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01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3925 400
(轉載知乎)为什么现在人动不动怪罪原生家庭?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1樓 發表于:2025-1-17 22:38

柳絮:


你猜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原生家庭”这个词?

假设你的家庭为了你的成功付出了很多,那请问你在感谢的时候会说“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还是说“我要感谢我的原生家庭……”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2樓 發表于:2025-1-17 22:38

少年游丶:


我有个疑问

有人出生的起点就是其他人可能永远到不了的终点

但是同样农村家庭,同样的勉强能供应吃喝,同样的父母没有文化,有人大专进厂5000元,有人公费研究生20万一年。

同样的学生,有人上课睡觉,有人奋笔疾书

同样的职员,有人上班摸鱼,有人陪客户喝进医院

同样的送外卖,有人一个月9000,有人一个月3000


这些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吗?怪父母没有上课盯着?怪父母不替他陪客户喝酒?怪父母不帮他规划外卖路线?



每个阶层的人都是穷尽所有向下一阶层奋斗,唯有无能之人妄图坐享其成。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3樓 發表于:2025-1-17 22:40
回復272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少年游丶:
我有个疑问
有人出生的起点就是其他人可能永远到不了的终点但是同样农村家庭,同样的勉强能供应吃喝,同样的父母没有文化,有人大专进厂5000元,有人公费研究生20万一年。...
該回答2讚、11評論,顯現爭議很大


lilith105:「同样农村家庭,同样勉强供应吃喝,同样没文化,ta放学回家完成作业的背景是母亲的称赞父亲的鼓励,ta放学回家完成作业的背景是父亲的吼叫母亲的摔砸,ta放学回家背景是母亲的哭泣父亲的缺失,ta放学回家背景是寂静无声的屋子,ta放学回家背景是……」4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4樓 發表于:2025-1-17 22:40

(由于直接对我人身攻击的人太多,我修改了回答,将中国人修改为一部分中国人,如无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一部分中国的原生家庭有一个非常搞笑的地方。

一个父亲,他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对子女不闻不问、动不动就打骂。

等他到了中老年,他终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知道如何教育子女了,但是这个时候,他的子女跟他的关系已经闹得很僵了。

于是,这个父亲只好在职场中悉心培养刚出茅庐的大学生,把陌生人当成自己的子女培养,在陌生人的身上找到一种当父亲的感觉。

而他的亲生儿子呢?

他的亲生儿子正在当另一个中老年领导的属下,接受另一个陌生人的悉心教导,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找到一种当儿子的感觉。

我将其称为:换父。

评论区有人指出我说得太片面,你说得对,但是,我不喜欢说全面的东西,在我看来,说得面面俱到等于说废话,想要激发讨论意识,总得给别人留下一点批判的空间。



作者:Happy Fac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631183366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5樓 發表于:2025-1-17 22:40

lilith105:


致敬传奇中餐之''眼泪拌饭''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6樓 發表于:2025-1-17 22:41

kimi:


是啊,没想到居然有人有幸福、美满的童年,父母勤勤恳恳地工作,为孩子攒钱读大学、买房。

我还以为所有人原生家庭,有个好赌的爹,整天游手好闲,除了骗家里的钱,就干不了别的什么事情。啃老啃到50多岁,还在让自己七八十岁的爹妈给自己养牲口赚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它爹妈还愿意养,管不了的事情,只能自己逃得远远。

我十几岁就看明白了,就凭一句话,就看明白算计,所以也就是那个时候发奋读书。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下午,说等我考上大学,毕业出来了,它就幸福了。从小啃老啃爹妈,等孩子长大毕业了啃孩子,一辈子幸福美满。这算计,我都不敢想。

所以从十几岁开始,我就在想出路,怎么摆脱这个东西,毕竟在越南没有断绝父子关系的法律。现在别的人都联系不上我了。

到时候这种人,就算死了发臭都没人管。周围的领居、村委会,反正是个人都得罪了。到时候这东西躺床上动不了了,就有意思了。这些事情笨到自己都想不到……

这一天不知道何时能来,真的让人感到遗憾、可惜。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7樓 發表于:2025-1-17 22:41

極彩: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且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直的,有些人用童年治愈一辈子,有些人用一辈子治愈童年。

怪罪不动的,都已经remake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8樓 發表于:2025-1-17 22:41

原生家庭真有问题的可以抱怨,但是不要什么都往原生家庭那靠好吗?有时候真挺难说的,我说我不爱出门拜年,我舍友说“啊这是原生家庭导致你……”

我说我小时候比现在内向一点,我舍友说“啊这是你原生家庭导致……”

这就有点毛病了,p大点事都要往原生家庭靠,关键是我们家非常和谐幸福,不要什么都从原生家庭开始分析好吗!

没有说不能抱怨的意思,只是不要套用一切。



作者:susun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780456376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9樓 發表于:2025-1-17 22:42

梅鑫梅菲:


近年来“原生家庭的罪”、“情绪价值”、“抑郁”等一系列问题蜂拥而来!

现在细细想想,父母辈时有更多的烦心事、更多的困扰、更多的困难等着他们一个一个的去克服,但没听的他们像现在这样的年轻人说的,“我疯了”、“我累的”、“我快干不下去”了等等!他们就是默默地在那里隐忍、坚持!父亲那时常说,“心平过了阳子关”,只要坚持任何事情都会过去。所以,原生家庭真的有错吗?也许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0樓 發表于:2025-1-17 22:42

杂然赋流行:



你这个问题就好比1911年问为什么要推翻清政府!

为什么?因为普通人已经被压迫的喘不过气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1樓 發表于:2025-1-17 22:42

维修火车内外胎:


一句话,不想努力!

那个富人家族一代目不是吃的苦中苦才让后代崛起的!

如果穷人都和富人比感觉自己躺平算了,那富人高兴得很,那样富人可以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2樓 發表于:2025-1-17 22:43

我奶去世的时候 我爸处处看我不顺眼 时不时哄一句还想打我 我奶在世的时候天天说小时候最疼我了 可是那是我三岁之前的记忆了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直到她的葬礼 有几个亲戚跟我说 你奶奶小时候最疼你了 你连一滴眼泪都没有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感觉 可能内心有一点点吧 (从我三岁之后就把我从她身边带走 几十年没见一面 这次葬礼走的突然)然后我去我妈那里 我爸也处处看我不顺眼 我妈就跟我说 你爸可能也是心情不好 理解理解。好 我理解 后面我侄女过来 我爸突然来一句 你看那还有一副棺材 那是给你爷爷准备的 我真不知道怎么说 我爷爷听没听到我不确定 但是在怎么没文化也不应该这样说 况且是我奶奶刚去世 但是我侄子没说话 低着头走了 现在想想回头看 我那上小学的侄子都比活了几十年的老头懂事



作者:知乎用户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777617390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3樓 發表于:2025-1-17 22:43

jacky:


问主过得很幸福了吗?从小到大就一帆风顺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4樓 發表于:2025-1-17 22:44

大白兔斯基元帅:


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听我爸的忽悠在买房合同上签了字,以我的名义。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5樓 發表于:2025-5-12 23:26

木木三:


那怪我自己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6樓 發表于:2025-5-12 23:26

作为一个九零后的家长真心想问:什么是好的原生家庭?对于现在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等孩子大了之后全款买房,买车又有能力去支撑他上学期间的各种爱好,旅游,休闲等等来说都不太现实。那这些都属于不好的原生家庭么?满足孩子提出来的大部分物质需求是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必备的么?是不是这样来说,以国内6亿人月收入都不足一千元的现状来说,大部分都属于需要被骂的原生家庭?




作者:何春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2395061704136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7樓 發表于:2025-5-12 23:27

机械拷问者:


其实经常成为被怪的除了原生家庭还有,配偶,资本,制度,老板,异性,境外势力,权贵等等。只敢怪原生家庭的在我看来是最软弱的一帮,因为怪原生家庭是受到的抵抗最小的一个。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8樓 發表于:2025-5-12 23:27

作者:清水沉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2175130689579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以前也挺反感“动不动就怪原生家庭”的。总觉得像是在推卸责任,像是一个人不够努力、不够坚强时,用来给自己找的一个台阶下。


但后来我慢慢改变看法了。


我发现我们这代人,其实不是真的要把所有错都甩给父母,而是我们终于有机会,也有语言,去正视并命名那些一直藏在角落里的伤。


你知道小时候那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吗?你被打了,被吼了,被忽略了,甚至被轻描淡写地羞辱了,可你只能跟自己说:算了,他们是我爸妈。


那种情绪就像垃圾一样,被你一层一层压在心底,盖上“我懂事了”“我长大了”的土。

可这些东西不会真的消失啊,它们会变成你情绪失控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痛,变成你在人际关系里莫名其妙的退缩和自卑,变成你一次次自我否定却不知从何改起的死循环。


当我们说“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终于有一个出口,让我们可以承认自己曾经是受伤的,也终于不再把一切都往自己身上怪。


但我也确实见过那种人,把“原生家庭”当成挡箭牌,哪怕三十多岁了还说自己“童年阴影”,动不动就情绪绑架他人,仿佛全世界都得为他的不幸让路。

这种人不是在疗愈过去,是在消费过去,是在逃避承担。


我想说,**父母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不是我们命运的终点。**你可以承认他们曾让你受伤,但你更要有勇气说:“好,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错,但往后的人生,我来做主。”


我也在试着这样练习。


我有很多情绪问题,控制欲、逃避、理想化、时而冷酷时而自卑,我曾经很痛苦地想“我是不是天生坏掉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那些我以为是我性格的“缺陷”,其实是曾经我用来保护自己的“盔甲”。我不怪它们了,也不怪父母了,但我想慢慢把它们脱下来。


我们不该一味怪父母,但我们也不该继续压抑自己。我们应该学会看见那个曾经受过伤却还努力长大的自己。


这才是和解的开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9樓 發表于:2025-5-12 23:27

作者:米江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1825704565243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人们动不动就怪罪原生家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心理学知识的普及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人们对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这使得人们更容易从原生家庭中寻找自身问题的根源。

社会压力与自我认知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当遇到困难或出现心理问题时,怪罪原生家庭成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能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将部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自身性格、行为模式的形成原因。

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现代家庭结构和关系日益复杂,如父母婚姻问题、亲子沟通不畅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例如,父母经常争吵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得孩子在成年后容易将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或生活中的不如意归咎于原生家庭。

社交媒体和舆论的影响

社交媒体上大量关于原生家庭问题的讨论和分享,形成了一种舆论氛围,让人们更容易关注和放大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也经常以原生家庭问题为主题,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使怪罪原生家庭的现象更加普遍。

怪罪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但如果过度归咎,可能会忽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成长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0樓 發表于:2025-5-12 23:28

能问出这种话的,要么是傻,要么是原生家庭太好了。

我曾经的老师,一个父母健全,能帮助她刚毕业就买车的人,居然能说出来:

那些父母都没了的学生都没事,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单亲家庭)

当时我是很不理解,她为什么能说出来这样的话,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

因为她根本没经历过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她根本就无法理解,所以她就按照她的理解,父母都没了的,肯定比只少一个的痛苦,既然人家比你痛苦,人家没事,你却有事,那一定是你的问题。

人是无法理解无法想象自己没经历过的事的

就像我的那位老师和问这个问题的人一样。

就先不说别的东西了,如果你的父母为了自己开心,从来不带你出去,每天把你关起来,让你压根连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你长大到学校以后,能正常交朋友,还能不胆怯懦弱,那你是这个

如果你学了家庭心理学以后,明白自己的懦弱自怯,其实是因为你父母故意不带你出去导致的以后,你能不讨厌原生家庭,你更是这个

如果你这两个都符合以后,你还能问出来这个问题以后,那我只能说你离神人很近,但离人真的很远了

最后,再补充一点

我其实不是少了一个,而是少了三个,我的亲生父亲出车祸死了,亲生母亲不要我了,再加上后妈,其实是少了三个



作者:老军师BY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1133715205385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1樓 發表于:2025-5-12 23:28

原生家庭因为时代的原因确实存在一些教育引导或情绪处理表达上的问题,包括我们自己也有部分因不能抽离审视而在有问题的家庭中汲取过多不良养分的问题。前者通过知识的快速普及让人意识觉醒到,后者则或处于懵懂,挣扎,觉醒,自渡各不同阶段。

至于动辄怪罪的表现,是反映了我们对此略感无力而又深感焦虑的内心存在。这是处于懵懂和挣扎二阶段的特征。

而后二种阶段觉醒和自渡就没问题了。



作者:温清峻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0613483894139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2樓 發表于:2025-5-12 23:29


还有个三:


原生家庭这词都用烂了。

甚至很多人滥用在自己家庭物质条件差上。。。

这东西最恐怖的不是物质条件差,不能给你帮助,甚至不是禁锢的思想来阻碍你的进步,更不是背叛、打压、侮辱等等这些可以用时间淡化的东西。

这玩意最恐怖的就是可以让一个明明没问题的人,在内疚、自责、怀疑自己中去接触生活里的每个人、每件事,在犹豫和后悔中度过一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3樓 發表于:2025-5-12 23:29

作者:江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0525737167060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我目前是一个专科里的大学生,说大学生也好大专生也罢,总之是上大专,我之前曾经无比怨恨自己的原生家庭,我是家中的老二,我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毫无疑问重男轻女,可是父母对我也还可以,我初中初三的时候学习成绩特别好,因为家里孩子多所以被忽视,所以只能靠成绩去夺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没有办法,我对爱的需求量太大,而原生家庭能提供给我的爱太少,所以成绩好是我唯一在这个环境里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那这个跟怨恨原生家庭有什么关系呢?很有关系,我上高中那年一年网课,因为从小没人管,所以做事情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没有自制力,于是半年的课没上回了学校连成绩好这个砝码也丢掉了,我在学校里开始得不到相应的羡慕和喜欢,努力学又学不上去,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那个时候特别怨恨原生家庭,我不愿意见我妈一面,尤其是她我特别不愿意见,于是我休学了。

后来留了一级重新回去念依然成绩还是那样子,最后上了西安铁路专科,我有时候想我为什么会怪罪原生家庭,我这个人抗压能力小生来敏感,生来对于爱的需求量大是原因,可是一个人为什么恨他的原生家庭是有原因的。

其实心里一直在意着,或者说一直恨着,错误的做事方式和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一旦这个错误的做法酿成了恶果,恶果就会时时刻刻提醒着这个小孩自己的家庭对自己做过什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4樓 發表于:2025-5-12 23:29

昨夜西风:


你不要怀疑,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质条件,家庭背景,父母阶层,这些是硬件;父母的认知,文化水平,教育方式,这些是软件。相比于硬件,软件更重要,精神财富最重要。那些高认知的父母,早就看透了社会运作真相,传递给孩子的往往是做事窍门:善于利用规则,钻规则的空子,保护自己第一重要,遇到挑衅不要怕,老师也是纸老虎,原来高考可以移民,大学毕业再参军居然提干很容易;而那些低认知的父母,比如我父母,人到中年都看不透人性,社会真相,每天给孩子画大饼讲大道理,什么努力就有回报,天道酬勤,顺者为孝,听话懂事,不要给父母找麻烦,退一步海阔天空。。。

他们自己一辈子都没做到都没活明白,却给不谙世事孩子上大课,真TMD讽刺。他们希望孩子活的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驯化成听话的奴隶,比较好控制,以便将来能打发他们顺利养老送终。只不过他们的美好寄托可能还没步入社会就惨遭毒打:被霸凌,被欺骗,被排挤打压还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被驯化了,觉得打架骂街是坏孩子干的事,他们是好孩子啊。这样的好孩子一直严守父母教育,不敢越雷池一步,等到成年了被工作生活中经历太多的坎坷和千刀万剐才渐渐醒悟,原来自己的父母才是自己第一个霸凌者和洗脑者,恨他们?都老态龙钟了扮可怜,数落他们几句直接装聋;原谅他们?还动不动摆臭架子拿家长作风斜眼看你,可怜又可恨。这样的原生家庭有什么好事?大事看不透小事不明白,一个碗摔碎了都能吵一晚上。工作生活一地鸡毛,父母之间不和睦,父子关系很紧张,婆媳关系像仇人,在不停的互相折磨和内耗下,耗尽了每一个人的精力,没有一个胜利者。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5樓 發表于:2025-5-12 23:30

文学生的成长记录:


我妈今年看我反抗相亲,她说:早知道根本不会让你读书,当年即使考上了高中也不会让我去读。(还哭着对你说)

那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能咋滴,我只能远走他乡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6樓 發表于:2025-5-12 23:30

因为很多人原生家庭就是问题很大,而且比起物质上的问题,精神上的问题更大。

太多的普通父母,思想过于陈旧落后,还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不愿意与时俱进,自己没本事,还对孩子瞎指挥,搞砸了就怪孩子不够努力。

很多孩子不是怪罪原生家庭物质上的匮乏,而是怪罪原生家庭对自己精神上的摧残,精神打压的负作用可比物质匮乏要多的多的多



作者:樱花凋零丶独留忧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48908688355300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7樓 發表于:2025-5-12 23:30

爱已欠费停机:


父母提供不了帮助也就罢了,智商正常点也不至于扯孩子后腿。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8樓 發表于:2025-5-12 23:31

因为进社会后确实很多时候,都会发现家庭才是决定你地位的第一要素,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和富人家庭成员搞好关系,进入上层社会。不过,大多数人并不能,所以,只能反过来抱怨自己生的不好。

上层圈子,无论在你融资还是提供一些违法但是有效的途径上都是有很大的助力的。

而且,很多父母自己没本事,还要限制自己孩子做个好人。做好人有用吗?

有,你不会饿死,不会进去吃牢饭,但是你要很勤劳,不怕吃苦。而大多数受过二十多年教育的孩子,并不能吃苦,尤其是经历过大学那种轻松的生活以后。

而且,从准备中考开始。很多老师也会跟学生说,将来你不好好考试,又没有有钱的家庭背景,进社会只能打螺丝的。



作者:十万个为什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48261472099827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9樓 發表于:2025-5-12 23:32

redmegic:


这口锅挺万能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00樓 發表于:2025-5-12 23:32

知乎新会员是我:


因为和别人比 不和过去的自己比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3925 回複數:400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5-13 00:39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