识,数学、计算机基础一定要好才能hold得住,所以建议文科生不要尝试。

2.课程和师资

a 课程涵盖:金融、数学、编程、以及跨学院课程,还有海外名校交流项目,知名教授讲座

b 各色牛逼教授

曾经教导我Seminar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的Yu教授,自身发表的探测金融泡沫的论文就曾经享誉全球,是这个领域的第一人,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教授都是Yu教授的座上宾。


Fabio教授是国际顶级投行

的MD,他来教授编程课程简直就是大材小用。


教授随机数学的Uwe教授,能把十分复杂的数学课程讲解得深入浅出;再一查他的简历,牛逼得让人瞠目结舌。


3.实习与就业机会


学院经常举办晚宴、酒会,邀请各行业的校友回校同应届学生交谈交际,让在校学生能更多地接触行业信息,建立人际关系网,取得就业实习的机会。学生能不定期收到各种实习、就业的职位信息。就我那一届的学生而言,第一个学期过后,所有的人基本都在新加坡各大银行、基金、研究机构、交易所拿到实习机会;有不少应届生也凭借实习期间优秀的表现,顺利留下转正,取得工作签证。


4.生源背景与毕业去向


就业因人而异,客观而言,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在读完金融工程硕士后,依然很难在新加坡本土找到工作。就读金融工程硕士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毫无工作经验的,这一类只有30%的学生在新加坡留下并找到工作;其余的大多选择回国,他们往往在回国后很好地实现了就业并找到相关的工作,前景都相当不错。其二是已经具备工作经验,但是想要转行的人。他们大多数从事金融行业的中后台工作,譬如IT,Risk. 在就读MFE

后,他们得以成为交易员Trader、Quant等等。



(via微信公众号UniversitiesClub:UC Share | 就读亚洲第一的金融工程是怎样一番体验?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资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0樓 發表于:2025-6-14 20:43

知乎用户r7aKPK:


NUS本科很值得体验,资源非常多,学校也全力配合学生的任何发展需要。反正我当初读本科的时候母校不但每个学期给我发一笔生活费,放我去北大光华读了个金融专精,还给我准备了一两万人民币的零花钱去北京花。我们商学院的各种投行实习太多了,很容易就申请到了,大二暑假实习去的瑞士银行,还有大一下的一个off cycle 的学校也让我休学去了另一家BB做了半年,结果大三就确定好return offer了,毕业工作都不用再找。感恩母校,让我的职业生涯从来没有因为学历被卡简历,虽然我就是个本科学历,还没荣誉学位。以后老了打算把剩下的钱都捐给母校,反哺下一代学弟学妹。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1樓 發表于:2025-6-14 20:43

哈哈,国大~~~

学习氛围比较浓重

当然也有好多本科同学们弄的那些活动

还有数不尽的讲座(可以蹭吃蹭喝什么的)

我喜欢国大的图书馆,虽然外表没有国内的看起来那么高大上。

但是确实让学生作为使用者感受比较好

基本上不用抢位子,考试周也一样,大家排排坐挤挤还都能相安无事。

数据库资源也异常丰富。

唯一要吐槽的就是空调开太冷



作者:小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91443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2樓 發表于:2025-6-14 20:44

以上绝大部分高分答案都出自参加NUS的夏校/交换项目/博士项目的陆本。并非瞧不起这些陆本同学。事实上,我认识的许多来我校交换的陆本同学研究生或是PhD都申到了比NUS牛的多的学校。我也承认,像许多海本一样,如果去参加国内高考,我也未必会考上北清复交。但不得不说,这些同学对NUS的认识应该是很有局限性的。

同类问题,在其他国内和英美名校下面就大多是本科生作答。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

也许这个问题对我校本科生更是会心一击。

为什么周围同学都一心想去欧美名校而看不起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954009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3樓 發表于:2025-6-14 20:44
作者:彼岸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6328519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竟有一所学校可以把学校巴士

做的如此好!

NUS校内以及校区间共有11条线路,校内主线路高峰期5-8min一班校车。

上一张NUS nextbus app上的环线截图。


实时可见运行车辆数目,所在位置,下辆以及下下辆校车预计到达时间。

一张体现校内站点覆盖的app截图。在nus基本上可以做到,出门就坐校车到校园里的任何地点。如果在校园住宿那就更加方便,相信我,你一天连4000步都难走到。

NUS本身校内有地铁站,四辆校车到地铁站。所以在NUS就读,无论是校内或出校都非常方便。

顺便一提,虽然每次上校车都不要钱,但是每个学生学期伊始是要对校车运行管理付费的。也就是说,来NUS参观的小朋友们,只要下载 NUS nextbus这个app,你就可以体验像国大学生一样随便坐校车逛校园啦!


再说一个在国大校园里独一无二的交通方式。骑行电动滑板车!国大和grab合作,在校园内推行了电动滑板车。有课程讲解,grab定期给校园内滑板车充电和检查,提供一次性纸帽和安全帽。一次骑行30min内只要0.5新。是不是很棒啊!在国大校园内的“盘山人行道”上过把瘾。

和国内摩拜单车不同,这样的滑板车必须停在指定位置,扫停车场的二维码才能成功还车。这样的规定,既解决了乱停车的问题,也方便同学们到固定地点借车。

上一张grab wheels里面国大停车场分布和实时滑板车数量的app截图。

来国大玩耍或者参观的小伙伴们,再也不要傻傻的在新加坡三十度大太阳下走路啦!下载grab wheels,免押金,花0.5新,做一个御风而行的少年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4樓 發表于:2025-6-14 20:44

如果你想有一个充实快乐的大学生活:请不要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因为gpa压的很低,整体压力非常大,你会有一个非常枯燥无聊没意思的大学生活。非常。

如果你想追求卓越的学术发展:请不要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因为教学质量差,教授科研能力弱,整体讲课水平非常烂,学不到什么知识不说,还各种听不懂口音,slide乱七八糟,project毫无意义。况且就业前景和申请更好大学的研究生和博士上并无优势。

综上所述,珍爱生命,远离nus。

来自一个大四宝宝(ಥ_ಥ)



作者:亩烟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321053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5樓 發表于:2025-6-14 20:45

单名一个Q:


读了一年多之后 大学排名什么的看淡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6樓 發表于:2025-6-14 20:45

某匿名用户:


各种博士学姐,全奖学长在帖子里做,移民中介。你就知道就读是什么体验了。

还是好好学习吧不然就和这些人一样了,白瞎了学校的光环。

对了,来读硕士的,pr不好拿。

来读非工程类的,或者说非cs的,工作不好找。

不接受反驳。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7樓 發表于:2025-6-14 20:46

作者:Joye学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7225782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有个学姐在新国立

读博士,她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的硕士,然后申请博士留学的时候只申请了新国立一所学校,最后还是成功拿到生物医学工程

博士offer,这一点我也是很佩服的。以下分享是学姐授权的原创内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我的经历可能有些特殊,只申请了一所大学。但每个人何尝不是特殊的个体呢,认清自己,最合适的即是最好的,申请学校也会事半功倍。


临近毕业时的焦虑与迷惘


当时在香港读研究型硕士,自己对未来的打算也不是非常明了,继续读博还是工作,留在香港还是回国,亦或是去别的国家,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与规划,每个选择都想试试。硕士导师希望我留在组里继续博士。我衡量了一下,觉得我在这个组里并不十分开心,研究举步维艰,导师是个非常nice的绅士,但平时疏于指导,在学术界

也不活跃,处于半退休状态。

我还尝试申请了香港和内地的几个工作,但是没有一个offer特别吸引和打动我。主要是工作的任务相对单一,我很难想象我会安于每天画机械设计图或是每天写控制代码

。多翻尝试后,慢慢理清了思路,内心对学术研究还是向往的,喜欢挑战和丰富的工作内容。所以我觉得一时的迷惘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错误的尝试反而会让人更加清晰自己真正想要的。

申请之路


虽然我只申请了一所学校,但申请之路还是比较曲折的。虽然认定想要继续做研究,但对读博士还是相当敬畏的。"读博要三思啊!" 这是当时很多学长姐告诫我的,在这里我也依然会对申请博士的小伙伴这么说。记得当时好友参加会议看到一个研究助理的招聘广告,方向正是我从事的手术机器人。我于是联系了这个老师,也就是我现在的导师。研究助理既能让我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又不至于一下子跳入博士的深渊,觉得是个折中之选。

在这插播一句:香港新加坡很多高校的课题组

都会有研究助理研究工程师的职位,如果刚毕业的同学想做研究积累经验,或者没有打定主意读博士又想测试自己的科研能力,可以申请这样的职位作为过渡。导师极力推荐我申请他的博士,并把nus所有的博士奖学金项目申请方式都一一向我介绍。

这位导师跟我硕士导师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属于年轻有为型,学术上雄心勃勃,出成果快,当然肯定也会更push。苦于在硕士老师那出不了成果的我欣然接受了博士申请的邀请。申请博士都需要套辞,我的套辞算是阴差阳错,不具有普适性。但可以总结的是:套辞必须要有针对性,所套教授研究方向与自己背景相符,对教授课题组了如指掌,最好通过各种关系,如学长学姐,参加学术会议等联系教授产生共同话题。


我申请了NUS 普通的research scholarship 和NGS 项目。NUS Phd 的奖学金项目还有: 校长奖学金,SINGA, AGS以及part time phd+ research engineer 的组合。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申请要求,具体请上项目的主页,导师也会根据自己的名额推荐。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拿的NUS research scholarship, 申请门槛最低。一般与导师套辞成功,语言成绩,GPA以及文书准备充分,录取概率就很大。

NGS 主要奖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研究

,不属于任何一个学院,申请NGS 必须有NGS导师推荐,是个百里挑一的项目,待遇也比一般的research scholatship高很多。当时进行NGSskype 面试时,宿舍突然断网,慌忙中只能转为手机流量面,信号很弱,后来面试被挂想来也和这有关。提醒大家:申请中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位,如面试时的信号问题,作好plan A和 plan B。

关于新加坡


新加坡的华人比例真的非常高,初来乍到,会有一种来到中国某省市的错觉。各种中华小吃也是可以容易吃到。语言方面说中文也完全可以生存,当然书面用语,学术场合以及上课都是英文。大家对著名的新加坡式英文,"Singlish"褒贬不一,它不像正统的英式或美式英语那么严谨好听,有很多特色的尾音,语法也不太讲究,一开始难以适应,熟悉了倒觉得很可爱呢。

新加坡也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社会,除了华人,还有马来人

,印度人,东南亚别的国家人以及西方人。这边的教育提倡种族和谐,甚至国假也平均分配各种族传统节日。我个人特别喜欢新加坡的建筑,现代简约又很有设计感。


NUS engineering 大楼,是不是很有设计感?

新加坡普通居民楼

新加坡植物园的网红亭


很多小伙伴留学会关注移民问题。新加坡移民政策还是相对友好的。基本上拿到本地大学学位(本科,硕士或博士),找到工作并工作半年以上就有资格申请PR (永久居留权

)了。但近年对国际学生以及移民政策有所收紧。现在NUS phd

的国际学生已经下降了,每个老师必须要有本国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接收国际学生,而且拿nus research scholarship的学生要与moe即教育部签约,毕业后留新加坡工作三年,而前几年是没有这个限制的。

政策经常会微调,大家密切关注才是。现在留学生归国热潮下,很多pr也跟风回国,新加坡政府似乎意识到人才的流失,又有倾向开放移民申请了。新加坡离中国不远,常年夏季,空气质量优,教育医疗资源好,去东南亚澳洲旅行方便,生活压力也没有国内一线城市大,是个非常吸引人的移民国家。

大家如果有新加坡留学移民,机器人人工智能方面申请疑问都可以和我交流,给我打call噢!

需要学姐联系方式的旁友可以私戳我~我是小sunshine,曾经的留学申请者,如果有相关留学想法的学弟学妹,也欢迎来找我探讨交流~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8樓 發表于:2025-6-14 20:46

Guangyu Sun:


很多资源、设施,后悔当初没好好利用。

毕业后,凭校友卡可以进入全部图书馆,但是借书的话要另外交钱办会员。

路上看到有NUS贴纸的车很亲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9樓 發表于:2025-6-14 20:47

Pizza猪猪:


NUS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研究生一枚,于2019年毕业回国,现在北京某大型国有银行中后台部门搬砖。

(同届或者同专业的同学们应该挺容易认出来我是谁的,不过也没关系~)

先放几张自己在RMI拍的照片镇楼~熟悉的Icube Building



这个项目可以读1-2年毕业,总共10门课,其中有一门是论文(Financial Engineering Project)。

课程安排在周一到周五晚上,或者周六的上午或下午,为了照顾part-time student的时间。

上学期间还算比较认真,结课的时候绩点还行吧,4.55/5.00,没跟同学们对比过,也不知道自己大概算什么水平。

我们那一届,中国学生比例大概70%左右吧,班上也有法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等。上课为英文授课,同学之间中文交流比较多。

怀念Fabio的C++ Programming,教得很好,第一个学期因为我白天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晚上上课,同时还在备考FRM

一级考试,所以给小组Project留的时间很有限。临近DDL,跟小组成员刷夜赶编程作业,在Utown大草坪旁边看到了初升的太阳,也确实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体验了。(这种体验也确实不想再体验一次了哈哈哈)

怀念the Deck的麻辣香锅和鲜榨果汁,怀念很长很长的走廊,下雨天也可以不淋雨,直接从Icube Building走到Central Library,甚至再往前走到YIH。

考试大部分为开卷,但是确实感觉难度挺大的,比较注重对课程内容深度的理解。复习的时候会觉得,开卷考试,还不如闭卷考试容易。

去新加坡读研,对我来说,提升的最多的是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厨艺。我本身是一个会主动学习的人,所以学业上没有觉得压力很大,还是可以稳稳应对。像租房、衣食住行等生活的琐事,也会分散一些精力,但自己也算打怪升级一路扛过来了。

因为课程基本安排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白天时间较灵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安排方法。我当时找了一份当地的实习,总之还是挺忙碌且充实的生活。

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内容,跟FRM重叠较多,一年的时间我也把FRM两级都考完了,身边的同学们也都在备考FRM和CFA

,整体氛围还是挺不错的。

就业方向的话,大部分同学选择回国上班了,还有一部分同学留在新加坡当地上班(目前工作几年基本都拿到PR永久居民身份

了)。这个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选择和未来规划。

回国还是留坡,各有利弊吧。之前,总觉得新加坡工资比国内高很多,回国对比后,倒没有这样的想法。北京上海深圳很多金融岗位开出的工资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0樓 發表于:2025-6-14 20:47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4926962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背景:SM1,新加坡A-Level,国大本科math major在读。

1.学业

nus还是以专业课为主,拿本科四年来举例的话,毕业要求160MC(学分),我们专业有大概96学分的专业课(其中有必修有选修),20MC的general education(有点通识教育的感觉?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singapore studies这一栏可以选法律/历史/地理等等)。剩下的课是faculty requirement(有的学院会要求学几门自己学院其他专业的课,比如我数学专业就可以学物理化学)和选修课(基本整个大学的课都可以学,当然因为高级别的课有pre-requisite所以一般都学基础课,也有很多人学语言课,日语韩语尤其热门)。

学业水平这方面吧,首先law和medicine/dentistry是最好的学院,外国人成绩非常好也有大概率被拒。录取标准比较高的还有商学院,计算机和architecture,但archi的高标准体现在要求你交作品集有面试这方面,看你对这方面的投入,计算机和商学院只要A Level考得好就可以进。

workload这方面就因人而异了。数学专业大概每周20到30小时的课,看你怎么选。学医的话几乎每天都早8晚6,lab一做就是4小时。商学院有的人可能只有12小时左右的课,但一做起project就要连续熬夜好几天,而且很多人大一开始就找实习。archi也是出了名的累,但不是像medicine课多而是project和presentation之类的很频繁所以很多人在studio呆到很晚(我是这么理解的,有误请指正)。总体来说,商学院和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是最轻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校里很多学生组织里这两个专业的人非常多。。。前段时间好像是学生会招新,医学院的两个某个职位的名额都没人报。。。


先随便写写,有人看再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1樓 發表于:2025-6-14 20:47

norainaug :


norainaug:NUS CCL|盛夏易逝,酷暑难消4 赞同 · 0 评论文章



精简说明版


项目名称: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CCL)中华文化与语言

申请时间线:11.1-1.15,截止后统一审理,二月三月发offer

存款要求:5万新币,存款证明至少开具到1.15

申请条件:985/211中文系,文史哲等相关专业也可尝试,gpa 85+(近年水涨船高,建议87+)

语言要求:托福85(写作22),雅思6(本项目中文授课,不用过分卷语言)

文书要求:回答申请系统内的问题即可,无需单独上传文书

项目时长:一年(两学期,6.30毕业 )或一年半(三学期,1.30毕业)

课程内容:2门必修8门选修,无dissertation,课程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人类学、电影研究、宗教研究等,课程列表详见 https://fass.nus.edu.sg/cs-chinese/wp-content/uploads/sites/26/2022/09/Master-of-Arts-Chinese-Culture-and-Language_Brochure2023-1.pdf

入学考试:英语水平测试,最优免上英语课,次优上一门英语课,再次上两门英语课,考试具体内容参考https://www.nus.edu.sg/registrar/academic-activities/registration/academic-related-matters/det

毕业去向:

(1)工作:考公考编皆可认证,往年深圳教师编有上岸的,留在新加坡希望渺茫,同学去招聘会询问,对方一不要非pr,二不要中文系的(仅供参考)

(2)学术:还想留在NUS的话则必须先读一个research master才有资格申请本校的phd,gpa越高越好,去其他学校读博的话case by case,听闻有同学拿到英国phd offer的(来源未经证实)





个人体验版


读了近二十年书,从来没有哪一年比这一年更累。


读研之前,我的时间一直是块儿冻豆腐,它被整整齐齐切成大小一致的豆腐块儿码在盘子里,再下进咕嘟冒泡的番茄锅里,丰富的孔洞吸上来饱满浓郁的汤汁,筷子一扎一个准,一口下去,口腔里很是充实。读研之后,我的时间被彻底捣烂成豆腐渣,丢进辣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红油锅里,一个学年两个学期,一学期13周,平均下来每学期我要写10篇论文、做5场pre还要搞一堆乱七八糟的小作业,偏偏我没有漏勺,只有一双筷子,捞捞不起来,吃又吃不到,辛辛苦苦忙活一场,热气蒸的人满头大汗,到头来依旧饥肠辘辘,肚子咕咕咕叫个不停,望着面前的杯盘狼藉,只能不甘心地承认自己确实是白忙活一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我以前一直对“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没什么实感,只觉得是个略显夸张的修辞,在CCL就读的这一年则让我切实体会到了苦海无边,人与浪斗,只会把自身变成可怜的笑话。开学第一周老师们陆陆续续确定了syllabus,于是第二周我便被迫开始996,无穷无尽的任务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令人无时无刻不紧张兮兮、提心吊胆,虽然一项一项列好了to do list,又一张一张按部就班地推倒着多米诺骨牌,我却还是觉得自己犹如被扔进了一辆失灵的车里,山路崎岖,我被牢牢锢在驾驶座上,只能徒劳地攥紧方向盘,等待着更彻底的失控。


我感到巨大的虚无,因为我没有办法思考,在最不应该感受到人被异化的地方我强烈地感受到我离我越来越远了,我变成一台干巴巴的机器,所执行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我的大脑一刻也无法停下运转,但它却没办法将任何东西留存。我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不是为了增肌或减脂,也不是为了分泌会让人愉悦的多巴胺,只是为了保证我这台机器还能正常运转,为了保持腰不突,臀不僵,足弓不塌陷,为了最基本的作为一个人的健康。


到了下学期的最后两周,我每天回到家都在哭。与其说是哭,不如说是在流泪,因为我一点儿意识也没有,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图书馆、怎么踏上公交、又是怎么回到家的,我就像传送带上的商品,一遍又一遍滚下来,明明是他人给我包的装,我却都内化进了自己身上,等我反应过来时,我的脸上已全是热热的泪。离最后一个due还有三天时,妈妈打来了语音,听到手机这头的我又在抽泣,她不解地问我不是只剩三天了吗,但对当时的我而言,三天还是三十天都无所谓了,我只知道自己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胡同里,即便一直向前,等待我的也仍是无尽的黑暗。


我一直觉得读书可以辛苦,但它不能让人感到痛苦,更不能让人感到绝望。大家都说我在顶好的学校上学,暗示我不该抱怨、要会知足,因此我无数次质问自己,到底是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太脆弱、太做作了吗?我还是想保护自己、相信自己、包容自己,我始终觉得我没有错,我只是想过上一种像人的生活,这种生活至少保证我能够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地休息,而不是在996后仅剩的那个周日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去学校,觉得自己只要停下就是犯罪,哪怕头痛到眼球都要爆出来,还是觉得应该喝片扑热息痛再坚持一下,因为今天赶不完的任务明天并不会自动消失。


爸爸问我给自己研究生这年的生活打几分,我说最多两分。一分给总是热情健谈、认真负责的老师和同我一样苟延残喘、半死不活的几位同学,一分给阳光永远热烈明媚、天和树总是生机蓬勃的新加坡。正如我的标题所写,盛夏易逝,酷暑难消,盛夏是一种对夏日的美好幻想,酷暑则是来自太阳的毒辣炙烤和淌个不停的汗与泪。两分是我在入读前对CCL这个项目的期待,剩下的八分则是我面临的血淋淋的现实,但生活本就如小马过河,我太清楚我是怎样的人,我知道我在做决定的那一刻没有一丁点儿的游移不定,因此即便重来无数次,我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会承受一样的痛苦和绝望,这才是真正的cruel summer吧(校园里天天都能听到这首歌:D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2樓 發表于:2025-6-14 20:48
作者:流浪的王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2894107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哈咯大家好,我是小考拉。眨眼间,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已经度过了一个学期。今天,我想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一学期下来,我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课程体系的理解、心得与体会。

需要注意的是,本期文案是有相应的视频版本的,下面是对应的链接:

新国大的就读体验 - 课程体系篇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video/BV1A44y177XW

新国大的就读体验 - 课程体系篇​

www.youtube.com/watch?v=WXz1mVg_dcE

学分制度

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度,总共 160 个学分的要求,达到学分之后即可毕业。国大的一门课是 4 个学分,也就是说总共修 40 门课就可以毕业了。

我们大一上学期最多允许选 23 个学分的课,但是实际上多出的 3 个学分并没有任何用,因为我们能选的课基本都是 4 学分的,这也就是限制了你在大一上学期只能选 5 门课。在之后的学期中,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Overload,也就是修超过 23 个学分。

如果你只想修一个专业的话,那么你没有必要 Overload。如果你在一个专业之外想要再修一个专业的话,那么 Overload 其实还是必要的。

CHS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 2021 级,也就是我这一级的时候,大刀阔斧进行来很多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国大把科学学院

(Faculty of Science)和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合并了,并建立来一个新的学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CHS,中文是人文和科学学院,即我们常说的文理学院。

这个整合的初衷是为了推崇博雅教育

(Liberal Arts Education)。从我个人的理解,博雅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强调跨学科

能力。我其实也相信,作为一个 21 世纪的青年,想要在国际化的舞台上发展的更好,跨学科的能力是比专一的某个专业的能力要重要很多的。

Common Curriculum

随着这个文理学院的诞生,国大也推出了相应的 Common Curriculum,也就是每一个文理学院内的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在通识教育课

方面的要求。这一套 Common Curriculum 分成了三个部分,在三个方向对学生进行了要求。

第一个部分是 Common Core,即共同的核心课程。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对所有的大学生来说都比较重要的内容,比如写作、数据分析

、计算机技能、人工智能等。

第二个部分是 Integrated Modules,也就是整合类的课程。这些课程会将国大的一些部门的内容进行整合,给学生这个个学科方向

的概览。就比如说我这学期学到的 HSA1000 这门课程,就是一个整合类的亚洲研究

,好多个做亚洲研究的教授都参与了这门课的授课,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种族等很多方面对亚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第三个部分则是 Interdisciplinary Modules,即跨专业

的课程。目前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个内容的具体操作,可能是在大三选课的时候,学校会给你一个列表,里面包含了非你专业领域的课程,你要从中选出两门,在大三的时候进行学习。

CAP 与 S/U 制度CAP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们把绩点

成为 CAP,全称是 Cumulative Average Point。这个概念和美国的 GPA 类似,只不过 CAP 的满分是 5 分。那么 CAP 的计算方式也很简单,一门课,如果你取得了 A 或者 A+,你就会获得 5 分;从这里往下,A-、B+、B、B-、C+、C、D+、D、F 分别对应 4.5 分、4 分、3.5 分、3 分、2.5 分、2 分、1.5 分、1 分和 0 分。那么最后你的 CAP,就是把你每门课的成绩加在一起,求一个平均值。


等地分数等地分数
A+  5  C+  2.5  
A  5  C  2  
A-  4.5  D+  1.5  
B+  4  D  1  
B  3.5  F  0  
B-  3      

S/U 制度

国大很人性的地方就是它提供了一个 S/U 制度。S 的意思是 Satisfactory,即令人满意的,而 U 的意思是 Unsatisfactory,不令人满意的。你可以在成绩出来之后选择把不满意的科目按照 S/U 计入平时分。如果你的成绩在 D 以上,那么你的成绩单上这门课就会显示为 S;如果你的成绩为 F,那么这门课的成绩就会被显示为 U。那么如果你的成绩是 S,它就不会影响到你的平时分。

一个学生总共有 32 个学分可以选择进行 S/U,其中 20 个学分只能在大一选择。也就是说,大一你可以选择将 5 门课进行 S/U,当然也可以更多,不过要在 8 门以下,而且会影响大二往上的 S/U 的机会;而大二往上,你只能选择将 3 门课进行 S/U。

授课方式

国大主要采取的方式是 Lecture,也就是讲座,再加上 Tutorial,也就是辅导课的这样一种授课方式。如果是理工科的课程的话,可能还会有 Lab,也就是实验课。

Lecture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绝大部分的讲座都是线上进行的,是由教授讲的。如果让我吐槽一点的话,那一个 Lecture 的人是真的多。我上的课,人数最少的是 MA1100 离散结构

,这门课的参加 Lecture 的差不多有 100 多人。而我的其他几门课,则动辄八九百上千人。当然,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在大一,我的大部分课都是基础课,所以可能上课的人会比较多。高年级的课程安排情况考拉我目前也不是很了解。

Tutorial

Tutorial 则以线下为主。如果是线下的 Tutorial,那么一个 Tutorial 的人数被要求是在 13 人以下。如果是线上,那么,最多差不多 25 人左右。

理科的 Tutorial 主要是讲题,一般会在课前发给你相应的 Tutorial Question Sheet,而文科的 Tutorial 则主要是带着大家进行小组讨论。一般来说都是助教来教 Tutorial,不过也有教授教的 Tutorial。

总结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在下一期文章与视频中,我会和大家分享我在大一上分别学了什么课、我对这些课的体验如何。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请不要忘了点赞哦!谢谢你的支持,祝学习愉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3樓 發表于:2025-6-14 20:49

作者:可乐拌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0930277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一个在欧洲村校读书的我来说,在NUS交换的一学期真的是 “The best campus life”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4樓 發表于:2025-6-14 20:49

作者:Zel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2322452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那里读硕士期间几乎就像一个悠长假期,吃得便宜又好,极其满足。我一般就在Engineering canteen和arts canteen吃。在Engineering canteen, 我喜欢吃chicken cutlet或者chicken chop套餐, 再买一杯现榨的红毛榴莲汁;engineering canteen的素食摊头的青椒炒假肉片也是我喜欢的,一次点两份。到arts canteen,喜欢那里日本料理摊位的三文鱼套餐或者鸡肉套餐,吃完主食后再吃那里甜点摊位的磨磨咂咂,我离开NUS之后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磨磨咂咂了,到后来甜点摊位的那对老夫妻看到我就说还是磨磨咂咂吗。当然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了。

前几天又回新加坡一次,抽空来了一次远足,风光秀丽、静谧的南部山脊路线(总长大概10公里左右)。从Harbour Front地铁站D出口出发,沿着南部山脊的多个步道,一直走到Kent Ridge Park,然后走到了NUS校园里。肚子太饿了,在以前从没去过的Business canteen随便吃了午饭(烧肉饭、例汤、杨枝甘露),价格水平还是像以前那么便宜。校园看起来和以前变化不是太大。吃完后乘NUS免费校车到Kent Ridge MRT返回市中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5樓 發表于:2025-6-14 20:50

作者:猪琪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12211705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选择

由于交换的规定,亚洲国家么新加坡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应该也是最TOP的学校。所以,没有犹豫,我就放在了第一志愿里。

住宿

我住Utown的宿舍。Utown的配置就有点类似于CityU的宿舍区,也有点类似于国外的宿舍,会配套自己的食堂,对应meal plan。

我住的房间是一人间,一层楼有公共的卫生间和浴室。但是,公共的浴室水总是不烫,我真的醉了。房间的大小虽然不及美国的大,但也比香港的宿舍来的宽敞,我箱子展开,还绰绰有余,但是要两个箱子同时展开就不太方便了。我的房间没有空调,甚至有规定,不能自己配便携式的空调。新加坡的天还是挺热的,坐着不动还好,一动真的是燥热,全身汗。

宿舍几层楼间有公共的洗衣房,和厨房。但厨房就很小,真的是不太适合做饭,更不适合大家聚餐。

饮食

我很喜欢宿舍的食堂,一下楼就有吃的。提供早餐和晚餐,营养搭配也都很均衡。中式、西式、新加坡当地特色,都有。晚餐有肉、有蔬菜、有豆制品,保证营养均衡。有多好吃,又多丰富,请看图。

因为我不吃晚饭,所以我一般会去打饭,装进自己的保鲜盒里,等第二天的中午再微波一下。我们食堂还经常会有特色餐,韩国特色日就有炸鸡、南瓜汤。每周都会有菜单,这样我也可以提前去了解每天有些什么好吃的。

甚至我们食堂还有出酸奶冰激凌,简直是太好吃了。

Utown除了宿舍自己的食堂,还有专门的大美食广场,有麻辣香锅!!!!从饮食的配备来说,新加坡宿舍的配置真的是TOP级别的了。

除了宿舍区的食堂,教学楼也有食堂,吃的也很多。很像是一个个美食广场,价格也不错。我最爱的就是那家叻沙汤

+各种豆制品的,我爱叻沙真的是爱得深沉。怎么吃都吃不腻。

不过教学楼区域的食堂,没有空调,真的是太热了。吃个饭,尝尝一身汗,有时候还有鸟儿,在你身边。NUS真的很喜欢各种节能的设施。宿舍不装空调,教学楼要做镂空的设计,只有密闭的房间里有空调。食堂也没有,就餐环境还是香港、美国来得好多了。

新加坡的饮食算是我的最爱了。无论是学校内,还是学校外,总有我爱的,这绝对是优于美国太多、太多、太多,中国胃轻易就可以满足。食堂也比香港好很多,因为各种类型的美食都可以吃到。

此处给大家列举一些,我在新加坡吃的各类美食。

新加坡餐厅周,传送门:

猪琪琪:新加坡餐厅周 | 薅羊毛,半价吃大餐0 赞同 · 0 评论文章

网红餐厅,懒蛋蛋,也是很可爱啦~

新加坡当地的特色,田鸡粥,虽然有点远,但是没有想到,田鸡配白粥,也可以这么搭。

出行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和香港有点类似,有轻轨可以覆盖大部分地方。也是挺贵的,三不五时,就要充卡。公交有一点不好,就是有些巴士不显示站,就跟香港的小巴一样,要自己看地图,然后按铃。刚去,真的坐巴士难啊。每次出门觅食,我一般都要先坐公交出门,再换地铁。或者是先坐校车到地铁站,再换地铁。

因为Utown离商学院

和信息学院都挺远的,我都要坐校车出门。校车的话也会有固定的时间,但有时候高峰真的人很多,挤都挤不上。如果要走路走到我上课的地方,真的得要20分钟,30分钟吧。因为校园大,校车都有不同的线路,要研究一阵子。这校车比美国waltham的校车是好很多,因为总能保证赶上上课,也不用为了坐校车特地提前。而且,覆盖了整个上课的时间,不会说下课了没有车了。

学习

说回读书的事儿。

新加坡是我读书最累的地方了,比香港和Madison更累,workload也挺大的,更关键是竞争很大,给分就差了。这么多年念书,应该是NUS我GPA最差了。反正拼死拼活,就是拿不到A。虽然,我可能因为是交换,也并没有尽全力去读吧,比如说Participation,如果大家都过于积极,那我就算了。但是同样的付出,我在Madison就是能拿A的呀。

在NUS读书,真的是要被剥一层皮。开卷考,找不到答案;闭卷考,要背的多到要命;Project从一开学就要开始做,有的甚至有期中期末两个大项目。不过,话说回来,我在NUS的选课确实也挺刁钻的。有两节课,都需要自己找客户,然后给客户提供方案。没错,是自己找客户,真的是醉了。

------the end------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6樓 發表于:2025-6-14 20:51
作者:stupid-w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6630843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期待的所有美好和可爱都能在这里找到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7樓 發表于:2025-6-14 20:52

某匿名用户:


利益相关:一年制master


图书馆真冷

图书馆的local为什么总是笑得那么开心 他们没烦恼吗

食堂真的好热

优秀的老师是真的多 要求也是真的高

今天又是26-33度

今天又下雨了

雨又停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8樓 發表于:2025-6-14 20:52

天色欲晚未晚,坡上风景独好。




作者:中二少女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739589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9樓 發表于:2025-6-14 20:53

qzwA: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一个学术强,适合华人生活和学习的海外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科类的研究生,授课方式上既有传统的大班上课,由于小班的讨论式课程,丰富多样。


关于学习氛围:

学习气氛很好。中国来的研究生与新加坡学生的接受速度基本没有差异,成绩往往更好。由于中国留学生挺多的,所以整体的同学间的气氛挺好的,没有孤单或被排外的感觉。


关于语言:

学习上基本都是英语,生活上由于身边挺多中国人,所以说中文的机会也挺多的。如果要在新加坡长期发展的话,懂一点马来语,对和马拉西亚人打交道会有帮助。


关于吃:

新加坡有各式菜系,日本菜,马来饭,印度餐,当然中餐是最普及的,在吃方面基本没有问题。新加坡的辣椒炒螃蟹,印度薄饼等会让人回味无穷。新加坡每个组屋群附近都有类似中国的大排档,吃一顿基本费用在5新元上下,折合人民币大概25元左右,和国外其它地方比起来,新加坡的吃还不算贵的。其余的日常消费,如果在大卖场买的话,也不是很贵。整体消费包括房租的话,一般留学生可以控制在1000新元左右,约合5000人民币左右。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0樓 發表于:2025-6-14 20:54

肯特岗挖掘机职业与技术专科学校?

别听那些人说读书有多难。什么年年高考啥的根本不存在好吧。基本上做好预习,上课,复习和平常练习的话,期末还是可以每天复习个六七个小时就够了。当然前提你没选错专业。比如啊,工程科学神马的。

arts的砂锅,biz的菜饭以及science有一家良心排骨面。嗯,基本上就酱紫了。

好了,扯淡结束。说正事。

学校排名专业排名啥的其实没啥参考价值。nus那边不清楚,专科技术学院的材料系号称世界前十,实际水平我心里多少是有点逼数的。不过nus的老师经费充足的很倒是出了名的。所以一个直接好处就是科研方面老师给钱是比较大方的。研究型硕博的话,工资就比较令人赏心悦目了。另外据我所知,nus的re有28天年假,反正我没见过比这高的。

住房嘛,毕竟nus在市区(跟我西部大农村比),所以房租神马的肯定是比较高的。我离开的时候已经涨到90一个星期了,不知道现在涨到多少了。


最后,想来小岛读书,除了nus外,裕廊西职业技术学校了解一个?



作者:元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4102/answer/4803503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066 回複數:89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6-14 23:59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