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回歸現金支付後,顧客如何反應呢?一位40多歲的上班族媽媽說:「剛開始真不習慣,手機支付多快啊!可現在每周買菜前先數錢,支出清清楚楚,硬是幫我守住了通脹防線。金錢感覺變得敏銳起來了!」另一位30多歲的年輕母親補充說:「食品漲價潮停不下來,在這兒能夠買到打折的鮮魚、蔬菜、雞蛋,太感激了!」
村主社長說,本來,來店客戶的電子支付只佔4成左右,回歸現金主義後,銷量和客流幾乎沒變,但利潤增加了。現金自動收款機比刷信用卡還快,反而加快了結賬流程。
大阪府吹田市的「八百鮮」,是一家連鎖經營超市,共有10店,從頭到尾「只收現金」。公司把省下的手續費一分為二:一半用在降價上,一半發給員工。結果,店長年收超900萬日元(約42萬元人民幣),20多歲的採購經理也達到700萬日元(約32萬元人民幣)。這一收入水準,在日本超市界可是「高薪天花板」。八百鮮超市集團的2024年度銷售額達到82億日元(約3.8億元人民幣),激增4成,目標是5年後達到150億日元!
日本全國超市協會2025年統計數據顯示,日本超市總計2萬3039家(2024年末數據):大型店1778家(減3%),中型店1萬6005家(增8%),小型店5256家(增20%)。日用品被網購搶走,實體店只能靠「新鮮+便宜」突圍。
現金主義的核心邏輯是什麼?省手續費→降商品價→贏顧客心→穩門店命。全國94.5%的超市引入電子支付,但純現金店佔比從4.4%微升至5.5%。對於顧客來說,現金支付逼你「看到花出去的錢」,養成理性消費習慣,增強生活防衛能力。
超市的現金主義在日本並非孤立案例。經濟產業省數據顯示,2024年底為止,日本電子支付比率從4年前的29.7%,猛增到42.8%,但對比韓國99%、中國83%,日本仍低。為什麼?因為日本人愛現金的「安心感」,而且正好對上「省錢優先」的國民心態。
超市不是科技秀場,而是生活戰場。日本超市這波現金逆流,讓中小店在夾縫中殺出重圍。這一現象告訴我們:在物價高企的時代,便利不是唯一,實惠才是王牌。