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哥妙妙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35011714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米哥朋友圈陪你日拱一卒 142/1000
今天聊一聊关于说话“尖酸刻薄”的一点看法。
你发现没有,生活中有些人在处理事情时候,一开口就特别容易引起争端,起冲突。
比如说,两个人因为排队或者抢位置有了点小冲突,本来问题不大,好好沟通即可。
但如果有一方发问:“你这人咋这么没素质?”
那么下一句大概率是:“我咋就没素质了?”
双方就开始吵了起来。
还有一些话,听起来很熟悉,也很扎心。比如考试考砸了,有些事情没做好了,大概率听到这样的批评声音:
“你就是从不好好学习,不认真不上心。”
“你做事就是吊儿郎当的,不靠谱。”
“你这又懒又蠢的,还有希望吗?”
这样的话,似乎很稀松平常,但是听起非常刺耳,令人不快,就像容嬷嬷拿着一根针一下一下扎在人心上!
什么是刻薄?这种说话方式,就是刻薄,还有更尖酸的,我写不出来。
那这种表达方式为何会让人感到讨厌呢?
因为对方一开口,是对人,不对事,只评价人,不分析事。
更恶劣的是,当评价人的时候,是用嘲讽的方式,进行全面否定,直接打击的自我认同感。
当孩子考不好了,就开始责怪孩子从不努力。而不是分析,这次考试失败在哪里,下次如何提升。
当遇上邻里相处有冲突,就会骂别人没素质,而不是考虑如何提醒和建议。
当遇上别人做事慢了忘了,就说这个人不靠谱,而不是思考是否提醒或者对方遇到什么难题。
反正,只要有什么事,就先往对方身上泼一身脏水,渲泄自己情绪,而不是考虑如何更好解决事情。
你说对方是故意打压吗?有些也不是,初心也是为对方好,也并不是故意要伤害别人,以为自己只是刀子嘴而已。
但,说话刻薄的人,但是真的忽略了一点,或者是错误认为,只有狠狠刺痛对方,才能让对方引起重视。
以为只是轻飘飘地几句评价人的话,却不知落在对方心里的,是一把把尖锐的刀。
或许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错把“刻薄”当“严厉”了。
严厉,根本不是尖酸刻薄。
严厉,是指对事情有明确的、高标准的要求。而尖酸刻薄,是指的对人的否定和评价。
换个角度看,这种方式,不就跟以前说的,棍棒教育吗?只不过换成了,用自己的刀子嘴,刀的是别人的豆腐心。
所以,你可以严厉地批评,但是请别尖酸刻薄的讽刺。
因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出错而受到批评,他还有可能通过改正行为来获得认可。
但是当人格受到攻击时,这种被否定的感觉是深刻的,且难以摆脱的,需要用很长时间去疗伤。
尤其家庭教育中,越是关系亲密的人,越没有防备,越是容易受伤害。
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
悲伤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这就是沟通中,我特别厌恶的,尖酸刻薄的表达。
请别再以为,刀子嘴是会说话的表现,那其实是情绪不稳定的表现。
而且,可笑的是,说话刻薄的人,面对问题时候往往容易不自觉采取双重标准。
比如说,开车时候,看到有人从车窗外里丢东西,就会评价对方没素质。但是假如是自己的孩子或者父母顺手往窗外丢垃圾,就会认为是车里没有垃圾桶,或者太干净,没办法偶尔为之。
或者过马路,看到别人闯红灯是因为对方没素质,而自己闯红灯是因为自己有急事。
总之,自己的问题,一切倾向于外归因,是由外部环境或他人的错误导致的。
而对于他人,则倾向于内归因,认为问题出在个人身上,是人的问题。
当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的时候,不能期待对方去改变,因为我们很难去改变一个看问题双标,活在自我世界的人。
所以,面对尖酸刻薄的言语,我们需要去建立自己的防御机制。
一方面,如果遇到无法逃避的场景,比如疯狂输出的家长,比如暴跳如雷的上级,那么,尽量主动忽略那些评价内容,就当是个响屁给放了,让自己聚焦于提炼有效的反馈,而不是全面接受负面评价。
如果可以选择离开,让耳根子清净最舒服。而如果你能用魔法打败魔法,那就另当别论。
另一方面,尽量选择远离那些习惯于尖酸刻薄表达的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一个人的沟通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投射。
无法接受对方的表达方式,背后也正是彼此价值观的差异引起。
所以,在选择合作伙伴或终身伴侣时,观察对方的价值观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尤为重要。
古话说,“妻贤夫祸少”。
我曾刷过两个现实录像的短视频,视频中的两位妻子对待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
同样是夫妻外出旅游,遇到冲突的场景。
其中一位是努力拉住丈夫,平息争端,避免事态升级,最后和平处理。
而另一个是妻子喋喋不休,火上浇油,最终导致丈夫暴走,事态失控。
当遇到问题时,身边有一个让自己聚焦于理性处理事情的人,和一个天天跟你吹风都是别人问题的人,结果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尖酸刻薄的语言习惯,是一把看不见的刀,扎的是为你敞开的心,滴的是看不见的血。
它伤人,也伤自己。
所以,有必要让自己学会辨识别人的尖酸刻薄,远离这些隐性语言的伤害,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刀。
如果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通过尖锐表达刺激人的习惯。做到先对事,少评价人,尽量不评价人。
如果要评价人,请包容,理解,正向鼓励。
并不是只有棍棒才能教育,
鼓励才是最好的教育。
【今日分享】
舌头虽软,却能伤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